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资料5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资料5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资料5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资料5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资料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函数。3.了解分段函数,能用分段函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讨论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简单的函数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求出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最大(小)值.

6.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三)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四)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五)函数与方程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能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定义

定义域

区间

对应法则值域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

映射

函数

性质

奇偶性

单调性周期性

指数函数

根式分数指数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方程对数方程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关系

对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性质

积、商、幂与根的对数对数恒等式和不等式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009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函数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函数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全过程,包括解决几何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中每年都有函数试题,而且常考常新.以基本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和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考试热点:①考查函数的表示法、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和函数的图象.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是相互关联的概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并用来解决问题,是考试的热点.③考查运用函数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基本数学思想.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二、函数

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

作 .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有 、 、 。

例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1,x

y y x == B. y y C. ,y x y =2

||,y x y ==解:C

变式训练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 相同的函数是 ( )

A.y=x

x 2 B.y=(x )2 C.y=lg10x

D.y=x 2log 2

解:C

例2.给出下列两个条件:(1)f(x +1)=x+2x ; (2)f(x)为二次函数且f(0)=3,f(x+2)-f(x)=4x+2.试分别求出f(x)的解析式.

解:(1)令t=x +1,∴t≥1,x=(t-1)2

.

则f(t)=(t-1)2

+2(t-1)=t 2

-1,即f(x)=x 2

-1,x∈[1,+∞).

(2)设f(x)=ax 2

+bx+c (a≠0),

∴f(x+2)=a(x+2)2

+b(x+2)+c, 则f(x+2)-f(x)=4ax+4a+2b=4x+2.

∴??

?=+=2

2444b a a , ∴???-==11b a ,又f(0)=3?c=3,∴f(x)=x 2

-x+3.

变式训练2:(1)已知f (12

+x

)=lgx ,求f (x );

(2)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1)-2f (x-1)=2x+17,求f (x ); (3)已知f (x )满足2f (x )+f (x

1

)=3x ,求f (x ). 解:(1)令

x

2+1=t ,则x=12

-t ,

∴f(t )=lg

12

-t ,∴f(x )=lg 1

2-x ,x∈(1,+∞). (2)设f (x )=ax+b ,则

3f (x+1)-2f (x-1)=3ax+3a+3b-2ax+2a-2b=ax+b+5a=2x+17, ∴a=2,b=7,故f (x )=2x+7.

(3)2f (x )+f (

x

1

)=3x , ① 把①中的x 换成

x 1,得2f (x 1)+f (x )=x

3

② ①32-②得3f (x )=6x-

x 3,∴f(x )=2x-x

1

.例3. 等腰梯形ABCD 的两底分别为AD=2a ,BC=a ,∠BAD=45°,作直线MN⊥AD 交AD 于M ,交折线ABCD 于N ,记

AM=x ,试将梯形ABCD 位于直线MN 左侧的面积y 表示为x 的函数,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解:作BH⊥AD,H 为垂足,CG⊥AD,G 为垂足,

依题意,则有AH=

2

a ,AG=23

a.

(1)当M 位于点H 的左侧时,N∈AB,

由于AM=x ,∠BAD=45°. ∴MN=x. ∴y=S △AMN =2

1

x 2

(0≤x≤2

a

). (2)当M 位于HG 之间时,由于AM=x , ∴MN=

2a ,BN=x-2

a

. ∴y=S AMNB =2·21a [x+(x-2

a )]=21

ax-).232(82a x a a ≤<

(3)当M 位于点G 的右侧时,由于AM=x ,MN=MD=2a-x.

∴y=S ABCD -S △MDN =).22

3(45221)44(2143)2(21)2(2·21222

222a x a a ax x x ax a a x a a a a ≤<-+-=+--=

--+综上:y=???????

??????

? ??∈-

+-??? ??∈-

??????

∈a a x a ax x a a x a ax a x x 2,234522

1.23,282

1

2,02122

22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

?????<-=>.

0,1,

0,

1,0,2x x

x x x (1)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f(1),f(-1),f [])1(-f 的值.

解:(1)分别作出f(x)在x >0,x=0,x <0段上的图象,如图所示,作法略.(2)f(1)=12

=1,f(-1)=-,11

1

=-f [])1(-f =f(1)=1.

1.了解映射的概念,应紧扣定义,抓住任意性和唯一性.

2.函数的解析式常用求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或凑配法)、解方程组法.使用换元法时,要注意研究定义域的变化.

3.在简单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式,首先要选定变量,然后寻找等量关系,求得函数的解析式,还要注意定义域.若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的对应法则不同,可用分段函数来表示.

第2课时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定义域:

1.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式 的集合.

2.常见的三种题型确定定义域:

①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就是 .

② 复合函数f [g(x )]的有关定义域,就要保证内函数g(x )的 域是外函数f (x )的 域.③实际应用问题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得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二、值域:

1.函数y =f (x )中,与自变量x 的值 的集合.

2.常见函数的值域求法,就是优先考虑 ,取决于 ,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配方法;③反函数法;④不等式法;⑤单调性法;⑥数形法;⑦判别式法;⑧有界性法;⑨换元法(又分为 法和 法)

例如:① 形如y =

2

21x +,可采用 法;② y =)3

2(2

312-≠++x x x ,可采用 法或 法;

③ y =a [f (x )]2

+bf (x )+c ,可采用 法;④ y =x -x -1,可采用 法;⑤ y =x -

21x -,可采用 法;⑥ y =

x

x

cos 2sin -可采用 法等.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x x -+||)1(0; (2)y=

23

253

1

x x -+-; (3)y=1·1-+x x .

解:(1)由题意得,0||0

1?

??>-≠+x x x 化简得,||1???>-≠x x x 即.01

?

?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 <0且x≠-1}. (2)由题意可得,05032

2???≥-≠-x x 解得.5

53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5≤x≤5且x≠±3}.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

,0

10

1??

?≥-≥+x x 即,11???≥-≥x x ∴x≥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1,+∞). 变式训练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

12)

2lg(x x x -+-+(x-1)0

; (2)y=)34lg(2+x x +(5x-4)0

; (3)y=

225x -+lgcosx; 解:(1)由??

???≠->-+>-0

1,012022

x x x x 得?????≠<<-<1,432

x x x 所以-3<x <2且x≠1.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3,1)∪(1,2).

(2)由???

??≠-≠+>+0

45,134034x x x 得????

??

???

-≠->54

,214

3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54()54,21(21,43+∞-??? ??--

(3)由???>≥-0cos 0

252x x ,得,)(22225

5??

???∈+<<-≤≤-Z k k x k x π

πππ 借助于数轴,解这个不等式组,得函数的定义域为.5,23)2,2(23,5??

?

??-??????-

-ππππ 例2.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f(3x); (2)y=f(

x

1

); (3)y=f()3

1()3

1

-++x f x ; (4)y=f(x+a)+f(x-a). 解:(1)0≤3x≤1,故0≤x≤31, y=f(3x)的定义域为[0, 3

1]. (2)仿(1)解得定义域为[1,+∞).

(3)由条件,y 的定义域是f )3

1

(+x 与)3

1(-x 定义域的交集.

列出不等式组,323134

3

13

231

13101310≤≤????????≤≤≤≤-???????

?≤-≤≤+≤x x x x x 故y=f )3

1()31(-++x f x 的定义域为??

?

??

?32

,31. (4)由条件得,111010?

??+≤≤-≤≤-????≤-≤≤+≤a x a a

x a a x a x 讨论:

①当???+≤--≤,

11,1a a a a 即0≤a≤21

时,定义域为[a,1-a ];

②当??

?+≤--≤,

1,a a a a 即-21

≤a≤0时,定义域为[-a,1+a ].

综上所述:当0≤a≤2

1

时,定义域为[a ,1-a ];当-2

1≤a≤0时,定义域为[-a ,1+a ].

变式训练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2f(x -a)(0<a <2

1

)的定义域是 ( ) A.? B.[a ,1-a ] C.[-a ,1+a ] D.[0,1] 解: 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122+--x x x x (2)y=x-x 21-; (3)y=1

e 1

e +-x x .

解:(1)方法一 (配方法) ∵y=1-,112+-x x 而,4

3

43)21(122≥+-=+-x x x

∴0<

,34112

≤+-x x ∴.131<≤-y ∴值域为??

?

???-1,31.

方法二 (判别式法)

由y=,1

2

2+--x x x

x 得(y-1).0)1(2=+-+y x y x

∵y=1时,≠∴?∈y x , 1.又∵∈x R ,∴必须?=(1-y)2

-4y(y-1)≥0.

∴.13

1

≤≤-y ∵,1≠y ∴函数的值域为??

?

???-1,31.(2)方法一 (单调性法) 定义域?

???

??≤21|x x ,函数y=x,y=-x 21-均在??

? ?

?∞-21,上递增,

故y≤.2

1212121

=?--

∴函数的值域为??

?

?

?∞-21,.

方法二 (换元法)

令x 21-=t,则t≥0,且x=.212t - ∴y=-21(t+1)2

+1≤2

1(t≥0),

∴y∈(-∞,2

1].

(3)由y=1e 1e +-x x 得,e x =.11y y -+ ∵e x

>0,即

y

y -+11>0,解得-1<y <1. ∴函数的值域为{y|-1<y <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5

21+-x x

; (2)y=|x|21x -. 解:(1)(分离常数法)y=-)52(2721++

x ,∵)

52(27

+x ≠0,

∴y≠-2

1

.故函数的值域是{y|y∈R,且y≠-2

1

}.

(2)方法一 (换元法)

∵1-x 2

≥0,令x=sin α,则有y=|sin αcos α|=2

1|sin2α|, 故函数值域为[0,2

1].

方法二 y=|x|2,4

1)21(12

2

2

4

2

+--=+-=-x x x x

∴0≤y≤,2

1即函数的值域为??

?

???21,0.

例4.若函数f (x )=2

1x 2

-x+a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1,b ](b >1),求a 、b 的值. 解:∵f(x )=21(x-1)2

+a-2

1.

∴其对称轴为x=1,即[1,b ]为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f(x )min =f (1)=a-2

1=1 ① f (x )max =f (b )=2

1

b 2

-b+a=b ②

由①②解得??

???

==.3,

23b a

变式训练4:已知函数f(x)=x 2

-4ax+2a+6 (x∈R).

(1)求函数的值域为[0,+∞)时的a 的值;

(2)若函数的值均为非负值,求函数f(a)=2-a|a+3|的值域.

解: (1)∵函数的值域为[0,+∞),

∴Δ=16a 2

-4(2a+6)=0?2a 2

-a-3=0∴a=-1或a=2

3.

(2)对一切x∈R ,函数值均非负,∴Δ=8(2a 2

-a-3)≤0?-1≤a≤2

3,∴a+3>0,

∴f(a)=2-a(a+3)=-a 2

-3a+2=-(a+2

3)2

+

417(a ?????

?-∈23,1). ∵二次函数f(a)在??

?

??

?-23,1上单调递减,∴f(a )min =f )23(=-

4

19,f (a )max =f (-1)=4, ∴f(a)的值域为??

?

???-

4,419.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一是给出解释式(如例1),应抓住使整个解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二是未给出解析式(如例2),就应抓住内函数的值域就是外函数的定义域;三是实际问题,此时函数的定义域除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使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有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方法和固定模式,除了掌握常用方法(如直接法、单调性法、有界性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图象法)外,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综合而灵活地选择方法.

第3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一、单调性

1.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1) 定义法,其步骤为:① ;② ;③ .

(2) 导数法,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可导,①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单调性的有关结论

1.若f (x ), g (x )均为增(减)函数,则f (x )+g (x ) 函数;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 ;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 的单调性;

4.复合函数y =f [g(x )]是定义在M 上的函数,若f (x )与g(x )的单调相同,则f [g(x )]为 ,若f (x ), g(x )的单调性相反,则f [g(x )]为 .

5.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

例1. 已知函数f(x)=a x

+

1

2

+-x x (a >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证明 方法一 任取x 1,x 2∈(-1,+∞),

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 1

2x x a ->1且1

x a >0, ∴0)1(1

2112>-=--x x x x x a a a a ,又∵x 1+1>0,x 2+1>0,

)

1)(1()

(3)1)(1()1)(2()1)(2(1212211221211211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于是f(x 2)-f(x 1)=1

2

x x a a -+

1

2

121122+--

+-x x x x >0, 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二 f(x)=a x

+1-1

3

+x (a >1), 求导数得)(x f '=a x

lna+

2

)1(3+x ,∵a >1,∴当x >-1时,a x

lna >0,2

)1(3+x >0, )(x f '>0在(-1,+∞)上恒成立,则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三 ∵a >1,∴y=a x

为增函数, 又y=

13

112+-+=+-x x x ,在(-1,+∞)上也是增函数. ∴y=a x

+

1

2

+-x x 在(-1,+∞)上为增函数. 变式训练1:讨论函数f (x )=x+

x

a

(a >0)的单调性. 解:方法一 显然f (x )为奇函数,所以先讨论函数f (x )在(0,+∞)上的单调性, 设x 1>x 2>0,则

f(x 1)-f(x 2) =(x 1+

1

x a )-(x 2+2x a

)=(x 1-x 2)2(1-21x x a ).

∴当0<x 2<x 1≤a 时,

2

1x x a

>1, 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故f (x )在(0,a ]上是减函数. 当x 1>x 2≥a 时,0<

2

1x x a

<1,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 故f (x )在[a ,+∞)上是增函数.∵f (x )是奇函数,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 f (x )分别在[-a ,0)、(0,a ]上为减函数. 方法二 由)(x f '=1-2

x a

=0可得x=±a 当x >a 或x <-a 时,)(x f '>0∴f (x )分别在(a ,+∞)、(-∞,-a ]上是增函数.

同理0<x <a 或-a <x <0时,)(x f '<0 即f (x )分别在(0,a ]、[-a ,0)上是减函数. 例2. 判断函数f(x)=12

-x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x|x ≤-1或x ≥1}, 则f(x)= 12

-x ,

可分解成两个简单函数.

f(x)=)(,)(x u x u =x 2

-1的形式.当x ≥1时,u(x)为增函数,)(x u 为增函数.

∴f (x )=12

-x 在[1,+∞)上为增函数.当x ≤-1时,u (x)为减函数,)(x u 为减函数,

∴f(x)=12

-x 在(-∞,-1]上为减函数.

变式训练2:求函数y=2

1

log (4x-x 2

)的单调区间.

解: 由4x-x 2>0,得函数的定义域是(0,4).令t=4x-x 2

,则y=2

1log t.

∵t=4x-x 2=-(x-2)2+4,∴t=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2,4),增区间是(0,2]. 又y=2

1

log t 在(0,+∞)上是减函数,

∴函数y=2

1

log (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0,2],单调增区间是[2,4).

例3. 求下列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1)y=4-2

23x x -+; (2)y=x+

x

4

;(3)y=4)2(122+-++x x . 解:(1)由3+2x-x 2

≥0得函数定义域为[-1,3],又t=3+2x-x 2

=4-(x-1)2

.

∴t ∈[0,4],t ∈[0,2],

从而,当x=1时,y min =2,当x=-1或x=3时,y max =4.故值域为[2,4]. (2)方法一 函数y=x+

x

4

是定义域为{x|x ≠0}上的奇函数,故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只讨论 x >0时,即可知x <0时的最值. ∴当x >0时,y=x+

x 4≥2x

x 4

?=4,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当x <0时,y ≤-4, 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综上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值.

方法二 任取x 1,x 2,且x 1<x 2, 因为f(x 1)-f(x 2)=x 1+

1

4x -(x 2+24

x )=,)4)((212121x x x x x x --

所以当x ≤-2或x ≥2时,f(x)递增,当-2<x <0或0<x <2时,f(x)递减.

故x=-2时,f(x)最大值=f(-2)=-4,x=2时,f(x)最小值=f(2)=4,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大(小)值.

(3)将函数式变形为 y=2

2

2

2

)20()2()10()0(++-+-+-x x ,

可视为动点M (x,0)与定点A (0,1)、B (2,-2)距离之和,连结AB ,则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所求的最小值点.

y min =|AB|=13)21()20(2

2

=++-,可求得x=3

2时,y min =13.

显然无最大值.故值域为[13,+∞).

变式训练3: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Mf(x)定义为Mf (x )=f (x+1)-f (x ).某公司每月最多生产100

台报警系统装置,生产x (x >0)台的收入函数为R (x )=3 000x-20x 2

(单位:元),其成本函数为C (x )=500x+4 000(单位:元),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 (1)求利润函数P (x )及边际利润函数MP (x );

(2)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是否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解:(1)P (x )=R (x )-C (x )=(3 000x-20x 2)-(500x+4 000)=-20x 2

+2 500x-4 000

(x ∈[1,100]且x ∈N,)

MP (x )=P (x+1)-P (x )=-20(x+1)2+2 500(x+1)-4 000-(-20x 2

+2 500x-4 000) =2 480-40x (x ∈[1,100]且x ∈N ).

(2)P (x )=-20(x-)2

1252

+74 125,当x=62或63时,P(x)max =74 120(元). 因为MP (x )=2 480-40x 是减函数,所以当x=1时,MP(x)max =2 440(元). 因此,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不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例4.(20092广西河池模拟)已知定义在区间(0,+∞)上的函数f(x)满足f()2

1

x x =f(x 1)-f(x 2),

且当x >1时,f(x)<0.

(1)求f(1)的值;

(2)判断f(x )的单调性;

(3)若f(3)=-1,解不等式f(|x|)<-2. 解:(1)令x 1=x 2>0,代入得f(1)=f(x 1)-f(x 1)=0,故f(1)=0. (2)任取x 1,x 2∈(0,+∞),且x 1>x 2,则

2

1

x x >1,由于当x >1时,f(x)<0, 所以f )(2

1

x x <0,即f(x 1)-f(x 2)<0,因此f(x 1)<f(x 2), 所以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3)由f(

2

1

x x )=f(x 1)-f(x 2)得f()39=f(9)-f(3),而f(3)=-1,所以f(9)=-2.

由于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由f(|x|)<f(9),得|x|>9,∴x >9或x <-9.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x >9或x <-9}.

变式训练4:函数f(x)对任意的a 、b ∈R,都有f(a+b)=f(a)+f(b)-1,并且当x >0时,f(x)>1. (1)求证:f(x)是R 上的增函数;

(2)若f(4)=5,解不等式f(3m 2

-m-2)<3. 解:(1)设x 1,x 2∈R ,且x 1<x 2,

则x 2-x 1>0,∴f(x 2-x 1)>1.

f(x 2)-f(x 1)=f((x 2-x 1)+x 1)-f(x 1)=f(x 2-x 1)+f(x 1)-1-f(x 1)=f(x 2-x 1)-1>0. ∴f (x 2)>f(x 1).

即f(x)是R 上的增函数.

(2)∵f (4)=f (2+2)=f (2)+f (2)-1=5,

∴f (2)=3,

∴原不等式可化为f(3m 2

-m-2)<f(2),

∵f(x)是R 上的增函数,∴3m 2

-m-2<2,

解得-1<m <3

4,故解集为(-1,3

4).

1.证明一个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的方法有:(1) 定义法.其过程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而最常用的变形是将和、差形式的结构变为积的形式的结构;(2) 求导法.其过程是:求导——判断导函数的符号——下结论.

2.确定函数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有:(1)观察法;(2)图象法(即通过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确定单调区间);(3)定义法;(4)求导法.注意:单调区间一定要在定义域内.

3.含有参量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参数的范围判定其单调性;一类是给定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其解法是由定义或导数法得到恒成立的不等式,结合定义域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4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

1.奇偶性:

① 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 ,则称f (x )为奇函数;若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 . 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 . ② 简单性质:

1) 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

2) 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 对称. 2.与函数周期有关的结论:

①已知条件中如果出现)()(x f a x f -=+、或m x f a x f =+)()((a 、m 均为非零常数,0>a ),都可以得出)(x f 的周期为 ;

②)(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0,(b a 中心对称或)(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b x a x ==,轴对称,均可以得到)(x f 周期

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2

2

11x x -?-;

(2)f(x)=log 2(x+12

+x ) (x ∈R );

(3)f(x)=lg|x-2|.

解:(1)∵x 2-1≥0且1-x 2

≥0,∴x=±1,即f(x)的定义域是{-1,1}. ∵f (1)=0,f(-1)=0,∴f(1)=f(-1),f(-1)=-f(1), 故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方法一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x)=log 2[-x+1)(2

+-x ]=log 2

1

12

++x x =-log 2(x+12

+x )=-f(x),

∴f(x)是奇函数.

方法二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 (-x )+f (x )=log 2[-x+1)(2

+-x ]+log 2(x+12

+x )=log 21=0,即f(-x)=-f(x),

∴f(x)为奇函数.

(3)由|x-2|>0,得x ≠2.

∴f (x )的定义域{x|x ≠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x)为非奇非偶函数.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各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2)

x

x

-+22; (2)f (x )=2|2|)

1lg(22---x x ;

(3)f (x )=??

???>+-≤-<+.

1(2),1|(|0

),1(2

)x x x x x 解:(1)由

x

x

-+22≥0,得定义域为[-2,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由???≠-->-.

02|2|0122x x ,

得定义域为(-1,0)∪(0,1).

这时f (x )=

2

222)

1lg(2)2()1lg(x x x x --

=----. ∵f (-x )=-[]),()

1lg()()(1lg 2

222x f x x x x =--=---∴f (x )为偶函数.

(3)x <-1时,f (x )=x+2,-x >1,∴f (-x )=-(-x )+2=x+2=f (x ).

x >1时,f (x )=-x+2,-x <-1,f(-x)=x+2=f(x).

-1≤x ≤1时,f (x )=0,-1≤-x ≤1,f (-x )=0=f (x ).

∴对定义域内的每个x 都有f (-x )=f (x ).因此f (x )是偶函数. 例2 已知函数f(x),当x,y ∈R 时,恒有f(x+y)=f(x)+f(y). (1)求证:f(x)是奇函数;

(2)如果x ∈R +

,f (x )<0,并且f(1)=-2

1,试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值. (1)证明: ∵函数定义域为R ,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 (x+y )=f (x )+f (y ),令y=-x,∴f(0)=f(x)+f(-x).令x=y=0, ∴f(0)=f(0)+f(0),得f(0)=0.∴f (x )+f (-x )=0,得f(-x)=-f(x), ∴f(x)为奇函数.

(2)解:方法一 设x,y ∈R +

,∵f (x+y )=f (x )+f (y ),

∴f (x+y )-f (x )=f (y ). ∵x ∈R +

,f (x )<0, ∴f(x+y)-f(x)<0, ∴f(x+y)<f(x).

∵x+y >x, ∴f(x)在(0,+∞)上是减函数.又∵f (x )为奇函数,f (0)=0, ∴f (x )在(-∞,+∞)上是减函数.∴f (-2)为最大值,f(6)为最小值. ∵f(1)=-2

1,∴f(-2)=-f(2)=-2f(1)=1,f(6)=2f(3)=2[f (1)+f (2)]=-3. ∴所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方法二 设x 1<x 2,且x 1,x 2∈R.

则f(x 2-x 1)=f [x 2+(-x 1)]=f(x 2)+f(-x 1)=f(x 2)-f(x 1).

∵x 2-x 1>0,∴f(x 2-x 1)<0.∴f(x 2)-f(x 1)<0.即f(x)在R 上单调递减. ∴f (-2)为最大值,f (6)为最小值.∵f (1)=-2

1,

∴f (-2)=-f (2)=-2f (1)=1,f (6)=2f (3)=2[f (1)+f (2)]=-3. ∴所求f(x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变式训练2:已知f(x)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xlg(2-x),求f(x)的解析式. 解:∵f (x )是奇函数,可得f(0)=-f(0),∴f(0)=0.

当x >0时,-x <0,由已知f(-x)=xlg(2+x),∴-f (x )=xlg (2+x ), 即f (x )=-xlg(2+x) (x >0).∴f(x)=??

?≥+-<--).0()

2lg(),

0()

2lg(x x x x x x 即f(x)=-xlg(2+|x|) (x ∈R ).

例3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且满足f(x+2)=-f(x) . (1)求证:f(x)是周期函数;

(2)若f(x)为奇函数,且当0≤x ≤1时,f(x)=2

1x,求使f(x)=-2

1在[0,2 009]上的所有x 的个数. (1)证明: ∵f (x+2)=-f (x ), ∴f (x+4)=-f (x+2)=-[-f (x )]=f (x ),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2)解: 当0≤x ≤1时,f(x)=2

1x,

设-1≤x ≤0,则0≤-x ≤1,∴f (-x )=2

1(-x )=-2

1x. ∵f(x)是奇函数,∴f (-x )=-f (x ), ∴-f (x )=-2

1x ,即f(x)= 2

1x. 故f(x)= 21x(-1≤x ≤1) 又设1<x <3,则-1<x-2<1, ∴f(x-2)=21(x-2),

又∵f (x-2)=-f (2-x )=-f ((-x )+2)=-[-f (-x )]=-f (x ), ∴-f (x )=21(x-2),

∴f (x )=-21

(x-2)(1<x <3).

∴f (x )=??????

?<<--≤≤-)

31()2(2

1)

11(2

1x x x x

由f(x)=-2

1,解得x=-1.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故f(x)=-2

1的所有x=4n-1 (n ∈Z ). 令0≤4n-1≤2 009,则4

1≤n ≤

2

005

1, 又∵n ∈Z ,∴1≤n ≤502 (n ∈Z ),

∴在[0,2 009]上共有502个x 使f(x)=-2

1.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x 2

+|x-a|+1,a ∈R . (1)试判断f(x)的奇偶性; (2)若-21≤a ≤2

1,求f(x)的最小值.

解:(1)当a=0时,函数f(-x)=(-x)2

+|-x|+1=f(x),

此时,f(x)为偶函数.当a ≠0时,f(a)=a 2+1,f(-a)=a 2

+2|a|+1, f(a)≠f(-a),f(a)≠-f(-a),此时,f(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当x ≤a 时,f(x)=x 2

-x+a+1=(x-2

1)2

+a+

4

3

, ∵a ≤2

1,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最小值为f(a)=a 2

+1. 当x ≥a 时,函数f(x)=x 2

+x-a+1=(x+2

1)2

-a+4

3,

∵a ≥-2

1,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 最小值为f(a)=a 2

+1.

综上得,当-2

1≤a ≤2

1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a 2

+1.

1.奇偶性是某些函数具有的一种重要性质,对一个函数首先应判断它是否具有这种性质.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首先检验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如果要证明一个函数不具有奇偶性,可以在定义域内找到一对非零实数a 与-a ,验证f (a )±f (-a )≠0.

2.对于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重点研究y 轴一侧的性质,再根据其对称性得到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

3.函数的周期性:第一应从定义入手,第二应结合图象理解.

第5课时 指数函数

1.根式:

(1) 定义:若a x n

=,则x 称为a 的n 次方根

① 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__________;

② 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________(a >0). (2) 性质:

① a a n n

=)(;

②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③ 当n 为偶数时,=n n a _______=

??

?<-≥)

0()

0(a a a a 2.指数: (1) 规定:

① a 0= (a ≠0); ② a -p = ;

③ (0,m

n m n

a a a m => .

(2) 运算性质:

① a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②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③ >>?=?r b a b a b a r

r r ,0,0()( (a>0, r

、∈s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指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指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_时为增函数. ② 函数图像:

1) 过点 ,图象在 ;2) 指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

近x 轴,当1>a 时,图象向 无限接近x 轴);3)函数x

x a y a y -==与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③ 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例1. 已知a=9

1

,b=9.求: (1);3

15

3

8

3327

a a a a ?÷

-- (2)1

1

1)(---+ab b a .

解:(1)原式=3

127?a

.3

123?-a

÷[a

2

1)38(?-22

1315?a

] = 2167-a

)

2

534(+--=a 2

1-

.

∵a=9

1

,∴原式=3.

(2)方法一 化去负指数后解.

.1111)(1

1

1

b a ab

ab b a ab b a ab b a +=+=+

=

+---∵a=,9,91=b ∴a+b=.982 方法二 利用运算性质解.

.11)(1

1111111111a b a b b a b b a a ab b a +=+=+=+----------- ∵a=,9,91

=b ∴a+b=

.9

82

变式训练1: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

;)(6

5

3

1

2121132

b a b a b a ????-

-

(2).)4()3(6

521

3321

21231----?÷-??b a b a b a

解:(1)原式=

.1006

531216

121316

56

13

1

21

21

31

=?=?=?-+-+--

b a b

a

b

a b a b a

(2)原式=-.4514

54

5)(4

5)·

2(2

5

2

3

2

32

12

313

12

313

1

ab ab

ab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例2. 函数f(x)=x 2-bx+c 满足f(1+x)=f(1-x)且f(0)=3,则f(b x

)与f(c x

)的大小关系是 ( )

A.f(b x )≤f(c x )

B.f(b x )≥f(c x

)

C.f(b x )>f(c x

) D.大小关系随x 的不同而不同 解:A

变式训练2:已知实数a 、b 满足等式b

a

)3

1()21(=,下列五个关系式: ①0<b <a;②a <b <0;③0<a <b;④b <a <

0;⑤a=b. 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单调区间: (1)f(x)=3

4

52+-x x ; (2)g(x)=-(5)2

1(4)41++x

x

.

解:(1)依题意x 2

-5x+4≥0, 解得x ≥4或x ≤1, ∴f (x )的定义域是(-∞,1]∪[4,+∞).

令u=,4

9)25

(4522--=+-x x x ∵x ∈(-∞,1]∪[4,+∞), ∴u ≥0,即452

+-x x ≥0,而f(x)=3

4

52+-x x ≥30

=1,

∴函数f(x)的值域是[1,+∞).

∵u=4

9

)25(2-

-x ,∴当x ∈(-∞,1]时,u 是减函数, 当x ∈[4,+∞)时,u 是增函数.而3>1,∴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 f (x )=3

4

52+-x x 在(-∞,1]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

故f (x )的增区间是[4,+∞),减区间是(-∞,1]. (2)由g(x)=-(,5)2

1(4)21(5)21(4)41

2++-=++x

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t=()2

1x (t >0),∴g(t)=-t 2+4t+5=-(t-2)2

+9, ∵t >0,∴g(t)=-(t-2)2

+9≤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t=2,

即g(x)≤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2

1=2,即x=-1,∴g (x )的值域是(-∞,9].

由g(t)=-(t-2)2

+9 (t >0),而t=(x

)2

1

是减函数,∴要求g(x)的增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减区间, 求g(x)

的减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增区间.

∵g (t )在(0,2]上递增,在[2,+∞)上递减, 由0<t=(x

)21≤2,可得x ≥-1, 由t=(x

)2

1≥2,可得x ≤-1.

∴g (x )在[-1,+∞)上递减,在(-∞,-1]上递增, 故g(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y=(2

26)2

1

x x -+;(2)y=2

6

2--x x .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u=6+x-2x 2

,则y=(u

)2

1.

∵二次函数u=6+x-2x 2

的对称轴为x=4

1, 在区间[4

1,+∞)上,u=6+x-2x 2

是减函数, 又函数y=()2

1u

是减函数, ∴函数y=(2

26)2

1x x -+在[4

1,+∞)上是增函数.

故y=(2

26)

2

1x x -+单调递增区间为[4

1,+∞).

(2)令u=x 2

-x-6,则y=2u

,

∵二次函数u=x 2

-x-6的对称轴是x=2

1, 在区间[2

1,+∞)上u=x 2

-x-6是增函数. 又函数y=2u

为增函数, ∴函数y=2

6

2--x x 在区间[2

1,+∞)上是增函数.

故函数y=2

6

2--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

1,+∞).

例4.设a >0,f(x)=x x a

a e

e +是R 上的偶函数.

(1)求a 的值;

(2)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

(1)解: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f (-x )=f (x ), ∴,e

e e e x x x x a

a a a +=+-- ∴(a-)e 1

e )(1

x

x

a -

=0对一切x 均成立, ∴a-

a

1

=0,而a >0,∴a=1. (2)证明 在(0,+∞)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则f(x 1)-f(x 2)=1

e x +

1e 1x

-2

e x -2

e

1x =)e e (1

2

x x - (

).1e

121-+x x

∵x 1<x 2,∴,e e 2

1

x x <有.0e e 1

2

>-x x ∵x 1>0,x 2>0,∴x 1+x 2>0,∴2

1e

x x +>1,

2

1

e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式训练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有最小正周期2,且当x ∈(0,1)时,f(x)=1

42+x x

.

(1)求f (x)在[-1,1]上的解析式; (2)证明:f(x)在(0,1)上是减函数. (1)解: 当x ∈(-1,0)时,-x ∈(0,1). ∵f (x )是奇函数,∴f (x )=-f (-x )=-.1

42142+-=+--x x

x x 由f(0)=f(-0)=-f(0),且f(1)=-f(-1)=-f(-1+2)=-f(1),

得f(0)=f(1)=f(-1)=0.∴在区间[-1,1]上,有 f (x )={}

?????????-∈-∈+-∈+1,0,10)0,1(142

)1,0(142x x x x

x x x

(2)证明 当x ∈(0,1)时,f(x)=.1

42+x x

设0<x 1<x 2<1, 则f(x 1)-f(x 2)=

,)

14)(14()

12)(22(1421422

1

2

1

1

2

2

2

1

1

++--=+-++x x x x x x x x x x ∵0<x 1<x 2<1,∴1

222x x -

>0,2

2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1)上单调递减.

1.

b

N

=a ,a b =N ,log a N =b (其中N>0,a >0,a ≠1)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问

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底.

2.处理指数函数的有关问题,要紧密联系函数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求解.

3.含有参数的指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4.含有指数的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大多数都以综合形式出现,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

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或综合.

第6课时 对数函数

1.对数:

(1) 定义:如果N a b =)1,0(≠>a a 且,那么称 为 ,记作 ,其中a 称为对数的底,N 称为真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___________.

② 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_________. (2) 基本性质:

① 真数N 为 (负数和零无对数);② 01log =a ;③ 1log =a a ; ④ 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 (3) 运算性质:

① log 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log a N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log a M n

= (n ∈R).

④ 换底公式:log a N = (a >0,a ≠1,m >0,m ≠1,N>0)

⑤ log m n

a a n

b b m = .

2.对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对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时为增函数;

4) 函数x y a log =与函数

)1,0(≠>=a a a y x

且互为反函数. ② 1) 图象经过点( ),图象在 ;2) 对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

无限接近y 轴;当1>a 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y 轴); 4) 函数y =log a x 与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③ 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2015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函数零点

2015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函数零点 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x g x f y -=)(的零点(个数)?函数()x g x f y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个数) ?方程()()0=-x g x f 即()x g x f =)(的实数根(个数) ?函数)(x f y =与)(x g y =图像的交点横坐标(个数) 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232-+=x x y 2.x y 2log = 3.62 -+=x x y 4.1ln -=x y 5.2 1sin + =x y 2.函数22()(2)(32)f x x x x =--+的零点个数为 3.函数()x f =???>-≤-+) 0(2ln ) 0(322x x x x x 的零点个数为 4.函数() () ???>+-≤-=13.41.44)(2x x x x x x f 的图像和函数()ln g x x =的图像的交点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5.函数5 ()3f x x x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 A .[0,1] B .[1,2] C .[2,3] D .[3,4] 6.函数1()44x f x e x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 A. (1,0)- B. (0,1) C. (1,2) D. (2,3) 7.函数()2ln(2)3f x x x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 A. (2,3) B. (3,4) C. (4,5) D. (5,6) 8.方程2|2|lg x x -=的实数根的个数是 9.函数()lg ()72f x x g x x ==-与图像交点的横坐标所在区间是 ( ) A .()21, B .()32, C .()43, D .()54, 10.若函数2 ()4f x x x a =--的零点个数为3,则a =______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2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全国新课标卷II)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Ⅱ,理1)已知集合M ={x |(x -1)2<4,x ∈R },N ={-1,0,1,2,3},则M ∩N =( ). A .{0,1,2} B .{-1,0,1,2} C .{-1,0,2,3} D .{0,1,2,3} 2.(2013课标全国Ⅱ,理2)设复数z 满足(1-i)z =2i ,则z =( ). A .-1+i B .-1-I C .1+i D .1-i 3.(2013课标全国Ⅱ,理3)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 ). A .13 B .13- C .19 D .1 9- 4.(2013课标全国Ⅱ,理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 A .α∥β且l ∥α B .α⊥β且l ⊥β 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5.(2013课标全国Ⅱ,理5)已知(1+a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a =( ). A .-4 B .-3 C .-2 D .-1 6.(2013课标全国Ⅱ,理6)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10,那么输出的S =( ). A .1111+23 10+++ B .1111+2!3! 10!+++ C .1111+23 11+++ D .1111+2!3!11!+++ 7.(2013课标全国Ⅱ,理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 (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 8.(2013课标全国Ⅱ,理8)设a =log 36,b =log 510,c =log 714,则( ). A .c >b >a B .b >c >a C .a >c >b D .a >b >c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全解

三角函数公式 1.正弦定理: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A cos b 2=a 2+c 2-2ac B cos c 2=a 2+b 2-2ab C cos bc a c b A 2cos 2 22-+= 3.S ⊿= 21a a h ?=21ab C sin =21bc A sin =21ac B sin =R abc 4=2R 2A sin B sin C sin =A C B a sin 2sin sin 2=B C A b sin 2sin sin 2=C B A c sin 2sin sin 2=pr=))()((c p b p a p p --- (其中)(2 1 c b a p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4.诱导公试 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 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

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5.和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③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 ± 1)( ④)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①θ θ θθθ2 12cos sin 22sin tg tg += = ②θ θ θθθθθ2 22 2 2 2 11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tg tg +-=-=-=-= ③θθθ2122tg tg tg -= ④22cos 11sin 222θθθθ-=+=tg tg ⑤22cos 1cos 2 θθ+= 7.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 2 θ 所在的象限确定) ①2cos 12 sin θθ -± = ②2 cos 12sin 2θ θ-= ③2cos 12cos θθ+±= ④2cos 12 cos 2 θθ += ⑤2sin 2cos 12θθ=- ⑥2 cos 2cos 12θθ=+ ⑦2 sin 2 cos )2 sin 2 (cos sin 12θ θθθθ±=±=± ⑧θ θ θθθθθ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 =tg 8.积化和差公式: [])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βαβαβα--+-=cos )cos(2 1 sin sin 9.和差化积公式:

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2015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基本运算 一、基础知识: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 |y =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 ,y )|y =x 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4.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着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 ②描述法:一般格式:{}()x A p x ∈,如:{x|x-3>2},{(x,y)|y=x 2+1},…;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 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A 是B 的子集记为A ?B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常用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 A C ?那么. 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交集A ∩B={x |x ∈A 且x ∈B};并集A ∪B={x |x ∈A ,或x ∈B};补集C U A={x |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 7.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注:本章节五个定义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2021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基本函数一

2021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 (1)已知函数()x f 满足()(),x a f x a f -=+则()x f y =对称轴为 ()()?-=+x f x f 22对称轴=x ()()?--=+-x f x f 11对称轴=x ()()220f f x =?= ?=0x ()()131f f x =?= ?=1x ()()042f f x =?= ?=2x (2)已知函数()x f 满足()(),x b f x a f -=+则()x f y =对称轴为 ()()?-=+x f x f 62对称轴=x ()()?-=+x f x f 51对称轴=x ?=0x ?=0x ?=1x ?=1x ?=2x ?=2x (3)已知函数()x f 满足()(),x a f x f -=则()x f y =对称轴为 ()()?-=x f x f 6对称轴=x ()()?-=x f x f 2对称轴=x ?=0x ?=0x ?=1x ?=1x ?=2x ?=2x

作函数图像: (1)322--=x x y (2) 432-+=x x y (3)x x y 32+-= (4)32+-=x y (5)x x y 22--= (6)432-+-=x x y (7)x x y 22+= (8)x x y 22--= (9)432-+-=x x y (10)x x y 42-= (11)x x y 22+= (12)432-+=x x y

(13)()()?????<+≥-=0.20.222x x x x x x y (14)()()?????<--≥+-=0.20.222x x x x x x y (15)()() ?????<-+≥--=0.320.3222x x x x x x y (16)()()?????<-≥+=0.0.22x x x x x x y (17)()()?????<--≥--=0.430.4322x x x x x x y (18)()() ?????<+≥-=0.20.222x x x x y 1.函数()2 f x x px q =++对任意的x 均有()()11f x f x +=-,()()()1,1,2f f f -的大小关系为 2.函数()x f 满足()(),31x f x f -=+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设()()(),5,2,5.1f c f b f a ==-=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为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1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史类 (全国卷I 新课标)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文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n 2 ,n ∈A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2.(2013课标全国Ⅰ,文2) 2 12i 1i +(-)=( ). A . 11i 2-- B .11+i 2- C .11+i 2 D .11i 2- 3.(2013课标全国Ⅰ,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 是( ). A .12 B .13 C .14 D .16 4.(2013课标全国Ⅰ,文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 为( ). A .y =14x ± B .y =13x ± C .y =1 2x ± D .y =±x 5.(2013课标全国Ⅰ,文5)已知命题p :?x ∈R,2x <3x ;命题q :?x ∈R ,x 3 =1-x 2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6.(2013课标全国Ⅰ,文6)设首项为1,公比为 2 3 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 A .Sn =2an -1 B .Sn =3an -2 C .Sn =4-3an D .Sn =3-2an 7.(2013课标全国Ⅰ,文7)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1,3],则输出的s 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8.(2013课标全国Ⅰ,文8)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C :y 2 =的焦点,P 为C 上一点,若|PF | =POF 的面积为( ). A .2 B . ..4 9.(2013课标全国Ⅰ,文9)函数f (x )=(1-cos x )sin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 10.(2013课标全国Ⅰ,文10)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23cos 2 A +cos 2A =0,a =7,c =6,则b =( ). A .10 B .9 C .8 D .5

2021高考数学专题复习:周期函数

2021高考专题复习(1)周期函数定义 一、定义: 1.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大于零的实数,T 使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 T x f =+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2f x f x T +=?= ()()4f x f x T -=?= ()()6f x f x T =+?= 2.若()(),b x f a x f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27f x f x T +=+?= ()()720f f x =?= ( )()f f x =?=1 ?=2x ?=3x ()()36f x f x T -=+?= ( )()f f x =?=0 ?=1x ?=2x ?=3x 3.对于非零常数,A 若函数()x f y =满足()(),x f A x f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x f A x f x f A x f =?T ()()2f x f x T +=-?= ()()1f x f x T -=-?=

4.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x f y =满足()() ,1 x f A x f =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 -?= -x f A x f x f A x f 11 =?T ()() 1 1f x T f x += ?= ()() 1 2f x T f x -= ?= 5.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x f y =满足()() ,1 x f A x f -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 ????? ? ????= +- =+x f A x f x f A x f 11 =?T ()() 1 4f x T f x +=- ?= ()=?2020f , ()=2021f ()() 1 5f x T f x --= ?= ()=?2020f , ()=2019f 6.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x f y =满足()()() ,11x f x f A x f +-=+则函数()x f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I)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 B.A∪B=R C.B?A D.A?B 2.若复数z满足(3-4i)z=|4+3i|,则z的虚部为( ). A.-4 B. 4 5 - C.4 D. 4 5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按性别分层抽样 C.按学段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4.已知双曲线C: 22 22 =1 x y a b -(a>0,b>0)的离心率为 5 2 ,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 1 4 x ± B.y= 1 3 x ± C.y= 1 2 x ± D.y=±x 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 500π3cm 3 B .866π3 cm 3 C . 1372π3cm 3 D .2048π3 cm 3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 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复习是高考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系统全面的整合与巩固,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编辑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供参考,祝大家高考大捷~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一) 任一x∈A x∈B,记作A B A B, B A A=B A B={x|x∈A,且x∈B} A B={x|x∈A,或x∈B} card(A B)=card(A)+card(B)-card(A 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 A∩(B∪C)=(A∩B)∪(A∩C) ⑵ 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二)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

全国高考数学复习微专题: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图像 一、基础知识 1、做草图需要注意的信息点: 做草图的原则是:速度快且能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草图能够显示出函数的性质。在作图中草图框架的核心要素是函数的单调性,对于一个陌生的可导函数,可通过对导函数的符号分析得到单调区间,图像形状依赖于函数的凹凸性,可由二阶导数的符号决定(详见“知识点讲解与分析”的第3点),这两部分确定下来,则函数大致轮廓可定,但为了方便数形结合,让图像更好体现函数的性质,有一些信息点也要在图像中通过计算体现出来,下面以常见函数为例,来说明作图时常体现的几个信息点 (1)一次函数:y kx b =+,若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通常可利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来确定直线 特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信息点:与坐标轴的交点 (2)二次函数:()2 y a x h k =-+,其特点在于存在对称轴,故作图时只需做出对称轴一侧的图像,另一侧由对称性可得。函数先减再增,存在极值点——顶点,若与坐标轴相交,则标出交点坐标可使图像更为精确 特点:对称性 信息点:对称轴,极值点,坐标轴交点 (3)反比例函数:1 y x = ,其定义域为()(),00,-∞+∞U ,是奇函数,只需做出正版轴图像即可(负半轴依靠对称做出),坐标轴为函数的渐近线 特点: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渐近线 信息点:渐近线 注: (1)所谓渐近线:是指若曲线无限接近一条直线但不相交,则称这条直线为渐近线。渐近线在作图中的作用体现为对曲线变化给予了一些限制,例如在反比例函数中,x 轴是渐近线,那么当x →+∞,曲线无限向x 轴接近,但不相交,则函数在x 正半轴就不会有x 轴下方的部分。 (2)水平渐近线的判定:需要对函数值进行估计:若x →+∞(或-∞)时,()f x →常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1有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21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21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21页)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数学 使用地区:河南、山西、河北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0{}|2A x x x =-> ,{|B x x <<=,则 ( ) A .A B =R B .A B =? C .B A ? D .A B ? 2.若复数z 满足(34i)|43i|z -=+,则z 的虚部为 ( ) A .4- B .45 - C .4 D .45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 4.已知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 .1 4y x =± B .1 3y x =± C .1 2 y x =± D .y x =± 5.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t ∈-,则输出的s 属于 ( ) A .[3,4]- B .[5,2]- C .[4,3]- D .[2,5]-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 高8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 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 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 A .3866π cm 3 B . 3500π cm 3 C .31372πcm 3 D .32048πcm 3 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2m S -=-,0m S =,13m S +=,则m = ( ) 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9.设m 为正整数,2()m x y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 为a ,21()m x y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137a b =,则m = ( ) A .5 B .6 C .7 D .8 10.已知椭圆 E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3,0)F ,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 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 ) A .22 14536 x y += B .2213627x y += C .2212718x y += D .22 1189x y += 11.已知函数22,0, ()ln(1),0.x x x f x x x ?-+=?+>? ≤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B .(,0]-∞ C .[2,1]- D .[2,0]- 12.设n n n A B C △的三边长分别为n a ,n b ,n c ,n n n A B C △的面积为n S ,1,2,3, n =.若11b c >,1112b c a +=,1n n a a +=,12n n n c a b ++= ,12 n n n b a c ++=,则 ( ) A .{}n S 为递增数列 B .{}n S 为递减数列 C .21{}n S -为递增数列,2{}n S 为递减数列 D .21{}n S -为递减数列,2{}n S 为递增数列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1)t t =+-c a b .若0=b c ,则t =________. 1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 33 n n S a =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 15.设当x θ=时,函数()sin 2cos f x x x =-取得最大值,则cos θ=________. 16.设函数22()(1)()f x x x a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对称,则()f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下面是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操作方法 01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02 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tan^2 A)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 A--Sin^2 A =2Cos^2 A—1 =1—2sin^2 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 半角公式 --cosA)/2} sin(A/2) = √{(1 cos(A/2) = √{(1+cosA)/2} --cosA)/(1+cosA)} tan(A/2) = √{(1 cot(A/2) = √{(1+cosA)/(1 -cosA)} 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

201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名校组合测试题

201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名 校组合测试题 1.设集合M={m∈Z|m≤-3或m≥2},N={n∈Z|-1≤n≤3},则(?Z M)∩N=() A.{0,1}B.{-1,0,1} C.{0,1,2} D.{-1,0,1,2} 2.已知向量a=(2,1),b=(-1,2),且m=ta+b,n=a-kb(t、k∈R),则m⊥n的充要条件是() A.t+k=1 B.t-k=1 C.t·k=1 D.t-k=0 【试题出处】2012·银川一中模拟 【解析】∵a=(2,1),b=(-1,2),∴a·b=0,|a|=|b|=5,∴m⊥n?m·n=0?(ta+b)(a -kb)=0?ta2-kta·b+a·b-kb2=0?5t-5k=0,即t-k=0. 【答案】D 【考点定位】充要条件 3.设集合M={y|y=|cos2x-sin2x|,x∈R},N={x||x-1 i |<2,i为虚数单位,x∈R}, 则M∩N为() A.(0,1) B.(0,1] C.[0,1) D.[0,1] 4.设集合I是全集,A?I,B?I,则“A∪B=I”是“B=?I A”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试题出处】2012·厦门一中模拟 【解析】由B=?I A?A∪B=I,而A∪B=I?/B=?I A,故“A∪B=I”是“B=?I 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 【考点定位】充要条件 5.已知命题p :?x ∈R,9x 2-6x +1>0;命题q :?x ∈R ,sin x +cos x =2,则( ) A .綈p 是假命题 B .綈q 是真命题 C .p ∨q 是真命题 D .綈p ∧綈q 是真命题 6.已知全集U ,集合A ,B 如图所示,则(?U A )∩B =( ) A .{5,6} B .{3,5,6} C .{3} D .{0,4,5,6,7,8} 【试题出处】2012·邯郸一中模拟 【解析】由图可知,U ={0,1,2,3,4,5,6,7,8},A ={1,2,3},B ={3,5,6},∴?U A ={0,4,5,6,7,8),(?U A )∩B ={5,6}. 【答案】A 【考点定位】集合 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x ∈????0,π2,x >sin x B .?x 0∈R ,sin x 0+cos x 0=2 C .?x ∈R,3x >0 D .?x 0∈R ,lg x 0=0 8.已知全集U =R ,若函数f (x )=x 2-3x +2,集合M ={x |f (x )≤0},N ={x |f ′(x )<0},则M ∩?U N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2】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含答案)

第1讲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考情解读(1)高考对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中等偏下.(2)函数图象和性质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热点内容,对图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识图,二用图,即利用函数的图象,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对函数性质的考查,则主要是将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综合一起考查,既有具体函数也有抽象函数.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常与新定义问题相结合,难度较大. 1.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及对应关系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它们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才表示同一函数.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单调性是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局部性质.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步骤为取值、作差、判断符号、下结论.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遵循“同增异减”的原则. (2)奇偶性: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定义域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在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定义域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周期性:周期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满足f(a+x)=f(x)(a不等于0),则其一个周期T=|a|. 3.函数的图象 对于函数的图象要会作图、识图、用图. 作函数图象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描点法,二是图象变换法,其中图象变换有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 4.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指数函数y =a x (a >0,a ≠1)与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a ≠1)的图象和性质,分01两种情况,着重关注两函数图象中的两种情况的公共性质. (2)幂函数y =x α的图象和性质,分幂指数α>0,α<0两种情况. 热点一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例1 (1)(2014·课标全国Ⅱ)已知偶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f (2)=0.若f (x -1)>0,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设奇函数y =f (x ) (x ∈R ),满足对任意t ∈R 都有f (t )=f (1-t ),且x ∈????0,1 2时,f (x )=-x 2,则f (3)+f ??? ?-3 2=________. 思维启迪 (1)利用数形结合,通过函数的性质解不等式;(2)利用f (x )的性质和x ∈[0,1 2]时的 解析式探求f (3)和f (-3 2)的值. 答案 (1)(-1,3) (2)-1 4 解析 (1)∵f (x )是偶函数, ∴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又f (2)=0,且f (x )在[0,+∞)单调递减, 则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由f (x -1)>0,得-2

201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理科)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数 学(理科) 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x |x 2-2x >0},B={x |-5<x <5},则 ( ) A 、A∩B=? B 、A ∪B=R C 、B ?A D 、A ?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集合运算及集合间关系,是容易题. 【解析】A=(-∞,0)∪(2,+∞), ∴A ∪B=R,故选B. 2、若复数z 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4i)z =|4+3i |,则z 的虚部为 ( ) A 、-4 (B )-4 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4 (D )45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运算及复数模的计算,是容易题. 【解析】由题知z =|43|34i i +- ==3455i +,故z 的虚部为4 5,故选D.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方法,是容易题. 【解析】因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故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按学段分层抽样,故选C. 4、已知双曲线C :22 22 1x y a b -=(0,0a b >>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 14y x =± B .13y x =± C .1 2y x =± D .y x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是简单题.

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学生)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知识部分】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 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 A ?= B A ? B B ? ()U A =e 2()U A A U =e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基础练习】 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个. )()()U U B A B =?)()() U U B A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