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制

实验1 传输线上的波 (3)

1.1实验设置的意义 (3)

1.2实验目的 (3)

1.3实验原理 (3)

1.3.1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4)

1.3.2 行波系数和驻波系数 (5)

1.3.3 反射系数 (6)

1.4 实验内容与测试 (6)

1.4.1 实验仪器设备 (7)

1.4.2 测量内容 (7)

1.4.3 测试方法与步骤 (7)

实验2 阻抗匹配 (10)

2.1 实验设置的意义 (10)

2.2 实验目的 (10)

2.3 实验原理 (10)

2.4 实验内容与测试 (12)

2.4.1 实验仪器设备 (12)

2.4.2 测量内容 (12)

2.4.3 测量方法与步骤 (12)

2.5 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13)

实验3双口网络[s]的测量 (14)

3.1 实验设置的意义 (14)

3.2 实验目的 (14)

3.3 实验原理 (14)

3.4 测试内容与实验 (15)

3.4.1 实验设备 (15)

3.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5)

3.5 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18)

实验4天线 (19)

4.1 实验设置的意义 (19)

4.2 实验目的 (20)

4.3 实验原理 (20)

4.4 实验内容 (24)

4.4.1 实验仪器设备 (24)

4.4.2 测量内容 (24)

4.4.3 测量方法与步骤 (25)

4.5 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 (25)

实验1 传输线上的波

1.1实验设置的意义

对电磁波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是学习射频、微波理论和技术的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容易给出电磁波具体而生动的图像。尽管如此,电磁波对许多人而言.仍然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本实验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实验.不仅仅能测出电磁渡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而且能通过实验测出电磁波的振幅随空间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电磁波也具有波动过程的一般特征,它的频率和波长都是可以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的。

射频测量系统根据给定的测量任务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可以用一些分立的测量仪器和辅助元件来组成;也可以根据某种成熟的测量方法构成一种现成的成套测量设备,只要接入待测件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对传输线上波的测量用一般实验方法能测量的驻波比可达50左右。至于测量大于100的驻波比,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由于频谱仪具有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的特点,所以用频谱仪作为指示器就能测量高达1000左右的驻波比。

通过对微带传输线上波的测量,原则上可以得出与专用的微波测量线相同的结果。这对分析理解传输线上的波过程,了解在射频、微波领域有重要作用的驻波测量技术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2实验目的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传输线上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测量驻波信号的波腹、波节、反射系数、驻波比。

1.3实验原理

对于具有分布参数的均匀传输线,采用分布参数电路分析方法,即把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得到传输线的单位长度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导组成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导出传输线方程。从传输线方程的解进而研究波沿给定传输线传播的全部特性。

当传输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输线的长度时,有限长的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与传输线长度可以近似认为相同,就不显现分布参数效应.可作为集中参数电路处理。但当传输信号的波长与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均不相同.显现出电路参数的分布效应,此时传输线就必须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电路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若均匀传输线的始端接信号源s E ,终端接负载L Z ,由于传输线是均匀的,故可在线上任一点处取线元dz 来研究。另外,因线元dz 远小于波长,可把它看成集中参数电路,用串联阻抗Z l =R 1+j ωL 1和并联导纳Y 1=G l 十j ωC 1组成的集中参数电路等效。

1.3.1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传输线终端所接的负载。有三种状态。 ●行波状态: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出现,只有入射波的工作状态。

当传输线终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即Z L =Z 0时,线上只有入射波(反射系数为零)。此时

z z e

U e

Z I U z U '

'

=+=

'γγ20

222

)(

z z e

I e

Z Z I U z I '

+

'

=+=

'γγ20

222)(

对于无损耗线=γj β,则

z j j z j e

e

U e

U z U '

+

'

+=='βββi

||)(22

z

j j z j e

e I e I z I '

+'

+=='βββi ||)(22

式中的θ2是2U +

的初相角.因Z L =Z 0是纯电阻,故此处的θ2=?2表示为瞬时值形式为

)cos(||])(Re[),(22?βωω+'+='='+

z t I e

z I t z i t

j

● 驻波状态: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 在Z L =0,Z L =∞,或者Z L =±jX L 时,都有|ρ|=1

以Z L =0为例来分析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时的特征。此时,

,12-=ρ

)

(22222||π?ρ++

++-=-==i j e

U U U U

)sin(||2)()()

(22222z e

U j e

e

U e

U e

U z U j z j z j z j z j '=-=+='++

'

'

+

'

--'

+βπ?ββββ

同样

)cos(z e

|U |2)z I(0

)

j(22z '=

'++

βπ?

表示为瞬时值形式(Z 0为实数时)

)2

cos()sin(||2),(22π

?ωβ+

+'='+

t z U t z u

●混合波状态: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形成混合波状态,对于无耗线,线上的电压、电流表示式为

22222()j z j z j z j z U z U e

U e

U e

U e

ββββ'

'

'

'

+

--++-'=+=+Γ

2

22

2222

j z j z j z

j z e e U e

U

U e

ββββ'

'

-'

+

+++=+Γ-Γ

2222(1)2cos()j z

U e

U z ββ+

+

'=-Γ+Γ

z j z j e I e I z I '

--'

++='ββ22)(

= 2222(1)2sin()j z I e

j I z ββ'

++

'-Γ+Γ 1.3.2 行波系数和驻波系数

为了定量描述传输线上的行波分量和驻波分量,引入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传输线上最大电压(或电流)与最小电压(或电流)的比值,定义为驻波系数或驻波比,表示为

max max min

min

||||||||U I U I ρ=

=

驻波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关系可导出如下

U (z )U ()()()[1()]

z U z U z z +

-

+

'''''=+=+Γ

故得

m ax 22|U |||(1||)

U +

=+Γ,m in 22|U |||(1||)U +=-Γ

m ax 2m in

2|U |1|||U |1||

ρ+Γ=

=

行波系数定义为传输线上最小电压(或电流)与最大电压(或电流)的比值,即

m in m in m ax

m ax

|U ||||U |||I K I =

=

显然

221||1

1||

K ρ

-Γ=

=

1.3.3 反射系数

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定义为该点处的反射系数,即

()()()

U Z z U Z -

+

''Γ=

'

按反射系数定义可得 2222

22()||z z j z j z e e

e

e

ταβ?

'

'

'

---'Γ=Γ=Γ,

其中

2

020

|

|i L L Z Z e

Z Z ?-Γ=+

称为传输线的终端反射系数。

下面说明如何利用传输线上的电压分布测量波长。采用的方法称为驻波分布法,传输线终端短路(或开路)时.传输线上形成纯驻波.移动测量探头测出两个相邻驻波最小点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波长。对空气绝缘的同轴系统,上述方法测出的波导波长就是工作波长,如果是有介质绝缘的同轴系统或微带系统.这样测出的波长是波导波长,要根据波导和工作波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1.4 实验内容与测试

本实验用微带传输线模块模拟测量线。利用驻波测量技术测量传输线上的波,可以粗略地观察波腹、波节和波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反射测量电桥以较精确地测量反射损耗。

1.4.1 实验仪器设备

●微带传输线模块

●A T-801D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

●AZ530—E电场探头

●A T-6030频谱分析仪

●A TTQQ1反射测量电桥

●A TDTZl0终端负载

1.4.2 测量内容

●用驻波分布法测量微带传输线上电磁波的波长。观测微带传输线上驻波分布,测量驻波的波腹、波节、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1.4.3 测试方法与步骤

●按图1-1连接好实验装置。

图1-1实验连接图

●微带传输线模块测量端开路(不接负载)。

●把A T6030设置成为:CENTER FREQUENCY=1000MHz,SPAN=1MHz,参考电平-30dBm,在保证信号不超出屏幕顶端的情况下,参考电平越小越好,尽量使信号谱线的峰

值显示在屏幕的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间。

●A T-801D 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输出频率1000MHz 和最小衰减量。

●如图1-1连接,逐次移动探头。记录探头位置刻度读数和频谱分析仪读数,必要时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或频谱分析仪的参考电平。

●改变A T-801D 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800MHz ,再重复进行驻波分布测试。

●用反射测量电桥来测量反射损耗,按图1-2连接好实验装置

图1-2用反射测量电桥来测量反射损耗

● A TTQQ1反射测量电桥的测量端,首先不接负载(开路),用A T6030测量并记录曲线1

数据,然后接终端负载,用A T6030测得曲线2,如图1-3所示。两曲线的差值d(按10dB /格读数)即代表反射损耗L 。利用关系L=-20Lg|Γ|和22(1||)/(1||)ρ=+Γ-Γ即可决定反射系数|Γ|和驻波比ρ。

图1-3 反射测量电桥测量结果示意图

1.5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由测得的驻波分布曲线决定微带传输线的工作波长。

●上述微带传输线的工作波长与由f

λ算出的波长是否相同?为什么?

=

c/

●利用实验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驻波比和反射系数等参数。

●对不同频率下的驻波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如何由驻波分布结果测量微带传输线介质(即电路板)的相对电容率。

实验2 阻抗匹配

2.1 实验设置的意义

匹配是射频和微波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源的匹配,二是负载的匹配。通常射频和微波系统中都希望采用匹配源,可使波源不再产生二次反射从而减少测量误差;同时,匹配负载可以从匹配源中取出最大功率。在传输射频和微波功率时,希望负载也是匹配的,因为负载匹配时,传输效率最高、功率容量最大,源的工作也较稳定。所以熟悉掌握匹配的原理和有关技巧,对分析和解决射频和微波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实验目的

●掌握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阻抗匹配技术。

2.3 实验原理

阻抗匹配是射频和微波技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使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则要求信号源的内阻抗与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互为共轭复数;为了使终端负载吸收全都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则要求终端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为了使信号源工作稳定,则要求没有或很少有返回信号源的波。所有这些都是阻抗匹配要解决的问题。

在小功率时构成匹配源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信号源(它本身并非匹配源)的输出端口接一个衰减量足够大的吸收式衰减器,或一个隔离器。使负载反射的波通过衰减进入到信号源后的二次反射已微不足道,可以忽略。负载的匹配,则是要解决如何消除负载反射的问题。因而调整匹配过程的实质,就是使调配器产生一个反射波,其幅度和匹配元件产生的反射波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从而抵消失配元件在系统中引起的反射而达到匹配。

匹配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灵活选用。对于固定的负载,通常可在系统中接入隔离器、膜片、销钉、谐振窗以达到匹配目的,而在负载变动的情况下可以接入滑动单螺、多螺及单短截线等各种类型的调配器。

本实验主要测量在负载短路、负载开路、负载匹配三种情况下的驻波比等参数,从实验结果中得出哪种情况下阻抗更为匹配。

●当传输线终端接有等于线的特性阻抗的负载时,信号源传向负载的能量将被负载完全吸收,而无反射,此时称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或者说,传输线与负载处于匹配状态。

在行波状态下,均匀无耗线上各点电压复振幅的值是相同的,各点电流复振幅的值也是相同的,即它们都不随距离而变化;而且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是同相的,显然,在这种状态下,随着时间的增加,一个随着时间作简谐振荡的、等振幅值的电磁波把信号源的能量不断地传向负载并被负载吸收。图2-l(a)是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时,电压和电流的瞬时状态沿z 轴的分布图,图2-l(b )是电压和电流的幅值沿z 轴的分布图。

图2 行波电压电流分布图

工作于行波状态时,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in

0Z z Z =(),显然反射系数为0.驻波比为1ρ=,行波系数K=l 。

●短路线(终端短路):终端被理想导体(电导率为无穷大)所短路(或被封闭起来)的一段有限长的传输线,简称为短路线。根据理想导体的边界条件可知,在短路线终端处,导体上电场的切向分量应为零,因此终端负载上的电压也应为零。

短路线的输入阻抗为i n

0Z z j Z t g z β=(),

显然反射系数z

j le z β2)(--=Γ,驻波比

ρ=∞,行波系数K=0。

●开路线(终端开路):当传输线的终端负裁为∞时,一段有限长的传输线称为开路线。此时

终端电流为0,开路线的输入阻抗为in

0Z z jZ ctg z β=-(),显然反射系数z

j le z β2)(-=Γ,驻波比ρ=∞,行波系数K=0。

2.4 实验内容与测试

2.4.1 实验仪器设备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设备为:

A T6030频谱分析仪

A T-801D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

微带传输线模块

AZ530-E电场探头

短路器

匹配负载等。

2.4.2 测量内容

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以及匹配负载的驻波比等参数进行测量,在频谱分析仪器上得到最佳的匹配方案,从而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能更好的匹配以便减小损耗,提高教率。

2.4.3 测量方法与步骤

●1、A T-801D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为1000MHz和最小衰减量,A T6030设置为:CENTER FREQUENCY=1000MHz,SPAN=1MHz,参考电平-30dBm,微带传输线模块不接负载(近似开路),按图2-2连接实验装置:

图2-2阻抗匹配实验装置连接图

●2、移动探头,测量负载开路时微带线上的波的分布,必要时可调节信号发生器衰减量或频谱分析仪的参考电平,在保证信号不超出屏幕顶端的情况下,参考电平越小越好,尽量使信号谱线的峰值显示在屏幕的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间。记录探头位置读数和对应的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频谱幅值,以便绘出负载开路时微带线上驻波分布图。

●3、接短路器将负载短接,即负载短路的情况下,移动探头,记录探头位置读数和对应的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频谱幅值,以便绘出负载短路时微带线上驻波分布图。

●4、改接50欧的匹配负载,移动探头记录探头位置读数和对应的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频谱幅值,以便绘出负载匹配时微带线上驻波分布图。

●5、改变A T-801D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为800MHz,重复步骤2~4。

2.5 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2.5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详细记录所测量的原始数据。

●分别绘出两种频率下三种阻抗情况的驻波分布图。

●对上述驻波分布图进行分析,分别算出它们的驻波比等参数.并绘制曲线。通过对曲线的现察,看是否负载匹配的状态下损耗较小。

●开路许可的测量结果是否与理论完全一致?为什么?

●讨论阻抗匹配、驻波比和反射系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讨论试验是否实现了完全的阻抗匹配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阻抗匹配。

●讨论其它理论与试验不完全符合之处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3双口网络[s]的测量

3.1 实验设置的意义

在射频和微波器件中,有很多器件是单端口网络或双端口网络或多端口网络。在许多场合下,这些器件的性能指标只用幅度参数表征已经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标量网络参数分两种:即标量反射参数11S 、22S 和标量传输参数12S 、21S 。

3.2 实验目的

1. 了解双端口网络的S 标量参数。

2. 掌握S 标量参数测试原理。

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仪、反射电桥来完成S 标量参数测量。

4. 计算S 参数。

3.3 实验原理

以双端口网络为例,在下图中T 1表示测试端口1,T 2表示测试端口2。

T 1

T 2

图3-1

U i1表示T 1端口的入射波电压; U r1表示T 1端口的反射波电压; U i2表示T 2端口的入射波电压; U r2表示T 2端口的反射波电压。 阻抗匹配情况下:

21111

i r i U U S U ==

,11122

i r i U U S U ==

,22211

i r i U U S U ==

,12222

i r i U U S U ==

由此可见,对双端口网络器件而言,S 11代表了器件T 1端口的反射参数,S 22代表T 2端口的反射参数。S 21、S 12为器件的传输参数,它代表了器件衰减或增益。

3.4 测试内容与实验

3.4.1 实验设备

A T6030D 、反射电桥、终端负载,待测器件(二端器件如衰减器)。

3.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4.2.1 S 21、S 12的测量

1、先将频谱仪电源打开,把射频输出(RF OUT )和射频输入(RF INPUT )用电缆连接,如图。

图3-2

在频谱仪上做如下设置:

1)、CONTRO L →I/O DETECT →SOURCE:ON/OFF,选择ON 。 2)、CENTER FREQUENCY :900MHz 3)、SPAN=200MHz

4)、CONTRO L →BW/AVG →Video BW →1 kHz 。

5)、MEASURE →MEASURE →Trk Gen →Transmissn →Calibration 等待校准完成。。。。。。

2、把被测件连接在设备中,连接如下图。

图3-3

在屏幕上绘出信号在900±100MHz 范围内信号的传输特性,即对于被测设备这样的双端口网络的21S 值。如果换算为线性形式,就为20

2110S -。注:每20MHz 间隔,记录一个数

据。

3、转换被测设备的连接方向,把被测设备的2端口同RF OUT 相连,被测设备的1端口同RF INPUT ,如下图。

图3-4

重复第2步,就得到被测设备这样的双端口网络的12S 值。如果换算为线性形式,就为20

2110

S -。

3.4.2.2 S 11、S 22的测量

1、把射频输出(RF OUT )和射频输入(RF INPUT )以及反射式电桥按下图连接。

图3-5

2、在电桥的测量端口(MEASURE)开路情况下,MEASURE→MEASURE→Trk Gen→Transmissn→Calibration。

3、把被测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到反射电桥的测量端口(MEASURE),并把被测设备的输出端口用匹配器连接,如下图。

图3-6

4、记录频谱仪屏幕上的信号曲线,即为11S (dB)。

3.5 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

1、根据测试结果,得到被测设备插入衰减;

2、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被测设备1、2端口的反射系数和驻波比。利用关系L=-20Lg|11S |和1111(1||)/(1||)S S ρ=+-即可决定反射系数|Γ|和驻波比ρ。

实验4天线

4.1 实验设置的意义

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和导弹等射频系统,都需要通过电磁被传送信息。因此,都需要能有效地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这种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装置称之为天线。天线是射频信号链接的关键,合适的天线可以改善信号分布、增大信噪比、克服覆盖范围内的薄弱环节,甚至可以降低发射功耗,所以天线是射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里强调“有效地”,是因为任何不完全屏蔽的高频电路都会泄漏或接收部分电磁波。由于它们不能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所以一般不称它们为天线。射频天线也是测量分析的重要设备,例如电磁兼容测试,就需要用到在不同频段工作的一系列天线(传感器)。

一个典型的射频通信系统如图4-1所示,某地的发射系统由发射机、馈线和发射天线组成。在另一地的接收系统由接收天线、馈线和接收机组成。馈线即射频传输线。用于连接空间上隔开的设备和天线,在射频通信中一般采用同轴电缆。信号经发射机调制成高频电磁能量,以导波形式经馈线送至发射天线。发射天线将该能量转换成向空间辐射的某种极化的电磁波。电磁波按指定方向经过一定方式传播之后到达接收端,一部分规定极化的电波能量经接收天线转变成导波形式的高频电磁能量,经馈线送至接收机,最后经解调取出信号,完成信息的传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线主要完成导行波(或高频电流)与空间波能量之间的转换。因此天线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为了有效地完成这种能量转换。要求天线是一个良好的“电磁开放系统”。此外,还要求天线与它的源或负载匹配。其次,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能量,保证信息传递质量,要求发射天线尽可能只向需要的方向辐射电磁波,接收天线也只接收指定方向的来波,尽量减少其他方向的干扰和噪声,天线的这种辐射或接收电波能量与方向有关的性能称为天线的方向特性。不同的射频设备要求天线的方向特性是不同的。另外,天线应能发射或接收预定极化的电磁波,并应有足够的工作频率范围。以上四项就是天线最基本的功能。尽管现代天线技术有很大发展,使天线功能不断扩大,但就其基本功能而言,仍然是按照一定的方向特性辐射或接收预定极化的电磁波。

图4-1 射频天线的典型应用

天线可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如按工作性质分类有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收发共用天线;按用途分有通信天线、广播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和导航天线等;按工作波长分有长波、超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按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分行波天线和驻波天线;还可按天线的特性、结构外形等分类方法。按天线的主要结构分类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两大类。我们把天线的长度远大于横截面线度的天线称为线天线,它广泛用作长、中、短波天线:天线线度尺寸远大于波长的金属或介质面面状天线称为面天线,它主要用于微波波段。超短波波段的天线有的用线天线有的则面天线。不同的各类天线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用途的要求。

在实际的天线系统中,复杂的外界因素常常影响射频天线的实际性能,射频参数的分布性和周围环境的特性常使天线系统的实际性能与设计指标相去甚远,为达到实用指标,需要对射频天线系统进行现场调测校准。同时,为评价天线系统实际性能指标,须对其增益、方向性等参数进行实际测量分析。

4.2 实验目的

●了解阵子天线的基本概念,认识射频通信天线系统的构成模块及各部分的功能

●学会用频谱仪测量天线的频率特性

●学会用频谱仪测量天线的增益和方向角

4.3 实验原理

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天线,它们是偶极天线、单极天线、环形天线和片状天线。比较复杂的天线则是将简单类型的天线综合起米。例如同一种天线连用多个,或增加反射面,或采用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2)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熟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认知学的概念 (1)分析“人机界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2)给出“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 (3)给出“软件心理学”的定义。 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软件生产的方法,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4)为什么说“了解并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是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础”?请简单阐述之。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用理论来指导设计,了解认知心理学,一方面防止出错,另一方面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认知心理学,可以使设计者对用户,即使用计算机的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基础要有所了解,以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水平,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后题答案

1-1 解: f=9375MHz, / 3.2,/ 3.1251c f cm l λλ===> 此传输线为长线 1-2解: f=150kHz, 4/2000,/0.5101c f m l λλ-===?<< 此传输线为短线 1-3答: 当频率很高,传输线的长度与所传电磁波的波长相当时,低频时忽略 的各种现象与效应,通过沿导体线分布在每一点的损耗电阻,电感,电容和漏电导表现出来,影响传输线上每一点的电磁波传播,故称其 为分布参数。用1111,,,R L C G 表示,分别称其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导。 1-4 解: 特性阻抗 050Z ====Ω f=50Hz X 1=ωL 1=2π×50×16.65×10-9Ω/cm=5.23×10-6Ω/cm B 1=ω C 1=2π×50×0.666×10×10-12=2.09×10-9S/cm 1-5 解: ∵ ()22j z j z i r U z U e U e ββ''-'=+ ()()220 1 j z j z i r I z U e U e Z ββ''-'= - 将 22233 20,2,42 i r U V U V z πβλπλ'===?= 代入 3 32 2 3 4 20220218j j z U e e j j j V ππλ-'==+=-+=- ()34 1 2020.11200 z I j j j A λ'== --=- ()()()34 ,18cos 2j t e z u z t R U z e t V ωλπω'=??''??==- ????? ()()()34,0.11cos 2j t e z i z t R I z e t A ωλπω'=??''??==- ????? 1-6 解: ∵Z L =Z 0 ∴()()220j z i r U z U e U β''== ()()()2123 2 1 100j j z z U z e U z e πβ' ' -''== ()() ()() 6 1 1100,100cos 6j U z e V u z t t V ππω'=? ?=+ ?? ?

微波技术与天线考试复习重点(含答案)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提纲(2011级)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 答: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范围从300MHZ 到3000GHZ , 波长从0.1mm 到1m ;微波的特点: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特性、散射特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2. 试解释一下长线的物理概念,说明以长线为基础的传输线理论的主要物理现象有 哪些?一般是采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 答: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与工作波长相比拟的的传输线; 以长线为基础的物理现象:传输线的反射和衰落; 主要描述的物理量有: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传输系数和驻波系数。 3. 均匀传输线如何建立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各个等效元件如何定义? 4. 均匀传输线方程通解的含义 5. 如何求得传输线方程的解? 6. 试解释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和波长) 答: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主要有特征阻抗Z 0,传输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速及波长。 1)特征阻抗即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的比值或反射波电压与反射波电流比值的负值, 其表达式为0Z =它仅由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号源无关;2)传输常数j γαβ=+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的衰减和相移的参数,其中,α和β分别称为 衰减常数和相移常数,其一般的表达式为γ=传输线上电压、电 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的等相位面沿传播方向传播的速度称为相速,即 p v ωβ= ;4)传输线上电磁波的波长λ与自由空间波长0λ 的关系2π λβ==。

7. 传输线状态参量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并分析 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输入阻抗:传输线上任一点的阻抗Z in 定义为该点的电压和电流之比,与导波系统的状态特性无关,10001tan ()tan in Z jZ z Z z Z Z jZ z ββ+=+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的比值称为传输线在该点的反射系数,对于无耗传输线,它的表达式为2(2)10110 ()||j z j z Z Z z e Z Z βφβ---Γ==Γ+ 驻波比: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的比值为电压驻波比,也称为驻波系数。 反射系数与输入阻抗的关系: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一一对应,因此,输入阻抗可通过反射系数的测量来确定;当10Z Z =时,1Γ=0,此时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都等于0,称之为负载匹配。 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关系:111||1|| ρ+Γ=-Γ,驻波比的取值范围是1ρ≤<∞;当传输线上无反射时,驻波比为1,当传输线全反射时,驻波比趋于无穷大。显然,驻波比反映了传输线上驻波的程度,即驻波比越大,传输线的驻波就越严重。 8. 均匀传输线输入阻抗的特性,与哪些参数有关? 9. 均匀传输线反射系数的特性 10. 简述传输线的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行驻波状态。 11. 什么是行波状态,行波状态的特点 12. 什么是驻波状态,驻波状态的特性 13. 分析无耗传输线呈纯驻波状态时终端可接哪几种负载,各自对应的电压电流分 布 14. 介绍传输功率、回波损耗、插入损耗 15. 阻抗匹配的意义,阻抗匹配有哪三者类型,并说明这三种匹配如何实现?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绪论 微波的定义: 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 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 0.1mm 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 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 定义: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 两个特性: 1、λ/2重复性: 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z)=Z in(z+λ/2)

2、λ/4变换性:Zin(z)-Z in(z+λ/4)=Z 02 证明题: (作业题)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参数 |Γ|ρZ 1行波01 匹配驻波1∞ 短路、开路、纯 电抗行驻波 0<|Γ|<1 1<ρ<∞ 任意负载 能量电磁能量全部 被负载吸收电磁能量在原 地震荡 1.行波状态: 无反射的传输状态 匹配负载: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 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 2.纯驻波状态: 全反射状态 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 3.行驻波状态: 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 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 负载阻抗匹配: 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源阻抗匹配: 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 共轭阻抗匹配: 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 共轭匹配的目的就是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P15和P17) 阻抗圆图的应用(*与实验结合)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大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大纲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微波,微波的波段如何划分? 答: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围从300MHz到30 00GHz,波长从0.1mm到1m。 通常,微波波段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有何特点及特性? 答: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性;散射性;抗低频干扰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微波传输线(或导波系统)? 答:微波传输线(或导波系统)是用以传输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它的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的方向传输,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它所引导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2、什么是均匀传输线,它是如何分类的? 答: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均不变的导波系统成为规则导波系统或均匀传输线。 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双导体传输线(或TEM波传输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平行导体构成,主要包括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由于其上传输的电磁波是TEM波或准TEM波,所以又称为TEM波传输线。 (2)波导: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主要包括矩形波导,圆波导、脊形波导和椭圆波导等。 (3)介质传输线:因电磁波沿此类传输线表面传播,故又称为表面波波导,主要包括介质波导,镜像线和单根表面波传输线等。 二、计算题(一般是课后练习题) 1.1 设一特性阻抗为50Ω的均匀传输线终端接负载R1=100Ω,求负载反射系数。在负载0.2,0.25及0.5处的输入阻抗及反射系数分别为多少?

解:, ,, 由于,,故当分别为0.2,0.25及0.5时有: , 将上述所算得的反射系数带入求输入阻抗的公式则有 (化简略) 1.4 有一特性阻抗=50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导体间的媒质参数= 2.25,=1,终接=1Ω的负载。当=100MHz时,其线长度为。试求: (1)传输线的实际长度。(2)负载终端反射系数。(3)输入端反射系数。(4)输入端阻抗。 解:先求波长,欲求波长应知道波的传播速度(一下简称为波速)。 波速 其中,分别是自由空间中电介质常数和磁导率常数,分别是相对电介质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常数,为光速。 ,,于是, (1)传输线的实际长度 (2)负载终端反射系数 (3)输入端反射系数 (4)输入端阻抗 1.11 设特性阻抗为=50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阻抗Ω为复阻抗时,可以用一下方法实现阻抗变换器匹配:即在终端或在阻抗变换器前并接一段终端短路线,试分别求这两种情况下阻抗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及短路线长度。 解:图(a)中的短路线的输入导纳为,, 由,可得到短路线的长度,此时终端等效为纯电阻,即。因此阻抗变换器的特性阻抗为。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资料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Hust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课程实验报告

必做实验(7个): 一、镜画仪: 是一项目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 实验一 实验二 自变量:试验次数 因变量:出错次数、使用时间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1.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实验者不变,但是其所用时间及错误次数都在变少,熟练程度明显增加。 2.在同样的情况和同样的图案上,实验的后一次测验比前一次的测验有所进步,就为正迁移效果。

二、光亮度辨别仪 光亮度辨别仪的作用: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视觉实验仪器。它可以测定明度差别阈限,也可以制作明度量表。 自变量:光亮度真实值 因变量:实际测量值、差值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光亮度的增加,实验者对于光的敏感度下降,误差变大。 应用范围: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它的优点在于调节亮度的装置消耗的电能极少,节约了电能,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灯的亮度可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人们不同的需求,调节不同的亮度,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瞬时记忆实验仪 仪器同时呈现一组随机数字或字母,在部分报告法实验中,要求被试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大脑记录下来。 自变量:瞬时刺激时间 因变量:记忆保存量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人的大脑在瞬时记忆中,记忆的时间越长,准确率越高。

四、记忆广度测试仪 适用于心理特点测定中的数字记忆广度实验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并具有同时测量被试视觉、记忆、反应速度三者结合能力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测量仪器。 自变量:不同的实验者 因变量:记忆广度分数、出错位数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因为人与人的不同,其记忆能力不同,有记忆广度大的,也有记忆广度小的。 应用范围:用在小孩子的智力玩具上,刺激小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和敏感性,提高记忆力和反映能力,同时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 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熟悉和调整.................. - 2 -实验二电压驻波比的测量......................... - 9 -实验三微波阻抗的测量与匹配 .................... - 12 -实验四二端口微波网络阻抗参数的测量 ............. - 17 -

实验一 微波测量系统的熟悉和调整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波导测量线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校准晶体检波特性的方法; 3. 观测矩形波导终端的三种状态(短路、接任意负载、匹配)时,TE 10波的电场分量沿轴向方向上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1. 传输线的三种状态 对于波导系统,电场基本解为ift rm ift r e E e a b r V E --== ) /ln(0 (1) 当终端接短路负载时,导行波在终端全部被反射――纯驻波状态。 ift y ift y y e x a E e x a E E )sin( )sin( 00π π -=- 在x=a/2处 z E e e E E y ift ift y y βsin 2)(00-=+=+- 其模值为:z E E y y βsin 20= 最大值和最小值为: 2min 0max ==r r r E E E (2) 终端接任意负载时,导行波在终端部分被反射――行驻波状态。 ift y ift y y e x a E e x a E E )sin( )sin( ' 00π π +=- 在x=a/2处 z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y ift y y fit y fit y fit y ift y fit y fit y y βcos 2)()()('0 ' 0'0 '0'00'00+-=++-=+=----- 由此可见,行驻波由一行波与一驻波合成而得。其模值为: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书 程洁 2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实 验 报 告 书 姓名:程洁 班级:安工1101 学号:201107420105 时间: 2013 年 12 月 31日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1) 实验二动作稳定性实验 (3) 实验三双手协调能力测试 (8) 实验四暗适应实验 (10) 实验五速度知觉测试实验 (13) 实验六明度实验 (17) 实验七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实验 (18) 实验八深度知觉测定实验 (21) 实验九亮点闪烁仪实验 (25)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手指灵活性测试是测定手指尖、手、手腕、手臂的灵活性,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本实验的要求为: 1. 学习和熟悉手指灵活性测试仪的用法; 2. 了解人的手指灵活性及其个体差异性。 二、实验仪器 EP707A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一)主要技术指标 1. 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直径1.6mm),各孔中心距20mm; 2. 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M3螺钉各25个 3. 计时范围0~9999.99秒 4. 电源电压AC220V/50HZ (二)仪器 1. 结构图 图1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2. 记时器:1ms~9999 S,4位数字显示,内藏式整体结构 3. 金属插棒:直径1.5mm,长度20mm,110个 4. 实验用镊子:1把 三、实验步骤 1. 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显示为0000.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按复位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当被试用镊子钳住?1.5mm插针插入起点时,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依次用镊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钳住?1.5mm插针插满100个孔至终点时计时器停止计时,此时计时器显示时间为被试做完这一实验所用总时间。 当测试第二次实验时只要按下复位键计时器全部复位,即可反复测试。 2. 手指尖灵活性测试(螺栓插板) 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显示为0000.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装有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当被试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拧上螺母,依次操作至终点最后一个M3垫圈时,计时器停止计时时,然后拧上螺母,此时计时器显示时间为被试做完这一实验所用总时间。 当测试第二次实验时只要按下复位键计时器全部复位,即可反复测试。 四、实验数据及报告 1. 数据记录 2. 数据分析 比较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这两种情况手指或手指尖的灵活性。 从自身实验数据来看,从右到左的手指灵活性要比从左到右的灵活性高。

微波技术与天线考试试卷(A)

一、填空(102?) 1、充有25.2r =ε介质的无耗同轴传输线,其内、外导体直径分别为 mm b mm a 72,22==,传输线上的特性阻抗Ω=__________0Z 。(同轴线的单位分布电容和单位分布电感分别()() 70120104,F 1085.8,ln 2ln 2--?==?===πμμεπμπεm a b L a b C 和m H ) 2、 匹配负载中的吸收片平行地放置在波导中电场最_ __________处,在电场作用下吸收片强烈吸收微波能量,使其反射变小。 3、 平行z 轴放置的电基本振子远场区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两 个分量,它们在空间上___________(选填:平行,垂直),在 时间上_______________(选填:同相,反相)。 4、 已知某天线在E 平面上的方向函数为()?? ? ??-=4sin 4sin πθπθF ,其半功率波瓣宽度_________25.0=θ。 5、 旋转抛物面天线由两部分组成, ___________ 把高频导波能量转变成电磁波能量并投向抛物反射面,而抛物反射面将其投过来 的球面波沿抛物面的___________向反射出去,从而获得很强 ___________。 二、判断(101?) 1、传输线可分为长线和短线,传输线长度为3cm ,当信号频率为20GHz 时, 该传输线为短线。( ) 2、无耗传输线只有终端开路和终端短路两种情况下才能形成纯驻波状态。( )

3、由于沿smith 圆图转一圈对应2λ,4λ变换等效于在图上旋转180°, 它也等效于通过圆图的中心求给定阻抗(或导纳)点的镜像,从而得出对 应的导纳(或阻抗)。( ) 4、当终端负载阻抗与所接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时,则负载能得到信源的最大 功率。( ) 5、微带线在任何频率下都传输准TEM 波。( ) 6、导行波截止波数的平方即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 7、互易的微波网络必具有网络对称性。( ) 8、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等效电导是微波谐振器的三个基本参量。( 对) 9、天线的辐射功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强。( ) 10、二端口转移参量都是有单位的参量,都可以表示明确的物理意义。( ) 三、简答题(共19分) 1、提高单级天线效率的方法?(4分) 2、在波导激励中常用哪三种激励方式?(6分) 3、从接受角度来讲,对天线的方向性有哪些要求?(9分) 四、计算题(41分) 1、矩形波导BJ-26的横截面尺寸为22.434.86a mm b ?=?,工作频率为3GHz ,在终端接负载时测得行波系数为0.333,第一个电场波腹点距负载6cm ,今用螺钉匹配。回答以下问题。 (1)波导中分别能传输哪些模式?(6分) (2)计算这些模式相对应的p νλ,p 及。(9分)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人机工程学实践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应用人机工程学实践项目:人机工程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2-2班 姓名: 学号:

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二、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课外实践,了解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目的,即根据人的生理,行为,认知,心理以及等情感各方面的特性,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作业器具,作业空间,作业方式,作业环境,以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人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最新微波技术与天线 考试重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 1.均匀传输线(规则导波系统):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均不变的导波系统。 2.均匀传输线方程, 也称电报方程。 3.无色散波:对均匀无耗传输线, 由于β与ω成线性关系, 所以导行波的相速v p 与频率无关, 称为无色散波。色散特性:当传输线有损耗时, β不再与ω成线性关系, 使相速v p 与频率ω有关,这就称为色散特性。 1101 0010110 cos()sin()tan() ()tan()cos()sin() in U z jI Z z Z jZ z Z z Z U Z jZ z I z j z Z ββββββ++==++ 2p v f πλβ===/2处的阻抗相同, 称为λ/2重复性z1 终端负载 221021101()j z j z j z j z Z Z A e z e e Z Z A e ββββ----Γ===Γ+ 1 10 1110 j Z Z e Z Z φ-Γ= =Γ+ 终端反射系数 均匀无耗传输 线上, 任意点反射系数Γ(z)大小均相等,沿线只有相位按周期变化, 其周期为λ/2, 即反射系数也具有λ/2重复性 4. 00()()()in in Z z Z z Z z Z -Γ=+ 0()1()()()1()in U z Z Z Z Z I z Z +Γ==-Γ 111ρρ-Γ= + 1 111/1/1Γ-Γ+=-+=+-+-U U U U ρ电压驻波比 其倒数称为行波系数, 用K 表示 5.行波状态就是无反射的传输状态, 此时反射系数Γl =0,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即Z l =Z 0, 称此时的负载为匹配负载。综上所述, 对无耗传输线的行波状态有以下结论: ① 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 驻波比ρ=1; ② 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 ③ 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6终端负载短路:负载阻抗Z l =0, Γl =-1, ρ→∞, 传输线上任意点z 处的反射系数为Γ(z)=-e -j2β z 此时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 处的输入阻抗为 0()tan in Z Z jZ z β= ① 沿线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按余弦变化,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90°, 功率为无功功率, 即无能量传输; ② 在z=n λ/2(n=0, 1, 2, …)处电压为零, 电流的振幅值最大且等于2|A 1|/Z 0, 称这些位置为电压波节点;在z=(2n+1)λ/4 (n=0, 1, 2, …)处电压的振幅值最大且等于2|A 1|, 而电流为零, 称这些位置为电压波腹点。 ③ 传输线上各点阻抗为纯电抗, 在电压波节点处Z in =0, 相当于串联谐振, 在电压波腹点处|Z in |→∞, 相当于并联谐振, 在0<z <λ/4内, Z in =jX 相当于一个纯电感, 在λ/4<z <λ/2内, Z in =-jX 相当于一个纯电容,从终端起每隔λ/4阻抗性质就变换一次, 这种特性称为λ/4阻抗变换性。 短路线ls l 110arctan()2s X l Z λπ= 开路线loc 0cot() 2c oc X l arc Z λ π= 9.无耗传输线上距离为λ/4的任意两点处阻抗的乘积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平方, 这种特 性称之为λ/4阻抗变换性。 10.负载阻抗匹配的方法 基本方法: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入一个匹配装置(或称匹配网络),使其输入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 0. 对匹配网络的基本要求:简单易行、附加损耗小、频带宽、可调节以匹配可变的负载阻抗。 实现手段分类:串联λ/4阻抗变换器法、支节调配器法 (1)因此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01 Z = 时, 输入端的输入阻抗Z in =Z 0, 从而实现了负载和传输 线间的阻抗匹配(2)串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