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下)

浅谈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下)

浅谈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下)
浅谈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下)

专题讲座??>>??正文

专题讲座??>>??正文

浅谈因子分析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上)

* 2012-12

一、相关概念简介

1.综合评价简介

所谓综合评价是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作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又称评价指数),再据此择优或排序的过程。

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法、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法、熵权法,以及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法,等等。

2.因子分析简介: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力保数据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比较高时,能消除指标间信息的重叠,而且根据指标所提供的原始信息生成非人为的权重系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具有以下优势:

因子分析的降维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评价的要求。

1. 因子分析将原始变量变换为主因子的过程中, 同时形成了反映成分和指标包含信息量的权数, 以计算综合评价值, 这比人为地确定权数更为客观有效, 也有助于保证真实地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

2. 减少了指标选择的工作量。在因子分析中由于可以消除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影响, 因而在指标选择上相对容易些,另外因子分析可以保留原始评价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3.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SAS、SPSS等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广与应用, 使得因子分析在各类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

基于上述几点,因子分析法在各类综合指标评估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因子分析法在综合评估中的运用(实例讲解)

下面,笔者将以某项目的多指标综合评估分析过程为例进行详细讲解。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综合评估之前,首要的工作是建立一套可靠完整的指标体系。而确立评估指标的方法很多,包括主观、客观法,如常见的Delphi专家评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极小极大离差法和最小均方差法,等等。本例采取的是专家评估法,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是假定已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数据无量纲处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过程。

1.步骤一:数据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应检验数据间的相关性程度,判断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

1)KMO检验:KMO检验: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统计量是取值在0和1之间。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KMO值接越近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接近0时,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KMO 值在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

2)巴特利球型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即各变量是否独立。它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如果统计值较大,且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零假设,即各变量间存在公因子;

反之,则不能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可能是一个单位阵,这些变量间可能各自独立提供一些信息,缺少公因子,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3)实例数据

SPSS软件操作过程:Analyze——Data Reduction——Factor,在因子分析主对话框中,点击Descriptives,然后勾选KMO and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下表1是本例的输出结果:KMO>0.5满足分析的要求;其次,巴特利球体检验统计值为P = 0. 000 <0. 05 ,可以拒绝零假设,证明各变量间存在公因子,通过了显著度检验。

小结:本文简单介绍了综合评价及因子分析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因子分析的数据检验要求及操作过程。限于篇幅,我们将在下次继续讲解本例的实证分析结果。

浅谈因子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运用(下)

* 2013-06

在上一篇专题文章之中,笔者简单介绍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方法,了解了因子分析数据检验要求及操作过程,本次将为大家继续讲解相关的操作步骤及实证分析结果。

一、实证结果分析一:主因子的提取和确定

???依据因子分析的原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可得到10个指标相关矩阵R 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按照特征值λ>1 的原则,选出5个主因子,其旋转前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020%(即前5个主因子可以解释75%的方差),表明选取5个主要成分因子就能基本反映原指标的信息。

而旋转后5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仍为75.020%,表明因子旋转不改变模型对数据的拟合。

一、实证结果分析二:主因子的命名及解释

?? 在因子分子中,计算指标的载荷矩阵时,一般需进行因子旋转,使得各个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标意义更为明确,我们利用spss 软件将主因子经过正交旋转后,其载荷矩阵见表3。

由表3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X2、X3上有较大载荷,称之为投诉客户因子;第二个因子在X6、X7上有较大载荷,称之为投诉责任因子;第三个因子在X4、X5上有较大载荷,我们称之为投诉处理满意度因子;第四个因子在X1、X8、X9上有较大载荷,称为投诉焦点因子;第五个因子在X10上有较大载荷,称之为投诉频率因子。

一、实证结果分析三:因子表达式

?? 根据spss统计软件我们得到旋转后各主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见下表4),则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 投诉客户因子得分F1=0.097*X1+0.492 *X2+0.492*X3+(-0.002)*X4+……+0.033*X10,同理可得:

???投诉责任因子得分F2=(-0.028)*X1+0.000*X2……+0.007*X10

?? 投诉满意度因子得分F3=(-0.005)*X1+(-0.008)*X2……+0.007*X10

?? 投诉焦点因子得分F4=(-0.539)*X 1+0.013*X2……+(-0.144)*X10

?? 投诉频率因子得分F5=0.127*X1+0.014*X 2+……+0.876*X10

??(注意:Xi为每个投诉用户在该指标上的原始得分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且从下表5的因子得分协方差矩阵可以看出,旋转后因子间已无相关关系,说明因子提

取是成功的。

二、投诉综合评估模型的构建

?? 根据实证结果一,我们得到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Wi (这里我们选取的是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见附表A) ,可以据此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而构建投诉综合评价模型: (注:Wi为权重系数,即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Fi 为第i 个主因子相应的因子得分) F = W1*F1 + W2*F2 + W3*F3 + W4*F4 + W5*F5

??????=19.38%*F1+18.68%*F2+15.93%*F3+10.65%*F4+10.39%*F5

????????????????? (式一)

根据实证结果三,我们已经得到了5个主因子F1—F5的的表达式(见附表B)。现将附表B的表达式代入式一,即可算出每一个投诉用户的F值,F值即称为投诉综合评估因子得分。

结论: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该投诉用户的综合评定系数级别越高,越需要进行关系修复。专题讲座??>>??正文

SMART原则

* 2013-04

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但如何确定目标呢?既要保证目标科学可行,又要能尽可能激发员工的潜能,灵活运用SMART原则可以帮助我们。

SMART原则首次出现在1981年12月发行的《管理评论》, SMART是五个英文字母的开头,分别是: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alistic、T=Time-based,目标确定的SMART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指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

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管理人员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

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专题讲座??>>??正文

浅谈用户细分

* 2012-12

用户细分是指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它是分门别类研究用户、进行有效用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用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用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用户细分理论原理是:每类产品的用户群不是一个群体,根据用户群的文化观念,消费收入、消费习俗、生活方式的不同细分新的类别,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制定品牌推广战略和营销策略,将资源针对目标用户集中使用。

——————————以上摘自互联网————————

说到用户细分,其实在一般消费者研究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以通信领域的研究而言,我们常把用户分为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等,或者根据区域性质划分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等等,这种细分就比较简单、直观,数据采集也比较容易,我们把这称为按照外在属性的划分。通常消费者调研中,我们都会收集消费者的背景统计资料,诸如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婚姻状况等,这则属于按照内在属性分类,通过各种背景属性分类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用户划分为多种类型,为策略的制定提供更精准的建议。当然,不少行业(如通信、医药)的研究往往还要深入考虑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比如话费量、流量开支、比如药品的用量、使用行为习惯等;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分类进行深入分析,往往能够找出用户中的特点为市场营销活动找到对策。

以上的用户细分,想必大多数从事市场研究的朋友在刻意间或者不经意间已经相当熟练了,这里还想谈谈不太常用到的细分方法:基于用户生活形态与价值观的用户细分;生活形态细分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轨迹中发现市场、发现需求,从消费者的生活主张中发掘商品概念和营销概念。生活形态研究假设,是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及其购买决策主要受其所推崇、欣赏、期望或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一般人口统计特征的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所给出的消费者特征不同,生活形态研究所注重的是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消费族群。当前基于生活形态的用户细分,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探索和研究;AIO方法、VALS2、CHINA-VALS、罗兰贝格消费者价值研究法等许多理论及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生活形态用户细分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整个研究步骤大略如下:理论基础的研究----测量语句构建----定性测试完善测量量表---大样本定量测试----数据分析进行分群与群族分析----典型特征人群研究。整个细分研究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测量量表的完善是其中一个关键,建议可以参考前辈们大量的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各种成功案例研究中的句子进行提炼再应用,往往可以把句子群进行一定程度压缩,在降低成本外,并获取到更精准的数据。用户的分群是另外一个关键,生活形态用户细分分析方法和步骤主要为:因子分析(降维)----正交旋转等反复检验----去除单一测试语句----选取因子并命名-聚类分析(分群)----组群与背景的对应分析----描述各族群特征----纵向与横向形成分层范式。值得注意的是,分群并不是单纯进行聚类分析就行了,要进行各种分群尝试,并探索各种分群的营销意义。

最后,有必要提提生活形态用户细分研究的应用意义,举个实际例子,最近曾为通信运营商的用户品牌的精准化营销进行用户细分研究,用户分群结果对精准化营销的帮助除了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广告及营销策略外,针对各细分人群的深层次的共同点以及精神层面需求提出的需求和广告创意是别的基于统计资料细分与消费行为细分方式所远不能达到的。

农村入户调研经验小结

* 2012-11

入户访问曾经是市场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方法。近年由于城市居民小区管理逐步完善,通过入户访问接触被访者的难度上升,拒访率也越来越高,同时时效性也不太理想,因此目前城市入户访问的采用逐渐减少。但在多数农村地区,村民的排斥度相对较低,更易于接触,因此,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农村入户调研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面向农村居民推广的产品和营销方案。笔者在这里结合某个项目的实际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1.研究方案要适合农村的实际

(1)调查对象及样本量的设计,既要符合统计学原理,也要有重点、有目标的结合实际。

一是农村精英调研与普通农村居民调研相结合。农村精英群体(乡村干部、教师等)一方面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从他们身上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当地的基本状况,同时他们的消费观念又与普通农村居民有所差异,因而有必要重点研究。

二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互补充,例如农村精英群体的调研,可将结构化问卷填写与深入访谈相结合,以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

(2)问卷设计要简明易懂

问卷的语言设计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接受理解程度,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由於居住比较分散,资讯接受不太方便对比较流行或专业的术语缺少认知,因此,通俗易懂、易操作是第一原则。以某项目为例,我们将产品的彩色图片进行现场展示,将产品的功能说明与现有的产品进行对比讲解,实践证明,这样比纯文字的概念说明,更易为农村居民理解。 2.执行前有必要进行实地踩点,便于后期的执行分工、人员编组

实地踩点时需要了解和收集的信息包括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经济发展概况、村落人口分布(往往按姓氏分布),以及村委、留守村民的基本情况。以下为某项目实地踩点的实例:

A村:在某大道的两侧,交通比较方便,附近工厂比较多。村民靠出租土地以及进厂打工为生。据了解,A村分为十多个社,其中十社、十一社是在A小学旁,多数姓宋;八社是在马路的对面,多数姓徐。另据村民反映,村委会成员大多为各个社的小组组长,他们不仅在社会职位上同比其他村民更加具有威望,在经济上也比其他一般的村民要富裕得多。

B村:这里是镇上比较穷的一个村,村民主要还是从事农业活动为主,有种植水稻和花生,已经快到收割的季节。该村比较古老,距离镇中心比较远,村内弯弯曲曲的小路比较多,村口有连续三四个祠堂,有一个比较大的宗祠,可见该村的历史悠久以及人口较多。从性别和年龄上看,留守村里的多为女性和五十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农村相对来说还是熟人社会,因此,陌生人进村,不仅仅会引来家狗的喊叫,同时也会吸引大部分在村人群的眼神聚焦。 3.在执行过程中,采取本地熟人参与的访问接触方式

在多数农村地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融洽亲密的,对于熟悉的人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而对陌生的人或事则有排斥性和提防性,这一点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同。因此,调查方法应选择有本地人参与进行的走访面谈或问卷调查。

在进行某项目的农村入户调查时,我们就采取邀请当地村民陪同参与访问的方式,效果就根本改变。另外,借助大学生的身份,也较容易获取当地村民的信任和配合。

浅谈SERVQUAL模型

* 2012-11

一、SERVQUAL模型定义

SERVQUAL是一种“建立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面向顾客的问卷式服务质量评估工具,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来自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信息来判断服务质量。 SERVQUAL的核心是“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服务质量取决于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所期望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别程度。

二、SERVQUAL模型的内容

SERVQUAL模型包括五个内容,分别是:

1.有形性:实际设施、设备以及服务人员的外表等。

2.反应性:指帮助顾客并迅速地提高服务水平的意愿。

3.保证性: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

4.移情性:关心并为顾客提供个性服务。

5.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可靠的,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

三、SERVQUAL模型的评分标准

1. 评分内容:

2. 评分标准:

2.1 公式:SERVQUAL分数 = 实际感受分数-期望分数;

2.2 数据:通过顾客对22个陈述项分别从期望和感知两个方面的回答收集数据,每个陈述项的分值介于1到7之间,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

2.3分析: SERVQUAL分数越高,表明顾客服务体验与服务预期差距越远,即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越低。SERVQUAL 分数越低,表明顾客服务体验与服务预期差距越近,即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越高。

四、应用注意事项:

1. 遵循抽样的便利性原则;

SERVQUAL的功能和擅长并不在于收集大范围的服务质量信息或者进行服务质量的改进。而SERVQUAL所使用的范围越小,其针对性就越强,其功能和优越性就越容易彰显。

2. 研究目的可大致归纳为工具取向和诊断取向。

2.1 工具取向侧重探求服务质量的影响维度和因素,并考虑如何将之科学而合理地整合到经过修订的SERVQUAL 框架当中,试图建立一套用于服务的测度工具,以收一劳永逸之效。

2.2 诊断取向研究采用相对科学化的测度工具收集客户对服务期望分服务绩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发现服务中的不足,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照标准。

3. 研究假设和前提具有一致性:

3.1 在客户的主观感知之外,不存在一个客观、绝对的服务质量标准。;

3.2 客户能够准确表达其对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他们有能力评价服务质量;

3.3 SERVQUAL采用的陈述项,配合特定的数理统计方法,能够测度服务质量的全貌。

专题讲座??>>??正文

Excel应用小技巧

* 2012-09

1、如何在已有的单元格中批量加入一段固定字符?

例如:在公司的人事资料录入过程中,在excel中输入完后,想在原来的职称的号码全部再加两位,即在每个人的证书号码前再添上两位数,如01,如果一个一个改的话实在太麻烦了,那么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办法:

1)假设职称号在A列,在A列后点击鼠标右键,插入一列,为B列;

?

2)在B2单元格写入: ="01" & A2 后回车;

?

?

3)看到结果为 01xxxxxxxx了吗?鼠标放到B2位置,单元格的下方不是有一个小方点吗,按着鼠标左键往下拖动直到结束。当你放开鼠标左键时就全部都改好了,然后把改好的复制替代原来的就OK了。

若是在原证书号后面加01,则在B2单元格中写入:=A2 & "01" 后回车。

2、在EXCEL中输入如“1-1”、“1-2”之类的格式后它即变成1月1日,1月2日等日期形式,怎么办?

这是由于EXCEL自动识别为日期格式所造成,你只要点击右键,选“设置单元格格式”,再在“数字”菜单标签下选文本就行了。

?

身份证号输入后无法正确显示的话,按这个方法设置即可。

3、在EXCEL中如何使它像WORD一样的自动定时保存文件?

点击左上角“office按钮”,再点击右下角“选项”,在保存菜单下设置自动保存的时间间隔即可。

?

?

4、用Excel做多页的表格时,怎样像Word的表格那样做一个标题,即每页的第一行(或几行)是一样的。但不是用页眉来完成?

在EXCEL的“页面布局”-“打印标题”,可进行顶端或左端标题设置,通过按下折叠对话框按钮(右下角)后,用鼠标划定范围即可。这样Excel就会自动在各页上加上你划定的部分作为表头。

?

5、如果在一个Excel文件中含有多个工作表,如何将多个工作表一次设置成同样的页眉和页脚?如何才能一次打印多个工作表?

把鼠标移到工作表的名称处(若你没有特别设置的话,Excel自动设置的名称是“sheet1、sheet2、sheet3.......”),然后点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全部工作表”的菜单项,这时你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全部工作表了,不管是设置页眉和页脚还是打印你工作表。

?

因子分析例题

因子分析例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也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首先我们看下面两个实际例子: 例1. 例1. 某企业招聘人才,对每位应聘者进行外貌、申请书的形式、专业能力、讨人喜 欢的能力、自信心、洞察力、诚实、推销本领、经验、积极性、抱负、理解能力、潜在能力、实际能力、适应性等15个方面的考核。这15个方面可归结为应聘者的外露能力、讨人喜欢的能力、经验、专业能力4个方面,每一方面称之为一个公共因子。企业可根据这4个公共因子的情况来衡量应聘者的综合水平。 例2. 例2. 在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中,有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通常这个指标体系有八项 指标:固定资产利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固定资产产值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万元产值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这八项指标可概括为盈利能力、资金和人力利用、产值能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主要因子,起着支配作用,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在这三个公共因子方面下功夫。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 ? 因子分析分为两类,即R 型因子分析(对变量作因子分析),Q 型因子分析(对样品作因子分析)。 第二节 第二节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1.1. 模型(R 型) 设),,,(21p x x x X =为观察到的随机向量,),,,(21m F F F F =是不可观测的向量。 有 111111ε+++=m m F a F a x 221212ε+++=m m F a F a x ? p m pm p p F a F a x ε+++= 11 即 ε+=AF X 其中)',,(1p εεε =称作误差或特殊因子。 满足假设: 1)p m ≤ 2)0),cov(=εF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门店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借助信息源、财务部提供的数据,营运指标可以将营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来评估某部门、某门店的商品管理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为了提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将营运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汇总如下: 一、销售数 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来客数可算出顾客对门店和每个课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知全店的来客数,而且也可掌握各课及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资料3: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行为,整个过程离不开评价者的参与,而综合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也需要评价者做出相应反应或指示,而很多综合评价过程易受到评价者的干预,使评价结果产生偏差。 主成分分析能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且,伴随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将会自动生成各主成分的权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以主成分为基础的综合评价理论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实地反映实际问题。主成分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方法,完善了综合评价理论体系,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不良现象的产生。 所以在社会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多指标体系中,如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型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等,主成分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模型 (一)主分成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 (选取的第 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 包 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 1 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 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 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 F 2 )=0,则称F 2 为第二主成分,依 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F2=a12ZX1+a22ZX2……+a p2ZX p …… F p =a 1m ZX 1 +a 2m ZX 2 +……+a pm ZX p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因子分析实例.doc.gzip

转:SPSS因子分析 (因素分析)——实例分析 2011-03-22 16:29 https://www.doczj.com/doc/7717444038.html,/%CD%DA%BF%F3%B9%A4%C8%CB/blog/item/270b63812ec5c9 ac0cf4d2a7.html 提起因子分析那是老生常谈,分析人士大都喜欢讨论主成分与因子分析。我也凑个热闹,顺便温习温习,时间长了就会很模糊。 一、概念 探讨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对可观测变量的变化其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的分析方法就是因子分析,也叫因素分析。通俗点:原始变量是共性因子的线性组合。 二、简单实例 现在有12个地区的5个经济指标调查数据(总人口、学校校龄、总雇员、专业服务、中等房价),为对这12个地区进行综合评价,请确定出这12 个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标。点击下载 三、解决方案 1、不同地区的不同指标不同,这导致目前我们拥有的5个指标数据很难对这12个地区给一个明确的评价。所以,有必要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便于对比。因子分析是一种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5个指标即为我们分析的对象,直接选入。

2、描述统计选项卡。我们要对比因子提取前后的方差变化,所以选定“初始分析结果”;现在是基于相关矩阵提取因子,所以,选定相关矩阵的“系数”;比较重要的还有KMO和球形检验,它告诉我们数据是不是适合做因子分析。选定。其他选择自定。 3、抽取选项卡。提取因子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主成分法。这里选主成分。关于特征值,不想解释太多,这和显著性水平一样,都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因为参与分析的变量测度单位不同,所以选择“相关矩阵”,如果参与分析的变量测度单位相同,则考虑选用协方差矩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

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1.0<=RI CI CR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最新版】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率问题 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 在应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如果坏账准备的金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周转次数。 (4)应将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就不是越短越好。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2.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3.流动资产周转率 通常有三种计算方法: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流动资产表明一年中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流动资产的投资 4.营运资本周转率 营运资本周转次数=营业收入/营运资本表明一年中营运资本的周转次数 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营运资本) 表明营运资本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 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营运资本的投资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营业收入 非流动资产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主要用于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以确定投资与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与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6.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六大营运能力比率总结如下图: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应用统计分析》----题目2 题目2 数据data2是某医院3年中各月的数据,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利用率和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或好转率、病死率、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综合评价指标。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也是利用降维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其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则降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该结构。 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应当有公因子需要提取,自然也谈不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在该条件的判断上,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估计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加以判定。 二、操作步骤 1.导入数据 依次单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 图1 导入数据

2.因子分析 (1)依次单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命令,如图2所示。打开图3所示的“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图2 因子分析菜单 (a )选入变量前 (b )选入变量后 图3 “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2)在图3(a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中左边的变量,单击 按钮,将其 选入到左边的列表框中(如图3a 所示)。 (3)单击“描述”按钮,弹出“因子分析:描述统计”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统计量”选项组中选取“原始分析结果”;在“相关矩阵”中选取“系

数”和“KMO和Bartlett”。设置完毕后,单击“继续”按钮,确认操作。 图4 “因子分析:描述”对话框 图5 “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 (4)单击“抽取”按钮,得到如图5所示的“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选择“方法”为“主成分”;在“分析”选项组选择“相关性矩阵”;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在“提取”选项组中将“因子的固定数量:”设置为4;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5)单击“旋转”按钮,得到如图6所示的“因子分析:旋转”对话框。在“方法”选项组选择“最大四次方值法”;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旋转解”;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6)单击“得分”按钮,得到如图7所示的“因子分析:得分”对话框。选择“保存为新变量”和“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在“方法”选项组选择“回归”。 最后,在“因子分析”主对话框(如图3所示)中,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操作。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1 10:17:00 ] 编辑:studa20 作者: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 【摘要】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作为综合评价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多指标评价方法和权重系数的选择进行概括介绍。 【关键词】多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权重系数;选择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ZYX1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7J1-C028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60305006) 综合评价是利用数学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指标综合评价及权重系数选择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理学多指标的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学的资料。 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1.1 层次分析加权法(AHP法)[1] AHP法是将评价目标分为若干层次和若干指标,依照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根据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层次结构,建立目标树图→ 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确定相对权重→ 计算子目标权重→ 检验权重的一致性→ 计算各指标的组 合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和排序。 该法通过建立目标树,可计算出合理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指数,使评价直观可靠。采用三标度(-1,0,1)矩阵的方法对常规的层次分析加权法进行改进,通过相应两两指标的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计算最优传递矩阵,确定一致矩阵(即判断矩阵)。该方法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其它标度相比具有良好的判断传递性和标度值的合理性;其所需判断信息简单、直观,作出的判断精确,有利于决策者在两两比较判断中提高准确性[2]。 1.2 相对差距和法[3] 设有m项被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库为 Kj=(K1j,K2j,……,Knj),j=1,2,……,m。设最优数据为K0=(K1、K2、……Kn)。最优单位K0中各数据的确定如下:高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大者;低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小者。各单位与最优单位的加权相对差距和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①借款主体资格及其合法性、经营范围等 ②股权结构 ③组织人构及其人员构成及经营者素质分析 ④企业经营状况及其主要产品 ⑤历史经营、技改情况及其主要业绩 2、市场、行业与产品及企业前景分析 3、信用记录分析 4、风险点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几个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本期数(也叫当期或报告期):是指近期某一时段内对经营成果的统计情况。 同期数:是指同口径的去年同期数据。 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 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资产额、商品库存(存货)、货币资金、年末人口数、存栏数、员工数等。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的计量单位:(1)有名数,采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均纯收入“元”、元/吨.公里、元/m3。(2)无名数,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按种类分为五种: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基期数)、结构相对数(部分总量/总体总量)、比较相对数(同质甲指标/同质乙指标)、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数/计划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时点数列平均数计算: (二)定量分析指标 1、经济实力分析 (1)总资产(2)净资产(所有者权益)(3)注册资金 (4)有形净资产 有形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

典型相关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 本节我们介绍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此来说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是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了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两组变量的相关性转化为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来考虑,即考察第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第二组变量的线性组合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线性系数使线性化后的变量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形成第一对典型变量,依此可以形成第二对、第三对典型变量,并使各对典型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典型相关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典型相关分析就是用典型相关系数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一、案例背景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企业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关键影响因素。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探求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对于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进而达到科学、稳步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的选取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根据实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所需的基础条件、企业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见图4-1)。 图4-1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信息化水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见

图4-2)。 图4-2 三、实例分析 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分别用以下两个向量表示: 在SAS软件中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0组典型相关,其中前3组(见表4-1)相关系数可以知道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3组典型变量似然率卡方检验值小于0.0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第1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2087,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20.87%的隐含信息,第2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1793,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17.93%的隐含信息,前3对典型变量解释了56.10%的数据信息。

因子分析法典型案例

案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一、背景介绍及问题提出 1.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背景著名会计学家 W.A 佩顿(Paton)教授曾经睿智地指出:在企业中,良好组织且忠诚的员工是一项远比商品更为重要的“资产”。对于这样重要的“资产”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呢?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没有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加以披露的原因是: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是一个难题,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一直处于理论探讨和实验阶段,未能登堂入室。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研究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能力回报,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 2.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的研究背景高级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在企业人力资源中居于中心地位是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的垄断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主要来源,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与企业中高级管理团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 问题的提出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发展的完善的过程中,如何动态地、客观地、科学地综合评价高管的价值,一直是困扰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一个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采用未来收益折现或期权定价等方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计量;未来收益折现是以工资为基础对高级管理者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这种货币计量方法存在主要问题在于工资不能反映人力资源真实价值,因为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本身存在复杂性、隐蔽性及能动性,仅以工资作为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的标准,忽略了高级管理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特殊性。由于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存在某些特性。因此,对高级管理者的采用非货币计量的方法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1、人力资源价值的科学计量会使企业更加全面、科学的掌握高级管理者的信息并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为了保留和争取人才,对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 2、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总资产的精确程度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计量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三、案例思路首先,在分析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与其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案例建立影响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 29 个初级指标构成(如下图一所示)。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29 个指标进行筛选。隐性因子学历天赋社会资本任职时间职业背景职业生命周期薪酬年龄体质能力心理能力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领导管理因子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洞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及组织环境因子价值观忠诚感道德行为敬业精神乐观自信理智情绪稳定企业规模职位图一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四、数据说明: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发放的数量:本次共发放问卷180 份,其中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3 份,有效回收率为57.22%。问卷内容的设计:案例在分析了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指标体系。问卷的调查内容是该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依据各指标对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影响做出基本判断。问卷结构的设计:首先,针对案例提出的 29 个指标要素,设计了 29 个判断指标程度的问题。通过被调查者选择打分的方式,获得各指标的具体分值。所有问题都划分为 7 选项对应7 个程度,由管理者根据题目的内容进行选择。然后采用 7 分模糊打分法,每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分值,选择第一选项为 7 分,第二选项为6 分,依次为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调查问卷如下所示)。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大体包括六个,即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就越快,能够相对节约流动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周转速度过低,会形成资产的浪费,使企业的现金过多的占用在存货、应收账款等非现金资产上,变现速度慢,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高,说明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全部或某几项做的比较好: 1. 快速增长的销售收入; 2. 合理的货币资金存量; 3. 应收账款管理比较好,货款回收速度快;

4. 存货周转速度快。 二、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之所以将这三个指标放在一起,是因为该三项指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的重要补充;反映了企业最重要的三项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三项指标的变化会导致流动资产周转率发生相应的变化;该三项指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计算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通过制定合理赊销政策,严格购销合同管理、及时结算货款等途径,加强应收账款的前中后期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好坏。 如果企业形成应收账款,意味着企业提前交税,而税金都是以现金方式支付,这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如果因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为负数,企业就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经营中短缺的现金,企业负债增加,同时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导致企业偿债风险加大,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

【管理学】spss因子分析案例共

【管理学】SPSS因子分析案例共

11.2.1 数据预备 激活数据治理窗口,定义变量名:分不为 XI 、X2、X3、X4、 X5、X6、X7,按顺序输入相应数值,建立数据库,结果见图 11.1。 图11.1 原始数据的输入 激活Statistics 菜单选 Data Reduction 的 Factor..命令项,弹出 F actor An alysis 对话框(图 11.2) X7,点击?钮使之进入 Variabl 图11.3 描述性指标选择对话框 点击 Extraction …钮,弹出 Factor Analysis:Extraction 对话框(图 11.4),系统提供如下因子提取方法: 图 11.4 因子提取方法选择对话框 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变量 X1至 es 框。 图11.2 因子分析对话框 出 Factor Analysis:Descriptives 对话框(图 11. te descriptives 项要求输出各变量的均数与标 内选 Coefficients 项要求运算有关系数矩阵, 在Statistics 中选 U I 口 I 耐||的財血 准差;在 Correlation "CnrtEititlv ii Mtfhrix ( 并选KMO E “「and Bartlett ' s test of sphericity 项,要求对有关系数矩阵进行 3), 统计 Matrix 栏 pCnr-rcl-fl liciin Mirfirix

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分分析法;Un weighted least squares未加权 最小平方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综合最小平方法;Maximum likelihood :极大似然估量法;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主轴因子 法;Alpha factoring : a 因子法;Image fa cto ri n g :多元回来 法。 本例选用Principal components方法,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 Factor Analysis 对话框。 点击Rotation...钮,弹出Factor Analysis:Rotation 对话框(图 1 I.5),系统有 5 种因子旋转方法可选: 图11.5 因子旋转方法选择对话框 No ne:不作因子旋转; Varimax :正交旋转; Equamax:全体旋转,对变量和因子均作旋转; Quartimax :四分旋转,对变量作旋转; Direct Oblimin :斜交旋转。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简单结构,以关心我们讲明因子。本例选正交旋转法,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 Analysis对话框。 点击Scores..钮,弹出弹出Factor Analysis:Scores对话框(图 II.6),系统提供3种估量因子得分系数的方法,本例选Regression (回来 因子得分),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 Analysis对话框,再点击OK 钮即完成分析。 图11.6 估量因子分方法对话框 11.2.3 结果讲明 在输出结果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多指标评分加权综合法

多指标评分加权综合法 这一方法的内容就是:对每项指标的实际值,按评分标准打分,一般按五级评分,最优5分,最差1分。除评分外,对各项指标还要确定权数。最后用权数(w)对各项指标的得分(p)进行加权综合,其结果即为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就是: 第一步,选择进行评价的各项指标并收集指标值。 第二步,对指标进行评分。首先规定各指标值的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 就是:用各项指标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除以所定的评分等级数,得出每个分数段的“组距”;然后以此组距从最低值开始,划出各分数段的上限与下限。用计算公式表示,即: n R R A min max -= 式中,R max 代表指标最大值;R min 代表指标最小值;n 代表评分级数,采用5分制时,n =5;100分制时,n =100;A 代表组距。 有了评分标准后,对各指标实际值评出相应的分数: 0~A 1; A~2A 2; 2A~3A 3; 3A~4A 4; 4A~5A 5 第三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各项指标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为了能正确衡量信息化总水平,需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权数大小应根据各个指标的作用或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定,各指标权数之与应等于1或100%。 第四步,加权综合,得出总分,并做出分析。具体做法就是:将各项指标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进行综合得出总分,即多项信息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值。 上述计算过程可归结为下列公式: F =P 1W 1+P 2W 2+P 3W 3+……+P n W n =∑P i W i (i=1,2,……,n) 式中,F 代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值;p i 代表第i 项指示的评分;w i 代表第i 项指标的

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概述 对指标体系的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叫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它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对象不同方面且量纲不同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以得出对该评价对象的一个整体评价。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具有多指标、多层次特性,能较好地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问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评价步骤包括: 明确评价对象;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定性与定量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评价指标权系数的确定; 确定指标间合成关系,求综合评价值; 根据评价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评价值和权系数的确定以及合成关系的处理。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切合实际的安全评价结果。 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安全评价的质量。为此,指标体系必须科学地、客观地、合理地、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因素。但是,要建立一套

既科学又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为此必 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⒈目的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改进系统安全这一目标来设计,并由代表系统 安全各组成部分的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系统的安全水 平。 ⒉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 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 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⒊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包括系统安全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使其成为一个系 统: 相关性--要运用系统论的相关性原理不断分析,而后,组合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性--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导向作用,即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 整体性--不仅要注意指标体系整体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注意整体的功能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第九章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资产流动性方面反映总资产效率的指标是()。 A.总资产产值率 B.总资产收入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产品销售率 2.影响总资产收入率的因素除总资产产值率外,还有()。 A.总资产报酬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产品销售率 3.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影响()指标变动的重要因素。 A.总资产周转率 B.总资产产值率 C.总资产收入率 D.总资产报酬率 4.反映资产占用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是()。 A.流动资产产值率 B.流动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产值率 5.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因素是()。 A.产出率 B.销售率 C.成本收入率 D.收入成本率 6.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流动资产周转加快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7.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营业收入减少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8.提高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关键在于()。 A.提高销售率 B.增加生产设备 C.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 D.提高生产设备产值率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 A.总资产收入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周转率 D.存货周转率 E.应收账款周转率 2.反映资产占用与总产值之间关系的指标有()。 A.固定资产产值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收入率 E.总资产产值率 3.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有()。 A.材料周转率 B.在产品周转率 C.总产值生产费 D.产品生产成本 E产成品周转率 4.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 A.收款迅速 B.减少坏账损失 C.资产流动性高 D.营业收入增加 E.利润增加 5.存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应收账款增加 B.降价销售 C.产品滞销 D.销售政策发生变化 E.大量赊销 6.以下属于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的情况是()。 A.流动资产存量不变,营业收入增加 B.流动资产存量不变,流动资产周转加速 C.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超过流动资产增长速度 D.营业收入不变,流动资产存量减少 E.流动资产减少速度大于营业收入减少速度 7.影响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因素有()。 A.生产设备产值率 B.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数量 C.生产设备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比重 D.增加生产设备的数量 E.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 8.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 A.流动资产周转率 B.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C.存货周转率 D.存货构成率 E.应付账款周转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