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OO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 (1)

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1)

二、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治理的主要工作程序 (8)

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9)

四、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现状 (11)

五、兰州市地质灾害研究程度 (14)

第二部分地质遗迹保护 (16)

一、什么是地质遗迹? (16)

二、地质遗迹的类型 (16)

三、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国际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动态 (16)

四、国内地质遗迹保护概况 (17)

五、我省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17)

六、兰州市地质遗迹概况 (17)

七、保护措施 (17)

第三部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开发 (19)

一、基本概念 (19)

二、保护对策 (20)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

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一)何谓灾害?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把灾害明确地定义为: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按成灾条件,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自身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按成灾潜势把自然灾害划分为三种类型:

1.高潜势灾害,如洪水、飓风、龙卷风、海啸、激浪、火山、地震、野火等;

2.中潜势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旱灾等;

3.低潜势灾害,如海岸侵蚀、霜冻、胀缩土、虫灾、生物灾害等。

(二)何谓地质灾害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三)地质灾害的分类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如此等等。

(四)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

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

雨、冻融、海啸2. 产生滑坡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3.滑坡的活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的动能有关。一般而言,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4.滑坡的活动时间、空间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规律?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震、降雨、冻融。如降雨、融雪、海啸和气候因素等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中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或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危害?

。它们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工矿区的滑坡、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海啸、风暴潮发生时和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因素的作用时间、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

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5.滑坡、崩塌对人类有什么滑坡、崩塌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崩塌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

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崩塌常常砸埋房屋、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崩塌、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

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块组区,如图3缩示。 600kg

1.泥石流是山区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种类型: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典型的泥石流沟流域可分为清水汇集区、流通区和堆积泥石流和洪水的区别在于流体中的含砂量,一般的当流体中的含砂量在/m 3

(即容重为1.3t/ m 3

)以上,泥流在800kg/ m 3

(即容重为1.6t/ m 3

)以上,即可认定为泥石流;洪水的含砂量一般低于该指标。另外洪水和泥石流在

流通区和堆积区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流通区,洪水流动的时候基本沿一定的沟

图3 典型泥石流沟分区示意图

槽运动,所携带的泥砂一较小;泥石流且流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般颗粒粒径变化不大,侵蚀能力相对路不稳定,搬运能力巨大,往往携带巨大的砾石,侵蚀能力一般为洪水的数倍或数十倍。在堆积区,洪积物一般的沉积序列为先粗粒,后细粒;而典型的泥石流往往相反,先沉积细粒物质,后沉积粗粒物质,在堆积扇前缘形成堆积垄。洪水爆发频率高,而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爆发频率相对较低。一般常见的泥石流沟往往与洪水相间发生。

2.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泥石流的发生时间有何规律性? 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具有如下三个规律:⑴季节性: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

⑵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当雨洪、地震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一个泥石流活动周期的高潮。

⑶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

4.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 ; 动有可能诱发泥石流?

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挖。有些泥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及采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

关。比如:滑坡、崩塌、岩堆群聚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容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坡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的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5.泥石流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⑴对居民点的危害; ⑵对公路、铁路的危害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⑷对矿山的危害;

6.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坡表层而形成的。

⑵不很多。

⑶滥伐乱垦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六)地面塌陷

1.地面塌陷是指地表

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不合理的或强度过大的人层介质的断裂,是由地质动力作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地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主要有四种类型滑型地裂缝

失稳移动为成因的地裂缝。可分为滑坡型地裂缝和崩塌型地质沉降为成因的地裂缝。可分地面沉降型地裂缝和断裂沉陷的特殊物理性质为成因的地裂缝。其特点是地裂缝分布在气象地裂缝

因素密切相关的地裂缝。包括洪涝地裂缝、干旱地裂缝、

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在这两大类中,又可根据具体因素分为许多类型,如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塌陷等。

2.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类活动都有可能诱发或导致地面塌陷。对地面塌陷有重要影响的几种主要人类活动有:矿山地下采空、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人工加载、人工振动、地表渗水等。

(七)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壳表表介质完整性的破坏。

按地裂缝成因可分为构造:

1.崩此种地裂缝以斜坡的裂缝。崩滑型地裂缝及其扩展常成为斜坡失稳的前兆,崩滑型地裂缝常与崩塌、滑坡灾害共存。

2.沉降型地裂缝

此种地裂缝以地表介型地裂缝。地面沉降型一般在地面沉降区的边缘部位形成环状分布的地裂缝,多在过量抽取地下流体的地区发生。断裂塌陷型常在局部地点产生急速扩展的地裂缝并引起快速的断裂塌陷,多发生在各种固体矿产的采空区。

3.土壤物性地裂缝

此种地裂缝以地表土层该土层的厚度内且都与地表水有关。包括黄土湿陷型地裂缝和胀缩型地裂缝等。

4.此种地裂缝与气象

渗蚀二、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治理的主要工作程序

(一)地质灾害调查

质灾害调查和汛期地质灾害调查两种。 以行政区或流域为单位展开。其主要的目的是查清工作区调查

查明灾害隐患点的基础上,每年的5—10月开展的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回调查,目的是在以往灾害发展和现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治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防治工程设计、治理施工、监理的工作程序

害防治工程

地裂缝、冻融地裂缝等。与其它类型地裂缝相比,这一类地裂缝的规模较小,危害也相对不大。

地质灾害调查分常规地1.常规地质灾害调查

常规地质灾害调查一般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规律,为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防灾、减灾的依据。目前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即属于此类。陇南地区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除两当县以外的全部县。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是我省近年来在地质灾害调查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2.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地质灾害调查是在评价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提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二)2004年3月1日开始执行的地质灾害防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际上是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一种,其目的就是为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城市规划等提供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项目立项申请 地质灾害勘查 地质灾

的可行 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一)地质灾害监测

人为因素所造成和引起各类地质体的变化情况实施的监监测网。按其监测年汛期对监测区内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潜在的危险地段实施调查,并且对监测区已经发生重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评价调查。范区区中,对有重大普及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灾害监测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对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所产生的监测

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灾害发展趋势分析与会专业调查、监测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组织

性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设计 防治工程施工、监理 竣工验收。

主要是指对由于自然和控。分为缓变型地质灾害监测和突发型地质灾害监测两类。

地质灾害监测网是指以监测各类地质灾害变化为目的而布设的的灾种可分为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地面塌陷监测、地裂缝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等。按其监测方法及手段可分为巡回监测、示范区监测、定点监测及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巡回监测是指每

地质灾害示范区监测是指选择代表性的地区及灾种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的示,实施以专业人员为主的专业监测,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地质灾害定点监测是指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经济发展的重要地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门的监测网点。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通过地质灾害监测的,建立完善的灾害举报制度和渠道,使广大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监测的一种监测方法。

(二)地质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是指利用动态数据和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最终达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地质灾害防治辅助决策信息及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辅助决策信息。

(三)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的构成地质灾害预警包括地质灾害调查、商、通信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预警工作体系必须建立在

的群报告与专业人员监测项结合的工作体制,建立包括乡村群测点、县级监

图4 县(区)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组成框图

测群防工作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的综合防治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防灾网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之路。

建立公众测站、重点地区监测预警研究中心、省级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国家地质环境监测院的组织工作体系。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四)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的综合防御发生规律的研究工作,探索地质灾害预测工作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各级政府和全社制定高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开发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增强对地质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做好建设工程地质灾保险工作。

四、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环境背景简介

甘肃省省会城市所在地,也是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海拔一般为1500-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的防能力和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2.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预报和预防方法;

3.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会、专业队伍共同努力下,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才能达到减灾增效的目的;

4.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行为,同时,应急和组织救灾的预案,在灾害监测、灾害预防、灾害应急、灾后救灾

与重建等环节上作好预案,做到有备无患,把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5.提害的预测预报能力;

6.加强城市、重大建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7.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的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兰州市北邻永登县和皋兰县,西接青海省民和县及甘肃省的永靖县,市区南部以七道梁和湟水为界分别与临洮县和永靖县相连,东与兰州市所辖榆中县接壤。全区总面积1653.87km 2。其地理位置为:北纬 35°45′— 36°28′ 东经102°49′—103°59′。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2000m 。主要地貌类型有黄土梁、峁、河沟谷谷地和基岩山区等。其中65%的面积为山地,黄河、湟水河谷谷地将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山区占55%,北部山区占45%。突起于黄土原之上的基岩山区南部有榆中县境内的兴隆

山和马衔山,海拔2000-3600m ,马衔山为兰州最高峰。北部在永登县境内的奖俊埠岭和连城山区,山恋重叠,山势陡峻,海拔最高为3400m 。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使得断裂、褶皱十分发育,造成本区崩塌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类型。 市均有分布,尤其是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高阶地、沟台地前缘最。经不完全统煤矿形成的矿、阿干镇煤矿和南北两山灌溉区附近山区、台原多次泥石流、滑坡合地面塌陷灾害。如盐场堡大沙沟坡、泥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

(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1.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在全为发育。据不完全统计,兰州市崩塌、滑坡灾害点达600余处、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多达4000多处。严重威胁着我市人民群众及国有财产的安全,每年地质灾害都造成的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2004年1-5月,崩塌、滑坡灾害就造成3人死亡,90多户居民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其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和泥流计,区内较大的泥石流沟谷达250余条,分布密度大,危害严重。

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我市红古区的窑街、七里河区的阿干镇,为开采,规模较大;其他地区也零星分布有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采砂、人防工程、黄土区的灌溉区等,规模较小。

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于窑街煤区,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2003年春节前后至3月,拱星墩东岗村小街住宅区发生地裂缝灾害,处于地裂缝灾害危险区的住户有31户、169人、359间房屋,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三)地质灾害危害特征

五十多年来,兰州市发生过曾于1956年、1966年、1976年,暴发大规模灾害性泥流,但以1966年7月8日灾害最为严重,共毁坏盐场堡一带房屋766间,其中全部倒塌的269间,严重损坏而不能居住的259间,一般损坏的238间,冲毁土地2300余亩,并冲走大型机械生产设备100多台,煤炭500吨,羊200只,粮食近1万斤。

近年来,随着城区市政工程和基础工程建设的活跃,人为因素诱发的滑流灾害日趋增多(表1)。如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乡政府北侧的打浪沟,在2002年10月19日15时30分暴发泥石流,共历时30分钟,造成通讯线路中断、

近年来兰州市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

表1

发生地点 灾害类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时间

19

窑街矿务局三矿工业广场

材料设备

直接经济损元 96.1.1

地面塌陷/ 失达1925万

1996.6.5 工林路旁的姐姐沟 滑坡 伤

3户房屋被摧坏

1人

6户居民房屋严重损坏,其中

996.10.11 窑街猫儿坪 滑坡 4间房屋受损

1997.3.7 文化宫南部铁道旁一施工

崩塌, 伤9人 工地

1997.6.9 白塔山公园东侧的山坡 滑坡 摧皋兰山

1998.8.10 西站“新华图书大厦”工地

基坑边坡

坍塌 1人

1998.5.12 兰州至中川机场八公里 滑坡 1死1伤

雷坛河与自

1999.7.23 西固区达川乡河嘴村 滑坡 房屋倒塌3间

2002.3.26 (兰州和平段)阳洼沟

,312国道受阻达滑坡

光缆中断6小时

3小时

2002.3.30 榆中县方家泉阳洼沟 滑坡 死1人

小路被埋

2002.5.13 兰州市伏龙坪杨家沟 塌方 3

002.5.25 草场街村西李滑坡 道路堵塞,

2002.6.27 盐—什公路(小达坪段) 2死2伤

滑坡 2辆运载车受损。

2002.6.24 五泉山公园西侧 滑坡 小路塌落, PVC管线受损 2002.7.1 安宁区大青山北侧 滑坡 液化气输气管道炸裂

2002.9.27 白塔山公园后山 坍塌 2死1伤

2002.8.10 安宁区沙井 坍塌 死1人

2002.10.30 安宁区安宁堡预制厂 滑坡 伤4人

2002.8.4 兴隆山中官磨 坍塌 伤1人

2002.8.5 兰西铁路野猪湾道口 滑坡 铁路运行受影响

2002.6.27 永登县金咀村 滑坡 死2人 两辆东风车被压坏

2002.8.4 榆中县阴山乡高家湾村 泥石流 灰厂受重创

200余亩麦田、石

2002.8.4 阿干镇、榆中县等地区 泥石流 重大损失。

部分村庄、庄稼遭受

002.10.19 城关区青白石乡 泥石流 电杆大部分被冲倒,电线及通信线路均被挂断,300亩的菜地被泥石流掩埋

2002.12.10 大坪村白家铺社 滑坡 死5人

2003.3.8 盐什公路 滑坡 堵断公路。

2003.4.6 榆中县来紫堡大水洞村 滑坡 死1人

2003.4.2 榆中县和平镇柳沟河社 伤

滑坡 1人毁房数间

2003.5.11 兰州市伏龙坪杨家沟 崩塌 死3人 毁房3间

2003.5.12 兰州市朝阳村圈沟崖 崩塌 死2人 3间房被毁

2003.5.12 安宁区电力技校北面 滑坡 死1人 1卡车被毁

2003.5.13 皋兰县渣子沟 滑坡 1人死亡 2辆卡车被埋

2003.5.15 安宁区培黎广场 滑坡 伤1人

2003.5.21 兰州市金城关西侧 崩塌 2死1伤

003年春节前

后至3月

兰州市拱星墩东岗村经

2003.10.12 红古区省道301线 崩塌 死亡人

4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合计 死亡27人,伤22

1

坏一间百年老屋 1997.11.30 滑坡 公路被阻断,交通中断

1999.2.28 强沟交界处 滑坡 3间房屋被坏

2002.4. 红山根四村 滑坡

户居民的房子开裂

2湾 居民院门被堵

2

2002.12.10 西固元帽山林区 滑坡 死1人

2

地裂缝 损预评估301.56万元

部分房屋被毁,冲淤公路和农田,直接经济损失0万元。灾害发生后通过实地调查认定,主要是由于公路建设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活动而诱发的泥石流灾害。

兰州市作为我国受泥石流、滑坡灾害威胁最严重的省会城市,多年来一直受到滑坡、泥石流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地矿、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多家单位在此展开工作,是我省地质灾害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工作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地质测量、矿产普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等研究工作。前人在市区内所作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0—1。在泥石流、滑坡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兰州市区以往工作主要成果一览表

表0—1 分 类 成 果 名 称

研 究 范 围完 成 单 位 完成时间 达15五、兰州市地质灾害研究程度

兰州幅、临夏幅、乐都幅地质图及说明书(1:20万)兰州市区 甘肃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1970—质测量队

1973 域 地 质

兰州市幅、西固城幅地质图及说明书(1:5万) 城等地 甘肃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

1970—1973 兰州市马滩、雁滩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初步报告

兰州市区马滩、雁滩等地建工部

1977—1979 兰州市西固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原因勘察报告 兰州市区西固甘肃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980—1983 兰州市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10万) 兰州市区

甘肃省地矿局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总站

1997

甘肃省工程地质远景报告(1:100万) 区划甘肃省 质工程地质队总1987 甘肃省地矿局环境水文地站

程 地 地 质 质

甘肃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甘肃省地矿局环境水文地质站

986—甘肃泥石流 甘肃省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1982 甘肃省东部地质灾害研究报告

甘肃省东部 191993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89—甘肃省东部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及说明书(1:100万)甘肃省东部 甘肃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

1993—1996 灾 害 地 质

兰州市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报告(1:5万)

兰州市区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989—1993

区 兰州市区、西固水 工 文与型图及说明书(1:100万)甘肃省

工程地质队总11988

1981研究省成省泥石1993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甘肃省东部地区灾害研究报告》布图桃树坪滑坡治理。“甘肃省兰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兰州市区年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所和甘肃交通科学研究所完《甘肃流》。

1989—。

1993—1996年甘肃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甘肃省东部滑坡泥石流分及说明书》。

目前,兰州市主要完成的灾害治理工程有白塔山公园滑坡治理、

拟开展的(包括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红古区)地质灾害系统地调查和研究,查明兰州市区地质灾害隐患,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建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协助兰州市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部分 地质遗迹保护

一、什么是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 (1)有重要观赏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 遗迹保护现状及动态

国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二、地质遗迹的类型

(2)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 (3)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 (4)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5)有典型和特殊意义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三、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国际地质际上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产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的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作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在世界遗产中创建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eoparks )的计划:目标是每年设立20个地质公园,总数达500个左右。随着世界地质遗产保护特别是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各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四、国内地质遗迹保护概况

我国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多是做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

1987年,由原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我国开始建立一批地质自然保护区。1992年以前,共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31处,县级17级。1995年,地质矿产部颁发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89家,省级地质公园数十家。

五、我省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我省地域辽阔,地质遗迹丰富,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地学自然风光绚丽多姿,各具特色,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丰富而有价值的地质遗产。

我省地质遗迹种类多,分布广,特色明显。据调查,全省有各类地质遗迹140余处。1988年,省地矿局与省环保局联合对全省的139个地质遗迹(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区划。在此基础上,初步将其规划为国家级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县级10个。目前,敦煌魔鬼城雅丹地貌、永靖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景泰黄河石林,已建立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六、兰州市地质遗迹概况

兰州市主要的地质遗迹有地质剖面类的有西津村世界最厚的黄土、五泉山五泉砾岩;地貌类安宁天府砂宫——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桑园峡黄河峡谷地貌等。

七、保护措施

(1)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明确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理顺各级、各层次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天府砂宫

西津村黄土剖面

五泉山砾岩

桑园峡

黄河峡谷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的特点深入探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使各项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3.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保护资金,国家和地方要将地质遗迹保护纳入国家与当地基本建设计划,建立示范保护,积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

遗迹的意识。

国际接轨4.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传教育工作,务使尽量多的人理解地质遗迹保护的意义,普及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众保护地质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其科学价值,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保护管理工作中。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切实、有效的保护好古生物化石这一珍贵的地质自然遗产。

6.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国委员会的联系,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遗产保护的有关工作。尽快使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与。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 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 3 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三、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皋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8年11月14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五种地质灾害类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1处(2015年核查登记在册),其中滑坡15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102处,泥石流5条,地面塌陷2处。 全县地质灾害分布在两个防范区域:一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主要分布于朱家井沙沟流域、忠和大砂沟流域、什川镇黄河北岸高阶地边缘以及蔡家河皋兰县城至文山村一线;二是地质灾害一般防范区,主要分布在我县中北部,涉及黑石镇、石洞镇及水阜镇山区丘陵、地势平缓区域。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不断加剧,受自然因素诱发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险情日益增多,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尤其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 二、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1月至11月份,皋兰县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60余起,类型均为小型,未造成人员伤亡。上述地质灾害多发生在

公路沿线和村庄周边,主要成因为修建公路开挖坡脚和农民建房开挖坡脚形成。今年全县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增多,地质灾害呈现频发多发。目前虽然汛期已经结束,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仍不敢松懈。今年以来主要工作以下: (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组织各类宣1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0册,张贴宣传海报 1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6条,设置宣传展板4块、宣传警示牌38块。 二是举办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队伍进行了业务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举办地质灾害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150余人,全面提高群测群防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三是7月13日在皋兰县忠和镇忠和村白叶沟(原金日加油站西侧北龙口平整场地)举办了2018年皋兰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增强预案与工作流程的周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严格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培训考试题目第8期

1、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6钟灾种的概况: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2、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治理措施、监测方法 答:见培训教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41页” 3、岩土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答:1、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动力学参数及水力学参数。 ①、岩体变形参数: 采用静力法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参数。 采用动力法原理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声波或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波动理论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根据室内完整岩块实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②、岩体强度参数: 采用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确定抗剪强度、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压缩强度,采用室内岩石时间确定抗剪、抗压、及抗拉试验结合岩体结构面特征综合分析确定。③、动力学参数: 通过声波测试确定动力变形参数(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等)。 ④、岩体水力学参数: 通过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确定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 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1)

国道219线康措段16标 汛期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

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4、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 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预防重点是、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和。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以防泥石流危害,也要避免切坡建房。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5、地质灾害坚持以原则。 A以人为本B、以物为本C、以钱为本 一、简答题 1、“三查”制度是哪三查?

答:。 2、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四应”是指什么? 答:。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重点是滑坡、泥石流。 3、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切坡建房,以防泥石流。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A 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 A 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 A 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一、预防、预警 1、水突变。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纹现。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 形状以及坡体上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 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 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 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 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

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 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 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 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 1、两侧逃。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 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2、缓坡停。无法逃离时,应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3、险地离。不要进入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危险区。滑坡发生时,要远 离房屋、围墙、电线杆等。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 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二、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

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顺口溜1:说地灾 山连山,水连水,注意观察发警报。 德昌县,山水美。坡坡地,要注意, 山川秀美人豪迈,滑坡苗头看仔细; 农业生产发展快。坡脚鼓胀后缘断, 发展成果要珍爱,坡上林木似醉汉, 防止地灾来破坏。滑坡征兆已显现, 防地灾,保平安,避让、治理莫迟延。 防灾常识记心间。第二再把崩塌谈, 德昌县,谷连岭,崩塌易发陡坡前, 三种地灾易发生。高峻陡坡裂缝多, 第一先把滑坡提,一旦垮落了不得, 俗称“地滑”、“山剥皮”,沙飞石坠砸坡下, 就是山坡不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 或快或慢把位移。背靠陡坡需提防。 滑坡之处很危险,第三说说泥石流, 房倒屋塌道路断,它的凶残鬼神愁。 生命财产难保障,大水聚集沟谷里, 安宁生活被打乱。挟石裹泥狂泻急,

特大滑坡更可怖,奔腾咆哮出沟去, 滑到谷底堵河谷,摧柘拉朽如卷席, 顿使高峡出平湖,吞噬人禽毁建筑, 湖水又毁拦截物,所到之处无完物。 形成特大泥石流,何地易发泥石流, 灾难波及河下游。葫芦谷口上下游。 滑坡发生有前兆, 三种地灾都可怕,堵塞雨季行洪路, 防灾避险有办法,山洪带来泥石流, 办法是把科学讲,什么建筑能保留? 知识使人心亮堂。地震爆发山地动, 地灾发生有条件,诱使地灾频发生, 分成内因外因谈。地震人类管不了, 地质环境是内因,远离险地能做到。 地形地貌要区分,五到十月是雨季, 平坦开阔较安全,恰是地灾频发期, 山高坡陡地灾频;特别注意强暴雨, 地质构造很重要,最易诱发“滑、崩、泥”。山体完整地灾少;巡逻监测别大意,

活跃因素当属水,应急方案要仔细。水的作用少不了,群测群防搞得好,水蚀水浸土石软,减灾避灾能做到。水冲水掳土石跑。党中央,国务院,外在因素也很多,农民安危挂心间,选择三条说一说:万村培训到山区,人类活动不合理,科学知识大普及。自酿苦酒害自己。防灾避险保平安,乱砍乱伐植被毁,农业持续大发展。光山秃岭土石飞。建设美好新农村,坡脚乱挖坡上压,社会和谐尽开颜。平衡破坏山坡滑。 沟口河边乱建筑, 顺口溜2 地质灾害危害大,滑坡崩塌泥石流; 滑坡之前有征兆,险区农户要牢记; 一是发现嗡嗡声,二是灾前水要浑; 三是房屋要变形,四是池塘水没了;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共10页word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地质灾害? 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二、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1、崩塌发生征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4、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5、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 (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三)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