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绪论

1、什么是政治和政治思潮

2、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流派简介

第一节什么是政治和政治思潮

一、政治

(一)政治的基本知识

政治的词源政治的定义政治的特征政治的演变政治的发展政治体制

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的词源

西方政治的含义

中国古代政治的含义

名人论政治

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

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列宁)

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列宁)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

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列宁)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在政治中,实验即意味着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宽宏大量总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

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罗曼·罗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宁)

我相信在政治中有这样一条神圣的“马雅维里”定律:“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

人就要作出牺牲”。(斯威夫特)

政治不过是社会沿着自己最实用,最方便的途径,有秩序地向前发展的一门科学。

(伍·威尔逊)

政治是处理紧急事变的科学。(西·柏克)

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西方的政治学家

中国政治学界(20世纪80年代)

政治的特征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

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

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

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

政治的演变

古希腊古罗马(三种不同的权力和两种和谐状态: )西方中世纪古代中国现

代政治

政治的发展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

前发展。历史上,政治一开始就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的,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

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政治现象产生之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高度成熟。在现代,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社会力量。政治现象还将在

人类社会长期存在,只有当人类的政治生活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

模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时,原来意义上的政治现象才会转化为一般社会现象而最后消亡。

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

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政治与

道德的关系

(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道德说: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

2、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学说。

3、法律说:认为政治是制法、守法、执法的一个过程,。

4、管理说:政治是一种管理公共

事务的活动。5、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的行为。6、国家说:政治

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国家或者是政府制度。(三)马克

思主义政治观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同时,扬弃和吸收前述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

义政治定义,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

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从定义可知在政治生活中,我们是

以公共权力为运转核心,以公民权利为追求目标,以社会决策为调控手段来进行的。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

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

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

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它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一方面,这一定义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特定的经济基础之

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应该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

治权利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

实质是阶级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

的根本问题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二、政治思潮

(一)基本特征:第一,适应某种政治的需要。第二,为政治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第三,具有某种程度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二)含义:一种为政治家和社会公众较为普遍地接受、用以指导政治实践对现实政治发

生重大的乃至决定性影响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流派简介

一、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政治思潮→神学政治思潮→人文主义政治思潮→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流派简介

(一)主流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

非主流思潮: 1、社群主义 2、新马克思主义 3 民主激进主义 4、无政府

主义5、托洛茨基主义 6、女权主义 7、生态主义

第一章主流思潮的灵魂:基本理念

一、天赋人权说二、社会契约论三、理性法治观

第一节天赋人权说

一、天赋人权思想的缘起和内容

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源于拉丁文 jus 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

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

天赋人权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

要议题。17、18世纪,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对这一思想进行重要的发展。

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自然权利是自然生物

所共有的、任何个体都可对蒂属对象或其他物种或社会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在当今时代,更

为人偏爱的术语是较为片面的“人权”概念。

自然权利,出自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构成了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要义。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自然权利”作了个人界定:“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

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

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或财产。”( [英]洛克:政府论(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6)美国《独立宣言》对“自然权利”作了这样解释:“人人

生而平等,他们都有从他们‘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语境中是指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最基本权利。

自然权利是一切生物所固有的,不为人类独有。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

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人类的自我解放。但是对自然权利的解读也陷入片面。中文翻译的“天赋人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了其含义的被歪曲。人类作为自然

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

1、西方人权思想的缘起

最早肇端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思想

最早提出人权理论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

各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将人权载入宪法,人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

容和象征

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

2、天赋人权思想的内容

1)个人人权: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人身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人身自由权、平等权、人格权和隐私权;

政治权利主要包括信仰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平集会权、自由结社权、参与公共事务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工作权、同工同酬权、休息权、

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权、罢工权等;社会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免于饥饿权、医疗照顾权、受教育权等;文化权利包括:参加文化生活的权利,享受制度进步和文化艺术成果的

权利、科学、文化创造者的权益等。

2)集体人权:是指国家和民族等集体在国际社会中应享有的各种权利。主要包括人民自决权(如民族自决权、民族国家拥有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主权)、集体生存权和发

展权、各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的充分主权、和平权、环境权等。

《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等国际人权文书阐述了优先保护集体人权的必要性;1984年联

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规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1984年,《人民

享有和平权利宣言》宣布,全球人民享有和平的神圣权利。

二、当代西方的人权观念及国际人权斗争

(一)战后西方人权观念演变的总趋势是:从消极到积极,从静态到动态,从人体到集体,由国别至世界。具体表现为:

第一是从传统的防止和反对国家暴政,转向要求国家提供福利;

第二是从自由权向平等权的倾斜。这就是承认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权利属于人权,承

认与重视集体人权;

第三是人权保护的国际化,人权观念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发展。

人权的内容和保障方式也转向积极,主要体现在:

1、在政治权利的享用上,至今已不再保留有明显的阶级限制和种族歧视。

2、反映广大平民的要求,人权中已纳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从而使普通人的政治自

由权利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生存权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3、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联合国的两个公约在人权中补充了民族自决权与发展权,规定了民族对天然财富和资源的处置权。

(二)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1、在人权的内容方面,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不仅包括个体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西方国家则认为,人权只是个人权利,并且只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生存权和

发展权是首要人权,它们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为重要。西方国家则认为,生存权是“用吃

饱穿暖取代人权”;“发展权”只是一种“机会”,而不是一项人权。

2、关于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人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必须与特殊性相结合;对不同社会条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人权的要求、

性质和内容也不同。西方国家则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注重人权的“统一标准”并将其

绝对化,即所谓普世人权观,否定不同的人权观的存在。他们否定人权的特殊性,认为国

际上应有统一的人权模式,甚至鼓吹只有建立和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是实现人权

的唯一途径。

3、在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国家主权与人权并不矛盾,它是一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没有主权或主权遭受践踏,就谈不上人权。西方国家则认为,人权已经代替传统的主权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强调主权就是威胁人权,要保护人权就必须限制国家主权,极力宣扬“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为了维护人权可以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预”。

4、在国际人权领域各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各国应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合作,求同存异;反对对抗,反对将人权概念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反对人权问

题上的歧视,反对双重标准,反对强加于人。西方国家则认为,不干涉内政原则不适用于

人权领域,一个或几个国家可以对世界上其他“侵犯人权”的国家施压或进行干涉。

5、在人权与和平、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是促进人权的前提条件;只有和平得到维护,发展得以实现,人权才能得到切实改善。西方国家则认为,人权也是时代主题,没有人权,就没有和平与发展。

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实质上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

的利益要求和发展道路。

我国政府的基本看法是:东西方在人权的基本目标、理想和内容上是共同的、一致的,但

在实现普遍人权的方式、方法和模式上有所不同

1、东方比较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强调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的协调

2、强调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3、在婚姻和家庭上,我国传统儒学就强调父慈、子孝、幼顺等,无论说话做事都必须想到别人的利益。

第二节社会契约论

一、契约理论

契约:俗称合同、合约、协议,是市场主体之间经过平等自由的协商订立的,其本质是自

愿协作和自由合意,一经订立就具有约束力,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社会契约理论及其评价

(一)契约关系的社会化

社会契约论的直接来源为古罗马法中的社团法、合伙法;

欧洲中世纪整个社会便完全建立在契约关系上;

16世纪开始明确将契约观念引入社会政治生活;

二、社会契约理论及其评价

(一)契约关系的社会化

17世纪上半叶开始形成近代的社会契约观念,其基本思想是:国家不是神造的,国家应按人的理想、适知识来设计、创造,国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重建(包括革命),理性是构造国家的原则。

社会契约论的实质:一种说明政府的起源与合法性的政治契约论。

(二)古典社会契约论的具体主张

第一,天性说或本性说。社会契约的订立是出于人的天性,强调了契约的自由性质,首倡者为格劳秀斯,主张以人的社会性说明契约的还有保守主义者伯克。

第二,和平与安全说。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主张,认为自然状态即混乱的战争状态,人们生活在一个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人们通过理性地缔结契约,将一切自由与权利都转让给最高权威,以保证他们的和平与安全。国家的本质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的信约,但有两点须指出:一是权利一经交出就永远不能收回,二是主权者不参加订立契约,只需遵守契约宗旨,而不受契约内容的约束,他的身份相当于会死的上帝。这是一种对于君主专制的合法性的理论论证,是无条件授权说。

第三,公众利益说。英国政治哲学家斯宾诺莎和洛克主张,在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的,但却是非理性的,因而麻烦不必、争执不休,人的合理利益总是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自由和利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将权力交给国家,由国家来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利。人们仍然可以过与自然状态下一样自由的生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主权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只是一个人民的代理人,如果他违背了公众利益,委托人,即社会公众就有权废除契约,另立新的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这是一种有条件授权说。

第四,人民主权说。法国政治学家卢梭认为社会契约论论证的是人民的权威,在一个国家内,政府没有主权,只有治权,政府不是人民的主人,他们是法律的臣仆,只有服从,而无与人民订约的权利。这种观点坚持主权在民,从而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维护人民权利的人民主权思想。美国思想家潘恩的政府祸害论:签订契约是迫不得以的,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祸害,政府是加在社会身上的赘瘤。政府由邪恶产生,目的是为了制止恶行,从消极方面增进公众的幸福。

(三)社会契约论的评价

1、与社会契约论相对立的理论主张:

A、英国政治学家边沁所主张的功利主义。

英国政治学家边沁所主张的功利主义

由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现实的利益,基于幸福最大原则,总有一部分人的利益要受到牺牲(这一部分人自然不包括掌权者),社会的幸福总量才会增加,所以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出于一种服从的习惯和服从的倾向,是产生于功利原则。

B、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论。这是一种用经济学方法对政治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它把政治过程构造成类似于市场过程的复杂交易过程。政治制度相当于市场制度,政治家相当于企业家,公民相当于消费者,选举制度相当于交易制度,选票相当于货币。政治家象经济人一样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他们在政治市场上追求自己的最大的政治利益,而不管这些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所以不要天真地信赖政治家们会一心为公地去改革命政治,为人民谋利。

2、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评价

A、历史观不科学,国家,实质都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不是什么自由平等的联合,作为国家和政府的起源和实质的理论的社会契约论,无科学性可言。

B、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社会契约论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否定专制主义的理论武器,即否定君权神授的

观念,阐述人民主权观念,人民既可以授权、订立契约,又可以收回授权,重新订立契约,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

另一方面,社会契约论作为对民主政治下的政府与人民关系的解说有其合理性。

第三节理性法治观

一、法治概述

西方法治理论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思想渊源是抽象的正义论

第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渊源是在正义论基础上的古典自然法理论

第三,当代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渊源则是基于不同政治主张的正义论和自然法理论。

19世纪英国法学家戴雪是19世纪近代西方法治理论的奠基人,他在《宪法性法律研究导言》中第一次较全面地阐述了法治概念:第一,人人皆受法律统治而不受创造性统治,第二,人人皆须平等地服从普通法律和法院的管辖,无人可凌驾于法律之上,第三,个人权

利乃是法律之来源而非法律之结果。

20世纪美国法理学家富勒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个法律的“最低限度的道

德“的理论,他要求法律:1、具有普遍性,针对所有人;2、必须公之于众,让人们了解

其内容;3、不溯及既往,不能以今天的法律去规范昨天的行为;4、规定明确,概念不含糊;5避免矛盾;6、有可实现性;7、具有稳定性,不能频繁改变;8、政府行为与法律的

一致性。他称法治为内在之德或使法律成为可能之德。

二、现代理性法治的根本特点——一、法律至上二、保障人权三、主权在民四、法律平等

三、马克思对资产

阶级法学世界观的批判

法学世界观代替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从哲学上看,法学世界观

同神学世界观一样,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观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法产生的根源。法是如何产生的,资产阶级法学理论者一般均承认法律只是对

自然法则的发现,人类制定法律时应体现自然正义的自然法。马克思认为,法起源于经济

生活条件。法学世界观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是意志关

系决定一切。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而应该说,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第二,关于法的阶级实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因为社会上占

统治地位的那部分人,总是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并且要把习惯和传统对现状造

成的各种限制,用法律固定下来。法的基础是强权。但马克思恩格斯也并非全盘否定,他

们对法治、对法律至上还是倍加赞赏的,资产阶级的法中包含着具有历史意义的民主性精华,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参与立法,用法作为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武器。

讨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方略的意义。

第二章主流思潮的载体:基本制度

第一节代议制民主

一、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理论

1、民主(democracy),指人民的权力或人民当家作主,更确切地说,是指大多数人的统治,或者如列宁所说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2、民主形式可分为两种:直接民主形式和间接民主形式。

1)直接民主

A、含义:指人们亲自参与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方式、方法。它有三个层次:

一是在国家体制上实行的直接民主

二是在地方事务尤其是乡镇事务上实行的直接民主。

三是在具体具体上以直接民主方式做出决定,如全民公决。

B、实现直接民主形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小国寡民。第二,交通发达。第三,国家事务简单。

2)代议制(间接民主):

A、含义:指人们通过代表参与、决定和管理国家重大事务的方式方法,即一种由人民选

出代表(议员和其他公职人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

B、代议制的民主保障机制:

第一,代议制民主要有明确的人民授权制度,也就是民主选举。第二,代议制民主要有有

效的人民监督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的评价

1、西方代议制民主的阶级实质:资产阶级的民主

2、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积极作用:肯定普选权

3、代议制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实践

第二节分权制衡

一、分权制衡理论与实践

1、分权学说理论: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其一为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他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而以立法权

为最高,这三权分别由资产阶级掌握的议会、国王和由国王掌握的专门机构来行使。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成为三权分立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

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国王和法院行使,三个部门彼此分立,又互相牵制,把分权与制

衡结合起来。

分权制衡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1)在三个权力机关中包括:

第一,机构分立。为防止专权,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能大权独揽,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不完

整的。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权,财政权,人事权和条约批准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制定

和执行政策,掌管军队、警察和监狱事务,向议会提出议案,制定国民经济预算,主管外交、文教、科技、社会福利等事务;法院掌握司法权,司法独立,其中包括法院组织独立,审判独立,法官独立。这类似于选择、执行和评价三个阶段。

第二,相互制约。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要受另外两个权力机关的牵制,相互行使否定权。

第三,协调运转。为防止专权和最坏的结果,设计者宁可牺牲权力机关的办事效能,但也

不是丝毫不讲效能。他们也设计了权力的部分交叉。

2、分权制衡理论在西方国家中的实践

“三权分立”的模式主要有立法主导的内阁制和行政主导的总统制

1)英国的内阁制分权模式:

第一,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未严格分立。

第二,首相和内阁是三权之中的核心权力。

第三,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由一下两院组成。

第四,王权虚位,统而不治。

2)美国的总统制分权模式:第一,三权严格分立第二,三权切实相互制约第三,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

3)法国的混合型分权模式:第一,总统是三权的核心第二,总理是总统决定的执行人第三,议会是个受限制的立法机关,既在立法范围上也在立法程序上受限制第四,司法、立法、行政三权相互融合

二、马克思主义对分权制衡论的评价和实践

1、马克思主义对分权制衡论的评价

1)肯定作为封建专制制度对立物出现的分权制衡思想的革命性和历史进步性

2)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本质是集权制

2、分权制衡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议行合一

第三节多党制

一、当代西方的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含义与特征:

1)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实现其反映政治、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

2)特征:第一,有自己的政治纲领。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第二,有确定的政治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取得、参与或维持政权。第三,有较为健全的组织体系。

第四,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要求。纪律的严格程度视所在政党而定。

2、政党的历史发展

3、政党的功能:以政治纲领为旗帜,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为目的,从而主导或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具体功能包括:第一,制定竞选纲领,推举本党的候选人,组织选举,

开展竞争,争取选举胜利,获取执政机会。政党的主要功能是承担选举事务。第二,通过

党的领袖和议会党团控制议会,操纵立法。没有获得政权的政党则通过议会内外的政治斗

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第三,借助组织力量,通过遴选机制培养和选拔本党的政治人物,按选举和其他方法将其输送至议会、政府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中去。

4、当代西方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政党由操办选举事务而产生的执掌、参与和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

多党制原则的核心是形成反对党制度,反对党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一是执政党的监督者,他们批评执政党的错误政策,揭露其腐败和滥用权力现象等。

二是执政党的候任者,英国的反对党还组成影子内阁以备随时准备接替执政党上台执政,

这使反对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十分积极与有力。

三是执政党权力的分享者。

按其政党的数量和执政方式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多党联合执政第二,一党单独执政第三、两个半党制第四,两党制

多党制的优点和缺陷:第一、党派众多,关系复杂第二、党派联合,结盟执政第三,

倒阁频繁,政局不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多党制国家组阁是由几个党的代表共同组成,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出现政见分歧,容易倒阁;二是内阁成员不负连带责任,阁员进

退以个人意志决定,如遇重要阁员辞职就会发生内阁危机,影响稳定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政党制度的评价及实践

1、揭露西方政党制度实质:马克思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因此,资产阶级政党尽管形式上各种各样,实际上好比同一辆

车上的轮子,起的是同一个作用,为的是同一个目的,奔的是同一个方向。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三章主流思潮之一:自由主义

第一节传统自由主义

一、自由主义的起源:伯里克利《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

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

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

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

二、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一)政治自由主义的形成:

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被尊称为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始祖”。

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贡斯当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的思想与

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把自由主义的政治影响扩展到整个西方,促进了近

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美国的宪政主义,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的《联邦宪法》、1789年的《权利法案》,先后以政治纲领形式和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到19世纪中期,代议制民主在西方主要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

(二)政治自由主义的内涵——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第二,有

限政府论。第三,实行分权制度。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内涵

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让每个人以自己的劳动和其他人自由竞争,只

要国家不进行干涉,他的利益越大,社会就越富有。虽然个人所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但最

终的结果却带来了社会的普遍福利,因此,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是经济自由主义,即

国家对个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绝不应该介入经济活动。

自由主义思想家杰瑞米·边沁、李嘉图和密尔: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

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不干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二)社会自由主义的初步确立

1、出现原因:经济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放任经济的弊端已经逐步暴露:政府无法调整整

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广大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国家亟需关注

社会正义,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条件。

2、约翰·密尔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第一,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合理划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即群已权界至关重要,

提出两条原则:1)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的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

负责交代,社会或他人最多只能加以劝说、或避而远之;2)关于对其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并接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第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理由是: 1)所要办的事情,由个人来办比政府来办更好

一些; 2)有许多事情,虽然由一些人来办虽不如政府官吏办得好,但仍可让个人来办,

这样可以加强他们主动的才能; 3)如果让政府管理经济,就会不必要地增加政府的权力,会有很大的祸患。国家的职能通过立法来向人们提供自由生活的条件。第三,代议制政府

理论。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自由主义

一、英国的新自由主义

(一)格林的“新自由主义”

第一,重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乃是社会的个人,个人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决定了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或公共福利的一致。

第二,重新认识自由。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把自由看作是一个政治问题,自由资

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把自由看作政治和经济问题,格林则把自由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

认为自由不再是天赋权利,也不是实现功利原则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目的,是人和社会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一个有道德的社会里,个人对自由的要求要根据总的社会利益,要

负责地进行自我限制。从而把对自由的研究推向了更深层次。

第三,重新认识国家干预理论。反对自由主义传统上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认为

即使在经济领域,国家的干预也是必需的。国家干预思想,为国家调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英国新自由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刺激经济。除了大力鼓励私人增加消费和投资外,更主要的是要依赖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扩大政府的开支,举办规模宏大的社会工程,以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并运用国家的力量,加强对外贸易,为国内的过剩商品和资本寻找出路。

二、美国的新自由主义

(一)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主义,提出著名的新政纲领:3R计划: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二)美国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一,提倡新个人主义和积极的自由。消极自由的原则是:一个人只要在不妨害他人先例同等自由权的条件下,个人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别人不得干涉;积极自由:一个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只有在他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对社会福利有用即有所贡献的条件下,自由才是一种权利。第二,没有经济上的安全、独立和平等,就没有真正的自由。第三,强调“积极国家”,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第四,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三、二战后初期的新自由主义

为实现战后复兴,英美等国进一步加强国家作用,建设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成为福利国家理论的重要基础,国家干预论风靡西方。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

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概况

遍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使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阶级矛盾更为激化。以罗尔斯、德沃金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继承了新自由主义的精神,在坚持个人权利优先性原则的同时,继续强调国家在维持正义与平等上的积极作用,强调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性。

二、罗尔斯的政治思想

第一,重新祭起社会公正的大旗。。正义要求按照以尚优和贡献为尺度的平等原则,把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和利益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但是,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以往的新自由主义,都分别以追求对个体的权利保护和社会幸福的最大置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出发点,都未能给予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问题以足够的重视。罗尔斯重新祭起“正义”这面大旗。

国家制度的设计和社会组织的安排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正义总是意着某种平等,正义是公平的正义;且正义通过一定的程序设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为此,他提出用以规范和约束国家制度设计和社会组织安排,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两条原则:A.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最广泛的自由,且大家拥有的自由在程度上是相等的;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由要与他人拥有的同样的自由能够相容。B.要允许社会与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存在,须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为前提:(I)必须使那些社会处境最差者从这种不平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II)在机会公正平等的条件下,保证所有的公职和地位向所有的人开放;人们可把原则A称之为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把原则B称之为“差异原则”。在设计国家制度和安排社会组织的时候须遵循两个优先:原则A固定不变地优先于原则B;原则B中的(II)固定不变地优先于(I)。即,不能用牺牲公民政治自由为代价去换取社会经济方面的增长或补偿。这种自由永远优先社会经济收益的排列,克服了此前的新自由主义仍没有彻底摆脱功利主义束缚的弊端。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毕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II)固定不变地优先于(I)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它确保让每一个人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的同时,承认结果上不平等;既考虑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又不失让有能力的人更进一步地去发展。

第三,正义原则是理性人在理性状态下达成的理性契约。

罗尔斯对正义二原则的论证,设想出一种人们还没有立下任何规章或立国原则的社会“原初状态” 即无知之幕。这是一种自由社会的代表模式,这种状态有三个特点:1、每

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要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

心理特征和社会的经济政治地位。2、在这种状态中,为选择正义原则而参加订约的各方都是平等的。3、参加订约各方也都是有理性的。

处在这种理想状态中的立约者,对于各自将来在所要设计出的社会中可能面对的一切状况

和境遇都是不能确定的:他(她)所处的社会位置高下、阶层的贵贱、自然财富拥有量的

多寡、能力的高低、才智的优劣、体魄的强弱、性别种族的差异、老少幼壮等。作为立约

者来说,他们不可能未卜先知,不可能对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有多大的把握和胜算。在这种

情况下,他们充当的角色无异于那位“最后一个才能选取蛋糕的蛋糕切分者”,会尽可能

地选择出一条能保证每个人将来都既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的公正原则来。在反复权衡利弊

得失之后,理性的立约者们最后达成共识,选择公平正义的二原则作为他们的立国建制之本。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分配正义,即社会基本的福利、利益和物质成果在人们中

间进行分配的合理性与政治性的问题。

三、德沃金的政治思想:“权利平等”学

(1)政府应对它所统治的人们给予平等的关怀与尊重

平等:政府应该对于所有它所统治的人们给予同等的关怀与尊重,并将此看作人们的一项

权利,认为人们拥有这项权利是道德上的一个公理,所有的其他权利都是从这里推导出来的。

关怀:政府应该尽量地使人们不要受苦、不要受挫折。

尊重:政府提供给人们一个平台,供人们自由地去建立及追求他们认为是理想的人生。(2)正义的制度:市场机制+代议民主制+个人权利

选择市场经济不仅是为了效率,更是为了平等;市场机制基本上可以使每个参与市场的人

具有同等的自由去进行他所想进行的交易;为了使先天处于较不利地位的人们享受到“被

视为平等的关怀和尊重”的权利,政府可以采取社会福利政策,对市场做出种种改造和修正。代议式的民主政治最能体现平等关怀与尊重的权利;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政府决策依

据地是它所统治的人民通过投票这一机制而体现出的意愿和希望。但代议制民主在使每个

人的要求受到同等关怀和尊重的同时,它的多数裁决规则仍可能侵犯到个体的权利,导致

多数人的暴政。因此,有必要在上述两种主要制度之上,再加上保障个体权利(人权)这

张底牌,以使少数人“被视为平等来对待”的权利不受破坏。

(四)伯林的政治思想

1、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指不做什么或免做什么的自由,这种自由由他人允许,所涉及的是人类最低限度的基本自由。积极自由:指能做什么的自由,这种自由由自己作主,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2、价值多元论: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尤其是终极性的价值与目标,不仅众多,相互冲突,而且难以共存,并且由于缺乏一代共通的衡量尺度,根本无法在其间比较高下,以排定顺序。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人们始终以一元论为主调:所有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些正确的答案,彼此构成一个能够笼罩全局的终极答案,从而呈现出一个和谐的整体。伯林看来,一个问题可能有两个或更多的互不相容的答案,在自由社会中,我们必须

容忍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意见存在而不被压制。因此,他认为:“多元主义应当造成文化

的多样化,维护跨文化间的和平,而不是去煽动文化对抗。”

第四节西方自由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我们需要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第二,

公正与效率孰先孰后?第三,今日中国需不需要自由主义原则

讨论: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对解决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公平、正义问

题有何借鉴意义。

1、要关注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对

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平等现象、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我们应该进

行深刻的反思,应该充分考虑那些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利益,保障他们的权益,这在公

平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越发显得重要。

2、要有制度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法治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强调制度的作用,应该努力建立一种规范而公开的制度,以制度来防止市场经济中的违规

现象,以制度来保证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平,保证每个人真正的权利,为每个人充分而

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章主流思潮之二: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发展概况

一、保守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形成。保守主义的鼻祖是英国思想家伯克,强调对信仰、

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认同,用理性解决社会问题,渐变而非突变。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思

潮是反对革命、反对激进主义、反对民主的思潮。

2、19世纪初,保守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反对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学说。

3、20世纪的保守主义反对的目标从自由主义转变为集权主义、社会主义。

4、二战结束前,保守主义回到从前,在理论上表现为精英主义和反对国家福利政策。

5、二战后,保守主义声名狼藉。

6、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政府干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保守主义渐渐走红。

二、保守主义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政治传统,保守主义可以划分为:英国保守主义:英国历史悠久,

主要指维护传统、维护现存制度,反对剧烈变革的政治哲学。美国保守主义:美国历史较短,无深厚的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经济自由主义倾向和平民主义色彩。法国保守主义:

法国激进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凡是同情、坚持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被认为是保守主

义者,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几乎是同义词。德国保守主义:由于战后接受自由主义的发展,德国的保守主义高度认同自由民主和宪政法治,坚持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同时具有浓厚的

基督教色彩。

英国保守主义:在英国,伯克经常被视为是英美地区的保守主义之父,伯克的保守主义继续发展,但其影响早已不限于英国本土,遍及美国的发展使其不再特定于英国的保守主义了。伯克的保守主义与当代的英国保守主义并没有相当明确而有系统的连结。身为一个老辉格

党员,伯克绝对不是所谓“保守派的创始人”。最早的保守主义产生于英国革命和法国大

革命。那些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的人,被称为保守分子。由于当时的革命对象是君主

和贵族,所以保守分子又被称为王权分子或者保皇党人。18世纪和19世纪初,经过光荣

革命后的英国,已经进入现代民主政治,或者说政党政治。也有人称之为披着君主外衣的

共和国。当时英国政坛有两个主要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党人具有自由主义色彩,

主张变革,反对王权。托利党人则坚守传统,反对变革,支持王权。相对于辉格党,托利

党被称为奉行保守主义的政党。

辉格党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英国的自由党,托利党则是现在保守党的前身。托利党反映了农

村地主阶级的政治态度,并且支持君王体制、圣公会、家庭伦理,并支持私人财产以保障

社会秩序。到了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显然将会破坏这些以农村为主的框架,新出现的产业精英份子也被视为是社会秩序的大敌。在这个时候,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爵士试图将新的工业阶级与托利党传统的地主阶级融合,在1846年他说服了地主们支持撤销谷物法。在他的努力下,一个新的政治团体出现了,他们在试着保障传统秩序的

同时也接受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的概念。传统地主和产业份子的融合最后产生了新的保守党。本杰明·迪斯雷利给了这个新政党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在年轻时他被浪漫主义运动和

当时流行的中世纪复古风潮所影响,并发展出了一套对于工业主义的批评。他所提出的解

决方法,是回归到一个理想中合作性的社会,在之中每个人都必须对其他人或团体负起责任。

这种统一概念在英国政治里仍是重要的传统之一。这也启发了后来许多保守派政府所进行

的社会改革。由迪斯雷利领导的保守派政府承认了劳工阶级的投票权利。他主张许多劳工

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也可以是传统保守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结盟、

加上工党的崛起,加速了自由主义在1920年代的垮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守党接受了许多由工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政策,这种让步在实际上是为了重新获取权力,但很大一部

分也是因为自20世纪初期开始计划经济以及国有化的概念成了当时跨政党的共识,这主要是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不过,到了1980年代,在玛格利特·撒切尔的领导下,保守党回归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并私有化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美国保守主义:在美国,保守主义一词是集合了众多政治意识形态的称呼,包括了经济保守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保守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同时支持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

反对国际主义、并提倡地方州的权利。现代的美国保守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结合为一股政治意识形态,以响应20世纪初期以来因为经济大恐慌而出现的许多社会和政治改变,在冷战中美国保守主义强调与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对抗,并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初期在

经济上展开一连串撤销管制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罗斯福以降的新政。美国政治两百年来

基本是两党政治。两个政党之间,虽然共同拥有一些基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但也存

在着许多分歧,尤其在面向变革方面,正好存在着一个相对支持变革的政党,又称为左翼;和一个相对反对变革的政党,又称为右翼。前者就是民主党,后者则是共和党。

美国共和党反对大政府,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反对政府过大权力对公民造成损害。虽然美

国共和党被称为保守主义政党,但和经典的保守主义,还是不同的。这也证明了为什么保

守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都拥有不同的含义。虽然保守主义在两大党都曾经有

一定数量的派系存在,但到了今天民主党内的保守主义派系早已消失殆尽,目前几乎所有

的保守派都自认为共和党支持者。在2000年和2004年,大约80%自称为保守派的人都投

票给了共和党。美国现代共和党在政治和理论上的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几位著名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哈耶克,佛利民等。哈耶克就自称是一个老辉格党人。只

是相对于现代西方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潮,他们坚守19世纪自由主义传统,反对社会主义,因此被称为保守主义。

在美国,“自由主义”一词早已改变了原意,哈耶克认为涵义的改变是从罗斯福任内开始的,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在当时被贴上社会主义和左翼的标签,由于担心这些标签的负面影响,罗斯福于是改自称为自由主义者。自从那时开始,“自由主义”一词在美国改变了涵义,与原本18和19世纪的自由主义完全不同了。哈耶克便主张他并不是所谓的保守主义者,反而他才是真的自由主义者,而那些新自由主义者只是冒充者,他也因此一直拒绝放

弃这种称呼。美国保守主义又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保守主义一词也可以套用至各种的理念

或意识形态。

A,经典保守主义或称传统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反对在政府和社会制度上的激进变革,这种形式的保守主义其实是反意识形态的,因为其强调程序(稳定而不急躁的改革)高过

特定结果(任何形式的理想政府)。对于经典保守主义而言,只要改变是经由正当的法治

程序、而非经由革命或突然的变动,那么不管最后的政府是属于右派或左派都是正当的。b. 意识形态保守主义

又称右派保守主义:与反意识形态的经典保守主义相较,右派保守主义如同其名称所代表的,支持特定的意识形态。其意识型态通常又可分为上述的社会保守主义、财政保守主义、

和经济保守主义。这些子意识形态包含了许多英语国家的保守派支持者,这些子意识形态

也常会被个别地吸纳入其它政治立场上。

c.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美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保守主义,由于有别于美国共和党传统保守主义,因此称为“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主要是从自由主义转变而来。一些左派自由主义分子,反对20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的激进变革,思想趋于保守,从而形成新保守主义。他们的思想根源,

和传统保守主义不一样,传统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伯克思想基础上的。但新保

守主义并不信奉伯克的思想。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倡导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和平,也不得

不与鹰派妥协,去打击世界上奉行“恐怖主义”与“包庇主义”的国家或地区,这就是

“先发制人”战略,也经常被人戏称为“国家恐怖主义”,其典型正是伊拉克战争。

d. 古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

在1980年代为对抗新保守主义而崛起,强调传统、公民社会、古典联邦主义以及基督教的传统。他们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中央集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试图改造人性的邪恶举动。古

保守主义者主张,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势力已经抛弃了创造和形塑其文明的传统和价值观,也因此他们认为保守派必须反对现状。在政治上,他们极力反对中央集权,强调权力分散、地方自治、私人财产、以及将官僚机构最小化。在社会上他们主张传统主义,支持基督教

道德秩序,并宣称小家庭为人类文明的轴心。他们认为多文化、多种族、而又奉行平等主

义的社会在本质上是绝对不会稳定的。他们也反对美国干预他国的战争

欧洲大陆(法德)的保守主义

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的主流通常是以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为代表。这些政党组成了欧洲

人民党(European People's Party)—欧洲议会里的主要政党联盟之一。这些政党通常是起源自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天主教政党,拥护天主教的社会理念。随着时间发展,保守主义逐渐成了他们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天主教色彩也逐渐淡去。德国的基民党、以

及其联盟政党拜恩基督教社会联盟都是属于新教-天主教结合的政党。而在北欧,保守主义通常是由自由保守主义的政党如瑞典的温和党(Moderate Party)和丹麦的保守人民党为

代表。在国内政策上,这些政党通常支持市场为主的政策,一般也会从商业团体和白领职

业阶级获得支持。而在国际上,他们则会支持欧盟以及国防的重要。

一般而言欧洲的保守派在许多社会和经济议题上会比美国保守派采取更为温和的态度。他

们也较少反对福利国家政策的那些目标,虽然他们也会关心商业环境的发展。不过,一些

团体也采取了更进一步的自由放任政策,尤其是因为受到了撒切尔主义的影响。欧洲的保

守主义团体通常强调在政治上采取谨慎、温和的态度,主张应以已经实践过的做法为主,

反对激进主义和未经实践的社会实验。对于高阶文化和既定政治制度—如君主政体的支持

也在欧洲保守派之间相当常见。主流的保守派团体通常也坚定的支持欧盟。

根据保守主义者所保守的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政治保守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反对

政府权力的扩大,反对福利国家,反对行政权力的集中,反对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平均

主义。经济保守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私有财产、自由市场、个人的责任和地方分权,

反对大政府、高税收以及对商业生活的越来越多的管制,反对以平等与福利的名义进行再

分配,主张政府的规模应该尽可能地缩小,政府的税收和管制应尽可能地减少。文化保守

主义:注重自由与美德以及传统和宗教,在对待政府的立场上,虽然与政治保守主义和经

济保守主义有许多重叠之处,但没有前二者那样鲜明。

根据保守主义者保守对象的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自由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和

传统保守主义。他们保守的对象基本一致,但强调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

三、保守主义的基本特点——(一)强调稳定和秩序(二)提倡人性恶论(三)重视经验(四)拒绝革命,主张改良与渐进(五)主张机会平等(六)个人与社会,保守主义强调

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

第二节自由保守主义

一、自由保守主义基本主张

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19世纪末以来古典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

的转变,特别是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

代自由主义。自由保守主义大体由两种人组成: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等经济学家为主,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

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为主,以伯林、诺齐克、萨托利为主。

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2002),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生前是哈

佛大学哲学系的阿瑟??金斯利?波特(Arthur Kingsley Porter)哲学教授,并于1998年被授予约瑟夫??佩里格雷诺(Joseph Pellegrino)驻校教授职务。驻校教授的荣誉职务首创于1935年,按惯例授予哈佛大学在跨学科领域间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最杰出的学者。1998年,诺齐克因为他“不仅对于当代哲学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以其观念超越了他所在的

学科,乃至于学术的真实而深刻的影响”而获得这一荣誉,在此之前总共只有17位哈佛大学的教授获此殊荣。诺齐克于1981-1984年担任了哈佛大学哲学系主任。

1、最弱意义的国家:这是诺齐克整个理论立论的基础概念。最弱意义的国家是指管事最少的国家,除了保护性功能之外再无其他功能的国家,即古典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守夜人

式的国家”。

2、持有正义:在最弱意义的国家里,需要的是持有正义而不是分配正义。持有其实就是所有权或财产权的持有,他认为衡量个人持有是否正义,完全依赖于两个标准:一是持有的

最初获得是否正义,即获取的正义原则;二是持有的转让是否正义,即转让的正义。

三、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哈耶克(1899-1992)Hayek,Friedrich August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

表人物。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20世纪20

年代留学美国。先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经济学

院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国籍。

1、人类理性有限性: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经济领域极其复杂,千变万化,全知全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计划经济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必然会破坏个人的自由。

三、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2、自发秩序和扩展秩序:哈耶克将“秩序”区分为人造秩序和自发秩序,人造秩序是由某个人把每个要素放在一个确定位置并指挥斯活动形成的秩序,自发秩序是各自行动的人在

遵循某些自然规则时自发形成的秩序。在人造秩序中命令是主导,在自发秩序中规则是主导。他把批斗的矛头主要指向计划经济。20世纪80年代,哈耶克又提出了扩展秩序。扩

展秩序实际上就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并且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自发秩序,这种秩序非人

为设计,不仅能自发地进货,而且能不断地自发扩散。

第三节新保守主义

一、新保守主义基本主张

保守自由经济和自由民主传统又保守传统美德。

1、经济上,不完全否定政府干预,但不能干预过多;

2、政治上,不完全否认民主,但一再认为民主能促进经济繁荣,能消除阶级冲突,达到社会和谐;对政府的能力不再抱幻想,信奉政府作用有限论。

3、精神文化上,维护传统的宗教、道德和文化观念,维护权威。

二、亨廷顿的政治思想

亨廷顿认为民主向平等的方向发展导致两个后果,一方面,政府活动的膨胀,另一方面,

政府权威的衰落,具体归纳为四点: 1、民主对权威的挑战。2、公众信心与信赖的衰落。

3、政党体制的衰败。

4、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权力平衡转移。

三、丹尼尔·贝尔的政治思想

1、后工业社会的政治问题与能者统治:

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主要经济部门由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理论知识居于中

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新知识技术的产生,专业和技术人员的不断扩展,最终上升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了政治结构的变化,导致

了平民政治的兴起。针对民主越多,不满也越多,贝尔强调:第一,在平等问题上,反对

平均主义的平等。第二,在民主问题上,贝尔对参与制民主,表示了某种不信任和忧虑。

第三,贝尔推崇能者统治,坚持大众参与型的政治精英理论。

2、后工业社会的矛盾:

第一,经济、政治、文化三大轴心的对立和冲突。A、经济领域。轴心原则是效益,目标是最大限度获取利润。B、政治领域。轴心原则是广为派生的“平等”观念。C、文化领域。轴心原则是“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原则。

第二,“资本主义精神”的裂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求精打细算,另一方面又

要求刺激消费;一方面强调功能理性,;另一方面强调天启情绪和反理性行为方式。经济

的动荡不安导致了政治动荡,所有这一切又进而导致了失落感和危机感,动摇了个人对社

会的信仰。贝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西方社会将重新向着某种宗教观念回归。

第四节传统保守主义

一、新保守主义基本主张

维护传统本身,特别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的传统,如宗教、家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等,

反对把个人看成抽象、孤立的原子,崇尚传统偷与权威统治,反对现代社会对传统的破坏,目的是防止个人主义造成的道德价值的沦丧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二、尼斯比特的政治思想

1、坚持历史与传统,反对理性主义。

2、社群与国家。社群指包括家庭、邻里、行会、自愿团体等传统的中间群体。国家权力的扩张必然导致中间社群的衰微和个人的原子化,而个人权利的扩大和个人的原子化也必然

把人的社群需要引向对国家这种更大社群的诉求。

三、麦金太尔的政治思想:

对当代西方社会的道德现状进行了批判,追寻了西方历史中的美德传统,提出用传统的美

德伦理来取代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斯多葛主义最早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伦理相对抗,摒弃目的观念,强调用律法即消极的禁止性规则来代替美德即以美德推动人们去实现积极

的善)的主张,试图以此来挽救西方社会中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

第五章主流思潮之三: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概况与理论特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演变

1、最早出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在反对资本主义的大前提下,社会民主主义的旗下几

乎包括了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和这些力量对未来社会的不同主张。

2、1889年,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在恩格斯指导下成立了第二国际,提出工人阶级组成政

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3、1898年,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标志着社会民主主

义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

4、一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组织上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形式,在思想理论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民主主义转入低潮。

6、1951年6月,34个社会党在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召开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宣布成立

社会党国际,通过《法兰克福声明》,第一次以社会党纲领的形式,全面阐述了民主社会

主义的理论内容。社会党人也把自己的理论观点正式冠以民主社会主义的名称。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特点

1、理论基础多元化:社会民主主义近百年来所发展表明,社会民主主义是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交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思想立场总是支

援资产阶级自由激进派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它既批判自由主义不彻底改革的立场,又吸取

自由主义渐进改良主张;既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现实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又否定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学说,试图在对立中寻找平衡,进行调和和折衷。这种意识

形成始终处于两难境地。

2、主张多元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所谓政治民主,主要是指实行普选制、多党制和多阶级联合执政,建立民有、民治、民享

的政府,保障政治自由、新生少数派权利,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平等。经济民主是指建

立一种混合经济制度,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其他多种经济万分并存,实行有一定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社会民主是指满足人的基本社会权利和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保证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因为民主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所以

国际民主是强调所有国家都平等合作,维护世界和平,重新调整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不发

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

3、社会改良主义第一,主张以个别、局部地发行资本主义社会,反对进行全面、彻底的根本改造,希图以点滴改良汇成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进化道路。第二,主张把对资本主

义的发行限制在现在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合法主义。第三,

主张阶级调和。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已经发生变化,资本家家公有制已极大

地削弱,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善已有所改善,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已甚为罕见。工人阶级完

全可以通过议会获取经济政治地位。他们一直都把议会民主制看成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唯一手段。

4、崇拜现存国家。

第一,各国社会党否定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

正义力量,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也可以为全体人民服务。

第二,各国政党主张通过民主的、和平的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改革社会,把以普选制为基

础的代议民主制看成是取得政权的唯一方法。

第三,把现存国家看成是完成对资本主义改造的重要手段。他们认为国家可以通过行政手

段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从而实现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原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转变成了

国家社会主义。

5、超阶级政党。历史上,社会民主党并不是一个超阶级的政党,而是直以工人阶级的政党自居,二战后开始普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的变化,使工人阶级的性质发生了

变化,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现代社会中阶级对抗已经转为

阶级合作。一个政党不能只代表或领先某一个阶级或集团,只有代表各阶级才能赢得多数,实现民主。

第二节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

1、国有化和福利政策。

2、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第一,培养具有社群精神的新价值观。他反对把责任与个人割裂开来的老式国家干预,强

调通过社区的组织方式将全体社会成员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以社区为基础建立一个强有力

的社会,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倡导个人积极参加社群的公共生活,建立利益共

享的社会,政府是强有力的社区的伙伴。

第二,确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工党要重新成为政治生活的中心,必须

更新政治理念,淡化工党的阶级性质,团结各种政治力量,成为真正的人民党,变革政治

规则和政党制度,拉开同工会的距离,克服传统左翼政党的结构缺陷,唤起更广泛的公众

的响应和支持。

第三,创造具有活力的新经济。在放纵的自由市场与过度的政府干预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该让市场自由动作时,决不要轻易进行政府干预;需要政府干预时,就不能让市场为所欲为。以确保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促进社会稳定一和谐。

第四,提出改革福利国家新思路。强调社会成员责任意识的同时,坚持与市场竞争中的弱

者一同前进,而不是简单地运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传统左翼把福利理解为国家为那些

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符合人道的生活,第三条道路理论则主张为这些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将福利国家改造成为人力投资国家,

以防一些人滥用福利。强调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相同,强调财富的创造而不是财富的分配。第五,实行社会治理新方式。传统左翼迷信政府计划能征服任何现代生活中的复杂性。第

三条道路理论则认为,现代国家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发布者,而是各种社会力量之间

的调节人;国家机构应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率;国家应鼓励社会力量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主张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协调国与国之间的行动,同国际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

织达成合作互助关系。第三条道路理论体现了英国工党在适应世界新变化方面勇于创新的

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吉登斯

1)对“现实社会主义”失败的分析:他认为,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在于中央政府通过计划对经济实行指令性控制和管理,他把这种经济模式称为控制论模式。他认为,控制

论模式只有在社会瓜能力和全球化程度都相当低,经济基本上是一国性的,人民的生活习

惯相当固定时才相当有效,但由于具有灵敏瓜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经济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社

会和经济条件,所以控制论模式就失灵了,现实社会主义了跟着失败。

2)对社会民主主义困境的分析: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社会民主主义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所推选的福利国家引起的: A,福利国家未能成功地减少贫困。福利国家提

供的公共服务几乎使所有人都生活得较好,但对长期失业或困难者的帮助主要依靠直接拨款,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人的福利依赖性态度,甚至形成一种文化心态,福利国家把这一

部分人整合到社会中,反而促使他们与社会疏离,导致一个下层阶级的产生。B,福利国家制度以传统的家庭和两性分工体系为基础的,男子充分就业,女子承担家务,一旦充分就

业不可能实现,妇女又日益进入职业劳动与男子竞争时,这种制度就难以维持了。C,福利国家只涉及个人生活的某些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而把对感情、道德和文化等其它问题

撇开。

3)对保守主义盛行的分析:保守主义能胜过社会民主主义主要因为它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系列主张:强调通过家庭和其他方面的传统价值来保持社会稳定,以应对日常生活的变化;主张取消对市场的管制和倡导最大限度的市场自由,以应对全球化和人为的风险。但他同

时也尖锐地指出,事实上,市场破坏了家庭,而且市场的扩展是有确定的界限的,单纯为

经济发展而发展是危险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4)改革的新框架: A,关心遭到破坏的社会团结,并有选择地保存或重新创造传统。重构社会互助,在各个生活领域,包括经济领域,以自主为前提,通过行动获得人与人之间的

积极的信任,从而保证社会团结。B,承认生活政策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左派的政治观是与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解放就是获得各种各样的自由,挣脱各种各样的束缚。解放的政

策就是争取生活机会的政策,国家应提供这一条件。C,在社会反应能力普遍扩展的条件下实行有创造力的政策。也就是使个人和群体能做到在考虑全面的社会问题和目标的条件下

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向发生,而不是听任自己受发生的事情支配。D,在全球性的、灵敏反应性的社会秩序下提倡更加激进的民主化形式,强调对话式民主的重要意义。民主制包含

两个方面:其一是代表利益的工具;其二是创造能在原则上解决争端或至少处理争端的公

共场地,方法是通过对话,而不是通过已经确立的权力形式。对话式民主的扩展不仅可用

于正式的政治领域,还可以推广到个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安排和高速各种关系。E,重新思考福利国家。吉登斯强调福利措施不应当采取自上而下施给恩惠的方式,而必须是赋予人

们以能力,也就是应采取积极的福利模式。F,重新思考暴力问题。他认为暴力的影响范围很广,男人对女人的暴力、街头事件一直到大规模的战争都包括在内。更好地理解别人才

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或自己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导致进一步谅解和互助。

第三节法国的社会民主主义

1、密特朗的法国式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标是解放人,在实践中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因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仍然是真理。2)在实践中,法国社会党在党纲中明确宣称,该党的目标是“把资本主义改造成为一个集体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20年代后,法国

社会党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不断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力量。

2、若斯潘的“左翼现实主义”

第一,政治纲领的调整。首先:继续坚持社会党的自由平等的传统价值观,主张维护公正

民主的欧洲发展模式,解决民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扩大中低收阶层的利益,维护外国移

民合法权益。其次,继续坚持民主和多元化的原则,主张修改宪法,将总统的任期由7年

改为5年;加强议会的立法和监督作用以及翁的民主权利。

第二,经济政策的调整。

首先,坚持并调整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干预不可少,应该保持公共部门的国有性质,并将其作为社会党建设新型共和国纲领的中心内容,同时,对企业既要加强企业实力,又要保持对企业的某些监控,认为这是国有和私有资本合作的

一种形式。

其次,主张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要二者兼顾。社会党政府把社会民主主义的原则和凯恩斯

主义及倾向供应学派的观点结合起来,既坚持再分配的作用,又强调生产的重要性,经济

上支持量入为出,注意福利政策的落实不能过度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继续进行社会保险制

度改革。

第四节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

1、伦理社会主义

1947年的文化政策会议上,艾希勒等人推动通过《齐根海因声明》,把伦理放在对历史进

程起塑造作用的重要地位,1959年11月在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特别党代会上正式通过

《哥德斯堡纲领》,把“自由、公正和互助”明确地确定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宣

称社会民主党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合这些道德观念的生活秩序。在《哥德斯堡纲领》的指导下,德国社会民主党推选改良主义的社会政策,不断提高和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在就业、社

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金的范围。

2、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玛斯·迈尔

社会民主主义的六个维度的身份特征:第一,在社会经济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继续维

护政治责任对市场逻辑的优先地位(即国家继续对社会和经济承担责任),维护社会基本

保障和就业。第二,在生态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在对生态负责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第三,在参与性民主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充当直接民主的代言人和推动者,从而获得民众的信任。把社会的要求把政治决策从国家机构转移到社会,使社会重新

获得民主决定的权力。第四,在文化和人权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把人权和民主的普遍

性与对各种不同文化自我保护要求的文化宽容结合起来。只要少数群体承认整个社会的人

权和民主的框架就可以,要对他们的文化自我维护要求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第五,在

超越民族国家的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成为一种日益发展的民主和责任的全球化政策的

推动力。履行民族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责任始终是同等重要的,应加快推进一欧洲一体

化建设。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应与其他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应支持跨国的的有影响

的公民倡议,以实现人权、环境、保健、信息等领域的政治目标。第六,在平等和自由的

维度上,社会民主党必须证明自己是有判别的平等政策的代言人。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有义

务实现以同等自由为目标的公正的概念。有差别的平等意味着保证最大可能程度的自由,

承认对个人的自我发展有利,而对社会一体化不会造成威胁的一切个人差别都是合法的并且给予鼓励。这种有差别的平等观念会起桥梁作用,它能把低下的和中间的社会阶层希望在分配政策上得到补偿的利益与上下班层群体对公正的共和主义理解结合起来。

第六章不可一世的狂潮:法西斯主义

第一节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一、法西斯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土壤:第一,复兴的德意和新兴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二,连续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冲突。第三,国内劳工运动和革命运动高涨,引起了大资阶级和统治阶层的恐慌和疯狂镇压。

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第一,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第二,德国法西斯主义第三,日本法西斯主义

第二节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理论

1,种族优秀论 2,国家至上论 3,领袖至上论 4,意志至上论 5,暴力和强权就是真理论

第三节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思考

第七章悠久的群众性思潮: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与民族主义

一、民族的定义——就是以含血缘因素的族裔为纽带,在特定区域形成的、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培育起来的共命运的意识与感情的共同体,是人类群体演进的高级形式。

二、民族主义的定义与分类

1、民族主义的定义

(一)政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

(二)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它们虽然取得了政治主权与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是殖民地。

(三)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主义中那些强调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主张以同质性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力图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并进而达到巩固或分解政治实体的结果。三个特征:文化民族以文化整合、文化标志而显形;文化民族是一种非暴力非军事扩张的民族;文化民族具有“推崇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超级民族主义:世界霸权与地区主义

1、霸权主义与世界帝国

2、后帝国主义:欧洲地区主义

3、民族国家主权之争

第三节 21世纪民族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

第一,政治民族主义已逐渐衰退,以政治民族主义为旗帜而进一步引起一些多民族国家分裂的趋势已不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第二,经济民族主义会成为民族主义发展的主流。

第三,文化民族主义在21世纪也会继续存在。

第八章非主流的左翼思潮:激进与温和

第一节社群主义

(一)社群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第二,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弱化。第三,后冷战时代的到来。第四,个人主义泛滥,社会责任丧失。

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刘杰】当代西方哲学的三个特质 一、“英雄时代”的结束 欲知今日西方哲学的特质,就应知一百多年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和变迁。19世纪往往被历史学家称之为“科学的时代”,因为正是在这个世纪,自然科学最终走向成熟和完善,社会科学真正诞生,并且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推动了整个工商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从哲学史的角度看,19世纪的知识、文化和社会氛围激发了哲学家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的激情,结果是各种“体系哲学”的出现。我们熟知的黑格尔、谢林、费希特、叔本华、海克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格主义、幸福主义、进化论、功利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就是其典型的代表。最近,美国著名哲学家N·雷切尔(Rescher)在其《哲学推论》(Philosophical Reasoning)一书中对此作了精彩的论述,下 面我们对他的观点做一简单的介绍。 在雷切尔看来,“体系哲学”和“反体系哲学”之间的博弈构成了最近百年哲学的图卷。他认为,体系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不是其研究范围(或主题)的无所不包,而是其核心思想都围绕着 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组织原则来构建。这种哲学风格还一直影响到20世纪初的哲学家,如G·E·摩尔的直觉主义、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分水岭。战后欧美的思想氛围是否定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哲学家告别了体系哲学,实证主义、虚无主义、现象学和诠释学兴起。这些新的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告别了哲学的思辨,把目光放在自然科学、文化研究、语言和逻辑、日常生活背景上。诚如雷切尔所说:“他们把世界的事实性安排(如科学或日常生活所反映出的一样)看成是 最终的和自足的,而不要求——甚或承认——进一步的哲学性奠基或证明。”[1](P260)换句话说,各种反体系哲学相信“事实本身”,把“单一原则”看成不必要的虚构,看成哲学思想的“伤害原则”。这在“拒斥形而上学”和“现象学悬置”等口号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但雷切尔也指出,哲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线性的。大约在1920年至1950年间,在整个否定主义的思想氛围下,还是出现了复兴体系哲学的迹象。人们仍渴望对传统哲学所关注的真理和价值问题进行新的哲学解释。东方哲学、希腊古典哲学、天主教哲学、精神分析、人类学、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纷纷吸引了人们,应用伦理学也在此时兴起。似乎“复兴体系哲学”的幽灵还徘徊在西方哲学界,“渴望深刻”的意识挥之不去。 然而,简单地复兴传统体系哲学却遭遇了文化发展的新问题,使得这场体系哲学的复兴运动胎死腹中。那么,影响体系哲学复兴的因素是什么呢?雷切尔认为,简单说来,就是“知识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A015027]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潮的区别联系,掌握当代西方政治中的主要思潮和特点,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理解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知识要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17---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_(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 (笔记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听课记录整理)(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识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②表现主义(克罗齐)、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领会)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 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②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东西,好像都配上了音乐;他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 (3)音乐化还包括: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诗应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并符合理性和审美的要求,如格律的要求。 4.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绪论 1.政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或公共事务的名义或形式下,通过公共权力的争取、分配和运用,在协调和服务社会的同时,谋求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过程。 2.政治思想:就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立场上,对政治的本质与过程、政治形势的可能性、政治实践或行动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及政治宗旨所赋予的义务等问题提出的看法。 3.政治理论或学说:是人们以合乎逻辑的方法提出的关于政治的系统理论陈述,它历史影响久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知。 4. 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对特定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映,是一定阶级、阶层理论化的政治倾向。 5.政治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它具有(历史性)、(流变性)、(多样性)和(延续性)。 6.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7.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 (1)国家主权(2)公民社会(3)治理。(4)善治(5)全球治理(6)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7)远程民主与协商民主(8)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9)政治评价。 8.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思潮、法西斯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团主义以及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思潮等 9.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1)、研究的重点由一般性的政治理论问题(如国家、政体、主权、公民等)转向了对现实的、具体的、微观的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和政策的研究。 (2)、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化:自由、平等、正义、民主、主权等观念,在延续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含义。 (3)、流派纷呈,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完整版】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

浅析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道德,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精髓。他把研究道德看作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从崇尚自然转向追问人生幸福,建立了伦理学,开启了哲学思想上的“苏格拉底转向”。“ 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1]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它大致具有三重意思: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人贵在“自知”,且要困而学,因此,对智慧,对理性知识的追求是人必须具有的美德。第二,苏格拉底认为,从道德伦理本身来说,“无人故意为恶”,人们之所以恶是因为不具备“善”的知识,而具有了道德知识的人必定会选择“善”的行为,也即是说,有理性知识的人必定会是道德的,有道德的“知”就必然会导致道德的“行”。第三,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是要求人们对道德的理性把握,更具有践行美德的智慧,这里的理性已不仅是道德知识。[2]苏格拉底不仅向人们传播善与美德,而且对美德身体力行,严格恪守他所传教的美德。成为古希腊智慧、勇敢、自制、公正等美德的化身。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美德”,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词。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知识。美德即关于善的概念的认知。 美德一词,希腊文为 arete,其含义相当广泛,它不仅指人的优秀品质,也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的本性。苏格拉底将人在生活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优良的品格诸如智慧、勇敢、自制、正义等都称为人的 arete。[3] 柏拉图在他的《斐德罗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的话语:“我认为‘智慧’这个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是‘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苏格拉底还认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它肯定了对智慧的追求无疑是人的本性。 苏格拉底承认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所以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追求真知,追求真理,在追求真知的基础上要努力成为一个美德的人,在追求并努力实现美德的过程中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 [4] 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美德即是知识”的最好诠释。当他被判处极刑之后,他多次有生的选择,大家都不愿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和朋友,多方面替他想办法。他可以交付一笔赎金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为他支付赎金,他还可以把妻子孩子带上法庭求情,用妇孺之情感化陪审团。在临行前夕,朋友们又为他安排好了出逃的道路。但他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他知道什么是正义之后就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他宁愿承受不正义的惩罚,也不愿意做不正义的事。因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而他要做不正义的事便是出于自愿。他为“美德即使知识”“无人自愿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5] 苏格拉底一生参加过三次战役和一次远征。在战场上,他英勇作战,不畏强敌,两次救战友脱离险境。 苏格拉底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制看作是一切德行的基础,首先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一种自制的美德来。如果没有自制的美德,一个人的其他才能只能会多行不义和作恶多端。[6] 在生活饮食方面,他的要求很少。他用餐总以自己能够愉快地欣赏的量为限。任何一种饮料对他都适合,因为他只有在渴的时候才进饮。他常说,“必须拒绝诱惑性的食物,如果肚子不饿还要吃东西,不渴却喝饮料,会使人的胃口、头脑和心灵失常”。 [7]美德在苏格拉底看来也是不变的、永恒的、绝对的。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就不会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也就不可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作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论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考核论文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姓名: 赵思怡 学号: 201013010249 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摘要:在20世纪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最激烈的争论事围绕着自由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争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者为了捍卫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和福利国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哈耶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站在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证。 关键字:保守自由主义自发秩序自由 一,哈耶克作为保守自由主义的最大代表,对自发秩序的阐述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保守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主要是指一种政治态度,其基本的特点是尊重历史传统,维护社会现状,反对激进的变革,守旧,甚至主张历史倒退。一直以来,保守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其立场随着自由主义的变化而变化。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遭遇空前危机,各种弊端日益显现。以保守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为首的保守派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中开始占据上风,哈耶克通过“自发秩序”来证明自由市场的内在合理性。在他看来,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应该尽力维护和利用自生自发的秩序,警惕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对文明的破坏。他将秩序定义为“一种事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各样的要素相互间如此相关,以至于我们可以根据对整体中某个空间或时间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至少有充分的机会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然后他将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划分为自生自发的“自发秩序”和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前者是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中所保持的并非他们有意建构的一种行动的状态,是自由市场的真正根基和灵魂,而后者则是人为想象和建构的结果。适度的、符合法治形式的政府活动是允许的,但福利国家与计划经济却是一条指向极权和奴役的道路。而且,“大凡认为一切有效用的制度都产生于深思熟虑的设计的人,几乎必然是自由之敌”。哈耶克坚持反对那种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整体设计和建构的做法是理性的“致命的自负”。由此他推出,有助于自发秩序生成和运转的条件是:自由、一般规则和竞争。 尽管社会中存在着诸如农场、工厂、公司、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等人为的组织,但整个社会的的秩序则不能是人为的。理性主义构建的秩序必然是低效率的,破坏个人自由的,最终毁灭人类的文明。要想真正有效的利用理性,必须认识到理性的限度,“必须维护那个不受控制的、理性不及的领域。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应为正是由于这个领域,才是理性据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唯一环境”只有在这种每个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自发秩序中,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而促进人类知识和福利的增长。而且,秩序的进化最主要的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这种进化类似于人类的进化,不是出自本能,也与共同目标或利他精神没有关系,而是源于本能与理性之间的传统,学习和模仿的一种调节个人决策的、为个人追求自己目标规定自由空间的一般性规则。 二,哈耶克对自由的阐述 1、“自由”什么。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给了自由充分的定义,”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中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强制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西方哲学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观念,实用观念和多元观念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肯定其中包含合理因素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批判其中包含的错误观点并清除其消极影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他宣称实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精确的发现”自然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承认人的思想必须服从外部世界的规律,具有合理因素,甚至与唯物主义相近。但是,孔德的自然规律不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必然性、本质,而是指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他认为科学只能叙述事实,而不能说明事实,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 人本主义也称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_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当代西方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中的主流思潮,它从各主流思潮产生的背景开始探讨,随后简要得概述了各种主流思潮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思潮的领袖人物和代表思想家得主要观点,然后论述了各种思潮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力,而尤为重要的是作者站在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对各种思潮进行了批判和总结,吸取其中的合理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思想多元化提供参考。 为了详尽的说明西方的政治思潮得理论,作者首先从西方主流思潮的灵魂——基本理念出发。因为在西方政治生活中流行的各种主流思潮,虽然有种种不同的具体主张,但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理念却是相同的。把握住它的基本理念,要想理解它的思想就容易多了。 在该书中,作者列举了和详细介绍了三种基本理念: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理性法制观。这三种思想可以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精髓,各种政治思想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它们是当代西方各种主流思想的活的灵魂。 有了思想,要想成为现实和指导实践,必需有承载它的东西。因此作者接下来就阐述了主流思潮的载体:基本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议制民主。它是一种由人民选出代表(议员和公职人员)执掌国家的权力的民主制度,现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得代议制民主。 最后,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探讨各种主流思潮的背景、发展、影响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些主流思潮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非主流的左翼思潮,包括社群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主激进主义,无政府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最后还简要介绍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非主流的另类思潮:女权主义和生态主义。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及其丰富和思想政治界的异常活跃。而且,从这些政治思潮中也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和引发我们的思考。 世界上有两种影响较大的国家起源学说,一种就是马克思的阶级起源说。另一种就是社会契约论。马克思的阶级起源说可以说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得本质着手,认为国家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社会契约论从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出发来讨论国家起源的。契约是指市场主体之间经过平等的自由协商订立的,本质是自愿协作和自由合意,一经订立就具有约束力,受法律保护。 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市场交易关系来解释政府的起源及其体制的合法性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国家不是神造的,国家应该按人的理想,知识来设计,创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绪论: 何为政治___xx哲人的政治理解 1是进步还是回归. 2何为政治 3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自由主义属于某个时代的大背景 在我看来,自近代以来,没有比自由主义更丰富的概念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的近代史.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立宪与建国等西方的标志性事件都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甚至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史都与自由主义脱不了干系.所以要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类自身的世界及其历史.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标志性事件不可简单的划归为自由主义的结果,也许存在着某种所谓的命运的到来___人类的历史也许是由人类的开端景象(整体)所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体现了自由主义之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到底体现了那种意义上的自由及随之而来的自由主义?我之所以回头看,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以这种回看的思想姿态才能剥离出自由的核心和自由主义之精神(哪个属于我们人类本质的伟大精神: 它一方面属于我们的杰作_卓越性,另外一方面属于某种命运般的恩赐____该命运会让自由成为自由的那个东西_界限_出现\或者说让有限性本身成为可能,因为毫无疑问,一种没有界限的自由绝对不属于人类本身.),从而剔除并厘清思想史上那些众多的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本人只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基本内容还是以别人的教材为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大家记住,这样让你们初学者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上的把握. 1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基石)

首先,应该明确,自由(freedom)不同于自由主义(liberty liberism),自由和真理\善\正义\理性等概念一样,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自由,可问题是,那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对我们本性的体现.或者说,与自由相关的决断问题(比如在笛卡尔我思中的意志)和行动问题凭什么可以作为人相对于上帝\自然等卓越性的体现呢?或者干脆说,我们凭什么才能够自由?难道我们不害怕对自身自由相信会把我们人类自身带向一个深渊或什么危险的境地吗?或者说,难道自由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幸福,而不是灾难吗?(为什么这样追问,这是因为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和美好世界,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比如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目的是幸福与城邦的目的相等同,并以此作为<政治学>的基本原则,还有苏格拉底的目的论\Spinoza\洛克\康德\马克思等)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哲学家很多(比如传统自由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但最具说服力的是康德.即理性与自由的结合.我们所谓的自由就是理性自由.我们之所以具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真正的理性自由是自律的,而自由之为自由就在于自律的,即自己给出自己的法则.只有在这种自由中,人才自在,即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人自身的格位,从而获得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幸福).如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么自由就是他律的.这是自由与理性的结合.其实,从康德以来,自由和理性从未分离.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理性自由.悖论的是,真正理解自由本质的思想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比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而是一个界限的划定者和世界边界的勘察者(或者说世界图景的描绘者).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属于我们自身世界之可能性的逻辑前提. 自由主义是一个政治思想观念,是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先天\后天,我们的目的和幸福,我们的经验和理性,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等)而形成的对历史\政治\国家\社会\经济\个人\集体等事实的看法.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自由是一种个人相对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延伸和外在化,以此类推,一种属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自由的商品经济).所以,这里的自由不只是个人之自由,还包括属于政治\经济\社会\国家等本身的自由.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石就表现在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之上.总起来说,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主要有: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道德多元主义\.举例来说,自由理性主义的观点如下:

当代西方哲学复习笔记

当代西方哲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现代西方哲学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 1、关于现代 (1)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终结 (2)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失败 (3)20世纪初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4)20世纪50年代二战 哲学: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学科。 2、为什么将19世纪40年代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 (1)一种崭新的哲学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工业革命以及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 (3)1848年德法资产阶级革命; (4)西方资产阶级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3、现代西方哲学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不同: (1)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特点: ①政治上是革命的,思想上是进步的; 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占主要地位; ③理性主义哲学。 (2)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①在本体论上,主观唯心主义占上风; ②在认识论上,非理性主义占上风; ③对待辩证法的态度,或否认或歪曲; ④在社会历史观上宣扬唯心史观和悲观主义。 4、现代西方哲学的定义;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指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来,至今100多年来在欧美各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主要哲学流派和思潮。 二、两大思潮的对立 1、科学主义(实证主义)思潮的特征: ①拒斥“形而上学”,以追求实证知识为目的,企图超越哲学党派; ②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③重视方法论研究(分析法、现象学方法、辩证法)。 2、人本主义思潮 ①重视对人的研究; ②在认识论上重视非理性的直觉或体验; ③重视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宣扬悲观主义人生观。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 1、人本主义:叔本华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 2、实证主义:孔德(早期实验主义) 马赫主义(经验批判) 逻辑实证主义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现代西方哲学 1、三次思想交锋 第一次,1978年左和右; 第二次,1991年,讨论姓资还是姓社; 第三次,1997年,讨论姓公还是姓私。 2、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 ①既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利于我们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有助于我们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能力。 第二章意志主义 第一节概况 一、意志主义的形成 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2、思想来源:西方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东方佛教; 3、理论渊源 ①古希腊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 ②中世纪教父哲学奥古斯丁意志自由与恶 ③中世纪唯名论司各脱意志高于理智 ④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绝对命令 二、意志主义的流传和影响:自己编吧。 第二节叔本华 一、《论女人》 1、缺点:①智力低下;②浪费;③虚伪、狡诈、嫉妒性强;④女人一生的工作只为了获得男人的关心。 2、不能对女人有太多奢望,不能给予太多 ①反对男女平等;②反对一夫一妻;③反对女性继承财产 二、本体论 (一)生存意志 1、什么是意志? ①意志是一种奋斗不懈、百折不挠、不可遏制的欲望冲动,其本质特点是求生存; ②这种意志是超出人类认识范围的非理性的存在; ③这种意志既无空间性也无时间性,却存在于占有时空的个体中; ④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资料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翻译:独立宣言;社会民主主义核心观点 独立宣言:1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我们认为 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 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 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2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 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利的 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 社会民主主义核心观点:1社会民主主义者致力于民主、个人权利和正当法律程序。他们拒绝暴力和革命。2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所有公民和他们的尊严、福利、教育、健康和生存有着基本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鼓励充分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 育机会,养老金和各种社会服务。3然而,私人财产和市场竞争应该得到保护。只有当他们明显破坏团结或制造了不可接受的贫富差距时才应由政府法规限制。4过去,社会民主主义者趋于相信中央计划和关键产业(公共事业、铁路、矿业、钢铁行业和医疗 保健)的国有化是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最近数十年这已变成越来越少的情况。5意识形态方面,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有了实用主义的特征。严格定义,系统的学说与他 们无关,他们缺乏激进左派的确定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 论或国家消亡论对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二名词解释 1215年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共63 条款。大部份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 来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根据,并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宪法性文件之一。主要内容:未经“王国大会议”的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取消国王干预封建主法庭从事司法审判 的权利;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 国王如违背宪章,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 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 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 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 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 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民族主义:1民族主义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基于对共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的认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努力保持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体系。2民 族主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3民族要实现和维护自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绪论 1,名词(含义,掌握) 思潮: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中的人们面对环境的刺激,形成的特定的群体性的看法、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 选择,并不约而同地形成大体相同的思想倾向性与价值倾向性。 政治思潮:是反映社会中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基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 由一批思想家来表达、并为社会中一些人们所认同的政治理论、信念、观点和主张;它常和某个政党、政治组织或 政治运动相联系,是指导和解释它们政治行动的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核心,也是各种政治思潮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有关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 原则或政策的主张;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 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2,当代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了解) 答:第一,研究重点的具体化、微观化。第二,流传范围的国际化。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第 四,发展态势的渗透性与融合性。 第一章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重点,掌握) 答:(1)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2)新自由主义反对传统自由 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最好的政府是管的最少的政府的原则,主张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扩大国家对经济和 社会生活的干预,监督和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3)新自由主义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4)新自由主义主张更 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2,柏林的两种自由观(填空,选择) 答:柏林认为,自由的政治意义有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积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在什么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可以或者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别人的干涉。”消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 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 3,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相关内容是重点) 《正义论》(填空):1971年一出版即被公认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并被视 为与洛克的《政府论》和密尔的《论自由》齐名的“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 原初状态:是一种自由社会的代表模式。内容包括:a、人们选择正义原则是在“无知之幕”之后进行的。b、为选择正义的原则而参加订约的各方是平等的。c、参加订约的各方也是有理性的。 无知之幕(名词):无知之幕是罗尔斯在《万民法》中论及政治正义的国际化时提出的,无知之幕的特征是 在这种状态里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善的观念、 心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等。 正义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支配社会中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原则。2.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的结合——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主要包括权力、地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原则。 政治正义的三种理念(记住):1.交叠共识理念:政治正义的构成方式。2.权利优先性理念:政治正义 的根本要素,也称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3.公共理性理念:一种理性之所以是公共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 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理性;它的主题是关系到根本的政治正义问题和公共善,即有关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问题; 其本质与内容是公共的。 政治正义的国际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