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摘要: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在当代应用的

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其理论的渊源、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表现为: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渊源

现代社会主义,任何新的学说,它必须首先从己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一般来说,新的理论或发展阶段,既与原有的理论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创造性。它既包含了原有理论的科学内容,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思想。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也是对我国国情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国情。不论是中国的历史国情,还是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是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的客观依据。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初级形态。还有第二阶段是高级阶段,也是称之为共产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形态。这种分析是基于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作出的。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指过程的前一阶段;“完全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是指过程的后一阶段。

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要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就是成熟的社会主义了,就要马上向共产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本身不存在一个建设、完善、发展的时期,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1959年,毛

泽东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要分为两个阶段,他说:“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和人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这里,毛泽东虽然在理论上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问题,但在实践上他还没有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他同样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深入考察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

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的正确论断。

二、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对社会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1981引年6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提出这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及解决途径,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们这里所确认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己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五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目前来看,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且,我国的工业化面临双重任务,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要又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增长方式粗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任务还很繁重,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虽然国家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等等。但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和农村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3%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83% ,美国79% ),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市化率已超50% )。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科学发展,还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三)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还有待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低水平的温饱。要使全体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不仅取决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取决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

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这一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

伴随着实践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重新恢复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正如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就有一个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民情的认识定位问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左”的或右的错误,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由此导致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坚持实践标准和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战略,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对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基础之上的,这一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因为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改革一切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

分;同样因为是初级阶段,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等。一句话,因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且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成为党的基本纲领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的正确认识为前提,中国国产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突破对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和教条理解,着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方式,

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和政府制定的各个领域的方针、政策始终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实践中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这是30多年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制定和执行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当代价值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发展进程中又产生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依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的思想障碍的理论武器

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推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是改革开放得以启动并取得发展成效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转型,尽管已经有了30多年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民主政治、预防和惩治腐败、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等都需要新的思路和对策,需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的束缚,以思想新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依然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必须继续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道路的一根主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发展进程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给改革开放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这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正如温家宝指出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

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是我国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而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持续和谐发展,仍然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那种把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归咎于改革开放,进而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发展进程中新的问题和矛盾又显现出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发展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表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认识和准确把握,清醒地判断我国的发展成就,冷静地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4】《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王丽颖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启示》张伟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6】《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王英丽西华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唯物史观在当代应用的新突破》何继耀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