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一部分常用公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二.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第二部分计算题分析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

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

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分)

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1)

(件)

(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平均数(成数)的区间估计。

例: 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

品190件.

要求: (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n = 190/200 = 95% Array

抽样平均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Δp= t·μp = 2×1.54% = 3.08%

下限: △p=95%-3.08% = 91.92%

上限: △p=95%+3.08% = 98.08%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 98.08%×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Δ/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

从某行业随机抽取6家企业进行调查,所得有关数据如上:

(y)对产品销售额

(x)的回归直线,并

说明回归系数的实际

意义。

(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销售利润为多少?

解:(1)配合回归方程

y=a+bx

=

=

回归方程为:y=-4.1343+0.3950x

回归系数b=0.3950,表示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平均增加0.3950

万元。

(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即x=100,代入回归方程:y=-4.1343+0.3950×100=35.37(万元)

5、计算总指数、数量指数及质量指数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

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

6、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及平均增长量指标;根据资料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

例:有某地区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计算2001年-2005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发展速度;

(2)如果从2005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1)

年平均增长量 =

=16.73(万吨)

(或年平均增长量 )

年平均发展速度=

(2)

=431.44(万斤)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修订稿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工程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 1.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长度(m)×宽度(m)×厚度(mm) 例:钢板6m(长)×(宽)×(厚) 计算:×6××= 2.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 计算:(114-4)×4××6= 3.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m 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 计算:20×20××6= 4.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 例:方钢 50mm(边宽)×6m(长度) 计算:50×50×6×=(kg) 5.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 例:扁钢 50mm(边宽)×(厚)×6m(长度) 计算:50×5×6×= 6.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 例:六角钢 50mm(直径)×6m(长度) 计算:50×50×6×=102(kg) 7.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12= 8.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2×厚××长m? 例:扁通 100mm×50mm×5mm厚×6m(长) 计算:(100+50)×2×5××6= 9.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4×厚××长m? 例:方通 50mm×5mm厚×6m(长) 计算:50×4×5××6= 10.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长m(粗算)? 例:角钢 50mm×50mm×5厚×6m(长) 计算:50×5××6=(表为 11.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边宽)×厚××长m(粗算)? 例:角钢 100mm×80mm×8厚×6m(长) 计算:(100+80)×8××6=(表 其他有色金属 12.黄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长m? 例:黄铜管 20mm×厚×6m(长) 计算:×××6= 13.紫铜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厚××长m? 例:紫铜管 20mm×厚×6m(长) 计算:×××6= 14.铝花板重量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医学资料 1.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Na+mmol/L 低渗性脱水>130 等渗性脱水130~150 高渗性脱水>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共15页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 0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 =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检验法 G=S x x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工程量计算公式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 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给药剂量、浓度、配比……计算方法汇总,医学生值得一看!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 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 二、滴速计算 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即1毫升有10、15、20滴! 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

三、抗生素及维生素换算 1、抗生素换算: 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μg作为1IU(国际单位)。如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以纯游离碱1μg作为1IU。少数抗生素则以其某一特定1μg的盐或一定重量作为1IU,如青霉素G 钠盐以0.6μg为1IU;青霉素G钾盐以0.6329μg为1IU;盐酸四环素和硫酸依替米星以1μg为1IU。 原料含量的标示是指抗生素原料在实际生产中混有极少的但质量标准许可的杂质,不可能为纯品。如乳糖酸红霉素的理论效价是1mg为 672 IU,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mg效价不得少于610IU,所以产品的效价在 610-672IU之间,具体效价需在标签上注明,并在调配中进行换算。

2、维生素类药物换算: 维生素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每1U维生素A相当于RE0.344μg。即:1U维生素A=0.3RE。 维生素D:每40000U=1mg。 维生素E:以生育酚当量来表示。 维生素E 1U相当于:1mg dl-α生育酚酰醋酸,相当于0.7mg dl-α生育酚,相当于0.8mg d-α生育酚酰醋酸。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作者: ————————————————————————————————日期: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难产儿出生体重n=35,=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心外)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1. 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2. 补铁计算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大全,欢迎收藏哦! 1.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 X长度(m)X宽度(m)X厚度(mm) 例:钢板6m(长)X 1.51m(宽)X 9.75mm厚) 计算:7.85X6X1.51 X9.75=693.43kg 2.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X壁厚mn X 0.02466 X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X 4mm壁厚)X 6m长度)计算:(114-4)X 4X0.02466X6=65.102kg 3.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圆钢①2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20X20X 0.00617X6=14.808kg 4.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边宽(mm)X长度(m)X 0.00785 例:方钢50mm边宽)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785=117.75(kg) 5. 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X厚度(mm)X长度(m)X 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X 5.0mm(厚)X 6m(长度) 计算:50X5X6X0.00785=11.7.75(kg) 6. 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X对边直径X长度(m)X 0.00068 例:六角钢50mm(直径)X 6m(长度) 计算:50X50X 6X0.0068=102(kg) 7. 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rr X直径mn X 0.00617 X长度m 例:螺纹钢①20mm直径)X 12m低度) 计算:20X20X 0.00617X12=29.616kg 8. 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X 2X厚X 0.00785 X长m 例:扁通100mm X 50mm< 5mm厚X 6m(长) 计算:(100+50)X 2X 5X 0.00785X 6=70.65kg 9. 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4X厚X 0.00785 X长m 例:方通50mm< 5mm厚X 6m低) 计算:50X4X5X0.00785X 6=47.1kg 10. 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 X厚X 0.015 X长m粗算) 例:角钢50mm< 50mn X 5 厚X 6m(长) 计算:50X5X0.015X 6=22.5kg(表为22.62) 11. 不等边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式计算同年龄每日需水量不每日需水量计算式年龄 体重(kg)×40(ml) 成人 80(ml)] 体重(kg)×[50~10~14岁体重(kg)×[70~100(ml)] 8~9岁 体重(kg)×[90~110(ml)] 4~7岁 (ml)] ~3岁体重(kg)×[100~1102体重(kg)×[120~160(ml)] 1~2岁 肌酐清除率计算Cockcroft公式:(1) Scr(mg/dl) ] 或=(140-年龄)×体重(k g)/[72×Ccr Scr(umol/L)] (k g)]/[× Ccr=[(140-年龄)×体重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岁以后逐渐减低。正常值:108±min·40有些医院考虑到环孢肾毒性,,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值是大于70肾移植后且稳定,也属正常。如大于45 公式:(2)简化MDRD) ×女性×(年龄)GFR(ml/=186×(Scr));年龄以岁为单位;体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 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mol/L) 血浆肌酐浓度(μ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肥胖与瘦弱(cm)-100 ①身高>165cm: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身高<165cm -100(女))身高(cm+50 cm-150)×②北方人=(身高+48 cm-150)×南方人=(身高×正常体重:=SW±SW ×(~)超重:=SW+SW ×~轻度:=SW+SW 中度: =SW+SW×(~)肥胖重度:=SW+SW×(~)×~弱:=SW-SW瘦 = SW-SW严重瘦弱:×(及其以上)体重指数(kg)/BSA(m2) =体重体重指数: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正常值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 中国成年女性BSA=+ BSA=+ 小儿体表面积 (W-30)*+ 新 30公斤以上:W*+ 30公斤以下:静息能量消耗计算计算公式:Harris-Benedict=655++ 女性:REE(Kcal/d)=66++ 男性:REE(Kcal/d)] 年龄(岁)H=身高(cm);A=[W=体重(Kg);糖尿病饮食计算即焦耳)作为热1kcal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热量。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按此公式计-105)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活动强度:(2公斤)能表:单位(千卡/正常肥胖劳动强度消瘦 20~25 15~20 15 卧床休息 35 30 20~25 轻体力劳动 40 35 30 中体力劳动 45~50 40 35 重体力劳动电解质补充计算 (kg)×mmol/L-测得mmol/L)×体重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低渗性脱水(缺钠)的补钠计算式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kg)×病人血Na+(mmol/L)]×体重应补钠总量(mmol)=[142- (kg) ×)]×体重)=[142-病人血Na+(mmol/Lg应补氯化钠总量(×]×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ml应补生理盐水()×]×体重(kg)病人血Na+(mmol/L)=[142-应补3%氯化钠××体重(kg)Na+病人血(mmol/L)]应补5%氯化钠(ml)=[142-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体重(kg)(mmol/L)]Na+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Na+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体重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2 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 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 s == 1 )(2 1 --∑=n x x n i i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出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 酚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心脏学公式 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肺脏学公式 动脉血CO2分压(PaCO2)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动脉血氧分压(P a O2) 坐位: P a O2=104.2-0.27×年龄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 ]= 2 4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正常值约:600~2000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

目录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 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 5、表皮系数分解 (4) 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 6.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 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 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 6.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9) 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 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5) 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5) 9、水驱曲线 (16) 9.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6) 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7) 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7) 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18) 11.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19) 11.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19) 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0) 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2) 11.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2) 12、A RPS递减分析 (23) 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4) 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5) 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5) 15.1稳定流法 (27) 15.2非稳定流法 (27) 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4) 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38)

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 *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 ?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 o J -采油指数,? ?? ? ??+-= S r r B Kh J w e o o o 5.0ln 543.0μ;R p -平均地层压力(关井静压),MPa ; FE -流动效率,wf R p p mS FE -- =87.01; o o o Kh B q m μ12.2= 。 油嘴产量公式一(类达西定理推导):()h t o p p c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二(管流推导):h t o p p ad q -=2 油嘴产量公式三(试验+经验):5 .02GOR d bp q t o = t p -油压,MPa ;h p -回压,MPa ;d -油嘴,mm ;GOR -气油比,m 3/m 3。参 数c ,a 和b 可以通过拟合得到。

医学工作常用计算公式定律

''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10.动脉血CO2分压: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1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 OL%)]*0.1 正常参考值:>3.5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7.85×长度(m)×宽度(m)×厚度(mm) 例:钢板6m(长)×1.51m(宽)×9.75mm(厚) 计算:7.85×6×1.51×9.75=693.43kg 2.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 例: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 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3.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圆钢Φ20mm(直径)×6m(长度) 计算:20×20×0.00617×6=14.808kg 4.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0.00785 例:钢50mm(边宽)×6m(长度) 计算:50×50×6×0.00785=117.75(kg)

5.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0.00785 例:扁钢50mm(边宽)×5.0mm(厚)×6m(长度) 计算:50×5×6×0.00785=11.7.75(kg) 6.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对边直径×长度(m)×0.00068 例:六角钢50mm(直径)×6m(长度) 计算:50×50×6×0.0068=102(kg) 7.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8.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边宽)×2×厚×0.00785×长m 例:扁通100mm×50mm×5mm厚×6m(长) 计算:(100+50)×2×5×0.00785×6=70.65kg

卫生职称考试: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汇总

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 血清钠<130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