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2013年10月29日10:02 来源:国研网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8

一、未来三到五年,影响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因素

(一)欧、美、日严重的财政债务问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已经转化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内部日益严重的财政债务风险。对于不同的经济体,风险的表现方式有所区别。在欧洲,2009年末以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接连爆出主权债务问题。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务负担远远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引起了国家违约风险。

美国的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债务上限约束与为经济复苏而采取的财政激励计划之间的矛盾。为了推动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加大对医疗卫生、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失业救济等领域的财政支出。这些措施使得美国的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从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初,美国先后7次提高债务上限。最新的债务上限规模为16.394万亿美元。

日本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的公共债务比率长期处于上升态势。到2011年初地震和海啸之前,日本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228%。IMF2012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GDP 237%的规模。

(二)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美联储于当年11月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QE1共耗资1.725万亿美元,开启了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之后,于2010年8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其他国家也将低利率和(或)量化宽松作为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手段。2012年6月底开始,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最近的日本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

欧美日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具有两大共同特征:一是没有上限。在推出OMT(直接货币交易)时,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对购入债券没有数量限制。美国QE3虽然规定了每个月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规模,但并未规定结束时间,这意味着总规模没有上限。日本央行购入金融资产也是无限量的。二是与经济发展状况挂钩。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通常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而此次,OMT与欧元区国家的举债成本挂钩,当受困国债务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该计划就会进入二级市场购买该国债券,以降低其债务成本。QE3的推出,则是美联储第一次将救助计划与经济发展目标——失业率和经济复苏联系起来。

(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以及国际层面在金融监管上的漏洞和缺陷。为避免重蹈覆辙,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积极推动本经济体内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10年7月,美国政府通过了《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主要包括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和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改革高管薪酬及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对冲基金、评级机构和私募基金的监管等措施。2010年9月,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通过了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积极推动监管体制的一体化。2012年12月

13日欧盟财长会议最终就欧盟银行业统一监管主体达成协议。欧洲央行获得授权,负责监管至少200家欧元区的大银行,并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对小银行进行干预。

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在国际层面努力建设金融监管新框架。2009年4月2日召开的G20伦敦峰会明确提出:重新构建监管架构识别和应对宏观审慎风险;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市场和工具纳入审慎监管范围;改进金融机构的薪酬机制;提高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累积;改革国际会计规则,建立高质量的金融工具估值和准备金计提标准等。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Ⅲ”),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并强化风险管理实践。

(四)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变化

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格局,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根本上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在由中心国家,核心外围和外围经济体三个层级构成笔者之前的研究认为可根据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强弱将成员国分为三个层级:中心国家,核心外围和外围经济体。其中,中心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走向。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心国家的国家实力强大,其货币是主要储备货币,其汇率制度被核心外围国家跟随,如金本位时的英国和金汇兑本位之后的美国。核心外围经济体的实力很强,货币也是储备货币之一,汇率制度与中心国家保持一致,如金本位时的法国、德国、俄罗斯和当前的欧盟。这些经济体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外围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是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接受者,对国家货币体系的影响很小,如众多发展中国家。这三个层级之间的界限正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经济体进入到国际货币体系当中,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因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这个机体中正在从外围向核心外围转变。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份子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关于金融改革开放的任何举措,都将深刻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的长远变化。

二、未来国际金融环境的主要变化趋势

在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市场充裕的资金不是冲向商品市场,就是冲向资本市场,或者二者皆有。大宗商品价格将更加难以捉摸,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将更加活跃,汇率波动将更加频繁。“动荡不定”将是国际金融环境未来3~5年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和治理的改革将进一步推进。

(一)危机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不管是发达国家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还是国际范围内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但由此引发的发达经济体财政债务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美国2012年下半年的“财政悬崖”问题充分显示出发达国家在解决危机方面的两难境地:要刺激经济复苏,必须承受债务负担加重的风险;否则,将遭受经济下滑的恶果。如何解决好债务问题将成为未来3~5年困扰发达经济体的共同难题。

欧债危机不但拖累了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还将是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利因素。而且,财政一体化等制度变革需要欧元区以及欧盟成员国在艰苦谈判中共同努力。预计欧债危机彻底解决的时间不会少于3~5年。期间,如果高失业率一直持续,债务危机极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

日本的公共债务率是全球最高的,潜在风险巨大。由于日本公共债务90%以上由国内投资者所有,一旦日本国内私人部门无法支撑继续增加的债务负担,而国外又寻找不到新的支撑力量,债务危机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难以预料

理论上,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市场上流动性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将推动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由于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欧的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全球价格水平的提升。从下图可以看出,在美国推出第一、第二次宽松货币政策的3~5个月后,初级产品价格指数迅速提高。

图1 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2005年为100)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但是,大宗商品价格是否会如前一样大幅上涨,还要视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定。从目前对2013年全球经济走势的种种预测来看,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望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处于高位。即便不再处于高位,由于全球流动性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处于过剩状态,未来3~5年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将更加频繁,幅度也只会大不会小。

(三)资金短期跨境流动将异常活跃

随着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集中出台,近期大量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其中亚洲成为首选地。中国香港在本轮热钱冲击中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大量短期资金涌入,香港金管局在时隔三年多后,于2012年10月20日首次干预汇市。截至2012年12月21日,金管局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已经连续28次干预市场,向市场累计注资1071.93亿港元,超过了QE1期间992亿港元的规模。至2012年12月27日,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规模达到2558.5亿港元。

美国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及对香港的影响

没有美国的支持,将会止步于讨论阶段。短期内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继续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加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三、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如企业的海外融资环境向好,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拥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也有挑战,如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可能成为“热钱”冲击的重点目标。挑战如果应对得当,也会成为机遇。

(一)我国企业的海外融资环境向好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且不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危机难以短期内解决,国际商品市场便难以迅速好转,我国出口企业仍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但是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却极有可能得到改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外部资金充裕,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低;二是,虽然有些企业曾因不熟悉规则以及个别国家的有意打压,在境外资本市场受挫,但未来中国元素仍将使我国企业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优质客户。

(二)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主要由美、欧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但却要由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承受。从图2可以看出,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幅度远远小于金砖5国。即便在实施了量化宽松之后,情况也是如此。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放缓,如果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将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打击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压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以往的研究表明张丽平执笔:“中国与全球价格变动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2年第163期。,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商品进出口中的占比为10.5%(2011年),且短期资本项目仍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我国与全球价格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来实现。全球商品价格对我国出口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一旦外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降低我国出口的竞争力。

图2 美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CPI对比(2005年为10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三)我国可能成为“热钱”冲击的重点目标

香港通常被认为是国际“热钱”进入大陆市场的跳板,从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来看,国际“热钱”对中国市场热度不低。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稳步推进,“热钱”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也将随之拓宽。目前,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是境外短期资金进入国内的两大合法渠道。2012年这两大渠道的规模均大幅提高。截至2012年底,QFII的投资额度达到374.43亿美元,RQFII 的投资额度达到67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底分别增加了近160亿美元和570亿元人民币。

图3 我国QFII、RQFII投资额度状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四)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加速提升

目前,我国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各项改革措施不仅能够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而推动国际金融多极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金融改革开放不应因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而停步。其重点既包括继续推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如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完善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推进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等;又包括大幅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如降低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提升资本项目的开放水平等。

(二)加强金融领域对内对外监督水平

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是未来全球金融领域的一大趋势。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明显的趋同性:一是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二是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四是加强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推动上述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此外,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变动情况。在出口乏力的形势下,要防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大幅升值,需要视情况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管理力度。

(三)利用好海外融资渠道

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即便是资金最充裕的国家,也需要将综合运用境内外资金作为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不但那些“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利用好海外融资来进一步扩大境外直接投资规模,尚未“走出去”的企业也可通过海外上市、引入境外战略合作伙伴等手段提高对海外融资的使用。有关部门可通过提供海外融资信息、加强国际金融规则方面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综合运用境内外资金的能力。

(四)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首先,要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国内在扩大进口平衡国际收支的同时,可以利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机制、国内价格稳定机制等手段降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通货膨胀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针对欧美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尤其是考虑到全球性通货膨胀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大于发达经济体,在合作中应呼吁发达经济体在稳定全球物价水平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五)积极推动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的国际合作

虽然国际货币体系由中心国家主导,但广泛的国际协作必不可少。我国可利用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力的提升,积极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国际合作:一是支持国际货币向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可按“相机抉择”原则,稳步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积极参与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主动选择。二是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支持汇率的有序变动。三是支持“集体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降低“自我保险”规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世界经济趋势与格局”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隆国强

课题协调人:罗雨泽

课题组成员:张小济赵晋平张琦张丽平

方晋胡江云许宏强

执笔:张丽平

香港金融环境分析

香港的金融环境怎么样? 1 当地货币 香港货币港元可以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都可以在银行以市场价兑换。2019年5月,1美元=7.849港元,1欧元=8.78港元,1元人民币=1.1418港元。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在7.75:1至7.85:1区间内波动。 2 外汇管理 香港无外汇管制,旅客携带各类币别现金、有价证券、旅行支票等入境均无需申报。海关人员检查旅客行李时,如发现旅客携带大量现金(港

币十万元以上),会记录旅客的个人资料后再予放行。 香港本地货币港元可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都可在银行以市价兑换。大部分在香港的银行都提供人民币服务。香港没有外汇管理局,对货币买卖和国际资金流动,包括外国投资者将股息或资金调回本国,都无限制。资金可随时进入或撤出香港。 香港的外汇市场成熟活跃,与海外金融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外币交易得以每天24小时在全球市场不停进行。内地企业更可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使用不同货币方便业务往来或进行投资。 3 银行机构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75家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截至2019年5月,香港共有194家认可机构,包括160家持牌银行、18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16家接受存款公司,此外,还有46家外资银行在香港设立的代表办事处。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每三年一次)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截至2019年5月底,在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共有12家持牌银行和7家代表处在香港经营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在香港开展分行业务。其他内地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东莞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及平安银行则在港设有代表处。 【开设银行账户】内地投资者应先在香港的银行开设往来账户,以方便其公司的日常商业运作。投资者可以个人名义或香港公司名义开设银行账户。 香港公司开设银行账户需出示以下文件的正本或由注册律师、会计师或公司董事签署验证的副本。所需文件可能因个别银行而异。当中主要包括: (1)公司注册证书; (2)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 (3)公司商业登记证; (4)公司董事会决议开设银行账户及授权某董事操作银行账户的记录; (5)授权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通行证件及入境签注; (6)每家银行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有些银行可能要求公司提供咨询人。

金融行业分析

(二)金融行业 1.金融行业需求分析 金融业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的信用机构,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进行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因此,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真正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储蓄银行、信托公司及其他专业银行、财务公司等。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起步晚,却发展迅猛”。但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相比,我们还停留在金融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信息化不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一批简单的海量信息,而是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投资理财专家,为客户整合加工所有的信息,分析投资动态,推荐投资产品等。要让信息化落到实处,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数据大集中。金融企业为顺应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大趋势,斥巨资将过去分散的、功能较弱的、以业务自动化处理为主的单一计算机系统改造为功能强大的集中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今,这种系统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和最重要的竞争武器。

2)建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大集中后,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的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3)为金融业搭建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平台。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更多的可能性。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代理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箱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针对金融行业的特征,针对通信及信息技术具有以下要求:固移融合通信网络,开放灵活移动技术,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提升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开展新的业务合作模式。具体需求包括: (1)基础通信,包括有价格竞争力的互联网宽带、有线与无线混合的专线 (2)移动营销,包括高时效短信发送要求、可靠稳定应对大业务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当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十大特征和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已明显呈现以下十大特征和趋势: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化;二是金融创新化;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四是融资证券化;五是银行经营国际化;六是银行业务全能化;七是银行资本集中化;八是金融业电子网络化;九是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十是金融监管国际化。 一、金融管制放松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对利率实行管制,如制定存款利率最高限,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等等。虽然这些管制对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80年代以后,这些早期形成的金融法规实际上已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金融管制对金融业的某些消极作用,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西方各国金融创新的热情。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西方国家纷纷掀起了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浪潮。首先是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管制,取消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其次是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使其公平竞争;三是改革金融市场,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四是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相继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新的金融改革方案,逐步放松

对存贷利率的管制,力图改革其旧的金融体制。1999年底,美国还颁布实施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最终废除了形成于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中的主要条款,消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行业壁垒;改革跨州银行法,统一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工商企业对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所有权,以此拓展金融机构的资本来源。在日本,放开利率的存款(包括大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证券、大额存单和外汇存款等)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储蓄机构吸收资金总额中的比重。从1989年起,日本对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确定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主要根据贴现率确定基准利率,现在则考虑融资成本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在逐步放开利率的同时,日本还对其银行法第65号条款进行了改革,取消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业之间的行业限制。日本《1981年新银行法》和修改后的《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可以经营公债,同时允许证券公司从事大额可转让存单的交易,允许其设立中期债券基金,并用这些基金开设现金管理账户。此外,证券公司还获准向顾客发放以公债为担保、不限用途的贷款。在英国,1986年10月27日,伦敦股票交易所允许外国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申请成为交易所会员,允许交易所以外的银行或保险公司甚至外国公司100%地购买交易所会员的股票,此次改革被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其核心就是利率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在1985年,欧共体推出了“银行业协调第二指令”的金融改革方案。该方案规定:一是欧共体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在本国获得营业执照以后,均可在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经营母国所批准的诸如存款、租赁、参与股票发行、投资管理等广泛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一)世界经济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IT的广泛应用,传播技术的进步及传播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得信息得以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以海浪式涌入人类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入了润滑剂。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促使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这当中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诸多力量作用下,科技产品迸发出现,产业结构显著调整,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最终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当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对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国别经济竞赛也日趋激烈,其中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方式在转型。近代欧洲帝国不断通过发展殖民地发展经济,并将其殖民地的经济转化为其帝国经济的一部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升华,大多国家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即通过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所产生的资源、劳力和技术的组合,建立起来的一个以西方为中心、在西方国际大企业公司主导下的一级基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之上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也使得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已经国际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弊端是什么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弊端是什么? 一是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不适应,难以应对大规模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国际金融机构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代表性和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国际金融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资源和手段严重不足,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我们该不该放弃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不应该,因为做不到。 1.美元成为当今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市场选择而非政策强制。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虽逐渐下降,但因为没有替代货币,国际上仍普遍使用美元作为计价结算和价值贮藏手段。 2.全球化进程中新兴市场国际收支危机频发,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新兴市场对于国际清偿能力的追逐。 3.尽管国际社会对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普遍不满,但短期内却无法改变现状。 4.从长远看,储备货币多元化并不排斥美元主导。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后,世界就已进入储备货币多元化时代。但截至2007年底,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美元资产比重仍占到63.9%。可见国际对美元的依赖之深。超主权货币同样是信用发行,其制度安排上不一定优于现在的美元信用本位,同时在实践上也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前景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以该种货币计值的金融市场,超主权货币只是空中楼阁。未来,美元有可能继续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以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全方位的、超强的综合国力作支撑的。 这个是问题、回答的时候也不一定都说、见重点说就好。。。。PPT里面有的东西我觉得可以不说、比如那个布雷顿新林体系那块、上节课那个男生介绍

过了。。。你们也可以删掉。。。。还有什么问题给我留言、我是隐身在线

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72048

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 【学习要点】 1.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 2.理解职业阻隔的因素,以及如何突破职业阻隔,从在校、实习、求职、工作、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步步迈向职业规划目标。 第一节外部环境分析 有一句广告词非常经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的大学生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在聚光灯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舞姿呢?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认识、了解自己,也要清楚地认识外部环境特征,以评估职业机会……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 一、社会环境整体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下面是三个家庭环境分析的例子。 例1 我家在农村,我家有五口人,仅靠父母耕种三亩田地维持生活,弟弟和我都在读书。家庭很贫困,而且负担很重。我爷爷是文盲,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初中生。亲戚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所以,现在家庭不能够提供给我更多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特意向学院申请了勤工俭学工作。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为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能力。 …… (二)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是指所在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的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等……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对社会环境因素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策,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引导语: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下面是XX为你带来的金融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而企业的战略发展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外部行业环境人才动态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认知,才能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全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行业人才博弈中脱颖而出。 截止到20xx年7月,智联招聘各行业客户数达199万家,每天有220万个热门职位更新,每日平均浏览量达485万人次,简历库有效简历2680万份,为行业报告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分析基础。 本报告结合外部行业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和简历库数据集合分析而成,主要分析了行业从业人员现状、企业招聘需求、求职群体分布以及薪酬数据。广泛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统计方法最终形成了科学的行业人才报告,为行业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实施、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据。 中国的金融行业正在步入混业经营阶段,随着中国保险企业进军银行业,中国金融行业的境外收购量已大幅上升至

280亿美元。这些海外收购不仅为中国企业进军原本受限制的欧洲和北美市场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得外国企业得以进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市值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家来自中国。 20xx-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 自20xx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增长率基本在%左右。截至20x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企业总数量达到83005个,金融行业主体受国家控制,行业内法人单位不足1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是上海、北京上海和广州;其次,成都、天津、重庆排名靠前。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集体企业占0%,股份制企业占0%,私营独资企业占0%,外资及港澳台占%。金融行业受政府管理,以国有企业为主。 目前国内大约有金融人才399万人左右,但复合型人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精通的人才不到10万人,因此我国金融业急需高素质的混合型人才。

2020年(金融保险)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金融保险)国际金融形势 分析

2011年11月国际金融形势评论 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11月,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生产总值方面,得益于企业和消费者加大开支,GDP环比年化增长率达到2.0%,明显超过二季度的1.3%和壹季度的0.4%,表明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保持活力。 就业方面,高失业率状况有所好转。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口环比增加8.0万人,失业率降至9.0%;11月19日前四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移动均值环比下降3250至39.43万,为4月初以来最低。11月12日前四周继续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移动均值环比下降2250至367万,为2008年10月以来最低值。 消费方面,美国10月份零售额环比连续第二个月增长,增幅达到0.5%,同比增长7.2%,三季度同比增长7.6%。 制造业方面,数据表明基本面仍维持相对活跃状态。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由于商业飞机需求大幅下滑,10月耐用品订单环比下降0.7%,但优于预期中下降1.5%;美联储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产出环比增速从9月份的0.3%扩大至0.5%,其中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大增3.1%。 房地产方面,数据显示正在企稳回升。标普8月凯斯-希勒(Case-Shiller)房价报告显示,8月份美国20个大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2%,已连续五个月保持增长;20个大城市中16个城市的房价以及房价综合指数的同比变化率都有所改善;中西部房价反弹尤为明显,自今年5月以来,芝加哥、底特律和明尼阿波利斯房价环比增幅都颇

为强劲;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份新屋销量升至31.3万幢,环比增长5.7%;三季度新屋月均销量增至30.2万幢,高于去年同期29.1万幢的月均值。 通胀方面,数据表明物价基本稳定。美国10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3.5%。核心CPI连续第2个月上涨0.1%,同比上涨2.1%。 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尚未脱离正轨,没有立即陷入衰退的风险,目前尚无推行QE3的必要。可是,美国住房市场仍旧疲弱,失业率维持在9%高位,且欧债危机导致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受挫,因此其能否成功摆脱“二次衰退”阴影仍有待观察。 11月,美国俩党又壹次就债务问题进行谈判。 8月,俩党曾围绕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壹项削减联邦政府赤字妥协方案,其分俩步执行:第壹步要求在10年内削减赤字9170亿美元,同时将公共债务上限提高9000亿美元,该项内容已经启动;第二步要求在国会成立“超级委员会”,由12名俩党议员组成,负责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债务上限以及削减1.2万亿美元之上赤字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如果该委员会未能达成妥协方案,美国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在十年内对等削减国防等安全开支和国内其他项目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 但经过几个月紧张谈判后,该委员会最终未能就削减美国联邦赤字问题达成协议。俩党主要矛盾在于共和党不愿在增税问题上让步,而民主党则不希望在社会福利计划上削减过多开支。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 发表日期:2014年2月17日作者:刘世锦余斌陈昌盛【编辑录入:jw】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经过几年的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取得一定进展,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孕育,一些新迹象、新趋势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结构性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型仍低于预期。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政府债务危机的后期,短期趋稳态势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政策退出的严峻考验。 世界经济调整尚未迈出决定性步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预计危机发展可能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即私人部门危机、政府部门债务危机、货币或货币体系危机。目前看,世界经济总体处在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演变的风险尚不能排除。当私人部门发生危机、金融市场动荡时,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干预,大规模财政刺激和注入货币,使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问题暂时转变为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原本就高企的政府负债,在大规模刺激后迅速恶化,继而爆发政府债务危机。 要消减政府债务,一种途径是通过私人部门实质性好转,经济效益改善,带动经济增长和政府收入提高;另一种是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以债务货币化或通胀方式实现。当前实体经济调整的成效不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第二种途径。然而,长时期超低利率和大规模货币投放,终究不可持续,且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泡沫化、恶性通胀和货币危机的风险在逐步积累。世界经济,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到了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关键时点,但由于实质性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退出的方式、时间和节奏的选择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的冲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相对实力调整方向不变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2008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全球价值链在冲突中重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反思过度追求经济服务化、虚拟化的教训,纷纷推出“再制造”战略,试图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价值环节上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新兴经济体则通过产业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延伸、扩展产业链,从而突破传统国际产业分工对发展空间的约束。全球价值链重构在推动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区域利益融合。价值链重构带来市场竞争和动荡,促使各国争相加入或发起新的自由贸易安排,在寻求稳定和长期市场空间的同时,培育区域间组合比较优势。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东盟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将对亚太地区一体化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酝酿中的美欧自贸区、日欧自贸区,可能在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紧密

组织变迁中的职业生涯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颇为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该技术一经问世,很快得到了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发展,甚至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如此重视呢,这主要是由于今天的组织面对的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的雇员:首先,谋生不再是雇员参加工作的惟一动机,雇员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使雇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和职业成就寄以厚望;第三,随着法律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为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雇员可能会辗转在不同的组织中从事多种职业;第四,求职者不再是单纯的被选择对象,求职过程是个人与组织相互选择的过程。因此,雇员的职业配置不仅是组织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雇员自己的选择,某种程度而言,雇员选择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加大。所以,现代职业生涯管理包含着雇员的自我职业设计及其实施与组织对雇员职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双重任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中。组织作为追求特定目标,通过分工与协调实现最大效率的一种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其能否做好雇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对组织功能的发挥和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的内在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雇员职业发展的依托,组织自身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变迁必然会影响雇员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不断加快,就业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使组织发展和结构变迁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积极做好雇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并不失时机地随着组织的变迁进行调整,对促进雇员发展与组织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变迁趋势及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来临,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了激剧的变化,开始形成了未来组织的雏形,不少管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未来组织变迁和发展将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分散化与虚拟化、扁平化、小型化和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势,由此也将对雇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除了上述组织自身发展变化的因素外,还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老龄化、夫妻都工作的双收入家庭模式、社会和市场的专业化、家庭业务的扩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性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等也将对雇员职业生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组织的信息化 工业社会正在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方式的便捷化,使信息将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 职业规划启示:在那些已发展成熟的产业寻找工作远不如在新兴的信息产业有利。2000年11月8日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其中14人是从信息产业或其他高科技产业领域发家致富的,包括华为、科利华、网易、搜狐、新浪、用友等知名信息企业的老板。从不同产业提供的工作比例来看,发达国家整个经济中的制造业所占份额在急剧下降,信息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增加。目前许多传统产业和部门正遭遇着缩减规模的危险,而专门从事提供信息、解释信息的企业组织却正大规模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由于产业和组织变动向着提供信息方向发展,如果不考虑这种趋势,职业规划将是海市蜃楼。 (二)组织的全球化

金融行业环境分析

金融行业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 去年,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监管层也倾向于逐步放开市场,并且一些股改之后的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纷纷回归A股市场。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的作用下,金融行业出现了繁荣。 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房地产和股市异常火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下,外国投资者都看好中国市场,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 但是,在今年年初,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央行连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也抑制不了经济过热,央行还使用一些其他方法防止通货膨胀。与此同时,物价上涨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高房价也从一个经济现象演变成危及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3、文化环境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金融业的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断层,至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金融体系。而且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也没有形成现代商业。再后来,受马克思激进的政治干预思想的影响,很多商业活动是被禁止的。例如,中国人对房地产的认识就都不同于西方,中国一直是农耕社会,开发商富豪和房奴,就像地主和农民,土地问题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上都是一个能够引起社会动荡的问题。 4、技术环境 中国金融业尽管使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网上银行,ATM机等等,但是,由于商业信用的缺失,有很多涉及信用货币的业务都没有开展,也缺乏相关技术。 二、行业分析 1、民生银行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机制灵活,产品设计能力优秀,定位于中小企业 弱势(Weakness):资金成本过高,网点太少 机会(Opportunity):利用中小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业务 威胁(Threat):容易受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夹击 2、潜在的竞争者 小银行,如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等等,以及新建立的银行。 3、竞争分析 竞争对手名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花旗银行 竞争对手常规比较

关于某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结构分析报告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结构分析 来源:金窝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金融行业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近一年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此,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产业,我们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可以忽视的是互联网与金融的产生,给我们的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还没有统一定义。市场人士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 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不过, 随着金融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融合, 这一狭义概念的边界正变得模糊。广义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是互联网金融。本文认为,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目前主要是web2.0)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 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 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传统业务模式,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依赖技术和平台开始渗透到金融领域。目前主要的发展模式有: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的融合。 从内在原理看,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基础方面, 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对客户服务和客户体验的单一追求。传统金融行业讲究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客户利益三者平衡,在平衡中寻求持续发展。而目前一些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内的互联网企业, 股东放弃短期回报, 员工满怀创造新天地的激情, 不计回报, 而唯独专注于客户服务和客户体验。这对机构过剩、业务同质、服务缺乏的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值得深思。 2.商业逻辑方面, 互联网金融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风险定价, 形成信用体系。 3.财务模型方面, 互联网金融可以凭借其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 通过基础服务的免费提供, 实现无边界的暴力扩张。 4.在经济原理方面, 互联网金融充分运用长尾分布理论, 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营利。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2013年10月29日10:02 来源:国研网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8 一、未来三到五年,影响国际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因素 (一)欧、美、日严重的财政债务问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已经转化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内部日益严重的财 政债务风险。对于不同的经济体,风险的表现方式有所区别。在欧洲,2009年末以来希腊、葡萄牙、西 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接连爆出主权债务问题。这些国家的政府债务负担远远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引起了国家违约风险。 美国的债务问题主要表现为债务上限约束与为经济复苏而采取的财政激励计划之间的矛盾。为了推动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加大对医疗卫生、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失业救济等领域的财政支出。这些措施使得美国的债务上限不断被突破,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从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初,美国先后7次提高债务上限。最新的债务上限规模为16.394万亿美元。 日本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的公共债务比率长期处于上 升态势。到2011年初地震和海啸之前,日本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228%。IMF2012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GDP 237%的规模。 (二)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危机爆发后,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美联储于当年11月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QE1共耗资1.725万亿美元,开启了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之后,于2010年8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其他国家也将低利率和(或)量化宽松作为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手段。2012年6月底开始,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最近的日本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 欧美日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具有两大共同特征:一是没有上限。在推出OMT(直接货币交易)时,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对购入债券没有数量限制。美国QE3虽然规定了每个月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规模,但并未规定结束时间,这意味着总规模没有上限。日本央行购入金融资产也是无限量的。二是与经济发展状况挂钩。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通常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而此次,OMT与欧元区国家的举债成本挂钩,当受困国债务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该计划就会进入二级市场购买该国债券,以降低其债务成本。QE3的推出,则是美联储第一次将救助计划与经济发展目标——失业率和经济复苏联系起来。 (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以及国际层面在金融监管上的漏洞和缺陷。为避免重蹈覆辙,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积极推动本经济体内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10年7月,美国政府通过了《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主要包括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和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改革高管薪酬及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对冲基金、评级机构和私募基金的监管等措施。2010

最新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样复杂多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每一次新的变革都迫使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变革。 -------比尔·盖茨 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命力首先来自其对环境的适应力。伴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21世纪与20世纪的不同 1.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谁掌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 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竞争更加激烈

家主权和民族经济,其中一个主要体现便是跨国公司所奉行的全球经营战略的大力推行。这些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跨越国界组织生产,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并在经营战略上越来越注重从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出发组织其业务活动。中国加入WTO 以后,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将面临更为激烈的、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的竞争,竞争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 ◆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行业限制。以前基本上采用产品经营方式,现在资本经营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经营领域。资本经营方式与产品经营方式的区别在于: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存在的行业限制。 企业在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会存在产品、设备、技术、市场等一些行业壁垒。但是,资本经营方式可以运用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之内聚集某个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进入这一行业。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得一家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一行业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取得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和成本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就打破了行业限制,变成全方位的竞争。 3.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 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又要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和保住顾客,在顾客的期望与信赖的基础上,与顾客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4.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同时知晓一切。以全球化网络、高速化网络、个体化网络和智能化、商业化、实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正在将全球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如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7718767996.html, 1

目录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 第一节经济与金融环境 (4) 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及对中国的影响 (4) 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 1、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5) 2、销售平稳增长 (5) 3、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6) 4、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7) 5、人口就业总体平稳 (7) 2、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 (8) 3、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11) 三、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12) 第二节监管环境 (15) 一、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综述 (15) 二、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18) 三、中国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 (19) 四、中国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手段 (19) 第三节细分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21) 一、银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 (21) 二、保险业 (29) 三、证券业和期货业 (36) 第四节农村金融业财税支持政策 (36) 一、农村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现状 (36) 二、农村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的制度缺陷 (38) 三、完善农村财税支持政策的建议 (41) 2

3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与金融环境 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及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GDP历史变动轨迹 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 4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收稿日期:2002-08-07 作者简介:姜波克(1954,1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2002年第9期 (总267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 o.9,2002G eneral N o.267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姜波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 200433)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是国 际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即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随着1995年 Obstfeld 和R og off 的著名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 (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国际金融理论。 关键词:国际金融理论;跨时分析;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2)09-0007-12 近年来国际金融学的理论发展很快,尤其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导致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随着1995年Obs feld 和R og off 的著名的 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Es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 观经济学”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现代国际金融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流的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更多地应用到国际经济的背景中;第二,研究者用理论和经验方法更深层次的探讨国际经济的一些古典问题。 一、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分析 汇率理论的动态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的分析,把最优的增长理论应用到开放经济中。在80年代早期,许多研究者建立了经常账户的跨时模型,其中储蓄和投资表示前瞻性的最优决策。在凯恩斯的分析方法中,净出口主要有当期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对外净利息支付决定,在跨时方法中,忽略了这些因素。该模型不同于早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