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好意施惠的判断标准及责任承担

试论好意施惠的判断标准及责任承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16861592.html,

试论好意施惠的判断标准及责任承担

作者:冯丹丹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2期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搭乘便车、帮朋友寄信,陪好友逛街等行为,这样的行为一般归之为好意施惠。它符合人们之间相互帮助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增进情义的行为。但同时因好意施惠而引发的纠纷也很常见,可谓“悲喜交加”。面对发生纠纷时人们处理该问题的困惑与迷茫,本文运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就好意施惠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纠纷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好意施惠;请求权基础;侵权责任

一、好意施惠的几个问题

(一)好意施惠的概念

好意施惠的概念来自德国判例学说,不同的学者对其称呼也不一样:我国的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将其称为“好意施惠关系”,黄立先生称“施惠关系”;大陆学者多数的称呼是“好意施惠”、“情谊行为”、“君子协议”等等。对其含义的界定也略有不同。梅帝库斯说,好意施惠关

系是指在法律层面之外发生的、不能在当事人之间依法产生后果的行为;王泽鉴先生认为,当事人就他们之间的约定,不具有法律行为上的法律效果意思、且不受它拘束的意思就叫好意施惠;王利明则认为,它是一种不由法律调整、不会形成法律上的关系、并且也不能靠法律提供救济、不涉及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及违约责任等问题,而是仅仅由私人友谊来调整的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

以上所述,各有各的道理。我们认为,它是指当事人之间没有设定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而是一方当事人出于道德风尚的目的、实施的一种令另一方当事人受恩惠的行为。“无意”指不具法律强制力,即双方当事人不受法律的拘束。

(二)好意施惠的性质

好意施惠是属于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法律行为角度来看,法律行为指有一定的意思表示,因意思表示产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中最关键的元素就是意思表示,即行为人将从事某一民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但是好意施惠中的意思表示并没有发生法律效果的意思,仅仅是为了增进情谊,如邀请朋友吃饭,陪好友逛街。因此,好意施惠不属于法律行为。

从事实行为方面分析,事实行为指行为人不具有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意思,但实际上却引起了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该行为是由法律来直接规定的,如拾得遗失物、无因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