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邢台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邢台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09级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语文试卷2011.09.26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桥梁,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几千年来,历代人民辛勤劳动和反复实验,并且勤于改进,勇于创新,于是在长河急流、风涛鼓荡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长桥,飞跨两岸。

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为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在统一中国后,虽然国祚短促,但为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东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灿烂发展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创造了砖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又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秦汉两代,大兴土木,阿房未央,巍峨壮丽,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这时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

春秋末战国初期,我国冶炼技术发展,同时出现了生铁和冶炼铁,现出了铁器。铁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造提供了物质条件。首先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而石料用于桥梁建筑的重要意义,则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就应运而生,在实用、经济、美观各方面都起着划时代作用。石拱石梁桥的大量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晋泰康三年的七里涧旅人桥,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出现,而是石拱建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品之一。汉画像砖“裸拱”,无拱上建筑的裸拱拱券的出土,证明了汉代已有石拱。《述征记》:“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卒百官以下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这是说由于“弗行旧道”,所以临时提石成梁。传说中又有始皇在中立柱建桥的故事,海上架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但足以说明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是有遇水架桥的愿望和相应措施的。

实际上,战国时期已大规模造桥,除秦国李冰建七星桥外,《史记〃滑稽列传》记战国魏人西门豹为邺城令:“发民凿十二渠……十二渠经绝驰道。”汉赵充国治军屯田,建桥七十二座,都是说明当时修建桥梁已十分普通。

《汉书〃薛广德传》载广德谏阻文帝御楼船,称“乘船危,就桥安”,则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已确认从桥上通过,不仅便利,而且安全。由此,也说明当时的造桥技术,已给人以安全可靠的信心。在这一时期里,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了第一座蒲津渡浮桥。在四川产竹之乡,出现了竹索笮桥,标志着公元纪年初期,梁、拱、吊,桥梁的三大基本体系已在我国形成。

(节选自茅自升《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1.下列对秦汉时期为桥梁建筑作出的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社会政治方面,秦为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汉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为桥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在材料方面,东汉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这就是为砖结构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的创造,进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打下了基础。

C.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巍峨壮丽的阿房未央,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大大开拓了建筑群的总体设计规模和个体建筑的高大形象。

D.修建在都城的渭桥、灞桥,不仅长大宽广,而且饰以勾栏,植柳成阴,,实用功能与艺术美化,交融而结成一体,是这一时期桥梁的代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末战国初期,生铁和冶炼铁的出现和利用,大大推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的利用,为大量的石桥建筑提供了物质条件。

B.《述征记》中“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卒百官以下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临时提石成梁的说法,证明那么时已有石拱桥的存在。

C.“十二渠经绝驰道”,证明十二渠经过“驰道”处必须建桥;赵充国治军屯田,建桥七十二座,说明汉代修建桥梁更是十分普通的事。

D.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的第一座浮桥,四川产竹之乡出现的竹索笮桥,都是不同桥梁类型的标志,对桥梁基本体系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桥梁建设中的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来看,石拱桥的建造应该在木构桥梁的建造之后。

B.由于使用石料建筑桥梁的意义重大,所以石拱桥就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建造,在实用、经济、美观各方面都起着划时代作用。

C.七里涧旅人桥是石拱建造技术相当成熟的作品,标志着当时的建造者在桥的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科学水平。

D.“乘船危,就桥安”,既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行桥安全有了认识,也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桥的安全性问题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制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

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以众寡不敌.敌:相当 B.纬坐.责降坐:因……犯罪。

C.诘问不屈.屈:屈从 D.令农隙.自诣吏隙:空闲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3分)

①妨其农时者必遣归②租税皆先期而集

③师中为脱桎梏④许日输所负

⑤比终岁,逋者尽足⑥而使善战者中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责罚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

B.李师中敢于坚持已见。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

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

D.李师中志向高远。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因此不被人所接受而屡次遭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制也。”朝廷是之,薄其过。(5分)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野五首(其四)①

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②赐被隔南宫。③

[注]①此诗当是大历二年在夔州西所作,此时杜甫过着一种耕种自食的生活。②青女:司霜的女神③赐被:《汉官仪》载,尚郎入直,朝廷赐被御寒。这里自述虽身为郎官但因元离朝廷而得不到赐被之恩。

8.此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后四句诗加以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则有岸,。总角之宴,。(《诗·经氓》)(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弃掷逦迤。

(3)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拔弦三两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组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了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还有一个兵,他刚入伍不久,那张脸看上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有白天的零下三十几度,渐渐降到了零下四十几度。车窗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把兵叫做“大兵”了,其实,普通的“大兵”们,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以及羊剪绒的帽子和里面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该去那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就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了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上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你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这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样认为。

后来,他又把手套给了一个女孩戴。

少女说:“谢谢。”他说:“不用谢。我是兵嘛,应该的。”

一个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息……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到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爹,骂娘,骂天,骂地,那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让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一个男人按着了打火机。他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小小说精读》,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了羊皮军大衣、羊剪绒的帽子、羊剪绒的绵手套、棉袄,换出了冻不透的大头鞋这些情节,歌颂了大兵的牺牲精神。

B.“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这些描写再现了环境的恶劣,为人物活动做了铺垫。

C.“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这些叙述表现出车上的人们除了“大兵”都是些自私自利、缺少互助精神的人D.“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表现了“大兵”为有人想着他,留下一些御寒的酒而心里发热、感动。

E.小说在叙事上有一个递进式的推进,即先写主人公把自己的御寒之物都一件件献给了最需要的人,再写为了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节是一补叙,它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大兵”,但作者对这个称呼显然不满意,如果以“战士”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冯友兰先生二三事

郑文林

1956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请了一些著名学者、作家给我们作学术讲演。冯友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讲演会由系主任何思敬教授主持。何思敬是我国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等著作的最早译者,是一位老资格的哲学家和法学家。还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法律顾问”。只见他说:“今天,我们请到了冯友兰先生来给我们讲演中国哲学。大家知道,冯友兰先生,可说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何老的这后一句话,使在场的人一惊,因为当时冯友兰是公认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怎么成了“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何思敬不久就为这句话付出了代价,被免去了系主任职位。

冯友兰先生开讲了,他身材魁梧,戴一副镜片很厚的眼镜,给人印象深的是他留有长长的美髯。大概他也感到何思敬这句话的“问题”,说:“刚才何老的话过誉了,我不敢当。”接着他就进入正题:讲中国哲学的继承问题。

冯友兰讲演时没有讲稿,他带有河南口音的话语娓娓道来,讲得通俗易懂;不过他讲演中随手拈来列举的许多古籍和先哲的话语,一方面使我们这些小大学生开了眼,对冯先生的博学极其佩服;另一方面听起来又感到很困难,因为毕竟我们许多书还没有读过。大概领导和冯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开讲后不久,就让人抬上了一块黑板,又上来一位老师配合冯先生讲演写板书。冯先生讲演中提到的任何先哲和古籍中的话语,这位老师都能很快在黑板上写下。这下,我们除佩服冯先生的博学外,对这位老师的“博学”也十分佩服。

1960年,我所在的哲学系要开一个伦理学讨论会。在请的专家中,冯友兰先生是第一位。系里通知我前往北大冯友兰先生家去接他一下。那时我年轻懵懂不知规矩,一不知去前要打电话预先联系,二不知接冯友兰这样的大专家,是要小车接的,就自己乘上了公交车去了北大。找到燕南园冯先生住处,冯先生迎了出来,知道我来接他,说:“不用接,我自己可以去。”他请我在客堂坐下,他去取材料。我环顾一下客堂,光线较暗,但古朴,书极多,连走廊都放了书,我平生第一次在一个人家里见到有这么多书,真是开了眼了。

当时,已到了“天天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冯友兰已成了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一个“反面教员”,他讲的任何话语,写的任何文章,不管意思对错,都有人按照相反意思来批判。一次,冯友兰在会上发了言。他讲是古代统治阶级哲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问题,只见他说:‘统治阶级的地位。冯友兰刚说完,立刻遭到与会者的一通批判,只见一位著名左派哲

学家指着冯友兰说:“冯友兰,你错了,统治阶级的怎么成了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呢?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普遍地位的永远是代表劳动人民、具有人民性的思想。你这是为统治思想辩护,为统治阶级辩护。”

冯友兰在大家对他批判时,摸着胡子微闭双眼,一点不动声色,可是在某人批判发言后,他突然睁眼睛,说:“同志,我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可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大家一听愣了,那人马上问他:“马克思恩格斯在什么地方说的?”冯友兰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的。”原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刚翻译出版不久,许多人还未读过,而冯友兰已先读了,并在发言中加以引用,还不作说明。这使那些批判者十分尴尬。

我当时感到冯友兰十分“狡猾”、“老谋深算”;很会“保护”自己,很懂得“战略战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大概是冯先生多年在受批判中养成的“保护“自己的本领吧。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通过写冯友兰讲学时没有讲稿,娓娓道来,讲学中随手拈来列举许多古籍和先哲的话语,讲得通俗易懂,表现了一位著名学者学识的渊博。

B.在“天天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冯友兰成了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一个“反面教员”,这也说明了他在哲学家界乃至整个学术界不同一般的地位。

C.那个指责冯友兰的左派哲学家认为,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普遍地位的永远是代表劳动人民、具有人民性的思想,肯定了人民的思想在古代的统治地位。

D.冯码兰引用刚翻译出版不久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观点,不动声色,巧妙反映,使那些批判者十分尴尬。

E.作者回忆了冯友兰先生的几件事,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和反面衬托,从多方面表现人物,既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深度,也表现了人物的品格。

(2)从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上,可以看出冯友兰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6分)

(3)文章第2段写了何思敬对冯友兰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认为冯友兰十分“狡猾”、“老谋深算”,但实际上他在“天天讲”的阶级斗争年代又是“反面教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文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和纪律要求,有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对这种不情

..之.请.,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决不答应。

B.陈寅恪的家学渊源

....堪称那一代学人的典型范例,陈家是近代声名显赫的高门名族,祖父陈宝箴、父陈三立的名字常为近代文人津津道及。

C.在震惊全国的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武警官兵抓捕罪犯舍生忘死,除恶务

...尽.;在羁押看守一线,拉拢腐蚀攻不倒,坚守本色不动摇。

D.这一次她见机会来了,只得笑着说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能敢说,只是

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

....,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见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者摈弃一切矫揉造作之态,运用鲜活的细节写人,在组织材料、描写事物,以及通过渲染烘托等表达技巧来刻画小说的人物,给读者以审美愉悦。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记述了星期天几位19世纪的大作家在福楼拜家聚会交流的情况,作者着力刻画四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人物描写艺术的精妙。

C.法国国防部长隆盖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已敦促双方对话,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现在的立场与利比亚政府的立场相差太远。需要他们坐在谈判桌

前。”

D.后来,他应导演之邀,转型出演了一部警匪片,从而因片中英勇警探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拿下了当年金像奖影帝的宝座,从此成为令人景仰的大明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

,。,,。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幸福学”研究者们近些年来更是获取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新发

现。

①科学家们还试图揭开产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础

②精神心理学家们试图发现大脑中供幸福栖居的区域或褶皱

③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

④因为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⑤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⑥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

A.③⑥⑤①④② B.①④③⑥⑤② C.③⑥⑤①②④ D.①②④③⑥⑤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我是研究数学的,哪有时间读诗写诗呢?我写旧体诗全是作为业余的一种爱好,时间大多来自外出开会的途中,①会前会后的短暂空隙。一有接触,②抓

紧业余时间构思、索句,再经几次推敲,写出初稿。③数学研究和写诗的关系,我看数学是数学,诗是诗,这当然是不同的两码事。④二者也有一点联系,这

就是数学和旧体诗⑤十分重视想象和推理。

答:①②③④⑤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在品尝中回味,余香悠长;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在欣赏中赞叹,流连忘返;

语文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让人在感受中沉浸,遐思无限。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1年1月初,凤凰网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的一项关于国人生活信条的大调查——“征集中国人的信仰”,共收集了63707个有效样本,覆盖了来自

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士。下面是其中两项调查的结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如果您有一直坚持的生活信条,请问是以下哪些呢? 真诚——59.4%

正义——57.3%

孝道——54.7%

信誉——45.3%

理想与追求——38.5%

对祖先的敬重——37.5%

信任——34.5%

节俭——34.6%

助人为乐——31.5%

其他——8.7%

(2)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哪些精神? 正义——81.7% 真诚——68.5% 信誉——61.8% 信任——60.9% 理想与追求——47.6% 助人为乐——42.8% 孝道——33% 节俭——32.8% 对祖先的敬重——30.8% 其他——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