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之子

自然之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18885561.html,

自然之子

作者:杨联芬

来源:《语文建设》2009年第02期

自然,有两重含义,其一即俗称的“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其二指“天然”,自然而然。无论从哪个层面看,沈从文都堪称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子”。

沈从文接受的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从小在外撒野,15岁便去当兵。他的知识、教养,主

要不是来自学校教育、家庭影响或书本阅读,而是来自自然。湘西地处沅水流域,下接洞庭湖,河水养育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他常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他当兵五年,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辰河流域。在沈从文的履历中,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都是与水相伴的。“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自然之于沈从文,绝不仅仅是生活的环境,也不仅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信仰、是生命。“在都市住上十年,我还是乡下人。第一件事,我就永远不习惯城里人所习惯的道德的愉快,伦理的愉快。”“我是从另外一个地方来的人,一切陌生,一切不能习惯”,“坐在房间里,我的耳朵里永远响的是拉船人的声音,狗叫声,牛角声音”。这是沈从文在都市生活十多年,已成为都市中坚阶层(作家、教授)时的内心感慨。他魂牵梦绕的,是故乡,是故乡那“天人合一”的人生常态:

天热时,到下午四点以后,满河中都是赤光光的身体。有些军人好事爱玩,还把小孩子,战马,看家的狗,同一群鸭雏,全部都带到河中東……

沈从文与自然的生命联系,是他永远不能融入城市、永远梦呓着乡村的最根本原因。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他的创作。《湘行散记》真实地记载了他对故乡、对自然深挚的感情——

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物百汇,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

沈从文一直自称“乡下人”,而长期以来,作为“城里人”的读者和评论家,鲜有深刻领会其“乡下人”真正含义的。(6)“乡下”,就是沈从文崇拜的“自然”。在沈从文那里,与“城市一乡下”这一组对立范畴相对应的,是“文明一野蛮”“异化一自然”“虚弱一强悍”“虚伪一淳朴”……,在这些范畴中,沈从文选择后者。在他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在确立自己的文化理想和道德尺度时,甚至不惜对现代文明进行决然的排斥。他说:“城市中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眼睛接触声音光色过分疲劳,加之多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虽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锐敏感,其实除了色欲意识以外,别的感觉官能都有点麻木不仁。这并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造成你们的不幸的是这一个现代社会。”他无情地嘲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