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_经验_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_经验_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_经验_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_经验_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

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赵拴豹1,张让刚2,张志国3 (1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2 山东沂水县建设局,山东临沂,276400;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要!首先对都市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都市圈建设基本原则,在借鉴国外都市圈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国内都市圈特别是发展相对成熟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优势和经验总结基础上,针对济南都市圈发展阶段提出发展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国外都市圈;中国都市圈;借鉴;济南都市圈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都市圈又叫城市圈、城市群,是一种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若干个城市、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集聚。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圈概念界定不尽相同。1957年戈特曼(Jean Gottmann)提出大都市圈(Megalopolis)概念[1],国内学者在1990年代初提出都市经济圈理论[2]。国内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组成,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3]。构建都市圈的本质在于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4-5]。

都市圈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形态。一般认为都市圈有多种地域尺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勤半径一般在100公里左右以单一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日常都市圈#和通勤半径300公里左右,内部包含若干个日常都市圈的?大都市圈#[6]。大都市圈是一个综合城市经济区,其形成和发展决定和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推动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都市圈决定经济圈。本文所指的都市圈是这种?大都市圈#。1 都市圈发展阶段分析

1.1 都市圈是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演变过程一般分为独立城镇膨胀、城镇空间定向蔓生、城镇间向心发展与城镇连绵带形成四个阶段[7]。都市圈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一个城市化程度不高的区域不能称为都市圈。只有当区域经济进入较高水平发展阶段、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城镇向心发展阶段时都市圈才开始出现雏形,都市圈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1.2 准确界定发展阶段利于都市圈更好发展

都市圈发展具有明显阶段性。高汝熹[8]等将都市圈发展划分为孤立城市发展、单中心城市圈域经济形成、多中心大城市圈域经济发展和大城市经济带发展4个阶段,较为直观地描述了都市圈经济的形态演化过程。陈小卉[9]从城市规划角度把都市圈发展阶段划分为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详尽分析了相应规划目标和重点,提出将培育、发展和协调3种基本手段贯穿其间。何一民[10]等从城市间关系演化出发提出独立型发展模式、依附型发展模式和互动共生型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化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城市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杨勇[11]等根据都市圈发育过程中首位城市的地位及其与成员城市间关系、都市圈内部结构变化等特征,将都市圈形成演化划分为结核期、整体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

综观国外都市圈发展历程,可将其归纳为五个

文章编号!1006-3862(2009)05-0007-06区域与城市

阶段[12]:(1)强核:都市圈都经历了?核心#城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阶段欧洲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100多年时间,日本用了80多年时间。(2)外溢:核心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诸如交通拥挤、地价飞涨、环境污染、人居环境恶化等,由此内生?外溢#力量,其动力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郊区化。这一阶段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强化于四五十年代。科技进步,特别是汽车进入家庭是这个阶段的标志。(3)布网:城市功能?外溢#和中心区人口?外迁#,使城市建设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大都市郊区不再是中心城市的附属,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区。建设城郊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是该阶段重要任务。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完成该阶段。(4)整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全球竞争力,对都市圈进行整合,包括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空间整合、管理整合等。这些国家国情不同,采取的整合手段和发展模式亦不同,欧美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而日本则重视发挥政府规划和引导作用。(5)耦合:都市圈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促使若干都市圈相互重叠、渗透、融合,形成规模更大的都市经济带,标志着都市圈发展进入了更高级、更成熟阶段。著名的都市经济带有欧洲的伦敦 伯明翰 曼彻斯特都市经济带和巴黎 鹿特丹 鲁尔都市经济带;美国的波士顿 纽约都市经济带和芝加哥 底特律都市经济带;日本的东京 横滨 大阪 神户都市经济带。

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尚处于?强核#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进入?外溢#阶段,出现了都市圈的雏形。根据对当前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分析,可以发现:珠三角、长三角位于成长期,处于?整合#阶段;而京津冀都市圈处于雏形期,?布网#阶段。总而论之,我国的都市圈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圈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济南都市圈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都市圈之后,正在逐步发展的都市圈,处于雏形期,处于由?强核#向?外溢#的过渡阶段。

2 都市圈建设基本原则

2.1 合理选择城市空间扩展模式

外溢式与跨越式是两种主要的城市拓展模式。对于规模和增长速度都不太大的城市,普通的外溢式发展是城市空间拓展最经济合理的方式。规模接近百万人口的高速增长的大都市采用跨越式城市空间拓展方式比较合理;如果采用外溢式拓展方式,则必须设定城市连绵外扩的外部边界,以避免城市外溢失控。

2.2 交通视角界定都市圈空间范围

公交优先,以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及快速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都市圈范围。为更好地发挥都市圈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实现人和物等各种要素的快速、低成本移动,建设都市圈快速交通网络势在必行[13]。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合理的选择是建立以普通公交为主的多元化通勤模式。日常都市圈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60公里[14]。

2.3 协调理念指导城市合作发展

都市圈建设最本质的内涵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通常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构建快速交通网络;二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环境资源的共同利用保护和治理修复;三是形成合理产业分工;四是城市功能分工、协作和互补。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应就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建立协商机制,可以采用成员制,也可以建立类似于国外大都市地区联合规划局之类的常设机构。

2.4 科技进步推动都市圈和谐发展

没有技术进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就不能保持经济和人均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技术的作用,为都市圈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是解决都市圈内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才能为都市圈内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推动都市圈和谐发展。

3 中外都市圈总结借鉴

3.1 国外都市圈总结借鉴

3.1.1 国外都市圈发展历程启示

都市圈在宏观区位上具有中枢支配地位。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15]。

从世界各国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看,都市圈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16]:

区域与城市赵拴豹等: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

(1)良好的自然和区位条件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都市圈大多发育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或大河中下游地区,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平坦广阔的用地和产业、人口集中的腹地是其形成基础。便捷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基础设施、丰富的资源及良好的环境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国际竞争优势强的产业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主导

都市圈均有强势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部门,如纽约大都市圈的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伦敦大都市圈的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巴黎大都市圈的现代制造业、服装业,东京大都市圈的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等。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目前,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体现都市圈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3)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圈内各城市根据自身在区域背景下的优劣势条件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整体集聚优势,形成整体区域竞争力。

(4)高效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支撑

城市用地的整体扩展和各城市职能的分化造成都市圈内通勤长距离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生产成本提高。建立快速交通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是其发展方向。城市快速交通体系促进了城市中心功能的集中、居住与工作的分离,缩短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居住区与商务区的距离,推动都市圈向一体化发展。

3.1.2 国外都市圈发展经验借鉴

(1)注重都市圈城市空间扩展方式选择

都市圈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选择合理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式,能否有机整合城市关系,都市圈内部各城市的空间关系和功能协作更为重要。在做大做强核心城市的同时,要避免核心城市过度膨胀和连绵外溢;在建设周边城市、疏解核心城市人口和功能的同时,要避免核心城市?空心化#。

城市空间扩展有多种可能的选择,选择怎样的空间扩展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方式、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成长速度等[17]。

(2)通过综合、快速、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合理规模?多核心#都市圈结构体系

世界都市圈发展都以构建完善的综合、快速和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为前提和基础条件。便捷交通基础设施的构建便于都市圈城市间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上紧密关联协作,降低成本,加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运营效率。

国外都市圈大多为?多核心#城市圈结构,即在一个都市圈中有1~3个核心城市和围绕核心城市的多个中小城市,使都市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和多中心城镇体系。都市圈内数量不等、规模不同、类型不一、功能各异的城市构成分工与协作发展体系[18]。

(3)注重都市圈和谐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

将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整体战略进行考虑。为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建立专门区域发展宏观调控和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进行区域管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避免仅依靠市场机制的缺陷。以伦敦大都市圈的发展为例,1964年,英国创建?大伦敦议会#专门负责大伦敦都市圈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3.2 中国三大都市圈优势及经验借鉴

3.2.1 三大都市圈优势分析

三大都市圈发展各具特点。长三角都市圈为?一核两翼#发展模式。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地理环境优越;地缘助经济飞速发展则经济总量大,加工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体系层次性明显;乡镇企业发达,经济活力充沛。重点引领华东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突出产业创新。是在海派文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19]。珠三角都市圈为?四小龙#发展模式。边界区位条件独特;协调机制成熟,发展制度领先,制度竞争力最高;经济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特征明显;社会信息化水平较高。重点引领华南和?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率先制度创新。是在岭南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京津冀都市圈为?双子星座#发展模式。人才、科研优势突出;政策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重工业特征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交通网络体系发达[20-21]。重点引领?三北#地区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是在京派文化背景下

赵拴豹等: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区域与城市

发展起来的。

综观三大都市圈可以发现: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基本生产要素大量投入,获得经济快速增长是三大都市圈发展的共同规律;三大都市圈都重视都市圈内部和临近区域及国外三个市场的建设,并以技术进步作为其今后经济增长点。不同的是小城市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是南方两大都市圈成功的重要因素;三大都市圈均是在一定区域背景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特色文化在都市圈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2.2 三大都市圈问题总结

(1)都市圈域内城市间整体协调范围较窄,协调力度不足

受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影响,都市圈内各城市发展都立足于本地区利益,缺乏整体宏观协调,尽管城市间有某些领域的合作,但只是临时性的、局部性和非制度化的。各城市追求自身利益的狭隘性和近期性,导致都市圈整体发展的不经济性和不可持续性。

(2)都市圈内城市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中心城市综合辐射和影响力不突出

区域整体协调不足及区域资源类似,城市功能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整体布局不规范,引起资源浪费和无谓竞争。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和影响有力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等在都市圈内城市间流动,推动城市间互动[22]。目前我国三大都市圈,仅长三角都市圈的上海市中心城市作用发挥较为突出,其他两个都市圈内,有较大辐射和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作用还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发展。

(3)三大都市圈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传统线性经济模式遵循?资源消耗 产品加工 污染排放#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资源利用粗放,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现象直接造成自然环境巨大破坏,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结束后,依靠劳动力和资本大量投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得劳动力增长速度不能适应资本和经济的增长速度;技术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4)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承载力降低

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不同程度的存在能源短缺、酸雨污染及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匮乏和电力不足。京津冀都市圈则存在沙尘暴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和地表水污染;水土流失和河流淤积严重的问题。三大都市圈发展中均存在生态保护不力,环境恶化现象。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是影响我国都市圈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4 中外都市圈经验对济南都市圈建设启示

济南都市圈志在发展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联结长三角、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经济圈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23]。分析济南都市圈所处阶段,积极总结借鉴中外都市圈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济南都市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 优化都市圈内部交通网络,选择合理空间扩展模式,实现中心城市功能有机疏散

坚实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是都市圈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交通网络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完善区域性基础设施,达到人口、工业、基础设施等要素郊区化的目的,实现中心城市有序扩散,引导和促进区域整体有序开发。注重中心城市和周围城镇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调动周边城市积极性,产生?自下而上#的呼应与能动作用,从而使都市圈内各城市间普遍建立起密切的分工与协作体系,形成?多核多心#都市圈结构:以济南为核心,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实施?强化核心、多元增长、区域联动、县域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构筑聊城一济南一淄博、德州一济南一泰安、滨州一淄博一莱芜三条发展主轴和德州一滨州、聊城一泰安一莱芜、济南一莱芜三条发展副轴。这几条轴线是济南都市圈内城镇密集分布、产业集聚发展的聚合轴带,是济南都市圈与外部区域建立产业关联、扩大都市圈腹地范围的通道,是济南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的轴心。

4.2 构建合理城镇规模体系、城市功能体系,实现城市间功能互补

积极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圈和鲁南城市带,促进中小城镇集约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24]。

层次性的城镇规模分布是都市圈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实现都市圈资源配置和城市间功能互补的重要条件。都市圈发展的根本就是实现城市间的功

区域与城市赵拴豹等: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

能互补、发挥?协同效应#。都市圈内各城市要立足于参照圈域优势、借助他市优势、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资源、科技、人才、资金等作为要素,进行战略功能定位,实现城市与都市圈协调发展。济南都市圈七城市功能定位如下[25]:

(1)济南: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研发中心,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以机械装备与交通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两大产业链为内核的制造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2)淄博:济南都市圈经济副中心,以石油化工及其制品、陶瓷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链为内核的服务业相对发达的现代化制造业城市。(3)泰安:世界著名风景文化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泰山服务区外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链为现代制造业内核,科教、物流、商贸服务及休闲度假娱乐业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城市。(4)莱芜:以钢铁冶炼、板材深加工、新材料及其钢铁制品产业链为内核的制造业专业化城市。(5)聊城:鲁西和济南都市圈西部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城市,综合性工业城市和物流基地,山东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北水城#文化为内涵的休闲旅游城市。(6)德州:鲁西北和济南都市圈北部门户和交通枢纽城市,以机械及新能源设备制造、纺织及服装制品、化工造纸及其制品、食品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链为内核,以?中国太阳城#为其形象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城市和物流基地。(7)滨州:鲁北和济南都市圈北部门户和交通枢纽城市,以纺织及服装制品、石油化工 盐化工 生物化工及其制品、汽车 飞机 轮船交通设备制造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链为内核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综合性制造业中心城市。

4.3 强化都市圈内不同城市间协调机制,形成功能合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

建立广泛的圈域协调管理机制是都市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行政分割和地方利益保护阻碍都市圈形成与发展,城市与区域的矛盾一直难以协调。空间管治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城市与区域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济南都市圈可建立常规协商机制,采取成员制:各相关城市组成一个都市圈联合规划局,建立责任和利益的共担共享机制,对事关都市圈全局的重大事宜进行协商,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和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表决。建立类似于国外大都市地区联合规划局之类的常设机构,统一负责都市圈内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整治以及产业园区布局安排。

强化不同城市间协调合作,目的是为了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地域分工明确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都市圈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济南都市圈内各城市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可培育五大产业集群[26]:(1)能源、钢铁产业集群;(2)机械、交通装备产业集群;(3)电子信息产业集群;(4)石化、化纤、纺织产业集群;(5)食品药品产业集群。延伸十大产业链条[27]:(1)依托济南、聊城、莱芜、德州、滨州、淄博等城市,发展延伸汽车产业链。(2)依托济南、淄博、滨州、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3)依托济南、莱芜、聊城、德州、泰安等城市,发展延伸钢铁产业链。(4)依托聊城、济南、淄博、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有色冶金产业链。(5)依托淄博、滨州、济南、泰安、聊城、德州、莱芜等城市,发展延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链。

(6)依托滨州、淄博、德州、聊城等城市,发展延伸盐化工产业链。(7)依托济南、德州、聊城、泰安等城市,发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8)依托滨州、淄博、济南、聊城、莱芜、泰安、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9)依托济南、淄博、德州、聊城等城市,发展延伸建材产业链。(10)依托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等城市,发展延伸食品饮料产业链。

4.4 发挥市场机制效益,建立完善的统一市场,加强各城市间经济联系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加快构筑济南都市圈。从参与国际竞争角度出发,树立大市场、大流通观念,注重市场体系培育,使各类市场高中低层次配套,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沟通,逐步建成多层次、多功能、远辐射的集贸市场网络。强化区域协作,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产业互动、合作共赢的良性机制,加快区域人才市场、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一体化进程[28]。

为推动都市圈统一市场形成,今后应发挥济南消费市场大、商业比较发达的优势,以济南商贸企业为龙头,联合区域内各城市的商贸企业,推进商贸流通一体化,培育一体化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根据需要,逐步提高市场规模和层次,重点建立大区域性综合和专业市场,扩大区域经济技术交流和商品贸易;建立期货市场、金融市

赵拴豹等: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区域与城市

场等各要素市场,发挥济南核心区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外向型经济中心功能。建设一批大的区域性批发市场,扩大济南与周边各市经济流的流动。

4.5 依据发展阶段确定政府调控重点

都市圈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相应的发展目标各异,政府调控重点在不同阶段要各有侧重。由于济南都市圈处于由?强核#向?外溢#的过渡阶段,雏形期政府的重点是培育都市圈成长的基础要素,用行政手段帮助欠发达地区克服市场劣势,培育市场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获得平等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即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创造都市圈成长的基础条件,缩小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教育、具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等。

4.6 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济南都市圈建设

济南都市圈是在齐鲁文化背景下发展的。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可归纳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29]。齐鲁文化孕育了山东人淳朴厚道,与人为善,任劳任怨,顾大局,重实干的性格特点。济南都市圈发展要注重齐鲁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承介质,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都市圈内各城市地域文化水平,培育凝聚力和互补共生意识,为都市圈内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综上,济南都市圈建设中应重视规划引导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倡导城市集约型增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注重提升都市圈城市文化水平,创造共生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推动济南都市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提升都市圈发展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7:21.

[2][6]高文杰等.都市圈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3、6.

[3]邹军.都市圈与都市圈规划的初步探讨 以江苏都市圈规划

实践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3,(4):29-35.

[4]李娟娟核心城市对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D]河

北工业大学2007:4-5.

[5]袁家冬,周筠,黄伟.我国都市圈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中的若干

误区.地理研究,2006.1.

[7][15]http: www.xj as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jj content 2009-03 31 content 69069.

ht m[EB O L].

[8]高汝熹,罗明义.城市圈域经济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120-124.

[9]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J].城市规划,

2003,(6):55-57.

[10]何一民,范瑛,付春.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研

究,2005,(1):49-52.

[11]杨勇,罗守贵,高汝熹.都市圈的发展演化阶段分析[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07,24(5):62-65.

[12][19]牛凤瑞,盛广耀主编.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9-11、55-68.

[13]冯雷,王柏.构筑济南鲁中都市经济圈,打造省会城市群[J].济

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6:3-6.

[14]徐琴.从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谈中国的都市圈建设[J].南

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3:56-59.

[16]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81-84.

[17]孙加凤,薛俊菲.国外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以及对中国的

借鉴[J].特区经济,2007,1:78-79.

[18]王爱兰.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J].天津行政学

院学报,2006,8(1):78-80.

[20]高晓倩,纪成君.我国三大都市圈优势对比分析[J].经济师,

2005,4:259-261

[21]刘欣.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48)6:16-18.

[22]王何,白庆华.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研究[J].软科学,2003,17

(5):36-40.

[23]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discus s.php?act=details&id=

1157286486478367900[EB OL].

[24]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pri ntpage.as p?BoardID=61&ID=264219[EB

OL].

[25]http: pos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f?kz=158742671[EB OL].

[26]李贞.济南都市经济圈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

范大学,2006:44-47.

[27]http: pos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f?kz=158742671[EB OL].

[2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pri ntpage.as p?BoardID=61&ID=264219[EB

OL].

[29]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617548361.html, f?kz=297369418[EB OL].

作者简介:赵拴豹(1957-),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张让刚(1980-),男,山东沂水县建设局。研究方

向: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

张志国(1978-),男,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

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开发与城市

规划。

收稿日期:2009-03-12(下转17页)

区域与城市赵拴豹等: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

2002(1):19-20.

[4]戴宾,等.成都都市圈的战略规划研究[R].西南交通大学区域

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2006.

[5]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1-73.

[6]德阳市统计局.德阳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作者简介:陈艺(1979-),女,四川达州人,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城乡统筹与区域发

展研究。

收稿日期:2009-03-01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en Effects of

Chengdu Urban Economic Circle

C HE N Yi

Abstract!To research on urban economic circ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 ment has become an i nevitable trend.June 7,2007,Chengdu and Chongqing were announced as national pilot areas of rural urban integrated and synthesis coordinated reforms.?Chengdu 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i s bound to become the fourth growth pole sinc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Beiji ng Tianjin Bohai Sea China economic circle.Chengdu,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engdu 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has therefore a major task of building Chen gdu urban economic circle,stren gthening urban cluster radiation coverage as a core,sti mulating rapid develop ment in Sichuan and evern western region.Constructing the Chengdu urban economic circle,promoting Chengdu and surrounding cities an integrated economic develop ment body,as well as rapid developmen t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an i mp ortant economic develop ment task of the pilot area.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analysi s of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of Chengdu economic circle, author argues effects of Chengdu urban economic circle on promoting satelli te town and outer circle town economic develop ment.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develop ment strategies of?from poin ts to whole#and?whole to points#.

Keywords!Chengdu Urban Economic Circle;Characteristics;Driven Effects

(上接12页)

The Superiority and Experiences of the Metropolises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It With to Inspi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nan Metropolises

ZHAO Shuanba o,ZHANG Ranggang,Z HANG Zhiguo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ge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In profit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he defeat lesson foundation of the overseas metropolitan areas and the superiori ty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latively matur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hree metropolitan areas,i t proposes the enlightenmen t to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Jinan metropolitan areas in allusion to the stage.

Keywords!The Overseas Metrop oli tan Areas;The Chinese Metropoli tan Areas;Enlighten;The Jinan M etropolitan Area

陈 艺: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区域与城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济南都市圈

济南都市圈发展及规划 金融082 吕月荣08015223 一、摘要 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是,将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二、关键词 都市圈济南泉城规划经济建设 三、简介 都市圈也称城市圈,是城市群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它是以一个或两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城镇连同这些城镇覆盖的空间地域形成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呈圈层状布局的空间组织形式。或者说,都市圈是由中心城市及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一体化区域。与传统的单体城市相区别,都市圈是一种组合城市。它以高密度的城市和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规模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城市都市经济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中心性。中心城市高密度的经济集聚产生高能量的经济磁场,从而形成对周边地区巨大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成为都市圈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趋圆性。都市圈域内有较高的城镇密集度,各类城镇环绕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呈圈层

状结构布局,城镇等级规模体系相对合理。(3)一体化。一体化是都市圈的经济特征,也是都市圈的实质。所谓一体化是指都市圈域内中心城市与各类城镇之间分工与合作密切,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上相互融合和互补,形成经济上的一体化关系。 四、建议:圈内中等城市综合实力需增强 目前山东省形成了“一群一圈一带”的空间结构,形成了三个不同资源、区位和发展基础条件的城市群体(带),分别为: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鲁南城市带。济南都市圈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经济总量,但是圈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人口、经济总量及人均经济水平来看,济南都市圈的整体水平虽然低于省内的半岛城市群,但是差距并不大。 济南市对外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有所增长,但是远远落后于半岛城市群,为其最大的劣势,因此济南都市圈急需采取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吸引国外企业,积极引入外资并鼓励扩大出口。济南都市圈整体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较好。但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不如半岛城市群先进,需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济南都市圈集聚了最多的人口,但是都市圈整体竞争力不强,核心城市(济南、淄博)的实力有待继续发展,中小规模的城市发展不如半岛城市圈。所以济南都市圈需要进一步增强都市圈中等规模城市的综合实力,以达到比较好的城市体系结构。 五、发展目标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 哈尔滨都市圈是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公里左右)为半径,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842万。

都市圈空间组织结构: 形成“一主三副三核、六轴三圈层”的空间组织结构。 “一主”指哈尔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 “三副”指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中实力较强的三个县市:阿城、双城、肇东。 “三核”指位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县市:宾县、尚志、五常。 “六轴”指贯通都市圈东南西北的“城镇—产业”共生轴线,包括:“哈大齐牡”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京哈—哈绥”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哈五”公路、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同三” 、“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

“三圈层”指都市圈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差异而形成的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扩展圈层。 产业集聚区布局: 传统产业集聚区。包括:位于三大动力工业区、平房工业区、油坊街工业区、阿城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业集聚区;以双城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江北食品工业集聚区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区;位于利民工业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家工业区、对青山工业区内的医药化工集聚区;位于宾西工业区和护栏铁东工业区的建材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包括:以迎宾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太平空港和香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哈东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江北松浦镇北部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基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中心城市哈尔滨和各卫星城市综合性服务中心;依托空港园区形成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和依托交通节点和产业园区形成的区域专业性物流中心;结合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服务区。 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在卫星城(尤其是五常和尚志)的主要农业产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木材、中药材等加工基地。

合肥都市圈的发展

合肥都市圈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范毓灼刘复友程国辉 (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安徽省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必要性 都市圈构建的理论基础源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理论。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绝不能把影响区仅囿于安徽皖中一隅,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决定着合肥要从省域以至于更大的区域角度来看待都市圈的发展,都市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建成具有省域影响或省际影响的中心城市集结地。 其次,合肥都市圈建设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国内外都市圈概念上一般指以特定的通勤时间为半径,可以接受城市的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发展中的合肥,其自身的辐射力和集聚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据《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合肥市实际居住人口近期(2005年)达200万人,远期(2010年)达300万人。其相应的腹地和影响区域也在逐步拓展。 合肥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建设强大的省域中心城市,带动省域经济腾飞的需要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规模偏小,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安徽省域城市首位度低,中心城市实力不强,省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经济实历程强大的中心城市带动,合肥都市圈的空间拓展必将增强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和腹地范围都必然随之发展,以支撑中心城市的发展,合肥城市的发展在从“点”走向“面”的同时,都市圈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增强省会城市竞争力,赢得与周边都市圈竞争优势地位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竞争。谁占有的地域空间和腹地范围越广阔,谁就能在运筹空间和资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合肥周边东有南京都市圈,西有武汉都市圈和昌九经济走廊,北有徐州都市圈。这些都市圈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徽省边境的一些城市。合肥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努力扩大腹地范围,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3、整合区域资源,实施联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进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要求中心城市建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整合区域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保、设施共建,避免重复建设。 二、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原则及区域范围 合肥都市圈构建按以下原则: ①中心城市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②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③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原则; ④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将半径200公里范围或2小时通勤圈从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分为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经济协作圈层。 (1) 核心圈层。包括合肥市区、肥东、肥西两县城以及长丰县南部中心城镇,基本和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区范围基本一致。远期城市发展规划中肥东、肥西两县将撤县设区,合肥北面的双墩镇也将发展为卫星城镇。核心圈层即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的建设范围。远景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应达到300万人左右;GDP的中心度要大于45%;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要不小于其本身人口的15%。 (2) 紧密圈层。指与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的商圈和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试题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1 我国进行城市群规划的意义在于: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网络化 B 同步化 C 科技化 D 飞跃式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 ①工业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 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 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您的得分 94/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B 江津

C 荣昌 D 南川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8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9 关于都市圈理想场景的描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现代服务业在外围地区集聚 B 制造业集聚在核心城市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xx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xx的自身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 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⑷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⑸坚持规划协同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同步编制、协调一致。 第5条修编重点为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和规模调整、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等。 第6条规划基本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⑶《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⑷《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⑸《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⑹《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

2019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文综地理部分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文科综合试题卷 图1为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石家庄市2015年12月25日气象要素逐时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日石家庄市 A.0 -4时,相对湿度降低 B.5 -8时,气温降低 C.4 -5时,由东北风转向西南风 D.15 -16时,由东南风转向西北风 2.导致石家庄市该日5 -8时气温变化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焚风过境 3.该日5 -8时,该地PM2.5浓度暂时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该时段 A.降雨过程明显,净化作用显著 B.盛行下沉气流,颗粒物尘降地面 C.正值上班高峰,汽车尾气排放多 D.工厂还未开工,工业废气排放少 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 -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 -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表1),完成4 -5题。 表1

4.该市 A.1990 -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 -2015年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 -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 -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5.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A.基础设施改善 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 D.就业机会增多 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机械粒收是我国发展玉米全程柝械化的瓶颈。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在30% -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籽粒含水率低于28%的要求。美国玉米机械粒收高峰期迟于生理成熟高峰期约1个月,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降低至15% -25%,而华北地区在现有种植模式下通过推迟收获期降低籽粒含水率的力度有限。读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图3),完成6 -8题。 6.导致陕西西部与河南东部夏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7.与美国相比,该区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力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热量不足 B.人口稠密 C.复种指数较高 D.技术水平较低 8.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 A.豫南 B.鲁东 C.冀北 D.皖北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多生长于潮间带,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和断落的植株。1982年我国江苏沿海地区开始引种互花米草,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方面作用显著,但目前由于其快速扩张,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读1992 -2012年江苏某沿海地区互花米草滩和潮沟位置及分布变化示意图(图4),完成9 -11题。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我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第二个问题是都市圈怎么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做了全方面的分析,我想结合长三角,特别是X都市圈建设中的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我的基本观点。 一、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相继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各类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也相继发布,但是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城市群也需要进行分类引导,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符合学理标准与现实要求的城市群在我国并不多见。在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还有一个新的空间尺度,即都市圈。 (一)都市圈建设是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单元

都市圈建设为什么在今天这么重要?我认为这种小尺度,相对精准的,又是以跨区域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建设,是我国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第一个特点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第二个特点是区位导向型政策的重要空间单元,第三特点是城市群建设的基础空间单元。具体来讲,为什么说都市圈是区域政策实施的空间单元。 首先,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都市圈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大城市要有胸怀和周边小城市合作,把自己的公共资源和周边城市进行匹配,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我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需要放在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空间尺度来思考、做规划。我们讲多规合一,城市之间的多规合一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在进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X、杭州、西安这样的城市也有一个城市功能疏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都市圈是缓解大城市病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 其实,都市圈是区域导向政策性的重要空间单元。区域导向型政策最小的空间尺度是最早从1984年开始的开发区,发展到今天又有很多新区,但是这种小的尺度大多不跨行政区域。区域导向型政策大的空间单元如城市群,在城市与城市群之间,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导向型政策,可能有一个新的空间地带,这个空间地带就是都市圈,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 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长三角的自身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7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第二、长三角的外界环境优势 1国家的相对重视和政策支持,使得长三角各地区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资和内投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2杭州湾跨海大桥,沪宁城际高铁的建设等等加速长三角地区同城化更好更快发展。 3国内外资金和人才的良好引进,是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内领先的经济中心。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实施,这都给长三角地区提供极大机遇。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

图1-1 代表性城市通达性分析 第一章 区域功能定位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国内外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区域整体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体现的市场条件、以人居环境和区域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本土研发能力和人才供应为主的创新环境、以及当地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等等,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是提升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该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从中日韩三国小范围、低层次起步,逐渐扩大范围并向高层次推进。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 (三)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地带构成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轴线,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统领作用。我国北方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区的经济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都市圈或者说都市经济区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

应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履行主要支撑区域的功能。 二、规划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首都优势,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内外交流枢纽等功能,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但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缓慢。 表1-1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情况(2003年) 项数金额(亿元)比重(%) 北京15976 120.0 45.2 天津651 4.0 1.5 河北1156 7.0 2.7 京津冀17783 131.1 49.4 全国32173 265.4 100.0 (二)京津冀都市圈呈现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双核的空间结构形态,处理好北京-天津发展的关系是本次区域规划成败的关键。 图1-2 1984-2003年京津两市工业总产值 (三)向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对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域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四)人口产业同资源环境分布格局的特点,给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遇,但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依然很大。 (五)在我国大都市区中,产业体系最为完整,但竞争力不强,产业空间合理组织的难度较大。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一、从战略视角深刻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协作趋势 由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的发展所引发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正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并且呈不断深化之势。我国目前对区域经济协作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比较。当然,这一方法比单个城市之间的比较显得有深度和厚度,但是这种比较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是有缺陷的。 缺陷在于缺乏战略的高度,更没有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和谋划。我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如果脱离了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其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并且对区域经济协作的推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协作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晰目标的引领,我国刚刚起步的区域经济协作将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不但区域之间、而且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也进行相互抑制性的竞争,并且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区域经济协作是服务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区域经济,更不是服务于区域中的某一城市。 那么,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如何推进?以什么目标来引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迹象为,在经济全球化势头日益增强的环境下,在不断加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国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分散化发展倾向,在有效的市场基础上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并加快营造若干具强劲竞争力的区域性经济高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具有若干层次性要求。 第一层次为区域内的合作。以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城市和地区为核心,在我国搭建若干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性高地,使其不但具有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而且应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对外拓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层次为区域间的协作。以若干区域性都市圈为节点,建设和形成功能互补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其意义在于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协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民经济组织水平和竞争能力,是为

郑州城市化

郑州城市化的特点及对策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郑州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化不 仅受到学术界而且也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应对我国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城市化;特点;对策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key words in today's society, Zhengzhou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not only by academia but also by the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How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in China,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teadily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urban quality, Zhengzhou into a state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is a matter of concern. Keywords: Zhengzhou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引言 美国的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I和城市化II[1]。提出城市化Ⅰ是人口及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和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在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作为物化了的实体性过程的城市化Ⅰ是有限的,而作为抽象的精神过程的城市化Ⅱ则是无限的。由此可见,从实现方式上来讲,是以内向式集聚为主外向式推延为辅的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虽然需要政府规划、指导和推动,但更多的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过程。 1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历史发展过程,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是应该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组成指标体系,但对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社会,实现由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