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蒙 有限理性

西蒙 有限理性

西蒙 有限理性
西蒙 有限理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有限理性说

[美]赫伯特·西蒙著

杨砾徐立译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年·北京

编选说明

有限理性说,是赫伯特·西蒙(司马贺)的全部重要理论的核心学说。鉴于它在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设计科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和先要地位,我国一些著名学者自70年代末以来已对它做了很多精细描述和介绍。

根据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我们将本书全部内容分成了两部分。第一篇(“有限理性说”)收录了西蒙的5篇重要文章,其中一篇描述了理性定义,指出了“理性”一词的多层次、多方面、多学科的不同含义及其联系。这篇短文(辞条)是了解西蒙“理性”或“合理性”概念的重要原始资料。

有限理性说最初是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第4、5章)中提出来的。本书第二、三篇论文就是对这一基本理论的形式化概括。

收入本书第一篇的第四篇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认为理性有限的一些理论(“有限理性论”)的结构,特别突出地论述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有限理性论。西蒙在撰写和发表该文时,已经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1969年第1版)一书中提出了建立“设计科学”的设想,这也是当今西方“设计研究”界公认的首次系统设想。因此,西蒙在该文中还特别谈及“设计领域的有限理性”。此外,该文对管理科学上的分析方法和以有限理性说为依据的启发式方法,也做了中肯的论述和评价。

第五篇文章是西蒙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演讲。这篇文章集中论述了有限理性说在经济学界的发展经历、当前状况和未来前景,这自然就需要设计围绕有限理性说而进行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工作,比如心理学、组织理论等方面的成果。西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即:经济学(特别是厂商理论)、认知心理学和组织理论所研究的课题,实际上是同一事物——人的决策过程和问题求解过程。以有限理性说为根据、从决策角度出发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在“决策理论”的总标题下,有时又叫做“行为经济学”或“行为理论”。西蒙及其同事所发展的这一理论,在现代西方厂商理论或企业经济学上,占据着强大优势。但是,西蒙等人的行为理论不仅对微观经济学很重要,对宏观经济学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书第二篇是西蒙近著《论事理》的全部译文。这是西蒙依据有限理性说去探讨新问题的重要作品。其中概述和比较了四种最突出的理性说;也代表西蒙对其有限理性说的最新解释。这一部分中有关进化论与有限理性说的关系,和关于生物社会学观点的述评,在国内介绍西蒙理论的论著和译本中还相当少见。这一部分还特别突出地探讨了有限理性说在社会事务上的意义和应用;社会制度“理性”的限度及其扩展途径;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

意义;专家在公共政策制定上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读者不难发现,这当中有不少值得探讨的新观点。

同本书第一篇相比,第二篇在论述方式上一般比较通俗,内容更广泛,论题更为新颖。

前言

古典经济理论对人的智力做了极其苛刻的假定,为的是产生那些非常动人的数学模型,用来表示简化的世界。在这方面,近年来人们已经提出了疑问,怀疑那些假说是否与人类行为的事实相距过远,一直根据那些假说所得出的理论同我们所处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本书各篇文章正是提出了这种疑问。

不过,出除了批评正统经济学家关于具有完美理性的经济活动着的观念之外,我还试图更进一步。我试着描述了一种受到较多限制的理性。在人的决策行为方面,这种理性同事实相吻合的程度要好得多。我认为,我所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追求最优的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有关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

我们在理论中采用不同的人类行为模型,会给经济政策造成差异。如果说人们只具备有限的理性,那么搞清楚世纪决策过程就变得重要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可消防经济学家们那样单纯地论证说:人们会采取最合理的决策。因此,本书各篇文章讲的是寻求满意的人的决策过程。

目录

第一篇有限理性说

一理性的定义 (3)

二理性抉择的行为模型 (6)

三理性抉择与环境结构 (29)

四有限理性论 (45)

五企业组织的理性决策 (61)

第二篇论事理——人类事务上的理性

一几种理性说 (106)

二理性与目的论 (132)

三社会事务上的理性过程 (160)

结论

过去30年来,理性决策理论极其迅速地成长起来。这一成长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其动力的一个主要源泉是,人们试图对相当复杂的真实情形,应用形式化的决策程序。为了对付事物的复杂性,形式化模型的效力和高深程度,都得到了提高。但另一方面,复杂性嗨刺激了新型的理性决策模型的发展。这种新模型特别考虑到人类及其计算机的很有限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计算本领。

对不确定性的关注,对存在于备选方案设计及发现中的困难的关注,以及对计算复杂性的关注,赢得了这样一个反响,即:把搜索过程和信息传递过程明确地引进了模型。那些关注所应得的另一个(与前者不相抵触)反响则是:将最优化准则换成了满意性能准则。在借助“启发式”方法或试误方法来寻找似乎合理的备选方案的那些模型中,寻求满意的途径得到了最为经常的使用。

6.古典理论的失败。古典理论当然可以被修补得足以处理相当广泛的问题——不确定性和才读现象不其主要作用的问题,也就是说,比较稳定的、离竞争均衡不太远的经济行为问题。不过,当我们考察包含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竞争的决策问题时,以有限理性模型取代古典理论,就显得很有道理了。古典理论从来不是为处理那类问题而设计的,也从来没有令人满意地处理过那类问题。采用了主管期望小勇概念的统计决策论,以及对策论,为那类问题的概念明朗化,做了很大贡献,但它们并没有给人类真是行为提供令人满意的描述,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甚至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规范性理论,也就是,在人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实际可用的理论。

3.有限理性机制。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有限理性主要被刻画为一个余类——缺乏全智全能的理性,就是受限制的理性。全智全能的缺乏,主要指的是:不能知道全部备选方案,有关外生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无力计算后果。那时,还需要对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抉择机制,进行更加直接的和更加形式化的刻画。我的两篇论文(1955年,1956年,b)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这种刻画有两个主要概念:其一是搜索,其二是寻求满意。

总结

有以上论述可见,到本世50年代中期,(1)已经提出了一种有限理性学说,成为古典的全面理论的替代理论;(2)进行了相当多的经验研究,它们表明,企业真实决策过程同有限理性说的假定非常一致,但不符合全面理性的假定;(3)对关键性的部分理论进行了形式化的整理,这些部分是:权威关系和雇佣关系的性质,组织平衡,搜索和寻求满意的机制。下面我想首先追踪一下决策理论后来的发展,包括与有限理性论相竞争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然后评论一下,新兴的描述性决策理论对政治经济学有何意义(及潜在意义)。

有限理性

我刚刚描绘过的一般抉择方式,有时被刻画为有限理性的特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这样一种观点:进化过程可以创造出具备有限理性的生物。此外,心理学上的大量研究成果也支持我们对自身进行反思时所获得的那种感受,即:人类决策制定过程——纵然是最认真的决策制定过程——都是以那种方式进行的。让我们把关于人类抉择的这种模型叫作行为模型,以区别于主观期望效用理论那种奥林匹亚山神般的模型。

在有限理性的行为模型里,人的决策不是非最终达到极深刻的地步不可,不是必须囊括全部价值,并把每个问题都用世界上的其他所有问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环境,乃是一个可以近似分解为各个独立部分的环境。你有时感到饿,有时觉得渴,有时身上冷。幸亏你常常不是三者交迫。就算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你也总要先顾其中最紧要的一种需要,而把其他两种需要暂且搁在一边。此外,你还有许多别的需要,但它们也不是全都同时给你造成压力的。

有限理性的机制

生物要使自己有能力察觉到有限的现实,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它要有集中注意力的本领,即能在一定时间里避免分神(或至少是避免过多分神),把心思集中在需要关注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很强的论点,那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是我们称之为情感的那些过程的重要功能之一、生理心理学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情感能改变你原来的思考焦点,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眼下看来需要注意的其他事情上去。

其次,我们需要一种能产生备选方案的机制。

再次,我们需要一种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事实,并从这些事实出发进行推理的能力。

这个有限理性说,我们能对之作何评论呢?首先,现在已有大量有力证据表明,这个理论描述了人们实际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作为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这一理论有着日益巩固的经验基础。第二,它是解释了以下事实的一种学说:无论我们这些生物是凭直感的机敏,还是凭推理和思考,同整个周围世界比起来,我们的计算能力是很悠闲的,但是,我们毕竟生存着,甚至还日益兴旺发达。这一学说解释了我们这些创造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至少解释了在人类产生后的几百万年间,我们是何以幸存的。在一个近乎空旷的世界上,在一个并非万物致密相关的世界上,在一个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的世界上,正是我所描述的那种理性,才使我们得以幸存。

有限理性的重大意义

行为模型所描绘的这种理性,当然不是寻求最优的。它甚至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是前后一致的,事实上我们很容易证明,具备这些特征的生物所做出的抉择,常常取决于提出备选方案的顺序。如果备选方案甲是先于乙提出来的,我们可能会把甲看成是理想的,或至少是满意的;但如果甲是在乙之后提出来的,那么,我们甚至在没有想到甲时,便将乙视为理想方案而予以选用。

行为模型摈弃了奥林匹亚山神式模型的许多形式上的漂亮特质,但作为回报,它所提供的看待理性的观点,向我们结识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拥有我们这种思考能力的生物——或者说,拥有我们这种思维能力并辅以硅谷全部计算机的生物——在主观期望效用理论那种奥林匹亚山神般观点看来复杂得无法理解的世界上,是如何侥幸生存下来的。

结语

在这第一章里,我逐次向大家讲了三种理性说:谈论合理性的三种方式。第一种理性说是奥利匹亚山神般的模型,它假定有一种非凡杰出的人,在完整一致的宇宙当中作出全面抉择。这种奥林匹亚山神般的观点也许可以当作老天爷的心理活动模型,但它肯定不能当做人的心理活动模型。就现在的论题而言,我对这种理论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批评态度。

第二种理性说是行为模型,它假定人类的理性是非常有限的,收到情境和人类计算能力的很大限制。前面我已指出,目前有大量实验证据表明,这种理论真实地描绘了人类是如何

做决策的。这种学说告诉我们,包括人类在内的、具有有限计算能力的生物,是如何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但大多相当空旷的世界上,做出适应性抉择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获得生存机会的。

第三种是特别强调直觉作用的直觉模型。我已经指出,直觉模型实际上是行为学说的一部分。它所强调的再认过程,是以一种技能为基础的。人类能通过存储经验事物和在适当情况下再认一定情景,获得那种技能。直觉理论承认人类思维常受情感影响,并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认得注意力在某一特殊事件被集中在某一特殊问题上的过程里,情感起到了何种作用。

在下一章,我要讲一讲第四种理论:将理性视为渐进适应性的观点。这种进化论模型是一种幕帘背后的理性模型,它认为,只有那些寻求适应的、仿佛具有理智的生物,才可能生存下去。这类观点认为,自然选择在人类理性运用上很有效力,并占有中心地位。对此,我将在下一章里予以考察。

结语

关于理性过程的进化观点意味着什么?首先,接受进化论(从而接受进化的理性),并不能把我们禁锢于那种全局最优的观点,那种认为任何东西都朝某种稳定的最优状态演变的观点。它仅仅使我们相信,存在着许许多多对现有环境的局部适应,同时存在着朝向目标的永恒运动,而目标本身也是不断运动的。

第二,理性的进化模型并没有让我们构造一个特殊的理性过程机制。它仅仅告诉我们该过程可能运动的方向。

第三,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轮由于假定了变异和选择,因此要求我们非常严格地采用利己基因的概念。特别是在固定小生境模型中,我们很难找到除利己主义之外的其他任何东西的地盘。但是周密考察表明,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很有效力的机制,就是我在前面描述过的种种反馈机制,它们可以使能够增强适应性的利己主义,变成明智的利己主义。当存在适当反馈时,不明智的利己所碰到的生存问题,同绝对利他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一样困难。因此,在达尔文主义的世界上,我们必定可以看到那些通常被说成是利他主义的大量行为;当然,这些利他行为实际上可通过我们所讲的一条或多条间接途径,得到奖赏。

第四,在真实世界上,最强的和最突出的竞争过程,可能并不是争相占据固定小生境的过程,而是专门适应和构筑小生境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必非得把这个世界看城市到处血淋淋的。

进化论确实给世界的可能面貌的类别,加上了很强(抽空而言)的限制。它确实告诉我们,现有竞争者当中不大适应环境的生物如果大量存在,世界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竞争中的弱者无非是将在竞争中消亡。

因此,进化论的的确确做了预见,至少是告诉了我们,某些物种必然消亡,有些物种根本不可能生存,不值得为它们筹划生计。在这个意义上,进化论是反乌托邦的。无论它有什么限制,它并没有给我们戴上最优化的枷锁。它也没有强求我们把狭隘的利己,当作人类能生存下去的仅有的动机。

最后,如果我们把进化论同上一章所讲的三种人类理性模型做一个对比,我们就会看出,进化论同行为模型最为接近。在这两种理论中,搜索巨大的可能空间和评价搜索结果,均是适应性变化的核心机制。这两者都是短见的。它们所讲的最优仅仅是局部最优。我们不要将

其解释为最优化过程,最好的解释是这样一些机制,它们能够发现“改进”原有状况的新的可能。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考察一下,适应性过程的这些特征对于人类社会事务上的理性应用来说有何意义。我们要问一问,讲一讲,什么样的人类有限理性,能对复杂世界中的抉择和规划作出贡献。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杨海燕 西蒙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学家,他开辟了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时代,他的研究方法和对行政决策的研究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甚至被视为?决策?的同义词。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了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特别是他提出的组织决策理论,奠定了决策在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受其影响,在管理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与实施管理行为的利器,西蒙功不可没。 一、使决策概念成为行政学研究中重要的新概念工具 西蒙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进一步论述价值与事实的关系,认为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区别只是一种粗浅的、单纯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中,手段与目的的说不能完全辨别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某一特定的手段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实际上会产生许多特定目标之外的后果,这种后果可以视为这种行为的价值指标,而人们在决策选择哪一种行动便取决于这种价值指标的高低,它(价值指标)没有数字可言,却有程度之别。价值与事实的区分本是关于整个学术研究的,但在西蒙的行政学方法理论中却又特殊的意义,西蒙也认同20世纪30年代后期行政学家们的严格区分政治与政府的主张,认为从决策和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和行政并不妥当,西蒙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等同到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区分,提出了区分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认为政治与行政问题区分学说的目的不在于立法机关

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而在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和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寻求新的概念和概念工具,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在行政行为研究上的概念工具,使以?决定?为基本单位,以?决定前提?为最小单位的?决策?成为目前行政行为研究中最流行的概念工具。 二、决策活动是行政行为的主体,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的讨论都只注意执行,而不注意决策,而实际上决策程序不仅仅限于行政组织目标的决定,决策是遍及整个行政组织的。在行政活动中,决策重于执行,是因为当组织决定一项政策,执行这项政策的人员又要作出许多决定,所以执行政策只是更细密的政策决定。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例如,近来一直被大众关注的城管执法问题,城管执法实际上就是落实城市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但因为城管本身决策能力的偏差,而出现错误的甚至暴力的管理行为,实际上也是执行决策中的理性与价值因素偏差,所以形成奇葩绽放的中国城管影像。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行政活动就是集合多数人的力量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必须有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方法,及行政程序,这种行政程序实际上就是决策程序,就是细化组织中每一个人应该做哪一部分决策的理论概念。

西蒙决策理论

西蒙的决策理论 一、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1)决策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2)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3)组织的全部管理活动就是决策 2.决策是一个过程 (1)情报活动 (2)设计活动 (3)抉择活动 (4)审查活动 3.决策应采用“有限度的理性”准则或标准 (1)经济人的“绝对的理性”准则 (2)组织中人的行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具有有限度理性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合理地选择手段的“管理人”的行为 (3)有限度的理性导致管理人寻求“符合要求的”或措施 (4) 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要受主观认知、理解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5)预见的困难 (6)选择范围的有限性 (7)时效的局限。 (4)、(5)、(6)、(7)在P153 4.决策可分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决策,且决策技术不同 (1)决策的类型 (2)决策的技术 5.决策和组织机构、集权与分权以及信息联系的关系 (1)组织的划分必须以所要作出的决策类型为依据 (2)集权和分权不能脱离决策过程而孤立存在 (3)直线领导和参谋人员都有决策问题 (4)决策前提赖以从一个组织成员传递给另一个成员的任何过程 二、对“西蒙决策理论”的评析 1.决策理论的贡献 2.决策理论的局限性 三、西蒙决策理论的贡献 (1)对复杂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并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的整个领域及其环境,使管理理论围绕着决策这个中心来发展。 (2)决策理论的系统结构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它鼓励管理者去发现和探寻各种潜在性的对策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能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管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摘要西蒙以“个人得失”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论述人类本就是“理性人”。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对在其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参与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来分辨其行为的准确性。“有限理性”行为催生了追求“满足”的行政人,而组织中的多数人则是在追求功力最大化。 关键词有限理性组织个人经济人 被誉为“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的赫伯特·西蒙,是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决策理论既符合经济学家选择理论的合理方面,又适应于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所注意的人类决策的性质和局限性。西蒙认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经济人”被设想为完全理性,“经济人”掌握完全的信息并具备全面的知识,包括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各备选方案并能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的全部结果,能够做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时间证明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说”,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按照理性的要求,各行为主体能在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但实际上,人们在决策时不可能考虑和比较所有方案来选出其中的最优,人们通常只能想到有限的几个方案。“经济人”的全局理性应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这种理想在所存在的环境中与实际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相容,即与人类的理性限度相容。 一、组织中个人的近理性行为

西蒙所提出的“理性行政模式”被视为组织中人类行为的模式。在群体中,单一个体的理性程度是有限的,力争使复杂组织中的个人行为接近理性,这是西蒙区别于前人观点的最大标志。西蒙认为,只有个人开始依照符合组织利益的指导做出选择时,才能做到这一点。组织被视为一种决策体制,这个体制中蕴含三个过程,即“确定决策时机的指导或思维过程、找到和设计可能的行动路线的过程和判断并选择可能的替代方案的过程” (一)组织对个人的作用。 西蒙在其著作《管理行为》中对组织的含义做出了明确规定:“组织以此,指的是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互相联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的大量信息、许多决策前提、目标和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够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到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社会学家将这一模式称作‘角色体系’,我们大多数人称之为‘组织’”。 西蒙指出,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和目标主要是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是使组织目标成为其制定组织决策时所依据的价值指南过程。当组织成员做决定是,必然首先从自身的工作出发考虑,然后才会回答为什么这样做,职位决定了人员多特定问题做出的反应。这显示了组织的权威性,由此组织中的某一成员的决策就可能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从而使决策制定工作的专业化成为可能。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赫伯特?西蒙( Herbe 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一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 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

(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 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 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关于有限理性等理性问题的探讨

关于有限理性等理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的发展,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对现实存在的一次回归。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有限理性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序数研究有限理性,并对有限理性进行层级划分和等理性探讨。文中采用类比、归纳等方法来论证笔者的猜想,使观点有据可依,也为有限理性的研究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有限理性层级有限理性等理性曲线 一、有限理性概述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换言之,要研究现代处于统治地位的经济学理论,必须坚持完全理性的假设,即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自私利己的,都期望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效益。 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细地阐述了有限理性的理论,并指出完全理性的理想化弱点,是脱离现实的存在。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完全不理性之间的一种理性状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现实理性状态。与完全理性的最优原则相比,有限理性选择了满意原则,即决策不需要穷尽所有备选方案,从中选择最优,而是在成本相对较低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能让决策者满意,并且能够达到期望的备选方案。

可以肯定一点,有限理性理论虽然与传统经济学坚持的理论格格不入,但其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二、层级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之间,但这个范围过于广泛,并且处于这个范围内的理性状况也存在差异,有趋近于完全理性的有限理性,也有趋近于完全不理性的有限理性。笔者将这种不同理性程度的有限理性状态称为层级有限理性。 根据有限理性理性程度的不同,笔者根据序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将有限理性划分为不同层级,假设第一层级的有限理性最为接近完全理性,则可以类似划分出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等等。在层级有限理性模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划分理性层级的标准。本文中,笔者选取投入与产出关系、效用两个方面来论述层级有限理性,笔者将在下文详细阐述观点。 在不同层级的有限理性状态中,处于同一层级的理性程度相等,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会存在不同的组合达到同一理性层级的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有限理性的等理性。关于有限理性等理性的问题,笔者将在下文通过等理性曲线来阐述。 三、基于成本与效益的有限理性层级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在建立有限理性模型后戛然而止,

西蒙及其决策理论

西蒙及其决策理论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当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以表彰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西蒙的颁奖辞中所指出的那样:“赫伯特-西蒙的科学成就远超过他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他的研究成果涉及科学理论、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西蒙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完全可以以他的思想为框架来对这些领域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但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因其终生从事经济组织的管理行为和决策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介绍西蒙的学术贡献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和决策理论。西蒙认为现实环境中的管理者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甚至彼此矛盾的状态。“管理人”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和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的目标函数都不可能,也不期望能取得最优解,取而代之的是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在实际操作中,有限理性表现为管理者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预测全部

备选方案的后果,同时也不具备一个明确的、稳定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准确的找到这样一个最优解。西蒙的理论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全知全能的理性是不存在的。西蒙的理论标识出了人类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指出一种由于无法得到最优决策方案而转向寻找满意的人类行为。 在对有限理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中西蒙发现,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和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和相互影响的限制。从而所探讨的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是过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本质的合理性;决策制定的过程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必须多方收集信息,制定备择方案。决策者不存在一个能度量的效用函数,从而也不存在对这个效用函数求最大值。但是每一个决策者都有一个取变量的欲望水平。这个欲望水平受决策者自身的经验、知识、收集信息的难易程度、决策者性格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在这些约束条件的制约下,决策者做出一个相对满意的决策。 有限理性理论对于指导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即不要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不要希望依托充沛的信息做出一个无可挑剔的最优决策。一个能够快速收集关键、有效的信息,做出满意的决策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管理者。 作为一个管理学家,西蒙同时也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决策理论学派主要研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

有限理性问题的一个纵深研究

有限理性问题的一个纵深研究 ———访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何大安教授本报记者孙明泉 经济学十分重视效用函数的分析,而一旦联系理性来分析效用函数就产生了分歧。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在完全理性下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在有限理性下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在有限理性下有可能产生效用负值。不仅如此,传统经济学通常将“经济人”理解为一种工具主义意义上的理性者,认为他们具有有序偏好、完备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会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行为,是“理性经济人”;而现在,有限理性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问题是:现有的影响较大的分析文献,通常集中在对理性经济人的批评方面,关于“有限”的描述还显得欠缺。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了解到浙江工商大学何大安教授提出了“有限理性存在着一个实现程度”这一命题,并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论模型,令人耳目一新。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何大安教授。 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存在着一个实现程度 记者:理论研究的实践表明,仅仅将理性作为假设前提是难以加深或细化经济活动分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您提出的“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这一命题很感兴趣。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的主要观点? 何:可以。我是在有限理性的框架内探讨行为经济人的理性实现。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看,我把有限理性划分为潜在有限理性、即时有限理性和实际有限理性三种状态,将认知、信息、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同这三种状态结合起来,建立了用以描述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抽象模型,并运用模型对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作出了解释。我的主要观点是:行为经济人的行为选择过程是有限理性的发挥过程,由于行为选择的结果包括损益两种可能,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不应以效用最大化来衡量;一般来说,行为经济人的行为选择通常要经历时间长度不等的理性思考,单纯靠感情机制的冲动所产生的选择现象,是比较少见的;理性思考的时间长度不同,行为经济人的认知发挥和处理信息、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程度就不同,从而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就不同;因此,即便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选择行为也或多或少是有限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 记者:我能否理解为这是对理性问题的创新认识? 何:说实话,我对理性问题的创新认识是谈不上的。如果说有创新点,那也只是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对行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作出了一种抽象的描述。具体地说,“行为经济人” 概念,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其行为主体仅指理性个人,不具有传统经济学将个人、企业和政府统统描绘为“理性经济人”的宽泛涵义。选择行为是在有限理性思考下做出的,一般受到认知、环境和信息不确定的约束,注重行为经济人的选择行为本身及其过程,而不以过分注重结果的期望效用理论的效用最大化为原则。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曾建立了用以解说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计量模型。同时,我对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界定有以下两点看法:一是认为应该以行为过程中的理性思考来界定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而不

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

西蒙的管理决策学派(1977) --------------------------------------------------------- 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是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49年担任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公共管理》(1950,与史密斯伯格等合写)、《人的模型》(1957)、《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自动化的形成》(1960)、《人工的科学》(1969)、《人们的解决问题》(1972,与纳斯维尔合写)、《发现的模型》(1977)、《思维的模型》(1979)等。他在《管理行为》(1976年第三版副标题《管理性组织决策过程研究》)、《组织》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书中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 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一具有“有限理性”的人一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随后,西蒙转而研究大型组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他认为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他进一步研究了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他认识过程,并为公司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系统”,成为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 西蒙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决策,都是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寻找最大化措施的过程比寻找前一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后者首要的条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具有有限度的理性。西蒙的管理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他的管理理论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求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8期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方 芳 (广东南海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佛山528200) 摘 要:决策理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首先叙述了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内涵;其次根据理性程度的不同,阐述了由2种理论、4种模型构成的决策理论统一体;最后对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要正视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辨证作用。 关键词:理性;有限理性;决策 一、经济人与管理人、理性与有限理性 “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经济学大厦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在不断修正完善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得以推进的。 穆勒在其1836年发表的“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一文中指出,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具体地讲,在信息充分的前提条件下: (1)理性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2)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3)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4)理性人能使其选中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用程式化的语言说,就是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经济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所以,所谓经济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设”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最大化”,其含义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 自从其产生以来就不断地受到不同方面经济学家地批判与修正,其中最强有力的是来自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完全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决策者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决策者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西蒙的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它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找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 具有“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人,它相对于“经济人”假设作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第一是“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同自己头脑里所感知的世界打交道;第二是“经济人”寻找最优决策,管理人只寻找满意决策。寻求最优除了其现实不可能性外,还可能给决策人加重计算负担(常常是负担不了的)。而一种有限理性理论不仅使得计算简单化而且能说明人们的选择行为表现的不一贯现象。比如在《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的中译本代序中的“草垛寻针”例子:假如一个草垛中分散着一些缝衣针,如果寻找最佳措施,要把所有的针都找到,逐一加以比较之后,找出最尖锐的一根,如果寻找的是“符合要 46

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提交日期:2002年4月  答辩日期:2002年5月17日  论文中文题目:心理资源稀缺论  ——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论文英文题目: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作 者:韩 丹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指导教师:葛鲁嘉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分类标识:B84  中文主题标识:心理资源 稀缺 有限理性  英文主题标识: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carcity Bounded Rationality  中文摘要 决策科学自建立之初,就在人类理性问题的解释上含混不清,并对现实的决策行为缺乏描述力。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决策理论醉心于模型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假定决策环境是绝对静止的,而人则拥有完全而精确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决策者能够知晓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拥有各种备择方案的结果的全部信息

以及概率分布的完全信息;如果决策者头脑中就事先存在着一个完全有序的偏好体系——效用函数或优先选择的次序,即能够评价各种备择方案后果的某种价值体系——以至于他能够对所有的备择方案的后果加以排列,然后选出能够带给他最佳后果的那种方案;如果决策者具有无所不能的计算能力。在这种“完全理性”的前提下,决策者总能做出“最优决策”。然而,古典决策在人与环境的认识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人类并不生活在绝对静止的环境中。其次,人并不拥有绝对无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不在于其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  西蒙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实质上是对古典决策理论的人与环境认识的批判。针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西蒙认为,世界是复杂的,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与古典决策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指导下,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西蒙指出,必须给人类理性加上限制,这种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人类理性的程度并不高;二、人类理性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有限理性”的提出,带来了决策理论研究的根本性变革,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本文从分析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入手,探讨了人类认知能力有限的问题。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为决策的稀缺资源是西蒙的创见,也是其思想核心——心理资源稀缺论——的逻辑起点。  那么,西蒙是如何得出心理资源稀缺的结论的呢?本文认为,西蒙主要运用了常识检验与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采纳两种方法。常识检验就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去判断理论描述的正确性。西蒙认为,他的理论“很适合我们对自己的判断过

西蒙及其管理决策理论.doc

西蒙及其管理决策理论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各层次,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和下层,都是在进行决策。 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1916~2001),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堪称社会学科的通才,曾经来中国访问和讲学。1916年,赫伯特·西蒙出生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西蒙的父亲是位电子工程师,母亲是位很有成就的钢琴家。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西蒙很小就培养起对书籍、各类知识、音乐和外界的浓厚兴趣。他早年就读于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芝加哥大学,大学毕业后西蒙以研究主力的身份在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从事决策科学 方面的调查研究。西蒙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伯克里大学、伊利诺伊工艺学院。自1949年担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1961~1965年间任美国科学院研究委员会主席。西蒙于50年代开始对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兴趣,其对公司行为理论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又研究大型组织的信息管理问题,为大公司决策人员提供了一套决策的辅助系统。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他是管理方面惟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在管理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和完善了社会系统论。1988年西蒙从卡内基

梅隆大学退休,2001年2月9日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公共管理》(1950,与史密斯伯格等合写)、《人的模型》(1957)、《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自动化的形成》(1960)、《人工的科学》(1969)、《人们的解决问题》(1972,与纳斯维尔合写)、《发现的模型》(1977)、《思维的模型》(1979)等。他在《管理行为》、《组织》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书中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这几本书也是西蒙的代表作。 西蒙一生得的奖也很多,1958年,西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学领域的最高奖——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奖;1975年获得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获得美国总理科学奖——科学管理的特别奖。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中的有限理性

决策中的有限理性 ——《西方管理学原著选读》 姓名:马文文 学号:10613026 班级:10医美本 科目:西方管理学原著选读

决策中的有限理性 【摘要】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是“有限理性”。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1】。在实际决策中,“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决策者只能在考虑风险和收益等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自己较为满意的抉择。所以西蒙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但不是完全理性的,一句话:理性是有限的。 【关键词】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有限理性 被誉为“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的赫伯特?西蒙,事戏法办法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决策理论既符合经济学家选择理论的合理方面,又适应于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所注意的人类决策的性质和局限性,是管理大师中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有限理论”原理是赫伯特?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对经济学的一项重大贡献【2】。 一、有限理论 在西蒙以前,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命题是完全理性与最优化原则。认为决策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利益。“经济人”掌握完全的信息并具备全面的知识,包括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各备选方案并能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的全部结果,能够做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时间证明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论学说”,指出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3】。西蒙在他的《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中讲到,根据米勒等人的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项(西蒙认为可能是4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一项需要5~10秒钟(西蒙认为可能是8秒钟);记忆的组织是一种表列等级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内存有限,从内存到外存的存取需要时间,以及计算机的储存组织形式)。这些是大脑加工所有任务的基本生理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一种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也限制了人们的注意广度(选择性注意)以及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与此相适应,注意广度和知识范围的限制又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类似于无知和某种目的意识所产生的宗教或信仰),而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类似于宗教或信仰对科学和经验事实的抵制和排斥)。因此,西蒙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的限制。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4】。决策者在决策之前没有全部备选方案和全部信息,而必须进行方案搜索和信息收集;决策者没有一个能度量的效用函数,从而也不是对效用函数求极大化,而只有一个可调节的欲望水平,这个欲望水平受决策者的理论和经验知识、搜索方案的难易、决策者的个性特征(如固执性)等因素调节,以此来决定方案的选定和搜索过程的结束,从而获得问题的满意解决。 二、决策中的有限理性 赫伯特?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当我们把人当作一个行为系统来看的时候,人和蚂蚁一样,其认知能力是极其单纯的。蚂蚁在海边爬行,它虽然能感知蚁巢的大致方向,但它既不能预知途中可

第章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11章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一、“行政谚语”——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1.要点 西蒙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却不能指出哪一条原则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它们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行政谚语”。 2.西蒙以四项原则为例作了具体阐释 (1)分工只是群体工作的本质,组织不论效率如何均需分工; (2)专业分工原则与统一指挥原则也是相冲突的; (3)控制幅度原则与组织层次应该力求减少的原则相冲突; (4)按照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的原则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分辨标准,根据目标划分组织就必须牺牲按照过程、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的好处。 3.行政谚语的含义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既然只能得到谚语,而不能得出行政原则,那么在研究方法上就必需寻求新的途径,即只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这便是西蒙将传统的行政原则称为行政谚语的真实含义所在。 二、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1.事实与价值 社会科学家在传统研究上不重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别,而西蒙则强调了这二者的区别并且在这二者区别的基础上建立起进一步的方法理论。 (1)价值与事实的理论区别 ①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这两种命题的区别相当于一般“描述性陈述”与“规范性陈述”或“是然问题”与“应然问题”的区别。 ②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者是“所期望的”。 ③一个事实命题是否正确取决于它是否与事实相符,而一个价值命题是否正确则是基于人的专断。 ④事实命题不能以任何推理从价值命题中引出,价值命题不能直接从经验(事实)中产生。 ⑤科学命题都是事实命题,即科学研究以事实问题为对象;而价值问题则是不能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的。 (2)西蒙认为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即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①手段—目的链(或系列)或目的层级体系:在层级体系中,每一层级对下一层级来说即为目的,而对上一层级来说则为手段,换言之,每一层级都可以作为手段或目的,亦即所有目的皆可以作为手段,所有手段亦皆可以作为目的。 ②要点:手段与目的并无绝对意义,只有相对意义。在这种手段—目的链上,价值是指最终目的,即所以求达此目的者在此目的本身,此目的不再为达到另一目的的手段。对这个最终目的的抉择便是一个“价值判断”,而关于达到这一目的之手段的抉择均为“事实判断”,但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并非完全像链条一样一环一环地相互紧扣,二者的关系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一种手段可以达到多种目的,同时层级越高,二者的关系越不清楚。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情境的影响,人们使用“第一系统”进行加工,理性在这里根本就未发挥作用。 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现实之处,分析了它的两个致命弱点(1)假定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2)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西蒙的分析结论使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西蒙指出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了一种“经济人”。他们具有“经济”特征,具备所处环境的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至少也相当丰富和透彻;他们还具有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靠此能计算出在他们的备选行动方案中,哪个可以达到尺寸上的最高点。西蒙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 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这两个命题纠正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的人,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事。但是,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和决策者,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到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它包括以下内容: (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 (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 3.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 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身体等方面。其中,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干

经济理性人的理性分析(一)

经济理性人的理性分析(一) 摘要理性人的概念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它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但它也受到了各种批判。在分析理性人含义和对理性人批判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完善理性人这一个重要假设,提出了理性人的二重性假设,摆脱理性人的困境。关键词理性人利己利他AbstractTheconceptofrationalpersonisthemostbasicconceptofeconomics,aswellasastudyoftheeconomicsofthemostimportantprerequisite.Itprovidesthepreconditionsforec onomics,butalsosubjectestovariouscritical.Thispaperattemptstoimproverationalpersonandturnouttotheplig htofrationalperson. KeywordrationalpersonEgoismAltruism 一、引言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人性的假设——“理性人假设”是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按照这种假设,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理性人假设作为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即使仅从亚当-斯密算起,也已经使用了200余年。在这其中,关于理性人假设是否合理有效的讨论、诘难、争吵一直不绝于耳:对“理性人假设”的修正、补充和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对这一假设的怀疑、争论和放弃,又发端出了形形色色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因此,深入探讨“理性人假设”,有助于我们把握它的实质及当代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二、经济学的“理性”含义 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已有学者对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人”,作了伦理道德的分析。霍布斯的传世之作《利维坦》明确提出了人性自私论。这一论点由18世纪初的经济学家孟德维尔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他的代表作《蜜蜂的寓言》中,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人的利己性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 如果艺术教育放在一边,来考察人类的本性,我们便知道:使人类成为动物的,不是友情,不是善性,不是恻隐心,也不是装模做样的殷勤厚意,却是他最卑鄙、最可恶的品性,这品行,就是它适应最繁荣最幸福社会的必要条件。 而在斯密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一切经济现象都根源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①: 倘若你要与别人交换东西时,你要这样说:请给我以我所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私的打算。……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每个人都努力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从表述来看,斯密要研究的就是追求私利的“势利小人”。② 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由痛苦和快乐主宰,功利就是趋利避害,每个人都按照功利原理行事。他认为整体的利益就是成员的利益总和,一项行动有利于增进整体利益时,就是符合功利原理的,就是有益的。他还对功利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就好像人类是在加减功利中获得幸福。③西尼尔则把“理性人”自利动机概括为财富的最大化,“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根据以上的描述,提炼出了“理性人假设”的概念。他在1836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中指出,“理性人”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