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数感入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数感入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16851316.html,

从数感入手,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谢学龙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23期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而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计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知与运用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可见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我经过三年的低中年级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在低中年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想谈谈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在生活中启蒙数感

《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跑一跑等方法来实际感受1米、50米、100米的长度,进而感受1千米的长度。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身边的笔盒、书包、铁球的重量,感受50克、1千克、5千克的实际重量;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4个学生手拉手围着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站到里面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这些活动学生都很喜欢参加,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情感,对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有总要作用。

二、在估算中训练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有一定的体现,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加强估算,对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联系。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计算围棋的格子数19€?9,

应引导学生理解它的计算结果应比100多,比400少,接近与400。这样能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减少了运算过程的盲目性,又增强了数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