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姓名:孙雁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前教育学

指导教师:秦旭芳

20100517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中文摘要

生存状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包括教师的健康状况、教师待遇状况、教师工作情况、教师人际关系、教师社会地位、教师自我实现状况。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编制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对沈阳市不同办园体制的 23 所幼儿园的 317 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生存状态的调查,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幼儿教师的总体生存状态欠佳,在四种体制下,以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较好,部队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次之,企业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再次之,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生存状态为最差。

2.本研究将生存状态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健康状况、待遇状况、工作状况、人际关系状况、社会地位状况、自我实现状况。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发现,待遇状况、工作状况、人际关系状况、自我实现状况在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健康状况及社会地位在不同办园体制上不存在差异。

3.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各个方面在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差异

(1)年龄方面,25 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各个方面在不同办园体制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26—30 岁和31—35 岁之间的幼儿教师其社会地位状况、工作状况在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差异。

(2)教龄方面,2 年以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况各个方面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都显著;3—5 年幼儿教师的自我实现状况在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差异;6—15 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健康状况、待遇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工作状况上存在办园体制上的差异。

(3)学历方面,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待遇状况、工作状况在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差异;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待遇状况、社会地位状况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显著。

关键词: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办园体制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Living

Situation in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Abstract

Living situation is a form that people perform in the daily life of physical and spiritual environment with the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living situation includes teachers’ health status, treatment status, work status, relationships status, social status, self-realization status. There is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

In this study we first summary and analysis the relational study of the living situation. Then we use the self-compiled“kindergarten teachers’l iving situation”questionnaire to survey

317 kindergarten teachers’living situation of Shenyang ’s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combined th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to carried out the further research.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Kindergarten teachers’living situation is poor. In the four kind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living situation from good to bad is: first, education kindergarten, army kindergarten, enterprise kindergarten, private kindergarten.

2. To analysis the collection of statistical date,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status, work status, relationships status, self-realization status in different kinds of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eachers’h ealth status and social status in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exist no differences.

3. The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from the different system exist differences in all aspects of the living situation.

Under the age of 25,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their all aspects of living situation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age of 26-30 and 31-35, their social status, work status exist differences.

Under the work experience of 2,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their all aspects of living situation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work experience of 3-5, their self-realization status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work experience of 6-15, their teachers’health status, treatment status, work status, relationships status exist differences.

In the academic career, high school or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or above kindergarten teachers from the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their treatment status, work status exist differences. College degre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ir all aspects of living situation exist differences. Bachelor degree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ir treatment status and social status exi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Key words: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living situation, different kinds of kindergarte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引言

从我国教育部十年来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每年我国有2.5 千万的儿童要进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而且学前教育的对象也由最初的3-6 岁的适龄儿童,扩大到了0-6 岁。因此幼儿教育的质量高低与幼儿园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是通过幼儿教师来实现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幼儿教师是幼儿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她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就是这样一群对于幼儿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群体,她们生存状态却鲜有人关注。2008 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场大学同学聚会,在我们班 40 位同学之间,如今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仅有 10 多人,半数以上的同学已经不再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究其不再从事幼教职业的原因,她们七嘴八舌的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幼儿教师太累了,责任也大;幼儿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太少了,同样是本科毕业,我宁愿拿同样的薪水从事别的工作;我刚开始做了一阵子幼儿教师,但是觉得这个行业没什么发展,幼儿家长对我们的教师身份也不认可,心里落差挺大的。”她们的回答让我的心理产生了莫名的滋味,面对流失率这样高的一个职业,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呢?

我在导师的鼓励之下,以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场生存质量的考察,以期通过我的研究能够将幼儿教师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展示出来,给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为提高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一章问题提出

一、研究的缘起

(一)时代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是一个关于人才的竞争舞台,一个国家的强盛,源于这个国家的人才资源丰厚。我国在 2001 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前言中写道:“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把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战略任务;必须从儿童早期着手,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作为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教师,他们所背负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也正因为如此,关爱教师的生命,已经是关乎于国家的事情。如今,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的政策,法律法规。教师的身份,地位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和肯定。可是,还是会有一些处于“边缘化”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幼儿教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的教师身份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其正常的利益缺少法律法规的保护等方面。这些方面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映,不仅影响了幼儿教师继续从教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给幼儿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从教育部最近十年的幼儿教育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在园幼儿数量一直维持在2000 万人左右,而幼儿教师数量一直处于持续递减状态,在 2001 年,全国幼儿教师总数只为54 万人,较1997 年的89 万人,流失了40%。教师流失对教育资源本身来说是一种浪费,而且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在期刊网中,我们可以找到数以万记的研究文献。而这些文献及研究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能让幼儿教师更好的为幼儿服务,给幼儿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幼儿教师应该怎么样,通过什么方式来让自己发挥到最高境界来教育幼儿。这些冷冰冰的研究带给了幼儿教师过多的要求,让她们觉得自己就是一根蜡烛,到头来是点亮了别人自己却“蜡炬成灰泪始干”。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排在了最后。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建立在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基础之上。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无论对幼儿教师的研究做得再怎么丰厚,可是幼儿教师的流失现象依然严重的原因。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来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关爱幼儿教师的的生命质量,关心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一个自身生命没有被关注的人很难有关注他人生命的意识王珂,郑红霞(2007)[1] 。这样做是一条有效的道路,让幼儿教师心无杂念的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

(三)以往研究引发的思考

2008 年,我们跟随导师做了两项国家课题,与幼儿园进行了紧密的接触。在整个调研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欠佳。忙,是每个幼儿教师生存中的主要字眼。工作

压力大,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每天工作时间也很漫长,大多达到 10 个小时以上。在师幼比例上,机关等公办体制的幼儿教师稍微轻松一些,至于民办体制的幼儿教师,常常是一个教师对 30 几个幼儿。试问,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么?

著名的酒店经营商丽嘉酒店集团副总裁及地区经理狄高志先生在讲述自己酒店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并且利润丰厚的时候说:“员工只有本身在快乐地工作,才能为客人提供很好的服务。”他认为,员工的满意才会带来客人的满意,这样才能带来利润的增长。从丽嘉酒店的成功,我们发现,‘员工的满意’是这个成功理论的根基。

推导至幼儿园的管理理论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想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提高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措施。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园体制

许多关于体制的研究,一直围绕着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着探索,忽略了对体制这一概念本身的界定。体制一词最早来源于1984 年我国实行体制改革。在《辞海》中被定义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百度百科中对体制的定义为: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2]。总而言之就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从上述对体制一词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体制就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即,由谁来办,由谁来管理的一个具体问题。

同理,我们认为,办园体制,指的是,在开办幼儿园时,采用何种体制。这一体制的执行,决定着办园的政治方向,并且规定着由谁来办幼儿园,谁来管理幼儿园。

我国幼儿园的兴办一直采用着“政府主导发展学前教育,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园。”的多种体制相结合的办园方式。我国早在1979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就明确了这一点:“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并且在随后的法律,法规中体现了这一“多渠道办园的思想”。例如:

1987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1989 年,《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务院批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1994 年,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

2001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捐赠,,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

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今后5 年(2003-2007 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并且,这一思想在我国现行的《宪法》(1982 年宪法,2004 年修订)中有了明确的体现,“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我国有着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的特殊教育国情,这一特殊的教育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兴办学校的时候一直采用着多渠道办学的体制特征。由于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性质的教育机构,因此,幼儿园的兴办不仅符合这一特殊的教育国情的需要,而且办学体制复杂多样。

目前,我国存在着的九种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这九种类型为:教育部门办园,其他政府机关办园,国有企业办园,集体或民营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部队办园,居委会或村委会办园,社会团体或民间团体办园,公民个人办园,其他(具体)办园。

1.教育部门办园:由教育部门投资兴办的幼儿园。这一教育部门包括,国家、地方、区县政府的教育部门,以及小学附属幼儿园等。

2.其他政府机关:由除教育部门之外,其他政府机关兴办的幼儿园,例如税务局,工商管理局等政府机关。

3.国有企业办园:由国家企业部门投资兴办的幼儿园,例如飞机工业集团,铁路集团。

4.集体或民营企业办园: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投资兴办的幼儿园。

5.事业单位幼儿园:由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

6.部队办园:由部队投资举办的幼儿园。

7.居委会或村委会办园:由小区居民委员会或村里委员会投资举办的幼儿园。

8.社会团体或民间团体:由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组织或教育学会、陶行知研究

会、书法协会等投资举办的幼儿园。

9.公民个人办园:由个人投资举办的幼儿园。由于这九种办园体制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交叉,因此,我国教育部在统计数据时将这些

幼儿园划分为四种: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其它部门办园。在各办园体制幼儿园中,正式幼儿教师编制类型不同,这个不同表现为:教育、机关、

事业、集体等办园的教师编制类型是教师。部队办园的教师编制类型是干部。企业办园的教师编制类型是技术人员。农村、公民个人办园均没有教师编制。

本研究基于教育部的划分方法并结合不同办园体制下的教师编制问题,将不同办园体制的研究范围确定为以下四种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类型:教育及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幼儿园、企业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公民个人幼儿园。

(二)生存状态

生存状态,也常常被称为生存状况,生存境遇,生存现状。无论从那一个词汇来看,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大家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没有多少歧义。[3]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相关研究很少有人对生存状态进行过明确的定义,认为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不需要对此词汇的定义进行阐释。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生存的内涵状况进行理论研究及探讨。

对生存状态这一词汇本身的界定,不同的文献表现出了一致性的特征。总体看来,分为两种阐述方式。其中一些文献将生存状态分割成生存和状态两个词汇,分别进行解释并参考词源本身来进行定义:生存,是与死亡相对应,保存生命。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两个词语结合起来的大致意思是:人或事物保存生命时表现出来的形态。[4]还有一些文献把生存状态定义为:是人的“在”的各种方式的总称,主要指日常状态。[5]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6]无论从哪一种对生存状态的解释来看,虽然存在一些角度上的不同,但是,定义本身没有多少区别。

综合上述对生存状态的定义出发,我们认为,生存状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形态。

由于生存状态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庞杂,因此要想对一个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就要从生存状态所包含的各个方面来入手。相对于生存状态词义本身的一致性,对生存状态内涵的研究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对象的不同。

研究视角的不同,会对生存状态的内涵有不同的关注。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研究会针对经济收入的情况,[7]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则偏爱揭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的不同,会对生存状态的内涵有不同的选择。邱莲(2003)运用SCL—90 心理测量问卷,对 125 名民办幼儿园园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8]陈德枝,秦金亮(2006)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两省区幼儿园教师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评定。[9] 姚炳辉,谢雅芳(2006)运用思辨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进行了理论的研究。[10]

研究对象的不同,会对生存状态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对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进行阐释时,研究者多指向于生存状态之下的公民身份和文化权力及社会地位等方面。[11]对出租车司机的生存状态进行探讨时,研究者把生存状态之下的工作时间及健康状况和工资待遇等作为研究重点所在。[12]对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则从继续教育,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13]

总结这些不尽相同的生存状态研究,可以清楚的发现,无论何种研究方式,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对于生存状态的内涵切入还是存在交叉的情况。这是因为,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人的生存状态的研究。

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其内涵包括很多,例如,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情感需求,角色要求,社会关系,继续发展的需要等等,都可以被称之为人类生存状态的衡量指标。唯一不同的则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角色被社会学引入,指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所应有的行为模式。既有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也有自己对自己角色本身的期望。[14]从这一点上可以发现,由于角色本身的期望不同,因此会形成研究本身的内涵差异性。幼儿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也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的内涵阐释。

三、相关研究述评

(一)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述评

从已有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来看,这一方面的研究相较于教师其他方面的研究来说,不是很丰厚。我国对教师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的研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受美国对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的结果影响(只有2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她们自己在尽她们最大的努力进行工作)。我国在2005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参考国外职业心理健康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制作了教师生存状态的问卷,并且由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站新浪网上发布。8699 名教师填写问卷之后的结果显示:我国教师生存状况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90%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最为严重的是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15]

以教师生存状态(生存境遇,生存现状,生存状况)等做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所能找到的文献也不是很多。更多的研究倾向于从构成生存状态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有的研究者研究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研究者研究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的情况;有的研究对教师的工作强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经过归纳、分析、整理,我们发现,研究者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师的生存状态,即心理健康,学历状况,经济待遇状况,工作强度,继续教育,社会地位六个方面。

1.心理健康方面

李方芹(2007)采用 SCL-90 的心理量表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虽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但是其心理健康问题查出率高达 32%,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张凤,刘云艳(2005)也发现受调查的成都市幼儿教师,有63.2%

的教师希望接受心理健康咨询,而且其研究发现,教师的不良心理将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2.学历状况

这一方面的研究对象多为农村幼儿教师。姚炳辉,谢雅芳(2004)[16]经过调查发现,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多为初、高中文凭,只通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教师。黄东昱(2007)通过实证调查也发现,泉州民办幼儿教师的学历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全体幼儿教师的20.4%。[17]同样的状况也存在大学中方卫星(2006)指出,将来大学教师的引进应多考虑硕士以上的学历。[18]

3.经济待遇状况

经济待遇指的是人们劳动后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19]张传燧,刘良初(2007)发现,教师的工资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民办教师没有正视教师的医疗、保险等各种福利。[20]郑茸,高慧敏(2006)也发现教师行业的平均工资位居倒数第三。任红娟,蒋玉芹(2006)通过调查发现,42%以上的教师不满意自己的收入,认为与她们付出的辛苦不成比例。[21]

4.工作强度

这种不良生存状态,是教师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教师的平均工作时间为9.67 个小时,远远超过标准的8 小时日工作时间。其次,教师工作任务重,师生比例超标。黄东昱(2007)指出大多数的民办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教师编制不足,有的幼儿园每班学生数达40 多人,才配1 名幼儿教师。多数民办幼儿教师既负责教学,又充当保育员、卫生清扫工,还要完成园所交办的其他任务。[22] 5.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继续教育指的是教师在就职之后得到的培训。左瑞勇(2006)通过问卷调查,公办园教师和民办园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都不多;但在幼儿园内部教研方面,公办园教师的机会比民办园教师多。[23]姚炳辉,谢雅芳(2007)的研究结果与左瑞勇的研究结果相同,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24]

6.教师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通过经济地位,职业声望,权利地位等方面来体现。[25]郑茸高,慧敏(2006)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在《教师法》中竟然存在不能拖欠教师工资这一项(国家竟然要强迫执行教师工资的发放),而且在职业声望的调查中,家长最不喜欢孩子从事的职业中,教师排名第三,对于学校的大事务决定权,教学方面的事情,教师缺少决定权。[26]任红娟,蒋玉芹(2006)在对教师进行社会地位,自我认识的调查中发现,57.49%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地位,不尽如人意。[27]

(二)教师生存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概述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无因之果”。教师生存状态的产生和存在,也是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的。综合关于生存状态的研究,我们发现,引起上述教师生存状态的原因主要有

三个方面,政策、学校管理、个人。

1.政策原因

唐海燕(2007)用案例的研究方法揭示,在幼儿园体制改革之后,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比以前要差。[28]黄东昱(2007)在研究中同样把教师不良生存状态的产生,归咎为政策的原因,认为盲目的体制改革造成了教师生存状态的恶化。[29]

2.学校管理者原因

赵毅,胡守敏(2006)学校领导把社会期望转移到教师的身上,对教师严格要求,缺少人性关怀和弹性的管理机制,对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压力。[30]黄东昱(2007)认为民办幼儿园办学者或管理者自身教育管理水平不高,没有较长远的目光,把教育极端产业化,有强烈的利益心态,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31]

3.教师个人的原因

教师自身的条件是产生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的一项重要原因。这个自身条件包括赵毅,胡守敏(2006)个人素质,职业成就等。[32]黄东昱(2007)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不足,专业技能欠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以及缺乏专研业务的进取心,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等个人原因,解释了教师不良生存状态产生的原因。[33](三)提高教师生存状态对策的研究概述

总结关于解决不良生存状态的研究发现,目前解决不良生存状态的对策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出:政府,社会,学校,个人。

1.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责

任红娟,蒋玉芹(2006)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统管大局的机构,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完善继续教育体制。[34]黄东昱(2007)也持此种观点,各级地方应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严格对民办教育市场的准入制度。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35]

2.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教师

郝振君(2005)认为,缓解教师的不良生存状态,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36]赵毅,胡守敏(2006)同样认为,社会应该给予教师合理的期望和合理的评价。[37]

3.学校的关怀与支持

王珂,郑红霞(2007)提出,学校要建立教师的全面生命观,树立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38]张辉(2006)同样提倡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学校要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栖息地。[39]

4.教师自身的调整和适应

郝振君(2005)从教师自身方面入手,要求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40] 朱敏(2006)从缓解压力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可以提高教师的生存状态。[41]

以上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文献,我们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存在三方面存在着不足。第一:研究内容倾向于教师的不良生存状态。关于教师的生存状态,研究内容多指向

不良生存状态。教师的生存状态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而这些相关研究往往揭示的只是教师的不良生存状态。不良生存状态是指偏离于正常生存状态之外的非正常生存状态。从以上文献来看,这些研究通常围绕着教师的不良生存来阐述。并倾向于阐释不良生存状态出现的原因及对策。本研究预计在研究内容上进行突破,将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生存状况进行研究。

第二,研究对象极少涉及不同办园体制之下的幼儿教师。纵多研究者把研究对象集中在民办体制之下的幼儿教师。缺乏对其他体制之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不同体制之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况必然会存在差异,而且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体制和因体制差异而存在的政策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本研究以不同办园体制为划分,全面揭示不同体制下整体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第三,研究中对于改变和提高教师生存状态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过于单薄和形式化。教师的生存状况与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已有研究忽视这一点上的侧重。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也只限于点到即止,有针对性的研究几乎没有。诚然,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水平不是一个,几个,几十个研究就能改变的,但是,本研究期望在真实调查不同办园体制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一些对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幼儿教师的总体生存状态。

2.每一种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及其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

3.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

4.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各个维度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

(二)研究意义

对不同办园体制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拓展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范围。对幼儿教师的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可以拓展幼师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围。

2.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园长更好的管理幼儿园提供新思路,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研究从生存关怀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幼儿园的园长更好的管理幼

儿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划等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真实的调查,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针对所调查的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提出详实的建议和对策,可以为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划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第二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部分,317 人;第二部分是访谈部分,8 人;第三部分是观察部分,4 人。

(一)问卷调查对象

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从沈阳市内随机选取四种体制(教育及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幼儿园,企业体制幼儿园,部队体制幼儿园,公民个人体制幼儿园)幼儿园23 所,每一种体制的幼儿园随机选取幼儿教师90 名,发放问卷90 份。四种体制的23 所幼儿园共发放问卷360 份(实际回收329 份,有效问卷317 份)具体情况见表1。问卷调查的317 名幼儿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等基本情况见表2。

表1:问卷调查教师分布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教育等事业单位企业部队公民个人共计发放问卷数量90909090360

有效问卷数量83638685317不同体制问卷所占比例26.2%19.9%27.1%26.8%100%

如表所示,四种办园体制中以企业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的问卷回收率最低,这主要是因为沈阳市的企业体制幼儿园正在进行体制改革,许多企业体制的幼儿园随着改制的浪潮的影响已经逐渐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有的被个人承包变成民办体制的幼儿园,有的在改制中消失。

表2:不同办园体制问卷调查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从问卷调查的四种不同办园体制的教师基本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教师年龄上,公民个人办园的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以30 以下的教师居多,而且缺乏40 岁之上的教师。在教龄方面,公民个人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的教师的教龄以15 年之下的占多数,

其他三种体制的幼儿园教师的教龄分布较平均。四种办园体制均无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多数教师的学历为大专、本科。公民个人体制的幼儿教师缺乏职称的评估,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估情况相对较好。公民个人办园的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其他三种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以教育等部门办园体制的幼儿园教师有编制的较多,部队的次之。

(二)访谈调查对象

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访谈调查。从沈阳市四种办园体制的幼儿园中抽取4 所幼儿园(每一种体制一所幼儿园),每一所幼儿园抽取 2 名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访谈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教育及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幼儿园

教育及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体制的幼儿园在本研究中简称为 A,选取的 2 名幼儿教师分别为A1 及A2,详细情况见表3。

2.企业体制幼儿园

企业体制幼儿园在本研究中被简称为B,选取的2 名幼儿教师分别为B1 及B2,详细情况见表3。

3.部队体制幼儿园

部队体制幼儿园在本研究中被简称为C,选取的2 名幼儿教师分别为C1 及C2,详细情况见表3。

4.公民个人体制幼儿园

公民个人体制幼儿园在本研究中被简称为D,选取的2 名幼儿教师分别为D1 及D2,详细情况见表3。

表3:访谈调查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龄教龄目前学历职称编制所教班级

A127岁4年本科暂无合同大班

A238岁17年大专小学一级在编中班

B122岁1年大专暂无合同小班

B236岁12年大专小学二级在编大班

C124岁1年本科暂无合同小班

C239岁19年本科特级在编大班

D128岁5年本科暂无合同托班

D223岁1年大专暂无合同中班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访谈对象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与大专学历的教师各占一半,年龄从22 岁到39 岁不等,其中三位教师有职称,所教班级分布均匀。

(三)观察调查对象

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观察调查。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选自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其中每一

种体制选取1 人,共4 名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师生存状况的观察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观察调查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龄教龄目前学历职称编制所教班级

A127岁4年本科暂无合同大班

B122岁1年大专暂无合同小班

C124岁1年本科暂无合同小班

D128岁5年本科暂无合同托班

从表4 中,我们发现,被观察的4 位教师均为30 岁以下,教龄均在5 年以下,学历3人为本科,1 人专科,均无职称、编制,所教班级为大、小、托。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半结构访谈法、跟踪观察法进行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综合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本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非仅仅依靠单一的研究方法所导致而且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每一种研究方法中的先天不足,可以揭示幼儿教师真实的境遇让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更具有信度。

(一)问卷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了解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现状。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幼儿教师的年龄、教龄、原始学历、专业、目前的学历、职称、编制、所教班级;问卷主体部分包括幼儿教师的健康状况、幼儿教师的待遇情况、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等维度。问卷主体部分中的一些问题参考了 2005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制作并且由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站新浪网上发布的《教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而设定,其余问题由研究者自己编制,形成《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除去一些多选题、是非题、填写答案的问题,其余题项均采用了Likert5 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得1 分、“不太符合”得2 分、“一般符合”得3 分、“非常符合”得4 分、“完全符合”得5 分。题目中的反向问题预先进行了分数的调整。

问卷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为理论建构,研究者选择了南京军区的园长与骨干教师 15 人,沈阳市幼儿园园长与教师 15 人进行开放式的访谈,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所涵盖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对问卷的维度进行了划分。根据开放式的访谈,形成了《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问卷》初稿,邀请沈阳市2 所幼儿园的园长及沈阳师范大学2 位博士、3 名研究生对问卷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问卷再稿。对沈阳市2 所幼儿园的35 名幼儿教师进行再稿问卷的预测试,对问卷中教师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删除和修改形成问卷定稿,见附录1. 本研究对沈阳市23 所幼儿园一共发放360 分问卷,回收329 份,剔除有缺失问题的问卷12 分,有效问卷为317 份,有效率为88.1%。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运用SPSS13.0 及Excel 进行处理,对所调查的317 份问卷进行统计显示,本问卷得Alpha 信度为0.910,分半信度为0.897,这表明我们所编制的问卷是可信和有效的。

(二)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了半结构访谈法。通过访谈法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的各个维度方面进行了解。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让被访谈的幼儿教师进行自主回答,并对幼儿教师访谈中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追问,以期通过追问能够更好的得出幼儿教师对自己生存状况的真实描述。在整个访谈中,争取了访谈对象的同意,并在承诺保密的基础上进行了录音,共录制8 段录音,最后根据录音转录为文字,所有的访谈都由研究者一人承担,从而基本保证了访谈的信度。访谈提纲见附录2。

(三)观察法

为了客观、真实的了解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采用了跟踪观察法,对随机选取的4 位幼儿教师进行了每人,为期1 天2 次的观察。观察方式为观察者跟随被观察对象的一日生活,由于生存状态渗透在幼儿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此次观察包括了幼儿教师的午饭过程。为了确保幼儿教师的表现具有真实性,研究者没有将观察内容告知幼儿教师。从而保证观察的真实性及信度。观察表见附录3。

三、研究步骤

本研究主要经过以下几个研究步骤:

(一)查阅文献与研究问题的思考

在期刊网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文献,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从而确定本研究的主题以及需要研究的相关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所包含的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二)确定研究思路和编制研究工具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合导师的相关建议以及前期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观察,求取了专家、幼教行政干部、幼儿园园长、教学骨干、幼儿教师的建议,明确了本研究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具体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且明确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维度,编制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

(三)选取研究对象,开始正式的研究过程

选取了沈阳市不同办园体制的 23 所幼儿园发放了 317 份问卷,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沈阳市4 所幼儿园的8 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的访谈,以及对4 所幼儿园的4 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生存状态的跟踪观察。

(四)资料收集与整理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将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最真实的情况收集回来服务研究,为研究做支撑。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资料运用了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的分析

本研究这一部分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的分析,其二是每一种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及其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分析,其三是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分析。

(一)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的分析

本研究编制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采用了Likert5 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得1 分、“不太符合”得2 分、“一般符合”得3 分、“非常符合”得4 分、“完全符合”得5 分,一共51 道题,255 分(51×5=255)。研究者在问卷数据进行录入时,已将反向计分题进行了数据转换,因此可以说明,得分越高,表示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越好。本问卷对四种办园体制下的317 名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表5。

表5: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现状的得分情况

总数(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317235109181.6123.47

如上表所示,四种办园体制下的317 名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得分最高的为235 分,最小值的为109,平均得分为181.61 分,每一道题的得分3.5 分,趋于“一般符合”和“非常符合之间”,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一般。

(二)每一种体制的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及其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

差异分析

不同办园体制下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现状不尽相同,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再不同办园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情况见表6。

表6:四种体制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情况

体制总数(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F P 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83235129187.5428.15 5.859.001企业63233109181.2130.00

部队86232142184.2718.28

公民个人852********.4113.59

从上表可以发现,四种办园体制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现状的平均得分介于 173.41分~187.54 分之间,其中企业体制幼儿园与公民个人体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现状平均得分低于四种办园体制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现状的平均得分(181.61 分)。四种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态的排序为(由好到差):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办园、企业体制办园、部队体制办园、公民个人体制办园。对每一种办园体制下的幼儿教师生存状态在不同办园体制上的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教师总体生存状况存在差异,其中,F 值为5.859,P 值为0.001**(P<0.01)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本研究

我眼中的幼儿园好老师

我心目中的幼儿园老师 王妙菡的爸爸:王双良作为一名4岁孩子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我认为幼儿老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长。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就格外的明显。老师的脸上应该时刻带着微笑,内心充满关爱。老师的微笑,会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不合群的孩子学会人际交往,让孩子慢慢学会笑对生活。 2,要从内心爱孩子。作为幼儿的教师,只有从内心里爱孩子,才会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苦恼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去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的认知这个世界、不断的改正错误的过程。只有老师爱孩子,孩子才会觉得“幼儿园是我家,老师就是我妈妈”。孩子的幼儿园的生活才会是快乐的。 3,要会赏识教育。爱听表扬是人类的天性,只有在不断的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是乐观积极的。老师应该有双赏识的眼睛,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活动中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小成绩,老师都要由衷地表扬、赞美。 4,要注重孩子的自然成长。不要受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早的让孩子学习乏味的考试知识,这样只能是拔苗助长,让孩子尽早的厌学。幼儿园时期,仅仅是孩子成长、认识事物、学道理、学相处的阶段。教师教育要站在幼儿的角度,遵照他们的特点及认知规律,立足

幼儿园周围可以感知的生活环境,学习一些有代表性、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知识;把握幼儿教育的启蒙性,防止教育的小学化或成人化倾向,让孩子切实体会到。 5,重视幼儿尊严,注意教育方法。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独立个体,现在的孩子学习信息的渠道很广,他们的认知有时候出乎成年人的意料。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性敏感,自尊心唯恐受到伤害。所以,在教育他们时,首先要考虑到他们的“面子”,批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语言技巧和场合,以他们容易接受并且显见成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如果有犯错的地方,一定要告知他们什么才是对的。 6,有专业的幼儿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是门很复杂的学问,需要教师不仅懂才艺,更要有幼儿心理、卫生、语言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而学习心理学,则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因材施教。 7,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认真填写《家长联系测》,只有只有家长才能知道孩子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如果需要,晚上会帮助老师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及时沟通、注重家园互动也是一名优秀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的。 总之,老师和家长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谢谢老师们,辛苦了!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讲课教案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家长写给幼儿园教师的一封感谢信

家长写给幼儿园教师的一封感谢信 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的点滴进步中看到了老师为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一切。走进四园无论是哪个班的老师、阿姨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每个老师之间都是那么朝气蓬勃,对待每一个家长、孩子都是那么热情,每天清晨看见和蔼可亲的园长在微笑中迎接每个孩子,让我们觉得四园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我的孩子是xx年12月份出生的,一直由老人看管,在孩子身上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孩子入园近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他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孩子从嗷嗷大哭不肯来园到现在能通过家长劝解高兴地来幼儿园、从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常规意识到现在能把自己的玩具简单的物归原处、从在家里自由散漫的玩耍到能专注的听家长讲故事、并说一些幼儿园学的知识……作为家长真的有太多的感谢溢于言表,由于工作的繁忙,有时疏忽了对孩子系统、认真的教育,这一点我觉得作为家长和老师比起来真是惭愧。 孩子来到四园以后我们切实感到了园里、班级里所做的一切确实是我们所想、我们所需,幼儿园的管理是那么井然有序,班级的教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最难能可贵的是班级的兰老师虽然年纪很轻,但对于孩子的照顾与关爱却像妈妈一样,每每见到她时,她都能对于孩子的表现及近期情况讲述的细致入微,在我们

看来这就表明这是一位细心地老师、一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隋老师经常给我们家长想出许多针对自己家孩子最近情况的小妙招,好办法,在我们的“实施”中确实见效,当我们遇到教育中的困惑时我们家长都来向她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出谋划策”。王阿姨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更令我们家长佩服,每次面对我们家长时,无论是她在开饭还是看管孩子,她的眼中总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当孩子不小心尿裤子、尿床时,王阿姨不仅把衣服裤子洗的干干净净,孩子的身体也用温水洗净,就连尿湿的小褥子都洗晒的整洁如新,面对如此细致、认真、负责的老师、阿姨,我真为孩子们感到荣幸和自豪。 班级的老师们除了自己的工作之余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老师要利用自己的时间上传博客,从博客上我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心中的放心与感动油然而生。 老师们!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很敬佩你们的工作态度,敬佩你们无私的无私奉献,对孩子的热忱。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老师、阿姨们,你们在平日劳累的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爱心,我们家长无以回报,只有真诚的感谢与不尽的祝福送给您我最尊敬的老师们,愿你们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好人好梦,好人一生平安!” 同时感谢四园的园领导,谢谢您们培养出如此敬业、无私、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当代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中国的当代社会正处在一种道德困境当中,这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有待争论的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从社会转型开始以来,社会道德迅速地全线溃退,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原本那个有些严厉古板却也不失祥和的、崇尚“崇高”的道德社会(对此可能有人会有异议,我们稍后会讨论)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繁荣、庸俗且有些险恶的社会(对此相信不太会有人有异议)。公众的耳朵里充塞着各种道听途说来的罪恶和不道德,越来越数目巨大的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的黑煤窑和矿难、食品的不安全、“艳照门”事件等,这些事情原本离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大众传媒的兴起及其报道灾难和耸人听闻的负面新闻的癖好,将这些间接的经验不断地带到公众的生活中,增加和扩大了公众对不道德的感受,让这种感受在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由此获得的关于世界的图景有些扭曲,但并非是完全不真实的。而且,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随时提醒着我们这一点,比如买东西的时候遭遇缺斤少量、假冒伪劣;比如经常有骗子发来诈骗的网上信息和手机短信,甚至是打来电话;比如身边身边层出不穷的情感背叛;比如在与社会部门打交道时,被公权力“打劫”;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几乎无处不在的低俗文化内容;比如每个人内心中涌动的各种欲望,已经很少有什么欲望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道德耻感和罪感了。 有些人对此表示谴责和批评,但并不那么忧心,他们仍然拥有一种简单的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必然的、短暂的社会现象,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随着转型期的结束自然消失的,因为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水准会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裕繁荣而提高。这种朴素的逻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的确把中国社会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对当代中国的这种糟糕的道德状况,有以下词语进行过描绘,“道德滑坡”、“道德下滑”、“道德沦丧”、“道德败坏”、“道德崩溃”等等,这些词语作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总的来说是笼统的,我认为只揭示了社会表层的现象。当代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千年不遇的,是孔子建制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挑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道德的崩溃不仅仅发生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更发生在社会文化的深层。对中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我想至少应当分这两个层面来看。 在社会的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道德的失序,即社会的道德秩序被毁坏了,这意味着,首先,不道德不再是罕见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时刻提防不期而至的恶;其次,不道德不再是刺目惊心的,人们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并采取一种犬儒主义的冷漠态度。很难责备大众的这样一种态度,一件“新颖”的不道德事件会给公众带来强烈的道德感受,如但当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遍地开花时,麻木不可避免,除非自己就是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这是保护神经系统不遭受长时间过度刺激的心里本能,同时,也由于道德对不道德的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也是人们所要逃避的;另外,当代社会的道德失序不是局部的,而是道德在社会各个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中全线溃退,是整个社会道德格局的失序。 而在文化的层面上,我们面临的是道德的失范。道德的失范是道德失序的深层次原因,

我眼中的幼儿教师

我眼中的幼儿教师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古语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说,而幼儿园老师的身上有着更多的可贵品质。她们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交流,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成为孩子心目中无比信赖的人。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接触社会的第一扇窗。幼儿园的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幼儿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抚慰剂。 作为一名幼儿孩子的家长,从孩子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各种担心接踵而来。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老师是不是能照顾好孩子,会不会打孩子的种种疑虑挥之不去。 现在作为家长的我,丝毫不会怀疑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不能身心愉快的成长,因为我们相信老师、理解老师。 从幼儿园邀请家长参加半日活动开始,每一次我都不会错过,从开始的不了解,到最后的慢慢熟悉,是老师们辛勤的付出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家长之间的彼此信任。我也渐渐了解了幼儿园老师的不容易,面对一群小孩子,天天在耳边叽叽喳喳,满屋子的吵闹,时不时就是一片孩子的啼哭声,

小班的孩子时不时的拉尿,老师还要给孩子换裤子、换衣服,一天下来工作强度很大,这是有多么强大的心脏还能不辞辛苦的默默为孩子付出。我真的做不到,可是我们的幼儿老师能做到。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慢慢懂事,这都与幼儿教师辛勤教导是分不开的。 老师们也是人,也有家庭、也会有烦心事,可是不论何时面对孩子她们都会微笑。 孩子上到中班,一个需不需要上幼小衔接班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相信很多家长也和我有一样的担忧。幼儿园及时组织召开中班组家长会,用他们的专业解了这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真的非常感谢! 尤其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一周的活动,邀请家长一同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丰富多彩的游戏,早已经让孩子们应接不暇,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的笑脸,老师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是老师用他们的汗水换来了孩子一个这么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我的孩子即将要升入幼儿园的大班,说实话,这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是开心的、是快乐的,她除了生病,没有一天是不愿意去幼儿园的,这说明孩子是很喜欢我们的幼儿园老师的。 我眼中的幼儿教师,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需求,更能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孩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精心整理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梁燕颜 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 26个州,日内瓦的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另外,英国也充分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学校间的衔接。在伦敦,当前较普遍的作法是将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避免了两类机构在环境与社会交往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显着的连续性。英国和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同样可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当然,活动角的材料在内容、性质上已有所变化,进入小学后,材料逐渐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部分活动角的内容转变为墙壁上

幼儿园老师寄语

幼儿园老师寄语 1、天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这里充满歌声和欢乐,望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像清泉从心头流过,用青春的血液浇灌嫩芽,让小苗儿开出美丽的花朵,孩子们的成长是无限的安慰,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用勤劳和智慧塑造人生。 2、美,是智慧,是静谧。祝你聪明!愿你上进! 3、把最多的爱给每一个孩子。用最好的教育塑造祖国的未来! 4、用微笑迎接每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5、快乐着孩子的快乐,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感谢幼师这一职业,更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一职业。 6、让孩子在快乐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与成功。 7、珍视孩子的每一天,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惊奇,智慧地引导每一个孩子成长。 8、艺术是不分国界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让孩子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尽情飞翔吧!因为有了对孩子的爱而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哪怕一生从事的是默默无闻不起眼的工作,因为倍感自身的责任而绝不松懈,——绿叶的风采,尽在其中。 9、经过三年的锻炼你已经茁壮成长,从一个不善于与人交谈的孩子变成喜欢与同伴一同玩耍,共同游戏的孩子。就要毕业了,希望即将上小学的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相

信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愿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生谱写精彩的乐章! 10、愿你的生活因我而精彩,让你的希望在这里放飞。 11、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12、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家,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到每位孩子,让孩子们在童期健康快乐成长。 13、孩子是你的,也是我的,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至爱,让我们共同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14、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建交,以父母的身份给予孩子关心,以师长的身份来教育引导孩子,用我们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为孩子铺垫一条成长的快车道。 15、做孩子们的妈妈,关心他们;做孩子们的姐姐,帮助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支持他们。 16、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愿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童年,精彩人生。 17、李若冰宝贝在本月的进餐速度方面明显有所进步,有时会让老师添加两次,非常棒!但说话的声音还是小了些,希望宝贝能多加注意这方面的改进! 18、如诗的年龄,来到一个充满纯真笑脸和稚嫩声音的绿色世界,用真挚播下爱的种子,院子里的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 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1.在家园沟通时,要尊重家长 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例如: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随机谈话等与家长拉近距离,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曦曦、 昊昊、帆帆、龙龙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这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 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 2.要肯定孩子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

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 真高兴。”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3.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应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 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小华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小华 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贺永平周鸿 [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包括行为上的失范和认识上的错误,它是由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自身特点的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失范的治理应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贺永平(1974-),男,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四川宜宾644000)周鸿(1949-),男,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新建师范院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09-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5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16.6小时.81.4%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博客。①网络生活正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种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网络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网民在网络生活中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有一般道德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网络道德从心理结构上看可分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和网络道德行为。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把道德分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强调知行合一,通过知和行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更便捷,因为道德行为本身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因素。 (一)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涉黄。涉黄行为是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中最为显著和严重的行为。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男生中有浏览色情网站和发布黄色情信息行为的比例高达62.8%,是女生比例的两倍多,有近40%的被调查大学生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②有的甚至有过网络虚拟性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格发展。第二,不诚信。网络参与是缺少监督的,参与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提供虚假的信息,随意下载他人论文来提交课程论文。有研究者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142人在网上抄袭过论文,占29.6%;有18人在网络上传播过不实的信息,占3.8%。③这种不诚信会产生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学生不诚信行为。第三,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因为网络是匿名性,个人在网络上的轻度不道德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语言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网络黑客。在网民中存在着黑客崇拜的现象,一些人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去攻击网站,如在官方网站发布虚假消息造成居民恐慌,给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网络道德认知失范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们犯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智,,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行为的基础,很多网络不道德行为是因为网民不知道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网民对于网络使用规范的文明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人非常少,仅占6.1%。④学生不知道在网络生活中哪些是不应该的,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是值得崇拜的,甚至认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伤害严重,因而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

借鉴国外幼教经验

借鉴国外幼教经验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很多国家深化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教育、加强立法、不断改进幼儿课程已经成了国际性的经验和趋势。在优先发展幼儿教育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2008年7月29日,《纽约时报》:美国成为霸主的秘密。刊登了美国著名专栏专家大卫﹒布鲁克斯文章称: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称霸全球归功于美国的教育发展。美国人均教育水平到1960年已近14年。教育程度产生差距在5岁以下,5岁以下可能预测,谁将完成高中和大学,谁不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整个教育系统中最有生气、发展最快的是幼儿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效果。2_3岁幼儿入园率90年代初为48%,1997年为64.9%,4-5岁入园率几乎达到100%。法国1970年5岁入园率已达100%,1980年4岁入园率100%,1990年2岁入园率36.2%,3岁100%,4-6岁100%。2007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44.6%。在我们看到建国6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在当前国家正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学习借鉴国外有价值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经验,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是十分有益的。学前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本文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视角,试从观念创新、法律创立 、内容创建,使我国学前教育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方面,谈一点初浅认识。 一、观念创新,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化 (一)美苏主要国家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幼儿教育并没有引起国家重视,美国之所以有重视幼儿教育的理念,是因为心理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动。(1)1964年,美国芝加哥心理学教授布鲁姆教授出版了《人类智力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如果说17岁能达到智力水平100,4岁已获得约50%的智力,4-8岁约30%,8-17岁20%;5岁前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最大,幼儿被剥夺了智力刺激的人永远达不到原来达到的水平;儿童学业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早期教育。(2)佩里幼儿教育研究计划,是儿童心理学家魏卡特领导,探讨幼儿教育成效的长期跟踪计划:1962年-1965年,课题组招收了123名3-4岁黑人儿童做测试。对试验组儿童进行全面幼儿教育,对对比组儿童则未采取任何措施,听其自然。被试儿童满5岁则安排进同一幼儿园及学校。此后对两组孩子持续跟踪至成年,记录他们各年龄段的发展及表现。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只多经历了1-2年幼儿教育,其后各年龄段的发展均胜过对比组。(3)还有直接诱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震。在上述背景下,1965年,约翰逊总统提出了早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