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2.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

范围。

3.贼风:就是一般冷而大的气流。

4.风向频率:是指在一些时间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该时间刮风总

次数的百分比。

6.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动物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的

现象称为红斑作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 2.A 3.C

4.A

5.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自然环境、人工环境2、产热、

散热3、5°4、8米5、太阳直射光线、地平面6、品种、私聊、防疫、环境7、净道、污道、1—3%、3—6米、1.5-3m排水沟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错2、对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对10、对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正压通风、零压通风、负压通风或者是横

向通风、纵向通风、斜向通风、垂直通风)

2、(1)。棚舍(2)开放舍(3)半开放舍(4)有窗封闭舍

(5)无窗封闭舍(6)卷帘式舍(7)塑料暖棚舍(8)高层畜禽

3、原则是五化(1)工厂化(2)专业化(3)企业化(4)集约化(5)效益化

4、用体温表测直肠温度,大型15厘米,中型10厘米,小型5 厘米

注意事项:

(1)涂点润滑油(2)测定时间选择,一般在采食以后或周围环境稳定以后

5、必要条件:(1)有地方(2)有资金(3)有市场(4)有技术(5)有人才(6)有政策(7)有关系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区:办公区(产品初加工、饲料加工),生产区(饲料

调制间)疫病管理区(兽医室、贮粪场、焚烧炉)遵循的原则由上风向向下风向建设

布局:布局依据:主风向、坡度、生产上的最佳联系(配种、转群、运料、清粪、拾蛋、挤奶、防疫)

布局形式:单列式、双列式、棋盘式、折线式、拼图式

2、影响:红光下鸡安静,啄癖减少,成熟期略迟,产蛋量稍有增加,蛋的受精率较低,在蓝光、绿光或黄光下,鸡增重较快,性成熟较早,产蛋量减少,蛋重略大,饲料利用率降低,公鸡交配

能力增强,啄癖极少。

益生素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日期:2009-12-25 来源:2009 字体大小:大中小

益生素(probiotic)是可直接饲喂动物,在动物消化道内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它以活菌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通过竞争性抑制,增强动物免疫力,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调节胃肠道功能。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质量、价格也参差不齐,缺乏关于益生素的相关知识,必将影响这类产品的选择和使用。因此了解关于益生素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显得尤为必要。 1益生素的种类可用作益生素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美国FDA(1989)规定允许用作益生素的微生物有43种,我国农业部1996年6月公布可用于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有12种: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孢菌。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应用的最多的菌种。益生素有单一菌种制剂,也有复合菌种制剂,单一菌种制剂根据菌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①乳酸菌制剂:乳酸菌是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②芽孢杆菌制剂: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非致病菌,是以内孢子的形式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地衣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东洋杆菌等,在使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③酵母类制剂:酵母类产品主要有纯的活酵母菌、酵母稀释物和酵母培养物。④光合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而非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是一种由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及发酵型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而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具除粪臭、促生长、抗病、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等作用。 2益生素的作用机理益生素进入人畜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相互作用,产生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益生素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目前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补充有益菌,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内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决定作用,这一微生态的平衡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一些疾病或应激往往导致这一平衡的失调。所以外源补充一些有益菌或者对有益菌增殖有利

的微生物,对于保证菌群平衡,维护畜禽健康很有好处。一些需氧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氧气,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同时也抑制了需氧病原菌和兼性厌氧病原茵的生长,从而使失调菌群恢复正常,即生物夺氧作用。 2.2抑制病原菌繁殖益生素中的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到肠细胞上,即屏障作用,并在消化道内形成菌膜,防止病原菌吸附于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给新生家畜、禽饲喂益生素有助于畜禽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体,即人为创造有益微生物区系。益生素在动物肠道内代谢后产生乳酸、丙酸等,使消化道内酸度降低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同时酸的作用可促进饲料的消化与吸收,而且乳酸的生成又会防止仔猪腹泻。另外,益生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酵母类产品还以抗粘附作用防止病原菌在肠道内定植。人们普遍认为,在感染的早期,细菌会粘附于粘膜表面。细菌表面有一些结合分子,这些结合分子与宿主细胞表面胆固醇特异性地作用,其作用的方式与抗原抗体的作用方式相似。研究发现,一些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表面有一些纤毛粘附因子,它们可以与上皮细胞膜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Ofek等,1977)。这样的细菌或者它们的纤毛(Korhonen,1979)可以粘附细胞外膜有甘露聚糖的酵母(Ofek等,1977)。普利菌和百福菌的细胞壁上有50%的甘露聚糖,所以可以结合大量的病原菌。酵母细胞壁结合作用产生保护作用,因为酵母/病原菌复合物可以很快地从消化道中排出(Gedek,1989)。酵母与病原菌竞争性地与肠道细胞结合可以解释酵母的有益作用效果,因为病原菌必须粘附到肠粘膜上才能发挥其有害作用。沙门氏杆菌对肉鸡的有害作用可以被甘露糖(Oyofo等,1989)和酵母抑制(Line等,1998)。 2.3提高饲料转化率,合成营养物质,促进生长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并且还会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不明促生长子等营养物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例如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以及淀粉酶活性,而且还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可被其降解的物质有甘油三酯、蛋白质、淀粉、木聚糖、1,4半乳聚糖和果胶等。另外,许多微生物本身富含营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动物摄取吸收,从而促进动物生长。 2.4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益生菌可作为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酵母细胞壁对补体系统的作用早已得到证明(Pilleme等,1954)。一般情况下酵母的活性与酵母细胞壁内层葡聚糖有关,葡聚糖是由β-(1,3)D-葡萄糖组成的主链和β-(1,6)D-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侧链所构成的。

这些大分子具有刺激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尤其是炎症反应和网状内皮系统(RES)。此外,酵母类益生素还具有体内外抗病原微生物和抑制毒素的作用。2.5改善环境卫生益生素中的某些菌属,例如嗜胺菌可利用消化道内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同时优势菌群抑制大肠杆菌活动,减少蛋白质向胺及氨的转化,使肠内粪便和血液中氨浓度下降,排除的氨也减少。而且排出的粪中还含有大量的活性菌体,可以利用剩余的氨。孙黎等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EM400g/kg,结果使鸡舍内氨浓度下降24.95%。因此益生素的添加可极大地降低粪便臭味,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减少机体应激,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益生素的应用 3.1猪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和母猪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明显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率。朱万宝等(1994)将主要含蜡状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4种(每克含活菌>1×10。)的复合益生菌剂加入断奶仔猪日粮,与对照组相比,用复合益生菌剂的试验组可节约饲料、提高增重及减少药物开支,每头猪直接增加经济效益5.96元。胡友军等以活酵母百福菌和普利菌试验发现:添加活性酵母能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数、大肠埃希氏菌数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尸< O.05),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绒毛高度(P< 201615) 梁云飞(上海聚倍奇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中国畜牧兽医,2006(4)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益生素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畜牧业生产,我们对于益生素的作用要有公正客观的认识,益生素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不能把所有的畜禽疾病,寄希望于微生物态制剂来完全解决,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此外,大量试验已经表明微生态制剂预防的效果要好于治疗,长期使用和全场使用可以达到预防疾病,节约医药成本,生产出优质畜产品的目的。在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较差的牧场,益生素的初期使用效果越明显,但是我们不能期望益生素的对生产指标有持续不断的改进,这是不实际的。结语 6 益生素在畜禽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我们需要对微生态制剂的功效做出合理的评价。首先,对微生态制剂的效果评价需要在特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进行。尽管微生态制剂作用的特点是非特异性的,但在具体使用时,其功能有所侧重,即不同的产品有其各自最适宜的使用对象。因此在试验和生产实际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试验饲养场地。由于饲养环境及畜禽健康状态的易变性,在评价产品时,须做纵向和横向的多次比较,纵向指在同一场地连续多批次进行试验,横向指在多个饲养场地同时进行试验,惟有如此,得出的结果才更为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其次,对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形成而言,益生菌之间的配伍组合与产品的应用效果密切相关。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有待加强。 5动物营养学方面对益生素还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目前生产工艺的不完善性,对大多数菌种的保存有一定困难。

在应用中应注意保存期限,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其速度因菌种和保存条件而异。有的细菌是厌氧菌,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死亡,因此,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处理,或者采用真空包装,所以在打开包装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也就是说氧气对它的损害不大,可以保存较长时问,但是也应该注意保质期。法国乐斯福的活酵母产品“百福菌”采用了微胶囊工艺包被,所以保存时间较长,即使在保存1年后,活菌数也可以保证在80亿/g以上。注意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4.5 敏感,因此不应与抗生素同时使用。酵母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菌完全不同,酵母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剂存在天然的抗性,因此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先用抗菌性药物清理肠道,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清除障碍,然后再服用益生素,可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细菌类的益生素,如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对抗生素注意抗生素的影响 4.4 8。有效的活菌数是影响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酵母类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活菌数从几亿每克到200亿每克不等,价格也差异较大。由于活菌数这一指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便检测,所以,建议客户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多考虑生产商的实力。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数才能达到效果。瑞典规定乳酸菌制剂活菌数要达到2×10“/g。我国在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对含菌数量和用量也有规定,芽孢杆菌含量≥5×10 剂量与浓度 4.3 应用时间要早,从新生畜禽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优先定植。制剂进入机体后要有一定时间进行微生物菌群调整,才能定植下来。长期连续使用益生素虽然能产生与使用抗生素相近的防治效果,但增加了成本,对于生产无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可能是应选用的方法,但就目前饲养条件而言,将其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用于病后的康复期,各种应激因素前后、纠正菌群失调、治疗消化不良等更为实际。益生素不是抗生素,希望一经使用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实际的。应长时间连续饲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益生素进入机体后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进行微生物群系调整。 4.2应用时间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因此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也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的动物,往往产生的效果差异较大。使用时一定要了解菌种的性能和作用,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功效,选择不当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反而破坏原有的菌群,甚至引起疾病。适于单胃动物的益生素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是酵母菌。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有两个概念必须与益生素区别开来。一种是益生元(prebiotic)又叫化学益生素。这类产品本身并不是微生物制剂,而是能够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底物,如寡糖等,它们可被有益微生物利用,可选择性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另一种是合生元,即将益生素和益生元一定比例组合起

来的一类产品。它们与益生素不是同类产品,用户在选择时就注意。另外,多菌种产品并不是菌种越多越好,一般以4种以下为宜。菌种的选择 4.1 4使用益生素的注意事项益生素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改善水质,增强鱼的机体健康,改善鱼的商品性质和种用性能。真菌和酵母能帮助乳牛消化纤维,提高奶产量。天津市东海奶牛场刘连超和天津市自沽奶牛场张学力用法国乐斯福生产的活酵母(普利菌)试验发现,奶牛产奶量都提高,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6和1/3.78。 3.3在其它动物上的应用家禽在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苏志勇等(1999)将动物益生素加入30周龄的蛋鸡日粮中,结果表明,益生素能明显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蛋的品质无差异,且能提高每只鸡的经济效益。兰桂林等报道,用研制成功的嗜酸乳活菌制剂在石河子地区预防雏鸡白痢,试验组发病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使30日龄雏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2.26%。3.2>

益生素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益生素(probiotic)是可直接饲喂动物,在动物消化道内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它以活菌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通过竞争性抑制,增强动物免疫力,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调节胃肠道功能。目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质量、价格也参差不齐,缺乏关于益生素的相关知识,必将影响这类产品的选择和使用。因此了解关于益生素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显得尤为必要。

1益生素的种类

可用作益生素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美国FDA(1989)规定允许用作益生素的微生物有43种,我国农业部1996年6月公布可用于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有12种: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孢菌。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是应用的最多的菌种。益生素有单一菌种制剂,也有复合菌种制剂,单一菌种制剂根据菌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①乳酸菌制剂:乳酸菌是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②芽孢杆菌制剂: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非致病菌,是以内孢子的形式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地衣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东洋杆菌等,在使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③酵母类制剂:酵母类产品主要有纯的活酵母菌、酵母稀释物和酵母培养物。④光合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而非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是一种由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及发酵型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而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具除粪臭、促生长、抗病、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等作用。

2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益生素进入人畜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相互作用,产生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益生素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目前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补充有益菌,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体内环境之间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决定作用,这一微生态的平衡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一些疾病或应激往往导致这一平衡的失调。所以外源补充一些有益菌或者对有益菌增殖有利的微生物,对于保证菌群平衡,维护畜禽健康很有好处。一些需氧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氧气,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同时也抑制了需氧病原菌和兼性厌氧病原茵的生长,从而使失调菌群恢复正常,即生物夺氧作用。

2.2抑制病原菌繁殖益生素中的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到肠细胞上,即屏障作用,并在消化道内形成菌膜,防止病原菌吸附于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给新生家畜、禽饲喂益生素有助于畜禽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体,即人为创造有益微生物区系。益生素在动物肠道内代谢后产生乳酸、丙酸等,使消化道内酸度降低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同时酸的

作用可促进饲料的消化与吸收,而且乳酸的生成又会防止仔猪腹泻。另外,益生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酵母类产品还以抗粘附作用防止病原菌在肠道内定植。人们普遍认为,在感染的早期,细菌会粘附于粘膜表面。细菌表面有一些结合分子,这些结合分子与宿主细胞表面胆固醇特异性地作用,其作用的方式与抗原抗体的作用方式相似。研究发现,一些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表面有一些纤毛粘附因子,它们可以与上皮细胞膜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Ofek等,1977)。这样的细菌或者它们的纤毛(Korhonen,1979)可以粘附细胞外膜有甘露聚糖的酵母(Ofek等,1977)。普利菌和百福菌的细胞壁上有50%的甘露聚糖,所以可以结合大量的病原菌。酵母细胞壁结合作用产生保护作用,因为酵母/病原菌复合物可以很快地从消化道中排出(Gedek,1989)。酵母与病原菌竞争性地与肠道细胞结合可以解释酵母的有益作用效果,因为病原菌必须粘附到肠粘膜上才能发挥其有害作用。沙门氏杆菌对肉鸡的有害作用可以被甘露糖(Oyofo等,1989)和酵母抑制(Line等,1998)。

2.3提高饲料转化率,合成营养物质,促进生长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并且还会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不明促生长子等营养物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例如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以及淀粉酶活性,而且还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某些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可被其降解的物质有甘油三酯、蛋白质、淀粉、木聚糖、1,4半乳聚糖和果胶等。另外,许多微生物本身富含营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动物摄取吸收,从而促进动物生长。

2.4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益生菌可作为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酵母细胞壁对补体系统的作用早已得到证明(Pilleme等,1954)。一般情况下酵母的活性与酵母细胞壁内层葡聚糖有关,葡聚糖是由β-(1,3)D-葡萄糖组成的主链和β-(1,6)D-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侧链所构成的。这些大分子具有刺激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尤其是炎症反应和网状内皮系统(RES)。此外,酵母类益生素还具有体内外抗病原微生物和抑制毒素的作用。2.5改善环境卫生益生素中的某些菌属,例如嗜胺菌可利用消化道内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同时优势菌群抑制大肠杆菌活动,减少蛋白质向胺及氨的转化,使肠内粪便和血液中氨浓度下降,排除的氨也减少。而且排出的粪中还含有大量的活性菌体,可以利用剩余的氨。孙黎等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EM400g/kg,结果使鸡舍内氨浓度下降24.95%。因此益生素的添加可极大地降低粪便臭味,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减少机体应激,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益生素的应用

3.1猪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和母猪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明显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率。朱万宝等(1994)将主要含蜡状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4种(每克含活菌>1×10。)的复合益生菌剂加入断奶仔猪日粮,与对照组相比,用复合益生菌剂的试验组可节约饲料、提高增重及减少药物开支,每头猪直接增加经济效益5.96元。胡友军等以活酵母百福菌和普利菌试验发现:添加活性酵母能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数、大肠埃希氏菌数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尸< O.05),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绒毛高度(P

的效果,降低断奶仔猪结肠挥发性盐基氮的浓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蛋白质在大肠内的腐败。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在早期断奶猪日粮中添加耐热性活性酵母(百福菌)有助于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3.2 家禽在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苏志勇等(1999)将动物益生素加入30周龄的蛋鸡日粮中,结果表明,益生素能明显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蛋的品质无差异,且能提高每只鸡的经济效益。兰桂林等报道,用研制成功的嗜酸乳活菌制剂在石河子地区预防雏鸡白痢,试验组发病率为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使30日龄雏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2.26%。

3.3在其它动物上的应用益生素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改善水质,增强鱼的机体健康,改善鱼的商品性质和种用性能。真菌和酵母能帮助乳牛消化纤维,提高奶产量。天津市东海奶牛场刘连超和天津市自沽奶牛场张学力用法国乐斯福生产的活酵母(普利菌)试验发现,奶牛产奶量都提高,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6和1/3.78。

4使用益生素的注意事项

4.1 菌种的选择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因此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也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的动物,往往产生的效果差异较大。使用时一定要了解菌种的性能和作用,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功效,选择不当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反而破坏原有的菌群,甚至引起疾病。适于单胃动物的益生素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是酵母菌。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有两个概念必须与益生素区别开来。一种是益生元(prebiotic)又叫化学益生素。这类产品本身并不是微生物制剂,而是能够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底物,如寡糖等,它们可被有益微生物利用,可选择性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另一种是合生元,即将益生素和益生元一定比例组合起来的一类产品。它们与益生素不是同类产品,用户在选择时就注意。另外,多菌种产品并不是菌种越多越好,一般以4种以下为宜。

4.2应用时间应用时间要早,从新生畜禽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优先定植。制剂进入机体后要有一定时间进行微生物菌群调整,才能定植下来。长期连续使用益生素虽然能产生与使用抗生素相近的防治效果,但增加了成本,对于生产无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可能是应选用的方法,但就目前饲养条件而言,将其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用于病后的康复期,各种应激因素前后、纠正菌群失调、治疗消化不良等更为实际。益生素不是抗生素,希望一经使用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实际的。应长时间连续饲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益生素进入机体后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进行微生物群系调整。

4.3 剂量与浓度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数才能达到效果。瑞典规定乳酸菌制剂活菌数要达到2×10“/g。我国在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对含菌数量和用量也有规定,芽孢杆菌含量≥5×10 8。有效的活菌数是影响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酵母类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活菌数从几亿每克到200亿每克不等,价格也差异较大。由于活菌数这一指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便检测,所以,建议客户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多考虑生产商的实力。

4.4 注意抗生素的影响先用抗菌性药物清理肠道,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清除障碍,然后再服用益生素,可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细菌类的益生素,如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对抗生素

敏感,因此不应与抗生素同时使用。酵母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与细

菌完全不同,酵母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剂存在天然的抗性,因此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4.5 注意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由于目前生产工艺的不完善性,对大多数菌种的保存有一定困难。在应用中应注意保存期限,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其速度因菌种和保存条件而异。有的细菌是厌氧菌,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死亡,因此,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处理,或者采用真空包装,所以在打开包装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也就是说氧气对它的损害不大,可以保存较长时问,但是也应该注意保质期。法国乐斯福的活酵母产品“百福菌”采用了微胶囊工艺包被,所以保存时间较长,即使在保存1年后,活菌数也可以保证在80亿/g以上。

5动物营养学方面对益生素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益生素在畜禽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我们需要对微生态制剂的功效做出合理的评价。首先,对微生态制剂的效果评价需要在特定的饲养环境条件下进行。尽管微生态制剂作用的特点是非特异性的,但在具体使用时,其功能有所侧重,即不同的产品有其各自最适宜的使用对象。因此在试验和生产实际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试验饲养场地。由于饲养环境及畜禽健康状态的易变性,在评价产品时,须做纵向和横向的多次比较,纵向指在同一场地连续多批次进行试验,横向指在多个饲养场地同时进行试验,惟有如此,得出的结果才更为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其次,对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形成而言,益生菌之间的配伍组合与产品的应用效果密切相关。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有待加强。

6 结语

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益生素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畜牧业生产,我们对于益生素的作用要有公正客观的认识,益生素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不能把所有的畜禽疾病,寄希望于微生物态制剂来完全解决,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此外,大量试验已经表明微生态制剂预防的效果要好于治疗,长期使用和全场使用可以达到预防疾病,节约医药成本,生产出优质畜产品的目的。在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较差的牧场,益生素的初期使用效果越明显,但是我们不能期望益生素的对生产指标有持续不断的改进,这是不实际的。

中国畜牧兽医,2006(4)

梁云飞(上海聚倍奇贸易有限公司,上海201615)

益生素与几种饲料添加剂的配伍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其在配合饲料中的地位是不能被其他营养物质所替代的。益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改善畜禽生产性能,这在许多试验中已得到证实,而抗生素、寡糖、酸化剂、中草药、肽等在畜牧养殖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量试验证明,将益生素分别与抗生素、寡糖、酸化剂、中草药、肽等合理配伍表现出了理想的使用效果。本文仅对配伍使用作一简要综述,希望对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有所裨益。

l、与抗生素的配伍

曾有观点指出,抗生素不能与益生素混合使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使用,即先用抗生素处理肠道,杀灭有害微生

物,再添加益生素补充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如果肠道内包含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时,或者益生菌不能取代病原微生物时,益生菌或许就不能发挥功效,需要抗生素来对付病原微生物,这是益生素和抗生素能够配伍使用的理由之一。

李梅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组合蜡样芽孢杆菌和盐酸金霉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计的益生素和抗生素的不同配伍方案中,先用抗生素后用益生素优于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表现出最佳配伍效应。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抗生素预先清理了肠道,给益生素的益生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配伍不仅使肉鸡生产性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弊端。

赵智华在肉鸭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不同组合的抗生素(土霉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益生素(加酶益生素968-1,泰安宝来利来生物工程公司生产),42 d后试验结果显示:抗生素和益生素组合能显著降低肉鸭的料重比,以土霉素O 1%、益生素0.075%组合使用的饲喂效果最佳。

抗生素与益生素配伍使用,其意义有二:一是通过添加益生素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二是抗生素作为一种较成熟的饲料添加剂目前在各类饲料中已普遍应用,并能显著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因而在短期内用益生素完全代替抗生素其难度还很大。抗生素对益生素可能有三方面的影响:掩盖益生素的使用效果;破坏有益微生物的活力;杀灭肠道有害菌而对有益菌无影响。因此,抗生素与益生素究竟怎样以更佳的方式投入生产,既能充分发挥畜禽的生产性能,又能满足绿色畜产品生产的要求,同时降低环境污染,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2、与寡糖的配伍

寡糖是碳水化合物分类上的一组物质,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而连结的小聚合体,介于单体单糖与高度聚合的多糖之间。在体内,寡糖只能被机体有益微生物利用,而不能被有害微生物利用。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以直接增加畜禽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使有益菌群在体内占优势。寡糖和益生素配伍使用能提高有益菌在肠道内的成活率,改善益生菌的稳定性,并促进益生素发挥作用。

3、与酶制剂的配伍

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目的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特别是对幼龄畜禽。同时,在畜禽受饲料、环境等应激较大时,也是使用益生素的理想时机。酶制剂和益生素配伍在生产中也表现出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赵京杨等在哺乳0~7 d母猪的乳头涂抹益生菌接种,哺乳断奶全程添加0.75%加酶益生素(由武汉隆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酶制剂与益生素复配产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哺乳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94%(P<0.01),断奶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75%(P>O 05);哺乳仔猪腹泻率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仔猪腹泻率比对照组低46.56%(P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O.1%酶制剂和O.023%益生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01)、降低了肠道食糜黏度 (P<0.01)、增加了肝脏重量(P<0.001)、降低了腹部脂肪重量(P<0.05)。刘安芳等选用400只1日龄樱桃谷商品肉鸭,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的日粮中添加O.2%的加酶益生素(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968-I畜禽通用型)。试验结果表明,加酶益生素能促进肉鸭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在草鱼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益生素(芽孢杆菌制剂为四川农业大学8801益生素)和酶制剂(珠海特区生产溢多利酶制剂WIOR-868),AWR和F/ G回归统计分析指出,益生素的添加水平在0.52%~0.66%、酶制剂的添加水平在0.20%-0.2l%时,可使草鱼生长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益生素和酶制剂配伍使用能改善畜禽生产性能,使用时应注意对适宜配伍的各种酶制剂和益生菌株进行筛选。另外,二者之间配伍使用时应注意适当配比,因为它们在肠道中同时存在,部分益生菌和酶之间会产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

4、与酸化剂的配伍

酸化剂是通过降低日粮pH值,使动物肠道pH值降低,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或杀灭有害菌,增殖有益菌,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抗生长毒素的产生,促进动物生长(苏军等,1999)。因此,日粮中添加酸化剂有利于益生素发挥作用。益生素和酸化剂配伍使用时,二者也会在肠道内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因此,应该寻求合适的添加比例。

周兴华等将柠檬酸(重庆制药五厂生产,食品级,含量为99%)和益生素(四川农大901益生素,芽孢杆菌制剂)按不同比例配伍添加到彭泽鲫基础饲料中, 35 d试验显示,在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和益生素对彭泽鲫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从柠檬酸和益生素对彭泽鲫AWR和 FCR的回归方程可知,使彭泽鲫生长性能达到最佳水平,柠檬酸的适宜添加水平在0.34%-0.45%之间,益生素适宜的添加水平在0.18%-0. 22%之间。

苏军等在肉鸡上的试验结果也表明,益生素与有机酸在某一添加范围内组合使用,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使肉鸡生产性能达最佳时二者的水平组合比例为益生素0.41%

-0,63%、有机酸0.43%-0.64%。

5、与中草药的配伍

丁轲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贯众、白术、黄芪、山萸肉、陈皮、党参、枳实、神曲、竹茹、栀子、败酱草、麦芽、郁金、淫羊藿、甘草等15种中草药与乳酸杆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上15种中草药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乳酸杆菌的增殖,所以这些中草药具有乳酸杆菌协同剂的功能。

目前,益生素、中草药合用已有成品。如,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益生素中草药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能有效预防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其抗球虫效力达到中等水平,与对照药物相比,优于同类药物敌球灵和盐霉素。

益生素所用菌种很多,而中草药种类也非常庞大,因此,筛选能够配伍使用的益生素菌种和中草药品种,使二者协同应用于畜牧养殖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6、与肽的配伍

当添加外源氨基酸不能满足畜禽生产需要时,可考虑在日粮中添加肽,尤其是小肽能完整地被机体吸收。故而在饲料中添加肽制剂,这是从氨基酸平衡角度来考虑的。

蔡辉益等(1993)将肽和乳酸杆菌联合用作饲料添加剂,在降低腹泻猪的死亡率、防治消化道疾患、提高生长速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单一使用乳酸杆菌或肽日增重提高10%,腹泻率降低50%,死亡率降低33%(p<0.05)。

综上所述,益生素和抗生素、寡糖、酸化剂、中草药、肽等饲料添加剂配伍有着相当好的使用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对益生素菌株和抗生素、寡糖、酸化剂、中草药、

肽等的种类进行筛选,使之能协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应注意配伍双方适宜比例的确定,使其达到最佳的配伍使用效果。总之,益生素和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配伍使用应该受到畜牧和饲料业界的重视,使其更好的为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 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单选题 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 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 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 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 A.高温、低湿 B.低温、高湿 C.低温、低湿 D.高温、高湿、无风 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伯格曼法则 D.个罗杰法则 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 A.肌肉活动产热 B.热增耗 C.生产产热 D.基础代谢产热 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 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 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 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 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 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 A. 0° B.10~20° C. 90° D.30~45°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基本概念 生物系统 生物系统: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物种 物种: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形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生态因子、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因子、非密度 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第一性周期因子:光;温度 次生性周期因子:湿度;溶解氧 非周期因子:自然灾害 非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与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天气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随种群本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如竞争者和疾病等生物因子 限制因子、生态幅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 成分。 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 驯化、休眠、滞育、适应、适应组合 适应: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

驯化:生物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的协同的适应性 滞育:昆虫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原因,出现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红光和蓝紫光) 生理无效辐射:很少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绿光) Bergman规律、Allen规律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发育时期内的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的乘积是一个 常数K=N(T-C) K: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天数 T: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生物学零度,C? 范霍夫定律(Q10定律)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应激: 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的总和。 3、应激源: 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4、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 生产性能: ①、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②、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③、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④、应激对肉质的影响: 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健康: 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5、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 (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①xx类: 如Vc、V 1 / 16 B、VE 。②镇静剂: 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③抗应激制剂: 琥珀酸盐、延胡索酸。④电解质: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 ;5%NaHCO3静脉注射等。⑤其它: 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第二、三章 1、xx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等热区: 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3、露点: 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舒适区: 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

生态学试题答案整理培训讲学

生态学试题答案整理

1、环境生态学: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物与受人干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6、微环境:是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得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有效积温:是生物某发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 8、生态幅度:一种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能力为其“生态幅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生物会变化以适应环境,产生不同的“生态类型”。 9、物候:生物长期是适应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

10、温周期:温度有日变化,除了赤道地区以外,还有季节变化,植物对这两种节律性的变化反应敏感,并以适应,在这样的温度变化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1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12、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3、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4、光饱和点: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程度光合效率不会增加,如继续增加,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15、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即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耐受范围,就称为该种生物的生态幅 16、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17、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18、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19、年龄结构:是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目与种群个体总体的比例。 20、性比:是反映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比例的参数。 21、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就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就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就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就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题

【【【名词: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 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 3.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例如:农田、牧场、温室、住房、畜舍的小气候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 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 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 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 12.消耗饲料产热(体增热/热增耗):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每克水蒸发能吸收2.43KJ的汽化热) 15.辐射、传导和对流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也称为“显热发散”或“可感散热”。 16.潜在发散:蒸发散热只能使环境湿度升高,称为“潜在发散” 17.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18.化学调节(产热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下,散热调节已不能维持体温恒定,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把此种调节称为化学调节。 19.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实际是由下限临界温度和过高临界温度构成的一个温度区。 20.临界温度(LCT):指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也叫下限临界温度。 21.舒热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尚有一区域,在此区域内产热和散热正好达到平衡,不需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舒适,这一区域称为舒热区(舒适区)。如环温高于舒适区,便开始遭受热应激,如低则遭受冷应激。 22.生产工艺:是指畜牧生产上采用的生产方式(畜群组成、周转方式、饲喂饮水除粪方式和产品的采集等)和技术措施(饲养管理措施、卫生防疫制度、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23.饲养方式:是指为便于饲养管理而采用的不同设备、设施(栏圈、笼具),或每圈(栏)容纳畜禽的多少,或畜禽管理的不同形式24.通风:气温高时,加大气流流动,使动物体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5.换气:在密闭舍内,引进舍外的新新鲜空气,排出舍内的污浊气体,以改善舍内空气环境(排出舍内水汽、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 26.采光系数:是指窗户的有效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之比,即1:X 27.入射角:是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入射角一般不少于25oC 28.透光角: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引出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透光角一般不少于5oC 【29.相对湿度: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30.露点:空气中水气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露点 31.空气湿度(气湿):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物理量叫做,简称气湿 32.肌肉活动产热:即动物由于起卧、站立、运动、争斗、采食,使役等肌肉活动增加的产热量。 33.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的生殖、生产、生长都会在维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即生产过程产热 34.噪声: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性震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角度讲,凡是使人讨厌烦躁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35:饲喂方式:是指不同的投料方式或饲喂设备 36.外围护结构:屋顶和外墙组成畜舍的外壳,将畜舍的空间与外部隔开,称外围护结构 37.基础:指墙突入土层的部分,是墙的延续和支撑(决定了墙和畜舍的坚固和稳定性) 38.冻账层:基础下承载荷重的那部分土层 39.导热系数(λ):表示当物体厚度1m,两表面温差1 ° C 时,1h内1 m2面积传导的热量。常用的一个指标。(w/ m.h. ° C )40.热阻(R0):当热通过畜舍外围护结构传递时受到的阻力。即当结构两侧温差1度,通过每平方米面积传出1J热量所需要的小时数 41.容重(γ):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kg/m3)。 42.空隙率:材料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 43.热压:当舍内不同部位的空气因温热不匀而发生比重差异时,产生的空气压力 44.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空气、水体、土壤和饲料的污染,达到致害的程度 45.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 46.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 47.水的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这个过程称水的自净 48.细菌总数:1 ml 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集落总数饮用水≤100个/ml 【【【简答:1】简述应激反应的发展阶段? 答:应激反应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惊恐反应、抗拒阶段、结束阶段 (1)警恐阶段:应激因素产生→畜禽感受到,应激因素进入战备状态。 (2)抗拒阶段:很快进入此阶段分泌功能强,呼吸快,心跳快,惊恐,奔逃,生殖免疫等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3)结束阶段:因应激因子的强弱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结束有三个表现: a.应激因子消失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b.逐渐适应应激因子刺激。 c.无法适应刺激而死亡或淘汰。 2】综述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和消除(或缓解)应激的措施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应激主要指病理性应激,应激(病理应激)对畜禽机体的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使机体的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动物生长停滞、饲料转化率降低。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应激可以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之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3.对生殖的影响:应激可使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LTH)等分泌减少,幼年动物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动物性腺畏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因此我们要控制应激的发生,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及其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方式、密度、饲喂饮水、清粪、光照等2 药物防治3 开发专用型复合抗应激添加剂4 培育抗应激动物品种 4】简述温热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答:温热环境对畜禽发生作用:(1)直接影响:温热环境主要通过热调节对畜禽发生影响。 (2)间接影响:①除高温、高湿和强太阳辐射外;②炎热多雨地区植物生长快,粗纤维含量较多,可消化物质和净能含量相对较少; ③矿物质和含氮物质易被淋洗,植物中的矿物质和粗蛋白亦较少。 ④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加重畜禽热负担,矿物质,蛋白质少对生长不利 3】阐述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对畜禽的作用及其控制措施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资料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不是应激猪DFD肉特征得是(C)。 A、质地较硬B切面干燥C色泽淡白D色泽较暗 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 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 A.血钾 B.血钙C、血钠 D.血磷 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 C )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 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 ) A.体液调节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生长激素 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 A.空气 B.蚊蝇 C.土壤 D.树木 E.昆虫 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 A.色泽苍白 B.切面干燥 C.质地坚硬D质地松软 E.有渗出液 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 A.土壤重金属元素 B.光照 C.气温 D.气湿 E.饲料 判断 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错) 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对) 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错) 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对)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对) 第二章温热环境 单选题 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 A.36 B.39 C.42 D.45 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 A.直肠 B.腋下 C.尾尖 D.耳尖 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 A.35~37 B.37~39 C.39 ~40 D.40~42 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 A.T=0.9Tr+0.1Ts B.T=0.7Tr+0.3Ts C.T=0.6Tr+0.4Ts D.T=0.8Tr+0.2Ts 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 ) A.接触物的传导系数 B.家畜体表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