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鲁教版)

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鲁教版)

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鲁教版)
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鲁教版)

第一轮复习:全面覆盖知识点,深度剖析其含义,弄清知识间联系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重要知识点:

一、 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新物质的含义:组成或结构不同。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

有化学变化。

外观特征:发生物理变化的时候,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

发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

区别:宏观: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发

生物理变化的时候,分子的构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种类)

另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可以是氧气中的氧,也可以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发生的

化学反应。

例:所有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也有的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加,

如炼铁的原理。

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方法:

得氧的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失氧气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

反应,是氧化剂。

中和反应:酸与碱之间的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

种。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1)化合反应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 2+O 2 H 2O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 2 Fe 3O 4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 2O= Ca(OH) 2 ○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 2+H 2O= H 2CO 3 ○

5其它。 如:2CO+ O 2 2CO 2等。

(2)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例如:2H 2O 2MnO 22H 2O + O 2↑ ○

2酸的分解(含氧酸) 例如:H 2CO 3 = H 2O + CO 2↑ ○

3某些盐的分解 例如: CaCO 高温CO 2↑+ CaO (3)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

2+H

2

↑ H

2

SO

4

+ Zn = ZnSO

4

+ H

2

○2金属(一般不选K、Na、Ca)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金属和另一种盐。

例如:Fe+CuSO

4=FeSO

4

+Cu 2AgNO

3

+Cu= Cu(NO

3

)

2

+2Ag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

2+CuO

Cu+H

2

O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C 高温

Cu+CO

2

(4)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盐 + 水例如:Fe

2O

3

+6HCl= 2 FeCl

3

+3H

2

O

○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例如: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2 H

2

O

○3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例如:HCl +AgNO

3=AgCl↓ + HNO

3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例如:2NaOH+CuSO

4

=

Cu(OH)

2↓+Na

2

SO

4

○5盐 + 盐→ 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

3 =AgCl↓+NaNO

3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性、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毒性、金属活动性、脱水性。

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达中常常用“能”“会”“易”“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变化及用途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及变化,用途及变化又反应性质,性质又反应结构。

如:原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红磷和白磷都是磷原子构成,但是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同。

考点聚焦:

例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变式训练: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D.风筝会开

幕式燃放烟花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 B. 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

【变式训练二】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 A/C/D/E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右图所示的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粒

子数目和种类的变化情况,该反应的反应

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例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答案】(1)○1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2易溶于水(2)碱

【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水槽中试管内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水槽内的水含有酚酞,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变式训练二】

1、下列关于O

2和CO

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3、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4、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

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

在放

2

电条件下与O

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2

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2

)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

3

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5.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

(2) ;

(3) 。

金属钠的有关化学性质有。

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1、仪器的分类:

反应仪器;取用和存放药品的仪器;计量仪器;支架仪器;分离仪器;辅助仪器。

反应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很少,如广口瓶,集气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点滴板。

取用和存放药品的仪器:取用试剂:镊子、药匙、胶头滴管;存放试剂: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少量液体:滴瓶;收集存放少量气体;集气瓶。

计量仪器:称质量:托盘天平;量体积:量筒

支架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圈、铁夹)坩埚钳、试管架

分离仪器:固、液分离:漏斗;气、气分离:洗气瓶(如除去CO中的CO2或水

蒸气)、干燥管(除水蒸气)

辅助仪器:加热仪器:酒精灯;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刷、玻璃棒。

2、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

(1)主要用途:给物质加热。

(2)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容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不少于三分之一;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③禁止用酒精灯互相点火④加热时应用外焰,切忌容器底与焰芯接触;⑤用毕,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⑥酒精外溢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⑦

试管:

(1)主要用途:①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②组装简易的气体发生器;③收集少量气体(如验纯)。

(2)①加热前擦干外壁②预热后对准盛药品的部位加热③加热时用铁夹或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管口三分之一处④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应倾斜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⑥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试管炸裂。⑦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焰芯。

烧杯:

(1)主要用途:用于盛放液体,溶解物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和用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2)使用注意事项:加热时外壁应擦干,并垫上石棉网,使其均匀受热。

蒸发皿

(1)主要用途: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使用注意事项:①蒸发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②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③移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④

托盘天平

(1)主要用途: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可精确到0.1克。

(2)使用注意事项:①天平要放平稳,使用前先将游码归零,旋转左右螺母,使天平平衡;②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大的,后加小的,最后拨动游码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两盘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且左物右码;④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⑤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

⑥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⑦如果药品放在右盘,则称量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量筒:

(1)主要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使用注意事项:①注意三不,即不能配制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②选用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等于或稍大于所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③读数时,放置要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④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体积数,俯视时,读数大于实际体积数。⑤量筒精确到0.1毫升

玻璃棒:

(1)主要用途:①溶解、蒸发时搅拌;②过滤时引流③转移固体④蘸取试液(2)使用注意事项:搅拌时,玻璃棒要悬在液体中,朝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不能碰撞容器壁和底部。

胶头滴管:

(1)主要用途:取用、滴加液体

(2)使用注意事项:悬垂在试管口上方,用完后洗静放回原处,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

集气瓶:

(1)主要用途:①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②用于气体和其他物质反应的容器。(2)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在底部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漏斗:

(1)主要用途: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内注入液体(如向酒精灯中另酒精)(2)使用注意事项:过滤时,漏斗要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试管夹:

(1)主要用途:用于夹持试管

(2)使用注意事项:①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②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管口三分之一处③加热时,手握长柄。

铁架台

主要用途:固定或支撑实验仪器。

药匙:

(1)主要用途: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的固体药品。

(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后要用洁净的纸擦干净。

燃烧匙:

主要用途:

用于固体物质在气体中做燃烧实验。

三、重要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拿药品,即不沾;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味,即不闻;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规定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取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用剩药品做到“三不要一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粉末:取用仪器:药匙、纸槽,操作步骤:将药品送到倾斜的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起来,即“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或大颗粒;取用仪器:镊子,操作步骤: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让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即“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液体药品:

A、倾倒法:取用较多量液体

液体药盛在细口瓶中,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试管稍稍倾斜,塞子倒放在桌面上

B、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

取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保持胶头在上,用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滴管下端悬垂在容器正上方

C、蘸取法:取用极少量液体

测PH时,用玻璃棒蘸取液体。

2、物质的加热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酒精的量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后不能骤冷。

(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注意事项:安装仪器的顺序:自下往上,从左往右;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为了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预热,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炸裂试管。

3、仪器的连接

(1)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2)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双手平拿,旋转塞紧。

4、气密性的检查

(1)热敷法

把导管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导管中若用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回到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注水法: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一段时间后,水不能下流,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存在液面差),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5、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在试管等仪器内注入一半水,振荡后倒掉,反复几次即可,必要时可选择合适的试管刷,在盛水的试管里上下移动或转动。

(2)难溶物洗涤:用洗衣粉或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脂(乳化作用);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可用稀盐酸洗,再用水冲洗。(如:二氧化锰、氢氧化铜)

(3)洗净标准:容器内壁上的水既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称量中的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的使用常见错误分析:

(1)未调平衡便称量:指针偏左:读数大于实际量;指针偏右:读数小于实际量。

(2)指针未指中央便读数:指针偏左:读数小于实际量;指针偏右:读数小于实际量

(3)物码放反:药品质量=砝码—游码

2、量筒的使用常见错误分析

(1)仰视:读数偏小,实际取用的液体偏大。配得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2)俯视:读数偏大,实际取用的液体偏小。配得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五、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1、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浓碱:加稀醋酸,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

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浓酸:大量水冲洗,涂碳酸氢钠溶液;浓碱:用大量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4、酸液或碱液溅到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

手揉眼睛。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

发光、放热现象

【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例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西瓜腐烂【例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例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双氧水制氧气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D.分离空气制氧气

【例1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例1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的是()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例16】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例17】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例18】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A.形成酸雨B.云雾消失C.冰川融化D.温室效应

【例19】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例20】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例21】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例2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例2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例24】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例25】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O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氧气属于化合物

C.该变化是物理变化D.臭氧是混合物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应用

【例26】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A.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

【例27】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马踏飞燕(青铜器)B.龙泉剑(铁器)C.金缕衣D.塑料器具

【例28】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例29】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C.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例3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例3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例3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浓盐酸易挥发

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D.碳酸钙难溶于水

【例33】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例34】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例35】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例36】在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例3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

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有刺激性气味

C.黄绿色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例3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0C,易燃

C.沸点为-42.10C,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例39】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在水

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同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根据以上描述,归纳

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要求回答出三条):

(1);(2);(3)。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

【例4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酒精灯做燃料B.用石墨做电极

C.用天然气做饭D.用秸秆制沼气

【例41】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铁是电的良导体 B.铁是热的良导体 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密度大

【例4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和铝制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D.用铜做导线

【例4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例4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

【例4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做电线

【例46】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例4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例4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盐酸除铁锈

B .用铜抽成丝做电线

C .用铝作导热材料

D .用氦气填充气球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中考要求

【例49】 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

A .普通漏斗

B .锥形瓶

C .集气瓶

D .长颈漏斗

【例50】 (2010张家界,26★)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

用途等。请你根据左图中的仪器回答:

a b c d e

(1)写出a 、b 仪器的名称:a ;b

(2)用作热源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

【例51】 以下仪器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

A .导管 B

.试管 C .橡胶管 D .胶头滴

【例

52】 下列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的是( )

A .食盐粉末

B .块状大理石

C .高锰酸钾颗粒

D .二氧化锰粉末

【例53】 玻璃棒没有的作用是( )

A .搅拌

B .引流

C .转移或蘸取

D .洗涤试管时用来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不溶物

【例54】 下列仪器不能..

加热的是( ) A .燃烧匙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

【例55】能够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蒸发皿⑤石棉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例56】下列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的是()A.集气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例57】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且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可以用漏斗添加,这样就可以防止回火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要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

【例58】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正确的是()

A.一般的滴管(不是在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立即用水洗净,平放在实验台上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要用水冲洗,可直接插在原瓶中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内,以免因手抖动而使药品撒出来

D.取液后的液管不能倒置,但可平放

【例59】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

...的是()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例6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省火柴,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

B.在试管中盛2/3容积的液体进行加热

C.用舌头去尝药品的味道

D.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时,用手指拿着试管用手腕甩动

【例61】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甲乙

(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

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

(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保持水平。

【例6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B C `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例6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药匙或纸槽 B.用镊子 C.滴管 D.玻璃棒

【例64】(双选题)有关实验中药品的用量往往是实验里未加说明的,其取用量正确的是()

A.固体一般1~2克 B.液体一般1~2毫升

C.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液体一般不超过容积的2/3

【例65】下列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mL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

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例66】取用药品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A.若取用的药品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

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以用手直接拿取

C.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D.每取一种药品后,都应该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例6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g B.27.4g C.32.3g D.32.6g

【例6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的药品质量为9.5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A.9g B.10g C.8.5g D.8g

【例69】准确量取80mL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100mL量筒B.50mL量筒C.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100mL量筒和胶头

滴管

【例70】准确量取7克水,应用()

A.50毫升量筒B.10毫升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毫升量筒,

滴管

【例71】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

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水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

这位同学倾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以上

都不对

【例7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5g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6.3mL盐酸溶液.

C.用10mL量筒量取5.29mL氢氧化钠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取21.74g食盐

知识点:加热操作

【例73】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把试管的受热部位放在酒精灯火焰的()

A.外焰B.内焰C.焰心D.远离外焰

【例74】加热50mL液体应该选用下列仪器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⑥铁架台;⑦漏斗;⑧集气瓶

A.①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⑧ D.①③⑤⑥

【例75】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限制装入试管中的液体量,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浪费药品,培养节约观念 B.液体受热均匀,不致引起试管炸裂

C.防止液体受热沸腾后喷出试管 D.防止装药过多反应不均匀、不完全

知识点:配置一定量的溶液

【例76】有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集气瓶;④药匙;⑤玻璃棒;⑥水槽;⑦

量筒。现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例77】某同学配制100 g 9.5%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天平称取食盐时砝码和物质位置放反

B.天平调零时游码未放在零刻度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液面

D.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知识点:基本实验操作

【例7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7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

..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量液体时读数 C.取用液体试剂 D.取用固体粉末

【例80】下列基本的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A.液体体积读数 B.熄灭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滴加液体

【例81】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例82】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读液体体积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例83】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例84】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①倾倒液体②给液体加热③ 检查装置气密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例8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pH C.量取9.0mL液体 D.向试管中

滴加液体

100mL

9.0mL

【例8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例8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应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手指拿住试管,用手甩动

C.没有使用完的盐酸应立即倒入原试剂瓶里

D.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一定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

【例8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例89】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过滤时,漏斗的下端尖嘴部分紧贴烧杯的内壁

C.做实验时,用酒精灯内焰对试管底部加强热

D.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例9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末端斜靠在过滤器内三层滤纸处

B.用玻璃管跟橡皮管连接时,必须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C.用滴管向试管里滴加试剂时,为避免液体溅出,将滴管尖嘴斜靠在试管内壁上

D.在蒸发食盐水时,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例91】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

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2)关闭图B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

“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知识点:实验安全

【例9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布扑盖

【例9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

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

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例9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应该接触的是()

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B.滴加试剂时,滴管与试管内壁

C.加热试管时,试管与试管夹D.搅拌时,玻璃棒与容器

【例9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

B.酒精不慎洒在桌上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都应先预热后再固定加热药品处

D.烧得很热的试管,为避免烫手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例96】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例97】下列哪些做法不是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酒精灯不能直接用口吹灭

B.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棒不停搅拌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

D.加热烧杯时,下面要垫石棉网

【例98】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

【例99】下列操作会导致加热时试管炸裂的是()

①试管外壁有水;②用外焰加热;③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加热时试管

触及灯芯;

⑤没有预热;⑥加热固体时使产生的水流回流到试管底部。

A.①③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④D.①④⑤⑥【例100】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A 6C 7B 8B 9B 10A 11D 12A 13A 14C 15A 16D 17A 18A 19C 20A 21D 22D 23D 24D 25A 26C

27C 28C 29C 30B 31C 32C 33C 34A 35B 36B 37A 38B 39银白色密度小于水质软熔点低等

40B 41B 42C 43A 44C 45B 46D 47D 48A 49D 50铁架台试管 e 51C 52B 53D 54D 55C 56B 57B 58B 59A

60D 61酒精灯外焰灯帽量筒凹液面 62AI A DG B C C 63A 64B 65A 66D 67B 68C 69D 70B

71C 72A 73A 74B 74C 76C 77D 78A 79B 80B 81A 82BC 83C 84A 85D 86C 87A 88A 89C 90C

91不漏气,有稳定水柱产生无法确定,烧瓶内的气压是一定的,无论漏或者不漏都不影响漏斗中的水下流 92D 93D 94B 95D 96D 97C 98D 99D 100腐蚀胶头腐蚀标签试管炸裂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能说出海洋包括哪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通过学习从海水提取金属镁,认识富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教学难点】 (1)海水淡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铁架台、试管、酒精灯、烧杯,带橡皮塞的导管(或蒸馏器); 食盐水(加氯化钙、氯化镁等)、硝酸银溶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我国海岸线长1.8万千米,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你知道海洋中有哪些资源吗? [海洋中有丰富的元素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如果我们把1 000g海水加热蒸发,直到把水全部蒸发掉,就能得到约35g盐。 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约为5亿亿吨,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全球陆地上,其厚度可达150m。 如图: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海水中的之最?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含量前两位的金属元素为:Na 、Mg 金属离子为:Na+、Mg2+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为Cl– 海水主要含有的盐:NaCl、MgCl2] 人类提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来制备有多种用途的物质。 例如,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就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你能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吗?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Mg+Cl2↑] 制得的镁可以做多各用途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汇总鲁教版

XX九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汇总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妖娆rá稍逊xùn风骚sü红装素裹guǒ一代天骄惟?i余莽莽ǎng原驰蜡象成吉思汗hán单hán于ú恢hu?宏2田圃pǔ喧嚷洗礼襁qiǎng褓bǎ温声细语润如油膏gü 3、淅淅沥沥x?x?lìlì霏霏fifi细雨禁锢gù留滞zhì喑?n哑丝缕lǚ蓑suō衣斗dǒu笠 4静谧ì朦?ng胧l?ng憧hōng憬ǐng弥í足珍贵寂ì寞? 遐xiá想骄阳一旦栖q?息银波微漾沉浸ìn 综合性学习:屋檐瓦楞l?ng聆líng听悠长寂寥liá纤xiün细企qǐ盼如期而至暴涨zhǎng洪涝là灾害泛滥làn成灾垒lti坝筑堤d? 第二单元: 6、挟卷(xi?)芳馨(x?n)怡悦(í)云翳(ì)巉岩(hán)羞怯(qia)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荫庇(ìn)枭鸟(xiü)朔风(shu?)丛莽(ǎng)清吟一泻千里 7、佝偻(gōul?u)倒坍(tün)旋涡(xuánō)荫庇(ìnbì)泄漏(xia)屹立(ì)世袭(xí)引颈受戮(lù)踝骨(huái)嚼碎(iá)默契(qì)哮喘(xiàhuǎn)豁然(hu?)紊乱(tn)虬须(qiú)陷阱(xiànǐng)十字镐(gǎ)周道

如砥(dǐ)星临万户 8、浩瀚(hàn)无垠(ín)袅袅(niǎ)烟云鼎盛(dǐng)沙砾(lì)万籁俱寂(lài)百鸟啾啾(iū)镜泊湖(p ō)嶙峋(línxún)瘠薄(í)郁郁葱葱(ōng)沉湎(iǎn)吝啬(lìnsa)徘徊(páihuái)窥测(u?)愤懑(an)孱弱(hán)簌簌(sù)崛起(u?)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隐姓埋名狼嚎 9、瞻望(zhün)攫取(u?)臆测(ì)馈赠(uì)陷阱(ǐng)瞭望(lià)忙碌(lù)撒旦(sü)充沛(pai)鲑鱼(gu?)停滞(zhì)挖掘乐此不疲 0、妩媚忌妒憧憬婀娜凋落寒伧嶙嶙风姿绰约妩媚停滞 综合性学习:胸襟?n开阔气度恢宏盛气凌人笑容可掬ū细枝末节弱肉强食优胜劣lia汰tài人云亦云模?棱l?ng两可遣qiǎn词造句发人深省xǐng 第三单元: 1茴香豆(huí)唠叨(lüdǎ)羼水(hàn)笔砚(àn)拭去(shì)蘸酒(zhàn)蒲包(pú)舀水(ǎ)跌断(di)颓唐(tuí)附和(ha)不屑置辩(xia)咸亨酒店(hng)荤菜(hūn)惋惜(ǎn)阔绰(hu?)涨红(zhàng)绽出(zh àn)哄笑(hōng)间或(iàn)着了慌(zhá)打折(sh?)门槛(ǎn) 2、烟囱(ōng)梆他(büng)纤夫(qiàn)腌臢(üzü)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有新物质生成; 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 气体、生成沉淀)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用嘴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灯帽要重复盖一次,避免负压,灯帽不易打开。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单元是唯一一个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其余三个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理想教育。是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升华与拓展,是学习国情国策的必要前提,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道德基础。本单元基本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个项目“我们向往公平” 第二个项目“为正义而高歌”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个项目“责任对于你我他” 第二个项目“面对责任的选择” 第三个项目“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学情分析: 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即将择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九年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是一种必须。 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使学生在与人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了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意味着相互承担责任,对社会负责,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就无法进行。所以树立学生的公平意识,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他们理解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就成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教材设置第二、三、四单元国情、国策及理想成才,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第一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人人都要承担责任,更是学习以后知识的思想动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度;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理解有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重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培养正义感 ;承担责任的意义(好处)和代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难点——公平的含义;从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角度了解社会正义;责任的产生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承 担 责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注音填字。(2分)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 )骗,却看看他的jīn()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下边的词语中有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2分) 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偃旗息鼓真相必露 声色俱厉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大势渲染 3.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为成语. (2分) (1)他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是歌唱家,平时常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他也爱好舞台艺术。 ( ) (2)他知道,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以后必须踏实努力。 ( ) 4、修改下面得病句,在原句上修改。(2分) ⑴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2)他们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5、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的这个句子的句式相同。(2分) 面对生活,人们有着种种思考:生活像一首乐曲,有快板也有慢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像一艘行船,有顺流也有逆流。乐曲不断地变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船需要胆识,生活使强者充满自信,使弱者望而却步。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晨报讯(记者袁琦通讯员梁炜)昨日,我省要求,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要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村初中学校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3课时,用于“绿色证书”的教育,保证每个初中学生毕业时接受300学时左右的“绿色证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7.诗歌填空(8分) (1)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2)《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 (3)开卷有益。读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正如杜甫所 说:,。不过,阅读时要整体把握,不必支离破碎的分析,正如陶渊明 说:,。 (4)《次北固山下》中的,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5)《泊秦淮》中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6)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两句), (7)《观书有感》中有哲理的句子是。 (8),江春入旧年。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 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 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CO点燃 A.A B.B C.C D.D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9.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总结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 ①用于信号传输的光导纤维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④ 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2.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功能材料的制造B.“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升华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酒精挥发B.气球爆炸C.食物腐烂D.湿衣服晒干 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B.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7.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液体试剂 C.加热固体 D.加热液体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的使用B.试管夹套入试管 C.熄灭酒精灯D.液体药品的取用

《西门豹治邺》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教案

《西门豹治邺》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教案内容预览: 《西门豹治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白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她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您想明白些什么?(想明白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她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她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 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与群众一起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讲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讲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依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 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考虑: 1、从课文哪句话能够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如何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什么缘故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缘故、②巫婆与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与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小孩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讲:如此讲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特不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个地方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内心差不多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她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讲明西门豹差不多依照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李花 龙山中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由⑤⑥得: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放在空气中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O=Ca(OH)2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基本概念。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A选项中,溶质不一定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如汽水是二氧化碳溶于饮料中,医用酒精是乙醇溶于水中,说法错误;B选项中,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的说法正确。C选项中,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此说法错误;D选项中,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碘酒的颜色是紫色。故选B。 2.【答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并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D。 3.【答题】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解答】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蔗糖水是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A。 4.【答题】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鲁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供参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2.下列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 B.煤燃烧 C.水汽化 D.鸡蛋变质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颜色变化 B.有气体放出 C.放出热量 D.有新物质生成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瓷碗破碎 D.雪糕熔化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空气 6.实验完毕后剩余药品应() A.放回原瓶 B.倒入废液缸 C.放入指定容器 D.倒入下水道 7.下列仪器中, 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集气瓶 D.量筒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化学学习的内容中,在实验探究中不能被体现出来的是()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用途 C.关注物质的变化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0.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B.1mL—2mL C.3mL—4mL D.5mL—6mL 1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4.3g固体药品时, 在读数4.3g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 A.添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减少砝码 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尝一种物质的味道

C.用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 应该用外焰加热 13.在一些科学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 其中与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绿色化学 B.白色污染 C.棕色烟气 D.赤潮 14.正确量取18mL液体, 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 15.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 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16.右图是10mL量筒中液面位置, A与B、 B与C刻度相差1mL, 如果A刻度 是5, 量筒中液面的体积数是() 二.填空题 17.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A. B. C. D. (2)填写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时,用来溶解固体的容器是; ②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③加热试管内溶液时,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④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是。 18.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4)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人。 19.怎样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了: . 20.右图是小明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示意图。请你为小明指出错误: (1) ; (2)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变色龙》教案 鲁教版

14. 变色龙 (一)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二、资料助读 1、作者及作品: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解题:小说以“变色龙”为题。“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拓展:铁公鸡、笑面虎、白眼狼、地头蛇 3、疏解下列字词。契诃夫:(qi he fu) “逮住它”的dǎi,这个字还有dài的读音。如何区分呢?单用这个字的时候,读成“dǎi”;和别的字组成词的时候, 读成“dài”,比如逮捕。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洋溢(yáng 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伶俐(líng lì):聪明、灵活。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讨论、明确 1.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3.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二)文章详解 1、讨论奥楚蔑洛夫作了几次判定,几次变色?分别是怎样判定,怎样变色的? 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

鲁教版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2.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6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5.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4 C.+2 D.+1 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练习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练习鲁教版 (一)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1.写出领起②、③句的一个字: 2.写出语段中表明“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一个句子: 3.语段中处处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豪情? 4.文中" "、" "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5.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想像描写: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6."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显示了作者的胸怀,的气魄。 7.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A.对比拟人排比 B.拟人排比对偶 C.比喻拟人对偶 D.排比拟人比喻 (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一段词是《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划分层次并说明其大意。 2、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 3、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5、下阙"惜"的是()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6、《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为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 B.鄙视封建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