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福建教师招考材料整理

2014福建教师招考材料整理

2014福建教师招考材料整理
2014福建教师招考材料整理

2014福建教师招考材料整理

(一)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实施时间:1995.9.1立法宗旨: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原则: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教育公益性原则,教育和宗教分离的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原则,鼓励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推广普通话的原则,奖励突出贡献原则。基本制度:学校基本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实施时间:2006.9.1。性质: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实施时间:1994.1.1。权利和义务: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教书育人义务,尊重人格义务,保护学生合法义务,提高业务水平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实施时间:1992.1.1。基本原则: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政治权利,受教育权,诉讼权。)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实施时间:2000.9.23。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时间:2001.6.8。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教育保障,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0)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制定和颁布《纲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需要。二是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需要,三是构建中小学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纲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实施途径”,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作用:对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对教育对象的教育作用,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对教育修养的引导作用。基本内容: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教师集体的职业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加强学习(必要途径),躬身实践(基础),树立榜样(重要方法),学会反思(重要方法),努力做到慎独(最高层次)。)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对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程序和方法:成立考核小组(教师代表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一半)组织评议,综合评定,确定等次。考核等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赞科夫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教育及其发展

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因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物”的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种种矛盾,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线索,是反映教育本质的主要内容。原始社会的教育:

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

古代社会的教育: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a.古代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形成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的发展;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b.古印度:和宗教紧密相关;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吠陀》婆罗门教的憎侣是唯一的教师,从高到低的等级划分:憎侣祭司为统治者,其次刹帝利,再次吠舍种姓,最后是首陀罗。

c.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憎为师,以吏为师”的特点。

d.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雅典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天文,音乐,几何,算术

近代社会的教育:

16-19世纪末,世界进入到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选择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技术

A.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c.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d.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a.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b.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

(4)教育和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a.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b.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c.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学的文化功能)

A.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b.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的作用c.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d.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A. 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威尔逊、格塞尔弗洛伊德)

B. 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 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不可陵节而施)

B. 阶段性(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要不同,最近发展区)

C. 不平衡性(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在各个时间不同。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D. 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

E. 个别差异性(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A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B. 成熟——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C.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D.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E.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因和动力)

5.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概念对受教育者的总体要求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作用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6.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的三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产生于欧洲;单轨学制:产生于美国;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相对稳定稳定

制度化教育:比较正规。兴起的标志:清朝的“废科举、兴学校”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两全”“两重”1999年,《决定》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A.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F.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

A. 传道者角色 b. 授业、解惑者角色 c. 示范者角色 d. 管理者的角色 e. 朋友角色f. 研究者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3)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教师的知识素养:a.政治理论修养 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 c.教学能力 d.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e.研究能力 f.学习能力g.观察学生的能力h.创新能力i.教育教学交往能力j.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b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知识;c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d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

a.高尚的师德

b.愉悦的情感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健康的人格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a.在对待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学生的特点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c.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d.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可塑性、向师性、依赖性

(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d.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a.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c.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 学生是责权主体

(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意义:

a.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b.良好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c.良好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

e.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健全人格

f.发扬教学民主,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

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b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c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了解和研究学生;

c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d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

e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健全人格;

f发扬教学民主,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8.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课程是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检验的综合。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的意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a.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b.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c.课程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d.课程是为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课程的类型:

a.从课程的固有属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i.学科课程: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ii.经验课程:促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b.从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i.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ii.综合课程:通过相关的综合,促使学生认知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

c.从课程的实施计划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i.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ii.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d.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学校课程

i.国家课程:通过课程体现国家教育意志

ii.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iii.校本/学校课程:通过课程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

f.从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g.从课程的呈现/表现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简而言之,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具体包括一下四点: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可能(社会需求)

b.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c.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需求)

d课程理论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a.从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b.从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的依托;

c.从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d.从教师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前言——是制定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和核心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度确定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为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主要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

第五部分:附录——进行术语解释、案例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d.农村中学课程大多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新课程结构的特征:

A. 均衡性(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B. 综合性(1,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 设置综合课程3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C. 选择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0%-12%给学校在义务阶段)

(4)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

含义: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主要是教材、学科知识等。

类型:

1.根据资源的空间来源分为: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2.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3.根据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价值潜在性、多质性、动态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本原则: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具体途径:

1.教师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学生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社会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9.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教学的意义

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教学是为个人全能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c.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

a.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保证)和创造才能(核心)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方向),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理想目标)

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本质而言)

i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ii认识方式的简洁性和高效性iii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和传授型(有领导的认识)iiii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iiiii认识的教育性和发展性

3.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力)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教学原则概念: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各类教学原则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荀况:闻之、见之;

夸美纽斯:去看看.)直观手段:实物、言语、模象直观 d.启发性原则(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e.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f.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之母)g.因材施教原则h.量力性原则或发展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掌握一定的难度和速度)

常用教学原则运用的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b.直观性原则: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c.启发性原则: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④发扬教学民主。

d.循序渐进原则: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e.巩固性原则: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

f.因材施教原则: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注入式和启发式)

概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学生的特点

d、教学条件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常见的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

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索法、研究法)

e.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常用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a.讲授法: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②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③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④要组织学生听讲;⑤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b.谈话法:①要做好计划,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②

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③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④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c.讨论法:①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②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练习法:①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②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③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④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⑤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d.发现法:①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②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的良好情境。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a备课( 教好课的前提)

要求:

做好三项工作:

i钻研教材(包括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有关参考资料),做到“胸中有书

ii了解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iii设计教法,做到“手中有法

②写好三项计划:1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

b.上课(中心环节)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表达清晰 5.教学重点突出 6.教学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补充: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①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②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③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④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c.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度适合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9.力求理论联系实际d.课外辅导(贯彻因材施教)

要求:1.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2.明确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检查的方式: 平时考查: 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 考试( 期中,期末, 毕业时进行)

(6)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概念: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提出阶段论(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基本定型——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带到现场)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

分组教学(按年龄、能力或成绩编班)

道尔顿:由柏克赫斯特创建,教师不讲授,由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向教师汇报,接受考查。要求较高

劳伊德.特朗普:分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和个别教学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a.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即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和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b.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c.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育评价

内涵: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能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评价作用或功能: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改进功能(主要功能)

d.激励功能

e.管理功能

f.研究功能或:a.激励作用 b.调节作用 c.诊断作用 d.管理作用 e.发展作用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方法:a.客观题评价和主观题评价法(最常用) b.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c.评定量表评价法(主要用于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终结性评价)

d.行为检核表评价法

e.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表

f.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教育评价的类型:

a.根据评价的功能划分:诊断性评价(事先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

b.根据评价的标准划分:相对评价(评价对象内选一个或多个为基准)和绝对评价(集合外确定一个为标准)、个体差异评价(个体今昔比较)

c.根据评价的特色: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d.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目的:促进发展)和激励性评价。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B.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D.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E. 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现代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

①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德育及其意义

概念: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构成:广义德育: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等形式。

狭义德育:学校德育

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地基础和保障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划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确立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小学德育目标:

1.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与行为上的准备。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身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多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品德认识是基础。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关键。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6.品德形成的基础:活动和交往

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作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时间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基本要求: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要求: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8.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2坚持摆事实,以理服人,启发自觉3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集体公约,并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9.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基本要求:a.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有点和不足b.教育则会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c.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

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德育方法的概念: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a.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b.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等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要求:做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c.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运用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d.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进行肯定评价,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运用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

f.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g.心理咨询法

h.生活指导法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教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德育的途径: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f.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a.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

b.班主任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

c.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d.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①分析书面材料法(了解过去和现在)②调查法(深入了解)③观察法(基本方法)④谈话法(积极、主动了解)

2.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3. 建立学生档案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可分为集体和个人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内容: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a.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b.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c.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自主性

课外活动的意义

a. 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b.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c.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的任务:

a.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b.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c.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 a. 科技活动 b. 学科活动(主体部分) c. 文学文艺活动 d. 体育活动 e.社会活动 f. 传统节假日活动

形式:

根据人数和规模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a.群众性活动。群众性课外活动带有普及性质,可以吸收大批学生参加,有一定声势,适合青少年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群众性活动包括:(1)报告和讲座。

(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5)社会公益活动。

b.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1) 学科小组。(3) 艺术小组。(2 )技术小组。(4) 体育小组。

c 个别活动。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课余的独立作业的活动。例如,阅读各种书籍,独立观察实验或制作教具模型,进行艺术创造等。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的活动

根据活动场所可以分为:室内、室外和校外活动

根据活动机能可以分为:接受性、创造性和训练性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 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因地、因校制宜

课外活动的组织:

a.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活动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外教育机构组织与领导的教育活动

d.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模块

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的整体属性的反应。(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知觉的规律:

特性:

a.知觉的选择性:挂图和黑板上的字

b.知觉的理解性:设计图纸,专业人员能看懂内容和意义

c.知觉的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

d 知觉的恒常性:无论何时都觉得红旗是红色的(颜色、形状、大小、亮度恒常)

规律: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或:根据感知规律的强度律、组合律、差异律、理解律、协同律、活动律。

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

a.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b.教具直观(模象直观)通过模型、仪器、图片、图表、幻灯等手段。摸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

c.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的品质:客观性;敏锐性;精确性;目的性;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a.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b.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c. 对学生进行观察培养;

d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及其品质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品质:客观性;敏捷性:速度和效率准确性备用性

记忆的种类:

a.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b.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c.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d.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影响识记的因素: a.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b.识记的态度与情绪状态 c. 活动任务的性质d.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e.识记的方法

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现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还表现为记忆恢复。

遗忘: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记忆或再认。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a.学习材料的性质 b.系列位置效应:中间和结尾的记忆好于中间部分 c.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渡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d.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e.识记的方法。 f.时间因素。g.情绪和动机。

遗忘的原因:a.消退说 b.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对后学习的影响)、倒摄抑制 c.压抑 d.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知道某件事,却不能回忆出来 e.同化说:奥苏伯尔,用高级概念代替低级概念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过体验过的事物,但会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 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b. 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c. 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

d. 合理组织复习;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a.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b.根据想象创造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

a.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b.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含义;

c.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d.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医生通过体温、尿液、心电图等可以确诊病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概括出来(枣树、梨树称为“果树”);看到“月晕”就知道“刮风思维的品质:①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②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③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善于迁移)与敏捷性(速度快,正确性高)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运用概念

在教学中应用变式的主要目的:突出概念本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a.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c.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d.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a.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b.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c.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d.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a.问题情境(人的知觉特点)。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

b.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即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在定势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的影响下,人会对刺激情景以某种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的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被突破。

c.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d.个体的情绪与动机。情绪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的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肯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相反的,否定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因素对解决问题也可产生影响。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认识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机,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效果,动机水平或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总体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成正比。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e.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具体事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务叫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f.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等个体因素对于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力强者,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强的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表现出优势。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

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2)

得分评卷人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专家押题试卷(二)(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 题分301620201410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 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心理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5.当面对挫折时,有的人奋发拼搏,而有的人一蹶不振,这是人格的(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7.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8.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9.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10.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加横的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 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 C. 凋雕刻碉堡貂熊 √ 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 解析: 2.下列加横线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 √ 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励行节约厉厉在目(li) 解析: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解析: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解析: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解析: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解析: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白√ C.王维 D.白居易 解析: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解析: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解析: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下面的汉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的笔顺是,先写宝盖头“宀”,再写“一”横,最后写“了”。 B.编字典时将“机、床、村、极’’等字编在一起,这些字都以“木”为部首,因此“木”也可称做义符字。 C.“休”,人倚木(树),表示休息,是个形声字。 D.节,“艹”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节约”;结,“吉”字旁,与吉庆有关,如“张灯结彩”。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曰,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品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人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2015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练习题七

2015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练习题七 【导语】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福建省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5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练习题七。 简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参考答案: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3.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参考答案: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②创办业余党校; 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④建立教育基地。 4.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保证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育者,才能对教育内容认同、相信、信服。 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做好常规工作,包括: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做好个别工作:对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要根据不同群体和个体差异,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 6.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参考答案:

201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2010 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图、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2010 年2 月12 日至15 日,胡锦涛总书记莅闽考察,同老区干部群众和在闽台湾同胞共度新春佳节。这对共同开创____________更加美好的未来以极大的推动,为福建省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提供强大的动力。 A. 两岸关系文化建设 B. 两岸关系海西建设 C. 福建旅游海西建设 D. 港澳台发展文化建设 2.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两次灾难磨砺中国,赋予这个国家前进的精神和力量,也彰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A. 爱国主义 B. 爱好和平 C. 改革创新 D. 人道主义 3.2010 年2 月28 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的战略目标。这里的 《纲要》是指____________。 A. 《中小学德育纲要》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4. 右图漫画《政府每送一桶水,能救一家人》蕴含了我国政府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一遇旱情时____________。 ①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②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坚持对人民负责④为公众利益提供有效服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

2016 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英语试卷 (课程代码09303)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并严格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卷空白处可作为草稿纸使用。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两个部分;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满分55 分) (一)单项选择(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40 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 1、—Would you be back some time earlier , David? —Sure. A、How come? B、What’s up? C、Take your time. D、It makes no difference. 2、The athlete who lost vision in his teens took up wrestle ,a sport touch and feel are more impoortant sight . A、whose B、which C、where D、when 3、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will have a chain of adjustmenes in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yeras that follow . A、paid off B、set off C、put off D、shown off 4、We seldom get to see the hard work that happens the scen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A、on B、to C、by D、behind 5、price ,the newly-developed fridge has a big advantage over any other . A、In terrns of B、By means of C、According to D、behind 6、The boy walking back and forth at the door ,his anxiety was to everyone present .

2014-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各地真题试卷练习

2011年佛山禅城区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一、选择题(1.5*20=30) 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学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部分教育时事题 1.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智体美劳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 5、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素质教育、新课改 8、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七大提出的) 1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12、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是()。案例分析题,挺简单的 13、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恰当地概括为()。不肯定 14、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素质是()。案例分析,不肯定 A 爱玩电子游戏 B考试老是看错题 C不爱和同学交往 D总是写错别字 15、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不良行为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群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行为,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是()。案例分析,好像是从众 16、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是()。做过的,先有行为,后有强化。以前外公都是这样激励我考试考第一的,看来外公也是一个激励高手 17、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不肯定 18、表扬的使用原则?我是选择一有进步就表扬,不知道对不 19、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应该是()不肯定,但觉得应该会对的 二、判断题(一题一分)15分 15道。都是客观题判断,比较国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等等,不难 三、简答题(5分*4题=20分) 1、谈谈你对当前强调“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理解 2、怎样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50个知识点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

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1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整理(重点)

一、教育学概念 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终身教育: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全民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教育现代化:基于传统教育,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教育内容:学校向学生传授的人类优秀经验的综合,它包括学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所含有的一切内容。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教育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地方面变化的过程。 年龄特征: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发展关键期: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环境:围绕在人们的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心理发展的差异90%是由教育决定的。 教育目的:指国家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他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素质教育: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每日一练」2020年福建教师招考练习题(7.23)

闽试导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在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要经常去练习、巩固,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它们。同时,每一个事物的蜕变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丰富的经验是建立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渊博的知识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知识累积的结果。学习首先要有自己的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地去践行它,必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为了帮助考生及时地巩固知识点,圆梦2020教招,闽试教育结合大部分考生的备考进度,每日定时定量推出每日一练。愿各位早日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中小学】 1.“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系统地加以论述。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认知心理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3.以下情况可定为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是()。 ①工作日未经批准在校外兼课的 ②因疾病不承担班主任工作; ③擅自停课或调课的 ④在学校散步反动言论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填空题

()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面向每个学生。 5.简答题 简述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答案】 1.B 2.A 3.D 4.因材施教 5. (1)与被知觉的对象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有关;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幼教】 1.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的基本途径。 A.社会性 B.语言 C.沟通能力 D.身体健康 2.儿童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A.脊髓灰质炎 B.破伤风 C.乙肝 D.结核病 3.不属于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主要类型的是()。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2013年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2013年 (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总题数:35,分数:70.00) 1.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提出“三个结合”,以下各项不属于“三个结合”的一项是() (分数:2.00) A.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 B.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C.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 D.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价值紧密结合√ 解析:【解析】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提出的三个结合是: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2010年中国GDP排行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几位?() (分数:2.00) A.二√ B.三 C.四 D.五 解析:【解析】2012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排名第二,紧随美国之后,日本排名第三,德国和法国分列第四和第五。 3.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被誉为“雷锋传人”的是()。 (分数:2.00) A.王伟 B.郭明义√ C.孙炎明 D.刘丽 解析:【解析】郭明义是辽宁鞍钢集团的一名普通铁矿管理人员,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却在16年的时间里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他做事不求人知,也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奉献自己,被人们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4.2011年4月第一次参加“金砖国家”集团第三次首脑会议的是哪个国家()。 (分数:2.00) A.巴西 B.俄罗斯 C.印度 D.南非√ 解析:【解析】“金砖国家”集团第三次首脑会议于4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这是南非第一次以“金砖国家”成员国的身份参加这一盛会。 5.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微笑曲线”给我们的启示是()。 (分数:2.00) A.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 B.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自己的生产成本 C.企业要运转,必须保证足够的现金流 D.企业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新,提升自己的服务和品牌√ 解析:【解析】产业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表明,加工制造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零件、材料、设备及科研(内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 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3.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 4. 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5.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6. 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景,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和效果评价。 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7.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8.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程序

历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历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整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方面。 B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深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是对庄子的高度评价。C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春秋时期,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3.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A诗经B文心雕龙.史传 C 春秋D国语 4.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5.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 A诗经.论语.春秋 B春秋.诗经.论语 C诗经.春秋.论语 D春秋.论语.诗经 6.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是() A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 B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歌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C白居易.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D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 7.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 A陶渊明B孟浩然C王维D杜甫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 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为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D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代表作 9.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游子吟—孟郊 B泊船瓜洲—王安石 C江雪—刘禹锡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0.下列诗歌中不是白居易创作的是()

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导语】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福建省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由于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暂时还没有出来,但是每年的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你可以参考2014年福建教师招考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 (考核的能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 分析、E评鉴、F创新。见附录1)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汉语拼音、字、词、句 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力层级:A、C)2.正确读写《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汉字3500个,辨别和纠正错别字。(能力层级:A、C) 3.掌握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能力层级:A、C) 4.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力层级: C) 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C、D、E) 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能力层级:C)7.掌握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能力层级:B、D、E) (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能力层级:C、D) (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 9.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加横的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 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 C. 凋谢雕刻碉堡貂熊 √ 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 解析: 2.下列加横线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张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 √ 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励行节约厉厉在目(li) 解析: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解析: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解析: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解析: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解析: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李白√ C.王维 D.白居易 解析: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解析: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解析:

202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攻略

202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攻略 对于打算参加2020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来说,很多人都在惆怅怎么开始第一步,不知道从何开始复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考编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准备参加考试的人理清备考思路! 一、笔试复习攻略 1、明确报考地的笔试内容。考编公告会明确告诉你考哪些内容,但是可能会因为个人理解不同,真正考试的时候会发现和你复习的方向不一样。我只参加过两次笔试,提前批1次,小统考1次,另外两次提前批第一轮都是面谈(可以理解为结构化答题)。提前批考了公务员知识和少部分教育学知识,没有学习过,考的蛮惨的。小统考考的是教育基础知识+学科相关知识,我报考的是小学科学,因此我就复习了初中科学的内容(大概复习了有一个多月),然而考试的时候发现考的是基础的高中知识,题型和中考卷完全不一样。这和我复习的方向完全是不一样的,一边考一边绝望.jpg。但是可能高中基础还不错,考了第二(虽然是四个人并列,哈哈哈),而且分数拉的蛮紧。 2、如果考试内容、题型等你无法确定,自制力不强,建议报班。我笔试是没有报班的,第一个是觉得自己能力够(后面发现其实不太行,竞争力太强了,爆哭),第二个是由于学科问题,科学学科不像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是主课,我关注的几个培训机构对科学学科的培训能力是不太行的,我不信任。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尤其是小学,考编培训链还是比较成熟的。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觉得可以的去学习一下,尤其历年卷是很有价值的! 二、面试复习攻略

1、穿着打扮简单大方。其实我还是很疑惑什么样的穿着是简单大方的,小红书上也去看了很久,哈哈哈。最后我选择的搭配是有领子的黑色内搭,呢子直筒裙(到小腿),鞋子是漆皮的单鞋,外套是米白的大衣。这样穿,我考试那天还是蛮冷的,在等面试期间一直抖啊抖。我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只要穿的你爸妈觉得是个老师的样子就ok了,基本不会出问题。面试当天大多数女孩子也都是大衣外套。 2、确定你教的这个学段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有机会可以去学校听课。我实习是在初中实习的,而我就业是选择了小学。初中教学和小学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也体现在教学语言等,尤其是板书。我是请了一位小学科学老师来教的,他第一次听我的试讲,就说板书不对,整个教学没有小学科学的味道,完完全全就是初中的教学模式。后面就不断地自己练习,网上找小学经典科学课堂教学的视频,慢慢改变。 3、建议面试练习是完完整整按照考试流程下来,如30min准备,10min试讲,试讲过程可以用手机录下来(利用三脚架、手机支架等工具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不用麻烦别人),回头还能看看自己讲的怎么样。试讲最好能够在教室进行,有黑板,有粉笔,有讲台,你更能够进入状态。这和你自己在家里练习是不一样的。 4、时间把握。10min的试讲最好控制在8min30s到9min30s内,时间不能短,更不能超时被掐断。15min的试讲控制在13min30s。纵览淘宝,看了无数手表,强烈安利迪卡侬最便宜的电子手表,练习和考试的时候直接掐秒表,数字屏很大,把表盘放在手腕上,很方便去看时间的。Biu~ 5、看看有没有机会请在职老师来教你,最好是该地区的学科领头人,一是在职老师教学经验比较足,二是他们可能当过面试的老师,有很多小细节可以提醒你。实际上,我还是不太信考编培训班,良莠不齐。 三、其他注意事项 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是真的很想考编成功,建议衡量一下各方面,选择一个竞争小一点的地方。当然你非要考竞争大的地方也行呀,那要更加努力啊!我和同学L同时报考了同一个市不同的两个区,我报的区最终是56进7,而她的是180+进2。虽然离家远,但是我成功了,她没有。 2、可以网上多看看优秀教师上的经典课堂教学视频,总结一下教学方法、语言等等。教材要熟悉,多看看教案,善于归类总结。 3、调整心态,再接再厉。虽然这句话是鸡汤,但你也只能抗住压力,努力的一步一步向前走。我的微博从十一月到现在二月底都是考编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和压力,你们可以去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一点点的鼓舞。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过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4、不要心疼钱,多多少少是会有作用的,尤其是应届生。我相信许多应届生和我一样,很心疼培训的钱,一两万,可能还不止。但是你想呀,今年没考上,你明年会不会花钱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