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目录

前言 1

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2

1.1 概述 2

1.1.1 矿区的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关系 2

1.1.2 地形、地貌、交通等情况 2

1.1.3 气候地震等情况 3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3

1.2.1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及地质构造 3

1.2.2 含煤系及地层特征 4

1.2.3 水文地质 5

1.3 煤质及煤层特征 5

1.3.1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 5

1.3.2 煤层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爆炸性7

1.3.3 井田的勘探程度及进一步勘探要求7

2 井田境界及储量8

2.1 井田境界8

2.1.1 井田范围 8

2.1.2 边界煤柱留设 8

2.1.3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留设8

2.1.4 边界的合理性 9

2.2 井田的储量 9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9

2.2.2 矿井工业储量 10

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12 3.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2

3.1.1 矿井的年产量 12

3.1.2 服务年限 12

3.1.3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

产量增加的可能性13

3.2 矿井的工作制度 13

4 井田开拓 14

4.1 井筒形式、位置和数目的确定 14

4.1.1 井筒形式的确定14

4.1.2 井筒位置及数目的确定 15

4.2 开采水平的设计 19

4.2.1 水平划分的原则19

4.2.2 开采水平的划分20

4.2.3 设计水平储量及服务年限23

4.2.4 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23

4.2.5 大巷的位置、数目、用途和规格 23

4.3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4

4.3.1 采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 24

4.3.2 开采顺序 25

4.4 开采水平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26

4.4.1 开采水平井底车场选择的依据26

4.4.2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27

4.5 开拓系统综述30

4.5.1 系统概况 30

4.5.2 移交生产时井巷的开凿位置、初期工程量 31

5 采准巷道布置 33

5.1 设计采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33

5.1.1 采区概况 33

5.1.2 煤层地质特征及工业储量33

5.1.3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3

5.2 采区形式、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34

5.2.1 采区形式 34

5.2.2 采区上山数目、位置及用途 34

5.2.3 区段划分 34

5.3 采区车场及硐室 35

5.3.1 车场形式 35

5.3.2 采区煤仓 35

5.4 采准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36

5.4.1 采准系统 36

5.4.2 通风系统 36

5.4.3 运输系统 36

5.5 采区开采顺序36

5.6 采区巷道断面37

6 采煤方法 39

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39

6.1.1 选择的要求39

6.1.2 采煤方法 39

6.2 开采技术条件39

6.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40

6.3.1 按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 40

6.3.2 根据采煤机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 41

6.3.3 按刮板输送机能力校验工作面长度41

6.4 采煤机械选择和回采工艺确定 42

6.4.1 采煤机械的选择42

6.4.2 配套设备选型 44

6.4.3 回采工艺方式的确定44

6.5 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47

6.5.1 确定循环方式 47

6.5.2 劳动组织表48

6.5.3 机电设备表49

6.5.4 技术经济指标表50

7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51

7.1 建井工期及施工组织 51

7.1.1 建井工期 51

7.1.2 工程排队及施工组织排队52

7.2 开采计划53

7.2.1 开采顺序及配产原则53

7.2.2 开采计划 53

8 矿井通风 55

8.1 概述55

8.2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5

8.2.1 通风方式的选择56

8.2.2 通风方法的选择57

8.3 矿井风量的计算与风量分配57

8.3.1 矿井总进风量 57

8.3.2 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58

8.3.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59

8.3.4 硐室所需风量的∑Qd的计算60

8.3.5 其他巷道所需风量 61

8.3.6 风量的分配[17] 62

8.4 矿井总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62

8.4.1 计算原则 62

8.4.2 计算方法 64

8.4.3 计算等积孔65

8.5 通风设备的选择 66

8.5.1 矿井主要扇风机选型计算66

8.5.2 电动机选型计算68

8.5.3 耗电量68

8.6 灾害防治综述[13] 69

8.6.1 井底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69 8.6.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70

8.6.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70

8.6.4 避灾路线70

9 矿井运输与提升71

9.1 概述71

9.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71

9.2.1 采区运输上山皮带的选择71

9.2.2 采区轨道上山运输设备的选择72

9.2.3 运输顺槽转载机和皮带机选择72

9.2.4 回风顺槽中运输设备的选择 73

9.2.5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73

9.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74

9.4 提升74

9.4.1 提升系统的合理确定74

9.4.2 主井提升设备的选择75

9.4.3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76

10 矿井排水77

10.1 矿井涌水77

10.1.1 概述77

10.1.2 矿山技术条件78

10.2 排水设备的选型计算78

10.2.1 水泵选型78

10.3 水泵房的设计80

10.3.1 水泵房支护方式和起重设备80

10.3.2 水泵房的位置80

10.3.3 水泵房规格尺寸的计算80

10.4 水仓设计81

10.4.1 水仓的位置及作用81

10.4.2 水仓容量计算81

11 技术经济指标83

11.1 全矿人员编制83

11.1.1 井下工人定员83

11.1.2 井上工人定员83

11.1.3 管理人员83

11.1.4 全矿人员84

11.2 劳动生产率84

11.2.1 采煤工效84

11.2.2 井下工效84

11.2.3 生产工效84

11.2.4 全员工效84

11.3 成本85

11.4 全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6

结论92

参考文献93

附录A 94

附录B 97

前言

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

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

我国一次能量消费中

煤炭占75%以上

煤炭发展的快慢

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作为采矿专业的一名学生

我很荣幸能够为祖国煤炭事业尽一份力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把大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使所学知识一体化

是我们踏入工作岗位的过度环节

设计过程中的所学知识很可能被直接带到马上的工作岗位上

所以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设计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内容

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提高了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该说明书为刘官屯矿0.90Mt/a井田初步设计说明书

在所收集地质材料的前提下

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

并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

查找有关资料

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

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

论述了本设计的合理性

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内容

同时说明书图文并茂

使设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在设计过程中

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和同学的悉心帮助

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设计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

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

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1 概述

1.1.1 矿区的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关系

矿区位于唐山市东北约13km处的荆各庄村附近

在开平煤田凤山西北侧

矿井走向长5km

倾斜长2.2km

井田面积11km2

南与马家沟矿业公司相距6km

中间有陡河相隔

北与陡河电厂相距3.5km

行政属开平区管辖

1.1.2 地形、地貌、交通等情况

1) 地形地貌

为一平坦的冲积平原

北部山区为燕山山脉的余脉

井田北、东、南三面被低山包围

颇有山前扇状地景观

井田地面标高-100m

2) 交通

该矿区的交通十分方便

铁路:一条通往用煤大户陡河电厂的专用线

并与吕陡线在井田上方交汇;另一条经马家沟矿业公司与老京山线的开平站相联公路:北距10km与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相联

南距7km经开平与205国道、津秦高速公路相联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网

四通八达

井田内共有8个自然村

主要从事农业

除东新庄外其它7个村庄已搬迁完毕

图1-1 刘官屯矿交通位置图

Fig.1-1 Liuguantun Mining traffic and location

3) 水文

本区东南的陡河

发源于北部山地

下游集入石榴河

向南流入渤海

主流全长100km

河水终年不固

不冻

在双桥村一带有水库

水库大坝距井田东端最近距离2.2km

陡河最高水位+219.5m

低于地面标高40m左右

冬季水位介于+216~+217m

1.1.3 气候地震等情况

本区系于半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多东南风;冬季严寒凛冽

秋冬多西北风

雨季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年平均降雨量648.8毫升

最高气温38.50C

最低气温-22.6℃

年平均气温10.6℃

冻结期由11月二旬至次年3月上旬

冻结深0.66m

地震烈度六级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2.1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及地质构造

开平煤田位于燕山南麓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地台燕山沉降带的东南侧

燕山南麓煤田在地质力学体系上处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带和祁吕~贺兰山山字形的三个巨型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

开平煤田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影响

以一系列NNE向的褶曲及逆断层组成

北部受纬向构造的影响逐渐向南弯转成走向近东西向

煤系地层由石炭系中统唐山组

上统开平组、赵各庄组及下二叠系大苗庄组、唐家庄组等组成

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

基底地层为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

分布于煤田周边地带

与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见井田地质特征表1-1

煤田向南倾伏

其南部界限可能跨过宝坻~奔城大断层伸入另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华北断陷

经钻口和电测曲线对比推断

本区主要断层共有2条

分别为F1 和F2

区内尚未发现有大面积岩浆活动

所见分布于煤田西侧和南侧

区内未发现区域变质或侵入变质现象

说明:据2001全国地层委员会和2004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时代划分方案

石炭纪二分

二叠纪三分

但为了与矿上其他资料吻合方便起见

本次仍沿用旧的时代划分方案

本井田西部以I号勘探线和F1断层为界

东部以VI号勘探线为界

北部以-300m等高线为界

南部以-750等高线

井田内赋存有9、12-2号两个可采煤层

表1-1 井田地质特征表

Tab. 1-1 Well field geological feature table 界

年代

厚度/m

新生界

第四系

Q

~~~~~~不整合~~~~~~

洼里组

0~890

二叠系

上统

P22

2800

P21

古冶组

346

下统

P12

唐家庄组

180

P11

大苗庄组

79

上统

C32

赵各庄组

74

C31

开平组

70

中统

C2

唐山组

-------平行不整合------ 马家沟组

65

中统

O2

345

下统

O12

亮甲山组

115

O11

冶里组203

上统

?33

凤山组68

?32

长山组48

?31

崮山组82

中统

?2

张夏组120

下统

?12

馒头组150

?11

景儿峪组263

上统

Z2W

迷雾山组

1200

Z2Y

杨庄组

400

下统

Z1K

高于庄组

600

Z1T+H

大红峪黄崖关组

~~~~~~不整合~~~~~~

五台群

450

太古界

前震旦

Ar

1.2.2 含煤系及地层特征

开平煤田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

线型排列比较明显

向斜背斜多呈相间平行排列

区内由西至东有:蓟玉向斜及其两侧的窝洛沽向斜、丰登坞背斜、车轴山向斜、卑子院背斜、弯道山~西缸窑向斜、凤山~缸窑背斜、开平向斜

本设计的十组煤分四个分层

走向中部厚

沿走向往两侧逐渐变薄

但从钻孔看

变化不大

整个十组煤厚度均匀

从全矿井看

煤层角度东部较小

西部边界偏大

深部角度小

浅部角度大

1)表土层及风化层的深度

矿井田内地势平坦

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冲积层较厚

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粉砂岩为主

颗粒细而均匀

表土层厚度平均在100m

且有流沙

2)煤层总数及可采层数

本区煤层岩性变化不大

煤层结构相对简单

有少量夹矸

共含十一个煤组

本设计的十组煤全区发育

9、12-2均为可采煤层

1.2.3 水文地质

荆东四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一般型

有八个含水层

自下而上分别为:

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Ⅰ)

2)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Ⅱ)

3)K6~煤12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Ⅲ)

4)煤9~煤7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Ⅳ)

5)煤5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Ⅴ)

6)风化带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Ⅵ)

7)第四系底部卵石孔隙承压含水层(Ⅶ)

8)第四系中上部砂卵砾孔隙承压和孔隙潜水含水层(Ⅷ)其中与矿井生产较密切的为Ⅰ、Ⅳ、Ⅶ

全矿预测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 419.6 m3/h

正常涌水量 256.3 m3/h

1.3 煤质及煤层特征

1.3.1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

煤层走向主体为东西走向

整体近似于长方形

煤层赋存比较稳定

全区发育

平均倾角为14°左右

可采煤层间距见表1-2

表 1-2 煤层间距见表

Tab .1-2 Seam pitch table

煤层

平均厚度(m)

煤层间距(m)

9

4

15

12-2

3

煤层赋存状态十煤组共分9、12-2分层

全区发育

见煤层柱状图

如图1-2

图1-2 综合柱状图

Fig. 1-2 Synthesis column map

本区煤层中夹石在井田中部最薄

往南北两翼逐渐变厚

沿倾向方向变化小

沿走向方向向南北变化稍大

本组地层一般厚度72.60m

以粉砂岩为主

粘土岩含量减少

各种岩石所占的百分比为:粘土岩10.1%

粉砂岩类占52.6%

砂岩类占31.4%

石灰岩占2.9%

岩相组合上为浅海相薄层泥质碳酸盐岩和泻湖海湾相粉砂岩及砂岩沉积物的交替沉积煤的容重见表1-3

表 1-3 煤的容重

Tab.1-3 Bulk density of coal

容重

最小

最大

t/m3

1.19

1.46

1.30

本组内赋存三层石灰岩

由下而上命名为K4、K5、K6

其中K5石灰岩为深灰色泥质生物碎屑岩

时而接近钙质粘土岩

特点是含灰白色的动物介壳

富集成层

与深灰色泥质灰岩交替成细带状

形成明显的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

极易区别于其它石灰岩

厚度薄但比较稳定

本组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含煤沉积

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序列

井田内各煤层的伪顶多为薄层泥岩

直接顶一般为粘土岩或粉砂岩

底板多为粉砂岩次之

区内虽然岩性变化大

但有一定规律

即由东往西

由下向上岩性逐渐由细变粗

北部和中部较稳定

各类砂岩层理不甚发育

破碎易风化

具有较强的膨胀性

遇水后即软化

断裂带附近层间滑动发育

其内的巷道围岩不稳定

易冒落变形

位于煤层间的巷道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破坏

1.3.2 煤层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爆炸性

本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均很低

属低沼矿井

据化验资料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7~5.56m3/min

平均4.75 m3/min

相对涌出量为:0.39~3.38m3/t

平均1.17 m3/t

煤尘爆炸指数为:为38.42%~64.20%;本区由于煤燃点低

煤尘试验结果为火焰长度40mm

岩粉量55%

具有爆炸性

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1.3.3 井田的勘探程度及进一步勘探要求

目前

勘探程度已达到精查

确定了高级储量为50%以上

但为了满足以后生产要求

应提高一水平的勘探程度

使高级储量达到70%以上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2.1 井田境界

2.1.1 井田范围

本井田西部以I号勘探线和F1断层为界

东部以VI号勘探线为界

北部以-300等高线为界

南部以-750等高线为界

井田内赋存有9、12-2号两个可采煤层

2.1.2 边界煤柱留设

矿井走向长5km

倾斜长2.2km

井田面积11km2

井田内地形比较完整

井田四周依据相关规定和安全考虑分别留设20m的边界煤柱

由于井田西面和南面为断层所包围

故西部和南部的井田边界即为断层保护煤柱和井田境界保护煤柱

按《煤矿安全规程》[2]规定

边界煤柱的留法及尺寸:

1) 井田边界煤柱留30m;

2) 阶段煤柱斜长60m

若在两阶段留设

则上下阶段各留30m;

3) 断层煤柱每侧各为20m;

4) 采区边界煤柱留10m

根据参考《煤炭工业设计规范》[1]和《矿井安全规程》[2]的相关数据要求和规定

本井田所留的各种保护煤柱均合理

符合规定

2.1.3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留设

由《设计规范》规定:工业场地占地面积:45-90万t/年1.2~1.3公顷/10万t;120-180万t/年

0.9~1.0公顷/10万t;240-300万t/年

0.7~0.8公顷/10万t

400-600万t/年

0.45-0.6公顷/10万t

本矿井设计年产90万t

则工业广场占地面积为S=(90/10)*1.2=10.8公顷=108000m2 则工业广场设计成长380m

宽290m的矩形

在确定地面保护面积后

用移动角圈定煤柱范围

工业场地地面受保护面积应包括保护对象及宽度15m的围护带

在工业场地内的井筒

圈定保护煤柱时

地面受保护对象应包括绞车房、井口房或通风机房、风道等

围护带宽度为15m

2.1.4 边界的合理性

在本井田的划分中

充分的利用到现有条件

既降低了煤柱的损失

也减少了开采技术上的困难

使工作面的部署较为简易

同时

本井田的划分使储量与生产相适应

矿井生产能力与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装备条件相适应

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条带尺寸满足《煤炭工业设计规范》[1]的要求

走向长度划分合理

使矿井的开采有足够的储量和足够的服务年限

避免矿井生产接替紧张

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1]的规定

采区开采顺序必须遵守先近后远

逐步向边界扩展的原则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首采采区应布置在构造简单

储量可靠

开采条件好的块段

并宜靠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边界线

2) 开采煤层群时

采区宜集中或分组布置

有煤和瓦斯突出的危险煤层

突然涌水威胁的煤层或煤层间距大的煤层

单独布置采区

3) 开采多种煤类的煤层

应合理搭配开采

综上所述

矿井首采区定在靠近工业广场的西北部

采区储量丰富

有利于运输的集中和减少巷道的开拓费用

所以井田划分是合理的

因此

综上来看

本井田的划分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本井田设计的边界是合理的

2.2 井田的储量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

1)按照地下实际埋藏的煤炭储量计算

不考虑开采、选矿及加工时的损失;

2)储量计算的最大垂深与勘探深度一致

对于大、中型矿井

一般不超过1000m;

3)精查阶段的煤炭储量计算范围

应与所划定的井田边界范围相一致;

4)凡是分水平开采的井田

在计算储量时

也应该分水平计算储量;

5)由于某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采出的煤炭

如在铁路、大河流、重要建筑物等两侧的保安煤柱

要分别计算储量;

6)煤层倾角不大于15度时

可用煤层的伪厚度和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储量;

7)煤层中所夹的大于0.05m厚的高灰煤(夹矸)不参与储量的计算;

8)参与储量计算的各煤层原煤干燥时的灰分不大于40%

2.2.2 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的工业储量:勘探地质报告中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

本井田的工业储量的计算:

1)工业储量

井田煤层埋藏深度为-300~--750标高之间

工业储量为:

Eg=11000000×(4+3)×1.3/cos14=103195876.3t

2)井田永久煤柱

井田永久煤柱损失包括铁路、井田境界、断层防护煤柱

和浅部矿井水下开采防水煤柱

a断层煤柱损失

断层的两侧各留20m的保护煤柱

此断层的面积为1188×40=47520m2

故此断层保护煤柱损失为:47520×(3+4)×1.3=43.2万t

b井田境界煤柱损失

井田境界留设30m的边界煤柱

总长为13528m;井田境界保护煤柱所占面积为405840m2

经计算

故境界保护煤柱损失为:405840×7×1.3=369.31万t

P1=43.2+369.31=412.51万t

3)矿井设计储量

Es= Eg-P1=10319.58-412.51=9907.07万t

4)采区回采率

矿井采区回采率

应该符合下列规定: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薄煤层不应小于85﹪全矿采区回采率按下式计算:

==0.77

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Ek=( Es-Pz)×(2-1)

式中

Ek--设计可采储量

Es--井田设计储量

Pz--煤柱损失

--采区平均回采率

煤柱损失Pz主要包括工业广场压煤、阶段间煤柱等

工业广场压煤Y

9煤层压煤量=(828+905)×683÷2×4×1.3=307.75万t

12-2煤层压煤量=(840+926)×704÷2×3×1.3=242.44万t

Y=307.75+242.44=550.19万t

阶段煤柱=(2851 +1861 )×(4+3)×1.3÷cos14= 4.42 t

Pz=550.19+4.42=554.61

设计可采储量:Ek =(Es-Pz)

=(9907.07-554.61 )0.77= 7201.4万t

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3.1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3.1.1 矿井的年产量

矿井的年产量(生产能力)确定的合理与否

对保证矿井能否迅速投产、达产和产生效益至关重要

而矿井生产能力与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炭储量及质量、煤层赋存条件、建井条件、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及市场销售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经分析比较

设计矿井的生产能力确定为0.9 Mt/a

合理可行

理由如下:

1)储量丰富

煤炭储量是决定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井田内可采的煤层达到2层

保有工业储量为1.03亿t

按照0.9Mt/a的生产能力

能够满足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

而且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2)开采技术条件好

本井田煤层赋存稳定

井田面积大

煤层埋藏适中

倾角小

结构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

煤层结构单一

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

可采煤层均为厚煤层

3)建井及外运条件

本井田内良好的煤层赋存条件为提高建井速度、缩短建井工期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本井田内交通十分便利

刘官屯矿井田大部位于河北省丰南市境内

地处交通要塞

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地带

京沈、京秦、大秦三大铁路横贯全境

津山、京沈干线km横跨东西

东有秦皇岛港

西邻天津港

新建的唐山港位于津秦两港之间

境内铁路公路交织成网

交通发达

为煤炭资源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

由于矿井优越的条件及外部运输条件

矿井的生产能力为90万t是可行的、合理的

并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

3.1.2 服务年限

矿井保有工业储量1.03亿t

设计可采储量7201.4万t

按0.9Mt/a的生产能力

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

(3-1)式中: K --矿井备用系数

取1.4

A --矿井生产能力

0.9Mt/a

Zk--矿井可采储量

万t

P --矿井服务年限

代入数据得

P= 7201.4 /(90×1.4)=57.15年

因为服务年限大于45年

所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1.3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

产量增加的可能性

建井后产量出现变化

其可能性为: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生姓名许鹏飞专业采矿工程 指 导 教 师 姓名蔡永乐类别 学号0504121001 班级05采本职称副教授外聘、√本校 一、毕业设计题目黄龙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二、毕业设计提供的原始数据资料 1、井田地质报告 2、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3、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4、矿井延伸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5、矿井储量计算资料 6、采掘工程平面图 7、底层综合柱状图 8、矿井井巷断面图册 9、各类巷道掘进速度及单位成本表 10、采区设计说明书 11、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2、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13、采煤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14、井底车场布置图 15、全矿运输系统图 16、矿井通风系统图 17、通风安全措施 18、劳动定额手册 三、毕业设计应完成主要内容: 1、毕业设计说明书: 黄龙煤矿位于安泽县唐城镇上庄村与下庄村间,行政区划属唐城镇所辖,位于安泽县西北部,东南距安泽县城37km本井田面积:13.43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1号、2号煤层全层可采,煤层赋存条件较好,顶底板条件良好。1号煤层平均厚3.15米,2号煤层平均厚4.41米! 2、设计的主要特点 设计要密切结合本矿的实际及地方煤矿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矿井现有井巷工程,提高矿井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及煤炭资源回收率,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使该矿建设成工艺新、投资少、安全可靠、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以增强矿井的市场竞争能力。

3、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2)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3)井田开拓 4)准备方式 5)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 6)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7)矿山环保 8)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毕业设计图纸: 1)矿井开拓平、剖面图 2)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3)采煤方法图 4)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 5)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 四、毕业生应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简述编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则,对设计的简要评价。 2、毕业设计图纸: 1)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1∶2000或1∶5000)(急斜煤层附“井田 开拓方式立面图”); 2)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1∶2000或1∶5000); 3)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1∶1000或1∶2000); 4)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说明书插图); 5)采区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 五、设计进度安排(从第五周起) 序 号 时间周次设计任务完成的内容及质量要求 1 3月23日~3月29 日 第5周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矿井的产量和服务 年限等 2 3月30日~4月 5 日 第6周 应用方案比较法选择井田开拓方案 3 4月 6日~4月12第7周绘制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及平面图等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井田开拓 学 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朱 强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O一二 年 三 月 学校代码: 学号: 10128

井田开拓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 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 化回采工艺。 关键词:立井开拓立式矿井地质构造倾斜长壁 Abstract: This design introduces pioneering vertical mine features, after a series of proof comparison of plan,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vertical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runs through the minefield that day bin syncline, on the first level of choice of shaft development scheme, the first mining area of the mining method of inclined long wal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rtical, inclined long wall

采矿毕业设计论文小结

xx县xx钨矿年产量30万吨开拓设计概述 xxx (xxxx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xx xxxx xxx00) 摘要:本设计为xx县xx钨矿矿体进行开采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日产量在900t。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确定了开拓方案采用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设计阶段高度为50m;中央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词:地下开采;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中央对角式通风 A Tungsten mine in xx County xx ore body mining design overview of 300kt / a xxxx Abstract:This design for tungsten ore mining design xx mining nissan undressed ore 900t.According to the complicated burring conditions and min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ay, determined the pioneering scheme using flat adit and blind shaft joint development; design phase height is 50 m; The central diagonal type ventilation system. Key words:Underground mining; the adit blind shaft to open up the joint; central diagonal ventilation 作者简介:xxx(1989—),男,xxxx大学采矿工程本科生。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开拓方案的确定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本矿井田境界及工业场地的选择,秉着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初步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方案一开拓平、剖面图如图所示) 本方案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的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标高+1147m,倾角16°,一水平斜长301m,二水平斜长421m,井筒为半圆拱形,净断面积14.22m,铺设带宽1200mm的钢绳芯强力胶带输送机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井口标高+1145m,一水平斜长681m,二水平斜长952m,倾角7°,井筒为半圆拱形,净断面积14.2㎡,回风立井采用圆形断面,井口标高+1147m,一水平标高+1064m,二水平标高+1031m,断面直径4.0m。三个井筒均采用混凝土砌碹永久支护。 巷道布置上,本方案沿煤层掘进胶带运输巷及辅助运输巷直达井田边界,胶带运输大巷沿煤层顶板布置,轨道运输大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利用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方案二:(方案二开拓平、剖面图如图所示) 本方案大巷布置方式及回风井与方案一相同,主井、副井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主立井井口标高+1147m,井口标高+1147m,一水平标高+1064m,采用圆形断面,断面直径6m,井筒长83-116m,副立井井口标高、井底标高以及断面形状与主立井相同,其断面直径为6.5m。主立井与副立井各通过一段750m 长的石门与大巷连接。 二、方案比较 1.技术比较,方案技术比较如表3-1所示。 表3-1 技术比较 方案 优缺点 方案一方案二 优点1.斜井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准备时间短; 2.斜井可直接作为安全出口,十分方便; 3.井筒内安装设备简单; 4.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实现了运输的连 续性; 5.实现了辅助运输从地面到工作面的一 条龙服务。 1.井筒较斜井短,管缆铺设短。 2.井筒为圆形,结构合理维护条件好, 有效断面大,风阻小,通风条件好; 3.提升费用较斜井要省。 缺点1.斜井的井筒较长,维护费用和提升费用 较高; 1.井筒的掘进施工困难; 2.井底马头门巷道的施工设计复杂,工 程量大。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刘桥二煤矿开采研究与分析指导教师李维光 学院工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学号2012180422 姓名李鱼 日期2016年1月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一)设计部分 目前,在我国一次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煤炭不仅是我国的基本燃料,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都离不开煤炭,因此,煤炭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使我国能源战略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稳步高效地发展煤炭工业。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己知含煤面积约55000k了,探明总储量在9000亿t以上,居世界前列。自1989年,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1/4以上,而缓倾斜厚煤层煤炭产量又占我国总产量的40%以上,我国很多矿区赋存有3. 5~6. 0m厚的煤层,这类煤层在邢台、开滦、徐州、充州、淮北、阜新、双鸭山、义马、西山、铜川、阳泉等矿区均为主采煤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日趋向大型化、集中化、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己成为煤矿企业的基本经营理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采煤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引进国外大采高装备技术后,综采工作面日产量可达万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据目前国内外开采技术的发展,大采高综采是指采高在3. 5~6. 0m,工作面使用大功率双滚筒采煤机和重型刮板运输机割、运煤,用大吨位液压支架(支架工作阻力、单架支护面积和支架支撑高度大)控制顶板,一次采全高的综采技术。其设备趋于大型化、重型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装机功率大、生产效率高。 对于煤层倾角小于30°的厚煤层(3.5~6.0m)开采,大采高综采与综采采煤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煤炭资源回采率高;煤炭含研率低;回采工作面煤尘、煤的自然发火和瓦斯涌出安全性好;对于3~4m不适宜综采开采的厚煤层,大采高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大采高综采与分层开采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工作面生产能力大,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回采工效和煤炭资源回收率高、巷道掘进率和维护量低;回采工艺和巷道布置简化,综采设备搬家次数少,搬家费用省,增加生产时间;节省材料(人工假顶材料等)和回采成本低等。 高产高效大采高综采生产能力大、回采率高、安全条件和经济效益好,是目前国内外厚煤层(3. 5~6. 0m)开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优势使得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但是,经过矿山实践和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的现场观测及理论研究发现,大采高综采与一般综采(采高<3. 5m)相比,这种新的回采工艺工作面内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差、事故率高,尤其严重的是高架(大采高支架的简称)稳定性事故率高达19%以上,远高于一般采高综采面,高架的咬架、倒架事故直接引发的顶板事故及调整支架的难度、材料和工时的消耗,严重制约了大采高综采效能的发挥。采场支承压力是引起矿山压力显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开采煤层、顶底板及其作用范围内的煤岩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发生压缩和破坏,相应的部位易出现顶底板相对移动以及支架受力变形等支承压力的显现,主要表现有:回采工作面煤壁片塌、冒顶和底鼓;冲击地压和煤层突出;超前巷道两帮煤壁压缩和片塌。煤层上方若赋存有坚硬岩层,大采高采场垮落的直接顶岩石往 1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矿工程企业面临着诸多人力成本、财务成本剧烈波动上升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产能过剩的加剧影响,我国涉矿企业的产能和市场化运作受到冲击越来越加明显。如何在新常态下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是采矿工程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采矿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 【关键词】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人;人才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并且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并由核心能力衍生出企业的优势就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和塑造,也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不断巩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步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能力息息相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式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否则光靠一个因素是无法形成的。而这企业最为关键的要素并且得到业界认可的就是人才因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需要抓住这一要点。 1.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矿工程企业的所处行业属于资源行业,其核心能力的形成与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运作、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果。 1.1企业资源禀赋 企业的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之所以将资源禀赋摆在第一位乃是因为采矿企业是资源的主要生命线,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因此资源数量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生存是否能够持续。企业资源的数量多,则企业未来发展基础就牢固,企业资源数量少,则发展会受到很大限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采矿毕业设计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函授站):山东资环学院(沂南站) 年级专业: 2010级采矿工程 层次:本科 学号: 020 姓名:赵云龙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2010 年月日~月日

摘要 本次设计对象为山东黄金矿业(沂南)有限公司金场分矿井下-330至-150的排水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金场分矿开拓系统说明、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金场分矿通风系统说明、金场分矿排水系统设计说明、确定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的一般原则、排水设备选择计算、确定水泵房型式及水泵房平面布置、水仓等。 关键词:系统,通风,水仓,泵房,井下排水 I

目录 摘要........................................................... I 目录.. (Ⅱ) 前言 (1) 1.矿山地质概况 (3) 1.1金场分矿的地层 (3) 1.2金场分矿的构造 (4) 1.3岩浆岩 (5) 2.接触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8) 2.1接触变质作用 (8) 2.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化 (8) 2.3金场分矿能形成矽卡岩的层位,产出标高,矽卡岩类型 (8) 2.4矽卡岩体的规模及矽卡岩与矿体关系 (9) 3.矿床地质特征 (10) 3.1矿体的空间分布 (10) 3.2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 (10) 3.3矿石类型 (10) 3.4矿石结构 (11) 3.5矿石构造 (12) 3.6矿石矿物成分 (15) 4.金场分矿开拓系统说明 (19) 4.1金场分矿开拓系统情况 (19) 4.2金场分矿排水系统简介 (19) 5.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 (20) 5.1金场分矿矿段介绍 (20) 5.2金场分矿采矿方法简介 (20) II

(本科)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指导书 采矿教研室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2) 第二章矿井境界及储量 (3) 第三章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4) 第四章井田开拓 (5) 第五章首采区巷道布置 (18) 第六章采煤工艺设计 (27) 第七章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31) 第八章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33) 第十章技术经济指标 (49)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矿区的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及行政隶属关系。矿区地形地貌,矿区内有关的主要企业单位。电源、水源及建筑材料的来源。矿区内贸易中心、火车站及其他主要场地的位置。矿区的气候特点;气温、风向、风速,雨期及降雨量,冻结期及冻结深度等,综述矿区的开发条件。 第二节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地质构造、含煤系及地层特征以井田地层柱状图说明,煤田的成因及生成年代、煤层的总数及可采层数,表土层及风化带的深度。 井田中的地质变动,最主要的破坏及其形式——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变质的程度,它们的分布及位置。 水文情况:井田范围内的河流,流量及洪水位,流沙层,含水层的厚度及分布,含水系数及渗透系数,溶洞水的静储量及水力联系,断层的透水性质及水力联系。 第三节煤层及煤质特征 井田的煤层及其埋藏条件:走向、倾向、倾角,可采层的厚度及层间距。各煤层的性质,顶底板岩石的性质。

煤层的瓦斯性,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含水性。 煤的牌号,工业分析及工业用途。 第四节井田的勘探程度及对对勘探的要求。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是矿井设计基础资料。编写本章说明书时,应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广泛收集、弄清资料的基础上,扣紧指导教师下达的设计题目,按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 本章应附图附表: 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比例1∶500,000); 2、井田综合柱状图(说明书插图):该图可据“矿井综合柱状图”进行简化后编制,但简化后的“综合柱状图”地质年代、地层单位要连续,对开采有重要影响的地层不能省略,如煤层的顶板、底板、含水层等; 3、煤层特征表; 4、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 第二章矿井境界及储量 第一节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应根据地质构造、储量、水文、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及地貌、地物等因素,进行技术分析后确定。一般以下列情况为界: 1、以大断层、褶曲和煤层露头、老窑采空区为界; 2、以山谷、河流、铁路、较大的城镇或建筑物的保护煤柱为界; 3、以相邻矿井井田境界煤柱为界; 4、人为划分井田时:煤层倾角较小,特别是近水平煤层时,用一垂直面来划分井田境界;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中,沿煤层倾斜方向,常以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为准的水平面划分井田。 说明书中应明确说明确定的井田范围、井田走向、倾向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尺寸,井田的面积(km2)。并把确定的井田范围标注在主采煤层(或指导教师指定的煤层)的底板等高线图和剖面图上。 第三节井田储量 一、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是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之和,其中高级储

采矿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摘要完美版

摘要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为五阳二矿5Mt新井设计,共分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4.井田开拓;5.采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潞安集团五阳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境内,矿区五阳铁路专线和太焦、邯长铁路线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井田南北长平均约5.8km,东西长平均约8.8 km,井田面积为51.57km2,平均倾角9°,共两层煤分别为3号、15号煤,总厚约10m。井田工业储量为722Mt,可采储量560Mt,矿井服务年限为80 a。井田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3/h,最大涌水量为340 m3/h;煤层硬度系数f=2.3,煤质牌号为焦煤43;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9.1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15 m3/t,为低瓦斯矿井,该矿井煤层有自燃倾向性,煤尘有爆炸性。 矿井采用立井两水平开拓,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界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全部垮落法。煤炭运输采用钢丝绳芯胶带,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 矿井年工作日为300 d,每天净提升时间14h。矿井工作制度实行“三八”制。 专题部分题目是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立井;采区;综合机械化长壁采煤法;中央边界式

ABSTRACT This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general design and monographic study. The general design is about a 5 Mt/a new underground mine design ofWuyang coal mine. It contains ten chapters: 1.overview and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mining field; 2.boundary and reserves of the mining field; 3.working system and designed mine capacity; 4.development of mining field; 5.preparation in mining area; 6.coal mining method; 7.underground conveying; 8.mine exaltation; 9.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technology; 10.the bas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Wuyang coal mine of Lu’an Group lies in Xiangyuan County, Changzhi Municipality, Shanxi province. Wuyang railway of coal mine convergence Taijiao railway line and Hanchang railway line, the traffic is very convenient. It’s about 5.8 km along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8.8 km along the direction,with the 51.57 km2 total area. Two coal seams of this mine is 3and 15 with total thickness of 10 m and an average dip of 9°. The proved reserves of this coal mine are 722 Mt and the minable reserves are 560 Mt, with a mine life of 80 a.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n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20 m3/h and the maximum mine inflow is 340 m3/h. It is bituminous coal 43. gas emission in absolute is 9.143m3/min and the relative volume of gas emission is 2.915 m3/t. It is a coal mine with low gas emission rate a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A nd it’s a coal seam liable to dust explosion. This mine adopt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with two mining level and exhaust ventilation, centralized juxtapose earlier and radial later. The adopted coal winning method is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in longwall mining with top-coal caving. The belt conveyor is applied to transport coal and rail transport is used in the auxiliary conveying. We work 300 days per year ,and exaltate 14 hours one day .The “three–eight”working system is applied for coal mining . The monographic study is th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中国矿大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中国矿大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篇一:中国矿大(标准版本)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名:专业:题目:兴隆煤矿设计说明书目录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5 1.1 矿区概述 ..................................... 5 1.2 井田地质特征 ................................. 6 1.3 煤层特征 ..................................... 9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 (11) 2.1 井田境界 .................................... 11 2.2 矿井工业储量 ................................ 11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4 4 井田开拓......................................... 16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 30 6 采煤方法......................................... 36 7.

井下运输 (52) 8 矿井提升......................................... 57 9 矿井通风 ......................................... 60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7 参考文献.. (89) 致 谢 (91) 摘要 本文根据对南屯煤矿资料的学习和研究,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兴隆庄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兴隆庄煤矿下组煤的开拓延伸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量做到危险最少,效益好,把南屯煤矿建成高产高效的矿井,为我国的煤炭生产作出贡献。 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合理的选择开拓延深的方案 2.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情况 3.合理确定延伸水平的开拓方式 4.确定首采区的巷道布置方式 5.井下设备的选型

采矿工程设计论文2100字_采矿工程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设计论文2100字_采矿工程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设计论文2100字(一):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注意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资源,我国的高速发展更是离不开矿产资源,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复杂又危险,各大开采地都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特 别是一些私人煤矿,更是经常出现塌方、地面塌陷、泄出瓦斯爆炸、水淹、自燃 以及吸入粉尘和各种有毒气体等,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针对采 矿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安全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采矿工程设计;施工设计;安全施工 采矿工人是采矿工程的一线员工,其工作危险系数是最高的,在开采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出现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危险,这不仅给 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也给开采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根据采矿工 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对应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 决方案。 1采矿工程技术特征

(1)复杂的地质情况,给开采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采矿工程是地质作业,所以开采地的地质条件和详细状况是开采工程技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并且井下作业受深度影响开采技术不适用出现安全问题,开采过程中缺乏安全技术保障。因此,企业在实施开采的时候,应实时关注开采进度和技术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完善技术方案和设备,从而保证开采的安全性,让开采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开采工人的安全,更可以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1]。 (2)开采技术的多样性给开采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选择性。因地质情况复杂,开采工作也就受到影响,在开采的时候,企业也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对应合适的技术进行开采,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效率,也能保证开采中少出现安全事故。比如,长臂开采技术在采矿工程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开采金属矿产时,使用此技术的几率就十分小。 2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采矿工程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工程造价人员在设计时应注重实际情况和及时沟通。开采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往往没有认真检查,设计稿中存在一些问题,或是并未跟业主及时沟通,导致设计中存在问题[2]。并且由于采矿工程的设计人员只是按照业主要求的预算及要求进行设计,缺乏相应的成本控制意识,并没有注意材料价格、施工条件等,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采区采煤系统设计)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设计(论文)题目磁器口煤矿二水平北一采区采煤系统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该采区位于磁器口煤矿二水平,开采5#煤层。 采区走向长4000m,倾斜长600m,煤层走向为东西向,煤层平均厚度 2.5m,层间距0m,倾角10~25o,煤的密度 1.40t/m3。采区瓦斯绝对涌出量 4.50 m3/min(掘进)及 3.50m3/min(采煤),采区正常涌水量50 m3/h,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煤质肥煤。 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区开采无影响,井底车场位于采区之西侧,阶段回风大巷位于采区上部边界距3#煤层18m的岩层中(或煤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部边界距3#煤层18m的岩石中(或煤层中)。 主采煤层顶板:伪顶为0~0.15m的铝土质岩岩层,直接顶和基本顶为25m的泥岩及砂质泥岩。 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另附。采区设计年产量200万t/a。 备注:以上设计内容为学院统一提供,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际情况,按学院要求完善选择的设计题目,变更以上横线的红色内容,并将变更后的文档在选题确定后主动提交给指导教师,以方便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四、达到的技术指标及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内容如下:(具体内容请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

(1)目录 (2)采区地质概况(第一章) (3)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二章) (4)采区方案设计(第三章) (5)采区生产系统(第四章) 2、采煤系统图(标准图框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毕业设计图框) (1)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1:1000或1:2000); (2)采区运输系统图(示意图); (3)采区排水系统图(示意图); (4)采区供电系统图(示意图); (5)采区通风防尘系统图(示意图); (6)采区管路系统图(示意图)。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煤矿开采方法》教材 2、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具体内容请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 六、格式要求 1、图纸 图纸一律使用标准图纸,格式如下:(标准图框已提供在学院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专栏下载)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一、文献综述 就聚合物而言,聚丙烯树脂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物理机械特性,成型加工性及密度小等优点。特别是由于其价格低廉,及近年来随着其合成技术,化学,物理改性技术的不断提高,聚丙烯在建筑,电子电气机械,汽车等工业上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但由于聚丙烯的表面加工特性进行改良。如:(1)采用聚丙烯和其他极性单体共聚合,在聚丙烯中添加无机物或其他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共混等;(2)在涂料中添加氯化聚丙烯而改变涂料对聚丙烯的粘着强度等;(3)对聚丙烯表面进行处理,如化学药品处理(如硫酸—重铬酸混液处理),电晕处理,极性单体的表面接枝处理,火焰处理,紫外线处理,等离子处理等.其中(1)法将引起聚丙烯物性的改变,(2)法只限于特殊的情况下有效,而(3)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不改变聚丙烯本体材料的性质,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方法。 但这些方法在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如成本,技术,设备,环境对策等问题。例如,目前被认为最先进的等离子法虽然可在聚丙烯表面简单地导如极性官能团,有效地改良聚丙烯的表面涂装性,却因其设备投资巨大且处理腔容量有限等原因,其工业化受到了很大限制。 与上述表面处理方法相比,臭氧氧化法由于具有臭氧的制取方法简单,氧化能力较强(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使聚丙烯的固体表面发生氧化),使用后的臭氧可简单地通过加热的方法还原为氧气,其本身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臭氧发生器一般价格低廉。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等特点,因而更具特色,此种利用臭氧氧化法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于建等采用臭氧氧化法在常温常压下对聚丙烯均聚物(JHH_G),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JH_G,乙烯的含量9.0%)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GFL_G,乙烯含量3.0%)进行了表面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方面,臭氧氧化和紫外线处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臭氧氧化和紫外线照射处理方面的应用 1.1.1臭氧在炭黑氧化上的应用 炭黑气相氧化是臭氧氧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代替液相(如硝酸等)氧化处理的

采矿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完美版

华北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Dissertation) of NCIST 姓名:学号: 200601014309 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设计题目:开滦集团吕家坨矿2.4Mt新井设计 专题:煤矿井下煤尘处理技术研究 指导老师:段绪华 201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专业:采矿工程班级:B06-3 任务下达时间: 3 月 1 日任务完成时间: 6 月19 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河北开滦集团吕家坨煤矿240万t/a新井设计 专题题目:煤矿井下煤尘处理技术研究 题目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内容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井田境界和储量. 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井田开拓. 5.准备方式—采区或盘区巷道布置. 6.采煤方法. 7.井下运输. 8.矿井提升. 9.矿井通风及安全. 10.矿井排水. 11.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专题部分主要内容: 1.专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煤矿井下煤尘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3.煤矿井下煤尘处理新技术研究。 4.技术应用效果。 目的要求、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吕家坨矿提供的相关资料,本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设计完成年产240万t新矿井设计。 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设计说明书110~140页 井田开拓平面图1张 井田开拓剖面图1张 采区布置平面图1张 采区布置剖面图1张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1张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 孙宝铮.矿井开采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4] 徐永圻.采煤方法图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5] 张国框.通风安全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6] 于学谦.矿山运输机械.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7]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11 [8] 杨孟达.煤矿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指导教师:段绪华教研室主任:田多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 毕 业 设 计 目录 1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矿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矿区气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井田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煤系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区域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井田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的一个环节,它由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部分组成.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各位指导老师,各位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圆满的完成了设计工作。 本矿井设计是根据XX煤矿的原地质资料进行编写的。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和图表都是以其地质资料、底板等高线图、综合柱状图等为依据,按照《毕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进行的。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严格依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的要求计算和设计,注重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并注重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特别是课本与规程的衔接与配合。 设计主要分为: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矿井基本巷道、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矿井通风及安全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及安全、矿井排水、环境保护等。设计在内容上以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主线,力求在阐明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矿井的条件,采用合适的开采方法进行开采,解决了设计中的各种主要技术问题。例如在方案法中对矿井的开拓方式进行多方案比较后选定,在多目标决策中阐明了井筒位置的确定问题。此外,对某些设计技术课题(井田开拓),在几种方法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本次设计得到了指导老师马岳谭以及采矿工程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设计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矿(井)田地质概况 (6) 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6) 1.1.1交通位置 (6) 1.1.2地形地貌 (7) 1.1.3气象及水文情况 (7) 1.1.4矿区概况 (7) 1.2 地质特征 (8) 1.2.1地层 (9) 1.2.2构造 (13) 1.3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 (13) 1.3.1煤层及煤质 (13) 1.3.3水文地质 (16) 1.4矿井地质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 (20) 第二章井田开拓 (21) 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2.1.1矿井工作制度 (21) 2.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2.2矿井境界及储量 (22) 2.2.1井田境界 (22) 2.2.2资源/储量 (22) 2.3井田开拓 (23) 2.3.1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的选择 (23) 2.3.2井筒形式的确定 (24) 2.3.3井筒数目的确定 (2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