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1

A

2

A.I q

3

A

4

A.社会属性结构B.工作属性结构C.自然属性结构D.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制度劳动时间B.出勤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

A.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

A

C

8

A

C

9

A

10.在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中,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构成的方法属于

A.原始记录统计B.工作日写实C.测时D.瞬间观察法

11.关于企业工资总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B.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员工从企业得到的全部收入

C.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企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了劳动者

D.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企业获得的奖金、福利和报酬总额

12

A

B

C

D.

13

A

C

14.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际为本企业所使用劳动力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属于

A.教育经费B.劳动保护费用C.住房费用D.社会保险费用

15.对尚未就业的人员进行的获得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指

16.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分析指标有

A.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在职职工培训率

B.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发展速度指标和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增长速度指标C.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和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

D

l7

A

C

18.

A.

C.

19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

20.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A.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

C.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

D.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A

C

22

A

C

23

A

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

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

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

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

24.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

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25.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

A

C

26

A

C

27

A

C

28.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能力负担的分析指标有

A.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系数B.教员任课负担程度统计

C.企业职工退学率D.培训用房建筑面积负担系数E.企业本期参加培训的人次数29.下列指标中能体现企业工会福利活动统计的是

A.工会图书馆(室)统计B.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统计

C.组织职工休养活动统计D.工会组织公益活动统计E.企业劳动竞赛参加者情况30.企业社会保障统计着重研究的是

A.企业职工救助统计B.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C

31

(l)

(2)

(3)

32

(1)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1分)

(2)职工工资应按实发数核算。(2分)

(3)注意工资支付形式和经费来源。(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论述简单总体总量指数多因素分析的原理。

当简单总体的指标均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不同的是对这多个因素的排序有严格的要求。(2分)多因素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平均指标。(2分)以三因素为例,不妨记这三个因素为a、b、c。注意,这三个指

a和b

34.

(l)

(2)

(3)

(4)季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无论是表示企业生产工人,还是表示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效率,都是可以采用的。(2分)

(5)年劳动生产率。指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分)

五、计算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10分)

35.某企业2014年与2010年总人工成本及平均人数等资料如下表:

100400000050000001

01

1=-=-

∑∑f

f

χχ(万元)

分析:由于平均人工成本指数提高了25%,使人工成本绝对数增加了1000000元。(3分)

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指数的影响:

80320000040000000

01

0=-=-

∑∑f

f

χχ(万元)

分析:由于职工人数变动指数提高了125%,使人工成本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800000元。

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

156.25%=125%×125%

求:

(2)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并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解:(l )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

①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

(2

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1

1

??=

∑∑T

t Q n

%100184800

.920000??=

=97.40%

④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

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

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①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214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1.58%;

。(2分)

1——5

21.AC22.ABCDE23.BDE24.ABCD25.ABCDE

26.ABCD27.ABCDE28.ABD29.BCD30.B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测时。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等类时间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的构成,为统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提供基础数据。(2分)

(3)瞬间观察法。通过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活动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并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1分)

32.(1)职工工资属于劳动报酬性质。(1分)

(2

(3

33

a和b

34.(l)小时劳动生产率。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在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效

率或者生产产品的能力。(2分)

(2)日劳动生产率。指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反映每个工人平均一个实际工作日生产产品或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2分)

(3)月劳动生产率。是以自然月为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工作月生产工人或全部职工平均能提供

(4)季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在月劳动生产率基础上扩大报告期,从而说明劳动生产率在相应时期的水平。无论是表示企业生产工人,还是表示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效率,都是可以采用的。(2分)

(5)年劳动生产率。指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它表明每个工人年生产能力,反映了一个年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分)

五、计算题(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本题10分)

350

1

=L L 1∑χ0∑χ元。 36.解:(l )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

①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 ②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2分)

③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2分) ④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22000-800=21200(工日)(2分) 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⑥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加点工日=20100+3000=23100(工日)(2分) (2)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①生产工人额定完成程度%100)()(1

11

?'+?'+=

∑∑T

t t Q Q

n

n

②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1

1

??=

∑∑T

t Q n

%100184800

.920000??=

=97.40%

。(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