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德育应注重生命关怀

学校德育应注重生命关怀

学校德育应注重生命关怀
学校德育应注重生命关怀

学校德育应注重生命关怀

在当前社会大面积的道德滑坡,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的现实面前,作为现代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显得尤其重要。针对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问题:生命性的缺失及学科化倾向。学校德育真正做到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倡导“生命关怀”这一基本的德育内核已经成为当前德育改革的一种重要趋势。在这样的现实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学校的德育工作,现就学校德育工作谈一下自己个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德育的本质

德育是教给人们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追求。道德总是具有个体性,每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都有自己的理解,用一个范式去教学生是无效的。鲁洁教授提出“道德教育就是一种超越”。三层意思:一是在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上,德育是在适应中超越,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体现出主动性、选择性和超越性;二是在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德育不仅仅是对于个性的约束和对社会的消极适应,它可能创造理想世界;三是德育的核心是培养主体性的人,否则不能完成超越。我们只有把道德作为一种尊严、理想、信念来追求,才能唤醒我们内心的道德自觉性,德育才能有实效。

二、德育的现实:虚无与实效

1、学校德育存在的误区以及由此带来的虚无

德育是干什么的?这是首先必须弄清的一点,道德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质量的标志重社会规范、重人际关系、重为学习服务、重不让父母、教师、领导烦心。是学生成长的重点,是学生生存的根基。(学生不为成绩不好哭,而为别人不喜欢自己哭),

★德育目标误区:共产主义理想、“圣人式”的教育、“存天理,灭人欲”牧师式的生活,美德袋.大多数是普通人、平常人。

★德育内容误区:传统美德、共产主义理想、师道尊严、文明礼貌、政治挂帅. ★德育手段误区:简单化与形式主义。硬性规定、盲目灌输、惩罚(纪律、政治处分)、说教。爱、耐心、宽容、沟通交流等。

★德育方式误区:圈养与放生、封闭与开放、阴暗面与光明面、是非辨别能力。

2、德育的现实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实效传统道德的极度压抑;开放后的极度放纵;我们内心还有什么制约我们的灵魂。传统的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极度封闭;现在开放、多元、个性化的社会化大生活,我们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准备好了吗?

德育的现实选择:

●国家要求五项教育(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常人的基本道德(中国四德:恻隐之心—同情心;羞恶之心—羞耻心;是非之心—是非感;恭敬之心—仁爱之心);

●做人的基本礼节(待人接物、与人交往、公共道德、公共秩序)

●理想的道德(传统美德、高尚的情操、伟大的品质);

文章介绍:做一个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共产党人

三、德育目标:学习智慧与道德智慧

道德智慧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道德觉醒、道德洞见,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果断的判断和选择。

★人的生存行为包含着知识和道德两种成分,学习智慧与道德智慧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两个统一目标,不仅仅是学知识、考高分。道德不能仅仅是压抑、好好学习。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智慧比学习智慧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可能的生活,一种生活理想。这要求人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必然涉及到现在如何生活,如何达到目的。

★要教学生在道德判断、道德评价、道德推理中完成道德的成长,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挖掘学生的道德理性。

四、德育内容:传统与现代

道德传统:重家庭利益、注重长幼尊卑、重伦理关系(有阴阳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父子有系,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敢突破权威)崇尚经典(教材、名人、创新精神)遵守道德规范、推崇礼仪(求稳、保守)

★现代道德:多元化、差异性、世界性(自然、环境、社会、科学)常德—美德—崇高;平凡—伟大

★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基础理念》报告书中指出:“有着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传统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并不因为现代社会的动荡而遭受破坏,至少避免沦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这些价值观念包括:诚实、尊重他人、和平反战、公民意识、忠诚、负责、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和默契.”全球伦理机构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对于什么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共同的理解:这就是:尊重他人、责任感、诚实、公正和同情等,如果这些价值缺失,没有社会能很好地进行,也没有个人能快乐的生活。不培养学生建立这些核心价值基础上的良好品德,对任何社会而言都是一种严重的道德失败。

五、德育方法:对话与实践作业

★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活动教学法、情景陶冶法所有这些方法都是教师主导为主的,是一种由外到内,把外在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方式上,寻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方”和能“精确制导的技术”。使得道德教育越来越远离学生生命本性,使极具生命活力,包含人的兴趣、需要、选择性、判断的生命活动蜕变为规范和守则的盲目遵从和机械的行为操练,这不但忽视了学生自我心性的觉解、发现、提升,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甚至导致了学生精神人格的分裂与倦怠(说假话、叛逆反抗等行为出现)德育应重视主体间的交流、对话、关心和关怀.

★价值澄清:就某道德问题列出多种解说办法供选择→学生评估各种办法的利弊→做出理性选择→公开表明立场并解释选择理由→根据选择采取行动。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学过程中,道德问题有虚拟和现实两种。前者由于不涉及受教育者本身的切身利益,只能解决道德认识问题,不能导致道德行为;只有在真实的道德问题情境下,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才会有道德冲突,出现道德行为。

★实践作业:布置道德作业、关心叙事、道德游戏、道德岗位服务

六、德育形式:两张皮与一体化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

例:数学课讲的内容是:“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上课了,只见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展示了0—9共10个阿拉伯数字的图片,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读数3遍后说:“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课所学的10个数字,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它们来计算我们身边的事物。: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15分钟后,老师发给孩子们一种掷骰子玩走棋的游戏玩具。棋子上用各种动物、链接的方格多层环形图组成,许多方格上写着动物的名称、还有“勇气”、“果断”、“谢谢”、“快乐”、“挺胸”等词语,也有“前进3格”、“前进4格”、“后退5格”、“后退2格”等内容。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两人一组,让学生开始玩掷骰子的游戏,老师自己则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只见孩子们不时作出勇敢、果断、挺胸的样子,不时按照所掷骰子的点数计算着前进和后退的格数。

一会儿,一个小组的两个孩子表现出异常的情况,其中一个孩子手舞足蹈,另一个却是垂头丧气。老师凑过去看个究竟,才发现那个手舞足蹈的孩子所掷的骰子总是5和5,且总遇上前进格,而另一个孩子几次都掷出了1或2的点数,棋子走的非常慢。这个女教师开始与两个孩子讨论开了。通过讨论,两个孩子明白了掷骰子只是个机遇问题,无论掷出几点,其实都是一样的事件,并告诉那个手舞足蹈的孩子要会照顾别人的情绪,鼓励垂头丧气的孩子不要灰心丧气。

科学课讲的内容是水的浮力。讲台上摆放着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一大团橡皮泥和一把小刀。科学教师的这节课几乎都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老师操作实验过程,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第一个实验:老师用小刀切下一些橡皮泥,捏成团,放入水缸中。学生观察发现橡皮团沉入缸底,而水略有上升。第二个实验:老师再次切下同样重量的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入水缸中。学生观察发现,小船浮在水面,橡皮船与水接触的面积扩大了许多。为什么同样重量的橡皮泥,有的会沉入水底,而有的会浮在水面呢?经过更细致的观察、比较和推理,学生理解了水的浮力性质和浮力定理的计算公式。看到这儿,本以为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老师接着进行了第三个实验:老师又切下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依然捏成团,放在小船上,学生发现小船承载着第二个橡皮团依然浮在水面。这是老师说:“同样是橡皮泥,为什么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那取决于它们各自在环境中存在方式。一个人的生活也是这样,是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自己的在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当你是一只小船的时候,你能否为别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之后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老师所选用的玩具中写着“勇气”、“果断”、“谢谢”、“快乐”、“挺胸“等词语,学生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这些情感和行为?为什么老是要去与两个表现迥异的孩子讨论掷骰子的问题?科学老师为什么要做第三个实验?答案只能是对单一知识教学局限性的超越,是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培育,是人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是生命灵性的启迪!反映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视野的广度和深度

★“教书育人”教书只是形式,育人才是本质。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有育人的机会与情况。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知识的附属或德育只是为知识教学服务的。要让学生理解在道德的层面上理解知识,学习、运用知识。在工作中,学习中遵从道德。这才是做人教育。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当成两张皮或者只是语文教师的事。

要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育人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慧成长和德性成长的过程,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生的精神生活,就是学生的生命活动,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奠定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作用;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对思想品德具有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对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锻炼作用;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品德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七、德育课程

1、道德教育可以以学科的形式开设吗?

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社会(生活)、政治课、国外的公民课

2、德育的主渠道是什么?

思想品德课?各类学科渗透?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学校风气等作用。

八、德育细节

1、德育中的性别差异

女性道德男性道德

道德律令关怀、责任正义、公正

道德成分人际关系个体神圣

个体对自己或别人的责任自己和别人的权利

和谐相互性

怜悯尊重

自利/自我规则/法律

★女子保持着较大的主观世界,直觉和内在感知,男子将自己理解为一个独立的理性个体,有自己的尊严,别人不能将意志强加于己,同样,别人也有尊严和权力;男性以尊重、责任为原则,女性则以关怀、需要为原则。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男孩子坐不住、粗心、好斗、喜欢恶作剧等;而女孩子娇气、成熟、喜欢生气、心细等。我们要根据男女不同道德哲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能教育效果更好。我们要摈弃我国传统的男、女教育观念

2、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是培养一代新人的核心道德。包括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对自然、对世界、对物种、对地球的关心等。道德教育从关心开始。中国是一个没有社会大生活的国家,没有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国家意识,必须学会关心。对独生子女更应加强这方面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小太阳”,使得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忽视了作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挫折、磨难;对生活各种滋味的体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太阳”。

3、行为偏差

未成年人偏差行为,通常指未满18岁的为成年人违有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和法令,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违俗行为:与通常世俗行为相反:离家出走、奇装异服、犯上等

★违法行为:奢侈浪费、自私自利等

违反特定场合规范:旷课、偷看等;打架斗殴等

自毁行为:酗酒、自残心理偏差:

★人格、精神病引起:凶残、攻击性

我们要找到病症,对症下药,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是两回事。德育工作者应该是心理教育家。

4、奖励与惩戒

马卡连科:不使用惩罚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会使教师变得虚伪,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伪的教育,脆弱的教育。

1、惩罚的基础: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感情基础;②师生共同制定清晰而合理的规定。

2、惩罚的种类:①生理性惩罚:罚站、跑步、剥夺饮食或睡觉权、劳作、身体打击等;②物质性惩罚:剥夺本应该享受的钱、财、物,罚款等;③精神性惩罚:当众斥责、批评或谩骂,使之形成不良的情感体验;责令公开道歉或检讨,以降低在群众中的地位或威信;让其独处或故意不予理睬,以减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给予警告、开除等处分,以取消或限制其获得荣誉、地位或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

3、惩罚量度控制:惩罚数量高低和惩罚持续时间长短。

4、惩罚的原则:①慎罚原则,是双刃剑;②指向过错原则;③可接受性原则;

④及时与坚定原则,惩罚决定做出就实施且坚决执行;⑤一视同仁原则,不因人而异;⑥保持关爱原则,惩罚后要关心和交流;⑦惩罚效果评价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查尔斯?里德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仁;对事以真

-------- 引自台湾慈济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