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设定_杨文君

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设定_杨文君

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设定_杨文君
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设定_杨文君

Vol.33No.484物理教学探讨第33卷总第484期

10.2015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2015年第10期

1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三一轮复习采用学案教学方式已经

取得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案编制的方向、结构、内容、方法也成为课堂是否更有效的评价焦点。学案目标正是一堂课的方向,引领结构搭建、内容取舍。学案目标也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本文仅从学案目标设定方面阐述其对学案及整堂复习课质量的影响。

近段时间参加了一轮复习的听课活动,以一名学生的角色参与整个课堂活动,包括回答问题(默默地)和做好学案上的练习。其中有一节关于“功”的复习课,教师的教学安排如下:1)功的概念,讲了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式、功的正负含义,然后练习;2)讲变力做功,微元法、分段法、动能定理,然后练习;3)讲功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结合pt 计算变力做功,然后练习。感觉整节课的知识涵盖完整,也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整个参与过程,笔者回答最多的问题类似“功的要素有哪些?”“如果cos θ为正,表示什么?为负呢?”因此,最深的感受是:累,始终被老师牵着走。“恒力做功”,“变力做功”,还有“功率”……内容多;微元、分段、动能定理……方法多;正负要注意,恒变要注意、过程要注意……注意点多,最后一抬头一黑板。课后和上课老师交流,老师说“学生很多都忘了,要都复习到才

行”“这块内容要讲的比较多,只好压缩学生练习的时间,还有课后作业的时间”。老师的回答围绕着“将知识点全面地复习到”这一课堂目标,学生能接受多少、希望学生能得到怎样的提高,达到怎样的效果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事”。其实,整堂课的学案目标设定的偏离,才是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使用出现了惯性偏离的原因,要设定正确的学案目标,就得先明确学案目标的意义。

2学案目标设定的意义

学案目标由“动词+对象内容”组成,它是如

何影响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法的使用呢?每堂复习课都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怎样一个程度,怎么教?下面从这三方面谈课堂目标设定的意义。

2.1“教什么”与目标设定的关系

目标设定所用的关键动词,能看出老师对该

知识内容的处理意图并决定了教学内容。如高一、高二新授课时,我们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习得知识,并清晰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清晰”就需要让学生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创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情境,清晰转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必要的探究实验或数学推导)从而得到规律。高三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知识基础(具体目标在下文中阐述),如果目标设定核心动

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设定

杨文君

长兴金陵高级中学,浙江长兴313100

要:影响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取课堂学案目标作为切入,比较教学内容相同因目标设

定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课堂效果。从为什么要关注学案目标设定,目标设定要考虑到的因素,怎样进行目标设定三方面阐述学案目标对整节复习课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目标;构建;结构;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12-6

收稿日期:2015-08-05

作者简介:杨文君(1979-),女,中教一级,物理教师。

12..

第33卷总第484期物理教学探讨Vol.33No.484 2015年第10期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10.2015

词是“复习”,那么势必采用先知识罗列,再习题巩固的方法,于是“填鸭式+题海”就会成为主要手段,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是知识点和习题。而高考试题中没有机械式的填空,也不是刷题刷得到的,显然这样的目标显得单一功利。

结合高考命题的趋势——

—“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生活中”,学生要做好物理试题,需要学生调用自己的信息库,那我们思考的内容就成了如何才能使学生构建好自己的“储备信息库”,并且让库里的信息长久且调用灵活。当我们将目标设定的核心动词设为“构建”,我们课堂的内容会涉及到题目背后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围绕知识点的“清晰度,灵活度”设计习题,按照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安排习题。做出题目不是目标,梳理出题目背后的知识网络才是教学的内容,这样复习后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形成学生自己的信息库,这一目标也决定了内容的安排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储存和调用的规律作出调整。学生知识的储备就好像图书馆内的藏书,如果复习时只是一本书一本书地将内容再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图书馆”中堆放不少书,但当要调用信息时,就会出现“忘了”“用错了”“不知道用什么来处理”等问题,不知调用哪本书。所以“教什么”就要按照学生形成知识结构需要怎样的一些支柱,这些支柱有哪些要素构成,应用、获得这些要素的基本经历有哪些的思路进行整合安排。所以,目标决定每节课教的内容,以及内容的有序呈现。

2.2“教到怎样的程度”与目标的设定的关系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的目标层次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一轮复习“功”的计算(第一节)为例,如果目标定在“知道”层次,那么只要学生能回答什么是功,功的计算式怎么列,功求出来的正负表示什么即可;如果目标定在“领会”层次,则不仅要回答“知道”层面的问题,还需要明确W=Fx cosθ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其中θ的大小用于判断正负功,x为对地位移;目标定在“应用”层面,则还需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分过程求解变力做功,微元法求变力做功,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利用W=Pt等;目标定在“分析”层次,则需要区分某个力做功,还是合力的功,还是某两个力做的总功,是全过程的总功还是某段过程的功等等;目标如果定在“综合”层次,则涉及到功能关系的拓展;如果目标定在“评价”层面,则需要学生思考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可以尽可能避免出错。可见不同的目标层次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学生需要调用的信息储备是完全不同的,对自身知识的清晰度、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2.3“怎么教”与目标设定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目标层次,采取的教学手段是不同的。如果只是“知道”,我们使用选择题或填空题将知识点呈现就行;如果是“领会”层面,我们需要用拓展变式作为手段,挖掘概念或规律的内涵;如果是“应用”层面,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某一问题在各种背景下出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找到敏感信息,正确运用规律等,该层次还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等提供学生实际场景的体验,从而将对知识点的应用,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升华;“分析”层面,我们会站在出卷老师的角度进行“挖坑”让学生尝试出错,通过对比进行梳理,从而理清问题的物理本质;“综合”则主要在二轮复习中,讲究大跨度、多角度,会同时调用多个章节的多个知识点解决问题。

3如何正确设定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目标在每堂课的目标设定之前,先要正确设定高三复习的框架目标,这样才能由上而下更好地构建结构目标,同时提高每堂课的目的性,为最终目标打好基础。

3.1高三一轮复习框架目标

1)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①结构具体化目标:从单一知识结构提升到关联知识结构。例如,2014年高考理综其中一道计算题:

例1一根长为R的金属棒OA,A端与导轨接触良好,O端固定在圆心处的转轴上。转轴的左端有一个半径为r=R/3的圆盘,圆盘和金属棒能随转轴一起转动。圆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挂着一个质量为m=0.5kg的铝块。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a点与导轨相连,b点通过电刷与O端相连。测量a、b两点间的电势差U可算得铝块速度。铝块由静止释放,下落h= 0.3m时,测得U=0.15V。(细线与圆盘间没有滑动过,金属棒、导轨、导线及电刷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①测U时,a点相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极”还是“负极”?②求此时铝块的速度大小;③求此下落过程中铝块机械能的损失。

13

..

Vol.33No.484物理教学探讨第33卷总第484期10.2015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2015年第10期

图1例1图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求第③小问时,从“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入手去做,想方设法求绳子拉力的功、安培力的功等,结果花了许多时间还是错了。这让笔者感到学生知识结构需要丰富,学生在高三复习前对知识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已有的认识往往单一且不具灵活性。一轮复习的一个任务就是巩固单一结构的同时,将其提升为多元知识结构,甚至关联知识结构。以机械能损失为例,单一结构指学生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摩天轮匀速旋转、雨滴匀速下落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在单一结构的基础上,创设物体在轻绳拉力做功的情况下、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情况下、在有空气阻力做功的情况下、在有克服安培力做功等的情景下,进行机械能损失的计算,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损失可从“E初-E末”“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能量守恒”三个方面求解,从而将学生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不守恒如何计算”问题从单一知识结构提升到多元知识结构。在多元知识结构形成的条件下,给一个实际背景或综合问题,培养学生能根据题目意思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机械能的损失。比如例题1中,将转盘、电磁感应背景下的问题与机械能损失关联起来,动能定理能否用,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能否求?若不行,能量守恒有哪些能量的变化,电能、转动动能,能求吗?若仍不行,最后确定利用初始机械能与末了机械能的差值进行求解,从而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再次提升至关联结构。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慢慢结构化,构建自己的图书室,就好像将平面设计、色彩搭配、线路铺设等书籍放在装修主题书架上,一旦遇到装修问题,学生能迅速找到装修书架并搜索出相关信息,正是一轮复习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②有序加工知识点真正达到建构的目标

如果知识点是通过灌输、反复训练后,以信息碎片储存在脑海中,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刚做过的习题,出现在试卷上,学生仍然做错,原因是学生读题后无法找到对应的储存信息,即学生说的“忘了”。例如,我们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涉及到有3个基本公式,2个主要推导规律,如果上课时我们只是将三个公式在黑板上列好,让学生背出来,然后就是习题训练,学生会根据题目给的信息,机械地套公式,一个一个地试,直到熟练为止。在后来平抛运动中出现的“以v0将物体抛出,落地速度为v,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的习题中,死记硬背的学生就会选择(v-v0)/ t的答案。这正是灌输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于碎片状态的信息,无法调用或盲目调用,往往是等老师再次指出问题所在时,他又恍然大悟。根据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需要经过“信息接收、选择性知觉、工作记忆、贮存和长时记忆、提取、效应器与反应形成、控制过程”七部分组成,通过背公式来记公式的方式,在信息接收上就是孤立的一个刺激,经过教师的强化(默写及批评)迫使学生选择记忆公式,而后在短时间内重复,使公式始终处于工作记忆状态。感觉学生会用了掌握了,事实上反复的练习只能使得对公式的应用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并不能将其内化后储存至长时记忆中。所以一段时间不接触后,公式就开

始模糊,学生会出现x=v0t+gt2或x=v0t+1gt等问

题。所以一轮复习更要清晰公式的来源,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将公式放到场景中导出,赋予各个物理量的实际价值,并将相似的问题明确区分,这些“经历”将是学生心中每个主题书架上所放的书的封面。另外让学生去尝试出错,也是加深信息持久性的一个方法。那么,复习公式,则应该先确定该公式应用时容易出错的点,将这些点作为课堂突破的目标,从而可以增加学生对概念公式等内涵的挖掘,使学生对某知识点的清晰度提高。

2)培养两方面的能力

①宏观方面:理解能力,推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以上五个能力为《命题解析》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表述。能力培养是渗透在平时每一节课中,比如,复习概念类的内容重在理解,规律性的内容重在推理,实际背景的问题重在分析综合,而后调用理解、推理的内容作为支撑,借助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培养能力并不是一句大话,当确定好复习的内容,就应分析清楚达到该内容的

14 ..

第33卷总第484期物理教学探讨Vol.33No.484 2015年第10期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10.2015

复习目标需要学生应用怎样的能力,从而确定选

择怎样的习题更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复

习知识点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能力。

②微观方面:审题能力、建模能力、计算反思

能力、规范答题能力。这仅从做题的角度来说。第

一、审题能力:一轮复习绝大部分属于习题课型,

做好一道物理题首先需要审好题,读出题目中的

信息,“预警机先升起来”。例如,试估算较大的梧

桐叶从2m高树枝落地需要的时间,审题过程如

果对“估算”“较大”“叶”对象设置引起警惕,该题

就不会出错了(当然能引起警惕需要建立自由落

体模型时,有过对比的经历),审题能力的培养目

标体现在教师选题时对题干的要求及对复习知

识点的呈现方式上。第二、建模的能力:审好题后

的建模能力更是解题的核心,14年浙江理综高

考中的“游客登船”问题,审到“当船上升到最高

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齐平”能理解到这是

船简谐振动的振幅位置,学生再处理就不会出错

了,平时如果有建模能力的培养目标,那么在一轮

复习中适当选择实际背景的问题就会变得有意

识。第三、计算反思的能力:分析传送带上物体一

直减速后的临界速度问题,“已知物块以2m/s

速度向右冲上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带速度为

1m/s,传送带长为3m,动摩擦因数为0.2,试分

析物体运动到右端经历的过程”时,学生知道有

两种可能,要算临界速度,列式v2

临-v

2

=2ax,然后

代入数值v2-22=2×0.2×10×3,得到v临=4m/s,既然是减速怎么会算出末速度比初速度大的情况?当我们的目标设定中有培养学生对结论反思能力的要求,那么选题时学生容易出现规律使用出错的题就要引起你的注意。第四、规范答题的能力:该能力是在答案无法求出时,拿到分值最大化的有效做法。14年25题阅卷时就有严格区分m与M的要求,所以规范答题包含有规范的解题程序,规范使用字母,规范书写,规范计算,规范反思符号等等。这些能力需要老师在讲解习题时有目的的处理,也应该是一轮复习的目标之一。

3.2一轮复习学案目标的确定

1)依据《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设定课堂学习目标

《意见》《说明》是对高考命题老师唯一的限制,《意见》更是细化了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在确定一轮复习目标时,不能将《意见》中的目标一一罗列,那是对新授课时的要求,我们需要整合。例如,在机械能章节中第一节《功》的复习课时,《意见》上的基本要求有:①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②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③知道功是标量,知道负功的两种等价的说法;④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发展要求有:⑤知道w=Fl cosα的适用范围;⑥初步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不要求的有:不要求用功的定义式计算变力做功。如果我们设定的目标只是将讲过的知识回热,即平时说的炒冷饭,那么按《意见》一步步讲完就行。但从构建知识体系的目标来说,学生已有回答①②③⑤⑥问题的能力,但仅限于复读式的回答,说明学生的前概念已经达到单一结构水平,我们会更侧重于功计算式应用时的易错问题,如正负功的“正负”判断,位移是对地位移,到底求的是哪个力(哪几个力)的功,所以我们将目标确定为:第一、掌握功的计算式,清晰各物理量的意义及适用条件;第二、会求解对应的力的功,并判断正负。其中第一目标涵盖了《意见》中的②⑤,第二目标涵盖了《意见》中的③④⑥,将目标整合的情况下又提升到了应用层面,学生需要知道“斜面对物体做的功指什么,合外力的功除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还可以用W=ma·x,物体曲线运动过程中角度的变化对应功的正负变化等等”,这些正是与新课教学目标不同的地方,属于最近发展区里的教学目标。高考题不会问这个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但是会像13年浙江理综第24题那样问“经过偏转电场前、后的动能改变量ΔE K左和ΔE K右分别为多少?”正是对正负功计算判断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见处理实际背景问题需要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处理问题的知识结构,而结构中的分支正是在每堂课中渗透的,定下上述两个目标正是为构建整个能量观点处理问题建立一个支柱:功的计算,清晰的计算,为能量变化问题服务的计算。

2)分析高考试题的呈现方法确定学案目标

这里仍将功的第一节课为例,确定目标的过程还参考了2012—2015年浙江理综试卷中的部分考题。例如,13年浙江理综其中一道计算题:例2如图3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5

..

图2物块运行图

F /N

5

5

10t /s

2

45

10t /s

F f /N

图3

力随时间的变化

A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

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 2

该题中的答案A: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该选项考查学生功的两个要素的清晰程度,那么作为第一节功的复习课,教学目标应强调清晰力、位移要素的具体内涵。

14年浙江理综计其中一道计算题:

例3如图4所示,两根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间距为L ,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垂直于导轨水平对称放置一根均匀金属棒。从t =0时刻起,棒上有如图5所示的持续交流电流I ,周期为T ,最大值为I m ,图5中I 所示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金属棒(

A.一直向右移动

B.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C.受到的安培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

该题中的答案D :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该选项对正负功的要求就比较高,那么正负功的正确处理就应该在复习课的目标里出现。而且两个高考题中信息是隐藏的,例2的位移信息隐藏在图像中,就需要学生目标清晰地去找“动没动”,因为求功就得找两个要素。而例

3将位移和力的关系隐藏在了I-t 图中,概念清

晰才能知道要从图像中获取力反向了,位移并没有反向的信息。

L I B

I

-I 图4导轨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图5I-t 图

所以根据高考试题,将其难度降解,分配到各节复习内容中,那么在复习中就有了结构。因为不是为了讲功的计算式而讲计算式,而是为了

在其他背景下,信息呈现中有目的地找到解题的线索,这也正是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4反思

根据上述要求设定目标,是从学生习得知识的角度入手,符合认知心理学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有

助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信息的顺利提取。而且这样设定的科学目标会直接影响到学案中例题与课堂练习题的选择,有了“构建”的大方向,那么如图6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现使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地一起水平向右匀速移动,则重力对物体________,支持力对物体________,摩擦力对物体________。(均选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这样的例题,就不会在一轮复习的学案中出现(该题选自《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因为填这三个空仅仅是“知道”。

θ

l

图6物体运动示意图

如果将该题进行改编,设问为:斜面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则更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整体性。如果是对正负功的判断,则选取例题如下:

例4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O 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以O 点为焦点做椭圆运动。M 、P 、

N 、Q 为椭圆上的四点,P 点离O 点最远。Q 、N 关

于PO 连线对称,电子在从M 点经P 、N 点到达Q 点的过程中(

)

M

N

Q P

O

图7电子运行轨道

A .M 到P 库仑力做负功

B .P 到N 库仑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C .N 到Q 库仑力一直不做功

D .整个过程库仑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该题提升了学生在力方向变速度方向也变的情况下,功的正负判断的能力,(下转第18页)

步骤三:用橡皮筋将橡皮膜固定在茶叶筒口部,封紧(如图3所示)。

制作好的圆筒如图4所示。

图3扎橡皮膜图4制成的圆筒

步骤四:将蜡烛放在倒置玻璃杯上(如图5所示)。

图5点燃的蜡烛

3气体惯性演示仪的使用

将茶叶筒底部圆孔对准烛焰,轻拍茶叶筒口部橡皮膜,烛焰会抖动,逐渐加力后,可致烛焰熄灭(如图6、图7所示)。

图6气体惯性演示仪的使用

图7气体惯性演示仪的使用

操作说明:

1)圆筒底部出气口离烛焰0.6~1.5m。

2)一定要让出气孔对准烛焰(可先靠近轻弹试试,以便瞄准烛焰,然后往后退至0.6~1.5m)。

笔者选用上述生活中的简易器材,按照上述数据制作了气体惯性演示仪。该演示仪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说:实验结果大大出乎预料,既加深了自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又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还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陈瑜.利用身边物品自制教具,提升物理教学效果[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2):51—53.

(栏目编辑赵保钢)

(上接第16页)进一步巩固学生找功的两个要素的目标性,而且这些要素是隐含在习题中,有利于学生在陌生背景下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当然,不同的学校在“建构”的大方向下,应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

总而言之,通过正确的目标设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的信息调用能力,借助课堂学案的平台,可以将一轮复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当然,关于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探索还任重道远,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斧正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丁锦红,张钦,郭春彦.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约翰·D·布兰思福特.程可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栏目编辑赵保钢)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3、重力、 弹力、摩擦力

1、力重力弹力 [高考要求] 1、掌握力、重力、形变、弹力等概念; 2、理解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重心位置的确定; 4、掌握判断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方法; 5、掌握胡克定律,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学习内容] 一、力 1、力的概念:(1)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2)其作用效果是①使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②使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_。形变指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变化。 2、力的基本特性:(1)力的物质性是指____________;(2)力的矢量性是指______________;(3)力的相互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4)力的独立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 3、力的表示:(1)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叫力的图示;(3)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示意图。 4、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为___________;(3)按作用方式分:有场力,如_____________有接触力,如__________________;(4)按研究对象分为内力和外力。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_____________,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且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均为9.8N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与引力关系______。 2、重力的大小:G=mg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___关。(填有、无) 思考:物体的重力大小随哪些因素而改变? 3、重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或垂直于____________。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注意:重心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三、弹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力。其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物体间弹力有无的分析方法——常用假设法。 (1)从物体的形变分析;(2)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3)从物体间相互作用分析。 例2、分析下列各图中A、B间是否有弹力作用(水平面皆为光滑) ⑴ ⑶ a=g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精品)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 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 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直 线 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 .(v 1+v 2)/2 B .21v v ?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at v v t +=0 2 02 1at t v s + = as v v t 22 02=- t v v s t 2 0+= 点评: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 立的,能够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独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能够了。假如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刻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样以v 0的方向为正方 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刻内的位移之差相等。能够推广到 s m -s n =(m-n)aT 2 〔2〕t s v v v t t =+= 202/,某段时刻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 2 2 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能够证明,不管匀加速依旧匀减速,都有2/2 /s t v v <。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 s v v v t t =+= 202/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专门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g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 s 2 = 以上各式差不多上单项式,因此能够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2∶3∶……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 ( ) 12-∶〔23-〕∶……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够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如此的咨询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t s a t a s ∝∝∝ ,1 ,1 〔2〕2 21B v v v v = ==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1〕依照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同时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a 1、s 1、t 1 a 2、s 2、t 2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上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 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 s v t? ? = → ?0 lim)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v1+v2)/2 B. 2 1 v v?C. 2 1 2 2 2 1 v v v v + + D. 2 1 2 1 2 v v v v + 【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 1 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小时。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6、平动: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转动:物体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7、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 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3)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8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6m/s或14m/s) 【例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9、匀速直线运动: t s v=,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 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匀速s - t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直 线运动直线运动的条件:a、v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s=v t ,s-t图,(a=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g) 竖直上抛(a=g) v - t图 规律 at v v t + = ,2 02 1 at t v s+ = as v v t 2 2 2= -,t v v s t 2 +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高三物理第二轮平衡问题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 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 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

高三物理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纲展示] 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Ⅱ 2.抛体运动Ⅱ 3.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Ⅰ 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 5.离心现象Ⅰ 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 7.环绕速度Ⅰ 8.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Ⅰ 说明:(1)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2)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只要求知道其物理意义 [命题热点]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思想是热点,尤其是处理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的复杂运动,可以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也可以以计算题的形式呈现. 2.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电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这几乎是高考必考内容. 3.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分析人造卫星的绕行速度、运行周期以及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在近几年高考中每年必考. 第一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2.知道并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和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河渡河问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课前5分钟) 从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引入、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课中35分钟)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点 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曲线的这一点的________向,因此,质点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_运动,但是,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变化时也是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运动学角度,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____________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1.轻杆、轻绳和轻弹簧的模型问题

解决三种模型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化模型. (2)分析轻杆上的弹力时必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讨论轻弹簧上的弹力时应明确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态. 例 1如图1所示,光滑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A端与滑轮之间轻绳保持水平,B端下面挂一个重物,木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图1 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 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变大 D.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不变 解析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水平段轻绳和竖直段轻绳中的拉力不变,这两个力的合力与木杆对滑轮的弹力平衡,故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不变.故D正确. 答案 D 例

2如图2所示,水平轻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上,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球的重力为12N,轻绳的拉力为10N,水平轻弹簧的弹力为9N,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图2 解析设轻杆的弹力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1)弹簧对小球向左拉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 F cosα+F T sin37°=F弹 F sinα+F T cos37°=G 代入数据解得:F=5N,α=53°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上方.

(2)弹簧对小球向右推时: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 cosα+F T sin37°+F弹=0 F sinα+F T cos37°=G 代入数据解得:F=15.5N,α=π-arctan4 15. 即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5.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rctan4 斜向左上方. 15 答案见解析 2.轻绳套轻环的动态平衡模型 物理的学习特别强调分析、推理和建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找到

高中: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 / 高三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运动学基本概念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 一、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的位置的改变,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运动物体,观察的结果往往;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指; 3.位移表示,位移是量,路程是指,路程是量,只有当物体做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时刻指某,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而时间指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5.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是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的方向,也是位移变化的方向,但不一定与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总

是与那一段时间或那一段位移相对应;即时速度指; 6.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二、例题精讲 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c.研究车轮的转动时可把车轮看成质点d.研究列车从徐州到南京的时间时可把车轮看成质点 例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 例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例4.速度大小是5m/s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直路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隔XXm时,一只鸟以10m/s的速度离开甲车头向乙车飞去,当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连续在

最新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圆周运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圆周运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公式 2.学会应用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本讲重点: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公式 2.用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本讲难点:用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考点点拨:1.“皮带传动”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3.圆周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结合 第一课时 一、考点扫描 (一)知识整合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相等。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 (1)大小:v = t s (s 是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2)方向:矢量,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3)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角速度 (1)大小:ω= t φ (φ是t 时间内半径转过的圆心角) 单位:rad/s (2)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来说,角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3)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关系:r fr T r v ωππ===22 4.向心加速度a (1)大小:a =ππω44222 2===r T r r v 2 f 2r (2)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变化 (3)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5.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即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会

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1)大小:R f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2 244ππω=====向 (2)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变化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只是物体所受合外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一个分力。 (二)重难点阐释 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轨道的类型,可分为: (1)无支撑(如球与绳连结,沿内轨道的“过山车”) 在最高点物体受到弹力方向向下. 当弹力为零时,物体的向心力最小,仅由重力提供,由牛顿定律知mg=R v m 2 0,得临界 速度gR v =0.当物体运动速度v 产生离心运动, 要维持物体做圆周运动,弹力应向下.当gR v < 物体有向心运动倾向, 物体受弹力向上.所以对有约束的问题,临界速度的意义揭示了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 (3)对于无约束的情景,如车过拱桥,当gR v > 时,有N=0,车将脱离轨道.此时 临界速度的意义是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以上几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分析方法是相同的。 二、高考要点精析 (一)“皮带传动”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考点点拨 在分析传动问题,如直接用皮带传动(包括链条传动、摩擦传动)的两个轮子,要抓住相等量和不等量的关系。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同一个轮轴上(各个轮都绕同一根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然后利用公式ωr v =或r v =ω即可顺利求解。 【例1】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 、2r 、4r ,b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 ,求图中a 、b 、c 、d 各点的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 解析:v a = v c ,而v b ∶v c ∶v d =1∶2∶4,所以v a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热学

35、热和功能量守恒(1)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内能及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内容]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平均动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____________ ,它的大小是由物体的________决定的。 2、分子势能是指由分子间_________决定的势能,它的大小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决定的。 3、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_______,也叫做________________。它的大小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决定的。 4、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本质不一样。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内能大小的标志 B、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不吸热温度可能升高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例2、有关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g、00C的水的内能比1g、00C冰的内能大 B、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气体膨胀,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D、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样大 二、热力学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在___________时,Q取正值,______________时,Q取负值;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W取正值,在________________时,W取负值。△U取正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取负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中,活塞对空气做了2.0×105J的功,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 1.5×105J,则说明空气_____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___J。 2、能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第一类永动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它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细玻璃管中盛放少量乙醚液体,用质量为m的软木塞将管口封闭,加热玻璃管使软木塞在乙醚蒸气的压力下水平飞出,玻璃管悬挂于长为L的轻杆上,轻杆可绕上端O轴无摩擦转动,欲使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忽略热量损失的条件下,乙醚至少要消耗多少内能?

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3.2《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 粤教版

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3.2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及重心的概念。 2、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弹簧的弹力的大小计算。 3、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摩擦的大小计算。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理解和完善下列知识要点 一、力的概念 1.力是。 2.力的物质性是指。 3.力的相互性是,施力物体必然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的。 4.力的矢量性是指,形象描述力用。 5.力的作用效果是或。 6.力可以按其和分类。 举例说明: 二、重力 1.概念: 2.产生条件: 3.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最大,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 4.方向: 。 5.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物体的重心物体上(填一定或不一定)。 质量分布不均或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采用粗略确定。 三、弹力 1.概念:

2.产生条件(1); (2)。 3.大小:(1)与形变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 (2 式中的k被称为,它的单位是,它由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且指向的方向; (2)坚硬物体的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接触面(若是曲面则是指其切面),且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球面与球面之间的弹力沿 ,且指向。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②两物体间存在; (2)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 2.方向:(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和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的相反。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3.大小: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式中的是指,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式中的μ被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决定。 (2)静摩擦力的大小除最大静摩擦力以外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比;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 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物理一轮课下作业 第8章 磁场 第三讲

磁场 第三讲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物体从粗糙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时 的速度为v ,若加上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则滑到底端时( ) A .v 变大 B .v 变小 C .v 不变 D .不能确定 解析: 洛伦兹力虽然不做功,但其方向垂直斜面向下,使物体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变大,故摩擦力变大,损失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 B 2.在某地上空同时存在着匀强的电场与磁场,一质量为m 的带正 电小球,在该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向右做直线运动,如右图所示,关于 场的分布情况不可能的是( ) A .该处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 B .电场竖直向上,磁场垂直纸面向里 C .电场斜向里侧上方,磁场斜向外侧上方,均与v 垂直 D .电场水平向右,磁场垂直纸面向里 解析: 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运动一定受重力和电场力,是否受洛伦兹力需具体分析.A 选项中若电场、磁场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则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垂直,如果与重力的合力为0就会做直线运动.B 选项中电场力、洛伦兹力都向上,若与重力合力为0,也会做直线运动.C 选项中电场力斜向里侧上方,洛伦兹力向外侧下方,若与重力的合力为0,就会做直线运动.D 选项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因此选D. 答案: D 3.地面附近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 于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①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②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N 点运动到M 点;③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右,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④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左,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 ) A .①③正确 B .①④正确 C .②③正确 D .②④正确 答案: B 4.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 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 和b 以及一对磁极N 和S 构成, 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 、b 均与血管壁接触,两 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上图所示.由 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 、b 之间会有 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做是匀强电场, 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间的距离为3.0 mm ,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 μV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 T .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 、b 的正负为( ) A .1.3 m/s ,a 正、b 负 B .2.7 m/s ,a 正、b 负 C .1.3 m/s ,a 负、b 正 D .2.7 m/s ,a 负、b 正 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 正b 负,所以C 、D 错;因为离子在场中所受合力为零,Bqv =U d q ,所以v =U Bd =1.3 m/s ,A 对B 错. 答案: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