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教案

第 1次课 2学时

章节第一章课题引言:审美现代性与中西美术比较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中西美术比较的切入点和方法,整体把握中西美术之间的关系,为以下几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

难点

中西艺术的互识与误读,比较美术研究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引言:审美现代性与中西美术比较1.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审美”;

1.1解读“现代性”的多重角度;

1.2把握“现代审美”的两面性特征;

2.现象:中西艺术的互识与误读;

2.1中国艺术求变的期待视野;

2.2中西艺术的互识、误读;

3.方法:比较研究与比较美术;

3.1比较思维与比较研究;

3.2比较美术研究的方法;

3.2.1现象与逻辑相统一;

3.2.2表面与深层相联系;

3.2.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2.4感性与理性相互动。

作业布置1.谈谈你对“现代性”的个人理解。

2.“现代审美”的两面性特征是什么?

3.你对中西美术之间“互识”和“误读”有怎样的认识。

4.研究中西美术比较的意义是什么?

5.比较美术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对中西美术比较的总体概述,引起学生兴趣,对美学和历史方面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第2次课2 学时

章节第二章第一节课题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1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和表达观念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追求,帮助自己确立理想的艺术观念。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古典审美观念方面的异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古典艺术的和谐理想;

(1)审美理想;

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

(2)东西方审美理想的异同;

相同点:美是和谐。

不同点:举例从对女性审美的角度出发。

作业布置什么是审美理想?

主要参考资料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本章涉及到美学知识,需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容易理解。

第3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二章第一节课题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2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和表达观念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追求,帮助自己确立理想的艺术观念。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古典审美观念方面的异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

1.1东方的“心理和谐”与西方的“形式和谐”;

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古代人很少谈一个事物美与不美,而是多说和谐与不和谐,他们说和谐就是谈美,这是中西古典审美理想的一个共同点。中国审美和谐是偏向于内向人伦“心理”的,西方的审美和谐是偏向于外向形式“物理”的。

1.1.1东方的“心理和谐”;

儒家的审美理想:成教化,助人伦;

道家的审美理想:心与物的统一。

1.1.2西方的“形式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数的和谐;

柏拉图的理式论;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作业布置东西方和谐理想的异同。

主要参考资料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本章涉及到美学知识,需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容易理解。

第4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二章第一节课题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3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和表达观念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追求,帮助自己确立理想的艺术观念。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古典审美观念方面的异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

1.2内向的“境生象外”与外向的“类型典型”;

1.2.1西方古典艺术的“类型典型”;

“摹仿”的含义;

“类型典型”的含义;

1.2.2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生象外”;

“言志”的含义;

“意境”如何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传达主体的审美理想的:传神;

气韵;

象外之意;

书法和诗对中国古典绘画的影响。

作业布置

1.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生向外”是怎么表现的?

2.西方古典艺术的“类型典型”是怎么表现的?

主要参考资料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教案

第5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二章第二节课题近代艺术的美学嬗变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审美理想和表达观念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追求,帮助自己确立理想的艺术观念。

重点

难点

中西近代艺术创作的变化。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2.近代艺术的创作嬗变;

2.1从“怪趣”到“俗像”的和谐裂隙;陆王心学;

唐寅的“怪趣”;

扬州八怪的“怪趣”;

海派的“怪趣”;

2.2从“风格”到“本能”的个性张扬;“风格”的定义;

“风格”的发展;

西方现代艺术对“本能”的追求。

作业布置1.中国近代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西方艺术的近代变革是怎样的?

主要参考资料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教案

第 6次课 2学时

章节第三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建筑古代传统比较1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古代建筑艺术的异同,掌握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依据。了解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重点

难点

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木架”与“石柱”——中西建筑古典传统比较;

1.1材质与时间;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特点;

西方古典建筑以石材为元素;

中国古代建筑的生命周期以人的生命周期为尺度;西方教堂建筑的漫长周期;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基本语言元素——斗拱;

西方传统建筑的基本语言元素——柱式。

作业布置中西古典建筑在材质与时间上的差异?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教案

第7次课 2学时

章节第三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建筑古代传统比较2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古代建筑艺术的异同,掌握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依据。了解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重点

难点

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木架”与“石柱”——中西建筑古典传统比较;

1.2结构与空间;

1.2.1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

1.2.1.1四合院;

1.2.1.2天井院;

1.2.1.3皇城建筑;

1.2.1.4宗教建筑;

1.2.2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布局;

1.3“数”与中西建筑文化传统。

作业布置

1.中西古典建筑在结构与空间上的差异?

2.“数”在中西建筑文化传统中的运用。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第8次课 2学时

章节第三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建筑古代传统比较3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古代建筑艺术的异同,掌握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依据。了解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重点

难点

中西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中西建筑艺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4中西城市、园林设计比较;

1.4.1城市设计:“理想的秩序”与“成长的秩序”;

1.4.2园林设计:“反秩序”与“延伸秩序”;

作业布置中西城市、园林设计的差异有哪些?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第9次课2学时

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课题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异同,认识中西雕塑美的造型规律,了解中西雕塑的主要特征,基本掌握中西雕塑的造型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雕塑的异同,中西雕塑的造型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2.“象征”与“形象”——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

2.1初始的路径——“藏”与“看”的差异;

三代青铜礼器的“藏”;

古希腊雕塑的“看”;

2.2演变的用法——“想象”与“讲述”。

秦汉雕塑的“想象”;

西方古典雕塑的“讲述”。

作业布置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的差异?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后记

第10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1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

1.1西方画家的“开窗”之技;

中西古代绘画的“心象真实”;

古希腊绘画;

中世纪绘画;

文艺复兴绘画;

1.2中国画家的“丘壑”之意;

魏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的时空关系;

三远法。

作业布置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有什么不同?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 11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2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

1.3造型——以客体显主体;

西方古典绘画对视觉“镜像”效果的追求;

类型典型;

1.4写意——从笔墨辨雅俗;

笔墨艺术的特点;

以线造型。

作业布置1.什么是构图?

2.西方古典绘画中的“镜像”效果是如何体现的?

3.笔墨艺术的特点。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2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3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5“色”的视觉功能与“墨”的文化功能;

1.5.1三相结构:质感·象征·光

古希腊对“形”的追求;

中世纪拜占庭艺术的色彩;

哥特教堂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文艺复兴绘画的色彩观;

印象派的色彩革命;

后印象派对色彩原始意味的探索;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中的色彩;

1.5.2三生万物:功能·类相·墨

中国色彩观的功能性;

随类赋彩;

老子的色彩观;

中国绘画的独特材料和语言载体——“墨”。

作业布置中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差异。

主要参考资料《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3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二节课题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1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2.精神的“形式”与“形象”——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

2.1从“印象主义”到“波普艺术”;

印象派的历史作用;

后印象主义的时代意义;

现代派对客观形象的否定;

抽象绘画的意义;

波普艺术的出现。

作业布置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状态。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教案

第14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二节课题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2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2.精神的“形式”与“形象”——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

2.2从徐、林、李、潘看中西交汇;

2.2.1徐悲鸿:以西改中;

徐悲鸿的历史作用;

徐悲鸿的独特贡献;

“新七法”;

徐悲鸿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变革的旗手;

徐悲鸿的骏马;

对徐悲鸿认识的歧义。

作业布置你怎样看待徐悲鸿?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5次课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二节课题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3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存在的异同,掌握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加强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形成清晰的绘画艺术观打下有利的基础。了解中西美术在绘画上的异同,认识中西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绘画方面的异同,中西绘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2.精神的“形式”与“形象”——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

2.2从徐、林、李、潘看中西交汇;

2.2.2林风眠:借洋兴中;

构图:摆脱时间的空间;

色彩:弃“写”求“画”;

风格:从画意显“个性”;

2.2.3李可染:写生求新;

李可染的时代贡献;

2.2.4潘天寿:拉开距离。

作业布置分析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对变革中国画的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6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五章第一节课题中西古典艺术理论运思空间

目的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20世纪之前中西美术在理论思想的入思角度与运思空间方面的异同。

重点难点

20世纪之前中西美术在理论思想的入思角度与运思空间方面的异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二元张力——审美的生存论视界;

2.逸格整合——生存的审美论境界。

作业布置

20世纪之前中西美术在理论思想的入思角度与运思空间方面的异同。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7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五章第二节课题当代艺术的文化美学意识形态

1

目的

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文化美学意识形态。

重点

难点

前卫艺术的人本特性与主体虚无。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前卫艺术的人本特性与主体虚无;1.1“直觉——表现说”的非理性维度;

1.2精神分析美学的“潜意识”空间;

1.3艺术符号论的“生命”形式;

1.4主体性在前卫逻辑中的蒸发;

2.“丑”与“荒诞”。

作业布置你怎样认识前卫艺术的人本特性与主体虚无。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第18次课2学时

章节第五章第二节课题当代艺术的文化美学意识形态

2

目的

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文化美学意识形态。

重点

难点

审美解放的文化理想与历史境遇;多元共生的世纪之交。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3.审美解放的文化理想与历史境遇;

3.1审美解放与精神独立;

3.2审美解放与现实生存;

3.3审美功能与社会功利;

4.从“写实”到“现实主义”;

5.多元共生的世纪之交。

作业布置谈谈你对当代中西方美术的认识。

主要参考资料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中西绘画比较》,吴菁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3。

后记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_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

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尤其是古中国的美术,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美术的早期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直公元前6世纪。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玉雕的龙形及其他佩饰作品出土,从半坡遗址中可以发现,仰韶时期已经有陶艺存在。早期的陶瓷制品没有画上去的图案,但是有滚花。有很多画有以对称形式展开的鱼或者人的面部的图案。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几何纹饰进展到动植物纹样,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最为丰富生动。除彩陶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得就是两大绘画体系,一就是以中国为代表得东方绘 画,一就是以欧洲为代表得西洋绘画。它们都就是人类得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得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得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得视线有洞而表达得,就是故事得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得,则就是事件得事实过程。例如五代得顾闳中得(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得(最后得晚餐)就在同样得主题内容中更清晰得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得结构语言就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瞧得时间流程相与谐;“晚餐”则就是故事得典型瞬间与环境得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就是让空间服从时间得逻辑,主要人物得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多次出现,一个就是让时间服从空间得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得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得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得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得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得空白就是中国画独特得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得造型语言就是笔墨,西洋画得造型语言就是光影色彩,就是笔触。中国画基本上就是由线条与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与墨点只不过就是线得扩大与缩小。所以中国画就是线得艺术。它得形式美感,就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得音乐节奏得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就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得形式美感,就是由光色产生得韵律。 西洋画得空间构造、形象塑造就是借光影色彩与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得、浑圆立体、可以触摸得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得明暗与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瞧见得只有一些暗得体与亮得体,由远而近得面与由近而远得面,我得眼睛从来瞧不到线,也瞧不到细部。” 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就是古代神话,二就是基督教,三就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就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与宗教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就是表现得而西方绘画则就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得,西方绘画偏于 物质得。 5·审美评价 中国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气韵生动”,西洋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就是生命得律动,在人生就是最高得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得风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精心整理)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 (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 (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 (2) 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 (1) 作品构图; (2) 色彩及用笔; (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代码:EE3007 计划学时:34 学分: 2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英语专业学生 课程负责人:梁洁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比较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文化理论,文化基本模式,基本因素,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基本原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克服文化障碍,以减缓可能碰到的文化冲击,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英语理解能力——通过文化对比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熟悉文化差异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接受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并使之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服务。 三、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 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文化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应能够认识中、西文化的基本异同点,以及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鉴赏能力——通过对课程学习,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使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审美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创新和开拓精神——学生学习课程后,对各类交际形式有所认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他们将会寻求更好、更恰当的交际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有关文化的定义,特性和作用,以及价值观对比。 本课程的难点首先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很难操作。由于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国人,很难有机会直接观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更难直接参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与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九个单元。每单元大概四课时,共34课。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学Presentation展示,角色扮演,PPT演练,英汉双向练习等。 第一单元为绪论,总体介绍文化与交际、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三单元介绍日常言语交际,着重介绍跨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称呼、话题选择、拜访礼仪、赞语与赞语应答等。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日常交际的模式化习得。 第四单元介绍语言交际,着得讲解词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思维模式。通过大量的实例,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生动有趣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把文化深层结构引入学生的视野。 第五单元介绍非语言交际,主要概述非语言交际的三大内容: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与身势语,用大量事例充分展示了非常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第六单元介绍跨性别文化交际,介绍中外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如谈话风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中国人物画鉴赏 系部:机电工程系 专业:制冷与冷藏 姓名:袁宏博 导师:徐津

中国人物画鉴赏 引言: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从远古的岩画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直至传统的水墨画,可以说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能够看到,中国绘画起初仅是表现原始先民朴素的理想和生活,进而更多的为上层社会服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个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国画又称“中国画”或“丹青”,是区别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特指以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娟上作画,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写意两大种画笔;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其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 关键词:美术鉴赏,人物鉴赏,绘画鉴赏,特点,解析例子 正文: 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领悟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人们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不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领悟,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们的人文意识。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人们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鉴赏的过程中人们站在社会与历史的角度,用人文精神的思考和美术的造型知识解读它们,既让人们从观察、分析、思考中学习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知识,也让他们从观察中了解社会与历史、认识特定时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外美术鉴赏期

1.什么是美术鉴赏?其本质是什么?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2.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面对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要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不仅需要接触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不同艺术样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此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修养,方能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鉴赏者。 2.简述中国人物的“形”“神”论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1.中国古代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虽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却包含深刻的心理学思想。形指身体,神指精神或心理。 2.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在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结束之后, 第一、魏晋南北朝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在艺术界,艺术要表现人们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顾恺之等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第二、顾恺之也是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士大夫贵族家庭。仕途及艺术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顾恺之自己的努力。除过众多客观原因,顾恺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顾恺之天资聪颖,从小又受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少年时期便禀赋超群,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潜力。离开礼教和政治等严肃的话题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在顾恺之的作品中被充分用到。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顾恺之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和画迹。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为后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美术欣赏教案:《星空》

编导语:美术欣赏中,同样一幅画给不同的幼儿欣赏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今后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会不 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活动背景: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而在进行名画欣赏时,我发现幼儿对米罗的画特别感兴趣,他的画中往往没用什么写实的手法来明确具体的物像,只用了一些线条、大小不同的点、和扭曲重组的形状来绘画,这些都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充分显露了大师儿童的心理。而我选择米罗的这幅作品《星空》就是以简单的色彩,通过点线来构图,抽象的表现了夜晚星空的神秘,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表现的欲望,作品非常适合中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的特点,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美术欣赏活动《星空》。???,.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探讨美术大师米罗的作品《星空》,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尝试利用点、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星空,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的画纸两条(粘贴在长条KT板上)、油画棒;制作的PPT课件、轻音乐 W 4 a B e a B t a 活动过程: 一、放一段轻音乐,想象夜晚的天空景象。??引导语:你从天空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幼儿从“点、颜色、线”三个方面欣赏大师的作品

引导语:有一位西班牙的大画家,他叫米罗,他也在美丽的夜晚出来欣赏天空的景 色,那米罗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课件) ? ;1、引导幼儿从“点”出发,大师的作品。, 2、打导幼儿从“颜色”出发,感受大师的作品。 3、引导幼儿从“线”出发,感受大师的作品。 4、通过为作品起名字,提升幼儿的整体欣赏能力。 ' 引导语:你能给作品起个名字吗?* ? 师总结:你们说得真好,画家米罗给这幅作品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星空, (轻音乐)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星星们在快乐的跳着舞,月亮在旁边静静的欣赏着这一切,有一个人高高的举起双手,看着满天的星星,好像在和星星们说着悄悄话呢!, ?,, , . , 三、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星空。 引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米罗的星空,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米罗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很多的什么呢(点和线)?在他的画里出现的最多的又是哪些颜色呢(黒色和红色)? 四、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之0 a a 0 t a 引导语:我们的星空画好了,感觉怎么样?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五、纟吉束活动。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从幼儿想象天空,后欣赏大师作品,再进行想象创作这三个环节设计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教师提供的作品直接主动对话,使他们潜在

独立学院中西文化比较课程双语教学策略

独立学院中西文化比较课程双语教学策略作者:刘丹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2期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刘丹 摘要: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对双语教学给予了极大支持,建设了一批双语示范课。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是其中一门,主要从双语教学的定义,双语教学课程现存的问题,双语教学课程的必要性和中西文化比较双语课程基本策略几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中西文化比较双语课程建设基本理念及策略。为独立院校双语课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中西文化;双语;教学策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因而双语教学必不可少。学院对双语教学给予了极大支持。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双语教学小组,还建设了一批双语示范课,希冀找到适合独立学院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站在不同的学科基础上,不同的学者对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有不同的定义,目前比较经典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是这样论述的:双语教学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 mme);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即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即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双语教育家Mackey和Sigupan认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的教育体系,其中一种语言常常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博士卢丹怀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评委钱源伟教授认为,对双语教学的思考,是用英语进行非母语语言学科教学的一种探索,是在充分关注我国的文化背景与母语交往环境的条件支持下,稳妥地在一定学科及相应内容范围内实施的学科教学,其价值追求是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汉语、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用双语开展学科学习与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王斌华认为,双语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指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科知识的获取同步。 我国之所以采取“双语教学”的提法:一是尊重约定俗成的叫法;二是区别“教育”和“教学”的概念,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指课堂层面上的双语教学活动,而不是指学校教育、家

中外美术鉴赏

姓名:张堃 学号:ADS08024 专业:08艺术设计系环艺专业 太极与设计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到道观的标识物;从道教的服饰到游方术士的招摇旗;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古典书籍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的爵士勋章等,太极图无不跃然其上。太极图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等。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原始时代说,有太古洪荒说,有生殖器崇拜说,不一而足。宋朝的朱震认为,太极图是由五代末宋初的道教鼻祖之一陈抟传下,他在《汉上易传·进易说表》中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但是陈抟的太极图是谁传的,他没说,但恐怕也不会是陈抟自己创造的,因为有无数的出土文物证明。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现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陈立夫所称“双龙太极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陈立夫的说法比较科学,远古先民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手段,借助图象来推演天文地理、宇宙万物,那是十分自然的。至于陈抟,也许只是把太极图当成道教的标识物而已。 还有人认为太极图出于道教徒之手,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据说有人利用EF扫描技术,给进入气功功能态下的气功师作脑电图,并结合中医学和气功学有关记载,对气功师的脑电图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太极结构,以此证明太极图最早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内景感受(或内视)记录的丹象,也就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的脑电图。因此提出狭义与广义太极图之说,狭义的“太极图”(从它的原始起源的意义上说)是一张脑电图,广义的“太极图”(从它发现并描述了某种普遍的物质运动原理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宇宙物质运动模型。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这种丹象——太极图,只有气功修炼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否则就不可能获得。但是用什么来修炼呢,还得求助古人,丹家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就说,修炼的理法依据仍然是《易经》的原理和《易经》的太极模式。也就是说,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是在易理易法的指导下修炼出来的。无论是汉代的魏伯阳,还是以后的陈抟等道教徒,他们都得研习《易经》,不研究《易经》,就不能发现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与伏羲八卦原理及图形相一致。 太极图产生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或配以八卦,或配以六十四卦,于是便陆续出现了“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 共50.0 分) 1() 之后, 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 维特根斯坦 B? 尼采 C? 黑格尔 D? 康德 我的答案:C 2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 儒家的仁强调区分() ? A? 地域联结 B? 等级秩序 C? 信仰对象 D? 经济阶层我的答案:B 3中国古代戏剧是() ? A? 悲剧 B? 喜剧 C? 悲喜和合局 D? 混合剧 我的答案:C 4下列人物中,() 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 尧 B? 禹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我的答案:D 5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 是自然哲学? A? 音乐 B? 绘画 C? 散文 D? 建筑 我的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 ,其中() 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 精 B? 气 C? 神 D? 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B 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 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B 8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标志? A? 萌芽 B? 进步 C? 成熟 D? 衰落

我的答案:C 9() 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 逻辑性 B? 确定性 C? 含蓄性 D? 体系性 我的答案:C 10 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 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 () 开始? 的情节自 A? 诗经 B? 淮南子 C? 屈原 D? 道德经 我的答案:C 11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 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 ? A? 中国文明 B? 西方文明 C? 古代文明 D? 不存在的 我的答案:D 12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 文化?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浮士德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C 13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 ? A? 易道补儒 B? 易佛补儒 C? 易道替儒 D? 易佛替儒 我的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 ? A? 线段 B? 螺旋上升 C? 半环 D? 圆环 我的答案:D 15孟德斯鸠提出,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 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 关系 A? 德 B? 人 C? 法 D? 理 我的答案:C 16 在崇尚文学典范? 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 的?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反 D? 无关我的答案:B 17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的概念 2、了解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3、明确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难点:文化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结合实际谈学习中西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四、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目的要求:了解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重点: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难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元”点差异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中国文化是封闭性文化吗? 2、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西方文化的形成条件与中国文化有何不同? 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文化以来的社会政治结构 四、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

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目的要求:了解先秦、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点:理解中国原始的精神文化,把握秦汉时代宏阔的文化精神 难点:神本文化逐渐向人本的过渡的内在理路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2、如何理解秦汉文化的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一、上古: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端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到人本 三、春秋战国:从礼崩乐坏到百家兴起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一、文化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 二、儒学独尊于经学兴起 三、宏阔的文化精神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 班级: ********************** 教学班: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心得体会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欣赏徐悲鸿八骏图 【正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是徐悲鸿以及他所创作的《八骏图》。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八骏图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骏马飞奔向前,姿态各异,匹匹高大雄健、精神焕发。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后腿蹬地,前蹄腾空而起,鬓毛迎风飘动,昂首尾,自由奔放。《八骏图》是徐悲鸿送给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那时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教学文案

中西文化比较2019 尔雅答案

*********************************************************************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题目:对常见美术作品的鉴赏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5级地理信息科学 学号:2015083006 姓名:李辰 时间:2017年5月16日

摘要 学习美术鉴赏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加强美育、树立好的审美观。美术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能反映现实生活状况,同时又通过某些手法又高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一些常见的绘画、雕塑与建筑类美术作品。 前言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美的概念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有绘画有雕塑还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等,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就是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人们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向往。它们有的是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反应帝王的威严,有的反映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有的反映了宗教的文化以及其他特征,可以说美术反映出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是通过某些表现手法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理解以及对美的向往。

1.对绘画作品的鉴赏 i.《兰竹图》 《兰竹图》是“扬州八怪”中的奇才郑板桥所作。兰竹图,纸本卷轴,以半边幅座椅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壁岩空白见平整,峰峻显倔巍,用笔用墨都恰到好处。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筒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中迎风摇曳。虽然从生于岩缝,但不囿于岩壁;自有“竹劲兰若性自然”,“飘飘远在碧云端”那种不为俗屈的活力。兰竹用焦墨挥毫,乱中求证,密中见疏,水墨斑斓,使其表现出欣欣向荣而又独傲萧爽,清新秀逸的风格。郑板桥用竹的自然特性比拟人的秉性情操,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深情。 ii.《洛神赋图》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的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洛神赋图》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得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特色相吻合。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话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