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美文学与电影

英美文学与电影

英美文学与电影
英美文学与电影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英美文学与电影》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010级英语1班

学生:谢宇清

学号:20100931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年06月

《断背山》小说与电影人物性格的差别

摘要:由李安导演执导、改编自安妮·普露同名短篇小说的同性电影《断背山》形成一阵席卷全球的“飓风”,不仅在票房上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取得奥斯卡金像奖八项提名和三项大奖,并且对学术、时装和乡村音乐等不同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个影响,在社会上掀起了对同性之爱的大讨论。影片中唯美的西部风光和两个主角之间跨越性别但却深厚的爱情令人印象深刻,但两人厮守终身的愿望因主角杰克的意外死亡而破产不禁令人惋惜。该影片题材“尖锐”,李安导演以东方人特有的细腻情感讲述了这个耐人寻味、令人惋惜的悲剧爱情故事。本文将主要对比分析两个男主角在小说与电影中所塑造人物性格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对两个主角最后没有在一起的主要原因给了不同的理解:小说倾向于暗示是当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极端不容忍造成了两人最后的悲剧;而电影更倾向于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最终使得他们以悲剧收场。

关键词:同性恋埃尼斯杰克性格悲剧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安妮·普露走进怀俄明州的一个小酒馆。她准备以西部风光为故事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要讲述的将是一段奇特的爱情。酒馆里的一个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他不像其他男人那样盯着漂亮的女人,而是非常紧张地看着一群正在玩游戏的年轻小伙子。“也许他认识他们中的某一个人,或者他的儿子在那里,但是他的眼神让我在那一刻猜想——他是不是一个同性恋者?”安妮后来回忆说。从那时候起,安妮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孩子生活在40、50或者60年代的怀俄明州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在当时的怀俄明州,同性恋是遭人唾弃的。一个同性恋者要和社会抗争,和被社会改造过的自身抗争,这将是一件非常艰难痛苦的事情。

Brokeback Mountain, 《断背山》是2005年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的美国同性恋片,改编自安妮·普露的同名短篇小说《断背山》,由好莱坞著名影星杰克·吉伦哈布、希斯·莱杰和安妮·海瑟薇倾情出演。影片讲述了两个男人在怀俄明州西部发生的一段跨越20年的同性感情故事。即使在世界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同性恋“依然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同性恋者被外界社会歧视、谴责和排斥,同性恋者本人对自我的否定,对身份的怀疑和对固有道德观念的妥协导致了不少感情悲剧的发生。不论是原著作者安妮以其生活化的叙述方式,还是李安导演凭借他东方特有的细腻唯美的视觉,都向人们展示了一场美好事物被打碎的历程。

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1960年至1980年的怀俄明州西部。年轻的牛仔杰克·崔斯特和埃尼斯·德尔玛由于在牧场打工而相识,两人在牧场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萌生了对彼此的爱意,伴随着同性纯真的爱意,两人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夏日。季节性放牧工作结束后,两人被迫分道扬镳。杰克和卖农具老板的女儿萝琳结婚了,事业蒸蒸日上;而埃尼斯和一起长大的阿尔玛结婚了,忙于生活奔波。在这随后的20年里,两人每年都会定期相约钓鱼,时光荏苒,但并未冲散两人心中对彼此的炽热而恒久的爱意。但最终两人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意外死亡而落空。杰克去世后,埃尼斯来到杰克父母工作的农场,带走了杰克的骨灰,并发誓会永远守护杰克。

2005年,李安导演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风靡一时的话语,当然这不是指平时人们玩笑时所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同性恋的萌芽那样。每

个人的断背,断的不是脊梁,而是过去。一旦过去,成为从前,就再也回不去了。对于埃尼斯,断的是杰克,那么对于你呢?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个人,总之你倾注了所有的情感想挽留他,但却做不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无法放下、再也回不去的叫做“从前”的深山。

我是先看了电影,再回头去看小说的。我发现在电影中杰克的形象并没有做很大改变。电影中杰克如小说中描述的一样,那么活泼热情,外向奔放,虽然与埃尼斯相比有些孩子气和不成熟,但他骨子里面具有想挣脱世俗,追逐自由的性格特征。从他第一次见面主动引导性的和埃尼斯聊天,在草原上的帐篷里对埃尼斯的挑逗,分别四年后主动来寻访埃尼斯,希望与他重燃旧情,以及在接来下的20年里与埃尼斯无数次对他与埃尼斯以后生活美好又略显不成熟的规划:他打算放弃现在的生活,与德州妻子离婚,与埃尼斯回到他的家乡,两人经营杰克父母的农场,包括杰克在这20年里所表现出的深切的痛苦:想断想忘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矛盾心情,都可以表现出杰克想挣脱世俗,逃离现在生活环境,追逐自由,违抗主流社会文化的性格特征。一句“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可以看出杰克爱的深沉但又无奈,但他性格中对自由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使他无法与埃尼斯完全决断。

不同的是,埃尼斯的形象在电影中与原著相比有较大的改动。小说中的埃尼斯与杰克一样外向健谈,深爱着杰克并且时常倾诉对爱人的思念,渴望与杰克逃离现实生活;而电影中的埃尼斯沉默寡言,一开始对杰克有所拒绝,虽然后来内心渐渐接受,但难以逃脱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爱却沉默着、抑制着,从他身上体现的是隐忍,对社会主流的妥协和对自我的否定。在小说中,埃尼斯与杰克在酒吧的聊天是互动性比较强的,几乎感觉不到杰克有更为主动的倾向。而在电影中,杰克一直都是主动的一方:言谈如此,行动如此。小说中埃尼斯与杰克后来在旅店激情过后,对他说,“那年夏天,我们拿到工钱各分东西后,我肚子绞痛得厉害,一直想吐。我还以为自己在迪布瓦餐厅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过了一年我才明白,我是受不了身边没有你。认识到这一点真是太迟、太迟了。”我们可以看到埃尼斯对心上人倾诉的思念与渴望;而在电影中埃尼斯一如既往的用沉默来应对欢情过后的时刻。杰克提出要与他共同生活时,埃尼斯说:“就算时光倒流,咱们还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在一起。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人发现,我们就完了。一想到这个,我就害怕的要尿裤子。”埃尼斯在与杰克认识多年后仍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由此可以看错埃尼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两人的感情,这可能是童年时看见的惨死的同性恋者对他的阴影,但也可以展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的妥协和对自我的否定。如果说安妮在构思这个故事时,她想表达的是当时怀俄明州这种牛仔文化对同性恋的极端排斥最终造成了两人的悲剧的话,电影则倾向于是杰克埃尼斯两人性格上的悲剧最终导致了命运的悲剧,无疑电影在这方面表达的更为成功和深刻。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在悲剧的类别中有几大主流:一是古希腊神话式的命运悲剧,一是中世纪末莎士比亚戏剧式的性格悲剧,还有易卜生戏剧式的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带有极重的宿命意味,被解释为不可避免的。而性格悲剧则有相对的或然性,但也正因为其可以避免却偏偏没能避免而带来更强烈的悲剧色彩,更加令人扼腕叹息。在断背山小说原作里凸现的悲剧色彩是较为命运式和社会式的:如上面所分析,埃尼斯一直没有刻意回避自己对杰克的感情,他之所以不能勇敢的跟杰克生活在一起,最大的障碍来自社会,也就是怀俄明当时对同性恋的仇视状态,这种现状是属于命运式的,埃尼斯个人根本无法改

变。在小说里埃尼斯很明确地说过自己害怕死于恐同分子的手下,而对于其自身的性向,他是基本没有否定的。电影最大的改动就是将这一社会式、命运式的悲剧转化成较强的性格悲剧,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埃尼斯一出场,其性格便被打上了极深的个性烙印,而且影片旗帜鲜明地将这种性格贯彻到底,最后才有了那撕心裂肺的痛。当然,埃尼斯对自己永无止境的拷问、对爱的压抑与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即便如此,他性格中不可逆转的某些因素仍然是造成他痛失所爱的最关键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埃尼斯也许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选择他和杰克都愿意接受的一种生活,虽然这种生活同样充满不可知元素。正是因为也许可以避免却偏偏未能避免,杰克的离去才对埃尼斯、对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且难以愈合。

不管哪种悲剧,都无外乎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断背山毁灭的最美好的两件东西,一件是杰克美丽的生命,一件是埃尼斯隐而不发的爱情。

参考文献:

[1]安妮·普露,宋瑛堂,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1

[2]佚名,拨云见日:美国同志平权历程,2013-04-11

[3]

[4]

[5]

[6]

英美文学主要作家作品

英美文学主要作家作品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颂》(To Autumn)等。 雪莱(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

英美文学选读试题详解4

英美文学选读-阶段测评4 成绩:30分 一、Multiple Choice 共40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2.5 分 (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20th—century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s and the founder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A、Theodore Dreiser B、William Faulkner C、Henry James D、Mark Twain (P498.para.2)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往往涉及美国之外的主题,其作品的风格是“心理活动”。被誉为20世纪美国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D 本题得分:0 分 题号: 2 本题分数:2.5 分 Closely related to Dickinson’s religious poetry are her poems concerning( ),ranging over the physical as well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death. A、love and nature B、death and universe C、death and immortality D、family and happiness (P518para2)迪金森的诗歌涉及宗教和爱情两方面,而其涉及宗教的诗歌往往是以死亡和永恒为主题的,所以答案是C。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A

浅谈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文化融合

摘要:英美文学在电影艺术上的表现是呈不同表现形式的,英美文学和电影都呈现了独特的文学特色和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经典英美文学被改编成电影,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英美文学的改编剧是通过电影来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价值的,同样电影也是呈现英美文学的文学形式。电影所展示的内涵也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更为深刻,更有艺术内涵。英美文学电影改编有得有失,究其原因很多,一方面由于电影和英美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其转换过程中有着无法规避的障碍,另一方面电影改编中不仅仅要忠于原著还要吃透原著,要做到无论从整体情节还是时空处理,从试听效果到风格形式都要忠于原著,同时,还需要电影改编着有着深刻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够运用电影技术成功的实现英美文学的艺术转换。 关键词:英美文学;电影改编;文化融合 一、英美文学及电影改编的区别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消遣行为需求不断的提升。电影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经过改编被带人了电影中。从最初期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到当下的乔安娜?凯瑟琳?罗琳的《哈里.波特》都是比较改编电影比较成功的英美文学作品。英美文学作品本来是很生动形象,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境,和国家精神,但是由于翻译者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译本到后面读者感悟到的作品精神和原著南辕北辙。通过英美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弥补了一定程度这方面的缺憾。英美文学的文化内涵通过电影这一形式来演绎诠释,较之枯燥的文本阅读,更加的生动化和具体化,以更加灵动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电影的灵魂也塑造出来了。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英美文学及其英美文学改编都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文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生活的不断锤炼,是人类发展史上智慧的结晶,但是其本身长期受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战争因素等等各方面的影响和融合,所以英美文学的改编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是有影响力的,也是魅力的。而电影较之英美文学犹如新生的儿童,是一种现代的、新型的科技产物,是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 英美文学是通过文字来刺激大脑,使之在大脑里面形成印象,并由此去想象和重新构建。而电影和英美文学的表现形式则毫不相同,是通过成像、影响、声学来刺激人们的大脑,直接刺激到人们的形象思维。换而言之,英美文学及其英美文学改编的电影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英美文学是文字的盛宴,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力和空间,而改编电影却是视听盛宴,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英美文学改编的电影比较有视听的感受,有现场感的丰富,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但作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呈现,电影的表现形式比起文字又要更苍白。所以英美文学从文学的优势就尽显了,能够鲜明的表达出言外之意,通过读者的阅读并能想象出作者作品的内里的蕴含的意义。尽管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电影改编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达的形式,既有区别也有相容。英美文学电影改编源于英美文学,并将其延伸发展。从电影诞生之初的到电影发展成熟后,将英美文学改编成电影,至此,英美的文学名著和电影就永远有着改编和被改编的关系。随着电影业的不断发展,英美文学被改编成电影已经是常规现象了,英美文学成为早已经和电影不能分离了,英美文学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电影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英美文学已经成为电影拍摄的灵感泉源。如《雾都孤儿》等英美文学被一再的搬上银屏,成为整个世界电影的骄傲。英美文学在电影发展开始,就一直被改编和拍摄,也一直成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发展的重要的方向,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是电影和文学的最好的融合。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的同时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通过对影像、声音的感知,来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进入文化的氛围中再次创造和遐想,进一步的解读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更加深刻的丰富文化内涵,领悟其中深藏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其实英

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精心整理3

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精心整理3 I). 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 11. He is regarded as 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ies.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短篇小说之父。 12.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Irving won a 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f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1819年至1820年,欧文出版了《见闻札记》,该书为欧文获得了欧美两大洲的文学荣誉。 13. A History of New York---He parodies or imitates Homer.《纽约史》在多方面模仿了荷马。 14. Like the two famous personae he created, Diedrich Knickerbocker and Geoffrey Crayon, Irving remained a conservative and always exalted a disappearing past.他所创造的两个人物Diedrich Knickerbocker和Geoffrey Crayon和他一样,都停留在对过去的事情的津津乐道上。 15. We hear rather than read, for there is musicality in almost every line of his prose. We seldom learn a moral lesson because he wants us amused and relaxed.他的作品行文优美流畅,犹如音乐。他的作品寓教于乐,给人以轻松安逸之感,如入梦境。 16. He is worth the honor of being“the American Goldsmith”for his literary craftsmanship.在创作艺术方面他堪称是“美国的近匠”。 17. “rip van winkle”—Here, Irving’s pervasive theme of nostalgia for the unrecoverable past is at on ce made unforgettable.“瑞普.凡.温克尔”---欧文在此表达了对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十分依恋,笔触生动,令人难忘。 (II). Ralph Waldo Emerson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 18.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which is unanimously agreed to be the summit of the Romantic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中,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是不可或缺的。 19. Emersonian Transcendentalism is actually a philosophical school which absorbed some ideological concerns of American Puritanism and European Romanticism, with its focus on the intuitive knowledge of human beings to grasp the absolute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divinity of man.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实际上是在吸收美国清教思想,强调人类具有本能的掌握宇宙绝对真理和人的神性而形成的一个哲学流派。 20. In his essays, Emerson put forward his philosophy of the over-soul,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Nature.爱默生的文章提出了超灵哲学,个人及自然的重要性。 21. Emerson id a ffirmative about man’s intuitive knowledge, with which a man can trust himself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and to act accordingly.爱默生相信人的直觉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直觉决定是非并采取相应得行动。 22. The ideal individual should be a self-reliant man.一个理想的个人应是自助自立的人。 23. “Go back to nature, sink yourself back into its influence and you’ll become spiritually whole again.”“回到自然中去吧,沉浸在自然的影响中吧,你将重新获得精神的完整。” 24. In 1845, a great transcendentalist work Walden was born.1845年,写成了超验主义的伟大作品《沃尔登》。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American Literature 1、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

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 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简称《赫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十六年前【1984】 ,美国文坛为《赫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也出版了一些研究马克吐温,特别是他的《赫克》的专著。专门为一位大作家的一本名著而举行如此广泛的纪念和专门的研究,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赫克》的意义不一般.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 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

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 《贵妇画像》 亨利.詹姆斯著】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英美文学名著选读选择

1.Charles Dickens is a great writer in the ___ A__. ? A. Victorian Age B. Renaissance ? C. Romantic period D. 20th century 2.The early inhabitants in the island we now call England were _B __. ? A. Celts B. Britons ? C. Britain D. English 3. In 55 B. C., Roman troops led by _A__ invaded Britain. ? A. Julius Caesar B. Claudius ? C. King Alfred the Great D. William 4.The Roman occupation in Britain lasted for about __C___ years. ? A. 200 B. 300 ? C. 400 D. 500 5.Old English came into being by the _D___ century. ? A. 4th B. 5th ? C. 6th D. 7th 6. In __B__ Britain became a Roman province. ? A. 55 B. C. B. 43 A. D. ? C. 410 A. D. D. 787 A. D. 7.The Anglo-Saxon period ended in _D___. ? A. 1017 B. 1042 ? C. 1016 D. 1066 8. _A__ is an early English poem about the life of the gleeman. ? A. “Deor’s Lament” B. “The Wife’s Complaint” ? C. “The Husband’s Message” D. “The Seafarer” 9. __C__ is an early English poem about love. ? A. “Deor’s Lament” B. “Widsith” ? C. “The Husband’s Message” D. “The Seafarer” 10. __B__ is an early English poem about the adventures of the sea. ? A. “Deor’s Lament” B. “The Wanderer” ? C. “The Husband’s Message” D. “Beowulf” 11. __D__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early English literature. ? A. “Deor’s Lament” B. “The Wanderer” ? C. “The Husband’s Message” D. “Beowulf” 12. Grendel is a monster described in __C____. ? A. “Deor’s Lament” B. “Widsith” ? C. Beowulf D. “The Seafarer” 13.The Roman occupation lasted for about 400 years in Britain, and in __D___, all the Roman troops went back to their continent and never returned. ? A. 55 B. C. B. 78 A. D. ? C. 400 A. D. D. 410 A. D. 14.__C__ is the first important religious poet in English literature. ? A. John Donne B. George Herbert ? C. CaedmonD. Milton 15.When we speak of the old English prose, the first name that comes into our minds is

英美文学作家及作品

PART ONE: ENGLISH LITERATURE 英国文学 An Introduction to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Chapter 1 The Renaissance Period 文艺复兴时期 I. Edmund Spenser 埃蒙德.斯宾塞 牧人日记《The ShepheardesCalender》 仙后《The Faerie Queene》 婚曲《Epithalamion》 II. 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夫.马洛 帖木儿-----Tamburlaine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Dr. Faustus 爱德华二世----Edward II 激情的牧人致心爱的姑娘----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III.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Hamlet 奥塞罗---Othello 李尔王—King Lear 麦克白--Macbeth 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罗密欧和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IV.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散文集---Essays 学术的进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新工具----NovumOrganum 法律原理---Maxims of Law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英美文学相关论文

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一、引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英美文学选读模拟试卷一

Network Education College, BLCU 《英美文学选读》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I.Multiple Choice. (1 point for each, altogether 30 points) Directions:There are 30 sentences in this section. Beneath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respectively marked by letters A, B, C and D. Choose the word that you think best complete the sentence.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 Among the great Middle English poets, Geoffrey Chaucer is known for his production of_______. [A] Piers Plowman [B]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C] Confessio Amantis [D] The Canterbury Tales 2. In "After Apple- Picking," Robert Frost wrote: "For I have had too much / Of apple -picking: I am overtired/ Of the great harvest I myself desired." From these line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speaker is_______. [A] happy about the harvest [B] still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apple-picking [C] expecting a greater harvest [D] indifferent to what he once desired 3.With Howells, James, and Mark Twain active on the literary scene,_______became the major trend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seventies and eighties of the 19th century. [A] Sentimentalism [B] romanticism [C] realism [D] naturalism 4. Of the following American poe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one who has the best knowledge of Chinese culture is _______. [A] Robert Frost [B] Allen Ginsberg [C] Ezra Pound [D] Cummings 5. _______is the first important governess novel in the English literary history. [A] Jane Eyre [B] Emma [C] Wuthering Heights [D] Middlemarch 6. The Hemingway Code heroes are best remembered for their_______. [A] indestructible spirit [B] pessimistic view of life [C] war experiences [D] masculinit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aken from John Keats’Ode to a Nightingale? _______

英美文学 作家作品

Beowalf:the only organic whole poem to come out of the period. the first major English poem and the greatest work of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the first long epic poem in Europe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probably) the greatest epic left by the ancient Germanic tribes; The most ancient epic since the demise of the Greek and Roman literatures. Definition:A Ballad is a narrative poem that tells a story.(The Robin Hood Ballads) Chaucer: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s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rhymed couplet of iambic pentametre 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 He is the firs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current English language. His production of so much excellent poetry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stablishing English as the literary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 Canterbury T ales:1.it give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Chaucer’s time2.the dramatic structure of the poem has been highly commended by critics .stories are cleverly woven together by links between the stories .stories are related to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tellers3.Chaucer’s humour .Chaucer “the smyler with the knyf under the cloke”4.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He wrote in the London dialect to prove that English language is a beautiful language and can be handled to express different moods .Thus increased the prestige of eh English language. T omas More:Utopia. Edmund Spencer:The Shepherds Calendar/The Fairy Queen. Christopher Marlowe: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 university wits. (Tamburlaine the Great/The tragic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Francis Bacon: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 (Conciseness、Brevity、clearness、precision、Forcefulness) John Donne:the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The Flea). Comments on John Donne:1)In his life time, he exerted a measure of influence that none of his contemporaries ever dreamt of having.2)He was to Ben Johnson “the first poet f the world in some things”3)His poems are uneven in quality. John Milton:(Paradise Lost/Paradise Regained/Samson Agonistes.) God: somewhat ruthless and tynnical.Satan: The real hero of the poem. Satan represented the spirit of rebellion against unjust authority. Adam and Eve: embodying Milton’s belief in the powers of man.The Importance of John Milton:1) He was the third greatest English poet after Chaucer and Shakespeare, and the greatest to come out of the 17th century. He mad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later English poetry. Every progressive English poet since Milton has drawn inspiration from him.2) He wrote the greatest epic in English literature.3) He was a master of the blank verse, first used blank verse in non-dramatic works. 4) H e was a great stylist, and famous for his grand style. John Bunyan: Puritan writer of prose.(The Pilgrim’s Progress(Allegory)) Jonathan Swift:(Gulliver’s Travels).Comments on Jonathan Swift:1)Swift is one of the realist writers. His realis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Defoe's. Defoe's stories are based upon the reality of human life, while Swift's come from imagination.2)Swift is a great satirist. His satire is apparent and powerful.3)Swif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s of English prose. His language is simple, clear and vigorous. Daniel Defoe:The 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Robinson Crusoe/Moll Flanders)

英美文学名著与电影赏析

《简·爱》名著与电影赏析 姓名: 闫法轲 学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Z会计121 学号: 201204013120

一.作品综述 1.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 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 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 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 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 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老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

自发的。她另有作品《》(1853)和《》(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主要情节概述: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色彩的。主要描写了简·爱的一系列遭遇以及与的爱情经历。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与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