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学复习提纲

解剖学复习提纲

解剖学复习提纲
解剖学复习提纲

一、绪论

1.解剖学:借助解剖器械用分离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畜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大体解剖学)

2.组织学:又称显微解剖,主要借助显微镜研究家畜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

部分。

细胞是畜体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畜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基础。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组织按一定规律组合成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胚胎学:是研究家畜和家禽个体发生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形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功能变化规律及其与

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胚胎的早期发育(卵裂、原肠形成、三胚层形成于分化等)、器官发生以及胎膜和胎盘。

一、上皮组织概况

1、组成

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组成。

2、结构特点

1)细胞排列紧密、间质极少;

2)具有极性,分游离面,基底面;

3)无血管、淋巴管,营养物质靠其下结缔组织供给;

4)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敏锐;

3、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感觉等;

4、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皮;

二、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1、被覆上皮类型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垂直观:细胞呈梭形,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

?分布

?内皮(endothelium):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

?间皮(mes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

?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

?垂直观: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于细胞中央

?分布:肾小管、腺体导管、卵巢表面、甲状腺滤泡上皮等。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

?垂直观:细胞呈柱状,核长圆形,靠近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

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

?分布:呼吸道、附辜管、输精管等。

?功能:保护和分泌

5)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特点: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

?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6)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细胞层数较多。最深一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中间层细胞较大,呈多角形;表面细胞逐渐变为扁平且呈鳞片状。

?分布:皮肤、口腔、食管、肛门、阴道、尿道外口和角膜等处。

7)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柱状细胞、多角形细胞、柱状细胞;

?分布:比较少见,如一些动物的眼睑结膜,尿道海绵体黏膜上皮,起保护作用。

1)游离面

?微绒毛(microvilli)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如小肠上皮的纹状缘、肾近曲小管的刷状缘。电镜下微绒毛中纵行排列的微丝下端与终末

网的微丝相连,构成微丝的肌动蛋白。

?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cilia)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见“9+2”结构。

?功能:节律性摆动。

2)侧面

?紧密连接:上皮细胞间顶端胞膜呈网格状的封闭黏合。

功能: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组织液流失;有一定机械性的连接作用;

中间连接(黏合小带)

?位于紧密连接深部,相邻细胞间宽15~20nm,内含低密度黏合物质的裂隙,此处胞浆内常有平行排列的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胞膜,一端游离并交织成网,是光镜下小肠上皮细胞闭锁堤的主要结构。

桥粒(细胞间桥)

?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和复层扁层上皮中间层细胞连接处,相邻细胞间宽约20nm,含低密度丝状物的裂隙,裂隙中央有一条中间线。

?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见于易受机械刺激或摩擦较多的部位。

缝隙连接

?位于柱状上皮侧面深部,相邻细胞间隙狭窄,仅2nm。彼此形成离子通道结构,可传递细胞间信息,还见于平滑肌、心肌和神经突触等

处。

?功能:利于细胞间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交换,协调各细胞的功能。利于细胞之间传递电冲动。

3)基底面

?基膜(basement membrane)

?位于基部与结缔组织之间,由细胞间质构成,厚薄不一。基膜上层密度高(基板),下层较疏松(网板)。

?功能:支持,连接,半透膜作用。

?半桥粒(hemidesmosome)

?桥粒的一半结构。

?功能:加强上皮细胞与基膜的连接。

三、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和腺(gland)

?1、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

?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1)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

?指单独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的腺细胞,如呼吸道和肠上皮细胞之间的杯状细胞。

?呈典型的高脚酒杯状,核位于细胞细窄的下部,分泌颗粒充满在细胞宽阔的上部。

?分泌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2)多细胞腺(multicellular gland)

?由许多腺细胞组成,包括分泌部和导管部两部分。

?(1) 分泌部或腺末房(acinus acinus)

?由一层腺细胞围成,中央的空腔称腺腔。腺细胞的分泌物首先排入腺腔。腺细胞和周围结缔组织之间也有一层基膜。基膜周围结缔组织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2) 导管部或排泄管(excretory duct)

?为分泌物排出的管道,管壁由两层组织组成。外层为结缔组织,内层为上皮层,通常由非分泌性的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细胞的形状因管径大小而异,小排泄管常为单层立方上皮,大排泄管则多为单层或复层上皮。

3)多细胞腺的分类

?根据腺末房的形状和导管分枝情况,分为管状腺、泡状腺、管泡状腺三类。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分为浆液腺、黏液腺和混合腺。

?(1) 浆液腺(Serousgland)

?腺泡(分泌部) 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多呈锥形;胞核圆形,染色较浅,位于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含有嗜酸性分泌颗粒(酶原颗粒)。

泌物较稀薄,如腮腺和胰腺。

?(2)黏液腺(mucousgland)

?腺泡由黏液性腺细胞组成,多呈矮柱状、立方形或锥形;核多扁平状,染色较深,位于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含有嗜碱性的分泌颗粒(黏

原颗粒)。黏液腺分泌物黏稠,具有润滑和保护等作用。如舌腺、腭腺以及反刍兽和肉食兽的短管舌下腺等。

?(3)混合腺(mixedgland)

?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和黏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分泌物兼有黏液和浆液。如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3、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透出分泌(diacrine):以分子形式从细胞膜渗出分泌物。

?局部分泌(merocrine):腺细胞形成有包膜的分泌颗粒,逐渐移向细胞的游离面,然后分泌颗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如唾液腺和胰腺外分泌部。

?顶浆分泌(apocrine):细胞形成的分泌物,逐渐向细胞游离面突出,随后包着细胞膜排出。损伤部分细胞膜很快被修复,如乳腺(脂滴)和汗腺。

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和基质两部分。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细胞无极性。主要有连接、支持、防卫、营养和运输等作用。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细胞:①成纤维细胞②巨噬细胞

③浆细胞④肥大细胞

纤维:①胶原纤维②弹性纤维③网状纤维

基质:①蛋白多糖②多黏糖蛋白③组织液

(一)细胞

?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LM:细胞呈星形突起,胞核呈椭圆形,胞质嗜碱性。

?EM: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形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合成基质。

?纤维细胞(fibrocyte):处于功能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macrophage;组织细胞histocyte)

LM:形态不规则,核小,呈椭圆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嗜酸性,胞质内有空泡和异物颗粒。

EM:细胞表面有皱褶,小泡和微绒毛,胞质内还有初级和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另有微丝和微管。

来源: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

功能

①趋化运动:趋化性(chemotaxis)、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s)

②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特异性和非特性

③抗原提呈作用(Antigen presenting)

④分泌生物活性物质(Secreting bioactive substance):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等。

3.浆细胞(plasma cell)

LM: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偏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在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胞质嗜碱性,核周胞质浅染区。EM: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与分泌抗体(antibody),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来源:B淋巴细胞

4.肥大细胞(mast cell)

LM: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颗粒,颗粒嗜碱性,并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

EM:颗粒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膜包裹。

功能:肥大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参与变态反应。

(二)纤维(fiber)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白纤维)

?LM:呈长条状,粗细不等呈波浪形交织成网,HE染色中嗜酸性、着红色。

?EM: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collagenous fibril) 构成,胶原原纤维有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为60~70nm。

?功能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黄纤维)

?LM:弹性纤维较细,粗细不等,交织成网,在HE染色中着红色,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别,用醛复红或地衣红染色,弹性纤维成紫色或棕褐色。

?EM: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电子密度低,由均物质的弹性蛋白组成,核心外周包绕微原纤维(microfibril)。

?功能:具有弹性。

3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嗜银纤维)

?LM:纤维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HE染色不易显示,用银染法,网状纤维呈黑色。

?EM:网状纤维由胶原蛋白构成,也有周期性横纹,纤维表面被覆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具有嗜银性。

?功能:构成组织和器官的支架。

三)基质(matrix / ground substance)

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满于纤维与细胞间。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

?由大量紧密排列的纤维成分和少量的细胞成分(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构成,基质含量少,形态固定。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irregular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以胶原纤维为主,纤维排列方向不规则,互相交织,构成坚固的纤维膜。

如真皮、骨膜、软骨膜和巩膜等。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regular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有的以胶原纤维为主,如肌健;有的以弹性纤维为主。如项韧带。纤维排列十分规则而致密,具有弹性和抗牵引力作用。

五、软骨组织(cartilage tissue)与软骨

?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细胞间质(基质+纤维)

?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perichondrium)

?1、软骨细胞(chondrocyte )

?LM:核小而圆,1-2个核仁,胞质弱嗜碱性;

?EM:rER和Gol.多,但Mi少。

?功能:分泌软骨基质。

2、细胞间质

?基质:呈半固体凝胶状,主要成分是软骨粘蛋白和水。

?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胶原原纤维。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的椭圆形腔隙。

?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软骨陷窝周围基质内有强嗜碱性成分,形似囊状。

?3、软骨膜

?软骨组织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

?膜内的细胞有分裂增生能力,

是软骨生长再生的来源。

?软骨内无血管,其营养来源和

代谢产物的运出,依靠基质的渗透、扩散作用和与软骨膜的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4、软骨类型: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

1)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

?新鲜时呈半透明,纤维成分为胶原原纤维

?主要分布在成年动物骨的关节面、肋软骨、鼻中隔软骨、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处。

2)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

?新鲜时乳白色。纤维成分胶原纤维束。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

3)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

?新鲜时黄色。纤维成分:弹性纤维。

?分布:耳廓,咽喉和会厌。

六、骨组织和骨

?1、骨组织的结构

?骨组织=骨C+钙化的基质

?1)骨原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 位于结缔组织形成的骨外膜及骨内膜贴近骨组织处。细胞较小、梭形、核椭圆、胞质少。骨原细胞为骨组织的干细胞,随着骨生长、分化为成骨细胞。

?2)成骨C (osteoblast):位于骨组织表面,常排为一层,幼年时多,成年减少。成骨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有细小突起深入骨小管中与相邻细胞突起连接。胞核圆形,常位于一端,胞质嗜碱性,细胞器发达,可分泌含有机成分的类基质,当本身被类基质包埋后成为骨细胞。

3)骨细胞(ostecocyte)

?数量最多,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的骨陷窝内,骨细胞扁椭圆形,突起多,突起通过骨小管与其他细胞形成缝隙连接,与陷窝及小管中的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4)破骨细胞(osteoclast)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浅凹中,为多核大细胞,常有6一50个核,无分裂能力,胞质嗜酸性,呈泡沫状,含丰富的酶和酸,通过胞吐释放后可溶解骨基质,并通过内吞重吸收骨基质。

5)骨基质

?简称骨质,即钙化的C外基质

?有机成分:胶原纤维+基质

?无机成分: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

?骨板:骨质呈板层状排列,称骨板;

?骨密质(compact bone):骨板

紧密排列,位于长骨骨干、短

骨和扁骨表层。

?骨松质(spongy bone):骨板形

成骨针或骨小梁,交错成网。

位于长骨的骨骺、扁骨的板

障、短骨的中心。

2、长骨的结构

?1)组成:骨组织+骨膜+骨

?2)功能:支持和保护;生血(骨髓);机体钙、磷贮存库。

3)长骨的结构

?长骨=骨干+骨骺+骨膜+骨髓

?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

?环骨板、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间骨板

?名词解释:纤毛、基膜、腺上皮、间充质、分子筛、

软骨陷窝、骨单位、间骨板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一)组织结构

肌纤维呈长圆柱状,长1-40mm,直径10~100μm,EM下,

肌纤维上可见到横纹,细胞核可多达几百个,紧贴在肌纤维

膜下。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基质内含肌红蛋白,维持肌

肉的颜色,并贮存肌肉收缩时需要的氧气。

LM结构:肌核多个,位于肌膜下;肌质中含大量细胞长轴

平行的肌原纤维(myofibril),有横纹

EM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细丝状,与肌纤维长轴平行,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暗相间

的横纹交替出现,每一肌原纤维上的明带与暗带平行排列

在同一平面。

明带(I )带中有一条较深的线——Z线(间线)

暗带(A)带中有一较浅的区——H带,其中有一细线—

—M线(中线)。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包

括一个完整暗带(A)和两个1/2的明带(I)。

EM下,肌原纤维由肌微丝形成,肌动蛋白细丝和肌球蛋

白粗丝相间平行排列,明带中只有细丝,暗带中有粗、细

两种丝,H带中只有粗丝。

2、横小管(T小管)

在明带与暗带交界处,由肌纤维膜下陷形成。可将肌膜的

兴奋迅速同步地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3、肌浆网(L管)

特化滑面内质网。肌浆网紧贴肌原纤维外面沿纵轴排列,在横小管两侧形成终池。两侧终池与中间的横管形成三联体。肌浆网上有Ca++泵,可调节肌浆内Ca++浓度。

微丝滑行学说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 )

1、结构特点

LM:纤维长梭形,成束整齐排列,不显横纹,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纤维长30-500μm,多成束或成从分布。

EM:表面为肌膜,下陷形成小凹,无肌原纤维,细胞骨架系统发达,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细胞周边肌浆中主要含粗细两种肌微丝,化学成分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2、生理特性

?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血管等。

?受自主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支配,收缩缓慢、持久。

?有的具自动节律性,有的只有神经冲动到来时才收缩,两者之间存在各种过渡形式。

?3、分类

?多单位平滑肌:细胞各自独立活动,如竖毛肌、虹膜肌、瞬膜肌、大血管平滑肌;

?单位平滑肌:各细胞间可进行同步性活动,如胃肠、子宫等;

?兼性平滑肌:兼具两方特点才,如小动静脉、膀胱平滑肌。

三、心肌(cardiac muscle)

LM:肌纤维短圆柱状,有分支并吻合,但有明显的界线。核1~2个,位于心肌纤维中央;有闰盘;肌原纤维少,横纹不明显。

EM:终池扁小;形成二联体;T小管位于Z线水平;EM下可以见到较深的阶梯状横线,是肌纤维间的结合处,叫闰盘,闰盘横位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

?复习题

?试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

?比较三种肌纤维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点;

?名词解释:肌原纤维、肌节、润盘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单位;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或有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起支持、营养、保护作用。

?一、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的结构

?1、细胞体

?细胞膜: 可兴奋膜,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色浅, 核仁大而明显。

?细胞质:具特殊结构

?尼氏体:LM下为颗粒状嗜碱性物质,EM下可见rER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神经递质、神经分泌物和结构蛋白。

?神经原纤维:LM下细丝状嗜银性,EM下可见微丝和微管;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

?2、神经元突起

?树突(Dendrite):胞体树枝状突起,与胞体结构相似, 可见大量树突棘。接受刺激,传向胞体。

?轴突(Axon):一般一个,细索状, 长短不一。末梢分支多,无尼氏体。轴突表面薄膜称轴膜,轴突中的细胞质叫轴浆。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向另一神经元或肌细胞、腺细胞等终末效应器。

?(二)神经元分类

?1、根据突起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发出一个胞体突起,距胞体不远呈T分支,一支通向外周器官,为周围突,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枢突,如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轴突、树突各一个,方向相反,如嗅觉器官、内耳和视网膜的感觉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多个突起,一个轴突,余树突。分布广,如大脑皮质椎体细胞、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细胞等。

2、根据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传向中枢;

?联络(中间)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连接感觉与运动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如肌肉、腺体等。

二、突触(synapse)

?1、含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效应C之间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

?2、分类

?1)根据连接部位和信息在突触传导方向

?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2)根据突触传导信息方式

?化学性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神经冲动单向传导。

?电突触: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息,神经冲动双向传导。

3、化学性突触的结构

1)突触前成分

●突触小泡: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内含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部分增厚。

●2)突触间隙:20-30NM,含糖蛋白和细丝状物质,可与神经递质结合,促进传递。

●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有受体和离子通道。

三、神经纤维由神经元轴突和包被表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主要构成神经中枢的白质和周围神经腺体的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1、有髓神经纤维:由中央的轴索和外被髓鞘组成。

?1)周围神经系统

?轴索:神经纤维中轴;

?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核长椭圆形,细胞外具基膜,与自身外层胞膜构成神经膜。

髓鞘:施万细胞胞膜卷绕轴索构成层状结构;一定距离出现间断,形成郎飞氏节(神经纤维节);漏斗形裂隙为髓鞘切迹。

2)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轴索形成;多个突起可形成多个髓鞘,纤维外无基膜包裹。

?2、无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由较细的轴突和神经膜细胞组成,无髓鞘和神经纤维节;

?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外无如何鞘膜。

四、神经末梢(Neuroendings)

?1.感觉神经末梢

?1)游离神经末梢

?结构简单,分布于上皮、结缔、肌组织内,感受冷热、疼痛和轻触刺激。

?2)被囊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分布于真皮乳头,主要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分布于皮下、骨膜、胸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及某些内脏器官等,主要感受压力、震动和张力。

?肌梭:分布于骨骼肌,内含若干骨骼肌纤维,为本体感受器,可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及机体的位置变化,调节骨骼肌活动。

?2.运动神经末梢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分布于骨骼肌,神经元轴突分支末端与骨骼肌形成化学突触连接,构成运动终板(神经肌连接);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对应肌膜含乙酰胆碱受体。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分布于心肌、腺上皮细胞、内脏和血管平滑肌等,为自主性神经末梢;

五、神经胶质C (Neuroglia)

?1、中枢神经系统

?1)星形胶质C:胞体星形,突起放射状,有的突起末端形成脚板;

?纤维性星形胶质C : 多位于白质,突起细长,繁殖少,表面光滑;

?原浆性星形胶质C : 多位于灰质,突起粗短,分支多,表面粗糙;

小胶质C:分布于灰质和白质内,细长或椭圆形,核小而深,突起细长有分支和棘突,可转变为巨噬细胞,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核免疫效应细胞。

少突胶质C:髓鞘形成细胞,胞体较小,核小而致密,胞突少。

室管膜C:成立方形或柱状,单

层分布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

壁,游离面具微绒毛或纤毛;具

支持、保护作用并参与脑脊液形

成。

2、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胶质C

?神经膜细胞(施万C):髓鞘形

成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

神经纤维再生起重要作用。

?被囊细胞(卫星C):分布于外

周神经节神经细胞周围,扁平或

立方形,具营养和保护神经元作

用。

?复习题

?1、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2、轴突和树突的形态结构和功

能有何异同;

?3、试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4、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特

?一、骨的类型

?1、长骨(long bone):分布于四

肢,长管状,由两端膨大的骨端(骺)与中部的骨干(corpus)组成。

?2、短骨(short bone):立方形,分布于长骨与长骨之间,如腕骨和跗骨,起缓冲作用。

?3、扁骨(flat bone):板状,分布于头部和躯干,如颅骨、肋等,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分布于脊柱,如椎骨。

二、骨的基本结构

1、骨膜(periosteum)

?骨外膜:位于骨质外表面,富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呈粉红色。

?纤维层:外层或浅层;成骨细胞层:内层或深层

?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表面。

2、骨质

?骨密质(compact bone):分布于骨的外周,坚硬、致密。

?骨松质(spongy bone) :位于骨的深部和长骨的骨端内部,酥松、多孔,间隙内终生容纳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3、骨髓(medulla ossium)

?红骨髓:呈红色,位于骨松质间隙内和幼雏长骨的骨髓腔内,有造血功能。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骨松质内终生保留。

?黄骨髓:位于成年动物长骨的骨髓腔内,无造血机能。

?4、血管和神经

?骨附近的血管、神经的分支,经骨表面的滋养孔进出骨器官。

四、骨的连接

?1 、概念: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接。

?2 、分类

?1)直接连接

?纤维连接: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如头骨缝韧带、桡尺骨韧带联合;老龄时骨化为骨性结合;

?软骨连接:借软骨相连,如蝶枕骨结合、骺软骨(透明软骨)、椎间盘(纤维软骨)等;

?骨性结合:以骨组织连接,完全不能运动,如荐椎椎体,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等。

?2)间接连接(关节):两骨间具关节腔及滑液,可灵活运动,如四肢关节。

五、关节

?1、关节的基本结构

?①关节面和关节软骨:骨与骨接触面覆盖透明软骨;

?②关节囊:包被关节结缔组织囊,外层纤维层(保护)、内层滑膜层(营养、润滑);

?③关节腔:负压、滑液;

?④血管和神经:附近血管神经分支

2、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致密结缔组织;囊外、囊内、骨间、副韧带;

?关节盘:纤维软骨板,如髌关节半月板。

?关节唇:纤维软骨环,如髋臼外围的唇软骨。

3、关节的运动

?屈伸运动

?内收外展运动

?旋转运动

4、关节的类型

?1)关节骨数量

?单关节:如前肢肩关节;

?复关节:2块以上骨或骨间具关节盘,如腕关节、膝

关节。

?2)运动轴数量

?单轴关节:沿横轴在矢状面作屈伸运动;

?双轴关节:沿横纵轴作屈伸、左右运动,如寰枕关

节;

?多轴关节:三种运动方式,如肩、髋关节。

一、躯干骨的组成

?1、组成:椎骨、肋和胸骨

?椎骨: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脊柱:所有椎骨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结在一起,构成畜体的中轴。

?2、功能:支持(脊柱)、支架(肋、胸骨)、保护。

?1、椎骨的一般构造

?椎体:腹侧部分,头、窝、连接

?椎弓:背侧部分,椎孔,椎管,椎弓前后切迹围成椎间孔,椎外侧孔

?突起:棘突,横突和关节突

?1、肌腹:由肌纤维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

?肌纤维:即肌细胞,肌器官的实质部分;

?肌外膜:包在整块肌肉外面;

?肌束:肌外膜深入肌肉内将若干肌纤维包裹成肌束;

?肌束膜:包在肌束外面;

?肌内膜:包在每条肌纤维外面,构成肌器官的间质部分。

2、肌腱(Tendomusculi)

?肌腹一端或两端的直接延续;由腱纤维等构成;没有收缩能力;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张力,不易疲劳。

?传导肌腹的收缩力,提高肌腹工作效率。

(二)肌肉的分类

?1、根据形态

?1)纺锤形肌:分布于四肢。肌纤维束排列多与肌长轴平行,收缩时肌肉显著缩短,引起大幅度的运动。

?2)多裂肌:主要分布于椎骨周围,由短肌束组成,收缩幅度不大,但收缩力大而持久,如背最长肌、髂肋肌等。

3)板状肌: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肩带。多呈薄板状,或扇形(背阔肌), 起点呈锯齿状(腹侧锯肌)。

?4)环形肌:位于自然孔周围,肌纤维环形,形成括约肌(口轮匝肌、肛门括约肌)。

2、根据肌腹内肌纤维含量

?1)动力肌:肌腹由肌纤维和肌膜组成,收缩迅速有力,幅度大。消耗能量多,易疲劳。

?2)静力肌:肌腹中肌纤维少,甚至消失,由腱纤维代替,失去收缩能力。如马的骨间中肌静止时可维持身体姿势。

?3)动静力肌:构造复杂,含腱质;腱分布和肌纤维方向不同,可分半羽状肌、羽状肌、复羽状肌。

前后肢肌肉和躯干肌看书。

被皮看书。。

第五章内脏学

?一、内脏(Viscera)的概念

?广义:身体内部的器官;狭义:大部分位于体腔内,一般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

?特点:每个器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环境相通。

?功能:消化系统对食物起消化和吸收作用,呼吸系统执行气体交换功能,溶于水中的废物主要经泌尿系统(小部分经皮肤)排出体外,生殖系统则主要起繁殖作用。

二、内脏器官结构特点

?1、管状器官:大多数内脏器官属于管状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和生殖管道。其管壁结构从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或外膜)组成。

2、实质性器官

?包括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间质是结缔组织,覆盖于器官的外表面并伸入实质内构成支架,并将实质器官分隔成许多小叶。

?实质部分是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主要部分。血管、淋巴管、导管和神经出入实质器官的部位称为“门”,如肝门、肾门和肺门等。

三、体腔与浆膜腔

?体腔:身体内部的腔隙,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

?

膜:体

腔内

衬一

层光

滑、透

明的

薄膜。

浆膜

从体

壁移

行到

器官

上,或

者移

行于

器官

和器

官之

间,形

成系

膜、网

膜和

韧带,

借以

固定

各器

官。

?浆

膜腔:

贴在体壁内表面的浆膜壁层与包在内脏各器官外表面的浆膜脏层之间的腔隙为浆膜腔,内有少量浆液。

?骨盆腔:以荐骨岬、髂骨和耻骨前缘组成的骨盆前口与腹腔相通。骨盆腔后口由尾椎、髂骨、荐结节阔韧带和坐骨弓围成。骨盆腔内有直肠、输尿管和膀胱,公畜有输精管、尿生殖道骨盆部和副性腺,母畜有子宫(后部)和阴道。

?胸腔:位于体腔前部,由胸廓围成,胸廓由骨、肌肉和筋膜组成,胸廓外表面被以皮肤。胸腔内有心、肺、气管、食管和血管。?胸腔内的浆膜称为胸膜。

腹腔:位于胸腔后方,与胸腔以膈为界。腹腔内有胃、肠、胰、肾、输尿管、卵巢、输卵管和子宫(部分)等。

?腹腔和骨盆腔内的浆膜称为腹膜。

四、腹腔分区

?腹前部:沿左、右侧肋弓做一平面,以下为剑状软骨部。平面与膈之间被正中矢面分为左、右季肋部。

?腹中部:位于两个横切面之间。通过两侧腰椎横突端部做两个矢状面,又可将腹中部分为左、右髂部及中间的腰部或肾部(上方) 和脐部(下方)。

?腹后部:第2横切面与骨盆前口之间。腹中部的两个矢状面向后延续,把腹后部分为左、右腹股沟部和中间的耻骨部。

?2)舌组成(Lingua)

?舌骨(软骨)、舌肌(横纹肌)和舌粘膜构成。

?粘膜表面有多种乳头,

?锥状乳头(牛)、轮廓乳头(牛、马)、菌状乳头(牛、马)、丝状乳头(马)、叶状乳头(马)

?3)舌的作用

?搅拌、推送食物;辨别食物味道;幼畜起到活塞的作用。

?马舌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

?猪的舌乳头与马的相似。

?牛舌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根和舌体较宽厚,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Tonus linguae)。

?二、胃(Ventriculus gaster)

?位置:位

于腹腔

内,膈和

肝的后

方,前端

以贲门接

食管,后

端经幽门

与十二指

肠相通。

?功能:收

纳食物、

混合食物

及分泌胃

液等。

?特性:胃

壁肌肉发

达,空时

能收缩变

小,充满

食物和水

时可扩大

到原来的

数倍。

?种类:单胃、复胃。

第四节肠

分为小肠和大肠,起自胃的幽门,

终止于肛门。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腹腔内形成半环状盘曲,因其系

膜较长(十二指肠除外),在腹腔内

活动范围较大。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在外

观上与小肠明显不同,管径明显增

粗或有许多囊状膨隆。肠管的长度

和各段形态,因

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一、小肠

? 1. 十二指肠(Duodenum)

?起于幽门,后接空肠,全

长约1米,向背侧走,靠近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进而转向后行,到右侧髋结节位置折转向前内侧,重新回到肝的脏面,延接空肠。

?主要特点:系膜短,肠管平直,位置比较固定。在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与小结肠起始部之间有短的浆膜褶相连,称为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2. 空肠(Jejunum)

小肠最长一段,空肠系膜长,盘曲多,在腹腔内活动范围大。

马空肠主要位于腹腔左髂部上1/3处,一部分可达后腹部,与小结肠混在一起,由发达空肠系膜固定于腰椎下方,称空肠系膜根(内有动脉、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

牛空肠位于腹中部右侧,由较短的系膜固定在结肠旋袢周围,肠壁内淋巴集结较大。

3. 回肠(Heum)

全长40~60cm,肠管平直,管壁较厚。

通入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肠与盲肠底之间有回盲韧带。

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二、大肠

1.盲肠(Caecum)

马盲肠特别发达。后缘隆凸称大弯,前缘凹陷称小弯。回肠的入口和盲肠的出口都在小弯部分,分别称为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上部膨大、钝圆,称为盲肠底,下部称盲肠尖,中部为盲肠体。

盲肠上有4条由外纵肌层集中所形成的纵带,由于纵带的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

2.结肠(Colon)

马结肠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

大结肠长3m左右,在腹腔内形成一个双层盘曲的马蹄形肠襻,占据整个腹腔下半部,可分成4段3弯曲:

右下大结肠、胸骨曲、左下大结肠、骨盆曲、左上大结肠、膈曲、右上大结肠。

3.直肠(Rectum)和肛门(Anus)

直肠长30~40cm,位于盆腔荐骨腹面,直肠前段肠管较细,外有浆膜被覆;后部膨大称直肠壶腹,该段后部无浆膜被覆,借助疏松结缔组织和肌肉连于盆腔背侧壁。

肛门为消化管的末端,周壁有内、外括约肌,以控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

牛的长约40cm,羊的长约20cm,肠管粗细均匀,无明显的直肠壶腹。

第五节肝(Hepar)

一、形态和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肋部,表面有浆膜被覆,右上端位置最高,与右肾前端接触,形成右肾压迹。

壁面隆凸,接膈,脏面凹入,与胃、肠等相接,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称为肝门。

背缘厚,腹缘较薄,右侧有后腔静脉通过。

左、右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将肝牢牢地固定在膈腹腔面上。

?二、肝管

?马无胆囊,胆汁经肝总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肝总管在肝门的腹侧部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行经十二指肠系膜内,在距幽门12~15cm处,同胰管一起斜穿十二指肠壁,开口于肝胰壶腹(十二指肠憩室)。

?三、肝的功能

?分泌胆汁,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白蛋白),贮存糖原、维生素和铁等,形成尿素,解毒以及参与形成体内防卫体系等。

?胎儿期造血器官,可制造红细胞、白细胞等。

马肝较扁,质脆,色棕红,腹侧缘有两个叶间切迹将肝分为左叶、中叶和右叶,左叶间切迹内有圆韧带,右叶间切迹处无胆囊。中叶被肝门分为背侧尾叶和腹侧方叶。尾叶向右侧的突出部分称为尾状突。左叶内侧分出一不明显的左内叶。

牛、羊的肝略呈长方形,分叶不明显,由发达胆囊和圆韧带将肝分成不明显的左、中、右叶。

牛肝管与胆囊管汇合成一条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肠粘膜乳头上。羊胆管与胰管合成一条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1.绒毛:是小肠粘膜表面特有的指状突起,以固有膜为中轴,表面附一层柱状上皮。

微绒毛能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吸收血液中。

?(1)上皮

?①柱状细胞:有纹状缘,吸收和消化双重作用。

?②杯状细胞:分泌粘液,保护、润滑粘膜。

?③内分泌细胞(银亲合细胞):产肽类、胺类,妊娠中期绒毛顶端有“漱木氏帽”—成群的内分泌细胞。

小肠各段的特点

1.十二指肠:绒毛密集,柱状、杯状细胞少,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消化能力强,切1/3不能工作2.空肠:绒毛密集,柱状、杯状细胞增多,固有

膜与粘膜下层有淋巴小结

3.回肠:绒毛细而少,杯状细胞更多,固有膜中有淋巴小结。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总汇(名解_大题_案例分析)(免费)

我是免费 1腮腺床(parotic bed):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 2、翼丛(pterygoid plexus):是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内,在翼内,外肌与颞肌 之间。 3腋鞘(axillary sheath):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鞘,亦称为颈腋管,向上与颈部椎前筋膜相延续。 4、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 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5、胆囊三角(Calot triangle)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6、尿生殖膈: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和会阴横深膈,尿道括约肌共同构成,其前份形成会阴横韧带。 7、会阴中心腱:亦称会阴体,它由尿生殖膈后缘正中央与肛门括约肌前段结合而成,为上续直肠膀胱隔下缘的膜性结构。有会阴诸肌附着于其浅面,共同对盆底起支撑作用。 8、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通过,和前方的旋肱前动脉相互吻合。 9、腋鞘(axillary sheath):腋腔内除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外,主要还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及其分支和腋淋巴结群。腋腔内神经血管干都被筋膜包裹在一起,称腋鞘。 10、腕管:屈肌支持带与深面的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腕管里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分别被屈肌总腱鞘或尺侧囊和拇长屈肌腱鞘或桡侧囊包绕。正中神经由两者之间进入手掌。 11、股鞘(Femoral sheath): 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端腹股沟深淋巴结。上宽下窄。前壁由腹部筋膜延伸。后壁为髂筋膜。股鞘长3~4厘米;被两个纵隔分为外中内三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股静脉;内侧格形成股管。 1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容(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等结构)收肌管(缝匠肌下管):前壁(缝匠肌肌腱膜)外侧(股内侧肌)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界(股三角尖)下口(内收肌腱裂口)内容(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内侧肌肌支、膝降动脉) 13、踝管(Malleolar canal): 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共同形成踝管内容由前到后(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姆长屈肌腱) 14、脊肋角: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15、硬膜外隙: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脂肪,椎内静脉丛,脊神经根等,临床上附于枕骨斜坡,有防止齿突后移,保护脊髓的作用。

系统解剖学考试大纲-国家医学教育题库院校联盟

系统解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各系统重在描述所含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不同系统内各器官有关联的位置毗邻特点。系统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知识学习的起始学科。掌握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区分人体器官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理解相关疾病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系统解剖学含有大量的医学术语和医学名词,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石,也使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学好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形态与功能相一致、进化与发展相一致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解剖学知识学习与人体结构标本观察相结合,将教材的学习与图谱、挂图相结合使用,从而全面学习和记忆人体形态结构。 考评方式: 闭卷,百分制 使用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2013年 第一章骨学 【考试要点】 1.总论:骨的概念;骨的分类;骨的表面形态(自学);骨的构造;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与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中轴骨骼 (1)躯干骨:躯干骨的构成;椎骨的分部,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形态结构;肋的构成、分类和形态结构。 (2)颅:颅的组成和分类;脑颅骨的组成和分类,颅盖和颅底的构成,额骨、筛骨、蝶骨、颞骨、枕骨和顶骨的形态结构;面颅骨的组成和分类,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下鼻甲、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骨的形态结构;颅的整体观(颅顶面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和颅侧面观);眶、骨性鼻腔、鼻旁窦和骨性口腔;新生儿颅骨的特点及生后的变化。 3.附肢骨骼 (1)上肢骨: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的形态结构),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的形态结构)。 (2)下肢骨:下肢带骨(髋骨、坐骨和耻骨的形态结构),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的形态结构)。 第二章关节学

最新家畜解剖学大纲

家畜解剖学大纲

第一篇运动系 第一章骨学和关节学本节学习要点: 骨含义的理解、骨的类型、骨的结构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表面形态 骨连接的概念、结构与分类 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 小结 运动系三个部分 骨的含义、类型、结构 化学成分、物理特性、表面形态 连接概念、结构、分类 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 第二节躯干骨及其连接本节要点 躯干骨的组成 脊柱的概念 椎骨的一般特征 各段椎骨的形态特征 肋骨的形态与分类 胸骨 躯干骨的连接

复习思考题 1、骨分几种?各分布于何处?其功能有何差异? 2、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3、脊柱由哪些结构连接而成?椎管前、后、侧壁各有何结构? 4、简述椎骨的一般构造。 5、如何区别各段椎骨? 6、名词解释:关节、脊柱、胸廓、椎间盘、项韧带、胸廓 7、躯干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小结 围成颅腔的7种10块骨 12种21块面骨 31块头骨应注意的知识点 围成鼻腔、口腔、眼眶、耳的骨各是哪些 鼻旁窦与头骨骨板 头部唯一的关节 第三节头骨及其连接 本节要点 围成颅腔的7种10块骨:名称、形态、结构 12种21块面骨:名称、形态、结构 31块头骨应注意的知识点 围成鼻腔、口腔、眼眶、耳的骨各是哪些 鼻旁窦与头骨骨板

头部唯一的关节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头骨各骨的名称。 2、、颞下颌关节 第四节前肢骨及其连接 前肢由哪几块骨组成? 前肢各骨名称、形态、结构与相关知识点 前肢各关节组成与结构要点 第五节后肢骨及其连接 牛(羊)前、后肢由近端向远端分别由哪些骨构成?这些骨又依次构成哪些关节?这些关节属于何种类型,有无各种辅助结构? 牛(羊)前、后肢由近端向远端分别由哪些骨构成?这些骨又依次构成哪些关节?这些关节属于何种类型,有无各种辅助结构? 第二章肌肉 本章学习要点: 肌肉的结构 全身肌肉的名称、形态、位置、起止点、作用和相关知识点 肩部肌规律小结 ①肩部肌起点在肩胛骨,止于内外侧结节与三角肌粗隆和大圆肌粗隆。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答案归纳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答案 1.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碟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行的缝。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颧骨岩部的尖端。 3. 帽状腱膜:位于额顶枕区中部,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 4. 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膈。 5.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 6. 颈动脉三角:有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 7. 下颌下三角:有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线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封套筋膜。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其内容物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和下颌下神经节通过。 8. 腮腺鞘:由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的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

9.甲状腺囊:有两层,外侧是由颈深筋膜中层脏部包裹甲状腺而形成的假被囊,又称甲状腺鞘;内层是由腺体周围结缔组织增厚而形成的真被囊,又称甲状腺纤维囊。真、假被囊之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其间含有甲状旁腺和血管等。 10. 剑肋角:是剑突与肋弓形成的夹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 11. 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2. 支气管肺段:即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呈锥形,尖向肺门,底向肺表面。肺段内有肺段支气管及肺段动脉伴行。 13. 腰肋三角: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以及来自腹壁和肝上的淋巴结通过。 14. 胸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第12肋。其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故肾手术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撕破壁胸膜而引起气胸。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15. 胸膜隐窝:在某些部位,壁胸膜相互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隐窝,即使深吸气肺也不能深入其间。 16. 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剩下一小部分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17. 食管后间隙:位于食管与脊柱胸段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向下通过膈的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肋膈隐窝 A 、又称肋隔窦 B 、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 C 、是最大的胸膜隐窝 D 、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E、上述均正确 2.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 、鼻后孔 B 、咽峡 C 、前庭裂 D 、声门裂 E、喉与气管交界处 3.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韧带是 A 、子宫圆韧带和子宫主韧带 B 、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C 、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D 、骶子宫韧带和子宫阔韧带 E、子宫阔韧带和子宫圆韧带 4.有关心传导系的说法何者错误? A、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心外膜的深面 B 、窦房结受内脏神经支配 C 、房室结位于心外膜深面 D 、房室束分左右两束支 E、右束支经节制带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 5.心脏的乳头肌 A、借腱索与1个尖瓣相连 B 、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尖瓣相连 C、借腱索与3个尖瓣相连D 、右室乳头肌强大 E、与血液定向流动无关 6.下述动脉搏动部位哪一个正确 A 、颞浅动脉可在下颌骨咬肌前缘处摸到 B 、面动脉可在外耳门前方摸到 C、足背动脉可在内、外踝中点处前方摸到D 、肱动脉可在肱二头肌外侧沟摸到 E、桡动脉可在前臂前面上部摸到 7.These are structures in right atrium,except A、fossa ovalis B、orifice of the coronary sinus C、valv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papillary muscles E、valve of coronary sinus 8.动眼神经支配 A 、上斜肌 B 、内直肌 C 、外直肌 D 、上睑板肌 E、眼轮匝肌 9.重要的内分泌腺有 A、性腺、甲状腺、腮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胰岛 B、垂体、舌下腺、甲状旁腺、性腺、睾丸和松果体 C、胰、卵巢、睾丸、胸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D、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 E、下颌下腺、肾上腺、松果体、前列腺和胸腺 10.当臂上举手掌向前时,下述哪1项有关解剖方位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小指在拇指的外侧 B 、腕关节在肘关节的上方

家畜解剖学解剖学复习资料

2.消化系统,马牛猪狗的区别是什么? 答:消化系统的功能是采食、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吸收、排除残渣。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壁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壁内腺(胃腺、肠腺)。 区别: (1)舌粘膜乳头: 牛:锥状、菌状、轮廓、豆状。 马:丝状、菌状、轮廓、叶状。 猪:丝状、锥状、菌状、轮廓、叶状。 狗:丝状、锥状、菌状、轮廓、叶状。 (2)齿式不同 牛:324033 00332= 公马:)44(42~403 )4(3133)4(3132= 母马:363033 30332 = 猪:443143 31432= 狗:42314331422= (3)胃: 复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牛 单胃:马、猪、狗 (4)肠的特点: 马: 十二指肠:右季肋部,左肾后下方移行为空肠。 空 肠:借前肠系膜(起于1-2腰椎)悬于腹腔左侧,肠管形成许多马蹄形弯曲。 回 肠:与空肠无明显分界。 盲 肠:分盲肠底、盲肠体、盲肠尖。纵肌带和肠袋 结 肠:(大结肠、小结肠)

大结肠:双层马蹄铁形,腹腔下半部,分四段三弯曲,有纵肌带和肠袋、 小结肠:管径与小肠相似,有纵肌带和肠袋 直肠:直肠壶腹。 牛: 小肠:较细,全部位于腹腔右侧;空肠由结肠系膜延续来的肠系膜固定于结肠旋袢的周围。形似花环状。 大肠: 盲肠:圆筒状,无纵肌带和肠袋 结肠:圆盘状,无纵肌带和肠袋;初袢、旋袢(向心回、离心回)、终袢 直肠:无直肠壶腹 猪: 小肠:大部分位于腹腔右半部,在结肠圆锥右侧,小部分在腹腔左侧后部;空肠形成很多肠袢;回肠壁内淋巴集结较明显。 大肠: 盲肠:圆筒状,有纵肌带和肠袋 结肠:圆锥形,旋袢(向心回、离心回)、终袢 直肠:直肠壶腹 3.呼吸系统,猪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些? 答:呼吸系统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鼻既是气体呼入肺的通道,又是嗅觉器官,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咽:呈漏斗状的肌膜性囊位于口腔和鼻腔的后方,喉的前上方,为消化管和呼吸道共有可分 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喉:喉既是空气出入肺的通道又是调节空气流量和发声的器官。包括喉软骨和喉肌、喉腔喉 粘膜。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为气管软骨环做支架构成的圆筒状长管,分为左右两条支气管分别进入 左右肺,猪在气管分支前还分出一条较小的右尖叶支气管,进入右肺尖叶。猪的气管呈圆筒 状,软骨环缺口游离的两端重叠或相互接触。 肺:肺是呼入的空气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为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肺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胸骨角,是确定第2 肋的标志。翼点:在颞窝内,额骨、顶骨、蝶骨、颞骨四骨相交处,呈"H"形骨缝,此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内部有重要血管通过。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间隙,其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膝关节:前方有髌韧带、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膈的裂空及通过的结构:膈上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通过主动脉裂孔的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的有食管和左、右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的有下腔静脉。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下部,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内口腹股沟管腹环,外口为腹股沟管皮下环,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鼻旁窦的开口: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的有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上鼻道的有筛窦后群,开口于蝶筛隐窝的有蝶窦。 咽峡:咽峡是口腔与口咽部相通的门户,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组成。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位置比较固定,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齿状线:齿状线是指肛管内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锯齿状环行线,为粘膜与皮肤的分界线。 舌的神经支配:舌的运动神经是第12对脑神经舌下神经;舌前2/3的味觉由第7对脑神经面神经的鼓索管理,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第5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发出的舌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均由第9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的舌支管理。 咽各部的结构和联通:咽腔以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三部: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其交通情况为:鼻咽部向前经鼻后孔到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鼓室;口咽部向前经咽峡到口腔;喉咽部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食管狭窄的部位:食管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个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这些狭窄常为异物滞留和肿瘤的好发部位。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这三个狭窄。 胃的描述: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位,有两口、两壁、两缘,可分为四部。入口与食管相连叫贲门,出口续于十二指肠叫幽门。两壁是前壁和后壁。上缘称胃小弯,朝右上,下缘称胃大弯,朝左下。四部分别是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靠近贲门的部分为贲门部,胃底是自贲门向左上方膨起的部分,胃体是胃中间的大部分,幽门部接近幽门,由大弯侧的中间沟可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 大肠的特征性结构:大肠有三种特征性结构:①结肠带②结肠袋③肠脂垂。具有此特征性结构的肠管有: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肝脏的描述:肝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可达左季肋区。大部分为肋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汇总

绪论 1、何为“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包括巨视解剖学和微视解剖学 巨视:系解局解微视:组织细胞胚胎 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地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叙述人体某一局部的层次、组成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 2、人体如何区分(分部、系统等)基本组织:上皮、结缔、肌、神经系统:运 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觉、神经、内分泌 3、人体方位如何统一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时前方,上肢在躯干两侧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两下肢(包括足尖)并拢 运动系统总论 1、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起何作用 运动系统分骨、骨连结和肌三部分。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是动力器官。 第一章骨学和关节学 1、人体206 块骨可怎样分类 按部位分: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分别在何处,有什么作用骨主要由骨质、骨膜和骨髓 构成,另外还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大,分部于骨的表面。骨松质由骨小梁组成,分部于骨的内部承受较大重量。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外板厚内板薄,骨折多现于内板,两板间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分布于关节面以外骨表面的骨膜称骨外膜,分内外 两层;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的膜称骨内膜。骨膜富有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 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故在骨科手术中应尽量保留骨膜。它使长骨增粗。 (3)骨髓位于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故临床常选髂嵴、髂后上棘等处进行穿刺,取骨髓检查。 3、长骨是如何长长和增粗的长长:幼年时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增长。增粗:骨外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成。 4、骨通过哪些形式相连直接连结:纤维连结:韧带连结:如棘间韧带缝:如冠状缝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幼儿的髋骨纤维软骨结合:椎间盘骨性结合: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相连结,如骶椎之间的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关节 5、怎样的连结是关节,它们可有哪些辅助装置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简称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关节盘(具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颞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骨)

骨学 1.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skeleton。长骨分布于_______。长骨的两端膨大 称,其上面有光滑的___,长骨的中部称___ ,其内有骨髓腔。 2.骨的构造:骨由、、及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 3.______periosteum的特点:骨膜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内层有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幼年期能促进____________;成年人骨折后,能促进______________。 4.骨髓是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内的软组织。________Red bone marrow 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一般从开始出现,分布在内。 5.______vertebrae的形态特点:椎体在前,椎弓在后;椎体与椎弓围成__________,所有椎孔构成椎管,容纳_______。椎弓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通过。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 6.颈椎区别于其他椎骨的特点是有________孔,胸椎区别于其他椎骨的特点是有肋凹。 7.计数椎骨的骨性标志有:①第7颈椎棘突,第7颈椎又名______ prominent vertibra (vertebrae prominens);②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 8.确认骶管裂孔的标志是。 9.C:胸骨角(构成、特点、意义):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__________,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肋,是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10.筛骨迷路内侧壁有两个卷曲小骨片,即________和________。 11.面颅骨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成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位于颅中窝的重要结构有:垂体窝、_________管、______裂、圆孔、卵圆孔、棘孔、_______盖、___________压迹。 13.颅中窝与眼眶相通的结构是___________和眶上裂。 14.位于颅后窝的重要结构有:________孔、_____________口、________孔、_______门。 15.C:翼点(构成、特点、意义):_____骨、_____骨、_____骨、_____骨4块骨会合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翼点处骨板________,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翼点骨折时易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起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16.眶的结构:眶为四棱锥形腔,眶尖的圆形孔为_____________,通颅中窝;眶上壁

家畜解剖学复习提纲

家畜解剖学复习提纲(考试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横切面:是与畜体长轴相垂直的切面 把畜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2.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3额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把畜体分成背、腹侧两部 4.动物解剖学:解剖学是指借助解剖器械(刀、剪、镊子等)用分离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或解剖镜研究观察正常动物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5 、动物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 1.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横断面,水平面(额面)。 2.躯干常用术语:前后,背腹侧,内外侧,浅深等. 3.四肢常用术语:近侧和远侧,背侧、掌侧和跖侧,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 6、牛体外表划分部位名称。 可分为三大部分 即头部、躯干部、四肢部。头部再分为颅部和面部 躯干部包括颈部、胸部、腰部、荐尾部 四肢包括前肢和后肢。 第二章运动系统 1.关节:骨与骨之间不直接,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能进行灵活的运动的骨连结 2.骨盆:是由背侧的荐骨和前3个尾椎、腹侧的耻骨和坐骨及侧面的髂骨和荐结节阔韧带构成的前宽后窄的锥形腔 3.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的前小后大的截顶锥形的骨性支架 4.鼻旁窦:在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 5.肌肉的起止点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 6、肋骨是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 7、腹壁肌肉在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呼吸肌)。 8、脊柱的组成和椎骨特征 (1)脊柱:由一系列椎骨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内有椎管,可容纳和保护脊髓。 (2)椎骨特征:颈椎:家畜均为7块,颈椎的椎头、椎窝明显,运动范围大,横突基部有横突孔,供椎动脉等通过。其中第1、2颈椎与第3-7颈椎形态不同。 胸椎:牛、羊13个马18个猪14--15个棘突发达,前5-6个胸椎棘突最高,构成鬐甲部的骨质基础。 腰椎:牛、马 6个羊、猪 6-7个棘突高度与最后胸椎相似,横突发达,呈上下压扁状,椎头、椎窝不明显。 荐椎:牛、马5块,猪、羊4块,几块荐椎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荐骨,通过荐骨翼与髂骨翼成关节。 尾椎:数目不定,前几个尾椎有椎骨的一般构造。腹侧有腹棘,两腹棘之间为血管沟,供尾中动脉通过。 9、前后肢骨骼和关节组成

局部解剖学提纲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 头部 一、额顶枕区(P86-88) 皮肤 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 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颅骨外膜 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 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 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 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 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 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 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 三、“危险三角”(P77) 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

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 1、面神经的路程: 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 2、各段特点: 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 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 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五、腮腺咬肌区(P80-82) 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 2、“腮腺床” 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 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颈部 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 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 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

系统解剖学复习提纲解析

第一篇: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70%。骨通过关节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骨骼肌跨越关节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枢纽,肌是动力,共同完成运动功能。 第一章骨学 一、总论 骨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有血管和神经分布,坚韧而有弹性,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l.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体内的腔隙称为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多位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等。 2.短骨多呈立方形,多位于手、足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如颅盖骨、胸骨、髋骨,主要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其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 (二)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质骨组织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两部分。密质骨致密坚硬,有较强的耐压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面。松质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扁骨由内、外两层密质板中间夹着一层松质骨构成。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的膜性部称为骨外膜。衬附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膜称为骨内膜。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填充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它幼稚型血细胞。黄骨髓多是在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多已失去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上常采用髂嵴、胸骨和椎骨等处穿刺,检查骨髓,诊断疾病。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由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构成骨的支架且具有弹性。无机质主要是以碱性磷酸盐为主的钙盐,使骨坚实而挺硬,具有抗压和抗扭曲能力。一生中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机质的比例以增高。所以儿童骨容易变形,老年人骨容易发生骨折。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比值的变化 幼儿时期青年成年老年有机质 5 4 3 2 无机质 5 6 7 8 二、中轴骨 (一)躯干骨 共51块,包括椎骨24块、肋12对,胸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1.椎骨 幼年时为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随着年龄的增加,5个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4块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所以成年人有24块椎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的管称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 (1)椎体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借椎间盘与邻近椎骨相连。椎体受暴力外伤时,可被压缩,形成压缩性骨折。 (2)椎弓是锥体后防的弓形骨板,由椎弓根与椎体相连结,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椎弓后部正中向后或后下方发出一个突起称棘突,尖端可在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院动物科学系 二○一二年三月

课程编号:061020409 课程名称:普通畜牧学 课程学分:5 课程学时:总学时80 讲课72 实验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家畜环境教研室 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普通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畜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普通畜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普通畜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畜牧学》是研究家畜、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医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畜禽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将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扩大视

人体解剖学期末总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板障(diploe):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 通过。 2.翼点(pterion area):颞窝底的前下部骨质较薄,最薄弱处在 额,顶,颞,蝶四块骨的汇合处,常构成H型的缝,称为翼区,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 3.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裹腹直肌,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4.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 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口咽的分界。 5.肝门(porta hepatis):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和干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 6.肺根(root of lung):出入肺门的结构,包括主支气管,肺动 静脉,淋巴管,神经被结缔组织膜包裹。 7.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壁胸膜相互移行形成的胸膜腔, 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充满的空间,也称胸膜窦。 8.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膀胱底内面一三角形区域, 位于两侧输尿管和尿道口之间。此区黏膜和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黏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9.精索(spermatic cord):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脉和静脉,淋巴管神经及鞘韧带等组成。始于腹股沟深环,止于睾丸后缘,其上部位于腹股沟管内,下部位于阴囊内。在阴囊内侧壁近阴茎根部易于摸及输精管,光滑坚韧,临床上做输精管结扎手术,常在此处进行。 10.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er arch):由尺动脉终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该弓位于掌腱膜和掌短肌的深方,指屈肌腱和屈肌总腱鞘,蚓状肌和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各分支的浅面。掌浅弓凸向远端,并发出数条分支至手指。 11.掌深弓(deep palmer arch):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 12.静脉角(venous angle):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形成的夹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13.胸导管(thoracic duct):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 14.乳糜池(cisterna chyli):位于第1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肠干内主要含有由肠壁吸收来的脂肪成分,呈乳白色。 15.视神经盘(optic disc):位于视网膜后部的内面,是视神经

局部解剖学期末

2014级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题 2014-06-28 1.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所形成微向前方突出角角度大致140度左右该角又被称路易斯角。 胸骨角: 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食管的第2狭窄、胸导管由右向左。 2.股鞘: 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鞘内有两个纤维隔,将鞘分隔成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有股深淋巴结。 3.锁胸筋膜 属胸壁深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 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 4.肌腔隙: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5.胸膜隐窝: 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 2.肋纵隔隐窝:位于左侧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下部。 6.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极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内含有支气管,支气管伴行动静脉,淋巴,及神经,按照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和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7.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 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的起始部。 8.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9.网膜孔: 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 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正常的网膜孔可容一指伸入。 因为网膜囊是一个盲囊,当囊内因感染而积液或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开始只局限于囊内,液体量增到一定程度时,方经网膜孔进入腹膜腔。这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 10.胃床: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组成胃床。 11.肺根 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12.肘窝: 边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 顶由浅层向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腱在肘窝中心,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结构。 13.腘窝: 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 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

局部解剖学胸部复习资料

胸部 1.乳房淋巴回流 ①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汇入胸肌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回流主要途径 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 ④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位于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或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 ⑥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相交通 回流特点:乳腺癌时,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乳房水肿,同时乳腺癌局部的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使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呈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秱时,可累及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也可转秱至对侧乳房和肝脏。 乳房悬韧带: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或Cooper韧带。即把乳腺固定在胸壁上的一组弓形纤维,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 乳房化脓性感染宜做放射状切口,乳房后隙脓肿切口宜在低位切开引流。 简述乳房的位置、结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 乳房在儿童和男性丌发达,但乳头位置较恒定,多位于第4肋间或第4、5肋骨水平。女性乳房位于第2~6肋的前面,其2/3位于胸大肌表面,1/3位于前锯肌和腹直肌鞘上部的表面,胸骨旁线和腋中线之间;女性乳房由乳腺、脂肪、纤维组织和皮肤等构成;乳房的血供来源于:胸廓内动脉第3~6肋间前穿支、腋动脉的分支(肋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胸背动脉等)和上4条肋间后动脉的前穿支;乳房有浅、深静脉,浅静脉汇入腋静脉,深静脉汇入胸廓内动脉、肋间后静脉和腋静脉,胸廓内静脉是乳房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静脉。 简述腋淋巴结的排列和收集。 (1)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迖端排列,主要收集上肢的淋巴管; (2)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动脉排列,主要收集乳房外上部、胸前外侧壁和脐以上腹壁的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动脉排列,主要收集背部、肩部和胸后壁的淋巴管; (4)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主要收集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和肩胛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段排列,主要中央群及其它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以及乳房上部的淋巴。 腋鞘又称腋颈管,由椎前筋膜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膞丛而形成的筋膜鞘,锁骨下膞丛麻醉时需将药物注入此鞘内。 2、试述胸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进行手术,其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 被覆于胸壁的软组织可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为皮肤、浅筋膜及胸壁浅层肌,胸神经皮支的分布区域,具有明显的节段性。中层为肋间隙内的结构,包括肋间肌及肋间血管和神经,肌间肌有三层肌及其延续的腱膜,各肌层纤维方向相互交错,肋间血管和神经的位置依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深层为胸壁深层血管即胸廓内动脉,胸内筋膜和胸膜壁层,胸内筋膜在不同部位厚薄不一,是胸廓内面与壁层胸膜之间的粘合组织层。胸壁皮肤、浅筋膜层的血管和神经以及浅层肌,常用作带蒂皮瓣、肌皮瓣的供区。 锁骨中线第3肋间胸壁由浅入深的层次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壁胸膜。(锁骨中线第3肋间有胸大肌、胸小肌、胸横肌,特别是胸小肌,起自第3、4、5肋,所以第3、4肋之间的第3肋间有胸小肌,其他几层与胸壁的其他部位相似。 胸腔积液时,临床上常自腋后线或肩胛线第8、9肋间隙,靠近肋骨上缘穿刺。另外常自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隙中部穿刺,进行人工气胸治疗或安置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内,抽吸胸膜腔内的积气。 胸腔积液穿刺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内筋膜、壁

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考试系统解剖学复习题资料

一.单选题 1.额窦开口于 A.上鼻道 B.中鼻道前部 C.中鼻道中部 D.中鼻道后部 E.下鼻道 答案:B 2.颈椎正确的是 A.均有椎体及椎弓 B.第1~2颈椎无横突孔 C.棘突末端都分叉 D.第6颈椎棘突末端膨大成颈动脉结节 E.第7颈椎又名隆椎 答案:E 3.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 A.骶角 B.骶管裂孔 C.骶前孔 D.骶后孔 E.骶岬 答案:B 4.颈内动脉穿过 A.颈动脉管外口 B.圆孔 C.棘孔 D.破裂孔 E.卵圆孔 答案:A 5.有面神经通过的孔是 A.颈静脉孔 B.破裂孔 C.卵圆孔 D.茎乳孔 E.枕骨大孔 答案:D 6.通过圆孔的结构是 A.眶上神经 B.眼神经 C.上颌神经 D.上颌动脉 E.脑膜中动脉 答案:C 7.椎间盘

A.位于脊柱所有椎体之间 B.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C.属间接连接 D.髓核最易向后方脱出 E.在中胸部最厚 答案:B 8.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胸锁关节 C.肘关节 D.髋关节 E.踝关节 答案:B 9.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 A.月骨 B.三角骨 C.手舟骨 D.豌豆骨 E.桡骨下端 答案:D 10.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A.股骨和胫骨 B.股骨、胫骨、腓骨 C.腓骨、胫骨、股骨、髌骨 D.股骨、胫骨、髌骨 E.股骨、腓骨、髌骨 答案:D 11.胸锁乳突肌 A.起自胸骨锁骨端,止于乳突 B.为颈部深层肌 C.由颈神经支配 D.双侧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E.无上述情况 答案:D 12.使第2、第4、第5指内收的肌肉是 A.蚓状肌 B.骨间背侧肌 C.骨间掌侧肌 D.尺侧腕伸肌 E.小指伸肌 答案:C 13.关于胃的正确描述是 A.贲门的位置相当于第10胸椎体的右侧 B.其出口又叫贲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