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

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

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
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

2009年1月第1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 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Jan,2009

No.1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

江 岚,罗时进

摘 要:中国唐诗的英文译介是19世纪中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于欧美各国的文化传播现象。在此传播的过程中,旅华传教士和驻华外交官群体中的汉学家贡献尤多。其中戴维斯的《汉文诗解》有特殊的价值,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英译唐诗专著。我国学术界对早期英译唐诗的文本和译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间的某些误读尚有待辨析和厘清。

关键词:发轫期;唐诗英译;英译唐诗版本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9)0120119207 收稿日期:2008209221

作者简介:江岚,美国威廉?柏得森大学语言文化系专聘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15006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华章,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园囿中的珍萃。唐诗向西方的传播,不仅是文学的传播,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情感信息传递。这个传递过程,必须经由翻译的中介才能够实现,而唐诗在西传播的最初和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唐诗的英文翻译。19世纪中期以前,唐诗的英文译介相当少见,并未出现专门英译本。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行为的唐诗英译,直到19世纪中期之后才出现。以此为起点,首先在英国的知识阶层中掀起第一波研读唐诗的高潮,到20世纪20—30年代,这一波高潮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我们把这几十年称为唐诗英译的发轫期。从此,唐诗以其丰富优雅的情思以及和谐的韵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读者。有关这一时期的唐诗译介情况,国内学术界已经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些关于“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的介绍,往往包含了一些误解。要把唐诗英译发韧期的重要文本、译介背景、具体内容梳理清楚,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学术评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拟对此加以具体探究,希望能够为国内唐诗研究界和翻译界提供一些较为确实的学术信息。

一、被误读的英译唐诗版本

赵毅衡先生是在唐诗英译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他的著作《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一书中,提及“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这个问题。赵先生认为,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是“The Fl ower Leaf:Chinese Courtshi p in Verse”,中文书名再译为《花瓣:中国求爱诗》,译者是英国人“彼得?佩林(Peter Perring)”。赵毅衡先生评价说:“此书是一个选本,1824年出版于伦敦,是当时浪漫主义诗人向东方寻求异国情趣潮流的产物,而中国的‘求爱诗’显然不如波斯、印度等民族的诗那样适合浪漫主义者的需要。”[1]117经考证可知,赵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是误读了。误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此书不是唐诗选本。所谓“唐诗选本”,自当是在唐代诸多诗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一本诗集。然而这本译著的中文原版却不是唐诗,也不是选本,而是一个完整的广东粤剧的唱词文本,中文原题叫做《花笺记》。学者Marj orie K. M.Chan在他的《20世纪广东的本土作家与粤剧的成长和发展》(Cant onese Opera and the Gr owth and Sp read of Vernacular W ritten Cant onese in the T wentieth Century)一文中,提到了“The Fl ower Leaf:Chinese Courtshi p in Verse”这本书,并指出它是粤剧《花笺记》的英译本。Marj orie K.M. Chan这篇论文收录在北美第17届中国语言研讨

9

1

1

会(the Seventeen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 inguistics,2005)的论文集当中。还有一位学者K .C .Leung,在他的《中式求爱:英译花

笺记》①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另外,英国汉学家亚历山大?淮烈在其著述《中国文学札记》一书所附录的“中国文献西译记略”当中,也开列有“The Fl o wer Leaf:Chinese Courtshi p in Verse ”这本书。淮烈所给出此书所本的中文原著,也不

是唐代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集或任何一种唐诗选集,而是“Hwa Ts en K è”,即粤语“花笺记”三个字的发音。

其次,将“The Fl ower Leaf:Chinese Courtshi p in Verse ”的英译者姓名翻译成彼得?佩林,也不够准确。译者的全名应该是彼得?佩林?托姆士(Peter Perring Thom s ),英国汉学家,以其研究近代中英关系的著作《中国皇帝与英国女王》(Thom s,Peter Perring:The Em peror of China v .The Q ueen of England )一书而闻名于汉学界。显然赵先生对“The Fl ower Leaf:Chinese Courtshi p in Verse ”其书的相关情况尚未完全了解,故误解为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了。无独有偶,另一位学者高玉昆先生在其所著的《唐诗比较研究新篇》一书中,也提及“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这个问题。高先生认为:“据今所知,西方最早大力进行唐诗英译工作的是18世纪英国汉学家、诗人詹尼斯,其遗作经后人整理,编成《唐诗三百首

选读》及《续集》

(Selecti ons Fr om the 300Poe m s of the Tang Dynasty,A Further Selecti ons Fr om the 300Poe m s of the Tang Dynasty ),于本世纪40年代在伦敦出版。”

[2]147

20世纪40年代在伦敦出版的《唐诗三百首选读》[3]及《续集》[4]

是唐诗向英语世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本。对其译者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对这个译本的语言风格、审美倾向的正确评价。那么译者“詹尼斯”是何许人也?据《大英百科全书》1911年版第15卷介绍,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确实有一位“诗人詹尼斯”,全名梭米?詹尼斯(Soa me Jenyns,1704—1787),是一位诗人兼政治家。他曾是英国国会议员,并担任过英国贸易与种植局的官员。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曾备受赞扬,并于1790年结集出版,共四册,但后世对其文学性评价并不高。其他资料,如《牛津国家传记辞典》等关于此人的介绍或各有详略,但也都没提及他和中国有任何关系,更没有提到他是一个“汉学家”。

据我们考证,20世纪美国有一位汉学家“梭米?詹尼斯”,英文全名是罗杰?梭米?詹尼斯(Roger Soa me Jenyns,1904—1976)。他是知名的东方艺术收藏家和鉴赏家,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曾经出版过很多关于中国艺术的专著,特别对明清两代陶瓷深有研究,曾经专程去台湾考究过明初宫廷瓷器的藏品②。因为不喜欢“罗杰”这个名字,他的绝大多数著述都以“梭米?詹尼斯”署名。

这里出现了两个“梭米?詹尼斯”:一个是18世纪英国的诗人兼政治家,一个是20世纪美国的东方艺术收藏专家、明清陶瓷鉴赏专家。那么出版了《唐诗三百首选读》及《续集》的这一位詹尼斯究竟是谁?答案还在这两本书文本自身。在美国各大图书馆的藏本资料栏中,这两本书的书名、出版年代、作者姓名都与高玉昆先生文中所提到的一致,而明确著录译者生于1904年。显然这两本书出自于美国20世纪的收藏家罗杰?梭米?詹尼斯之手,而不是18世纪的英国诗人兼政治家梭米?詹尼斯。1940年这两本书出版问世时译者罗杰?梭米?詹尼斯尚在人世,不是经人整理之后出版的“遗作”。因此,这两本书也不是最早的唐诗英译文本。

在唐诗英译研究领域,还有一本时常被提及的书,是1874年英国的乔治?斯坦特(George Carter Stent,1833—1884)在伦敦出版的《二十四

颗珠链里的玉联:歌词民谣选集》[5]

。后人介绍到这本书的时候,往往误认为整本书都是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故事的内容,甚至附会到其中有白居易《长恨歌》的翻译。其实这本书和唐诗完全没有联系。产生误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机会真正读到这本书的原文。凡是读过原文的

021—①②K .C .Leung,Chinese Courtshi p:HuaJ ian J i 花笺记in Eng 2

lish Translati on .Chinoperl Papers,20222.2692288.

相关著述有《不列颠博物馆馆藏中国古玉》(Chinese A r 2

chaic Jades I n The B ritish Museum.London .Trustees of the B ritish

Museum.1951);《近代中国瓷器:清代[1644—1912]》

(Later Chi 2nese Porcelain:The Ch πing Dynasty [1644—1912],London:Faber

And Faber,1951.);《明代陶瓷》

(M ing Pottery And Porcelain .2nd Ed .London:Faber And Faber,1988.)等等。往台湾一事见于詹尼斯与其同行合著的纪行文章(A V isit t o the Pei 2Kou,Tai w an,To See EarlyM ing Porcelain Fr om the Palace Collecti ons .Transacti ons of The O riental Cera m ic Society 1958259,London,P 39259)。

人,都不可能忽略译者自己在此书的序言中非常明确地讲述出的,他的编译此书的过程和目的:

我翻译的这些诗歌有些没有中文的文字记录;但我被路旁的歌声吸引,让歌者到我家

里来演唱并由我的老师逐字记录下歌词。

……在我看来,民间的歌谣,散发着最深刻最

广泛流传的自然情思,迄今为止却仍在相当

程度上被忽略。

斯坦特曾经以中文名字“司登德”随英国使节卫队(B ritish Legati on Guard)被派驻到北京。他对汉语的兴趣浓厚,中文会话程度相当好。因职务的关系,他到过台湾、上海、香港以及中国不少其他地方居住,对各地的风俗、民情、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他回到英国以后编撰并出版过《中英北京方言辞典》(Chinese and English V ocabulary in the Pekinese D ialect,Shanghai,1871)和《中英简明字典》(Chinese and English Pocket D ictionary,1874)等书籍,都曾是畅销的语言工具书。

《玉联》这本书,是司登德在英国出版的第一本译著。正文有24章,每章一篇。其中只有第16章到第21章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依次题为:“杨贵妃”(Yang2Kuei2Fei)、“皇家情人”(An I m perial Lover)、“丝结”(Silken Meshes)、“梦乐”(D rea m Music)、“杨贵妃之死”(The Death of Yang2Kuei2Fei)、“杨贵妃之坟”(The Grave of Yang2Kuei2Fei)。这六篇是此书中最广为人知,也是翻译质量相对比较高的内容。这些译文的原本都是民间广为综合了有关李、杨诸多传说故事之后,改编创作而成的歌谣。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些民谣的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曾经参考过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可能性,但若将整本《玉联》视为《长恨歌》的英文本,则显然是不对的。

二、英译唐诗的尝试文本

唐诗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结构向英语世界传播,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事。但在此之前的19世纪初,已出现了唐诗英文译介的苗头。目前见到最早的包含对唐诗作英文介绍和翻译的诗歌著作,是英国汉学家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2 s on,1782—1834)所著的《中文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 ons fr 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一书,1815年由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在广州出版。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译介唐诗或中国诗歌的专著。它的内容比较庞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原作者是“大清帝国嘉庆皇帝”,而且每一篇都有写作的时间记录,读起来像是在1814年间北京天理教首领林清起义,攻入皇宫前后,嘉庆皇帝给臣下的诏书。第二部分题为《三与楼:道德故事》,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中之同名短篇小说的全文英译。由此可见马礼逊这本书与唐诗英译并无直接的关系。此处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在第一部分的末尾,马礼逊特意为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的中国习俗作了一番介绍。在介绍中,为了进一步说明“登高”习俗在古代中国社会民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马礼逊翻译了一首诗歌为例,译诗之后附有中文的原题、原作者和原文,即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马礼逊的译文比较粗糙,不讲究格式,也不押韵,他只是想把诗歌词句的意思用英文说出来而已。他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有很多地方也是错误的。只不过他要以这首诗为例证明在古代中国,甚至远在唐代,中国民间确实有重阳节登高风俗的目的却是达到了。就是这样一首翻译的质量很有限而译者也未必十分重视的译作,成为迄今为止有文献资料可查考的第一首完整的英译唐诗。

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戴维斯1870年在英国出版的《汉文诗解》(The Poetry of the Chi2 nese)。约翰?戴维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2 vis,1795—1890),中文名又译为爹核士、德庇时和大卫斯等。《汉文诗解》是这部著作原来的中文书名。顾名思义,这是一部从宏观角度介绍中国诗歌总体情况的专著。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诗歌从《诗经》到清代诗歌的演进流变,重点在诗题的演变,涉及诗歌的行列、对仗、诗节、节奏和韵律等等问题;第二部分则是选取中国历代的诗歌作品,从赏析的角度解读中国诗歌的内容、风格和内涵。里面所涉及和翻译的中国诗歌,虽然没有注明出处,也没有原作者及创作年代等资料,却都附有中文原文。

戴维斯早年前往中国,曾经担任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以及英国政府驻华商务总监,于1844年出任第二任香港总督。他知识渊博,一生汉学研究成果丰硕,翻译过很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著有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专书。主要

1

2

1

有《中国小说:中国语言文学观察》

(Chinese No 2vels:The W hole Prefaced By Observati ons On Th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Of China,1822);《幸运的

国度:中国悲剧〈汉宫秋〉》(The Fortunate Uni on,A Romance Translated Fr om The Chinese Tragedy

[The Sorr o ws Of Han ],1829);《中国:皇室及国

民简介》(The Chinese:A General Descri p ti on Of

The Emp ire Of China And Its I nhabitants,1836);《水冰心:根据中国故事〈好逑传〉改编》(Shuey Ping Sin:A St oryMade Fr om The Chinese Ro mance Haou Ke w Chuen,1899)等等。可见他是一个具

有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中国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对中国文学比较感兴趣的汉学家。

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戴维斯在《汉文诗解》一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相当有见地。比如谈到鉴赏中国诗歌的问题之时,他指出:“就文学创作而言,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意象和情绪表征,及其不同组合的衍生意义对诗歌内容的审美扩展作用,是欧洲语系文字不可能具有的优势。”换言之,他认为汉字形、音、义相连的特点,比欧美的表音文字更适于表达深层的、意象化的诗境。这个观点,与后来的美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恩尼斯特?佛诺罗萨教授(Ernest Francisco Fenoll o 2sa,1853—1908)对汉字的理解不谋而合。佛诺罗萨于1919年发表的《作为诗歌媒介的中文字符》一文,主要内容就是在类似观点的基础上阐发他的重要主张,即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本身去挖掘汉字字面之外涵义,以求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诗歌的“言外之意”。佛诺罗萨的主张后来成为美国著名诗人庞德(Ezra Pound )和他的同道们张扬意象主义运动(I m agist Move ment )的旗帜,而戴维斯对汉字字符在诗歌创作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比佛诺罗萨整整早了近50年。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戴维斯对唐诗是极为推崇的。他在第一部分就介绍唐代是“中国诗歌艺术最完美的时代”。在第二部分里,他又重申了这种评价。可是他的“诗歌”的理念太过宽泛,以至于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诗歌”的范畴。他用来举例说明中国诗歌格式、形式和内容特点的诗歌,不仅有唐、明两朝和近代诗人的作品,还把以中国传统观点看来颇为通俗的作品,比如明清话本小说中的诗赋和章节回目、元戏曲中的唱词,甚至连楹联、佛教《广化真经》和《三字经》中的截句,都包括在他的“诗歌”论述范围之内。戴维斯从这些例子出发对中国诗歌的阐述,可想而知是难免谬误百出的。

比如他在第二部分里提到“很有名的李太白”,称他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而且“由若干优秀诗作结集而成的‘唐代诗歌集’一书当中,大部分是李太白的作品,与他同时代诗人的作品为数不多。”[6]10,42245

。如此这般对“唐代诗歌集”的介绍未必准确,而且戴维斯尽管对李太白颇为推崇,却并不知道这位唐代大诗人名“李白”,号“太白”。他在这里把李太白的名字译作“Letaep ih ”。而在此书的第一部分中,他翻译选自《好逑传》第十六回“美人局歪厮缠实难领教”中的一首诗,其中有“胆似子龙重出世,才如李白再生来”一句。戴维斯译为:“Courage 2as if Tsz 2l oong,the her o,had re 2appeared in the world;Talent 2as though Le 2p ě,the poet,had again been born ”。此处李白的名字又成了“Le 2p ě”。可见戴维斯虽然知道“李白”也是一位诗人,却并不了解这个“李白”和他提到的唐代“李太白”乃是同一个人。如此种种,不难看出戴维斯对自己所论述的内容,即中国诗歌整体情况,并没有足够清晰、完整和系统的认知。此书的第二部分,戴维斯选译了三首注明取自“唐代诗歌集”的诗歌。第一首是王涯的《送春词》,第三首是杜甫的《春夜喜雨》。至于第二首,《全唐诗》中并没有收录,根据戴维斯所引中文原

诗内容考查,当为清代诗人范起凤的《桃源》①

。所以,事实上戴维斯所译介的唐诗,只有王涯和杜甫的两首。戴维斯的翻译用词大体上比较浅易,格式上力求接近原诗,而且韵脚也很严格。他所翻译的两首唐诗,以及近代著名文学家苏曼殊的《采茶词三十首》,还有鸦片战争以前一位寓居伦敦的中国知识分子所写的《兰敦十咏》等等,内容大体上和原诗也很接近,总的来说翻译的质量是比较好的。

然而,此书中太多缺乏深入考据所造成的错

221—①戴维斯所引中文原诗全文:“炊烟落落少人居,风景依稀太

古余。草木尽生无税地,子孙常读未烧书。鸡鸣白日来溪洞,犬

吠红云出草庐。若使扁舟能再返,十年余欲效为渔。”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记载:“宝山范秀才起凤,字瘦生,有诗癖。……咏《桃源》云:‘树木自生无税地,子孙常读未烧书。’……范后遭奇祸,竟得脱免,终落托以死。”但袁枚所录范氏《桃源》诗与戴维斯所录有出入,详情待考。

误,大大削弱了它应有的影响力。后来的汉学家们对《汉文诗解》的评价并不很高。在欧美诗学界享有“中国古诗专家”地位的英国诗人克莱默2宾就曾经说过,戴维斯的翻译中出现了不少由于“中文发音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其实所谓“发音不正确”倒还真是情有可原,因为戴维斯旅居香港期间学的是粤语,和克莱默2宾从另一位大汉学家哈伯特?翟尔斯(Herbert A llen Giles,1845—1935)处得来的国语汉字发音自然不同。无论褒贬如何,戴维斯毕竟是目前可见的,在英语世界总体推介包括唐诗在内的中国诗歌的第一人。他的首开先河之功,永远不能磨灭。

三、英译唐诗的专门版本

将唐诗比较全面地介绍到英国汉学界,并对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与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当推英国汉学家哈伯特?瞿尔斯。在19至20世纪之交,瞿尔斯连续出版的《古今诗选》、《中国文学史》以及《古文选珍》第二版,终于将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整体,推向了汉学研究的前台,带动起欧洲学院派翻译、研究、解读唐诗的第一波高潮。瞿尔斯的译笔以“优雅、准确、流畅”而著称,在20世纪的头20年里,瞿尔斯的英译中国诗词从选诗时间的跨度和翻译精确度上来讲,都是无人堪出其右的。他的韵体直译方法,自成中诗英译一家风格。1912年,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同时出版了一本《中诗英译集》,译者查尔斯?巴德(Charles Budd)的译文风格就被学术界公认为“瞿尔斯风格”。继其之后的英国诗人克莱默2宾(Launcel ot A lfred Cran mer2Byng,1872—1945),更是直接受瞿尔斯的影响而接触、了解到中国古典诗歌,进而去转译这些诗歌的。1902年,克莱默2宾出版题为《长恨歌及另一种诠释》一书[7],其中的第一部分以“中国诗歌”(Chinese Poe m s)为题,内容全部是对瞿尔斯中诗英译的再诠释;1909年他又出版《玉琵琶2中国古诗选》[8],其主体内容也同样是以瞿尔斯的相关译文为底本。这些文本虽然都是二手创作,却因克莱默2宾圆熟、温和、柔美的诗歌创作技法,而得以更广泛地流传,成为他个人的代表作,从此奠定了他在欧美诗学界“中国古诗专家”的地位,也奠定了他在唐诗英译史上的地位。

在这里还须提及另一位汉学家亚历山大?淮烈(A lexanderW ylie,1815—1887),汉名又译伟烈亚力。1867年,亚历山大?淮烈在上海出版《中国文学札记:附历史源流简介和中国文献西译记略》[9]。这是他以一己之力,参考《四库全书总目》,全面系统翻译、编写出来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书目的文献学权威著作。

淮烈本来是一位伦敦出生的木匠,因为向往去中国传教,便通过从英国海外圣经公会(B ritish and Foreign B ible Society)得来的新版《圣经》中文译本学习汉语。1846年,理雅各由上海返回英国,其间要选拔人才到上海负责墨海书馆的印刷工作,由此结识了淮烈。理雅各让他去学习印刷技术并亲自教授他中文。次年,淮烈被派往上海,从此开始在华长达30年的生活。针对当时西方汉学界普遍面临中文文献匮乏的难题,淮烈通过出售、捐献自己私人藏书的方式,为牛津大学图书馆、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分会图书馆和圣公会等机构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中文文献,而出版《中国文学札记》则是他在学术上的最伟大的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此书前言附有中国文化历史的源流,以及中国文献西译记略。后者详细列出了当时已有的西译中国文献书目,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有关唐诗西译,只有一项,即法国汉学家马克斯?圣2德尼的法译《唐诗》。淮烈记载,此书除少量非唐代诗歌之外,内容大部分都译自《御定全唐诗》(Yútíng tscuên tπāng she)。淮烈的记载也表明至少在他的统计中,当时专门化的唐诗西译文本只有法文本,英译的较完整文本尚未出现,即使在瞿尔斯的《古今诗选》和克莱默2宾的《长恨歌及另一种诠释》、《玉琵琶2中国古诗选》等译著中,唐诗都占了相当可观甚至是主要篇幅,但也都还不是英译唐诗的专门文本。

这里有一个问题自然被提出来了:在西方世界中,类似于马克斯?圣2德尼的法译《唐诗》的英译唐诗专门著作是何时出现的,作者是谁,这是唐诗西渐史上应该厘清的一个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论文尚未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使弗莱彻这个功勋人物的光辉一直被掩盖着。

在唐诗英译的研究领域里,弗莱彻的名字也许并不鲜见,他的很多译文都被抽出来与瞿尔斯、韦利以及后来众多译家平行比较。今人朱徽先生在《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一文中,提到“弗莱彻(W.J.Bainbridge2netcher)译的《中国诗歌

3

2

1

精华》(Ge m s fr om Chinese Verse,1918)和《中国诗歌精华续编》(More Ge m s fr om Chinese Verse, 1919)”,将弗莱彻这两本译著列为20世纪头30年间,美国“一批学者诗人翻译出版了多种以唐代诗歌为主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实例之一[10]。在其他一些提到弗莱彻的论述里,也都是将这个名字列在众译家之间,似乎他只是20世纪初美国研读唐诗的第一波高潮中,一位并非具有重要地位的译家。

弗莱彻的两本译著,第一本出版于1919年,英文书名“Ge m s of Chinese Verse”;第二本出版于1925年,英文书名“More Ge m s fr om Chinese Poet2 ry”。字面上可以如朱徽先生翻译的“中国诗歌精华”及续篇,或者翻译成“中国诗歌选萃”及续篇,和翟尔斯的《古今诗选》、《古文选珍》之类的书名很相似,给人的直觉都是跨时代的中国诗歌选译文本,但既不如翟尔斯的文本问世早,也不如几乎同时出版的其他译家如韦利、克莱默2宾、庞德、俞第德等人的文本那么有名。

然而一直到最近,笔者之一的江岚女士很偶然,同时也是很幸运地得到一本1925年版的续集,看见这本书的封面赫然题着中文书名《英译唐诗选续集》,这才进一步知道1919年出版的那一本也有中文书名《英译唐诗选》,两本译著均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它们初版的时间,不仅要早于怀特?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唐诗三百首》选译集《群玉山头》(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 ogy:Being Three Hundred Poe m s Of The Tπang Dynasty(618—906),1929),更要早于罗杰?梭姆?詹尼斯的《唐诗三百首选译》(Selec2 ti ons Fr om the300Poe m s of the Tang Dynasty, 1940)及《续集》(A Further Selecti ons Fr om the300 Poe m s of the Tang Dynasty,1944)。1966年,弗莱彻这两本译著的合辑于纽约再版,目前美国各大图书馆的所藏以纽约版本居多。至此,这两本译著的特殊价值便毫无疑问地确定了:它们是最早面世的英译断代唐诗集,而以“中国诗歌精华”来定义唐诗的弗莱彻,便是以推重的态度和精神向英语世界专门译介唐诗的第一人。

弗莱彻全名威廉姆?强?班布瑞吉?弗莱彻(W illia 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1879—1933),是曾经被英国政府派驻到驻华领事馆任职的外交官,因职务的原因到过中国的不少地方。《英译唐诗选》应该是其在旅居中国期间,深刻感受到唐诗在中国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之后着手进行的。《英译唐诗选》由耶鲁大学博士H.L.Hargr ove 于开封作序,有作者自撰的前言,并以作者1917年作于福州的一首题为“致李白与杜甫”(To L i Po and Tu Fu)的小诗开篇。正文分三卷,分别是:“李白作品”、“杜甫作品”和“其他诗人作品”。选译李白诗歌36首,杜甫诗歌45首,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张九龄、杜牧、常建、王之涣等59位唐代诗家及两首无名氏作品100首。全书总计翻译唐诗181首,每一首都有原题原文与译诗相对照,规模可谓相当大,学术质量也比较高,对读者阅读和研究也较为方便。

1925年刊行的《英译唐诗选续集》保持了前一本书的体例,以作者1918年作于广州的,同样题为“致李白与杜甫”的小诗开篇,并有题为“献给大唐”的诗体致辞。正文也同样分三卷,选译李白诗歌17首,杜甫诗歌30首,第三卷选入的其他诗家与前一本大同小异,包括28位诗人的作品58首。续集所选译诗歌总计105首,与前一本完全不重复,每一首也都有原题原文与译诗相对照。

弗莱彻的这两本书,共翻译唐诗286首。他在《英译唐诗选》的序言中介绍说,唐诗作为一个整体所综合展现的,是“中国的伟大理想,超凡理念———和谐。每一首关于战争主题的诗歌所表现的只有对战争的厌憎。”正是因为唐诗当中“没有罗网之中待死的雄狮,没有破坏的欲望,没有对金钱财富的贪婪,没有种姓的社会区别。有的只是对人类生活的自然描绘”,他才要殚精竭虑,将这些优美的篇章译介给英语世界的读者,他才会把自己这两本译著命名为“中国诗歌精华”。

弗莱彻的这两本译著传入美国之后,随着研读唐诗的第一波高超的展开,成为后人研习唐诗的经典文本之一。以译著初版的时间,以及所包括的内容而论,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都堪称西方世界最早的英译唐诗专门著作。

参考文献:

[1]赵毅衡.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M]∥

远游的诗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高玉昆.唐诗比较研究新篇[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

有限公司,2003.

[3]Jenyns,S oa me.Selections fro m the Three Hundred Poe m s

4

2

1

of the Tπang D ynasty[M].London:John Murray,1940.

[4]Jenyns,Soame.A Further Selection fro m the Three Hun2

dred Poe m s of the Tπang D ynast[M].London:John Mur2 ray,1944.

[5]George Carter Stent.The Jade Chaplet,in Tw enty2four

B eads.A Collection of Songs,B allads,etc.,fro m the

Chinese[M].London:W.H.A llen&Co,1874.

[6]Sir John Francis Davis.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M].

A sher and Co.London,1870.

[7]Cran mer2Byng,Launcel ot A.The N ever Ending W rong and

O ther Renderings[M].London:Grant Richards,1902.[8]Cran mer2Byng,Launcel ot A.A L ute of Jade:B eing Se2

lections F ro m The C lassical Poets of China[M].W isdom of the East Series,London:John Murray,1918.

[9]W ylie,A lexander.N otes O n Chinese L iterature:W ith In2

troductory R e m arks O n The Progressive A dvance m ent O f The A rt;A nd a L ist O f Translations Fro m The Chinese In2 to V arious European L anguages[M].Shanghai:Ameri2 can Presbyterian M issi on Press,1867.

[10]朱徽.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J].四川大学学报,

2004(4).

(责任编辑:陆 林)

The Exam i n a ti on of the M a jor P i eces of the English2Tran sl a ted

Tang Poetry i n The i r Pr i m iti ve Propaga ti on St age

J I A NG Lan,LUO Shi2jin

Abstract:The translati on of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618—907A.D.)int o English,an i m portant type of cultural trans m issi on,did not began in Eur ope and American until m id2nineteenth century.T o this trans2 m issi on the m issi onaries and di p l o mats t o China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 on.Among others,“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1870)by Sir John Francis Davis(1795—1890)is of considerable value,and“Ge m s fr om Chinese Verse”(1918)by W.J. B.Fletcher(1879—1933)is the earliest English2translated collecti on of the Tang poetry.The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 on of the Tang poetry and on its translat ors is still in its in2 fancy in China,and s ome confusi ons and m isunderstandings in this field need due exa m inati ons and clarifica2 ti ons.

Key words:p ri m itive p r opagati on stage;translati on of the Tang Poetry int o English;versi ons of English2trans2 lated Tang Poetry

5

2

1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 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唐诗英译的音美

唐诗英译的音美、形美、意美 诗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诗的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炼。往往一个字,一句话就包涵无穷的意象和联想,例如李清照笔下的“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就将诗人的离愁别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叶芝笔下的“gyre”(螺旋),则代表了他有关人性以及人类文明的矛盾运动的整个理论体系。 读诗并不仅仅是读它语言本身,而是透过语言的表象,读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所以说“诗在言外”。如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所说的唐诗的境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西人约伯特(Joubert)也说:“佳诗如物之有香,空之有音,纯乎气息。”又说:“诗中妙境,每字能如弦上之音,空外余波,袅袅不绝。”(据钱钟书)而诗最重要的则是这“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说“诗意”。而这一切独特性都构成了诗的困难。 “读诗难,写诗难,译诗更难。”因为就涉及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惊和美的快感。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许渊冲在他的《谈唐诗的英译》一文中指出,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但在他看来,“三美”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所携带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面的差异,要想百分之百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音美”。(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诗的句法而言,该诗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主语:谁的床前?谁在怀疑映照在地上的月光是寒霜?谁在望月?谁在思故乡?可以是我、你、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对比英语,英语的句子中主语是不可以省略的,这就构成了的困难。一般者总是要加上主语“我”,如Arthur Cooper所的:Before my bed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回乡偶书 HOME-COMING 贺知章 He Zhizhang

唐诗英译1

高玉昆:唐诗英译 唐诗英译工作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传播辉煌的唐诗艺术、促进世界诗歌创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考察了近百年的唐诗英译历程,结合翻译理论的发展,归纳分析了唐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建设中的不同方向及其探索。一种是重视声韵,用传统英语诗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的整体美;一种则注重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以求传达唐诗艺术的真质。在主张以自由体译诗的学者、译家中,也各自有不同的努力,或简省、或详尽;或照顾到韵脚,或全抛开押韵和诗行,他们都有各自的成功与不足。本文认为,应在今后的唐诗英译工作中,把这两种方向结合起来,努力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韵律与达意的矛盾,达到一种“化境”。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将有益于世界文学的发展及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 具有辉煌艺术成就的我国唐代诗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李白和杜甫等伟大诗人的诗篇传遍了各个大陆,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据今所知,西方最早大力进行唐诗英译工作的是18世纪英国汉学家、诗人詹尼斯(S.Jenyns),其遗作经后人整理,编成《唐诗三百首选读》及《续集》(Selections fro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A further Selections fro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于20世纪40年代在伦敦出版。最早英译唐代诗人专集的是小薰良(S.Obata),其《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于1922年在纽约出版。最早英译唐诗选本的是宾纳(W.Bynner)和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 BeingThree Ha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为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的全译本,1929年在纽约出版。自上世纪末以来,其他著名的唐诗英译家有戴维斯爵士(Sir J.F.Davis)、翟理斯(H.A.Giles)、庞德(E.Pound)、克兰默一宾(L.CranmerByng)、韦利(A.Waley)、洛维尔(A·Lowell)、弗莱彻(W.J.Fletcher)、洪业(煨莲,William Hung)、柳无忌、欧文(S.Owen)等等,他们做了大量的唐诗英译工作。 唐诗的英译工作不仅把唐诗艺术介绍给英语世界,使西方读者得到美感享受,而且还对英语世界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现代派诗人庞德、艾略特(T.S.Eliot)就深受唐诗艺术的影响,从中寻找欧美新诗运动的推动力,为世人所共知。美国批评家卡茨(M.Katz)就注意到意象派女诗人洛维尔的诗《凌晨两点:一条伦敦大街》(A London Thoroughfare:2 a.m.)与杜甫《月夜》的关系,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在闺房中倚窗望月的妇女形象。美国当代诗人雷克斯洛

经典古诗英文翻译(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A Small Pond Yang Wanli From fountainheads water streaks out thin and quiet. Soft and Sunny are trees reflected in the pond. A slim lotus leaf, not yet unfurled, scarcely appears When on its pointed tip a dragonfly is alighte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Seeing Meng Haoran Off from Yellow Crane Tower Li Bai At Yellow Crane Tower in the west My old friend says farewell; In the mist and flowers of spring He goes down to Yangzhou; Lonely sail, distant shadow, Vanish in blue emptiness; All I see is the great river Flowing into the far horizon.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Spring Morn Spring slumbers unaware of morn, All around one hears the birds' call.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导语: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时犯了难,不知如何下手。钱钟书遂支招,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a again in your wit。译文跟中文一样对仗而且押韵,实在翻译中的上品了。 金岳霖有个学生,叫做许渊冲。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渊冲译: A Great Wind Liu Bang A great wind came forth, the clouds rose on high. 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 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 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渊冲译: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论文化差异与唐诗英译

论文化差异与唐诗英译 【摘要】自古以来,文化与翻译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枚奇葩需要借用翻译活动推向世界,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这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因此,理解文化差异、加强文化交流是提高唐诗翻译的根本,也是全世界理解和欣赏唐诗文化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交流;唐诗;欣赏 Abstract: For many years, translation activity and cultural sense are indispensable from each other. The poems produced in Tang dynasty, a cultural relic in Chinese history, needs to spread and be appreciated by the whole world. B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has slowed down its influence and speed.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o perfect the translation of pomes in Tang dynasty, which can also better westerners’ appreciation to our ancient cultur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communication,poems in Tang Dynasty,appreciation

经典古文诗词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extremely useful and helpful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完整版)英文版《声声慢》许渊冲译

声声慢Tune:"Slow, Slow Tune" [许渊冲译]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凄凄惨惨戚戚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而今有谁堪摘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Sitting alonw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which won't thicken?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On parasol-trees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共约170首。不同译本采用了不同的体裁翻译,一些英译本采用自由体进行翻译。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红楼梦》英译诗词赏析 例1、冯紫英唱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精灵;——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你! 杨译:You can bill and you can coo, Be an imp of mischief too, But a fairy? No, not you, As my word you doubt. Ask around and you’ll find out I love you. yes, I do! 霍译:You’re so exciting, And so inviting; You’re my Mary Contrary; You’re a crazy, mad thing. You’re my goddess, but oh! You’re deaf to my praying: Why won’t you listen to what I am saying? If you don’t believe me, make a small investigation: You will soon find out the true depth of my admiration. 解析:1)对于这段唱曲,两位译者的译文不论是风格还是遣词造句上差别较大。原文小调活泼俏皮,霍译不免有些沉闷臃肿。此外,investigation、admiration这类大字眼用在民间小调上似乎并不适合。反观杨译,弃“形”求“神”,整个译文节奏轻快,押韵得当,朗朗上口。 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刁钻古怪鬼精灵”的处理,霍译其中的“刁钻古怪鬼精灵”被霍克斯译成了“Mary Contrary”,“Mary Contrary”来自英国的一首儿歌,所谓contrary, 指她颇难相处,难按常规捉摸,在这一点上,接近原文的“刁钻古怪鬼精灵”。霍克斯

论唐诗英译

论唐诗英译 一 具有辉煌艺术成就的我国唐代诗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李白和杜甫等伟大诗人的诗篇传遍了各个大陆,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据今所知,西方最早大力进行唐诗英译工作的是18世纪英国汉学家、诗人詹尼斯(S.Jenyns),其遗作经后人整理,编成《唐诗三百首选读》及《续集》(Selections fro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A further Selections fro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于本世纪40年代在伦敦出版。最早英译唐代诗人专集的是小tián@①薰良(S.Obata),其《李白诗集》(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于1922年在纽约出版。最早英译唐诗选本的是宾纳(W.Bynner)和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The Jade Mountain,a Chinese Anthology BeingThree Ha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为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的全译本,1929年在纽约出版。自上世纪末以来,其他著名的唐诗英译家有戴维斯爵士(Sir J.F.Davis)、翟理斯(H.A.Giles)、庞德(E.Pound)、克兰默一宾(L.CranmerByng)、韦利(A.Waley)、洛维尔(A·Lowell)、弗莱彻(W.J.Fletcher)、洪业(煨莲,William Hung)、柳无忌、欧文(S.Owen)等 等,他们做了大量的唐诗英译工作。 唐诗的英译工作不仅把唐诗艺术介绍给英语世界,使西方读者得到美感享受,而且还对英语世界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现代派诗人庞德、艾略特(T.S.Eliot)就深受唐诗艺术的影响,从中寻找欧美新诗运动的推动力,为世人所共知。美国批评家卡茨(M.Katz)就注意到意象派女诗人洛维尔的诗《凌晨两点:一条伦敦大街》(A London Thoroughfare:2 a.m.)与杜甫《月夜》的关系[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在闺房中倚窗望月的妇女形象。美国当代诗人雷克斯洛斯(K.Rexroth,中文名字叫王红公)曾说:“我认为中国诗对我的影响,远远大过其他的诗。我自己写诗时,也大多遵循一种中国式的法则(a kind of Chinese rule)”[2]。他曾大量翻译唐诗并予以发表。1969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当代诗选《赤裸的诗:近年美国开放体的诗歌》(Naked Poetry:Recent American Poetry in Open Forms),选录16首他的诗作,其中14首其实是杜甫等人诗的英译,由于他年辈较早,所以他的诗作列于书首,诗评家们诙谐地感叹道,美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序幕原来竟是由中国唐诗开启的[3]。当代诗人勃来(R.Bly)也承认他自己以及他朋友们的确受到白居易、李贺等唐代诗人的影响[4]。 在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今天,面对世界东西方日益增强的文化交流,我国的唐诗英译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繁荣时期。80年代以来,国内已大量出版发行由我国学者、译家翻译的唐诗译本,如杨宪益的《唐宋诗文选译》(与格雷蒂斯Gladys合译)、徐忠杰的《唐诗二百首新译》、王守义的《唐宋诗词英译》(与诺弗尔J.Neville合译),吴钧陶的《杜甫诗英译》、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新译》、《李白诗选译》、《唐诗一百五十首英译》、张廷琛的《唐诗一百首英译》(与魏博思Bruce M. Wilson合译),以及翁显良的《古译英译》等。 众所周知,把不同民族的文学、特别是诗歌,从语言形式到思想感情进行翻译,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因而西方流传一句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叛逆者”(Traduttore traditore)。许多诗人、理论家们也持有“诗不可译”观点,诗人雪莱(P.B.Shelley)在《诗辩》(Defense of Poetry)中认为,企图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搬移到另一种语言,就好比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来化验出它的颜色和香味的数据,“因此,译诗是徒劳无功的”[5]。弗罗斯特(R.Frost)也认为诗一经翻译就会失去它自身的特质(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语言学家雅各布森(R.Jakobson)断定诗严格说来是不能翻译的[6]。话虽然说得令人沮丧,但自詹尼斯以来的优秀译家的唐诗英译实践证明,诗是可以趋近准确而传神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形式,在另一国度传诵。唐诗英译工作还将继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歌德(J.W.Goethe)在1827年7月写给苏格兰作家卡莱尔(T.Carlyle)的信中说:“无论说翻译有什么不足之处,

常见古诗词英汉互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ll are past and gone; we look to this age for truly great me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魂。 A righteous man never feels ashamed to face his shadow when standing alone and to face his soul when sleeping alone.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of virtue is light like water, yet affection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without virtue is sweet like wine, yet easily broken.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Expend the respect of the aged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expend the love of the young ones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许渊冲论文: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许渊冲论文: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中文摘要】翻译学在当今世界变得原来越重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翻译活动处理政治事务、协调全球经济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思想文化、角色力量、话语权力等被称为“软实力”的因素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对中国的文化文学产生出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国内学者正迫切地将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推而广之,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令世界各国共享中国的文明文化,共同构建和谐的世界。在国内众多从事中国典籍外译的学者当中,许渊冲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位90岁高龄的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能将中国诗词用英法文进行互译的翻译家。他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坚持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文诗体诗。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成就卓著,许渊冲的一生是翻译实践的一生,年事 已高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继续翻译事业。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成果丰富繁多,异彩纷呈,本文仅选取冰山一角进行研究,希望以一叶而知秋之大体,窥一斑而知豹之要义。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成就最为卓著的唐诗英译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传统诗歌翻译理论争议问题为基础,系统论述许渊冲先生唐诗翻译的理论体系,并对比其他译者 的译论和译文,阐述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体... 【英文摘要】Translation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nowaday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eal with political affairs,

coordinate global economy and trade,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translation. In the world today, soft power such as idea and culture, power of the role, right to speak is being much more emphasized than before.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scholars are popularizing more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so that they ... 【关键词】许渊冲唐诗英译理论实践 【英文关键词】Xu Yuanchong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 practice 【目录】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摘要 3-4Abstract4引言6-13一、选题背景及意义6-7二、研究概况7-11三、本篇论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11-13第一章诗歌翻译理论概述13-24 1.1 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3-15 1.2 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 15-19 1.3 直译与意译19-24第二章许渊冲诗歌翻译的原则与标准24-36 2.1 “三美”论26-29 2.2 “三化”论与”神似”论29-31 2.3 “三之”的”艺术”论 31-33 2.4 “创优似竞赛”论33-36第三章许渊冲唐诗译作范例比较分析36-47 3.1 李白《长干行》英译比较 36-42 3.2 李商隐《锦瑟》英译比较42-44 3.3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英译比较44-47结束语47-51一、翻译

中国古诗词美文欣赏 (中英文版)

中国古诗词美文欣赏(中英文版) 01、Thinking of You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1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

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 【摘要】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如何在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字中架起桥梁,不但翻译文字,更传达意境,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翻译;传达 Abstract: It’s a good way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translating Chinese ancient poems into English. How to fill in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es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nslators should solve now. Key Words: ancient poems;artistic conception;translating communication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尽的滋养,同时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东西方文化互相学习探索融合的今日世界,短小精悍的诗词及其译品正可以凭着这种优势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试金石。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翻译家涉猎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文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粗浅的探索。 唐诗是我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天才诗人灿若星辰,诗因此也成为这个朝代文学的最重要形式。后来的朝代虽然也尽力模仿,想要再创出诗的辉煌,终究是笔力不逮。所以,文学一代不及一代。具体来说,唐诗按形式可分为乐府,古风,律诗和绝句几种。较为常见的律诗因格律严密,故此得名。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一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主要有五律七律两种。绝句的“绝”意思是“截,断”。它一般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所以简称为五绝七绝。下文的探讨将以此类型唐诗为主。 词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宋代。全名为“曲子词”,现在“曲子”的唱法已经湮没无存,只剩下文辞供人欣赏。词作为“诗余”,在有宋一代,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能作为诗的补足品存在。在词中大多表达的多是儿女情长,莺歌燕舞,而少书生意气,家国之念。当然,这一点在宋朝后期有了巨大转变。这终于使得宋词成为可以代表宋朝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与唐诗比肩。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几种。 对于诗词的可译性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汉字与西洋文字的差别显而易见,翻译成英文只能韵味尽失,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大部分要素将丧失殆尽,不能让英语读者真正领略诗词之美,从而得出结论:诗不可译。另外一方则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虽然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仍有许多细节处有待商榷和改善。但诗是可以译的。随着一代代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多的佳作出现在中外读者面前,许多技术问题在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我认为,在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善于把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去。借助英语这一强大的传媒,这个愿望是有可能实现的。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诗词范例来探讨诗词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先来谈谈唐诗宋词的意境问题。意境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他指出人与世界的接触,因为关系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五层境界:“为满足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