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考试重点

变质岩考试重点

变质岩考试重点
变质岩考试重点

变质岩石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早已形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热流的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使原来岩石所处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2、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或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3、固相线:岩石相平衡中的一个概念性术语。指岩石开始发生局部熔融的p T X (压力温度组分)条件,或者指岩石结晶作用过程中残余岩浆最终消失之前一刹那的p T X条件。

液相线:指岩石熔融作用结束,即固体全部转换为液体那一瞬间的p T X条件,或者,反过来说,岩浆刚刚开始结晶作用的p T X条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描述图)

4、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

5、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举例:Cc(方解石)+Q(石英)=Wo(硅灰石)+CO2

6、同质多像转变:化学组成相同的固体,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常会形成晶体结构不同的同质异构体。

7、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8、变质分异作用:就是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

9、按照变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分为:

前进变质:指由增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其特征是以稳定的高温矿物组合代替

较低温的矿物组合。

退变质:指低级变质叠加于原有的高级变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是低温矿物组合取代较高温的矿物组合的过程。

复变质:是多次不同温压条件的变质事件的叠加。既可以是变质作用温度一次比一次高,亦可反之。

10、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变质反应可以分为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

连续反应:反应涉及成分可变的固溶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是渐变的,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在双变区中,成分不断调整,反应的P-T条件取决于岩石成分。)

不连续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是突变的,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特定的温度发生。(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生成物只能在单变线上共生。偏离了平衡条件,不是反应物消失就是反应稳定。)

11、净转移反应:引起矿物原子数变化的反应。

交换反应:仅引起共存矿物间原子(如Mg,Fe)交换,而不改变有关矿物的原子数的反应。

12、成岩格子:在P-T图解上,这些反应的单变线通常彼此会相交。这种在P-T 空间上单变线相交的网状系统称为成岩格子。

13、变质带: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在一个基本相同的P-T-X范围内形成,这些指示变质程度的带称为变质带。

等变线:带与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

14、指示变质带:(巴罗变质带)随变质程度(温度)增高而依次出现的新矿物(称为指示矿物)为标志划分变质带,因而称该变质带为指示矿物带,以指示矿物出现的线作为等变线划分变质带的。

15、P-T-t轨迹:P-T-t轨迹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16、矿物共生组合:天然岩石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成称为矿物组合或者称为矿物共生组合。

17、共存:具有不同物理特征和/或化学特征的相,同时间、空间呈集合体存在,相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服从热力学定律。

共生:同时空呈集合体存在的相,在相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并达到热力学平衡。体系的内能最低。

18、Gibbs相律: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19、独立组分数:足以确定平衡体系中的所有各相成分所需的最少物种的数目。符号记作C 或K。

20、变质相:一个变质相是指类似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的所有岩石总和(不论其结晶方式),一个变质相内部,随着岩石总体化学成分的改变,其矿物组合作有规律的改变。

21、变质相系:在变质带中,从低温向高温的的变化可以定义为一个相系列,或者称作变质相系。每一种特定的变质相系列都反映了各自的特定地热梯度类型和所经历的事件和演化进程。

22、等化学变质:指的是变质作用过程中,不伴随有交代作用,原岩组分除H2O

和CO2外,其他组分基本保持不变的一般变质作用,如接触变质,区域变质。

异化学变质:伴随有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元素的带入带出,原岩组分除H2O和CO2外,其他组分亦有明显变化,系统是开放的,如气液变质及一部分混合岩化作用。

23、稳定矿物:在特定变质条件下新形成的矿物或虽是原岩中的矿物,但在新的P-T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矿物。

不稳定矿物:指对某一变质作用的P-T条件来说是不平衡的原岩中的矿物,因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留下来。

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贯通矿物: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24、变质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态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25、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原岩在固态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晶质结构。(由变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26、变晶结构的命名原则

三级命名原则: 整体结构 基质结构 局部交生结构

(1)岩石整体结构的命名:

岩石中如果存在变斑晶,则命名为斑状变晶结构

(2)基质结构的命名:

粒度+ 次要形态+ 主要形态+ 变晶结构

(例如:中细粒片状粒状变晶结构)

(3)局部交生结构的命名:

局部交生结构以交生结构的具体名称命名..

(例如:筛状变晶结构)

27、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是由岩浆体提供热,使岩浆岩体周围接触带上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现象,又称热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以温度较高和压力较低为特点。

28、裂隙溶液:溶液赋存在裂隙中,能整体自由流通。

间隙溶液:溶液分布在颗粒之间,围绕矿物表面或停滞在粒隙之中,不能自由流动。

29、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组分随介质一起迁移的一种物质迁移方式。

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是指组分呈单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状态在溶液中通过的一种迁移运动形式。

30、矽卡岩:矽卡岩是主要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在接触热变质和高温气水热液的影响下,经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以富钙硅酸盐和富镁硅酸盐矿物为主的气-液变质岩。

云英岩:云英岩是中等深度条件下酸性侵入岩及其顶板长英质岩石在高温气水热液影响下经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气-液变质岩。

青盘岩:青盘岩是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中低温热液及火山硫质喷气的作用下,形成的绿色致密块状的气-液变质岩石。

31、动力变质岩:又称构造岩,是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压溶:若有粒间溶液参加晶界塑性变形,通过粒间溶液的扩散称压溶。

33、位错:已滑动部分与未滑动部分的分界线。

34、波形消光:经受塑性变形的晶粒,在正交偏光镜下常显示不均匀消光现象,据其消光影形状及界面特征可分为波形消光、带状消光及扭折带。

35、机械双晶:是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双晶。

36、亚颗粒:亚颗粒是恢复作用的产物,在恢复过程中,晶内的位错重新排列、抵消或攀移,以降低晶内的自由能,形成小角度的亚晶界。由亚晶界所包围的亚晶区即为亚颗粒。

37、假玄武玻璃:玻化岩是岩石在高应变速率下发生变形,局部高温融熔而又迅速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假玄武玻璃。

38、糜棱岩:

糜棱岩是在较高温度及负荷压力下,以塑性变形为主而形成的岩石。

糜棱岩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1)粒度减小,

2)出现在较窄的带内,

3)具增强的页理或(和)线理。

39、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二、填空题

1、变质岩类型: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复变质岩:由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指决定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T、 P、应力、流体、时间(t)

3、变质作用的上限:与岩浆作用的界限-混合岩化作用

变质作用的下限:与成岩作用的界限-埋藏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4、变质作用的类型:

局部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 1. 造山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2. 洋底变质作用

3.冲击变质作用 3. 埋藏变质作用

4. 交代变质作用 4. 混合岩化作用

5、变质反应的类型:固体=固体反应(同质多像变体的转变、固溶体的出溶、纯固相之间的反应)、有流体相存在的反应(水化和脱水反应、碳酸盐化与脱碳

酸反应、H2O及CO2同时存在的反应)。

6、接触变质相:(4分)

(以温度增高为序、低P/T型)钠长绿帘角岩相,普通角闪石角岩相,辉石角岩相,透长岩相。

区域变质相:(6分)

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7、变质岩根据原岩划分为:正变质岩、副变质岩、复变质岩。

8、接触变质晕宽度影响因素(5个):岩浆岩体的成分、岩浆岩体的规模、岩浆岩体的冷却速度、围岩的组分和组构、接触面的形态和产状。

9、等化学系列分为: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钙质变质岩、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

10、动力变质岩按变质特征分为:塑性变形、脆性变形。

11、塑性变形方式:晶界塑性变形、晶内塑性变形。

12、晶内塑性变形:包括直线滑移、双晶滑移、晶体的扭折。

13、晶内塑性变形的机制:直线滑移和双晶滑移的宏观变化

a.未变形的;

b.直线滑移;

c.双晶滑移

14、按阴影形态的不同将压力影分为三类:

1)直纤维压力影 2)弯曲纤维压力影 3)粒状压力影

15、埋藏变质岩有两个相: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

16、低P/T型(红柱石-夕线石型);中P/T型(蓝晶石-夕线石型);高P/T型(蓝闪石型)

17、造山变质的构造:弧—沟带、大陆碰撞带、大陆拉张带。

18、石榴子石的四个单元组分:

铁铝榴石——Alm

镁铝榴石——Pyr

锰铝榴石——Sps

钙铝榴石——Gro

三、判断题

1、高P/T型有蓝片岩相、榴辉岩相。

2、按变质岩结构、构造划分:

角岩:由细粒等粒状矿物组成花岗变晶结构或角岩结构的接触变质岩,一般无显著定向构造,面理不发育。初始发育的红柱石、黑云母常呈斑点状。

3、接触变质作用以温度较高和压力较低为特点。

4、斜长角闪岩是按成分来命名的。

5、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是指组分随介质一起迁移的一种物质迁移方式。压力差是迁移的驱动力。渗透速度还与溶液本身的密度、粘度及通道的宽度和形态有关。

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是指组分呈单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状态在溶液中通过的一种迁移运动形式。溶液本身不发生运动。引起组分迁移的驱动力是它们在不同部位的浓度差。扩散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6、机械双晶是塑性变形的产物,低温及快应变速率条件下有利于机械双晶的形

成。

7、埋藏变质岩有两个相: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

四、简答题

1、同质多像转变及举例

同质多像转变:化学组成相同的固体,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常会形成晶体结构不同的同质异构体。

举例: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三者之间的同质多象转变

2、确定矿物共生组合的主要标准

(1)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各种矿物相互接触;

(2)一个矿物共生组合的各矿物,相互间无反应和交代现象;

(3)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同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应相近。如有环带,则其边部化学成分及光性特征近似;

(4)一个矿物共生组合中的一对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符合Nernst 分配定律,即各处元素的分配系数近相等;

(5)矿物共生组合中矿物共生关系应符合矿物相律,即矿物相数不超过惰性组分数。

3、ACF和A’KF图,见书即可。

4、区域变质相 :

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6个相均为中P/T型)榴辉岩相,蓝片岩相(高P/T型)。

5、(一)等化学系列概念

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举例:

辉长-辉绿岩——高级变质作用——基性麻粒岩

玄武岩——中级变质作用——斜长角闪岩

基性凝灰质砂岩——低级变质作用——绿片岩

(二)等物理系列的概念

指相同或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同一系列变质岩矿物成分的不同决定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

举例:

基性系列的原岩——中级变质——斜长角闪岩

富铝系列的原岩——中级变质——云母片岩

6、变质岩结构构造与岩浆岩的区别:

变质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态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包括玻璃质)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一般是手标本或显微镜尺度上可观察的特征,故又称为显微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一般是在露头尺度或手标本尺度上的性质,例如层理构造。

7、变晶结构特征:

变晶结构各个矿物颗粒几乎是同时生长,变斑晶与变基质同时;

变晶矿物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特别是变斑晶中;

变晶结构中矿物自形程度并不表示结晶的先后顺序,而是代表矿物结晶能力的大小。

8、变晶结构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大小, 形态, 自形程度, 交生关系.

(1)按矿物粒度的绝对大小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 > 3 mm)

中粒变晶结构( 1 - 3 mm)

细粒变晶结构(0.1 -1 mm)

显微变晶结构( < 0.1 mm)

(2)按矿物粒度的相对大小分为:

等粒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3)按变晶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

全自形变晶结构

半自形变晶结构

它形变晶结构

9、泥岩—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反应了变质作用程度由浅变深。以母岩为泥岩,随着变质作用程度由浅变深,分别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10、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

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可识别(片岩)

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是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还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片麻岩)

片岩与片麻岩的比较:

(1)片岩:中细粒具显著面理,变质程度较千枚岩高,因此单颗矿物能用肉眼鉴定,由于片状或柱状矿物的定向能够成页理状,使面理表现得十分明显。一般

片状矿物>20%,长石含量<25%。

(2)片麻岩:是一种具片麻状构造的岩石,颗粒较粗。长石含量>25%,片柱状矿物较少。

11、接触-热变质岩的一般特点:

(1)局限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之中围绕侵入体分布

(2)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T,缺乏偏应力,因而接触-热变质岩一般以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征在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3)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P/T变质,形成深度浅,因而矿物成分上以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矿物为特征。

(4)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而接触变质晕中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程度逐渐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发育完整的接触变质相:

钠长-绿帘角岩相(AEH)

普通角闪石角岩相(HH)

辉石角岩相(PH)

透长岩相(S)

(5)由于岩浆流体的作用,接触-热变质岩往往有矽卡岩等交代岩伴生。

12、动力变质岩一般特点:

(1)在断裂带及韧性剪切带中,呈线状分布;

(2)由于与围岩的差异风化,动力变质岩在地貌上常形成洼沟或陡墙;

(3)具碎裂结构、糜棱结构,有或多或少的棱角状或眼球状碎斑或碎块;(4)动力变质带内岩性变化大,岩石面貌受原岩、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控制;(5)由于动力变质带是流体活动地带,所以常伴随有蚀变和矿化。

13、几种糜棱岩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岩

结构构造主要颗粒粒

径(mm)

基质(碎

基+重结

晶颗粒)

含量%

重结晶

颗粒含

量%

岩石名称动

韧性动力变质岩糜

糜棱结构流状

构造

2—0.5 10—50 5—50 初糜棱岩

0.5—0.1 50—90 糜棱岩

0.1—0.01 90—100 50—90 超糜棱岩

千糜结构<0.1 千枚岩

14、大型剪切带中动力变质岩的分布:

15、表格题(15分)

三类榴辉岩的对比

榴辉岩类型 A B C

地质产状金伯利岩、玄武

岩中的包体、橄

榄岩中的条带和

片麻岩中的透

镜体、豆荚体或

蓝片岩地体中的构造

岩块或与蓝片岩构成

递增变质带

全岩化学成分橄榄玄武岩过渡型玄武岩拉斑玄武岩

Cpx 钠质普通辉石、

绿辉石

钠质普通辉石、

绿辉石、暗绿玉

绿辉石、暗绿玉

次要矿物Opx, Ky, Co,

Phl

Ky, Zo, NaC

a- Am, Phn

Gl, Zo, Phn, Ch

T-P条件高温(>900℃)

高压—超高压

中温

(550-900℃)

高压—超高压

低温(450-550℃)

纵向上:近地表处主要发生宏观脆性断

裂,形成碎裂岩与假玄武玻璃。在过渡

带下,发生准脆性变形,形成交替的假

玄武玻璃糜棱岩,再往下(变形机制)

发生完全晶质塑性变形,形成糜棱岩。

横向上:在同一水平,由于变形强度通

常由剪切带两侧向中心递增,而出现由

两侧往中心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

裂岩。或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等

分带现象。

构造加厚的大陆壳俯冲洋壳和弧—沟沉积物

可能成因上地幔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 一、砾岩、角砾岩、砂岩 常见岩石类型: 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 (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 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 (1)砾岩(河北宣化) 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 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 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 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岩石描述实例 (一)火山岩类 1、橄榄玄武岩 岩石新鲜面呈灰黑色、深灰色,风化面呈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斜长石5-20%、橄榄石5-10%、辉石1-2%等组成。斜长石: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2—2.5mm。橄榄石:灰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2—2.0mm。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变质岩野外观察描述 一、变质岩观察与描述方法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变质岩描述实例 1、矽线榴石片麻岩 岩石总体呈褐色;斑状变晶结构;深色与浅色矿物间断定向排列构成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榴石:棕褐色,呈粗大(d>3㎜)的不规则粒状变斑晶,晶形不甚完整,晶面上裂纹发育(可见交错裂纹),硬度大(7±),含量40%±。石英:无色或浅白色,呈它形压扁~拉长状,粒度不均,一般在0.2~0.5㎜×2~4㎜,含量30%±。矽线石:白色~微带蓝的白色,晶形呈细长柱状,粒度0.1~0.2㎜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七台河职业学院杨丽 摘要:在大陆的沉积地层中,砂岩是常见的陆源碎屑岩,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沉积岩类之一。从砂岩的组成,肉眼鉴定与描述内容和方法,典型砂岩及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地质勘查中常见的砂岩。 关键词:砂岩、碎屑、基质 砂岩是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纯净的石英砂还是廉价的玻璃工业原料。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过渡环境、浅海至深海环境。 一、砂岩的组成 砂岩主要是由粒度为2~0.05mm的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和基质组成,由胶结物胶结起来的岩石,又称中碎屑岩。碎屑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次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基质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为更细的粉砂物质或黏土。胶结物主要是硅质和碳酸盐质的胶结成分。 二、肉眼观察与描述内容和方法 (一)测量碎屑粒度 首先估量砂岩中相应粒级的含量。砂岩按碎屑颗粒的粒度主要分为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05mm)三种类型。以上砂岩,相应粒级含量都在50%以上。主要粒级在砂级,即可在露头上目估,也可在显微镜下测量或目估。目估常常更能反映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尤其是野外或手标本目估,观察面积大,代表性更强。然后依据碎屑颗粒的大小,确定砂岩类型。 (二)观察整体颜色 对砂岩的描述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后的变化情况,然后观察岩石的整体颜色。如果岩石的成分复杂,颜色多而杂时,可把标本放远一点看,描述主要的颜色。有时可把次要的颜色放在前面来形容主要颜色,如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略带黄色。对颜色的描述还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三)鉴别碎屑成分 砂岩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和沉积基质。砂级陆源碎屑主要由单晶碎屑和岩屑组成。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及少量云母和重矿物。岩屑主要有燧石岩、酸性喷出岩、细粒片岩、片麻岩等。基质主要以粘土为主。鉴别并估算他们的百分含量,含量多的写在前面,少的写在后面。 (四)确定胶结物 1、胶结物的成分 最常见的胶结物是氧化硅(蛋白石、玉髓、石英)、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此外还有重晶石、石膏、硬石膏、黄铁矿等。胶结物对研究碎屑岩的成岩后生变化,推断其沉积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2、胶结类型 砂岩的主要胶结类型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和镶嵌式胶结四种。基底式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分散在填隙物内。这种胶结方式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等快速堆积的产物。孔隙式胶结:大部分碎颗粒相互接触,形成颗粒支撑和孔隙,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常分布在其孔隙之中。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很少,仅分布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在干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

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 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①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就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变质岩必考题1

1、变质岩:是指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2、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或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3、固相线:指岩石开始发生局部熔融的p T 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或者指岩石结晶作用过程中残余岩浆最终消失之前一刹那的p T X条件。 4、液相线:指岩石熔融作用结束,即固体全部转换为液体那一瞬间的p T X条件,或者,反过来说,岩浆刚刚开始结晶作用的p T X条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 5、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受控因素:成分愈单一、粒度愈小,愈容易发生。举例:石灰岩——大理岩 6、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 7、变质反应: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8、前进变质:指由增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其特征是以稳定的高温矿物组合代替较低温的矿物组合。 9、退变质:指低级变质叠加于原有的高级变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是低温矿物组合取代较高温的矿物组合的过程。 10、复变质:是多次不同温压条件的变质事件的叠加。既可以是变质作用温度一次比一次高,亦可反之 12、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生成物只能在单变反应线上共生。偏离了平衡条件,不是反应物消失(生成物稳定)就是反应物稳定(生成物消失)。 13、不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在双变区中,成分不断调整,反应的P-T条件取决于岩石成分。 14、净转移反应:引起矿物原子数变化的反应 15、交换反应:仅引起共存矿物间原子(如Mg,Fe)交换,而不改变有关矿物的原子数,称为交换反应 16、矿物组合:天然岩石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成称为矿物组合 17、共生:具有不同物理特征和/或化学特征的相,同时间、空间呈集合体存在,相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服从热力学定律。 18、共存:同时空呈集合体存在的相,在相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并达到热力学平衡。体系的内能最低。 19、Gibbs相律:P(相数)+f(自由度数)=C(组分数)+2 20、Goldschmidt矿物相律: 1 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 P<=C 2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 P<=Ci;Ci为惰性组分 21、独立组分数: 足以确定平衡体系中的所有各相成分所需的最少物种的数目。符号记作C 或K。 22、变质相: 一个变质相是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反复出现并紧密地伴生在一起,一个变质相内部其矿物组合与岩石总体化学成分之间有着固定的、因而也是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23、等化学变质: 指的是变质作用过程中,不伴随有交代作用,原岩组分除H2O和CO2外,其他组分基本保持不变的一般变质作用,如接触变质,区域变质。 24、异化学变质: 伴随有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元素的带入带出,原岩组分除H2O和CO2外,其他组分亦有明显变化,系统是开放的,如气液变质及一部分混合岩化作用 25、稳定矿物: 在特定变质条件下新形成的矿物或虽是原岩中的矿物,但在新的P-T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的矿物。 26、不稳定矿物:指对某一变质作用的P-T条件来说是不平衡的原岩中的矿物,因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留下来。 27、特征变质矿物: 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28、贯通矿物:大部分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宽,对温度和压力不敏感。 29、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较低,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不完全,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板岩)、变余斑状结构等。 30、变晶结构: 原岩在固态下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晶质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石英岩、大理岩)、鳞片变晶结构(千枚岩、云母片岩)等。 31、波状消光:是晶体内部晶格发生小角度(<5°)的畸变现象。 32、变成构造: 原岩通过重结晶等作用形成的构造 33、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是由岩浆体提供热,使岩浆岩体周围接触带上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现象,又称热变质作用。

野外岩性描述

泥质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1.颜色: 常见灰白、灰绿、褐黄、紫红、黑等色。 ⑴影响因素:粘土含量和混入物成分; ⑵据颜色判断粘土矿物和混入物成分: 不含混入物:白色、灰白色 含铁质氧化物:红色、紫红色 含细分散黄铁矿或有机质:多呈黑色、黑灰色 2.矿物成分:肉眼难以鉴定,因此只根据颜色、硬度、点酸起泡情况等判别混入物成分。 3.结构:常见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和豆状结构等。野外鉴定依据: 泥状结构: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 粉砂泥状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滑。 砂泥状结构: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 4.构造: 水平层理、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5.生物化石: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注意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 7. 其他特征: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8.综合定名 泥质岩的野外命名 颜色+混入物成分+结构+页理发育情况 如: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 泥质岩描述举例 1. 蒙脱石粘土岩: 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断口粗糙,略具滑感。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2~3倍。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 2.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 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二)

2.碳酸盐岩的命名 野外碳酸盐岩命名时,以上述表中的名称作为基本名称,结合结构(粒度)特征进一步细分。 命名原则:颜色+层厚+特殊构造+颗粒类型(结构)+基本名 特殊构造:为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等化学构造 如:浅灰色中层鸟眼状微晶白云岩如:灰黑色中厚层虫屑泥晶灰岩(三)碳酸盐岩野外观察描述的内容 ⑴颜色 碳酸盐岩的颜色多为各种色调的灰色,色调的深浅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高时,岩石可呈黑灰色或黑色;含铁质时可呈红或黄色;含泥质时多呈褐黄色。> ⑵矿物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及粘土物质仅凭肉眼很难准确区分,因此在野外对碳酸盐岩进行鉴定,需借助于稀盐酸进行以下检验,并结合岩石的其它特征加以区分。 ①滴盐酸剧烈起泡,伴有嘶嘶的响声,并有小水珠飞溅,反应后无残余物质者,一般以方解石为主,属石灰岩类。 ②滴盐酸起泡较剧烈,但响声微弱,无小水珠飞溅者,仍以方解石为主,但可能含有少量白云石,属灰质白云岩类。 ③滴酸反应不明显,起泡微弱,少量气泡滞留于岩石表面不动,无响声者,一般白云石为主,含方解石较少,属白云质灰岩类。 ④滴酸不起泡或起泡极弱,仅在放大镜下才能见到极细小的气泡缓慢出现,将岩石研成粉末后滴酸则起泡,岩石常呈浅黄灰色,断口较粗糙,多呈瓷状或砂糖状,风化面有纵横交错的刀砍状溶沟——刀砍纹者,一般以白云石为主,属白云岩类。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一) 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碳酸盐岩是钙镁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一)碳酸盐岩的一般特征 1. 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出碳酸盐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物质和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