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改革中创新 在历练中成长

在改革中创新 在历练中成长

在改革中创新 在历练中成长
在改革中创新 在历练中成长

在改革中创新在历练中成长

——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改革创新实录

近年来,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在借鉴和吸收省内外园林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行市场化改革,按照“事企分开、管干分离”的原则,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城市园林绿化科学管养模式,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实现“投入型”园林到“自养型”园林向“产出型”园林的转变。积极倡导“以勤劳立身、凭技术服人、靠能力发展”的单位核心价值观,培育了“勤奋、发展、和谐、共赢”的价值理念,形成了风清气正、和谐共赢的良好氛围,体现了团队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广大职工的精神归依,单位呈现出了蒸蒸日上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濮阳市的园林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为此,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在今年2月底对濮阳城市园林绿化这样评价: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扎实,节约型园林建设成效显著,园林科研工作突出,巩固和发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光明日报》、《领导决策信息》、《中国改革报》、《中国花卉报》、河南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濮阳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相继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

“2007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8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一、改革前基本情况

作为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因受计划经济意识影响,市园林绿化处同其它事业单位一样,存在着政事不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效益不明显、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政府承担隐性的无限责任,行业缺乏内部激励动力。改革前,市园林绿化处背负着行政色彩浓厚、责任边界不清、机构臃肿、队伍庞大、人心不稳等历史性、体制性包袱,加上市政建设投资缺口增大及投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以致工作效率不高,成本意识不强。600多名职工,只有167个在编人员,其他400多名每人每年仅享受5000元的工资待遇,即每人每月工资400元左右(2008年,临时人员每月工资涨到650元,位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较低。鉴于这种情况,职工思想上有压力,生活上有困难,同时也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着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成为濮阳园林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变革,才能改变当前这种“死气沉沉”的消极现象。

二、主要做法

自2003年开始,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就着力探索市场化改革。2005年,为加快适应市场化改革步伐,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将行业改革纳入市场化运作轨道,按照河南省《关于加快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意见》(豫政办…2004?106号)和濮阳市《关于加快全市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意见的通知》(濮政办…2005?128号)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关于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在压力中前行,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思维,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无论是改革的广度、深度还是力度,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为濮阳园林绿化的科学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变革,以积极的文化促进变革

方向决定出路,思想指导行动。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实验,任何机械照搬照抄或非理性都可能使改革陷入困境或流于形式。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改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将“绿化管养精细科学、园林景观雅致多彩、勤奋创业百花齐放、员工生活富裕安康”作为美好愿景,将“投入型”园林绿化建设成“自养型”进而过渡为“产出型”城市园林作为改革的战略目标,复合城市园林绿化的客观规律,从而使改革获得了必需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支持。

——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为夯实市场化改革的思想基础,市园林绿化处,先后摘编了《理念〃观念〃信念》、

《改革与发展》、《正确评价中国改革,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等辅导资料,并通过开办讲座、放映录像、举办演讲比赛和专题晚会、开设党课、刊发署名文章等形式,在干部职工观念变革上狠下功夫。多次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市场化改革推行较好的城市考察学习,切身体会市场化浪潮带来的变革。在内部刊物《绿叶》和“濮阳园林”网站开辟专题专栏,宣传有关改革的政策和精神,在全处上下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改革、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和行为支持。

——加强培训教育,筑牢市场化改革根基。为适应市场化改革,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着力打造学习型单位,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单位软实力。一是“请进来”培训。每年邀请中科院博士、河南农大教授等专家做学术报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二是“走出去”培训。安排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园林设计专业知识,组织业务骨干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市分不同的专题进行考察学习,如“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园林精细化管理”等,每次考察之后,撰写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让考察人员做专题讲座,加强学习交流,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三是加强理论培训。处中层以上人员定期做专题讲座,组织职工观看讲座录像,提高广大员工政策理论水平。

——组织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员工思想明显转变。濮阳市园林绿化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出并升华组织核心文化理念,凝聚职工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力量,筑牢职工兴绿富民理念,推动园林队伍文化建设,促进了单位与职工的和谐共赢。单位内刊《绿叶》和“园景网”、“园林在线”创办质量日益提高,其影响力明显增强,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建设“文化之窗”,在中心广场、濮水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设立图书阅览栏,为市民提供阅读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全面推进文化理念创新,倡导“以勤劳立身、凭技术服人、靠能力发展”、“勤奋、发展、和谐、共赢”、“细节透视责任、责任彰显价值、价值放大机会”和“诚信达理、博善仁和”等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共赢”为主要内容的单位核心文化。通过文化建设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从而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许多职工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养护花草树木,利用早晨、傍晚锻炼身体的时间发现养护问题等等,工作热情高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思想明显转变。目前,许多职工已成为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有的被房地产商高薪聘请;有的被聘请到郑州市等外地搞绿化管理;有的凭借自身的园林绿化经验,做大做强名贵花卉生意。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干事创业的热情日益提高,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转变管养模式,积极推动行业变革

——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从2003年开始,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对各科室、公司实行经费包干,包括“活工资”、日常维护费、植保费等。养护经费按承包人所管理绿地面积科学核定,不再按人头核算,处里购买各作业公司的服务,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各科室、公司有自主的用人权和资金使用权,改变了过去由处里对人员、经费统一管理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节俭意识。引入监理机制,处检查监督科定期检查养护质量,对养护管理实行全程监理,并与承包费用挂钩,奖优罚劣。推行内部承包,承包打破正式工与临时工的身份限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每年对绿地养护管理、绿化补植工程面向全处职工公开招标,进一步规范了绿地养护承包模式,使绿化养护水平明显提升,绿化补植的成活率也比往年明显提高,不仅降低了养护成本,也使广大职工在市场机制运作中得到了锻炼。

——优化组合,模拟公司化运作。为适应市场化改革,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对四个管理队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四个

养护作业公司和一个修剪分队,各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模拟公司化运作。各公司积极探索内部养护管理模式市场化,按照市场机制安排工作。同时大力推动自主创业,鼓励各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开拓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关系承揽绿化管养业务,从创收中拿出一大部分补贴职工工资。把修剪从一般养护中分离出来,每年添置修剪机械,加大机械化修剪量,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模拟公司化运作,不仅节约了养护费用,减轻了绿化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改善了民生,留住了技术骨干,确保了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创新用人机制,为市场化改革提供人才保证。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注重引进、培养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树立“以美好的愿景鼓舞人、以昂扬的精神凝聚人、以完善的制度激励人、以良好的环境培养人”的用人理念,坚持人性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不断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一是注重引进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先后引进优秀大专毕业生40余名,本科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1名,有力充实了人力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人才带动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完成了《濮阳市园林蛀干害虫主要种类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园林废弃物加工处理的技术研究》、《节能型

抗旱耐寒地被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技术研究开发》等十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有36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并在同等级刊物上发表;二是实行竞聘上岗。2003年以来,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相继对部分中层干部、分队长、技术员实行竞聘上岗,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公选任职人员上岗后,经过实践锻炼,很快发展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实施严进宽出。2009年,出台制定了严格的进人办法,一线作业人员也要进行进前培训、考试录取、试用录用;同时建立定期考核、随时清退制度,对表现不好的员工不再迁就敷衍,而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人才的引进与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为行业市场化改革蓄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强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分配激励机制。市政公用行业长期以来集决策、管理、生产、监督于一身“独家经营”,一直被认为是端着“铁饭碗”的垄断性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等、靠、要思想,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为切实解决这一弊病,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大胆尝试,将聘用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科学设岗、按岗定员、竞争上岗、按岗定酬、待岗分流。在聘用范围方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在聘用方式上,实行演讲答辩式、推荐选举式、考试考核式。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改革分配制

度,在全处推行“绩效考核”,采取按岗位、工作业绩定酬,将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把职工工资分为岗位、绩效和激励工资三部分,按照责、能、勤、绩、序进行考核,搞活工资分配,变“发工资”为“挣工资”,使收入分配不断向干事创业者倾斜,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大大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3)节约型园林建设初见成效,科学养护水平逐步提高

——节约型园林建设成为科学兴绿的重要途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大力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对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得节约型园林建设成为实现科学兴绿的重要途径。一是节约型园林材料的广泛应用。在城区绿地、花坛、林下空白地积极引种耐荫、抗旱、耐瘠薄、易繁殖的优良地被麦冬、鸢尾、玉簪、石竹等节约型地被和宿根花卉,发展复层绿化。特别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麦冬,目前种植面积达45万平方米。种植麦冬相对白三叶、冷季型草坪类可节省植保费2/3,灌溉水费1/2,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我们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将濮阳建成北方重要的大型麦冬基地。另外,我们还积极推广玉带草、蜀葵、大花秋葵等管理粗放型植物在花境中的应用。通

过节约型地被、宿根花卉的大量应用,在丰富植物景观群落的同时,降低了养护成本,实现了由高成本型园林向低成本型园林的转变。二是做好园林废弃物的再利用。单位与职工共同集资,购置树枝秸杆粉碎机,筹建生物肥料厂,利用枯枝落叶制造有机肥,每年可处理各种园林废弃物800吨,生产肥料600立方,有效改良了城区绿地土壤结构和有机成分,增强了土壤肥力,做到了园林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了园林绿化事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科学管养,养护水平持续提高。通过倡导科学兴绿,推行精细管理和无缝隙检查监督机制,划分养护管理责任区,定岗定责,形成多位一体的检查监督机制,实行“移动办公例会制度”和巡查制度,现场解决绿化养护中的问题,使广大职工的工作着力点放在科学管养上,园林绿化管养水平持续提高、绿量不断增加。以园林科研为载体,用节约理念指导和建设高品位城市园林绿化,积极引进驯化适合濮阳地域特点的耐寒、抗旱植物,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能源及人力消耗。对废弃物进行粉碎、发酵,生产出有机肥,除自用外,还部分销往市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开支,改良了土壤,促进了植物生长,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推行科学防治,树立大植保理念,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如引入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积极探索养护管理新技术,先后进行碧桃冬剪技术试验、注射药剂

抑制杨树飞絮试验、大叶黄杨绿篱压低修剪,促进了养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科研带动成为改革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园林绿化是一项技术性强、实践性强的工作,离不开智力的投入和科技的支撑。2005年6月,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成立了“创新园林研究所”,实现了园林科研单位零的突破。以该所为依托,相继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遗传所、北京园林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密切合作,聘请五名专家教授为科技顾问,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指导,先后承担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5项,争取科研经费50万元。工作中充分发挥科研所的“孵化器”作用,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加快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丰富植物配置,增加城市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一是积极引种节水耐旱型新优植物。如耐荫、抗旱、耐瘠薄、易繁殖的优良地被麦冬、鸢尾、玉簪、石竹,积极推广草茉莉、蜀葵、大花秋葵等粗放型植物在花境中的应用,在丰富植物景观群落、提高城市美化彩花度的同时,降低养护成本。积极开展盆景制作研究,填补了我市的一项空白。二是积极引种驯化新优植物,先后引进假龙头、黄花槐、醉蝶花、扶芳藤、常春藤、大花秋葵等几十个新优品种,为濮阳城市绿化增添了新绿,丰富了植物资源,优化了植物配置。三是开展园林实用技术应用研究,在管理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积极

研究解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先后进行了碧桃冬季修剪试验、雨季补植栽植常绿植物、乡土植物的选育扩繁和应用、注射药剂抑制杨树飞絮试验、老化绿篱模纹重剪复壮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实施“绿肥工程”,推动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市园林绿化处将日常养护过程中回收的草、树叶等集中处理,通过特定工艺加工成为节能、环保的绿肥,用于园林养护,实现了循环利用,节约了养护成本,探索出一条依托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路子。

——深入实施“兴绿富民”战略,实现景观改善与民生发展的和谐共赢。改革为了员工,改革依靠员工,改革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一直作为一条红线指导全处的市场化改革进程。2004年,创造性提出了“以绿养绿”工作思路,鼓励和发动职工个人出资在城区绿地的空白地引种麦冬,在保证绿地覆盖和绿化效果的前提,广大员工可以将多余的麦冬投入市场出售,获利归职工个人所有,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引种的积极性,迅速消除了城市绿地内的空白地,树穴旁、花坛边,做到城市绿化“黄土不露天”,实现了城市绿量可持续增长,降低城市园林建植费用,也为职工谋取了实惠,为全社会办绿模式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6年,正式提出实施“兴绿富民”战略,辩证地将绿地养护管理与员工的现实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民生发展与景观改善之中,努力实

现园林绿化的大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丰收,把园林绿化处打造成兴绿的乐园、富民的乐土,推动濮阳园林由“投入型”到“自养型”向“产出型”过渡。《领导决策信息》以《以绿兴绿、科技促绿的“濮阳样本”》为题做了报道,并建议作为城市绿化管养样本在全国推广。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改善成为最终诉求。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和谐社会进一步发展。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本关怀。2004年,为员工争取到每人每月8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2008年,又经多方努力,使员工工资每人每月增加到650元,达到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为临时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安排进行健康检查,制作安全标志服。科学、合理修订养护标准和技术规范,不断改善职工的作业条件,减轻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成立绿篱、模纹机械修剪班,降低员工修剪劳动强度;调整养护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解放生产力,使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改革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政府的包袱逐步减轻,监管力度得到加强,用心做事,精密管理,做到了职能转变,对园林绿

化行业抓得住,又放得开;既保护公共利益,又关注园林行业的合法权益;在要求园林绿化建设适度超前投入的同时,也尊重园林部门的投资选择。经历了市场化改革风潮的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绿化管理的责任更加明确。从过去“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单位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职工的“铁饭碗”在改革中变成了“瓷饭碗”,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逐步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有效盘活了事业单位中的不良因素,提高了园林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单位、个人多方满意,形成了“多赢共喜”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濮阳市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创新发展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改革创新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心得体会[1] 学习心得 “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正在全市全面展开,现在各单位在高效完成业务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学习也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更需要人人参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大环境的根本好转多做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人民必须勇敢地站立于潮头,争做创新的开拓者和生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世纪历史使命。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改革创新”就是要针对规划审批业务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创新不是空谈,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要结合实际,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讯息,把握大局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二是要深入调研,到现场去,到基层中去,准确掌握规划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寻求创新的落脚点和突破口。三是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将表象的东西变成理性的思考,总结提炼精华,找到创新的着力点。当前,正开展 的“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讨论机会,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以开展学习讨论来统一思想,凝

聚力量,努力开创规划审批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合理分配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时间,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在中国,先贤们都无比看重时间,他们把时间视为速度,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生命。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实就是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其实就是与时间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赛跑;社区的发展是否超前就在于时间上的差距。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自己,就必须强化时间就是发展,发展才有前途,前途决定命运的意识。时间具有三种表现形态,即:长度、宽度和密度。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无论你是什么人,凡夫俗子也好,王侯将相也罢,都拥有同样的时间长度。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时间的宽度却大不一样,同样是一天,有的人只有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而有的有却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时间还是有密度的,就是利用时间的质量。同样的时间,有的人能干得成很多事情,而有的人时间利用率却很低。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间的 长度,抢占时间的宽度,运用时间的密度,就算没有虚度年华,蹉跎岁月。 历史作为一个过程,不断地在时序交替中滚滚向前。抢抓难逢机遇,争取宝贵时间,加快发展自己,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

“磨课”促动我又好又快成长

在磨课中学习在磨课中研究在磨课中成长 ————“磨课”促动我又好又快成长“磨课”就是对同一节教学内容,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改、一遍遍地完善,最后走向成功。从而固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促动教育水平、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在“磨课”中能够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也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动机、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全面实行反思,也全方位地理解了自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持续的教、持续的改、持续的磨,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促动了我又好又快成长。 一、梦想,致使教学目标失衡 九年级物理课本刚学完,还未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探索行之有效、乃至高效的复习方法。我选择的是复习课《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内容及表达式;2、能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实行简单的计算;3、能用欧姆定律灵活地解决比例问题;4、积累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5、培养学生综合材料、理清思路、用清晰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课本内容少,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仔细归类有八个典型。 我以为,欧姆定律是重点,又是A层的学生,这部分内容虽然属于八年级的知识,学生理应掌握得不错。结果在第一次磨课中,知识起点过高,选题难度过大,目标要求过高,知识梯度过小,再加上学生知识遗忘严重,部分学生连I=U/R都已忘记,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了。因为对学生估值过高,致使多数学生很迷茫,答非所问,草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教的难受,学生学的吃力,教学目标未实现,效果很差,真正有“空中楼阁”之感。 通过上课,感受到学生的知识层次;通过反思,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评课,找准了改进的方向;通过进一步修改,增加了知识贮备,降低了知识难度,理清了教学思路,细化了教学环节。为确保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了,增加了必做题和拔高题,但是跨度过大,学法指导不细,目标还是过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再次评课、修改,再加上总复习赶上了这个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才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后面磨课实行得很顺利,效果较好。 因为是复习课,在第一次磨课中对学生底子摸得不透,对学情把握不准。除了需要完成课本两节内容外,还增加了三个中考必考专题,分别是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实行简单的计算;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解决比例问题;使用I=U/R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表示数变化。对学生来说,这些专题都是难点。每专题都有典型例题、方法导航、方法达标训练。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使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指导性强,目的明确,但是难度较大,内容太多,本节课共涉及到大小题目29道,比一套中考题还多,完成太仓促,上课如赶狼,蜻蜓点水。学生学的糊涂,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就王成会老师说,将三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完成,太快。说实话,这节课要是只解决一个专题,效果肯定不错,但我还是不甘心,A层必须高标准、大容量,既要学到知识、也不能影响复习进度。误认为高效课堂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的课堂,其实高效课堂是一个有活力、高效且具有实效的课堂。 第二次磨课吸取前一次的教训,专题减少成两个专题,删除了使用I=U/R 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这个类题,而且把专题进一步整理,题目实行筛选,压缩成24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有新,相互促动,基本上切合A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学生都能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容量仍较大,但圆满的、恰当

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狼性教育——让孩子成为主宰命运地强者 (家庭教育新理念) 在《狼性教育》的封面写着这样两句话:“培养强者的最强音,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书中介绍到,狼是陆地动物的强者,草原上的霸主。狼之所以成为狼,是因为它一生下来就强烈地意识到“我要吃肉”,并倾尽全力去吃肉,从而磨砺出了锋利的牙齿,练就了高超的生存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它们在险恶中抗争,在竞争中成长,在它们自信的眼神里永远洋溢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真正的强者应该像狼那样具备在任何艰难环境下独立生存的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承受挫折考验的能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应该像狼那样坚持“我要吃肉”,而不是像羊一样安于现状,满足于“吃草”。 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狼”这种动物却不够友好,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狼,他们对狼的粗暴态度,源自于儒家思想文化对狼的丑化。狼并不像我们想像的,或者像某些人丑化渲染的那么凶猛可怕。狼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人类研究和学习。狼性品质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们的桀骜不训,正

因为桀骜不训,它们才会把尊严和自由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它们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捍卫,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强烈的责任心、严明的纪律性、紧密的团队精神、顽强的战斗作风、不畏任何强悍对手的气质,共同铸就了它们强者风范。草原牧民称狼为“战神”,尊狼为民族的精神“图腾”,他们与狼共舞,共同创造了草原帝国的神话。 反观我们的孩子,他们从一生下来,就成为“六大人争宠”的对象。他们在顺境中成长,遇事以自我为中心,无衣食之忧,无世事艰辛之体验。虽然很多人都取得了令父辈们羡慕的学历,但不少人并没有能成为父母期望的强者。所谓“大学生的学历、中学生的能力、小学生的心态、幼儿的受挫能力”,正在成为当今新生一代的真实写照。许多已经取得高学历的毕业生一走上求职路,就接连遭遇惨败,自信心荡然无存,他们不敢面对社会,害怕竞争,不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却待在家里“傍老”,靠父母养活自己。年迈的父母不得不为了心爱的儿女继续发挥余热。由此可见,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正陷入严重的误区。 因此“狼性教育”应时而生。书中提出了向狼学习的十八个方面: 1、鼓励孩子成为强者

《千里跃进大别山》拓展阅读

举轻若重,举重若轻 ——记刘伯承和邓小平 谭一青 1992年,薄一波在“刘伯承诞辰100周年军事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这里,我还想插述一段周恩来同志和我的谈话。那是在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在闲聊中,恩来同志若有所思地问我: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小平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我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他摇摇头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看法。我未加思索地反问道:总理,你是老领导,又与他们相识甚早,你看呢?他爽然一笑:好啊!你又把问题原样奉还了。我也笑了:不是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吗?我们这叫‘解问还需提问人'嘛!恩来同志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我说: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恩来同志又问我: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未等我作答,他就讲开了自己的看法: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是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后来,我不时忆起恩来同志和我的这次谈话。我常想,一个领导干部要同时兼有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确很不容易。但从党的工作、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来说,却是必须同时具有,缺一不可。在进行战略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时,必须有‘举重若轻'的方法和气势,才能增强信心,当机立断,否则就可能迁延不决,贻误时机;而在决策以后,确定具体战术和具体措施时,则必须处处注意‘举轻若重',方能周密细致,扎实稳妥,否则,就可能出现疏漏,招致失误。能否善于掌握和运用这两种工作方法,是衡量我们工作中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刘伯承的“举轻若重”首先表现在他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作战准备上。在对待“作战任务”这个问题上,刘伯承指出,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首先要了解上级首长总的意图,了解上级首长给予自己的局部任务对整体任务的作用,才能在实际战斗中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以保证整体任务的完成”。对于给下级的任务,“要有重心而十分明确”,“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实际情况,发出适应情况的具体指示”。为了使部队准确地了解任务,他对发出的每一个战斗命令,总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他常说:“打仗这玩意,可不能马虎,一字之差也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整个战斗的成败。”他还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和范围所及,专门规定了基本命令与战斗命令、训令与命令的不同形式,以便于各级指挥员分类掌握和使用。他反对只凭想当然就投入战斗的草率行为。他曾尖锐地指出:“不仔细研究命令,不明确下达任务,那是犯罪行为。” 邓小平十分赞赏刘伯承的这种作风。他说:“伯承对上级命令和指示,从未粗枝大叶,总是读了又读,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加以实现。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检查,务使贯彻‘海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育同志们的口语。” 邓小平还说:“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刘伯承几乎每遇大战必做作战总结。在他的总结中,不仅总结我军自己的作战经验,而且善于总结敌人的作战规律。他所以能够常常出奇制胜,就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推理认识十分细致深入,故而能够用兵如神。七亘村战斗,重叠设伏,就是抓住了日军的骄横心理,以为我军决不敢再在原地打一仗的一般估计而设计的一场漂亮仗。当时,刘伯承曾说:“日军对我国的兵法是熟悉的,也懂得‘不得遵常'的用兵原则,我们要抓住日军迷信教条的心理,就在原来地方再次设伏。”著名的神头岭作战的伏击地点,是刘伯承亲自勘察决定的。该地山梁狭窄崎岖,不便于我兵力展开,有些同志认为不宜选作伏击战场。但是,刘伯承分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偏误试析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偏误试析 提要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理念先进,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新生。由于基层教 育工作者的片面理解导致美好蓝图难以实现。本文从基层教学的观察入手,总结了目前教育 教学中的五大误区,并详细分析了其偏误原因。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 | G420 作者信息|马银成,男,1971年生,河南人,硕士,安顺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及外国文学研究,561000。 一、片面强调“探究式”学习,否弃“接受式”学习。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可是,有些教师理解的转变,就是把“探究式”与传统所说的“接受式”对立起来,彻底抛弃“接受式”。于是,凡“教学,必探究”,即使一些无法或无须探究的内容也让学生自己解决。其结果可想 而知,不仅教学速度慢,而且效果差。有人武断地认为,教师的“讲”是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与“探究式”学习方式相违背。评课时,也常常听到诸如“教师讲得太多”的指责。事实上,“探 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并非完全对立。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教学规律的支持,都有其适 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 间接经验和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虽然接受性学习在过去也造成了简单模仿、重复训练、机 械记忆的弊端,但这些并非“接受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探究式学习也并非适应于一切学习内容,也并非都是有意义学习。决定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效的关键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科性质、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 方式。现代教育要把“探究式”和“接受式”以及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 在语文教学方法的认识上,那些只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做法是显然 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必须看到,语言没有一定的感性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据季羡林先生分析,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中国的思维模式以综合为主。因此在语言 形态上,西方语言是具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以,语文的学习 不靠语法分析,而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被称为“人中之龙”的钱钟书,在12岁前,就可背诵“二十四史”,但是12岁前,他并没有享受高尚的“新学”教育,这种靠旧学、扎扎实实打基 础练成功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王国维等不少大师。可见,语文知识的分析、传授并不是汉 语学习的唯一途径,体验、感受、积累、发现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途径。但是话说回来,必要 的接受性学习,记忆和训练也不可一概不用。当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式 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是毫无根据的。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 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并不一定 导致学生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法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是针对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机 械训练、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倾向而提出的。对克服教学中被动接受、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弊病是很有好处的,但对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合理的部分也不能一概否定,应在批 判的前提下,继承、发展、创新。不能一提接受性学习,就用自主学习否定之,要知道自主 学习也需要教师一定的知识讲解和传授做基础,否则,自主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不能一提训练,就以批为“机械训练”而全盘否定之。要知道没有个人扎实的基础、刻苦的学习,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探究是不可能深入,不可能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效果将会十分低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双基,没有系统的知识做基础,谈何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连基础知识都不过关的学生,搞“高、精、尖”是不可想象的。

在数学磨课中成长

在数学磨课中成长 ——一位青年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李芳(浙江省温州中学) 你上过“公开课”吗?当你站上讲台那一刻,是否想呈现出最完美的课堂?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如何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那么,就必须像侠客磨砺宝剑、工匠雕琢美玉一般对你的课进行打磨。 笔者结合亲身经历来述说“磨课”对于一位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1 多次数学磨课的经历 1.1第一次参加优质课评比 2003年11月25日,在笔者从教的第五个年头,笔者有幸地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上课比赛)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就是在迎战这次评比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自己教学生涯中最初最宝贵的一段磨课经历。 2003年3月20日,先是通过闭门造车,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去闯温州市直属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接着在学校教研组的通力支持下迎战11月13日温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的说课、上课比赛。然后凭借更广的教研力量,对课进行打磨、反复润泽,最终奔赴省赛,课题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紧张、漫长、痛苦、喜悦,不时放松的神经又被挑起,不断地有新理念、新想法向你涌来,给你冲击,让你应接不暇。比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堂课教材为什么安排高斯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核心是什么?”、“怎样去突破教学难点?”、“能否有教学的亮点?”、“课堂上怎样具有亲和力些?”等等问题。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仅10岁时,就解决过类似的问题。这故事有激励学生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教学核心是用“倒序相加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高斯的“首尾相加法”是不一样的。把高斯的故事删去吗? 专家们指点:高斯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不矛盾。这个故事讲后,可让学生以10岁的高斯为榜样解决一个新问题:1+2+3+…+99。此时,课堂上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方法呼之欲出。如解法一:1+2+3+…+99+100-100;解法二:0+1+2+3+…+99;解法三:(1+99)49+50;解法四:1+2+3+…+99= (1+2+3+…+99+99+…+3+2+1)= (1+99)99。随即,“倒序相加法”便可和盘托出,应运而生,难点自得到突破。 经过一系列的打磨,这节课的教案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呈现,已大相径庭。仅引入部分,就已数易其稿,向精简靠近,从原先的多个例子引入,到最后的一张图片引入且蕴含意义;例题部分借用了中国南北朝《张丘建算经》中的算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既发挥习题功能,又凸显古文韵味,且渗透德育,一举三得;结尾部分不仅从函数角度揭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而且通过几何画板进行参数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公式规律。 这期间,笔者的教学详案写了一遍又一遍,试讲从本校到他校、从本区到他区。在几多回合里,接收、体味、演练,再推倒、重修改,又演练。整个过程螺旋式上升,让笔者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2第一次自发状态下耗时最长的磨课 而真正让笔者有着陆感的磨课经历是准备2007年4月22日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活动的一节公开课的过程。相对于三年前的“被牵着鼻子走”,这次,笔者完全自己“策划”,有意识地从自主设计到他人借鉴,按照五个环节逐步逐步地展开磨课。 ◆环节1:原生态备课 公开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2.1.1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起始课“平面”,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在实践和历练中成长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在实践和历练中 成长》 绿叶,静静地吐露自己的幽香 -------- 不张扬; 绿叶,默默地映衬着红花一一无怨言。 记得有这样一句格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鲜花和绿叶,谁不想做鲜花呢?时刻受着人们的青睐和呵护,可是如果没有绿叶,鲜花又怎能存活呢?没有绿叶,又怎能映衬出鲜花的美丽呢?绿叶之所以值得吟颂就是因为它默默无私的奉献,正因为如此,我选择了做一片绿叶,做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这也就是我无悔的选择! 感谢机遇,能够让我有机会步入教育这个阵营,得以实现属于自己的光彩人生,能够把青春倾注于所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孩子身上。三年前,我还是一位刚走出校园而且带着浓浓学生气息的女孩,带着自己的梦想和憧憬青涩的踏进了幼儿园的大门。青涩的迎接了稚嫩的孩子,青涩的认识了这些善良而又热情的老师。对于一个还被爸妈娇惯的我来说,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来哄那群并不怎么领情的孩子们和如何设计趣味、生动的教育活动,会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的记得在园第一次讲优质课的时候,紧张的大汗淋漓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提课上的随机应变能力了,面对这无序的课堂我茫然不知所措。但,梦想总让人坚强! 在踏上岗位的第一年工作中,领导、同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帮我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让我快速地成长:分析各年龄段幼

儿的心理特点,针对教育目标设计可行的教育活动, 制作玩教具,准备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细心细致的观察每个孩子……是老教师手把手的传授教学经验和崭新的教学理念,才让我开展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得心应手;是姐姐们不遗余力的配合,才使我们的班级活动每每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我感谢单位的领导和老师们,是大家让我学会了成长,知道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执着! 作为新教师,青春是我们的资本,自信是我们的个性,拼搏是我们的誓言。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真正融入到教师这一职业生涯中,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说,在这儿,我给大家推荐一本我正在看的书,那就是何桂香老师的《成长在路上一一幼儿园新教师必读》,这本书汇集了众多职初期幼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优秀教师的答案和对策、幼教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真实案例的,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让我将其中之精华运用到实际工作上的书。读完了作者何桂香老师编辑的这本书,真的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像是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这本书的面面俱到,细致到“怎么带班” “怎么和孩子们交往?”“如何观察幼儿需求?”“怎么设计教学活动?”“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如何写计划”……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策略,都给了我最直接的指点。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上教我们怎样从一日生活中培养孩子的 常规,具体细致到很多可以现学现用的儿歌、游戏。从来园、点名、洗手、擦手、进餐、擦嘴、漱口……一直到离园都有为我们支招。我想我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第一单元 识字1 春天 林焕彰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春天就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高兴了,春天就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识字2 《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识字3 竹叶小船 竹林里的小溪很亮,亮得溪底的石子都快浮出水面了。 贪玩的风儿,摘下片片竹叶,抛到清亮的溪里,溪水托着这竹叶小船,七弯八拐地驶向远方。 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在小溪上盘旋着,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像一架直升机,给这支小船队护航。 在那片两头翘起的竹叶上,有一只花甲虫,它披着坚硬的盔甲,很漂亮,也很神气。 小船啊小船,载着竹林里的童话,驶向远方,把竹林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 识字4 猜字谜 有口听到声音,

有就有本领; 有毛能够飞走, 有木不是大树。打一字()谜底:支 第二单元 1、春笋 《春天在哪里》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勇敢的小笋》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2、雨点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 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 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 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 一点一个敬礼。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小雨点这样想》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3、小池塘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荷塘晚会

荷塘里正举行文艺晚会。柔和的月光轻泻在水面上,荷香阵阵,清风徐徐。晚会开始时,只见穿这绿色西服的男高音——青蛙,鸣起了气囊,呱呱地唱着欢快的歌;娇小的萤火虫们在空中跳起优美的集体舞;秀美的红蜻蜓低飞做滑翔表演;可爱的银鱼儿拨动着水藻,弹起了动听的乐曲……荷塘晚会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4、春到梅花山 《春天的花园》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五色梅 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象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色的衣服。微风吹来,摇摇摆摆,更加美丽。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5、草原的早晨 《迷人的牧场》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草原 春姑娘编织了一幅绿色的大地毯, 上面还织着许多美丽的花。 牛羊,在地毯上打滚。 马儿,踩着花奔向远方。 在这神话般的世界里, 我向明亮的天边走去。 那空中的云雀, 仿佛也在吹着牧笛, 把羊群似的白云, 赶到我的身旁。 第三单元

语文改革方案

中牟一高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深化对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解,并稳步推进我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结合我校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改革目标 1、坚持素质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稳妥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必须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坚持以现代课程观念指导整个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工作,把转变语文教学观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彻于实验的始终。坚持高中语文课标及教材实验为核心,重点围绕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转变语文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实验。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来审视高中语文教育的现象和本质。在把握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如语言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推动改革实验朝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采用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积极面对、认真探索、科学总结,用“多样”、“动态”、“创造”的语文课程观念来指导实践。 2、准确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科学地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验 (1)课程性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是一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的特点。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探索出能较好体现高中语文实用功能的途径和方法,积极研究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强调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课程教育新模式,要重视研究“讲

在磨课中成长

在磨课中成长 如果在你的教学中已经经历过“磨课”,那你就是幸运的一个,因为你已如果在你的教学中已经经历过“磨课”,那你就是幸运的一个,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正在进行“磨课”,那就请你收起烦躁的心,静静地去做好它;如果你还没有进行“磨课”那就请你去珍惜并争取每一次机会吧!尝试过后,你一定会在“磨课”中更快、更稳地成长! 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感悟一、在磨课中历练自己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当时只是感觉磨课真不容易。这次经历了磨课的过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磨课、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磨教学环节、磨每个细节、磨我该说的每一句话……在这样的“磨砺” 中,我得到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感悟二、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磨课称之为“啄玉”——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磨课是教师集体反思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教师化蝶的过程,它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历程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使我能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总之,磨课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让我们相互指正不足、取长补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在实践中求知,在历练中成长

在实践中求知在历练中成长 乘着夏日的激情,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实践之旅。火热的夏日激昂着我们火红的青春,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给我们实践队员带来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如今重温实践履迹,一股温暖的情愫从心头潺潺流过。 感受新农村青春映沃土 在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中,我们融入到真切的农村生活中,切身体会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现状。我们迎着烈火般的骄阳行走在大街小巷宣传科普知识,耐心地向村民们解说细项。天气流火,但全体队员始终在热浪中奔走,因为一种与社会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的真知实感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而通过与该地贫困中学生座谈,更让我们看到农村真实的另一面,倾听到了同一片蓝天下的另一种声音。 通过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农村生活接触农民,我们开始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从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我们不仅切实地感受到在建设新农村这一社会浪潮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呈现的生机和活力,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息、新风尚,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当今农村对科技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迫切渴求,从而更加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 走进新农村,我们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广阔的社会,那是一种责任的升华,那是一种由感动升腾出的鼓舞。这一段激情与汗水相伴的经历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在信念与希望中继续坚定前行,因为我们明白虽然时间有限但服务永无止尽。 且行且思感悟实践真谛 这个夏天,我们在云霄的热土上抒写着青春的激情与热忱,在追求真知,锤炼品格的征程中找寻着升腾的灵感。我们真真切切地走进了那方土地,经历着,也感悟着。 烈日下的实践活动,大家都在努力着,用自己的汗水给这个火样的夏天浇出一片绿,给这个炙热的山镇带来一丝清凉。而每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交换心情,在呢喃中入睡。这样的旅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更多的思考。一路上我们细数阳光,尽情感动,用心感悟实践的真谛。我们思索着人生,感受着团队的力量,感悟着纯朴的农民。我们也在此,净化自己的心灵,沉淀下值得沉淀的东西。 感动来源于真情,成长来源于体验。如今静静的感怀,我怀念那农人质朴的微笑,孩童无邪的眼神,更怀念那一路明亮的绿!那是烈日下的沁凉,悄然抒写着悠扬的绿色篇章,给凝重的思索增添了一抹亮色。守望阳光下的那片绿色,守望深埋在心底的那份宁静,舒缓心

三年级上册同步拓展阅读word版本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诵读 色彩 一、词语锦囊 【含“想”的词语】 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浮想联翩意想不到朝思暮想 胡思乱想不堪设想痴心妄想冥思苦想非分之想 想方设法思前想后左思右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含“一……不”的词语】 一成不变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丝不苟一文不名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文不值一言不发一病不起一丝不挂一钱不值 【含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灰头土脸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苍白无力白发苍苍花红柳绿青黄不接白衣胜雪黑白分明碧海蓝天面黄肌瘦青山绿水飞黄腾达黄金万两五颜六色红口白牙五光十色白手起家白里透红平白无故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

【词语搭配】 茂盛的树木碧绿的蓝天浩瀚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大海娇艳的花朵闪烁的星星巍峨的大山蜿蜒的河流苍茫的隔壁洁白的云朵 二、名句展示。 【有关颜色的诗句】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优美比喻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优美拟人句】

1.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散步。 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3、老虎在树下打呼噜,睡懒觉。 4、.蝴蝶在空中跳舞。 三、经典诵读 1、冬天 (马云超) 大地的脸又脏又黑, 落叶给它洗脸搓坏了指头。 落叶不干了, 换成白雪给大地洗脸, 白雪的手冻在大地的脸上拿不下来了。 2、雪 (马云超) 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 这么冷的天 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 3、会飞的叶子 (钱万成) 说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周末,我还布置了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找不同的观察点,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在课堂上先问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什么,再互相发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些男同学带来了柳枝、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还是结合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在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给每一个自然段配上一副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三、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成长图文稿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成长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教师在磨课中的成长 沈宁霖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的,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反复、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精心探索教学规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反思活动。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磨课,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个过程使我们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在磨课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一、磨课是教师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需要。 古人谓“磨”为研磨之意,即得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方能研制成可用器皿或打造成上等美玉。“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仅仅为了上好一堂课,在于“磨”出一堂“样板课”、“精品课”,而是让教师经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从“磨”中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建构。“磨”课是为了使教师在预设和应对“活”的教学活动中变得更聪明,更胸有成竹。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这话大概是说同一个教材,某位教师在每一回和不同的学生的共同探讨中,常常能捕捉到不同的生成,把这些不同有意识地积累起来并再加以整理,就能内化成一个教师日渐见长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历了数次的磨课才成就了独到的教育思想和精品课堂。由此看来,教师多磨磨课,这教学能力肯定是能日益见长。 一堂好课就需要仔细的去雕琢,去打磨。在雕琢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集体和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是把群体实践智慧与个人经验提升有机结

见证精彩-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见证精彩

见证精彩 ----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见证精彩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我叫xx来自于润锦整车,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这次以“见证精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见证精彩!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企业精神.那就是:求是、创新、团结、拼搏!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这个演讲台,但脑海里禁不住想起了我在润锦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2014年的12月1日我正式加入润锦集团成为一名推广专员。那时的我可以说自己是个典型的职场菜鸟,工作拘谨,人事不知。但短短的两周时间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团队带给我的快乐。刚来公司没几天,冬季车展开始了而我也很荣幸的成为了车展期间后勤战队的一员,负责接送组的车辆调度,可是工作的新鲜感很快被愁绪代替了,为什么了?因为接送组的人员我都还不认识,而且还有的是管理层的人员。我在想我一个刚来的黄毛丫头怎么能安排得了他们;但是让我欣喜的是车展五天时间里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大家都积极的配合我的安排,完成接送任务。有了团队的协作和大家一起冲刺目标精神我感觉那五天即使我每天都要坐50分钟的车然后在7:30之前赶到公司开早会,即使每天的展会结束后要安排所有的人员离开车展现场回到公司,而我因为车辆有限只能继续在寒风中跺脚等待,即使只能默默的对自己说生日快乐但依然还是坚持一天的工作都觉得非常的值得。因为每天我都能收获大家斗志昂扬的笑脸感受他们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在这五天的时间我不仅认识了很多同事,也让同事们深深地记住了我。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因变而进。“思”在我的理解中即人的思想、思维。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而我们走多远依靠的思是什么?那就是润锦企业文化---感恩文化。企业文化他如航灯般引领着我们。他寓意公司广阔的胸怀、对事业发展无限美好期望和信心。在时下诸多城市出现的众多4S店亏损、关闭的情况下,润锦集团却能不畏艰难、迎难直上,润锦整车事业部更是由一家4S店发展到现在的10家,不断的壮大。我见证着润锦集团的成长! 我相信我们这个大家庭所有的同事都对事业的前景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和怀揣着实现梦想的决心。就如我们总经理任总每当说到到值得我们的学习的典范就会有xxx、xxx等人,没错,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勇于拼搏、不畏困难、力达目标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然后完美的站在领奖台上,光彩夺目。我见证着润锦家人们的精彩! 成长路上必须有梦!而我,我也希望我能绽放自己的精彩! 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在最美好的时间遇到了润锦,他给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我相信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作为润锦人的我们将满怀感恩的心、勤劳扎实的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诗文赏析]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园林知识]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7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9公顷)。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有永安寺、濠濮间、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 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近作者] 乔羽与“三” 乔羽这一生有三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十八年。直到参加革命,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第三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