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_NF+IIP3(第四章)

4_NF+IIP3(第四章)

4_NF+IIP3(第四章)
4_NF+IIP3(第四章)

人工智能复习大纲

人工智能复习题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决策问题求解和学习等有关活动的自动化。 近期研究目标:建造智能计算机以代替人类的某些智力活动。 远期目标: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2.完整的物理符号系统的基本功能? 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 建立符号结构:通过找出各符号间的关系,在符号系统中形成符号结构 条件性迁移:根据已有符号,继续完成活动过程。 3.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学派?他们的认知观分别是什么?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 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

4.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问题求解与博弈,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计算智能,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 5.什么是图灵测试? 是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6.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孕育时期 形成时期 暗淡时期 知识应用时期 集成发展时期 第二章知识表示 1.知识的层次及其概念? 噪声,数据,信息,知识,元知识 数据可以定义为:“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

信息:是数据的语义(即数据在特定场合下的具体含义) 知识:在长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在科学研究及实验中积累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经验。 元知识是有关知识的知识,是知识库中的高层知识。包括怎样使用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知识。2.知识的属性及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对正确性,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经验,不完全性 引起的不确定性) 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3.知识的分类? 按知识的作用范围:常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 按知识的作用及表示:事实性,过程性,控制性 按知识的结构及表现形式:逻辑性,形象性 按知识的确定性;确定性,不确定性 4.什么是知识表示?

推荐2019届中考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2019·改编题)下列四幅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2.(2018·深圳中考)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3.(2019·易错题)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4.(2018·枣庄中考)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5.(2018·咸宁中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6.(2018·菏泽中考)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7.(2018·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几个名词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

④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主轴方向偏折。 4、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 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4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

第四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4-1 计算智能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研究分支? 贝兹德克认为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提供的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人工生命。 4-2 试述计算智能(CI)、人工智能(AI)和生物智能(BI)的关系。 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主要取决于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智能的基础上引入知识而产生的智力中层认知。生物智能,尤其是人类智能,则是最高层的智能。即CI包含AI包含BI 4-3 人工神经网络为什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广泛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如下至关重要的特性: (1) 并行分布处理 适于实时和动态处理 (2)非线性映射 给处理非线性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3) 通过训练进行学习 一个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具有归纳全部数据的能力,能够解决那些由数学模型或描述规则难以处理的问题 (4) 适应与集成 神经网络的强适应和信息融合能力使得它可以同时输入大量不同的控制信号,实现信息集成和融合,适于复杂,大规模和多变量系统 (5) 硬件实现 一些超大规模集成是电路实现硬件已经问世,使得神经网络成为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处理能力的网络。 4-4 简述生物神经元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主要学习算法。

生物神经元 大多数神经元由一个细胞体(cell body或soma)和突(process)两部分组成。突分两类,即轴突(axon)和树突(dendrite),轴突是个突出部分,长度可达1m,把本神经元的输出发送至其它相连接的神经元。树突也是突出部分,但一般较短,且分枝很多,与其它神经元的轴突相连,以接收来自其它神经元的生物信号。 轴突的末端与树突进行信号传递的界面称为突触(synapse),通过突触向其它神经元发送信息。对某些突触的刺激促使神经元触发(fire)。只有神经元所有输入的总效应达到阈值电平,它才能开始工作。此时,神经元就产生一个全强度的输出窄脉冲,从细胞体经轴突进入轴突分枝。这时的神经元就称为被触发。突触把经过一个神经元轴突的脉冲转化为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学习就发生在突触附近。 每个人脑大约含有10^11-10^12个神经元,每一神经元又约有10^3-10^4个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的网络,传递神经元间的兴奋与抑制。大脑的全部神经元构成极其复杂的拓扑网络群体,用于实现记忆与思维。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由神经元模型构成。每个神经元具有单一输出,并且能够与其它神经元连接,存在许多输出连接方法,每种连接方法对应于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分为2类, (1)递归(反馈)网络 有些神经元的输出被反馈至同层或前层神经元。信号能够从正向和反向流通。Hopfield网络,Elmman网络和Jordan网络是代表。 (2) 前馈网络 具有递阶分层结构,由一些同层神经元间不存在互连的层级组成。从输入层至输出层的信号通过单向连接流通,神经元从一层连接至下一层,不存在同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多层感知器(MLP),学习矢量量化网络(LVQ),小脑模型连接控制网络(CMAC)和数据处理方法网络(GMDH)是代表。 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学习算法 (1) 指导式(有师)学习 根据期望和实际的网络输出之间的差来调整神经元连接的强度或权。包括Delta规则,广义Delta规则,反向传播算法及LVQ算法。 (2) 非指导(无导师)学习 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能自动地适应连接权,以便按相似特征把输入模式分组聚集。包括

教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章 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第4章第1课第1课时 正确认识就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理解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来反哺父母、贡献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1、明确首次就业的意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课首案例:学财会的售货员。 课上根据案例情课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案例问题一:小禹为什么放弃升高职,而选择了直接就业? 教师点拨:生存是发展的基础,个人的职业生涯必须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 案例问题二:学财会专业的她,为什么对当上售货员很高兴? 教师点拨:明确要正视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求职期望值要实事求是 第四章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板书) 第一课正确认识就业(板书) 一、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板书) 学生讨论分析课首案例问题三: 小禹不熟悉售货员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她是怎么做的? 教师点拨:要珍惜首次就业机会,摆正心态,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虚心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进一步讲明首次就业的意义: 首次就业是中职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是生活方式质的变化。没有首次就业,职业生涯就不可能开始,职业生涯就永远停留在职业准备阶段。 首次就业是职业生涯的重要经历,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没有首次就业,就不可能有从业阅历,不可能对职业有真正的感悟,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 学生讨论分析课首案例问题四:小禹的成长经历给你什么感悟? 教师点拨:我们为小禹的孝心而感动、为小禹积极适应工作而努力学习的理智举动而感慨。惟有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有不竭地动力为父母拼搏、去为社会奋斗,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自我。同时小禹的首次就业选择的目标定位准确,为她日后的成功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讨论:首次就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首次就业的目标要务实;首次就业的实际岗位可能与你的规划有差距,但你不要轻言放弃,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脚踏实地才能向上攀登;首次就业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胸怀大志,更要顺应时势,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获得成功 活动设计:学生小品扮演——父母的爱 小品内容:父母关爱子女的点滴、父母努力工作的日子(进修、加班等) 学生交流:此时此刻最想与自己的父母说的一句话。 活动目的:增进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唤醒心疼父母的亲情;激发报答父母服务社会的责任心。 二、就业形势与择业观(板书) 1.必须正视就业难(板书) 活动设计:就业调查结果交流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2

授课教案 授课标题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2 学习目标 1. 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 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 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 像特点和产生原因;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 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重点难点 寻找双基漏洞,并记录和制定解决办法 【基础自测】 1. 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物距(U ): 像距(V ): 实像:能在 虚像: 2. 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 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如何变化? 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凸透镜成像时,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 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 你认 为可能原因有哪些? 6. 照相机成像性质是_ 的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7. 人眼是靠调节 _________ 靠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近视眼的成因是_ 远视眼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 9. 视觉暂留的原因是_ 10. 望远镜有 _____________ 11. 显微镜物镜是 ________ 镜是 ________ 透镜,成 _________ 【互动突破】 一、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 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 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 误的是( )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 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 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________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光线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而成的。 会聚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什 。像距与焦距间有什 处; ,物距的范围是 ,人眼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像的, 照相机是 获得远近不同物体在胶片上的清晰的像的。 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两种。 禾廿 透镜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又 10cm, 例1甲图 1 1'111||1 ldipillll|ll III!I'll 40 M M 10 0 10 20 30 nm A. B. C. D. A H 匕 例1乙图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B卷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闯关测试 ★拓展提高(B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8°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 2.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 三段,如图B4-1所示,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 的造成的。 3.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 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图B4-1 像. 4.如图B4-2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 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 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5.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 么,应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 (选填“减小”或“增大”)图B4-2 6.如图B4-3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 于。 图B4-3 图B4-4 7.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B4-4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

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 屏风是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像(选填“虚”或“实”),电 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8.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较 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选填 “倒立”或“正立”)。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12.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 ) A、f A>f B>fc B、fc>f A>f B C、f A<f B<fc D、f B<fc<f A 13.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章 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章探索职业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下面(D)不属于当前职业世界现状。 A.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B.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旧。 C.职业价值观不断变化。 D.大学生就业率不稳定。 2.进入大学已经两年,晓芳越发觉得自己非常热爱心理学这门学科,因此她查阅了许多关于心理学就业的资料,还请教了几位师兄师姐。在上述案例中晓芳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哪一个时期(A)。 A.试探期 B.过渡期 C.试验期 D.实践期 3.生涯彩虹图理论认为(A) A.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之间交互作用 B.各个角色时期独立存在 C.不同人在相同阶段的角色相同 D.生涯彩虹图的纵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以生涯的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为发展前提,构建出一个随着成长过程而延伸的“生活空间” 4.舒伯认为人的行为方式受到3种时间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个描述不属于时间因素(C)。 A.对过去成长痕迹的“回顾”。 B.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 C.对他人生活的“学习” D.是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展望”。 5.在工作世界地图中,表示运用理论、思考、创意等新形式表达或运作的工作维度为(D)。 A.人 B.事物 C.数据 D.概念 6.以下对于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199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 B.小类是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 C.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4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依次体现由大到小的职业类别。

D.职业分类大典是职业分类的成果形式和载体,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了解职业世界的工具。 7.以下哪种不属于职业实践的形式(A)。 A.生涯课程 B.社会实践 C.兼职工作 D.基层工作 8.SWOT分析法是科学地分析个体在做选择时面临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帮助个体做出合适的决定。毕业生晓东分析金融行业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本科生的市场行情弱于研究生属于SWOT分析法的哪一个维度(D)。 A.优势 B.劣势 C.机会 D.威胁 9.以下不属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特点的为(C) A.多个组织边界 B.交易型心理契约 C.线性的等级结构 D.跨边界性、多样性 10.以下关于职业生涯形态描述错误的是(C) A.易变性职业生涯和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职业生涯发展呈现出的无限可能性,以及怎样识别并利用这些机会取得成功。 B.易变性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以灵活的职业选择的提升替代长期雇佣关系,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组织实现持续就业。 C.传统职业生涯、易变性职业生涯及无边界职业生涯出现在同一阶段。 D.易变性职业生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从业者会更重视心理意义上的职业成功感。 多选题: 1.以下描述属于非理性职业信念的为(ABC)。 A.当前社会职位几乎饱和,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B.每个人终身只能有一个适合于他的职业。 C.专业工作所要求的条件非常苛刻,我不是这个专业,一定做不了。 D.创业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能积累经验。 2.自20世纪50年代起,生涯发展大师舒伯(Donald E.Super)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与衰退阶段这5个主要阶段。大学生处于哪一阶段(B)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建立阶段 D.维持阶段 3.以下哪些属于探索职业的方法(ABCD)。

苏科版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提纲及练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纲要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4、二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 2 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5、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_______ 像;反之,则称为虚像。且 ____ 像都是倒立的,而____ 像都是正立的。 6、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 物______ 像_____ 像变大,物______ 像______ 像变小;像和物______ 方向移动。 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像有什么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方移动(上/下)。像与物体移动 方向相________ (同/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 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 变______ ,但像仍比物________ 。即是 ________ 的。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是变的,但像仍比物____________ 。即是_________ 的。 11、误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 在____________ 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放大镜也可以成____________ 的像。 12、请你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自主练习作业 一、选择题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四、教学时数:五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透镜及其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保护眼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具有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导入复习内容 (三)板书课题透镜及其应用 (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下列内容并板书:

1 、透镜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 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 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 4、典型光路 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6、眼睛和眼镜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一章 绪论 1、 信息资源管理(IRM )的内涵 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信息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广义: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事实上,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也正是当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相比较而言,狭义的观点忽视了“系统”,但却突出了信息要素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 2、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手段(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 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库开始成为现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信息网络成为信息资源存储和流通的主要场所。因此,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实现的。 3、 IRM 的三个阶段及核心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 三个阶段 4、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 1979,霍顿率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1980,美国政府通过《文书削减法》,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并授权每个政府部门委派一名助理官员担任信息总监(CIO ) 宏观管理——国家一级 中观管理——网络一级 微观管理——机构一级 传统管理阶段:信息源管理为核心 技术控制阶段: 资源管理阶段: 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 重要时点:195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1961,美国文献社开创计算机大批量处理和管理文献信息 主要目标将信息看做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 20世纪90年代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彻底改变 了人类信息活动的方式 网络迅速扩张带来的问题严重:①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②信息污染;③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④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很大

2016高校邦职业生涯规划答案

第一章检测 1、【多选题】机遇事件学习理论有哪些观点? ·A追求的目标是创造更令人满意的生活 ·B鼓励每个人进行探索活动 ·C充分利用偶然事件带来的好处 ·D推动终身学习 2、【多选题】大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A丰富知识 ·B完善人格 ·C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多选题】大学生活的终点是? ·A挖掘自身的能力素质 ·B完善自身的人格 ·C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 ·D将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 4、【单选题】以下哪种不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D找一份好工作 第二章检测 1、【单选题】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是? ·D能力 2、【多选题】以下哪些属于生涯价值?

·A独立自主 ·B成就满足 ·C安全稳定 ·D工作环境 3、【多选题】以个人能量的集中指向为依据分为哪两种类型? ·A内倾 ·B外倾 4、【多选题】自我探索与职业匹配的方法有哪些? ·B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升内容性技能 ·C通过学习和社团活动提升功能性技能 ·D通过对职业目标和职场的了解提成适应性技能 第三章检测 1、【单选题】生涯人物访谈有哪些作用? ·A帮助了解职场各种行业的环境与文化 2、【多选题】职业分类有哪些? ·A农林牧副鱼 ·B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C办事人员与有关人员 ·D商业与服务业人员 3、【多选题】这个故事中的工作获得者为何会抱怨这份“最好的工作”·A与自己一直生存的城市气候不同

·B太忙碌 4、【多选题】职场中技能有哪些方面?·A内容性技能 ·B功能性技能 ·D适应性技能 第四章检测 1、【多选题】成功就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理想职业与自身能力是否匹配 ·B一个合适的机会 ·C最终获得工作机会 2、【单选题】大二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B拓展自己的职业地平线 3、【多选题】在职研究生分为哪两种?·A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B既有学位也有学历 4、【单选题】职业决策的决定性内容是?·A职业目标 第五章检测 1、【多选题】职业发展资源有哪些方面?·A自我所存在的资源 ·D外部资源

八上期末知识点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特点:_____________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 凹透镜:特点:______________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 2、典型光路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使烛焰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原理 像的 性质 光路 图 照相机 u> 2f 投影仪 凸透镜成像 f v u v 2f 放大镜 u v f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 f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本章从信息处理的环节(需求、收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来探讨信息资源的管理。本章内容实用性强,要求能结合实际应用来理解相关的方法和手段。 1.【识记】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名词解释 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2.【识记】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P98)[201104综合分析题]案例4-1 注意信息用户名词解释 将既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称之为信息用户。信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 (1)拥有信息需求,及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况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即有能力接收、处理和利用信息。 (3)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 如果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则为潜在信息用户。 3.【识记】职业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201104单选] 职业信息需求是指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 4.【识记】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98) (1)物质生活的信息需求; (2)精神、文化生活的信息需求; (3)个人安全的信息需求; (4)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信息需求; (5)社会交往与互助的信息需求; (6)适应社会的信息需求; (7)增长知识的信息需求; (8)创造活动的信息需求; (9)实现某种生活目标的信息需求; (10)产生某种兴趣的信息需求。 5.【识记】职业信息需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98) 一、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 (1)为熟悉各工作环节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2)为了解同行业及同仁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3)为熟悉客户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4)为提高职业技能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二、为应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为解决工作中发生的意外

第四章 计算智能1 人工智能课程 北京大学

第四章计算智能(1) 教学内容:本章讨论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它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由来、特性、结构、模型和算法;神经网络的表示和推理。简要地介绍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以及表示和推理。 教学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算法和推理;模糊数学的运算法则和模糊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适当提问,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了解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表示和推理,了解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4.1概述 教学内容:本节介绍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它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 教学难点:“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智能的含义,了解计算智能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有何区别。了解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计算智能涉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的研究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重要发展趋势。

把神经网络(NN)归类于人工智能(AI)可能不大合适,而归类于计算智能(CI)更能说明问题实质。进化计算、人工生命和模糊逻辑系统的某些课题,也都归类于计算智能。 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manufacturers)提供的数值数据,不依赖于知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知识精品(knowledge tidbits)。人工神经网络应当称为计算神经网络。 第一个对计算智能的定义是由贝兹德克(Bezdek)于1992年提出的。 尽管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然而讨论它们的区别和关系是有益的。马克斯(Marks)在1993年提到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而贝兹德克则关心模式识别(PR与生物神经网络(BNN)、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计算神经网络(CNN)的关系,以及模式识别与其它智能的关系。忽视ANN与CNN 的差别可能导致对模式识别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混淆、误解、误表示和误用。 提问: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和关系如何。 贝兹德克对这些相关术语给予一定的符号和简要说明或定义。 他给出有趣的ABC: A-Artificial,表示人工的(非生物的),即人造的 B-Biological,表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C-Computational,表示数学+计算机 图4.1表示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

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 【学习要点】 1.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 2.理解职业阻隔的因素,以及如何突破职业阻隔,从在校、实习、求职、工作、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步步迈向职业规划目标。 第一节外部环境分析 有一句广告词非常经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的大学生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在聚光灯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舞姿呢?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认识、了解自己,也要清楚地认识外部环境特征,以评估职业机会……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 一、社会环境整体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下面是三个家庭环境分析的例子。 例 1 我家在农村,我家有五口人,仅靠父母耕种三亩田地维持生活,弟弟和我都在读书。家庭很贫困,而且负担很重。我爷爷是文盲,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初中生。亲戚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所以,现在家庭不能够提供给我更多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特意向学院申请了勤工俭学工作。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为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能力。 …… (二)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是指所在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的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等……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对社会环境因素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