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考历史必考的热点

2014年中考历史必考的热点

2014年历史中考热点综合练习(中国梦)

1下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那一年颁布的()

A.1951年 B.1952 C.1953年 D.1954年

2.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

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建国之梦】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3)邓小平是在哪次会议被确立为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我的中国梦】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3.中国8艘海监船于4月23日上午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对在该海域从事

“海洋调查”的日本右翼团体租用的渔船实施了驱赶。日本海上保安厅调集10艘巡视船,与中国海监船进行了驱逐与反驱逐的较量,成为过去几十年以来,中日两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正面交锋。面对今天的钓鱼岛局势,舆论争议一片:中国该不该“亮剑”?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她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

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中共一大会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遵义会议会址

(1)材料一中的图片记录了我党的革命历程,请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简述图B事件的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一组图片

①凤阳四年跨栏四大步②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③经济特区示意图④十一届三

中全会纪念章

(2)材料二中的图片记录了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图①“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图③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④与图①、图③的关系

5.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探索。

(1)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了哪些探索?导致这些探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1979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都为我国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进入一个完全与以往不同的历史时期。“完全与以往不同的历史”表现在经济和外交领域上是怎样的?分别用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崛起与复兴的梦想在1979年以来逐渐变为现实的国内国外因素分别是什么?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给你怎样的启示?

6、“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1)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简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2)概述材料二中的“两种梦想”分别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为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正确的道路。

(3)请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4)梦无止境,有梦想就会有追求。现阶段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什么?你认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推动力是什么?

7、俄国历史发展:崛起与陨落

(1)成为俄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是什么事件?

(2)苏联“意外陨落“是指何事?这一事件给我国的社会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味帮凶、英法为主凶一起洗劫了中国的皇家园林()(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打败法西斯,中苏共同加入() 2012---2013年度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活动。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4月23日习近平感谢普京就中国四川芦山地震两次致电慰问:患难见真情。

2012中国“俄罗斯旅游年” 2013年习近平访俄

(5)上述材料反映出中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如何?两国举办各项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8.海权(海防)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完全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中国,一个拥有一万八千里海岸线的国家,其海权(海防)问题更是紧密联系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请你根据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古代的海上探索】

材料一(1)上图的两位航海家(哥伦布、郑和)他们的航海目的有何不同?

【近代的有海无防】

材料二:“洋面水战,系洋人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

材料三:“内守既固乃御外攻。??设厂造船,训练水师??国之大计”。

(2)受林则徐和魏源思想的影响,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什么主张来救亡图存?

(3)材料中的“设厂造船”、“训练水师”指的是洋务派开办的什么厂?训练出了哪几支水师?

材料四: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于2011年6月发生溢油事故,康菲被指责处理渤海漏油事故不力;12月,康菲公司遭到百名养殖户的起诉。2012年4月下旬,康菲和中海油总计支付16.83亿元用以赔偿溢油事故。

(4)石油作为重要资源被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是源自于第几次工业革命。

材料五:2012年10月12日早上6时许,“辽宁号”在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役后首次离港出海试航。图为“辽宁号”在几艘拖船的护送下徐徐驶入大连港。(5)你能结合时政谈谈我国首艘航母服役的意义吗?

9.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佩里率舰队到达日本图二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为了摆脱图一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2)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材料三:

(中美)双方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经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话、互信、合作,使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得到发挥;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有效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3)你认为中美之间“敏感问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四,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两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10、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仅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A.纳米比亚独立年

B.非洲独立年

C.南非独立年

D.埃及独立年

11.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2. 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13.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4.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农民的这一权利获取是在()

A.三大改造期间 B.人民公社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之后

15.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依据是罗斯福“新政”()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避免了美国主义走上法西斯道路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6、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某班要出一期黑板报,板报设计如下。假如你是黑板报的设计者,请你在一、二、三、四的板块的括号内分别填上适当内容(重大事件)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历程。

抗日战争中的标志性事件

1、1931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1936年()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1937年()标志着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4、1945年()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

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

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3)材料二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7.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不禁联想到一波三折的中日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日关系之温故篇】

材料一:

图一1853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港口

图二日本1926—1937年出口额

(l)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日本曾经面临的两次危机,面对危机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针对此前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受到中韩两国强烈批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向为国捐躯的英灵表达尊崇之意理所当然,日本内阁成员不会屈服于任何威胁。

材料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日本领导人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历史而“自豪”,

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2)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现任领导人对待侵略历史持何种态度?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

答案

1、D

2、答案:(1)三民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3分)

(4)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得2分

3、看法:观点一,要敢于亮剑。理由:只有强大的军事压力,南海诸国才会同我国进行接触,承认我国的主权。

观点二,不要亮剑。理由:现在的局面一般不会升级为军事冲突,在坚持主权的情况下,还是以和平谈判为主,可以加强军事威慑力以显示军事存在,也可采取宣示主权的行动。(任意一种观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1)ADCB。(2)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字母C(1分)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推动了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对外开放。(2分)

5、答:(1)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2)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等。外交领域:加入WTO,参加APEC会议等。

(3)国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启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艰难曲折,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赢得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等.

6、答:(1)洋务运动;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推动力是:改革开放。

7、答:(1)1861年改革(2)苏联解体。启示: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加强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

(5) 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意义: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8、答案:(1)哥伦布;寻找黄金,进行殖民掠夺。郑和:宣扬国威,加强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2)师夷长技以制夷。

(3)福州船政局;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4)二

(5)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服役,不仅加强了我国的海防力量,维护我国岛屿领土主权,也威慑了周边国家争我岛屿的妄想。

9、答案:(1)明治维新;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分)

(2)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

(2分)

(3)台湾问题;(1分)相互理解和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2分)

10—15:BBAADB

16、答:(1)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七七事变;4、日本投降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3)变化:从敌对到建立外交关系。主要因素: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

(4)正确态度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7、答:(1)图一: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强大以后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图二: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否认侵略,美化侵略,为殖民扩张“自豪”。正视历史问题,以史为鉴,深刻反省。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预测

中国历史部分

1、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2、国共风雨90年——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4、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5、粮食产量十年增、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问题

6、嫦娥三号、天河二号、雾霾天气——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7、习式外交——中外交往历史及成就

8、兴中会成立120周年——孙中山的革命史实

世界历史部分

1、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一战、二战、冷战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2、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中日关系

3、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二战、欧洲联合

4、大国领导人访华——中美、中英、中俄、中法、中非关系

5、乌克兰危机、习近平访欧、叙利亚战争——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与中国的应对

一、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4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热点追踪】

1、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经历三十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今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在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56次,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第一次地方视察选在了深圳及广东诸地,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宣示重启改革的决心,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被称为“新南巡”。

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2014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2013年不仅是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还是明治维新14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赫鲁晓夫改革60周年。

3、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确立了改革总目标、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内容。

4、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及改革,充分指明了2014年政府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2014年由此也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

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英语: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

上海市,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该试验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试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东部的上海外高桥

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面积有28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立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实施特殊的关税政策,如货物进出免关税等。与外高桥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大大提升服务贸易,使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更加国际化,投资自由度大幅提升,外资可在园区设厂,可能带来更多资源。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为上海乃至中国带来发展红利,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专家认为,我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积累经验,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国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极力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堪比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6、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考点链接】

一、改革开放

1.开始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思想界关于真理评价标准的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转折)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党的政治和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的转移。)

(4)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主要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革的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率先尝试)

②形式:“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③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①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就业制度改革: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④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社会救济被确立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

(3)对外开放:

①内容:1980 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4 年,开放了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 年,进一步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②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③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a.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b.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3.重大意义:

(1)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4)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6)证明了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形成过程: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要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5)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2.实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 地位: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改革的分类:

(1)是否改变社会性质(社会制度):

①不改变社会性质(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②改变社会性质(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商鞅变法、大化改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改革性质:

①奴隶制性质的改革:管仲改革(中国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②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

③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卡达尔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3)成败:

①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2.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3.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3)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②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改革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4.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2)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5.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围绕“需要改革”“怎样改革”)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3)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实事求是;

(4)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

(5)改革要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6)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四、思想解放

1.思想解放运动:

(1)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文艺复兴运动;(3)思想启蒙运动;

(4)新文化运动;(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其它具有解放思想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三次科技革命

3.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互为因果关系):

(1)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先导,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2)思想解放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3)社会进步也在不断的推动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解放。

五、重大科学指导理论

1.马克思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毛泽东思想(1945年4月中国七大)

3.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中国十五大)

4.三民主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民报》发刊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对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起到指导作用)

6.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与中日关系

【热点追踪】

1、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献,还是日本的官方文件都明确记载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国际法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但近年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2、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两国达成的共识,挑起了钓鱼岛争端。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安倍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推出了首份“日本安全战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为使“安全保障会议”有

效运转,自民党在国会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被称为“一代恶法”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执政刚满一年时迫不及待地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给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中日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政治障碍。参拜也令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安倍的右翼本质。从修宪、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通过“秘保法”,再到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3、王毅谈中日关系:针对日媒提出,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做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中日甲午战争),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

5、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1943年12月1日,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惩罚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开罗宣言》和此后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国际文件明确无误地表明,日本必须归还中国被窃取的所有领土,其中包括钓鱼岛。

6、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专题解读】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考点链接】

一、中日关系简史:

1、古代中日关系

(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①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阿倍仲麻侣;④日本在书法、建筑、文字、佛教、服饰、围棋、饮茶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化影响;⑤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2)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

(2)1898年,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美国排挤。

(6)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7)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对根据地反复进行“大扫荡”,实行细菌战及“三光政策”,等等。

(8)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但因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二、日本发展简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一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注:(一)日本历史上三次面临困境

(二)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1)大化改新:向中国隋唐学习,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二战后:(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70年代初,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崛起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三、日本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1)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根据本国国情,适时制定和调整政策,抢抓国际机遇。

(4)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5)要主要保持正确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贯性。

四、归纳整合

(一)19世纪中日两国同为天涯沦落人,却相逢不相识

1.同为天涯沦落人:指当时的中日两国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并都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2.相逢不相识:是指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而中国虽经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仍然没有改变现状,反而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后来的中国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包括遭受日本的几次侵略,而日本却历经百年的强国梦,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二)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三)近期热点

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安倍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的言论的?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置疑。公开否认侵略历史,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2、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钓鱼岛

我们的原则: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

和法律依据。

(1)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2分)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2)请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维护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①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对钓鱼岛的监管,维护领土主权。

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海岛管理、开发的法规和政策,维护海岛安全。

③重视民间“保钓”运动。

④增强国防力量,确保战胜种种挑战,是中国的时代命题。

(四)如何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1)中日双方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延续仇恨,绝不让战争悲剧重演;

(2)中国人民应牢记历史,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3)中日双方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4)中日两国应加强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五)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措施

(1)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3)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4)针对当代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军国主义立场,我们必须对此应有足够的警惕。

(六)面对中日关系,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人战争泥潭。

三、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热点追踪】

1、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毛泽东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党旗飘扬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考点链接】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结束标志: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主要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分期:

①1919.5——1924.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②1924.1——1927.4: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③1927.4——1937.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7——1945.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真正意义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8——1949.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爆发——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1919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国民大革命,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3.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27年8月中共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10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并实现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建立起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战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3—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2.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实施。

3.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4.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遭到重大破坏,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进行抵制,使得国民经济在曲折中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6.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7.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赶上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4

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中共十五大(1997.9 北京):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并建立了人民军队。

2.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

4.1958年党中央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