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冷东)

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冷东)

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冷东)
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冷东)

2003年第1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1 2003总第201期Journal of N ortheast N ormal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 o 1201

[收稿日期]2002-11-23

[作者简介]冷东(1953-),男,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

①现人多以近代出现的“潮汕”之名涵盖明代潮州府所管辖的地区。本文仍使用“潮州”,并不仅指现在的潮州市。

【明清时期的商人与社会研究】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

冷 东

(广州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明清时期的潮州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特色和国家海禁政策而发展起海盗现象。潮州海盗亦盗亦商,应该被称为“海上盗商”。他们与地方社会利益有紧密的关联,与中央政府有持久的矛盾。他们的发展为清代潮州地区的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海外的潮州商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勇于冒险、注重家族关系和富于乡土情怀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明清;区域社会;潮州;海盗;海商

[中图分类号]K 248;K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1-0013-08 明清时期随着商人阶层的影响日益扩大,他们在各自社区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导向,成为了解区域社会与中央集权动态关系的关键之一。在明清诸多类型的区域商人集团中,潮州地区的海商集团颇具特色,其地位、权力和角色的变化,既是一种类型商人阶层的历史记录,也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区域社会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明代的潮州海上“盗商”集团及其影响

11明代海禁政策与潮州海盗集团的产生

明代所设广东潮州府,管辖揭阳、普宁、惠来、潮阳、南澳、饶平、澄海等县及海陆丰和梅县部分地区,又称粤东地区,现主要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①。自古以来潮州就是海上贸易的活跃之地,又是明代重要的造船基地。这些使潮州逐渐成为粤东地区、闽西南地区和赣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出入口岸,成为明代东西洋的海上贸易中继站。由于民间贸易日益活跃,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潮州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人口剧增。明志记载:“乃今田野宜辟矣,而家有悬耜;山泽之利宜增矣,而市无藏贾。即供力于他(原注:谓以他技谋利及取诸异地之所有者)以充赋,而反不足者,何也?其生之者寡而害之者众也。

于稽其数,存其名,必欲以复祖宗之旧而躬逢其盛,固有所不能矣”

[1](卷七)。随着明代朝?

31?

贡贸易衰落,潮州到国外进行自由贸易,牟取利润为目的的私人海上贸易迅速崛起。

明朝施行对海外贸易的严格控制政策。特别是当明中叶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以后,出

现大批“无赖之徒”,“私通外夷,贸易番货,泄露事情及引海贼劫掠”

[2](卷一七九)的情况,促使明朝统治者实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出给榜文,禁沿海居民毋得私充牙行,居积番货,

以为窝主,势豪违禁大船,悉报官拆毁,以杜后患,违者一体重治。”

[3](卷一○八)就连下海捕鱼和沿海之间的交通也被禁止,“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①。海禁政策所导致中央与潮州的矛盾冲突,从本质上讲是区域社会经济结构与全国主体经济结构差异所致。海禁政策使具有长久历史传统的潮州海上贸易受到极大的打击。潮州海商集团遂采取各种手段争取自身的利益。

明朝政府允许海外诸番通贡期间,潮州海商即冒充贡使,或以通事身份,诱番船以入贡为名前来通商。宣德元年(1426年),通事刘秀勾引倭舟入泊于湾港,威召各村各里之保长,赴舟领货,名曰“放苏”。邻村皆靡然从之。海禁稍松期间,潮州海商便络绎私自出海贸易,成化元年(1465年)“爪哇国遣使梁文宣入贡方物,舶至广东广海卫,有段镇者,常

泛海为奸利,识文宣,因诱出其附余货物乾没之,且导其舶泊潮州港。”

[4](卷一九)成化十四年(1478年),广东左布政使彭韶疏奏有云:南澳港泊界在闽广之交,私番船只,寒来暑往,官军虽捕,未尝断绝。若再公行互市,后愈难禁[5]。海禁与走私是互为因果的。潮州海商为追求巨额暴利,不顾严厉的海禁律法,冒死到东南亚各地从事走私贸易。即使在禁海时期,走私贸易也相当活跃。据《东西洋考》记载,“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巨舰贸易海外者。”早在正统九年(1444年)二月,即有广东潮州府民55人违禁下海,到爪哇贸易,其中有22人留在爪哇不归,余者回来后准备再次下海时被捕获[2](卷一一三)。成化二十年(1484年)十二月,在广东潮州府界泊有到东南亚贸易的大船37艘,遭海防官军追捕,被斩者85人,活捉30余人[4](卷二五九)。

明世宗即位之后,朝廷又严海禁之令,敕命广东官府对非入贡私舶和违期的贡舶,一概拒绝之。嘉靖二年(1523年),宁波发生日本贡使“争贡之役”,朝廷罢浙江市舶司,日本商舶乃南下潮州贸易。《南澳志》载:浙江市舶司罢,倭之南澳互市。给事中夏言奏祸起于市舶,请罢市舶司。市舶既废,番船无所容,乃之南澳互市,期四月终至,去以五月,不论货之尽与不尽也。于是凶党构煽,私市益盛。倭商不肯归,徜徉海上,而变遂作矣。除南澳外,潮州滨海的柘林港和 浦溪东港,也成为番舶民船私市的地点。当时,南澳已成为南中国海上私市贸易的中心之一。中外商人贸易交接于此,而后放发商舶,南下北上。如胡宗宪《福洋要害论》所云:“三四月东南风汛,番船多自粤趋闽,而入于海。南澳云盖寺、走

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惯徒交接之所。”

[6](卷二六七)南澳在当时海上私市贸易活动中所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筹海图说》中明人论海防事宜时称:“中国欲知倭寇消息,但令人往南澳,饰为商人,与之交易,即廉得其来与不来,与来数之多寡。”

明代严厉的海禁政策促使潮州海商集团采取武装手段甚至联合国外势力对抗中央集权,这又导致中央政权的严厉镇压。大规模的征剿使海上私市贸易衰退,使大多数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丧失正常贸易的条件,遂以武力对抗海禁转变为武装海盗集团。如此恶性

?

41?①明朝有关海外贸易的规定,参见《大明律附律》卷八,户律、课程、舶商匿货条和《大明律附律》卷一五,兵律、关津条。

循环,海盗之患愈演愈烈。《潮州志?大事志》中记载明代潮州盗寇倭祸及官军平寇御倭事一百多宗。潮州海盗首领与外来倭寇相依倚,纵横闽广沿海,肆行劫略。乃至“北虏南潮”一时代替了“北虏南倭”之论[7]。

21潮州海盗的特点

海盗集团成为一种争取区域社会利益的特殊表现形式,潮州海盗集团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潮阳进士林大春在《论海寇必诛状》中,惊叹嘉靖年间潮州海滨的巨变:“海寇固未易绝也。彼其延蔓既久,枝干日繁,一邑九乡,半为贼薮,是沿海之乡,无一而非海寇之人也;党与既众,分布日广,自州郡以至监司,一有举动,必先知之,是州郡监司之左右膏吏,无一而非海寇之人也;舟楫往来,皆经给票,商旅货物,尽为抽分,是沿海之舟楫商旅,无一而非海寇之人也;夺人之粮,剽吏之金,辄以赈给贫民,贫民莫不乐而争趋之,是沿海贫民,无一而非海寇之人也;又集四方亡命,征无赖生儒,稍习文义,以治其部伍,修其辞约,而彼乃深居大舶,行王者之事,公然出入城郭,列羽卫以要陪官之宴,此其目中已无岭南久矣。”[8](P434)潮州成为明代海盗集团的孕育之地,洋盗向为广东、福建为最,江南、浙江次之。广东洋盗又多在潮州、惠州二府。

潮州海盗的实质和形式都有特殊之处,他们不是取得国家特许权力的海商贸易集团,也不同于以抢掠屠杀武装斗争为唯一手段的倭寇和海盗,而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之中。随形势的发展,明朝的海禁政策和海盗势力不断发生变化,海禁政策时张时弛,海盗集团也显现“亦商亦盗”的特征。“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6](卷四○○)明朝中叶,海禁政策即引起激烈争论。嘉靖八年(1529年)提督两广侍郎林富上《请通市舶疏》,疏中列举番舶贸易于国于军、在官在民凡有四利:番舶朝贡之外抽解足够御用;抽解之外,可充两广用兵军饷;变卖番货,兼可调济广西;小民借番货辗转交易以自肥。经林富疏请,嘉靖帝准开广东海禁,而闽浙沿海虽仍如前禁止。万历初年,明朝政府改变政策,开放海禁,采取变通的方式,寓禁于征,结果“市通则寇转为商”。明代潮州的海盗集团,在以特有的形式和方法代表和争取潮州自身经济利益的活动内容中,不单单是掠夺和杀戮的残暴行为,也包括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等其他要素;既体现了中国16世纪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潮州区域社会的梦想与哀愁。因此称其为潮州“海上盗商”更为贴切。

31潮州海盗的结局及其影响

在反海禁的斗争中,海盗现象有其代表和争取区域社会利益的正当性。然而,区域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国家整体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乃至外部环境处于相互作用中。考察16世纪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封建小农经济的强大韧性、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禁锢、地域广大造成的不平衡、人口众多造成的压力、商人和商业资本与封建政治和经济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封建政治、经济、思想协调平衡的一体化功能,都是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主导特征,都有悠久的社会和历史渊源。也因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和日本倭寇的威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抵御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就成为明朝不可避免的历史使命,促使中国走向一个以内陆性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更大规模的多民族的空前巩固的统一封建帝国。而中国内部一直存在的由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平衡,也改变了以往的性质和内容,导致与潮州区域社会利益和经济发展道路尖锐的矛盾。因此潮州代表海外贸易的力量是极难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的。

?

?

5

1

从潮州海盗势力的发展过程来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自福建流入广东,寇掠惠州、海丰等地,遇飓风倭船自相撞击,覆溺几尽,余众不能成军,海盗巨头吴平将其收集,于是倭寇与海盗合并在一起,倭寇衰而海盗振,潮州海盗成为主要力量,先有吴平,后有曾一本、林道乾、林凤等,一脉相承,纵横海上。潮州海盗的首领人物,大都诱导倭寇为乱,如许朝光会倭攻海门,略黄岗、蓬州;林国显导倭寇上里;吴平导倭陷大埔所,据南澳;无不挟倭以自重,失败则远遁外洋①,倭寇和海盗已合流。

从潮州海盗的活动来看,“亦盗亦商”中的商业成分逐渐削弱,盗的色彩越来越重,或杀人放火,抢劫子女玉帛,邀劫商船;或“买水”抽税,海盗深居大舶之中,命令往来商船,接受他们发给的通行证,按货抽取一定税钱,实质是一种掠夺方式,这也是潮州海上武装力量容易蜕化为以抢劫为主的原因,因此无法走上正常的贸易发展道路。

从军事对比的角度来看,潮州海盗集团面临的不仅是强大的中央政权,而且是俞大猷、戚继光等当时最优秀的将领的镇压[9](卷二一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联合作战,在南澳消灭著名的吴平海盗集团,成为明朝平定潮州“海盗之患”的一次关键战役[10](P115-135)。其他海盗集团也被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镇压或流散于海外。

由于严厉的海禁政策,潮州的海盗集团国内不容,导致必然的失败下场。但是潮州的特殊之处在于,海洋使潮州的人民比居住在内地的人民更有条件“摆脱一些已经确立的阶

级的统治”,而海外移民就成为一种“避难的方式”

[11](P133),使海盗集团成为潮州海外移民的先驱。林凤进攻菲律宾,林道乾遁逸北大年[12](P235),吴平“窜海外,莫知所往”,张琏与

林朝曦在南洋“列肆为番舶长”[13](卷七),梁启超将其列入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一[14]。潮

州海盗集团将逃避海外作为退身之路,并为清朝海外潮商集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清代海外潮商集团的兴起

11清朝海外潮商兴起的原因

清朝入主中原后,始终把东南沿海视为最不安定的地区。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清朝建国伊始,便采取海禁、迁界等一系列抑制措施。

清朝禁止海外贸易的做法没有使社会经济停止运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禁南洋贸易的禁令就几乎形同虚设,据荷兰方面资料记载,1723年到巴达维亚的中国商船有21艘,1724年有18艘,已超过了禁南洋前每年16艘的规模[15]。建立暹罗吞武里王朝的海外潮人混血后裔郑信为谋求清朝的承认,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送回两名私自前往泰国的粤东海丰县人陈俊卿、梁上选及其家眷②。乾隆大怒曰:“梁上选等系内地民人,辄敢纠伴挈眷潜赴外国港口居住,甚属不成事体。此等民人,于送到时,均应询明,按例惩治。沿海居民出口禁例甚严,守口地方官弁何得任其携家擅出,漫无稽查,则平日海禁之废已可概见。著李侍尧查明失察梁上选等出口之该管地方员弁,据实参处;事后仍须严饬

沿海各口,勿得稍有疏纵。”

[16](卷一六)从中不难看出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大吏,只能对中央的诏令敷衍应付,甚或置若罔闻,即使是严旨切责也无济于事。

?

61?①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藏《朱批奏折》,外交类,第346-11号,乾隆三十七年八月初日,李侍尧奏折。

参见饶宗颐:《柘林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潮中杂记》附;《潮中杂记》卷一一,林大春《上谷中丞书》。(明)郭子章著,明万历影印本,香港潮州商会1993年印行。

乾隆年间,东南沿海粮食不敷自给的情况日加严重,福建巡抚高其倬,向朝廷奏请开放南洋贸易,允商民执照南下购粮以济内地民食之需。乾隆十二年(1747年)潮人获准到

暹罗买米和木材,于是澄海的樟林成为海外潮商的重要基地。当地碑记这样写道:“澄滨

大海,民业于海,樟林尤河海交汇之墟,闽商潮客,巨航高桅,扬帆挂席,出入往来之处也。”

天后圣母庙碑记也写道:“当风利潮高扬帆飞渡,瞬息千里。操其赢者,贸易数省,上沂津

门,下通琼趾。布帛菽粟与乎锦绣皮市之属,千艘万舶,履焉为夷……”勾勒出樟林港船只

出入之繁忙,海运贸易之兴盛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景象。其繁荣时间跨越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四个朝代,历百年有余。樟林港的发达为世人所瞩目。当时的世界地图,标上了樟林

港的位置,海外潮人寄信回家,只写“中国樟林”便可到达。

清朝政府允许泰米进口直接促进了海外潮商的兴起。民间海外贸易重新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泰米进口刺激了潮州海运业的发展。清初规定只有载重五百石以下的小船才能

出海经商,而大米货重价轻,非大宗贩运不能赢利。朝廷为鼓励大船运米,颁布了对运米

商人予以顶戴职衔奖励的条例,万石以上船赏赐最多,以往对出海商船规模的限制便完全

废弃了。随着大米贸易的兴起,禁止内地人民在南洋造船的陈规也受到冲击。暹罗盛产

最佳造船材料———楠木和柚木,潮商把这种木材运回或者干脆就在暹罗造船。出洋运米

造船遂成定例,这些帆船成了潮商海上运输的主力。泰米进口带动了中泰民间贸易的全

面增长。以往中外商人为了逃避苛重的税收,常常冒充贡使,或者随贡船前来贸易。乾隆

四十六年,暹王郑信派遣大型船队来华朝贡,并请求赴厦门、宁波和日本贸易,引起清廷怀

波20.5 螰j10. 2..22.5 093lc30 16.l47.7623 816.l47397.66l44.6450 g0.646450 g2l4

(财务知识)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最全版

(财务知识)两汉时期的社 会经济

俩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壹、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俩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犁壁、耧车等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俩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纺织、冶铸、制漆、煮盐和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让学生认识到俩汉是我国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许多新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3.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俩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统壹、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及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杰出人物的发明创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同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壹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犁壁、接车等农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让学生欣赏素纱禅衣、铜奔马、金缕玉衣等手工业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 3.让学生通过俩汉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认识到社会稳定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是决定壹切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手工业的成就。 难点:农具的改进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案壹用Authorware5.1制作多媒体课件。主界面设俩个分支,壹个分支是图片文献资料(包括耧车、二牛抬杠式牛耕图、犁壁、水排模型图、素纱掉衣、长信宫灯、博山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盐铁论》《平准书》等节选)。壹个分支是思考讨论题:①俩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俩汉农业发展和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③什么叫盐铁专卖制度?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盐铁专卖制度?从当时及长远见这壹制度有什么影响?④提问:俩汉经济繁荣的名都大邑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俩汉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和我国当下的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是否壹致?探究其中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⑤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受到的启示。 方案二准备壹些实物或模型以及教学挂图。 学生:复习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了解汉初的统治政策。方案壹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方案二让学生调查当下农民使用的农具。 教学思路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本节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辉煌成就’“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三个于目之间相互联系,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基础;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其中前俩个子目是重点。“农业的发展”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学生应了解的壹是农具的改进、犁壁和耧车的发明及使用,犁壁的作用,犁壁的使用比欧洲

论东盟的内部关系

论东盟的内部关系 ——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 曹云华 2013-3-6 21:52:03 来源:《东南亚研究》(广州)2006年5期内容提要: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对于一个人而言,40岁是“不惑之年”,对于一个国际组织来说,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40年里,东盟克服种种困难,经受了许多考验,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本区域所有成员的、受到尊重的、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她与世界上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东盟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内部关系 作者简介:曹云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510630 曹云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暨南大学人文社科团队项目“东亚一体化研究”(项目号:04SKZD05)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东盟的内部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第一个层面,是从多边的角度,主要指东盟10个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第二个层面,是从双边的角度,虽然都是在一个东盟组织之内,但由于历史、地缘、民族、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东盟10个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双边关系错综复杂。本文

首先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东盟的内部关系,然后解剖东盟目前面临的新挑战。笔者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撰写过一篇题为《东盟面临的十大挑战》的论文[1],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些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本文就算是上一篇文章的续篇吧。 一东盟的多边合作进程 冷战后,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东盟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经过10多年的整合,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与水平也不断提升。冷战后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2002年,开展全面合作的阶段。冷战期间,促使东盟团结和发挥影响力主要因素是意识形态以及柬埔寨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东盟往何处走,东盟还能否维护团结和继续发挥地区领导的作用?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东盟迅速作出了回答。笔者曾经在《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一书中谈到这个问题:“其实,在后冷战时代,促进东盟达成新的团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东盟在今后的发展中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它们达成新的团结的新的粘合剂,它们包括区域经济合作,环境保护问题,与大国的关系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合作可能是今后东盟加强团结的最重要的粘合剂。”[2] 东盟1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笔者上述预测是正确的。1992年,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此后三次将时间表推前,经过10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1994年,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启动了东盟多边安全合作的进程;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接着又先后吸收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成员,东盟完成了从量上扩充的目标,囊括了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国家。

第二章第3-4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新课 第二章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编户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2. 难点: 正确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辨证掌握。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汉初,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汉承秦制”,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这些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一)刺史制度 l. 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东汉时,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后来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二)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西汉承袭这种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刘邦建立西汉前后,又实行封国制。被封的异姓王有7个,还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列侯。这就是王国和侯国的由来。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又分封9个刘姓子弟为王,即“同姓王”。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国中之国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隐患,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不利。 2. 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附益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郡国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这是历史教训。 (三)察举制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精心整理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政治: 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明:内阁制度 1. 2.措施: 1600年的宰 a b 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

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 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 清: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 2.过程: 但实际作用有限 同虚设 3. 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4.实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5.影响: ①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边疆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东北: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2. 政 3. 于西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4.东南: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成为割据势力。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意义: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边防;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版}(东盟经贸概况复习资料)

东盟经贸概况复习范围 Chapter 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Southeast Asia (1) In Southeast Asia, the largest, also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is Indonesia. (2) The country with the smallest area in Southeast Asia is Singapore. (4) The Mekong River is not only the biggest river in Southeast Asia 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the world. (5) Vietnam and Laos adopted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and communist leadership. (6) The world’s three major barns are Siam, Yangon and Saigon. (7) Indonesia is the largest petroleum producing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largest natural gas export country. (8) Laos is the only country without coastline in Southeast Asia. (9) Brunei, with the most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per capita, has been another rich nation in Southeast Asia. (10) Myanmar, Laos, Thailand and Cambodia, the four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believe in Buddhism. 其中(1)(2)(8)(9)为填空题,(5)(6)(10)为选择题,(4)(7)为判断题。 Chapter 2 Brunei (1) The official name of Brunei is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2) The Brunei flag has four colors---a yellow backdrop, with two wide

高三历史:2.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4)(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2.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4)(旧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重农抑商政策;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农耕区域扩大;稻麦种植的推广;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农学研究的成就。纺织业、冶铸业、制漆业、煮盐业、造船业的成就。商业的繁荣,武帝铸五铢钱。长安及“五都”的繁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汉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发展繁荣具体表现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 5以两汉时兴修水利、治理黄河的史实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学要点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原因 2.农业发展的表现 (1) 农具的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2)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3)稻麦种植推广 (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5)农学研究的成就 二、手工业的成就 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 2.表现 (1)纺织业 (2)冶铸业 (3)制漆业 (4)煮盐业 (5)造船业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 2.武帝铸五铢钱 3.城市的繁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的繁荣。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两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课时和教具 本节课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本课之前,教师应先对社会经济作一定阐释: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受经济发展,主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古代社会经济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门类。。由此导入新课。 二、“农业的发展”一目,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需要讲清三个问题。 (一)农业发展的原因。 此处原因的分析有两个层次。一是西汉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潮州 一、城市概况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接壤,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陆地3116.12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6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265万人。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2100多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潮州市域辖二县二区,即潮安县、饶平县和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辖19个镇,饶平县辖21个镇,湘桥区辖城区9个街道和意溪镇。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历代以来,潮州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南海郡六县,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的义安郡,便是潮州的前身,其郡治所在海阳县,即今潮安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义安郡,设义安县。翌年,立州制,以“潮水往复”之故,命州名为“潮”,此为潮州名始出。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潮州一名又几经变化,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潮州地名从此固定下来。潮州在唐“贞观之治”时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原文化在潮州广泛传播,开古城风气之先。 历宋、元、明、清,潮州相沿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成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的社会稳定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基本格局,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交通、文化、

宗教各方面建设的进展,城市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明代潮州府进一步兴旺发达,人口增长迅速,形成规模宏大的坊里格局,此时修筑的石砌城墙其形制保持至近代。清末潮州开埠为通商口岸,对外交流频繁,成为粤东地区主要商埠和著名侨乡。 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1.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潮州自汉代置县以来,为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以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潮州古城的历史格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2)山川灵秀的“临海名邦”。古城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金银韩三山如屏,韩江水环城似带,湘子桥东西通衢,凤凰洲二水中分,外八景镶嵌其间”。 (3)人文荟萃的“海滨邹鲁”。潮州是“十相留声”之所,以韩愈为代表的名公臣卿在潮州兴文重教,促进了潮州文化的发展,使潮州文风蔚起,豪贤辈出。 (4)影响深远的“潮州文化”。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外。 (5)繁华兴盛的“商埠侨乡”。潮州自宋以来是粤东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遍布五洲四海,有李嘉诚、饶宗颐等诸多华侨俊彦。 2.历史文化价值 (1)潮州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潮州为中心的潮州文化独具特色,流播深远。 (2)潮州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丰富集中,以许驸马府、广济桥、开元寺、笔架山

尔雅 走进东盟 答案

1.1.1东盟是东南亚联盟的简称,它包括东南亚10家成员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1.1.2东盟各国大部分属于什么样的气候地区?B.热带地区 1.1.3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哪两大海洋的天然水道?A.太平洋和印度洋 1.1.4中国与东盟在陆地毗邻而居的国家中有哪些国家?B.越南,老挝,缅甸 1.2.1郑和下西洋对东盟文化有哪些影响?A.B.C.D 1.2.2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文化的冲击?A.B 1.2.3东盟国家中哪几个国家受佛教文化影响最深?A.B 1.2.4东盟地区长期受到哪些文明的影响?A.B 1.3.1东盟国家中哪些国家相对落后?A 1.3.2东盟10国现拥有多少人口?A 1.3.3东盟秘书处设在哪个城市?B 1.3.4东盟地区分为哪几个区域?A.B 2.1.1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力长达多少年?B 2.1.2哪个国家是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国家?B 2.1.3儒家文化来源于哪个国家?A 2.1.4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分别是:B 2.2.1新加坡的标志建筑是:B 2.2.2被誉为“海上桂林”的越南城市是:B 2.2.3为什么说缅甸蒲甘是缅甸东方文化的瑰宝?A.B.C 2.2.4为什么说东盟区域成为世界旅游天堂之一?A.B.C 2.3.1哪个国家的皮偶人物造型稚拙有趣?B 2.3.2东盟哪个国家的藤编工艺有特色?C 2.3.3东盟各国的建筑文化是受哪些国家的影响?A.B.C 2.3.4为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东盟的艺术家们建议:A.B.C 3.1.1.1越南的国土形状就象一个什么字母形状?B 3.1.1.2越南的北部哪个国家相邻?C 3.1.1.3越南实行什么社会制度?A 3.1.1.4越南是一个被誉为“金山银海”的国度,那么“金山”和“银海”指的到底是什么呢?A.B.C 3.1.2.1 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实行什么政策?B 3.1.2.2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10世纪前期,越南处于哪个国家的统治之下?A 3.1.2.3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是哪一年?A 3.1.2.4在历史上,为什么说中越关系十分特殊?A.B.C 3..2.1.1 什么宗教对越南的思想、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儒教3.2.1.2 绿帽是越南男人的特殊的服饰,这种帽子的造型来自于哪个国家的礼帽?C.法国3.2.1.3越南文化特色是:A.东西交融、兼容并举B.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

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帝、汉质帝 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张衡 B王景杜诗 D郦道元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 B西周秦朝 D汉代 4、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5、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 B西周秦朝 D汉代 6、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 B灌溉播种 D犁地 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颁布“推恩令” 二、填空题 1.自古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了灾难。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而且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知识空间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2、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明清专制主义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3、清朝时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教学方法:讲述法、文献法、对比法 授课: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我国封建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上看,明清时期处于衰落阶段。 2、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 3、具体表现: ①、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②、适应农业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基础 ⑤、明清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 A、实施:1581年张居正改革,将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嘉靖八年即1529年在局部地区已 开始实行) B、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 C、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 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D、意义:①、将部分力役摊入田赋,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相对减轻了农民 的负担; ②、纳银代役的规定,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徭役束缚,农民对封建国家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③、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总之,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更名田 A、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的“更名田”,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 人所有。 B、意义:是清初恢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更名田”的实行,对于鼓励农民从事生 产及开垦荒地,具有积极作用。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的文化多姿多彩,想了解一下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潮州文化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范文(一) 基本情况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荃国十大剧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族戏剧。 潮剧的行当(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乌衫)、净行(俗称乌面)、丑行(小丑、老

丑、女丑等)。 潮剧在表演程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悦耳动听。生旦表演技巧灵活、细腻、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轻捷,诙谐风趣,很受人们的喜爱。舞台上所有行当,一切身段动作都有程式规范。比如手的活动区位,就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胡乱来的基本规范。 潮剧的伴奏分文场(畔)和武场(畔)。文场音乐采用整套潮州弦乐的乐器,武场主要是潮州锣鼓。 潮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1959年潮剧两次进京献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还接见演员并合影留念。1991年底,市潮剧团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艺术团体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桂冠。近年来,潮剧团多次赴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起源

潮剧产生于潮州,而后流行于潮州及福建南部、台湾及香港,在东南亚诸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潮剧刻本如《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在美国、英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的图书馆均有收藏。在潮侨最多的泰国,潮州戏班竟有30多个。 表演特色 潮剧圈内人说起潮剧表演特色时,最常听见的有几种: ⑴三小说(潮剧较有特色的是小生、小旦、小丑)。⑵细腻说。 ⑶避硬就软说(长于才子佳人,短于帝王将相或回避以男主角为主的戏)。 我认为:三小说只说对了三分之一。为什么?与其他剧种相比,潮丑有很多人无我有的东西,譬如扇子功(他人无我丰富),譬如项衫丑(以《闹钗》为代表)、踢鞋丑(以《刺梁冀》为代表),那自成一格,互不相混的表演身段,堪称珍宝,而三小中的小生、小旦便不那么风光了。 废除童伶制之后,潮剧的生旦向其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谐外交”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和谐世界”这一时代新理念,诠释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并提出新外交下双边关系发展新举措,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 标签:和谐世界;中国东盟关系;诠释 200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至此,“和谐”一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宣传,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代名词。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利用这一机遇期,将自身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密切联系起来,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 “和谐世界”理念自2005年4月胡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第一次就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关注。之后从提出到确认再到正式确立,其深刻的内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为其核心价值观。“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正是此核心价值的体现。中国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需要国与国之间加强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无论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在昭示着“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以各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基础。没有和谐的内部环境,稳定的外部国际局势将得不到有力保障。固现今中国外交应“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2〕以达到国际秩序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二是延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以“和平发展”为途径。“和平发展”是在实践和谐世界体系中注入包容的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提倡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和平等相待。“和而不同”,尊重各国自主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大国复兴,永不称霸的主张,表明中国外交已经不再以意识形态为限,而是以国家利益、事物的是非曲折性为其主导核心,以共同利益和共有的观念为主,发展与各国间的良性互动。这些主张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伊朗、古巴、缅甸等涉及美国“问题国家”关系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正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长期外交方针的诠释。 三是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和谐世界”为外交实践的行动导向。在传统和平外交基础上,发展“和谐外交”,延伸到不同的地区和领域,则折射为创造和谐的周边关系;加强与大国间的政治互信与合作,特别是美日,中美合作将“既是利益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 潮州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结合土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交融后所形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潮州文化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篇1 潮州语言文化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潮语,是汉语闽南区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英文称为Teochew或者 Chiuchow。语言学上潮州话源于古闽南语,潮州人的先祖多为中原汉人,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期间为躲避战乱,移民南迁经由福建莆田进入广东东部即今潮州地区。由于身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移民们一直较好地保留着中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所使用的语言逐渐发展为今天这种古朴典雅,生动幽默的独立方言。 历史上古代潮州府包括现今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潮阳、澄海、揭阳、揭东、普宁、惠来等地以及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潮州话”的称谓便来自于此,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受到海内外潮人普遍认同。 潮州话语音复杂,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并且拥有众多自己的语言研究专著,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语言学家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广大潮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着巨大的凝聚

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当身处异域他乡,每逢亲切潮音,便是“自己人”了。 方言 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篇2 基本情况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荃国十大剧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汉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族戏剧。 潮剧的行当(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乌衫)、净行(俗称“乌面”)、丑行(小丑、老丑、女丑等)。 潮剧在表演程式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悦耳动听。生旦表演技巧灵活、细腻、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轻捷,诙谐风趣,很受人们的喜爱。舞台上所有行当,一切身段动作都有程式规范。比如手的活动区位,就有“花旦齐肚脐,小生在胸前,乌面到目眉,老丑

大众文化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 1、“文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其中不包括(B) A 与文明同义 B 文学意义 C 美学意义 D 人类学意义 2、下列形态中不属于描述性意涵(D) A 华夏文明 B 印加文明 C 西方文明 D 有教养文明 3、下列形态中不属于规范性的意涵(B) A 文雅的文明 B 基督教文明 C 懂礼貌的文明 D 有教养的文明 (第三节) 1、中产阶级出现后,文化图谱由一分为二变成了三分天下:即上层阶级文化、(A)下层阶级文化。 A 中产阶级文化 B 中层阶级文化 C 中下层阶级文化 D 中上层阶级文化 2、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对概念则建立在(C)的主题划分的基础上的。 A 管理学 B 经济学 C 社会学 D 新闻学 3、精英文化属于(B)的文化 A 和风飘絮 B 阳春白雪 C 春风飞扬 D 春暖花开 4、大众文化是(A)的文化 A 下里巴人 B 乡下人 C 农村人 D 平民 5、在中国当下,文化的类型划分则必须具有特殊性,我们依照(D)的论述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 A 中心 B 重点 C 主旨 D 主流 6、(A)是指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间文化 D 精英文化 7、英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C)是“某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文化”。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通俗文化 D 民间文化 8、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D)将大众文化界定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 A 雷蒙.威廉斯 B 威尔逊 C 托马斯 D 约翰.哈特利 9、在我国传统的用法中,通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指的都是一种(A)的文化形态。 A 前工业社会中 B 后工业社会中 C 中期工业社会中 D 中后期工业社会中 10、文化的外延,指向三个领域:物质、(C)和社会实践。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新

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表现

(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 )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 )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知识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的繁荣 ( )商业网: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 )商帮: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知识点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弊端 ( )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春节文化及潮州春节习俗

目 | 录
◎什么是“春节” ◎春节的历史 / 1 / / 2 2 / 4 / 1
◎春节由来的传说 ◎潮州人怎样过春节
◎有趣的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什么是“元宵节” ◎元宵(汤圆)大汇总 ◎潮州元宵节习俗 /
/ /
8 11
12
◎迎春
/
封面 / / 封二 封三
◎民俗小知识--杨柳青年画 ◎民俗小知识--“时年八节” ◎吉祥如意(篆刻) / 封底


◎什么是“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 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 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 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 春节期间, 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 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 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历史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 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 2000 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 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 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 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 历。公元前 104 年(元封六年) ,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公元前 104 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 ,将原来以十 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 用的阴历(即农历) ,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 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 2080 年。春节不同时代 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 、 、 、 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 、 、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 “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 、 、 、 、 “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 、 、 。 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 阳历(即公历) ,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 1912 年 1 月 1 日为民国元年 1 月 1 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 仍在当年 2 月 18 日(壬子年正月初一) 过传统新年, 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有鉴于此,1913 年(民国二年)7 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 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大众文化研究 ——《大众经济》 大众文化是什么,低俗?卑俗?又或是由我们这些被动无助、没有辨识力(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受文化产业的大资本家任意摆布)的大众们的文化? 也许我们都只是对精英文化盲目崇拜与追逐而对我们的大众文化产生了那所谓的“最大公分母”的偏见。 在十一期间我选读了由陆扬、王毅所编的《大众文化研究》中英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所著的《大众经济》一文。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对于相对抽象的描述难以理解,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但我也同样从这篇文章中重新认识了大众。在我对本文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约翰?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的不断辩护与举例解析中在一点点深刻理解其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意义,也同样不断思考着在现实中大众文化对我们中国社会所造成的一点一滴的影响。而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大众文化的“门外汉”对《大众经济》所属内容的浅析。 《大众经济》主要是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大众问题:解释当今大众性所存在的社会环境、解释何谓大众性与人民; 、两种经济:解释文化经济与金融经济存在的差异以及文化产品在两种经济间的运作; 、大众文化资本:解释大众文化资本是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发生作用并生产对抗性的意义和快感并解释其与权力的关系; 、对抗与符号权力:说明对抗所对应的权力形式并解释符号权力是如何表达的。 、多样性与差异:通过解释节目的多样性引出对文化(娱乐)领域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间的密切关系。 将这五部分进行总结,大众经济学一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本文主要写了对于大众文化是如何在由大量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亚文化组成的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平衡从属阶级与统治阶级间的对抗从而对经济领域中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间的相互作用与政治领域造成影响。并且由此为大众文化辩护。 约翰?费斯克在为大众文化辩护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提到一下几个关键词:“多样”,“对抗”,“两种经济”。尤其是对抗更是反复出现在文中成为关键词。 在文中约翰约翰?费斯克是这样表达对抗的“同质与差异之间或赞同与冲突之间的斗争是这个权力的一种主要表达。这个权力的“上一下”力量试图围绕默认的上下一致建立一套和谐的意义和社会身份,其形式服务于现存状况。它力图否认任何利益冲突,在一种互补结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文字号】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 【批准部门】8;819;81901; 【批准日期】2017.09.28 【发布部门】潮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0.19 【实施日期】2017.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4号) 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7年8月28日通过的《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17年9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15日起施行。 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0月19日

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017年8月28日潮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28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包括潮州古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镇街、传统村落、传统场所、历史建筑、文物、传统地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传统地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分类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确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