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3、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几何王国里来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你们想跟姚老师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吗?(播放动画)

师:好了,拼拼碰的游戏好玩吗?(生:好玩儿。)师:你找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何王国里的小人儿给我们拼出了哪些图形?(生齐说: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对吗?师指角:她叫什么呢?我们以前认识吗?(生:不认识)师:她叫什么呀?(生:角)师:对了,你们可真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图形。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新授

1.找一找图中的角都藏在哪里。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角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表面都藏着角,你能试着用手把它指出来吗?(学生离开座位,互相找角、指角,师巡视指导,规范指角)

3.感知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指出这么多的角。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三角板,闭上眼睛摸一摸三角板有角的地方和没有角的地方,你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角,说出自己的感觉,可能说有角的地方“尖尖的”、“扎扎的”,没有角的地方“直直的”……)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师:看着这些漂亮的角,各小组讨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引出的直直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边)

4.认识角的大小

①思考

师:刚才用纸折角的时候角时,有的同学折成的这样,有的同学折成这样,哪个角大呢?

(生可能认为边长的那个角大,也可能认为一样大)

②探究

师:观看《红角与蓝角》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怎样让你手中的角变小?又怎样做才能让它变大?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把活动角不断变大变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请一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活动角放大,老师拿出可以延长两边的活动角不断拉长与学生的角比较大小)

(出示课件:用电脑演示:两个同样大小的角—重合---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③小结: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三)、评讲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谈过学习收获后,教师对全课学习进行总结评讲,着重讲解角的初步的意义、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大小比较等。同时表扬学习积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43页第1题~第4题)

2、请大家课后观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角的认识”这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角是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先通过图形观察,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通过实际操作,用运动的观点说明角的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明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这也是重点所在。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16—17页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角的认识。 教学要求: 1、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电脑显示:线段: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线段,它的特点是什么?

2、认识射线 ⑴电脑显示: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⑵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⑶指导画射线 先点一点,再沿着尺一边画射线,这一点就是它的端点 让学生画一条射线 提问: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象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3、认识直线 ⑴电脑显示:直线 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⑵那么,直线有哪些特点呢? ⑶你会画直线吗?自己画一条。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 ⑷提问:刚才,我们延长线段得到一条直线,从这个过程,你能看出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吗? 5、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想想做做第1题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Knowledge of Corn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

《认识角》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最新】

《认识角》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

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 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实践感知 (1)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

集体交流。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找一找。 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 形。 ②反馈摸出的图形。 ③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④用手势反馈。 (2)做一做。 ①交代活动要求。 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④学生质疑,评价。 四、总结提升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画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 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清晰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己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从前期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获奖-角的认识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角的认识》 年级:一年级

课题:角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从小学数学教学法理论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鉴于此,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此过程中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可以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素材。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本课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角的认识》是北京景山学校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角与直角》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通过直观感知抽象角的图形,角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和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学习中辨析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他们能够在平面图形中找到角,但他们却认为只要是尖的地方就是角,尤其是对于“犄角”(比如说长方体的顶点)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是一个角。 三、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画角。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出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生活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特征. 3.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4.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协作交流式。 5.媒体应用: powerpoint幻灯片,实物投影。三角板,纸,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经常要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不,今天它就藏到了这些图形娃娃中,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揭示课题 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娃娃交朋友。(出示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自主建构 (一)、认识角 1、指角 谁来给大家指指找到的角。(教师示范指,不必强调。) 2、抽象角 把这些角从图形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板书:3个不同的角) 3 、摸角 摸摸你找到的这些角,你有什么感觉? 4 、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指出:角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跟读。 (2)指名指出另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3)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出示齐读) 5 、找角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一些角娃娃,你能找出来吗?(强调学生正确地指角。)6 、想想做做1(小黑板出示) 交流时说清为什么2、4不是角。进一步明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1、3让学生指出顶点与边。 7 、想想做做2(小黑板出示)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指前2个图形的角在哪儿。 8 、补充 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三角形3个角……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1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和角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 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今天我听了本校冯丽娥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复习引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了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生说,老师出示这些图形。) 师:圆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区别? 生:圆形没有角。 师:对。那么今节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出示主题图。 师: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生1:我发现老师手上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我发现老爷爷剪草的剪刀上有角。 生3:我组发现操场上有角,足球门上也有角。 生4:小朋友们做操时伸开的双臂形成了角。 生5:我发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了角。 (学生在主题图中找角,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的认识过程,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的名称。 2、掌握画角的方法,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 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借助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课堂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猜图形 师:同学们,今天徐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图形王国走走好不好?看看在那 里我们能发现什么新的知识,学到什么新本领?(教师板书: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很兴奋,都表示愿意去。 师:这是老师从图形王国带回来的四个图形,但是都被一张小纸片遮住 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通过露出来的部分判断是什么图形吗? 学情预设:学生踊跃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能够准确回答出三角形、五 角星、长方形、圆形。 师:真厉害!其他小朋友猜的是不是也和他一样?那么谁来说说你是根 据什么猜测出来的? 生:第一个图形有三个角所以我认为是三角形,第二个图形有五个角所 以是五角星,第三个有四个角而且一条边特别长所以我认为是长方形, 最后一个图形没有角我认为是圆形。 师:说的真棒!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好不好?刚才这位同学在说里有的时 候都用到了一个词——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来自图形王国的新 朋友朋友。(板书:角的认识) 课堂艺术:首先从学生最喜爱的猜图形活动引入图形,再引入角,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聪明的小朋友、真厉害、说的真棒” 等词来表扬学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分割图形、认识角 师:为了便于观察比较,老师现在用剪刀把这些角从图形上减下来,看 屏幕,现在是不是更加直观啦?好,现在先自己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 的特征然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情预设: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小组 的讨论,期间有个别同学举起手。 师: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积极的参加了讨论,下面谁来做代表讲讲你是

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初步感知射线形成角、探索角的大小判断过程,了解角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积累观察、比较的活动经验,感受极限、变与不变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在寻找生活中的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角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看它们来咯。(出示幻灯片1) 师:伊伊和丫丫是什么形状的呢?有什么特点 生:它不弯曲,,它不弯曲,也不对折。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伸师:是啊,就是一个点连着一条直线。 师:依依和丫丫手牵手形成了一个新的模样,那这个模样是长什么样的呢?伸出你的手来比划比划,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形状呢? 生:角 师: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师:这个新模样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角。 (将角贴上去) 那接下来我们就和伊伊丫丫一起来认识角身上的小秘密。(板书: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由绘本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利用三角板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自己注意指角的顺序,多让几个孩子上来指) 3、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 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师: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下,这些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方向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师:那有什么相同的吗? 生;都有两条线 生:都有一点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角共同的特点。 师:这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这两条线牵手的这个点叫做顶点。 1(闪烁所有顶点,闪烁所有边并标上名字,同时在黑板上贴上磁贴角上,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并贴小结) 师:为了区分角,我们还可以给角取个名字。例如这个角,我们通常用一个小圆弧来表示角,然后在旁边标1,记做:∠1,读作:角1。那这些呢? (依次出现每个角的小圆弧及序号)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4、辨析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篇一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思南县第二小学:赵彩霞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示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认识角。 教学提示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到,用两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所拼出的图形叫做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并逐步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过程与方法: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动手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活动角材料 学具准备:小棒、活动角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来看大家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1:正方形…… 生2:三角形…… 师:正是它们呢,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小棒,你能用小棒摆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吗?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学生同桌结对子一起摆图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都摆出来了,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摆这些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 生1:我用了4根小棒摆出了正方形…… 生2:我用了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用2根小棒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拼的过程中悄悄的讨论着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我们发现用两根小棒拼不出图形,两根小棒只能有一头连接在一起,另一头拼不到一块…… 生2:是啊,拼出这个图形叫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2根小棒可以拼成图形,但是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学画角。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图片、三角尺。 一、生活,引入新知 (一)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

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角? (二)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让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很快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咱们感觉感觉,咱们用小手心摸摸这儿,咱们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听听角怎么介绍自己?电脑说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开的大小,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指一指,并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

最新公开课角的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3、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几何王国里来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你们想跟姚老师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吗?(播放动画)

师:好了,拼拼碰的游戏好玩吗?(生:好玩儿。)师:你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何王国里的小人儿给我们拼出了哪些图形?(生齐说: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对吗?师指角:她叫什么呢?我们以前认识吗?(生:不认识)师:她叫什么呀?(生:角)师:对了,你们可真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图形。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新授 1.找一找图中的角都藏在哪里。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角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它们表面都藏着角,你能试着用手把它指出来吗?(学生离开座位,互相找角、指角,师巡视指导,规范指角) 3.感知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指出这么多的角。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三角板,闭上眼睛摸一摸三角板有角的地方和没有角的地方,你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角,说出自己的感觉,可能说有角的地方“尖尖的”、“扎扎的”,没有角的地方“直直的”……)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师:看着这些漂亮的角,各小组讨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引出的直直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修订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角》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设计理念: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教材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介绍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平面图中让学生指一指角,并用符号标出来.教材通过用两根纸条组成一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有关,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无关.本课时教学从学生生活入手,带领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以问题解决理念为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

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学具准备:尺子、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明晰目标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 2、板书课题:认识角 3、交代目标: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