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对大院01)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绝对大院01)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绝对大院01)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绝对大院01)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1.现状概况与分析 (1)

1.1 区域位置 (1)

1.1.1 xxx区位 (1)

1.1.2 高新园区位 (1)

1.2 规划范围 (1)

1.3 基地周边条件 (1)

1.3.1 环境条件 (1)

1.3.2 交通条件 (2)

1.4 基地自然条件 (2)

1.4.1地形地貌 (2)

1.4.2 气候条件 (2)

1.5 基地建设现状 (2)

1.5.1 建筑现状 (2)

1.5.2 道路交通现状 (2)

1.5.3 土地使用现状 (3)

1.6 用地适宜性分析 (3)

1.7 发展条件分析 (4)

1.8 现状概况总结 (4)

2. 规划总则 (5)

2.1 规划依据与原则 (5)

2.1.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5)

2.1.2规划原则 (5)

2.2 规划目标、定位与规模 (5)

2.2.1规划目标 (5)

2.2.2规划定位 (6)

2.2.3规划规模 (6)

2.3 规划理念 (6)

3. 规划方案说明 (6)

3.1 策划体系 (6)

3.1.1 产业策划 (6)

3.1.2 功能策划 (6)

3.2 规划结构 (7)

3.3 土地使用规划 (7)

3.3.1 工业用地 (7)

3.3.2 居住用地 (8)

3.3.3 公共设施用地 (8)

3.3.4 道路广场用地 (8)

3.3.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3.3.6 绿地 (8)

3.3.7 水域和其它用地 (8)

3.4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 (10)

3.4.1 对外交通组织 (10)

3.4.2 内部交通组织 (10)

3.4.3 道路等级 (10)

3.4.4 交通设施 (11)

3.4.5 步行系统 (11)

3.4.6 竖向规划 (12)

3.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12)

3.5.1教育设施 (12)

3.5.2医疗卫生设施 (12)

3.5.3文化娱乐设施 (12)

3.5.4体育设施 (12)

3.5.5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13)

3.5.6商业设施 (13)

3.5.7市政公用设施 (13)

3.5.8其它设施 (13)

3.6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

3.6.1 规划原则 (13)

3.6.2 绿化系统规划 (14)

3.6.3 景观系统规划 (14)

3.7城市设计导引 (14)

3.7.1 风貌分区 (14)

3.7.2 界面控制 (14)

3.7.3 建筑要素控制 (15)

3.7.4 环境要素控制 (15)

3.7.5 岸线处理形式 (15)

3.8土地开发控制 (15)

3.8.1 地块划分 (15)

3.8.2 控制指标 (15)

3.8.3 开发强度 (15)

3.8.4 高度控制 (16)

3.8.5 建筑退线 (16)

3.8.6 建筑间距 (17)

3.9分期实施建议 (17)

4. 市政工程规划 (17)

4.1 给水工程规划 (17)

4.2 污水工程规划 (19)

4.3 雨水工程规划 (19)

4.4 电力工程规划 (20)

4.5 通信工程规划 (20)

4.6 燃气工程规划 (22)

4.7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3)

1.现状概况与分析

1.1 区域位置

1.1.1 xxx区位

xxx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西31公里处,距离杭州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距离萧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距离上海也仅2小时车程,处于浙江省“两小时交通、经济、生活圈”的核心圈层,城市对

外交流联系十分方便快

捷。

随着余杭撤市设区、

杭徽高速公路的建成通

车,杭州市文一西路延接

临安段(临余公路)以及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连

接,临安已成为最靠近杭

州的城市之一,是杭州实

施“交通西进、

旅游西进”

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区位优势显著。

1.1.2 高新园区位

规划选址区域(以下统称“规划区”)位于xxx主城区以东,青山湖组团北部。南临秀丽的青山湖,毗邻八百里养生园,规划的杭州市文一西路延接临安段(临余公路)及规划的轻轨将贯穿其东西,交通条件十分优越。1.2 规划范围

东起规划的月洞门路,西至规划的景兴路,北起阿陆大山南侧,南至青山湖岸。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

1.3 基地周边条件

1.3.1 环境条件

规划区所在的青山湖组团规

划为旅游度假区(根据《xxx青山

湖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青山湖环湖地区均被山体

包围,青山绿水,有林木参天的

双林山,风景优美的西径山风景

区,自然环境优越。现状建设量

较少,散落分布着自然村庄,少

量别墅及旅游接待的宾馆等。浙

高新园区位图

xxx区位图

规划区范围图

2.8平方公里

江省县(市)中唯一的综

合大学——浙江林学院

(即将升格为浙江农林大

学)位于规划区西侧不到

三公里处,该学院能为高

新技术园区提供优越的智

力和人力资源支持。

1.3.2 交通条件

青山湖环湖地区三面

临城市园区级道路,南侧

更有杭徽高速公路与铁路

经过,交通条件便捷。

1.4 基地自然条件

1.4.1地形地貌

规划区内地形为低山丘陵——河谷型地貌,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变化较大,高程从25米到150米,高差达125米。大部分用地高程集中在25—75米之间。周边最高山体为紧靠北侧规划红线的阿陆大山,高程为252.4米。现状坡度以低丘缓坡为主,大部分在15度以下,适宜开发。规划区内有一现状河流从北至南流向青山湖。东北角有一水库,名为月洞门水库,面积约为一公顷。青山湖常年水位25.18米,洪水位31.18米。1.4.2 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悬殊。多年平均气温为15.8℃,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为28.1℃,1月为最冷月,历年平均3.4℃。极端高温41.9℃,极端低温-13.3℃。历年平均日照明数1939小时,年无霜期234天。全市常年偏东风最多,以东北风和东北东风为主。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

1.5 基地建设现状

1.5.1 建筑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建筑很少,以村镇住宅

建筑和工业建筑为主,总建筑面积为

122500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94100平方

米,占总建筑面积76.82%;工业建筑28400

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23.18%。村镇住宅

建筑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内部缓坡地区,以

一、二层建筑为主,建筑质量大多一般;

工业建筑主要是临天砖瓦厂和市砖瓦二厂

进行建材加工的建筑及附属设施,建筑多

临青山湖而建,房屋简陋,

建筑质量较差。

1.5.2 道路交通现状

本规划区内部现状道路主要由中部

东西向横穿规划区的临余公路、西侧向北

至横畈、长乐的公路及一些村路构成。其

中临余公路向西至锦城城区,向东至青山

城区、杭州市,是本规划区现状对外联系

的主要道路。

青山湖环湖地区交通分析图

高程分析图

现状道路分析图

道路用地3.07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17.34%;仅临余公路路面作硬化处理,其它道路以土路为主,路况较差,通行能力低。

1.5.3 土地使用现状

(1)工业用地(M)

现状工业用地集中分布

于两处,分别位于规划范围西

南角及南端中部。现状工业用

地为三类工业用地,共有

14.63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

积的5.12%。

(2)道路广场用地(S

现状道路广场用地较少,只有

3.0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

面积的1.07%。

(3)水域和其它非城市

建设用地(E)

规划区现状以此类用地为主,共有262.3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达91.81%。其中又以林地(E4)所占比例最高,共有现状林地154.1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53.94%。其它还包括:水域(E1)面积8.66公顷;园地(E3)面积12.39公顷;村镇建设用地(E6)面积24.29公顷;弃置地(E7)面积62.86公顷。1.6 用地适宜性分析

由于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形

地貌区,规划区内山坡陡峭并富

于变化,绿化植被丰富,景观绝

佳,但同时,坡地地形也给用地

的选择开发带来较大难度。本次

规划通过综合考虑用地高程、坡

度、建设现状和防洪等因素,以

适建用地、限建用地和非适建用

地三类标准来划分规划区的用地

开发条件,籍此在生态保护和合

理开发之间取得平衡。

适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

31.18米以上,地势平缓,坡度小

于15度,用地相对集中的,开发

建设活动基本不涉及对自然环境较大面积挖掘破坏的区域。该类用地可作为产业集中发展用地,适合较大密度开发以取得规模效益。

限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31.18以上,地势有一定起伏,整体坡度小于15度,用地位于林地、园地或弃置地等较零散用地,开发建设活动涉及对自然环境局部面积挖掘破坏的区域。该类用地可作为部分公共配套设施选址用地,适合较低密度的开发。

非适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31.18以下或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坡度大于15度,开发建设活动涉及对植被茂盛等自然环境良好区挖掘破坏的区域。该类用地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使用,若要作为建设用地,必须对场地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物安全,并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7 发展条件分析

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成功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如何清晰的认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扬长避短,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通过规划挖掘其特征价值。

(1)机遇

——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支

撑:浙江省在关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园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未来

省域将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级软件、信

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区,增

强研发、培训、营销等产业服务功能,

建立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通过快速完善建设城际快速干道系

统,强化杭州等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

市的便捷联系,发挥城市组群的网络

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坚持生

态经济先行,发挥欠发达地区的生态

环境优势,优化配置,综合利用资源。

以上政策条件均为临安开发建设高

新技术产业园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

础支撑。

——前景看好的地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临安地处环杭州湾产业发展带的腹地核心,该区域日趋旺盛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和空间需求给临安高新园的启动建设提供了良好机会;同时,现代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和高素质人群对高品质工作和生活成本环境的追求,也使得临安可借助其生态环境的优势赢得市场先机。

(2)挑战

——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功能集聚在给临安带来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其面临来自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竞争的局面,在此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有效发挥和突显地方优势条件以吸引企业和产业投资,是本次规划面临的挑战之一。

——如何确保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本规划区拥有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如何尊重原生环境,有效取舍和体现集约开发土地,并合理安排产业功能及配套,实现土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本次规划面临的又一挑战。

1.8 现状概况总结

综合前面对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规划区的各项分析,我们发现其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突出特征和优势,为未来高新园的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提供了指引。

——地区优惠的高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良好的硬件配套设施环境,为吸引高新技术研发企业的入驻和发展壮大创造了积极的背景发展环境。

——毗邻地区中心功能城市(杭州),便捷发达的交通体系为高新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区位基础,除能及时掌握多变的资源信息外,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也使得其成为承

接时下高新园区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外溢趋势之下的建设选址首选。

——杭州地区及临安本土的学院所提供的多门类智力资源,使得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具有充足的软件人才储备,同时也决定了其势必摆脱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产品

装配功能的发展困局,可充分籍由本地专业企业和人才选择适宜的产业类型并建

立竞争优势。

——优越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了鲜有的思想动力源泉,同时也能借助这一优势建立领先于普通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呆板的园区空间

形象,提供具有广泛吸引力、高标准、高质量的园区工作生活设施环境。

浙江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图

2.规划总则

2.1 规划依据与原则

2.1.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8)《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10)《xxx青山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

(11)《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参考文件)*

(12)国家及浙江省其它相关规定*

注:*为参考文件

2.1.2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考虑高新园区用地依山傍湖的优势环境特征,规划应优先保护规划区自然资源财富,在尊重特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及各项功能设施用地。

——超前性原则

园区建设涉及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本次临安高新园控制性规划应制订科学有效的规划目标,突出高标准、高要求,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引导开发建设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现实性原则

根据高新园区可开发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在尊重《x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和延续《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大的思想原则基础上,规划应照顾实际开发需求和土地批租、出让及招商引资等具体特点,整合用地并合理布局。

——综合效益原则

突出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并重的理念,科学规划用地结构,强调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并控制好用地的合理利用与适度开发。

2.2 规划目标、定位与规模

综合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建设的区域宏观背景,城市发展意愿,规划区特征条件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分析,该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将给临安城市未来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通过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积极挖掘滨湖空间,形成由传统内陆城市向滨湖城市的转型,充实提升临安作为传统生态旅游城市的资源价值,为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及宣传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借助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提供健康自然的园区环境和功能齐备的设施功能,满足高品质和高尚的工作生活需求,吸引地区乃至国内更广泛范围的企业人士的关注,并由此促进城市配套设施的革新化、健康休闲的国际化,为整个临安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对规划区的目标职能作出以下分解定义。

2.2.1规划目标

——区域角色:立足于杭州地区、面向长三角,容纳先进前沿科技产业和领先服务功能水平的,复合化、精致化的生态型产业研发规划区。

——开放型和参与性:在功能配置上,除考虑园区内企业及产业人员的从业及生活需求外,应统筹考虑整个园区和城市的协同发展关系,避免出现“孤城”,应以开放性和可参与性为根本,吸引并满足广大城市市民对亲近自然环境及消费功能的需求,促进园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

——资源系统性配置与组织:统筹布局安排相关功能和空间资源,完善功能配备,满足整体及不同功能区的配套设施使用需求。按照城市建设标准配套建设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环保环卫、消防、防灾等市政设施。

——生态保护型开发:合理控制与安排园区公共开放空间,结合不同环境条件建立公园、广场、滨湖绿带相结合的绿化开放空间体系,将山、湖、城有机融为一体。

——品牌个性与价值:建立具有区域示范推广意义和吸引力、彰显临安地方特色和文化经济价值的综合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2.2规划定位

立足于杭州地区、面向整个长三角,以软件信息、工业设计和生物科技等为高新产业功能主体,以突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配套服务功能为特色,兼具生态旅游和都市休闲功能,生态型、综合型、开放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园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具有地区影响力和广泛借鉴意义的高新产业发展平台

——一个倡导兴致工作和健康生活相结合的复合功能型园区

——一个人文与自然完美契合的园区典范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社区模范

——一个土地集约型、产业关联型、配置综合型、环境生态型的产业园区

2.2.3规划规模

(1)用地规模

本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280公顷,其中水域等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5.6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0.58%;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94.3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69.42%。

(2)人口规模

根据本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规模,同时考虑本区自身容量、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的供给条件,对居住人口按以下标准进行计算:

1、一类居住用地人口:规划一类居住用地面积为6.76公顷,按开发容积率1.0,每户200平方米,3.5人/户计算,规划人口=67600×1.0÷200×3.5=1183人

2、二类居住用地人口:规划二类居住用地面积为29.83公顷,按平均开发容积率1.3计,每户120平方米,3.5人/户计算,规划人口=339700×1.4÷120×3.5=11310人即规划总人口数为1.2万人。

2.3 规划理念

本次规划提出“在工作中度假、在度假中创业”的核心规划理念,以及“还湖于民、共享天成”的开发建设思想,体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体现文化与活力的凝聚吸引力,更体现临安城市开放的胸怀与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3.规划方案说明

3.1 策划体系

依据对临安高新园功能定位的判断认知,本次规划从产业策划和功能策划两方面提出相关的原则性策略指引。

3.1.1 产业策划

产业定位: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将致力于成为xxx创业创新主平台、杭州市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区、长三角一流的科技孵化规划区。

产业发展方向:抓住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细分和加快转移、浙江省产业重构、杭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等历史机遇,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发展和开放创新战略,大力发展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

3.1.2 功能策划

基于城市外联和内需的双重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确立,临安高新园应该是一个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其功能构成应包含以下三大内容板块:

高新产业功能(包括生产、研发、培训、孵化、管理、公寓…)

产业高端配套服务功能(包括会议、商务洽谈、论坛交流…)

生态旅游与都市休闲功能(包括度假接待、休闲娱乐、文化体验、餐饮、高尚居住…)

3.2 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功能、交通组织、空间布局等综合因素,本规划区“两轴两片”的基本规划布局结构。

“两轴”:临余公路和灵龙路。临余公路作为文一西路(城市快速路)的延伸段,西至临安主城区,东到杭州,有效连接两主要城市,是带动园区城市配套功能发展的主要道路,故为“城市发展联系轴”;灵龙路是位于临余公路北侧的园区级道路,也就是本规划寓意“龙隐青山湖”的龙骨。灵龙路作为北侧唯一东西

向的园区级道路,联系着园区各产业功能规划区,故为“产业发展联系轴”。

“两片”:以临余公路为界的为南北两片区。南片区是为城市公共服务而配套的城市功能规划区,包括城市配套住宅区及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区。北片区则是为产业配套服务的产业功能规划区,包括产业发展区、产业孵化区及产业配套住宅区。

3.3 土地使用规划

为体现“在工作中度假,在度假中创业”的规划理论,本次土地利用规划采用生态优先和复合功能的规划原则,建立高品质

环境的同时打破传统工业区用地单一,缺乏生气的不足,形成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部分为城市生活配套的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并保证一定比例生态用地的整体用地布置。

3.3.1 工业用地

本规划建设用地以一类工业

用地(M1),具体为高新产业用地为主,共规划为66.69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23.82%,

工业用地功能包括产业生产、产业孵化及产业配套服务。工业用地全部布置在临余公路北侧。产业的生产功能布局在规划区西侧,周边均为园区级道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适宜建设厂房;用地集中,为各产业链之间配套生产提供便利。产业孵化功能布局在规划区东侧中部,用地较为独立,中间有一山体,地势起伏变化,此地块能围绕山体台地布置建筑,形成低密度、幽静的产业研发孵化区/SOHO 办公区,其优美、安静的环境能激发研

究人员的创作灵感。

功能结构分析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3.3.2 居住用地

规划总居住用地面积是36.56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3.07%。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 面积为6.76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2.41%;二类居住用地(R2)面积为29.83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10.65%。

居住用地功能包括城市配套居住及产业配套居住。以城市为配套的居住包括一类居住及二类居住,布局在临余公路南侧东西两端,紧靠青山湖,环境较好,建筑布局应最大利用湖面这一景观资源。为产业配套的居住布局在东北侧山地之上,用地小而分散,宜沿山体等高线布局。

3.3.3 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计19.4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93%,集中布置在临余公路南侧中部,包括商业金融业用地(C2)和文化娱乐用地(C3)。

(1)商业金融业用地(C2)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中,主要为商业用地(C21),总规划面积为15.5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5.57%。

(2)文化娱乐用地(C3)

规划共有两处文化娱乐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东西两侧,均临水布置。总规划面积为 3.8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 1.36%。其具体可用作与水上娱乐有关的游乐用地(C36),如游艇码头,或作为影剧院用地(C35)。

3.3.4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共35.7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2.76%。其中道路用地(S1)面积为32.96公顷,占总面积的11.77%;广场用地(S2)面积为1.56公顷,占总面积的0.56%;社会停车场用地(S3)面积是1.22公顷,占总面积的0.44%。3.3.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两处,共0.57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0.2%。其中一处为供水用地(U11),规划面积为0.4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0.16%。另一处为雨水、污水处理用地(U41),位于规划区西南端,面积为0.1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0.04%。

3.3.6 绿地

规划绿地包括公共绿地(G1)和生产防护绿地(G2),总规划面积为35.3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2.64%。

(1)公共绿地(G1)

公共绿地(G1)30.01公顷,占总用地的10.72%(不包括图中规划范围线外南侧湿地公园绿地。)

(2)生产防护绿地(G2)

生产防护绿地(G2)为临余公路南侧轻轨预留绿化带,共 5.37公顷,占总用地的1.92%。

3.3.7 水域和其它用地

规划水域和其它用地共85.6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30.38%,包括水域(E1)及林地(E4),以林地为主。

(1)水域(E1)

规划范围内水域共有三处,总面积为7.79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2.78%。西侧有北至南河流是由现状河流拓宽而来,东南侧水域为人工挖方而成,本规划原则上不强制控制以上两处水域边界坐标点,可由下一层次规划确定。东北处水域为现状月洞门水库,不得擅自填挖。

(2)林地(E4)

规划范围中的林地为现状自然山体,位于规划区的北部,总面积为77.83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7.80%,为规划范围内比重最大的用地,规划以保持其现状原生态为原则。

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参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

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相关规定和规划要求确定。未列入《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建设项目,由xxx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3.4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

3.4.1 对外交通组织

(1)城市快速路

规划的临余公路是在现状临余

公路基础上拓宽至58米,于规划范

围南部东西向贯穿,西至临安主城

区,东到杭州,是规划区最主要的对

外联系道路。临余公路作为城市快速

路,不宜开口过多而造成交通干扰,

规划园区级道路于临余公路开口为

三处,间距分别为700米与900米。

(2)城市轻轨

根据临余公路市政道路断面设

计要求,规划在临余公路南侧控制22

米绿化带,预留轻轨线位。

3.4.2 内部交通组织

园区内部共规划有六条园区级道路,建设用地的南、北、东、西侧各一条,另外两条较短的园区级道路分别联系南北两侧道路和西、北两侧道路,形成规划区内覆盖全面的园区级道路网结构。

本规划提倡建立高路网密度,减少道路宽度为“道路减肥”的新都市主义,反对大马路大路网结构。本着以上规划原则,本规划布置了较多的组团级道路以加强路网密度,减轻园区级道路交通压力,打通道路微循环,能有效预防交通堵塞等交通问题。本规划不强制控制组团级道路的线型与定位。组团级道路可根据地块出让情况灵活调整,由开发商或政府建设均可,但原则上必须保证其对“外”(本地块以外)服务功能,成为园区路网的一部分,不能只作为地块内部道路使用。

3.4.3 道路等级

规划区内规划机动车道路分为三级——城市快速路、园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

城市快速路:临余公路,红线宽度58米(包括22米轻轨预留绿化带),控制宽度88米,两侧建筑各退15米。

园区级道路:景兴路,红线宽度24米;兴龙路、灵龙路、滨湖路、平湖路,红线宽度18米;月洞路,红线宽度15米。

组团级道路:若干,红线宽度9米。

道路结构分析图

道路断面规划图

3.4.4 交通设施

本次规划交通设施包括两个方面:一为机动车停车设施;二为游艇码头 (1)机动车停车设施

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未来规划区的停车需求,并按相关标准进行配置如下:

规划区内停车分为社会停车场及地块配建停车两类。

1)结合公共活动带等人流集散处布置社会公共停车场,社会停车场所在地块编号为01-16、01-21、07-03、09-03、09-23。具体位置参见“道路系统分析图”。

2)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停车方式越来越趋向就近停靠,因此配建各个地块的专用停车设施显得至关重要。规划区的各个不同功能地块配建停车位控制原则如下表。

(2)游艇码头

为配合《xxx 青山湖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于规划区南端东西两文化娱乐用地中布置两个游艇码头,使规划区成为青山湖水上游览路线景点之一,带动南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区的发展。具体位置见《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3.4.5 步行系统

结合规划的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滨水绿地、广场绿地、部分自然山体以及商业街等公共空间设计一个覆盖面广、通达、内容多样的步行系统。园区工作人员及居民可在步行系统范围里进行各式休闲活动,如散步、购物、餐饮、运动、娱乐、交流…… 步行空间节点及步行线路设计具体见“步行系统分析图”。

3.4.6 竖向规划

(1)道路竖向设计

结合现状地形的特点,在保证区内地块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局部地块建筑底层可结合地形,架空作为地下停车场。根据以上原则对区内各条道路和地块地坪进行控制,主要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纵坡控制在3%以下。道路最大纵坡为4.58%,最小纵坡一般≥0.3%

,道路最低设计标高为31.70米。地块室外地坪一般控制比周围道路中心线高

程高出0.1—0.15米。详见道路平面及竖向设计图。

(2)填挖土方设计

竖向规划中的填挖土方设计应遵循满足用地使用要求、节省土石方和防护工程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同时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根据规划建设时序,分工程或分地段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本规划填挖土石方基本能满足规划区内填挖土方平衡。具体填挖情况见“填挖土方分析图”。

3.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根据国家对配套设施的相关规范以及本区的规划居住人口规模(1.2万人),参考国标中配套设施相关指标要求,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按照富有弹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完善公共与市政配套设施并合理布局,全面提升园区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3.5.1教育设施

规划设置幼儿园一处,地块为09-21,模为18班,用地规模以5940平方米控制。根据xxx 规划资源整合

需要,本规划区内不设置小学及其它教育设施,于周边更大范围统一配套设置。

3.5.2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于规划区东南侧设置一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平方米左右,可采用附设式,与底层商业或住宅建筑结合布置,无须独立占地。

3.5.3文化娱乐设施

规划设置居住小区级文化室一处, 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平方米左右,可采用附设式,与小区会所结合布置,也可独立占地。

3.5.4体育设施

规划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一处,用地面积控制在3000平方米左右,可采用附设式,与小区会所结合布置在室内,或与绿地结合设计于室外。

道路竖向规划图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填挖土方分析图

3.5.5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各一处,可布置于小区出入口或住宅底层。

3.5.6商业设施

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于沿街住宅底层集中布置小型商业服务设施,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动。

3.5.7市政公用设施

规划布置市政公用设施15处,其中邮政所两处,位于地块04-11、09-14,结合地块开发设置;污水泵站一处,位于地块08-03;给水泵站一处,位于地块06-02;垃圾收集站4处,分别位于地块03-12、04-05、07-02、10-05;公共厕所7处,可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或独立占地,具体位置见《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3.5.8其它设施

为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本规划建议配置酒店、储蓄所、健身室等其它公共服务设施。本规划对此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作强制性要求。

3.6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6.1 规划原则

(1)生态设计原则

本规划区内有山脉、河流、水库,这些均为生态敏感因子,本着生态设计的原则,于这些生态敏感区周边布置绿地,形成一定的安全间距,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2)尊重地形地貌原则

自然的地形地貌是通过各种长期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而形成,如果在人工开发建设的时候充分尊重地形、不破坏原始地貌,能有效的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相反,如果对建设区,尤其是本规划区这种山地地区大填大挖,可能引起无法预见的一些自然灾害。尊重地形同时也是保存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基本保

留规划区内各座山体。填土挖方地

块也只是因建设需要进行平整,并

没有破坏原始地形地貌的大格局。

3.6.2 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系统结构:由三条由北至

南伸向青山湖水面的绿化生态廊道

作为骨架,串联各个山体及各条伸

向背景山脉和水面的绿化廊道,形

成绿化网络系统结构。三条绿化生

态通廊是北部大山脉与青山湖这两

块重要的生态斑块之间的生态廊

道,两侧绿化控制总宽度不小于20米。规划中保留这三条通廊对整个规划区乃至于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必须在下层次规划以及园区实际开发建设中进行落实和保护。

绿化用地:本规划的绿化用地包括绿地及林地,绿地规划面积为35.38公顷,而保留的林地则有77.83公顷,绿化用地共有113.2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高达40.43%,,故本规划区是一个绿化环境优越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议规划区南部青山湖沿岸作为湿地公园建设,既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实现“还湖于民”,又可保护青山湖的生态环境。

3.6.3 景观系统规划

本规划力求达到一个“显山见水”的景观格局。结合各自然景观节点、人工景观节点(包括地标建筑、景观建筑、公园绿地)的布置,通过绿带、道路绿化、建设退线控制留出景观视线,使园区内各入口、各条园区级道路等位置均有良好的视线景观,体会园区“显山见水”的景观格局。3.7城市设计导引

城市设计是控制性规划实施过

程中的一项重要引导性手段,目的是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态。本城市设计导

引主要通过风貌分区、城市界面控

制、建筑要素控制和环境要素控制等

方式来引导下一步城市设计及修建

性规划,以塑造一个能体现本规划区

优越的山水格局自然环境及高新技

术产业园特色的空间形态。

3.7.1 风貌分区

规划区内同时享有山脉与湖泊,

规划应尽量利用此丰富的地形与景观自然环境,形成不同的风貌分区。

山地风貌区:山地风貌区主要沿灵龙路两侧分布。山地建筑形式多样,布局方式灵活多变,可分为台递式、错层式、吊脚式、挑台式、下陷式、架空式等,能与山地很好的结合,形成园区特有的山地建筑景观。

滨湖风貌区:为规划区南侧紧靠青山湖的建设用地。此区应最大限度的利用青山湖这一宝贵的自然景观资源,统一开发建设成为高品质的滨湖建筑风貌区。从建筑布局、建设设计、景观设计都应该与青山湖水面有较好的呼应与结合,并能体现滨湖区特色。

3.7.2 界面控制

规划区内需要控制的主要界面包括沿临余公路的连续性界面和沿水岸地区的通透性界面。临余公路两侧建筑界面应保持连续性和统一的尺度与建筑形式,避免出现五花八门的建筑风格。沿水岸地区的建筑界面应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连续长度不宜超过60米,增加界面与水面的交流渗透,让水体留给更多的人享用。

城市设计导引图

绿化景观系统分析图

3.7.3 建筑要素控制

建筑要素控制包括建筑屋顶、立面风格,材料,色彩等方面。建筑要素应与建筑性质、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一致。

(1)山地建筑:屋顶建议为坡屋顶形式,可以采取屋顶构架及花园的形式;材料尽量使用当地的石材与木材;立面色彩建议为浅暖色调,如暖白色、淡黄色等。住宅立面设计可以考虑结合阳台、窗台设置绿化种植,提高规划区的绿视率,与周边山体环境相协调。小区公共服务建筑色彩可以有所变化,与居住建筑形成对比,也增加其识别性。

(2)滨湖建筑:采用现代建设风格,宜采用大面积的玻璃通透材质,临湖面可利用木架挑台形成公共交往空间,加强人与自然水面的对话。墙面宜为浅暖色调,如暖白色、浅灰等。强调建筑10米以下的立面细部处理,丰富人的活动感知需求。

(3)平地建筑:建议采用平屋顶形式,建筑主体色彩宜为浅色调,基座及屋顶可适当处理为暖色调。材质同样宜采用玻璃等通透材料为主,形成统一规整的建筑风格。

3.7.4 环境要素控制

环境要素控制是对规划区的地面铺装、种植形式、标识广告等进行规定,以保持规划区开放空间形态景观的秩序性。

结合绿化开放空间及照明设计鼓励设置小型公共艺术品,但应以不影响步行空间舒适性为原则。并且可以利用景观设施和街道家具增强开放空间的形态品质和使用舒适度。

绿化种植的种类和形态应起到清晰界定功能空间的作用。各功能分区应按照规划的绿地系统进行相应的细节景观环境设计,强化绿化系统的景观性和实用性。

3.7.5 岸线处理形式

规划区内有两处主要的水域,岸线较长,临水地块较多,因此水面沿线的堤岸建设也是城市设计控制的重要内容。结合功能的需要,堤岸形式分为自然式和人工式。规划区西部河流两侧岸线主要为人工式岸线,人工式岸线以硬质岸线为主,以提供给人们公共活动空间为主要功能。岸线结合绿地广场设置,可以形成丰富的活动场所。规划区南部青山湖沿线的湿地公园为自然式岸线。自然式岸线为软质岸线,以绿化种植为主,其间可以布置步道等休闲设施。

3.8土地开发控制

3.8.1 地块划分

地块划分以保持用地地块的完整

性,并有利于下层次规划的编制和土地

出让为原则。

规划以城市组团级道路和自然边界

划分地块单元,共划分为10个街坊,114

个地块。

3.8.2 控制指标

(1)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

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

参照执行的。

(2)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道路禁止开口规定、停车泊位及其它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3)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及其它环境要求。

各地块控制指标具体见附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3.8.3 开发强度

土地开发强度涉及到建设容量和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和功能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不但可以保证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投资引导、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来控制,另外可参考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两项指标来控制。

由于规划区的北部为山脉,南部为青山湖,生态环境优越且敏感,总体开发强度不宜过大,规划开发强度从临余公路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块划编号分图

(1)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只有一类工业用地,具体为高新产业用地。根据地块周边环境容量及地块地形,建议工业用地容积率分1.1、1.5、1.8三类控制,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内,绿地率控制在25

%以上。

(2)居住用地

规划中将居住用地主要分为一类

和二类居住用地,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均统一安排以适应市场和管理需要,规

划住宅用地开发强度的控制指标相当

于居住小区概念中的住宅净容积率和

净密度。

一类居住用地:低层住宅用地建议

容积率控制在1.1以内,建筑密度控制在25%,绿地率控制在40%以上。

二类居住用地:多层住宅用地建议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小高层控制在1.8,建筑密度控制在20~30%,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

配套公共设施用地:建议幼儿园容积率控制在0.6,建筑密度控制在20%,绿地率控制在40%以上。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地的大小确定其开发强度。

商业金融业用地:建议容积率控制在1.2-2.4,建筑密度控制在35%,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

文化娱乐用地:建议容积率控制在1.5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0%,建议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3.8.4 高度控制

为使城市整体形态与周边山水

环境相协调,大体形成建筑高度沿

临余公路向南北两侧逐渐下降的整

体变化趋势,构筑以山体为背景,

面向青山湖水面逐渐开敞的空间效

果。具体分为三类高度控制区:

一类高度控制区:建筑高度不

超过15米。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为

3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居住建筑控

制在4层以下。一类高度控制区主

要分布在规划区南北两端靠山临水

地段,实际建设高度除满足15米限

高以外,还应考虑到建筑与山体、

水体及周边环境的关系,建议山地

住宅及滨水别墅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

二类高度控制区: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建筑以6层以下为主。建议此类高度控制区中的临水地块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

三类高度控制区:建筑高度不超过36米。此类高度控制区集中在临余公路沿线少数地块。

3.8.5 建筑退线

为保证规划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规划区建筑掩映在大片的绿化之中,规划对退线有一定要求,并综合考虑道路景观、建筑应急通道以及日照和防火要求。

(1)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各地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按以下标准控制:

临余公路两侧各退15米,园区级道路两侧各退5米,组团级道路两侧各退3米。

建筑高度控制图

开发强度控制图

(2)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日照因素、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防灾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1)当界外是空地、建设项目性质未明确时,低层、多层建筑和高层板式建筑后退南北边界的距离为1.3H/2以上(H为建筑物高度,下同);高层塔式建筑后退南北边界的距离为0.8H/2以上;围墙应后退用地边线的距离为围墙高度的一半。

2)当界外是空地、建设项目性质未明确时,建筑物后退东西边界距离为多层建筑4米以上,高层建筑6.5米以上。

3)当界外建设项目性质已明确时,建筑后退边界的距离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建筑间距的要求确定,并同时满足消防等其它间距要求。

3.8.6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应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等方面要求,并综合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间距不应小于该两栋建筑平均高度的1.1倍。高层点式住宅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宜小于该两栋建筑平均高度的0.5倍,且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4米。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且最小值不小于10米。

3.9分期实施建议

本规划区现状开发量小,可作为一个新的

开发区,故分期开发主要从资金运行、提升土

地价值以及可操作性方面考虑,规划建设主要

分三期进行:

一期开发:由于目前规划区内只有现状土

石路面的临余公路,而规划园区级道路的建设

又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所以一

期开发主要包括园区级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以及核心产业区建设。一期可通过部分产业用地的开发筹集资金,用于园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树立园区形象,以提高土地价值和进行下一步的招商引资。

二期开发:二期主要为临余公路两侧高新产业用地(孵化器)及部分居住用地的开发。经过一期开发以后的高新园区已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初步树立了自身的牌子与形象,二期通过孵化器、住宅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园的配套,以提升园区的形象进而提升土地价值。

三期开发:临余公路南侧城市公共配套区及一类居住区。经过前两期开发以后,园区已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较高的土地价值以及一定的资金,此时园区较前两期更有可能把临余公路南侧城市公共配套区及一类居住区开发成高档居住及生活配套区。本期开发的品质能奠定园区的品牌与档次,故建议留至后期谨慎开发。

4.市政工程规划

4.1 给水工程规划

4.1.1 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及周边均无给水设施及管网,各用户用水以自备水源为主,与城市中心区和青山规划区给水管网无连接,水量与水质难以满足规划区未来发展需求。

4.1.2 规划依据

(1)《x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1.3 规划原则

分期开发控制图

(1)管网系统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2)供水规划以《xxx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为依据,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水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使规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充分考虑本规划区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地区管网系统的综合协调,与周边镇域给水系统相连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管道沿道路敷设,原则上布置在道路南侧或东侧的人行道上,道路路宽大于40米时,给水管道宜采用双侧布管。

4.1.1 规划用水量

(1)规划用水指标

规划均采用不同性质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用水量。用水量标准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并参考相关城市资料选定。本规划用水量指标确定如下: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140立方米/公顷·日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140立方米/公顷·日

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60立方米/公顷·日

道路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20立方米/公顷·日

绿地用地用水量指标20立方米/公顷·日

(2)规划用水量

预测本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7万立方米/日,其中加压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1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取1.4。规划区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预测详见下表。

规划区用水量预测表

规划室外消防用水量: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5升/秒。

4.1.5 给水工程规划

(1)城市供水

根据《xxx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区由临安三水厂和临安第二水厂联合供水。临安三水厂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临安第二水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

规划区北侧地势较高,市政供水管网压力无法满足该规划区供水要求,需加压供水。规划给水加压泵站,泵站位于规划区东侧,规模为1.1万立方米/天,占地0.45公顷,加压区范围为临余公路以北的规划区域。

(2)供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供水管网分为加压区供水管网和普压区供水管网。

普压区:在临余公路敷设DN800的供水主干管,其它道路布置DN200-DN300配水管,并与供水干管连接成环状。

加压区:在临余公路部分路段布置DN400给水压力管;灵龙路布置DN300给水加压管;景兴路、月洞路、二号路规划布置DN300给水压力管,并预留接口与下一期规划区供水管网相连成环状;其它道路布置DN200给水加压水管,并与供水加压干管连接成环状。

4.1.6 节水措施

可采取各种方式激励人民节约用水,生活节水方面可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通过宣传

教育强化节水观念、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节水,工业上可通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行清

洁生产、加强节水用水管理等进行节水。

4.2 污水工程规划

4.2.1现状

(1)污水厂:

现有临安污水厂于1998年筹建,2005年建成二期规模,设计处理能力为6万吨/日。厂址位于锦城庙山脚西榧子山北侧,处理工艺为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主要处理老城区和新城区污水,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锦溪。

(2)管网:

根据《xxx主城区污水专业规划(2004-2020年)》,本次规划范围纳入锦城纳污规划区(苕溪以北)污水系统,规划污水管接入规划临余公路污水干管后,被送至临安污厂处理。

4.2.2 存在问题

由于规划范围内临余公路以南区块位于青山湖淹没区,其地势较低,无法重力流接入临余公路规划污水干管,故需在适当位置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4.2.3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1)污水量指标和预测

根据用水量折算法预测污水量,其中产污系数以0.9计,日变化系数以1.3计,截污率0.95计。

污水量计算公式

Q污=Q给.F.1./K1 .K2.K3 K4. K5

Q污——日平均污水量(m3/d)

Q给——单位面积用水量(m3/Km2。d)

F——纳污面积(Km2)

K1——日变化系数(1.2-1.4)

K2 ——产销差取0.9

K3 ——产污系数(取0.8-0.9)

K4 ——截污系数(近期取0.75,远期取0.95)

K5——地下水渗入系数(按污水量15%确定)

则平均日污水量为0.75万吨/天,排入临安污水厂。

(2)管网规划

结合规划区块内部规划地块标高及规划路网竖向设计,北侧地块污水经设计污水管道以重力流形式接入临余公路规划污水干管,局部过青山湖以倒虹方式穿越;南侧地块污水需经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接入临余公路规划污水干管。

4.3 雨水工程规划

4.3.1 雨水量计算

规划套用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

()825.0

945

.

11

lg

639

.0

1

04

.

3360

+

+

=

t

Te

q

(升/秒·万平方米)

q ——设计暴雨强度(升/秒·万平方米);

Te——设计重现期(a);

t =(t1+mt2)——设计降雨历时(min);

m——折减系数,取2;

t1——取10min

t2——管段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4.3.2 雨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内雨水管网规划,按充分利用地形,采用分区排水、分散布置出水口,结合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经支管汇集后就近排入青山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区位于三江片西北部。为综合协调区域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宁波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江北城乡一体化规划(2001-2020)》等。 第三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整体性原则,一期用地的开发要考虑与江北工业产业园区整个片区的关系,在市政、道路、结构等方面衔接好。 3.2 弹性的原则,在道路设置、地块划分、土地兼容性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弹性,使园区发展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3.3 注重生态设计原则,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好规划用地与周边条件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工业园区环境景观。 3.4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内便利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 3.5 强化产业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3.6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开发强度、道路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功能需要,使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集中紧凑,以期经济地建设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3.7 创造城市的标志和窗口,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规划要点 4.1 为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当地工业开发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地块规模,既有利于开发地块的完整性,又适应于地块拆并的可能性。 4.2 妥善处理高压线走廊、水网与道路、用地规划的关系,保证开发地块的完整性。 4.3 加强环境规划,创造和谐、优美的生产环境。 4.4 加强竖向规划,在保证道路交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二、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 1.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金沙湾片区位于西海岸粤海铁路火车站西侧,规划用地面积1536.5公顷。目前已完成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 功能定位 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滨海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旅游度假和时尚海岸居住,建设旅游度假与城区相融的滨海旅游新区。 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区功能定位及道路网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七区”的功能结构。 “一带”是指沿滨海发展的海岸。 “七区”是指七个功能组团。 海湾度假区----布局于滨海第一层面,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旅游度假相关的酒店、度假设施以及商业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 商务社区----规划于片区北部,以铁路西广场大道为轴线,发展商务、贸易、酒店、会务,以及酒店式住宅、商业配套等功能,形成综合型的商务社区。 国际社区----规划于内河北段周边,发展面向国际的高档居住社区,配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以及多元化的商业文化服务,吸引国际化人群的居住度假需求。 游艇社区----布局于琼海大道南部、临海路东南侧部分,利用内湖两岸的水域和空间资源,建设游艇社区,并配置相关配套设施。 安置社区----规划于滨海大道以东,琼海大道两侧,设置集中的动迁安置小区,配备完善的社区及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社区生活水平。 风情小镇区---位于片区中部,规划碧海路、荣山路周边,通过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设施格调独特,别具风情,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滨海休闲游览区域。 生态保育区----位于片区南部,规划作为结构性的生态用地,并通过高尔夫等以绿地为主的开发,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际度假功能互为结合。

金沙湾片区功能分区规划图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市医药制造产业更好发展,促进修文县扎佐镇医药工业园用地健康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主要任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综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凡在本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第三条规划的主要内容(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二)确定各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消防通道、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第五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组成。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其中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六条本规划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严格执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如需作出修改或调整,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第七条本规划具体内容由贵阳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章规划功能定位及目标第八条总体定位 将扎佐医药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具有一定竞争力、以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doczj.com/doc/81670134.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_齐奕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齐奕      摘 要:旅游度假区规划介于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包含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双重职能。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规范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缺乏对旅游度假区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指引,使得规划实施过程难免出现规划失效,早期建设的大部分度假区面临城镇化趋势,旅游度假职能发展受限。本文探讨了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度假区控制指标体系应包含基本指标控制、旅游设施控制、城市风貌引导三个方面内容,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指标细分尝试提出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文以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为例,阐述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控制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山水城的融合,旅游度假功能的完善和休闲度假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武夷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1 前言  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大的旅游开发形式,是最小单元的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集中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刘爱利,刘家明,刘敏,郑斌,2008)。我国旅游度假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1992年开始建设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早期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通常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结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003年2月国家旅游总局发布《旅游规划通则》,其主体借鉴了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界定了旅游区规划的层次及内容,首次规定了旅游区控规的具体内容和适宜程度。意味着旅游度假区规划第一次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但《旅游规划通则》在具体控制指标体系方面与一般城市规划类似,主要包括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的一般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缺乏对度假区的特色要素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指标体系是控规中的核心内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范针对旅游度假区而言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难以体现规划的实效性。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考虑度假区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诉求,在控规中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体系,有效引导其发展。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发布时间:2011-05-20 来源:玉东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 一、规划背景 根据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玉东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要求,为了科学指导玉林经济开发区整体良性发展,我局根据玉东新区工委、管委的部署,组织编制了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对规划予以公示。 二、规划编制范围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北起人民路,南至洛湛铁路,东至文体路,西达广场东路,总面积为13.10平方公里。其中,南流江北片为玉东新区管辖范围,面积约 8.96平方公里。 三、规划定位、发展目标和人口规模 (一)规划定位 1.经济全球化时代广西吸引外资和尖端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以物流配送、健康食品、医药制造、医疗器械、机械配件等为主的低碳健康产业基地; 2.玉林城市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高新技术的集聚区、总部经济的示范区以及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生态居住区。 (二)发展目标 1.做大做强以健康食品、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等为主的健康产业。

2.完善开发区配套服务业,到2015年实现开发工业用地规模达200公顷,吸纳企业员工约8万人,实现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 3.将玉林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玉林市“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物流经济的先导区、总部经济的示范区”。 (三)规划规模 参考玉林城市总体规划和玉林市近期建设规划对人口规模的预测,并综合考虑该区的规划定位、生态环境条件、人口与用地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本规划区的物流及工业就业人口规模为6.5万人,居住生活人口14.9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2.69平方公里。 四、规划结构 玉林经济开发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两心、三轴、八区”。 1.一带: 城市绿带——依托东西流向的南流江构建滨水景观带 2.两 “公园绿心”——规划在二环东路东侧区域规划一处综合性的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绿心”。 “服务中心”——规划在二环东路西侧区域结合体育、文化、商业、绿地、广场等用地,综合开发形成区域性的公共服务中心。 3.三轴: 发展主轴——交通联系轴。沿二环东路南北向贯穿整个规划区,是开发区各片区的交通发展联系轴线。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VIP专享】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文本 (公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2)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 (6)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石家庄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有关上位规划的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促进石家庄高新区合理地开发与 建设,特编制《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第1.2条: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 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1.3条:规划范围:北至北二环路东延,南至南三环,西至现状京珠高速公路,东至东三环,规划面积为74.68平方公里。 第1.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2012.3);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002年版);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1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 13.《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9.6); 14.《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2009.7.1); 15.《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12.1); 16.《石家庄市城乡规划条例》(2014.6.1); 17.《河北省城市红线管理规定》(2012.12.1); 18.《河北省城市黄线管理规定》(2012.12.1); 19.《河北省城市蓝线管理规定》(2012.12.1); 20.《河北省城市绿线管理规定》(2012.12.1); 21.《河北省城市紫线管理规定》(2012.12.1); 22.《石家庄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2.5.1); 23.《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3); 24.《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程序规定》(2015.3)。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2.1条:功能定位:集优良的生态环境、前沿的新兴产业、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优质的生活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城。 第2.2条:发展目标 1.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 河北省自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示范基地; 3. 石家庄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标杆。 第2.2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用地规模为74.6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 60.10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规模14.58平方公里。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规划概况 规划区范围和面积:东起乐东与三亚交界的石柱岭,南到海滨,西至望楼河,北靠九所镇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2470hm2。其中建设用地约1660.49hm2。 规划目标: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别具特色的热带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社区。 总体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布局,形成“一带、两廊、四轴、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一带:滨海岸线形成的休闲旅游带。 两廊:由清塘河和抱套河等两条河流及沿河防护林带形成的景观廊道。 四轴:由东西向的滨海路,南北向的九龙大道——滨海路、九所公园——滨海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等四条道路形成的交通轴线。 五区:以望楼河、清塘河、鸭母溪、抱套河、石柱岭等自然地貌互相分隔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西至东依次为西部的望楼港组团、北部的罗马组团、南部的龙栖组团、中部的抱套组团、东部的石柱岭组团。 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6.80万人。 二、区域环境现状 (1)该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SO 2、NO 2 、TSP、PM 10 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望楼河、鸭母溪及抱套河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已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环境现状质量已达不到相对应的水体功能,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河道内有大量的畜禽养殖;二是水体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有很大的关系。 地表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3)地下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其中1#监测点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锰、总大肠菌群超标、2#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锰超标、3#监测点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造成以上几个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1.3.基本要求 (1) 1.4.编制范围 (1) 1.5.规划原则 (2) 1.6.编制深度 (2) 1.7.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术语 (4) 3.土地使用 (7) 3.1.规划导向 (7) 3.2.用地分类 (7) 3.3.混合用地 (12) 4.开发强度 (15) 4.1.规划导向 (15) 4.2.控制方法 (15) 4.3.中心城及宝山新城、闵行新城、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4.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5.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6.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空间管制 (18) 5.1.规划导向 (18) 5.2.空间景观构架 (18) 5.3.建筑高度 (21) 5.4.建筑界面 (22) 5.5.公共空间 (23) 5.6.风貌保护 (23) 5.7.地下空间 (24) 5.8.其它 (25) 6.住宅 (26) 6.1.规划导向 (26) 6.2.基本要求 (26) 6.3.具体标准 (26)

7.公共服务设施 (28) 7.1.规划导向 (28) 7.2.基本要求 (28) 7.3.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4.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5.基础教育设施 (32) 8.生态环境 (34) 8.1.规划导向 (34) 8.2.基本要求 (34) 8.3.生态建设 (34) 8.4.防护距离 (35) 9.综合交通 (37) 9.1.规划导向 (37) 9.2.基本要求 (37) 9.3.道路系统 (38) 9.4.轨道交通系统 (41) 9.5.交通枢纽 (42) 9.6.常规公交 (43) 9.7.出租车 (44) 9.8.加油(气)站 (44) 9.9.静态交通 (45) 9.10.慢行系统 (46) 9.11.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市政设施 (48) 10.1.规划导向 (48) 10.2.基本要求 (48) 10.3.给水 (48) 10.4.雨水 (50) 10.5.污水 (51) 10.6.供电 (52) 10.7.燃气 (54) 10.8.通信 (55) 10.9.邮政 (55) 10.10.环卫 (56) 10.11.水系 (57) 10.12.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防灾避难 (60) 11.1.规划导向 (60) 11.2.基本要求 (60) 11.3.防洪除涝 (60)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 xxxx精细化工产业园 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XX市建设局 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第一篇:规划设计要求 一、规划设计地块区位、范围及现状概要 二、规划设计依据 三、规划设计概要 四、规划设计深度 第二篇:规划成果要求 第三篇:规划编制时间及最终成果要求附:规划设计地块用地范围图

第一篇:规划设计要求 一、规划设计地块区位、范围及现状概要。 区位:规划区位于XX市西部城区的衔接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于城市的西部片区。其北临浈江,国道G323旧线位于规划区最南面,新改造的国道G323线贯穿产业园区。2008年4月,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对xx工业发展的思路:依托韶赣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临近华东的区位优势,“精雕细刻”一个精细化工基地大有可为。 范围:此次规划主要是工业园第一期工程99.54公顷。具体范围详见所附图。 现状概要:xx精细化工产业园位于XX市城区西部,行政管辖隶属雄州镇,西面、背面紧邻浈江,环境较好。交通便捷,国道G323线贯穿产业园区,使产业园与城区之间有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将产业园建设成一个“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税率高效型”的工业园,与区域协调发展,提升xx的城市地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现决定对XX市精细化工产业园一期工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xx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2006-2010)》 (5)《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2010》 (6)《XX市城区总体规划(2000-2015)》 (7)《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8)《关于XX市化工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9)《关于<广东省XX市珠玑工业园精细化工定点基地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告知的函》 (10)《xx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 (11)《XX市城区总体规划》(2000~2015) (12)XX市统计资料 (13)XX市人民政府提供的各项资料 (14)国家、省、市有关精细化工的法规和规范 三、规划设计概要 (一)规划应XX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要充分体现xx精细化工园的特色,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 (二)该区域发展定位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应综合考虑该区域总体用地布局和功能,成为xx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和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