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营销发展新趋势

国际营销发展新趋势

国际营销发展新趋势
国际营销发展新趋势

浅析国际营销发展新趋势

姓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国际营销是营销观念在地域和空间上的顺延和拓展,是指企业跨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目标实现企业营销的过程。它可以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即企业的产销活动和市场范围跨越国境,也可以是以国际需求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制定营销战略并进行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投资等一系列活动,更加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国际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新特征

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内在属性,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得以迅猛发展,其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和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在国际营销理论中,各国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环境是被视为一种前提条件而存在的,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这种环境差异。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们的消费习惯、需求欲望无一不与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紧密相关。而现如今,在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消费者、竞争者、中间商的市场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市场环境出现了新的特征。

1.产品均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它们进行性能上的区分意义越来越小。虽然产品可能因为拥有先进的使用性能风靡一时,但这种优势往往十分短暂,在超额利润的驱动下,竞争者纷纷加入竞争的行列,同类产品竞相投放市场,同类产品的物质差异性越来越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标识除去,然后让消费者品尝、分辨和评价,结果发现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区分能力其实非常弱小,但一旦加上商标,更多的消费者会觉得可口可乐味胜一筹。耐用高档消费品虽然技术比较复杂,消费者对使用性能十分看重,但实际上它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均质化趋势。通用和福特在各个档次均有相应的竞争品牌,其技术性能、质量的差异只有技术专家才会去计较,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是无足轻重极难分辨的。市场竞争表现为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着消费者可识别的差异性。当竞争在技术、成本、服务等因素上再难较大的突破时,品牌竞争便自然而然走到前沿。强劲的品牌因其固若磐石的宝贵资产,得以跨越时空历久弥坚。因此,厂家不能再

只生产产品,而必须生产品牌。

2.消费感性化

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消费观念向另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即由一般产品的消费转向品牌的消费。据一项名为“中国新世纪调查报告” (1999年)的市场调查表明,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已发生质的变化,温饱型的消费模式已经被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模式所取代。追求时尚、追求舒适、展现个性、发展自我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愿望和需求。这意味着,如果企业现在仅仅注重和诉求产品的价格和功能性价值,已经不符合消费者的购物心态,企业不能不考虑在提供产品实体之外给消费者更多的感性附加值。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由单纯重视商品的物质性需求,追求商品的物质性效用,转向注重商品的精神需求,追求商品的精神、形象效用,这也是消费演进的必然历程,是消费发展的自然规律。譬如,我们喝可口可乐时,不仅是解渴,更重要的是在消费一种代表美国文化的生活方式,可口可乐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象征、一种身份、一种时尚、一种观念。

3. 品牌全球化

品牌全球化,主要是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在许多国家、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的趋同状况和发展趋势,它反映的是品牌的张力,是品牌的趋同性和一体化。1996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可口可乐不再是美国公司,而是全球性的公司:近年来,品牌的全球化趋势在国际投资、贸易、消费等领域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在投资领域,品牌的全球化表现为品牌输出成为继产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又一重要趋势。品牌输出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其全球性的品牌作为投资的重要资本,投资的目的在于推动品牌的进一步全球化。比较典型的诸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雀巢等:二是以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投资国收购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目的是塑造这一品牌价值,推动其全球化进程。如泰国正大集团投资收购青春宝品牌。美国老牌的花旗银行以巨资投入科龙集团,实际上也是看中科龙这一极具国际市场潜力的品牌。在消费领域,品牌全球化表现为不同国家、地域的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消费选择对象和流行时尚上的日见趋同和同步:实际上,我们在世界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全球性品牌,从可口可乐、麦当劳到高露洁、

海飞丝,从奔驰轿车到松下电器品牌全球化使得全球市场都在向少数几个全球性品牌集中,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

二.全球营销是国际营销的新趋势

1.全球营销可定义如下:企业通过全球性布局与协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活动一体化,以便获取全球性竞争优势。全球营销的三个重要特征是:全球运作、全球协调和全球竞争。因此,开展全球营销的企业在评估市场机会和制定营销战略时,不能以国界为限,而应该放眼于全球。

2.全球营销战略。

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确定全球营销任务;全球市场细分战略;竞争定位及营销组合战略。全球营销任务的内容是确定主要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原则及各个市场的竞争定位。全球营销对于企业获取其全球性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的全球营销战略应与其总体战略相适应。

在全球市场细分战略方面,有三种战略可供选择。第一,全球性市场细分战略。此战略重在找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上的共性,如人口统计指标,购买习惯和偏好等,而不重视国界/文化差异性;第二,国别性市场细分战略。此战略强调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品味上的差异性,市场细分主要以地理位置和国籍为基准;第三,混合型市场细分战略。大体上是前两种战略的结合型战略,某些国别市场规模很大可个别化,而另一些较小的国别市场则可组合成一个共同的细分市场。例如,营销区域化就是一种重要的混合型市场细分战略。

除了确定出市场细分战略外,企业还要确定其在每一个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四种主要的竞争定位战略是: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小市场份额占有者。如果公司在所有的外国市场采取同样的竞争定位战略,则称之为全球性竞争定位战略;反之,如果公司在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竞争定位,则称之为混合型竞争定位战略。全球营销之所以引人瞩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日本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功经验所推动的,日本公司成功地采用了战略性全球营销。他们所实施的全球营销包括两个方面:全球市场发展路径与全球营销网络的建立。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1.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它

们顶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市场压力,抓住机遇,勇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将企业发展纳入国际化轨道,从单一的产品出口转向境外投资建厂,在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同时,企业知名度不断上升。同时,也应看到,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仍面临很大挑战,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2.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注意到的问题

①具有国际品质的名牌产品是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物质基础。“国际品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品牌。资本、品牌、文化、人才,被称为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四大必要条件。资本是船,而品牌是帆,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会使得企业更顺利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名牌的有无和大小也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名牌就等于没有市场,未来世界地图就是世界名牌的版图。我国国内有不少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乏国际级和世界级的名牌。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争创名牌,尤其是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已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二是国际质量。创出国际品牌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和经营,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得到国际认可。借鉴海尔公司“出口创牌”的经验,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时,应以高质量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争取尽早通过国际上的质量体系认证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拿到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才会不断上升,企业才能创出自己的名牌。

②国际化的营销战略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有利手段。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市场营销战略也随之国际化。多国营销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营销战略,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方式之一。在这种营销战略下,企业突破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传统营销观念,而推行“多国设计、多国生产、多国销售”的新营销观念,形成其自身的特征:目标市场多国化、产品生产差异化、营销决策分散化、营销考核当地化等。上述特征使得多国营销在绕过贸易壁垒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由于根据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投资,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占有市场。这一营销战略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特别是走上国际市场的优势企业的高度重视。

③国际化的营销网络是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条件。国际化的营销网络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营销网络的分布广度。由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构成的4Ps营销组合,其实施效果与营销网络的分布密切相关。企业产品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完善国内营销网络,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起海外营销网络,以配合4Ps组合的实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二是营销网络的适应程度。营销网络要尽可能地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特别是在产品进入国外市场后,由于地区习俗、消费偏好等因素的影响,竞争的多维性对企业营销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营销人员不仅要懂得竞争的经济维度,而且要熟悉竞争的法律、政治、心理、社会等维度。海尔集团在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时,并没有大量派出人员设立海外销售机构,而是征聘海外代理经销商,在大幅降低营销成本的同时,使营销服务更好地适应了目标市场的特定环境,提高了营销网络的适应能力。这种做法对我国其他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营销网络反应速度。我国其他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也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快速反应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营销网络。

④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要学会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企业家从经济角度出发,高水平地运用市场资源。只有高效率地运用国际大市场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资源,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

⑤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人的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素质要求。我国不少企业不肯在人才培养上加大投资,对人才只要其知识输出,而不管其知识输入,结果企业往往因缺乏坚实的人才基础而发展后劲不足,参与国际竞争时愈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企业无一不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力度,以保持其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源优势。海尔公司已经认识到全过程、全员培训的重要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我国其他企业也应尽快建立健全一个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007-01-30 交通运输论文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人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一词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次大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1962年,美国的杜拉克在“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流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由于物流过程是物质产品从供应者到顾客之间复杂的空间流转过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现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物流实际上是对供给链中的产品在各供给链参与者之间进行管理,包括流通中的(运输中的)和非流通中的(库存的),通过供应链管理对整个渠道的产品和信息实行增加值流动管理,以便获取最大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二、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李传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从理论上总结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管理实践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管理学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主体(组织)、管理方法(工具)、管理对象(人和物)等方面;而我国管理学尚处于理论建构阶段,对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尚存在不同的意见。近年来,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呈现出以下明显的趋势:管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化、哲学化趋势;新的管理学分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地结合;管理学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一、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尽管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在建构各自的理论体系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各有千秋,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冲突,甚至互有借鉴。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组织的发展,并且是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人力资源的深层挖掘去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为了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正是基于这一点,各管理学派都在努力寻找更有利于组织发展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在它们看来完全合乎理性的各种假设,展开论述:古典管理理论第一次把管理作为一个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它对理论的主要过程、管理的职能和技能的论述在今天仍是大家的共识,并指导着管理的实践;组织行为科学理论学派对激励诱导、群体及组织内人际关系作了详细论述,确定了工人是有价值的资源;管理科学学派运用数学模式和程序求得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特别是运用最新的信息情报系统,大大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决策学派注重效果,它从“效果”出发,充分考虑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并认为效率是实现效果的必要条件;经验管理学派则试图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实例分析,寻找在同类条件下如何有效管理的方式,认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必须以管理者的有效性为基础,而且管理者的有效性本身是对组织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认为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果;权变管理理论则提出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从而使管理更为有效。 在管理方法方面,体现出显著的量化特征。就决策工具而言,它必须能够实际做出或建议做出决策,将真实世界中现有的那些种类的经验数据作为它们的输入,用量化的方法做出评估。在这种严格条件下的模型设计,选择了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保留最优化;第二个方向是设计满足模型,以合理的计算成本提供足够好的决策。这两个方向共存于管理理论的世界中,不论组织行为理论、决策理论,还是后起的系统分析学派、选择学派有、权变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在这两个方向徘徊。 关于人在组织中作用的认识,是管理理论在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传统管理理论将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漠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目标,从而看不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学管理学派完全走向了人作为“经济人”的极端,事实上,不仅科学管理学派中的甘特、吉尔布雷斯等人有较多关于重视人的价值的论述,就是泰罗本人关于“精神革命”和培训工人的见解,以及雇主应以平等态度对待工人并了解其真实思想与感情的主张,都表明了他还是注意到了人这一因素。行为科学理论正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理论的不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并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中的许多理论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浅谈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黄骏飞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前言 市场营销译自英文“Marketing”,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推销术”和“广告术”,是当时市场营销的基本含义,与现代市场营销学相比无疑是有一定差异的。二战后的5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发展,真正的现代营销学开始形成了。市场营销学适应了客观经济需要,在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无论是来自于社会的需求,还是竞争对手的压力,无不要求其必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才能迎合的客户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谋求利润,使得企业能长期特续的健康发展。研究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了解市场营销发展新理论,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1对市场营销理论认识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我们可以把市场营销理解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其中包括市场调研、分析市场机会、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选择分销渠道、开展促销活动、提供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 2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市场营销的本质内涵就是把市场作为营销的中心,来协调企业经营活动。顾客的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导向。满足顾客的市场需求,使顾客得到想要购买的产品,或者使顾客得到想要的服务,是市场营销的生存策略所在。现代市场营销不同于传统销售观念,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2.1全员参与性 现代营销的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工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在现代企业的运作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营销队伍,还必须有其他部门,如生产,科研,开发,金融,物流,人力资源和充分的支持与合作。“顾客就是上帝”是所有员工应该接受的观念,接受了这一观念,有利于思想工作的开展和企业间全体人员的协作。营销是一种文化,它必须深入人心,才能有利于一个企业营销的成功。 2.2创新性 营销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对于动态环境的创造性适应”。商业营销环境是一个由人口,地缘,政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宗教和其他因素的构成的有机动态变化的整体。作为营销环境的主体,人口因素的变动是更加灵活多样的,它更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在这样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及时改变或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通过不断创新,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的创新变化并非仅仅是一个功能的实现或实施一项活动,而是一个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全方位的创新过程—— —不仅指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而且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等。 2.3相关性 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影响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不是由某一单一的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受到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结果。 2.4动态性 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和条件,这并不意味着营销环境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营销环境处于不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产业以及国际营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营销。比如说,我国的产业政策已经从过去的向重工业倾斜变成向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倾斜,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倾斜力度更大。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追求物质的数量化,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变成了追求质量和个性,消费者的心理也变得理性了,这些动态的变化影响着市场营销的行为,而且这些营销是直接的动态的和明显的。 3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3.1市场营销国际化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工业社会的贸易壁垒。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地球也变成了一个没有时空差异的统一整体,市场也由此变成了统一的,因此市场营销变成了国际化的营销。全球性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营销的国际化,自由贸易区扩大,法规政策对国外企业投资也变得宽松。进一步开放的市场带来了不仅仅是来自本国相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带来了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和差异缩短,使全球联盟渐渐形成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促进了市场营销国际化的发展。 3.2品牌趋向全球一致 与市场营销国际化相对应的必然是品牌的全球化。有人曾经指出,“有两类竞争者是成功的,一类是强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这类公司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谋求利益;另一类是专门化的或定位很好的品牌。”新世纪伊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营销开始了围绕品牌而进行的竞争。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大卖,更说明了人民对品牌、对质量的要求。一个好的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旗帜,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的提 摘要:笔者介绍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市场营销发展的特点,包括全员参与性、创新性、动态性、相关性等,着重阐述了 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市场营销国际化,品牌趋向全球一致,形成数字化分销渠道,高科技市场营销等,以及其他的一些趋势。对 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有利于企业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在商业经营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关键词:市场营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下转第168页) 171 广东科技2012.5.第9期

自贸区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自贸区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物流运行保持温和增长。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两项指标增速与上年相比均小幅收窄,但仍然高于同期GDP 增速,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将超过9.7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延续小幅回落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比率约为17%左右,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在55%上下波动,物流运行总体趋稳。2015年,物流运行趋势仍将延续“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将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逐步从追求 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变为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整合发展、创新驱动,逐步释放发展潜力。 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新阶段。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区改革开放方案。会议指出,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经济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市100045) 摘要:新形势下,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自由贸易区建设必须充分重视物流业发展,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充分发挥物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福建自由贸易区作为第二批获批的自由贸易区,在物流业发展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下一阶段,物流业为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升级和贸易繁荣,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二要完善服务功能,整合创新发展;三要做优产业基础,联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物流;供应链;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5)05-0001-04 □本刊特稿 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5期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我们的营销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风暴在国内外掀起。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营销发展的新趋势,新著《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一文,着重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对市场营销冲击,并提出了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营销法则,如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开展电子商务等。然而营销权威的论述仅从新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角度来论述营销的趋势,并未系统论述营销的趋势。有鉴于此,笔者从营销观念、策略、组织、管理和领域等五个方面来全面阐述营销的发展趋势。但愿我们的企业能迅速捕捉到营销新趋势并能适应新形势,以开创营销工作新局面。 ■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称当前的市场为“21世纪市场”。他说:“21世纪的市场是消费者统治的市场,是互动以及不断发展的。它是互联网和万维网时代,也是电子商务的时代——便捷、快速、消费者居于统治地位——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营销和营销传播思想与方法都是按历史市场来设计的。”的确,我们的营销观念

还存在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着重体现在“四个更加重视”:一是更加重视战略。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未来企业营销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营销必须重视战略的制订、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更加重视合作。“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三是更加重视“知本”。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

论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论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论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稳定的发展,赢得最大的利润,则不得不关注作为企业开启市场大门钥匙的市场营销。而如何通过这个利器,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掘企业的谋生之路,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以及发展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营销学”译自英文“Marketing”,是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那时局限于“推销术”和“广告术”,与现代营销学有很大的差距,真正的现代营销学是在二战后的50年代形成的,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客观经济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营销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科学,是一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软科学从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指导商战的艺术。 (二)市场营销的发展 市场营销学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实践活动,即主要由企业进行的营销活动:另一是指一门科学,即以市场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等组织在市场上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它主要是研究卖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回顾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创新历程,大体经历了从经典的营销理论(4Ps),到现代的营销理论(4Cs)再到创新的营销理论(4Rs),以至最新的竞争营销理论(4Vs)四个发展阶段。 二、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 (一)对市场营销内涵认识浅显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十

分浅显,中国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也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渗入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起了直接的阻碍作用。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从1994年起中国正式进入最具国际竞争力的49个国家和地区之列,2002年中国总体排名在第31位,但中国的市场营销化指标却排名在第49位,成为劣势指标。可见,我国的市场营销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二)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的内涵非常广泛,它确立的是企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品牌除了包含产品质量因素外,企业的服务质量、消费者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也在其中。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要么对品牌形象不重视,要么对品牌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实施品牌策略就是增加广告投入”上。 (三)营销方式的滞后性 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造成了企业营销的局域性、信息不对称、边界明确、经济活动简单,垄断现象严重,反应缓慢。尤其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由于认识不足,或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企业在管理客户资源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四)营销人员素质较低 中国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生产性企业的销售队伍素质偏低。他们对营销工作的理解较多地停留在“营销等于销售(推销)”的层面,营销管理工作落后,营销策划工作就算有,水平也较低,等等。由于市场营销观念在企业中的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企业不能取得长足发展。 三、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第一,整合营销。与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各种原本单一的营销工具和营销手段(传统营销、个性化营销等),系统的组合起来,根据具体营销环境的变化来灵活地做出调整,实现营销效果和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文化营销。未来的市场营销,将不再局限于实际物品的宣传与推广,文化软实力成为营销工作的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开始出现了文化需求,他们希望在产品中能够感知到某种文化精神和文化诉求,产品不仅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应当具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 摘要: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文章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讨如何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管理创新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 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 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 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1.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IBM 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 W. 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 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试述汽车营销的发展趋势

试述汽车营销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营销模式;营销理念;营销技术;消费者;市场论文摘要:总结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通过对目前三种营销模式的分析得出未来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汽车营销模式的组成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种“模式”,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以简单的市场组织形式的更新或销售方式的改变而代替营销模式的全部。对于某一种具体的营销模式而言,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往往取决于营销理念。因此判定营销模式的孰优孰劣,关键在于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营销服务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销模式没有定式,因为每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营销理念也会因为主观、客观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营销理念的不确定性,使它不适合作为研究营销模式的分类依据,而营销组织就成了最直观的分类依据。按照营销组织的具体形式,现有的中国汽车营销模式可以分为品牌专卖、汽车市场、连锁经营三种具有代表性具体模式。 中国的汽车营销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从容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是广大汽车经销商共同关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的汽车营销模式就是中国汽车营销需要的模式。那么由消费者决定的存在下来的具体的汽车营销模式有哪些呢? 一、专卖店

汽车生产厂商的对面都是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经销商,尤其那些建立专卖店的特许经销商的处境实在令人担忧。因为,现在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在面对汽车生产厂商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上帝”的感觉。 其一,汽车经销商需要投入巨资按照生产厂的要求建造专卖店才能获得授权。而现在,汽车销售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每销售一辆价格10万元的汽车,利润仅为2000元左右,再与同城的竞争对手以降价或其他促销活动(举办促销活动就要有费用发生)争取客户,最后的利润微乎其微;而售后维修保养也因为4S店的价格高的离谱,客户在免费首保之后,选择价格低廉的维修厂保养的也不在少数。那么,动辄千万元的建店资金投入,每年百万元的经营费用,仅靠每年300-500辆的销售业绩,何年何月才能收回投资! 其二,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商的地位不平等。汽车经销商完全受制于汽车生产厂商,完全是一副卖方市场表现:经销商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车型、价格都是厂家定制好的;经销商必须完成厂家规定的销售数量才能拿到相应的返点;经销商在专卖店里不准经营其他品牌的汽车;厂家经常制造资源紧张,经销商你有钱也买不到,没钱更没的商量;厂家会在月底、年底要求经销商增加库存,以完成销售任务,而经销商出于种种考虑,不得不接受不平等要求。总之,如果经销商的表现达不到生产厂商的要求,还会被取消授权。 出现这种买方、卖方倒置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汽车厂商的市场营销做的太出色?还是因为汽车经销商太急功近利?还是因为国家政策

[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其他论文文档]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

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 摘要: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无论足来自于社会的雷求, 还是竟争对手的压力,无不要术其必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才能迎合的客户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谋求利润,使得企业能长期特续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开启市场大门—市场曹峭,一直深受企业家和学者的关注。本丈以营梢理论为塞砍,分析传鱿营材的问趁,对市场营梢发展的街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营销目标市场细分品牌战略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为了稳定的发展,赢得最大的利润不停的探讨着市场营销这个课题。如何通过市场营销这个利器,以发掘出企业的谋生之路,是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巨大 的成本造价,使企业的目光转向品牌战略型市场营销;同时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主动性增强,个性化消费及客户服务管理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此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网络营销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的企业市场营销方式正在打破地区分割,走向电子商务网络型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营销理论的概述 1.1营销的定义 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也就是说,营销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总称。 20世纪50年代末由Jerome McCarthy提出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代表的是企业立场,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 论中的经典。 1.3 4C营销 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了客户(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 e),沟通(Communication)的4C营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4P营销理论和方法。主旨强调以客 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1.4 4R营销 Schultz提出了4R营销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 ribution)。4R营销是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的营销模式。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注:野尻亘 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 、古今書院、2005年、23頁。)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物流部门,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到现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交通运输业、集装箱发展很快,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且开始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等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整合了配送中心,并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地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蓬勃发展,专业物流部门和其子公司广泛设立,推动了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此外,1983年还成立“日本物流学会”,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需求差异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面临挑战。日本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研究

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经济管理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多种经济管理的方法都进入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中。现阶段,企业也开始注重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维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解决我国经济管理当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把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将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都融入到经济管理当中。本文论述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今后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中国特色 社会经济和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的作用。经济管理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也要逐渐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革新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使企业迈向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道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吸取国外优秀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的方针 1.1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现代化经济管理当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相较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上参与全球化过程,这也要求我们走出国门,放眼整个世界。我国只有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脚步,才能逐渐向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靠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世界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想要赶超西方先进的发达国家,就必须要学会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然后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西方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我国还处在起步

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经贸系08--9 李晓凤 0840331

国际物流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物流基本概念和我国国际物流现状的描述,分析了今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服务营销

我国服务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服务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是服务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对服务产品所带来的服务效用的需求,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整合的营销策略而达成服务变易活动的商务活动过程。它是在市场营销的基础上研究无形产品与有形产品区别。根据其特点采用新的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有形展示、过程)来满足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服务营销学是从市场营销学中衍生出来的科学,是对市场营销学的拓展。服务营销学对服务营销行为的专门研究,是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理论依据。运用服务营销学来指导我国服务营销.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服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1.服务营销已有初步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服务营销的理念兴起于西方。随着全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服务将成为日后企业竞争的焦点。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服务营销的理论被应用到中国家电销售领域,及旅游业、金融业等行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意识。还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今天,我国的服务企业对“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经营理念不再陌生.有些甚至对服务营销的理论及其发展十分热悉。比如.家电产品的竞争已不再是“价格战”而是服务竞争(售前、售中、售后),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一些企业(比如青岛海尔)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服务营销体系。并因此受益匪浅。 2.服务营销理念不明确 虽然服务营销在中国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我们对服务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仍处于浅显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速,从1994年起中国正式进入最具国际竞争力的49个国家和地区之列。然而。在这个队列里,2002年中国总体竞争力排名在第31位,市场营销化指标却排在第49位。服务营销作为市场营销的新领域其竞争力更是不容乐观。 当前,很多中国服务企业决策者都掌握一定的服务营销理论,但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他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比率却不高。今天的市场是买方市场,企业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然而中国的服务企业开拓与把握市场的能力却远远低于市场发展的水平。现代营销学认为:服务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本身,重点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目的是通过消费者的满意获利。可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3、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 服务的趋同性指没有对服务市场进行细分,对各类消费者群体只提供一种服务。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需求便会存在很大差异。就选择宾馆入住而言。有的消费者希望能在声誉很高的五星级宾馆享受高档的、全面的、整体性服务;有的则希望获得低价格的优惠服务;有的则只能在十分廉价的私人旅社里居住。对此,宾馆就可以根据自身综合情况,选择一个甚至几个细分市场来为宾客提供特色服务。然而,当前在中国很多服务行业,企业提供的服务千篇一律,缺少差异化服务,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4、服务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策略是营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打造品牌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为企业和产品定位。当前.我国从事服务业的商家对品牌经营的作用重视不够。忽视品牌经营与保护工作。虽然不少服务类企业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设计了别致、醒目的个性化识别标志。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这些标志往往没有注册,只停留在低层次的使用状态。而某些经营者满足于做其他品牌的加盟店,也不创建自己的品牌。调查显示,在某市注册的308件服务商标中,有效服务商标为290件.正常使用的仅有32件。因为有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