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基础知识和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基础知识和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概念的由来:

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 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核心: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含义:

·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

·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

两化融合发展过程

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

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

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

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

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

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

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

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

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

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

发达国家:

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

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首批8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能源行业两化融合全面展开

从20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在勘探开发和炼化生产领域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生产控制。“十五”期间,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多、发展速度快、应用效果好,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国内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中石化六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应用层次清晰,已形成包括生产操作控制层、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的完整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我国信息化弱点

信息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总体而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多数行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两化融合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作用初显

两化融合不仅帮助众多企业提高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以及综合管理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开始显现。

工业转型升级的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工业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两化融合最基础的传统技术是基于短距离有线通讯的现场总线的各种控制系统,如PLC, DCS, HMI, SCADA 等。

2014年2月27日,党中央宣布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将信息安全和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层次上来。

要准确把握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需要三方面的内容:

1、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可以而且能够带动工业化;

2、其次要认识到工业化进程可以缩短,但在当前条件下还难以逾越;

3、最后要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工业化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工业化。

两化融合的四个发展阶段:起步建设阶段、单项覆盖阶段、集成提升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整体处于由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加速过渡阶段,超过20%大中型企业处于集成提升阶段。

起步建设阶段: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开展;

创新突破阶段:在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中将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与能力评估分为四个主要评估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为: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

两化融合的评估四方面分别对应发展四阶段。

1、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

2、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不匹配;

3、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

①投资绩效不明显,成本难控制;

②重建设、轻维护和应用,应用效率不高;

③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

1、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

3、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我国工业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与发达国家的比对:

1、装备化基础薄弱;

2、流程管理缺位;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

4、

目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主要障碍是“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关键指标: ①生产设备数字化率、②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

从全局出发,实现技术与管理协调发展。企业推进两化融合要在整体思路和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和转变:

1、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

2、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

基于以上思路,采用管理体系来全面引导和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

两化融合的定义: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企业层面,推进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推进两化融合的意义:

①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降价竞争、单项产品技术都是不可持续,只有形成了高出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能力才是可持续竞争优势;信息化环境下离开两化融合很难获取研发能力。

②两化融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只是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台阶式的,即两化融合只有达到综合集成阶段,企业经济效益才会出现台阶式的飞跃。

③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要手段。

两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注:参照以往成熟如ISO9000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做法研究建立起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编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①通过对我国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中的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已不再是制约两化融合发展的瓶颈,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管理来推动;

②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涉及到传统的企业管理、IT管理以及IT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等多个方面。

目前现有的各类管理体系,或者更侧重于工业领域,或者更侧重于信息化领域,尚不能体现两化融合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同时企业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往往会选择多个管理体系来实施,这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负担,由于缺乏指导企业综合应用现有管理体系的方法,导致企业自身很难将这些体系融合应用。

③因此明确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的一般要素,建立两化融合管理的通用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我国当前多数行业和企业面临突破综合集成的关键时刻,尤显重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1、能够全面有效的落实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

2、帮助企业真正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

3、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为主线,加速原有第三方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实力整体提

升。

4、顺应国家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促进行政资源整合优化,提升行政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

两融管理体系与GB/T 23020-2013、其它管理体系、企业运行机制、当今热点概念之间的关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GB/T 23020-2013

①具有相通的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均源于两化融合推进的科学规律。

②二者也存在区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企业系统、有效地推进两化融合提供过程管理方法和路径,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GB/T 23020-2013为企业全面、科学评判其两化融合现状和成效提供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其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价,并可帮助企业评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及改进的成效。

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帮助企业明确两化融合的现状、重点和方向,并可为企业提供达到新目标实现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两化融合与其它管理体系

①具有相似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但在各自的内涵和目标等方面有本质差异。

②目标的不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服务于企业全局,目标在于通过两化融合不断形成企业需要的新型能力,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其它管理体系在特定专业领域和应用范畴上有所侧重;目标在于规范特定专业领域的管理,以提升相关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③目标实现途径的不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强调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手段和方法的逐步实时在线化;对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除了加强“规范化”,更需要强调其“动态性”。

其它管理体系达成管理目标的途径主要强调管理活动和过程的“规范化”。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企业现有运行机制

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企业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

②企业应修订和完善现有与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相关的制度,以适应信息时代融合创新的发展需求;

③企业应变革现有制度,尤其是制度之间的关系,破除工业化职能分工体系壁垒,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网络。

④企业应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新制度,创建并完善信息时代系统化、体系化的现代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现在的热点概念

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统领性方法论;

智能制造

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

大数据

③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工业云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的九项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①当前我国企业要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做法:

1、要通过信息化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加速工业化进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典型问题如:装备化

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

2、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潜能,占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比如:互联网创新、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为什么要“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1)两化融合对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实际贡献率较难量化和考量,如以其作为两化融合的直接目标,两化融合的要求难以明确和落地。

(2)企业能力的打造均与两化融合密不可分,而企业只有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才能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机率。

围绕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部署和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管理原则②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因: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技术的创新,服务于企业全面优化和升级发展。

(1) 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技术的创新;

两化融合服务于企业全面优化和升级发展;

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所有职能和层次的内生发展要素;

企业要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两化融合,才能真正把握两化融合的本质!

(2) 两化融合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企业要准确定位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发展战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

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形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要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因此,两化融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围绕形成所需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两化融合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两化融合的成效进行考核。

(3) 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有效执行和落地的重要途径

两化融合涉及到企业所有的职能和层次;

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可将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落实到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从而推

动企业发展进步、创新变革和战略实现。

战略一致性模型:

企业信息化战略投入的价值难以体现的首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运营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其次是企业缺少一个动态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运营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之间持久的对应关系。

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不匹配的原因:

一是未将两化融合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即未能全面统筹两化融合与企业整体发展的关系,战略上不匹配。二是没有基于业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两化融合战略。

管理原则③领导的核心作用:

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与变革,覆盖企业所有职能和层次,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两化融合需要各级领导(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各级领导)合力推进:

(1)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级任务;

(2)两化融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3)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和变革;

(4)两化融合覆盖企业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5)两化融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要求越来越强;

各级领导的核心作用

(1)最高管理者----战略决策

关键:认识水平、变革决心、领导能力

加强自身学习、深化对两化融合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养和增强管理层及全员的两化融合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确保资源有效供给

(2)管理者代表-----坚强执行

关键:统筹水平、执行力

得到合理授权

通过信息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问题

懂技术、业务和管理

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

CIO作为人选,面临重大挑战

(3)各级领导-----主观能动性

关键:主动性

需求提出者,执行落实者

各职能和层次的主管领导应是相关两化融合工作主要负责人

管理原则④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全员的范围

(1)企业各个职能和层次的全员——两化融合的需求提出者和工作贯彻落实者;

(2)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等。

调动全员积极性、自觉性、创造力,有效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高阻力”、“低参与”、员工对工作成败不担

责等问题。

(1)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2)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3)明确全员职责;

(4)建立全员考核制度。

管理原则⑤过程管理

过程方法的定义:

过程方法是一种闭环管理方法,需要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过程的增值效应。

为什么两化融合需要过程管理?

(1)适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新需求;

(2)两化融合工作复杂性和探索性的要求。

两化融合过程管理要点

(1)目标: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2)做法: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为主线

P-明确实现两化融合目标的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D-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这些过程;

C-对过程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并报告结果;

A-持续优化过程,提升过程绩效。

(3)价值: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并细化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

确保不重复发生过的不足或错误,尽量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足或错误;

实现两化融合螺旋式上升和良性发展。

什么是PDCA方法:

“PDCA”的方法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适用

于所有过程。

P(PLAN)—策划: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对照打造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并

为实现目标确定必要的过程;

D(DO) —实施:确保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

C(CHECK)—测评: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并报告结果;

A(ACTION)—处置:采取措施,包括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管理原则⑥全局优化

系统方法的定义:

系统方法是指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实现分解与综合、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交互作用,科学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

为什么两化融合需要全局优化

(1)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级任务,覆盖企业全局;

(2)两化融合的短板需要系统分析、识别并弥补。

两化融合全局优化要点

(1)目标:加强两化融合过程间的有机关联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加强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进。

(2)做法:将企业两化融合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并以系统方法进行管理;

明确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全面管理;

系统分析企业两化融合的有效性,采取措施实现全局优化。

(3)价值:确保和不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总体成效!

管理原则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企业两化融合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全面现代化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是管理变革的要求

(1)两化融合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是风险控制的要求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阶段目标

(2)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更要注重时效性。保持有效执行

形成良性循环

管理原则⑧创新引领

全球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差异化相对优势,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

(2)应用创新、集成创新成为主要创新形式。

全球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市场动态性不断加强

新形势表现在:地域优势行业边界不断淡化

产业融合日益深化

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解决

我国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

资源定价不合理、准入壁垒等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竞争环境不公平问题逐步改善。

(2)很多产业已趋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仅依靠“模仿”或“跟随”难以支持进一步发展,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时代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的四个基本要素

信息化时代,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个要素被融入了新的内涵,而数据的重要性凸显,逐步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要素。

互动创新,持续改进。

管理原则⑨开放协作

信息化为企业带来了开放机会和创新潜能

(1)企业生产经营特征的重大转变

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

从趋同化向个性化转变

从用户导向向用户参与转变

(2)市场需求的新趋势

开放性

动态性

个性化

(3)重构和整合内外部资源

转变资源独占意识强等传统的资源要素观念;

不断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用好外部资源:企业的各级供应商、经销商,为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服务的研究机构、分散的知识工作者等。

(4)建立灵活机动的组织形态

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的动态组织架构;

解决我国企业组织刚性强等问题。

(5)探索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

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企业要与其他价值主体间逐步深化为一个更加开放、动态的价手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整个价值网络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度协作、成本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四大要素、四大管理域

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涵盖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

推进战略、要素、管理三个循环,稳定获取预期成效

①战略循环——输入与输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与输出: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不断融合的环境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是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输出是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输入界定和输出评价的外部主要决定因素: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争优势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要素循环——四个基本要素

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基本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③管理循环——四个管理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管理域——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从四个方面对企业两化融合提出了管理要求

——企业应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

四个管理域之一:管理职责

两化融合关乎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发展全局,涉及到所有的职能与层次,与管理变革密不可分。

两化融合必须与企业管理职责紧密衔接,相关要求才能得到及时满足和有效执行。主要内容:

(1)最高管理者

(2)管理者代表

(3)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企业需要明确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两化融合的方针

围绕企业战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打造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企业两化融合行动纲领。

(5)两化融合的目标

在两化融合的方针基础上,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目标,确立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策划形成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部署和规范两化融合相关的活动和过程。

(7)职责与协调沟通

明确两大角色

(1)最高管理者

只有最高管理者才能确保将两化融合在企业战略层面进行安排和部署;

只有最高管理者始终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才能确保企业战略及两化融合总体上实现与时俱进。(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只有满足以下要求,才能推动两化融合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所有相关的职能与层次

经过充分授权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对两化融合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统筹和坚强执行

确立三类职责: 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

(1)信息化可支持企业沿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打破部门壁垒和职能分工,重新规划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效率效果。

(2)企业应以业务流程为牵引,明确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以及相互协调机制;

(3)确保业务流程与部门有效协同、各相关职能与层次的主管领导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员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

两大任务:协调与沟通机制

(1)两化融合的创新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与企业所有职能和层次均紧密相关,覆盖面广、渗透度深;(2)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其有效性对两化融合的成败至关重要;

(3)通过协调与沟通机制确保相关工作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实现充分信息共享,取得共识、形成合力。

四个管理域之二:基础保障

①资金投入

(1)两化融合是长期逐步优化的过程。

(2)明确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制度安排

资金投入要有效配合企业两化融合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

确保资金投入及时、适度、有效

②人才保障

(1)两化融合过程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会引发相关职能和岗位的职责调整,对人员提出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2)明确两化融合人才保障制度

及时明确相关职能和岗位的职责要求

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激励机制

③设备设施

(1)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对整体业务协同和管理精细化有重大价值。

(2)明确两化融合设备设施保障制度

围绕新型能力要求,统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

充分发挥设备设施对于企业综合集成和新型能力提升的作用

④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是企业当前和未来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2)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越高,信息资源管理能力越强、价值越大。

(3)明确信息资源的保障制度

全企业范围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有效利用

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

⑤信息安全

(1)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在企业形成共识。

(2)明确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度

确保增强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提升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水平

提高安全事件处理能力

四个管理域之三:实施过程

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①策划——统筹分析、集中部署,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实施框架。

②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明确责任方,形成优化方案,加强执行管理和风控。

③技术实现——明确责任方,形成技术方案,加强技术获取管理和执行控制。

④匹配与规范化——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开展3要素的匹配性调整,并实现成果固化和制度化。

⑤运行维护——明确责任方,建立健全日常性运维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⑥数据开发利用——明确责任方,制定目标和计划,规范方式方法。

⑦动态调整——按照周期和设定的条件要求,开展必要的动态调整,实现局部优化和改进。

四个管理域之四:评测与改进

企业需系统地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依据包括:

(1)企业的两化融合目标是否达成;

(2)通过两化融合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

(3)所形成的新型能力是否为企业获取了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两化融合是否支持了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

①评估与诊断

明确评估与诊断的制度安排,按周期系统开展整体性评估:

把握本企业总体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两化融合工作重点、目标及实际成效;

诊断失效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②监视与测量

明确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制度,监测体系运行中的必要信息:

设置关键指标,涵盖与两化融合目标和实施框架相关的各职能和层次;

动态跟踪关键指标的运行情况。

③内部审核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要求:

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和企业的策划;

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④考核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考核制度要求:

建立覆盖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的精准绩效考核机制;

制定考核指标,并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面向全员系统开展考核激励。

⑤管理评审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制度要求:

最高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周期,组织两化融合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负责人开展管理评审活动;

把握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落实管理体系的变更需求,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和有效。

⑥改进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改进的制度要求:

采取纠正措施有效解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际存在的不符合;

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解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潜在的不符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规范、审核指南等。为进一步指导标准应用,可依据行业特色和需求制定行业实施细则,给出典型企业应用案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分领域、分行业、分规模细化指导;

分类实施指南+企业应用案例=总结提炼规律、引导企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

建设步骤

①确立与企业战略一致的两化融合方针;

②识别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③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

④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⑤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基础保障;

⑥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评测与改进方法;

⑦应用这些方法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

⑧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工信部在2013年8月出台的两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计划中,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作为首要行动提出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一)引导企业有效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企业有清晰的发展战略,有效识别与战略一致的可持续竞争需求和新型能力需求,并按照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划和打造新型能力

①引导企业有效识别战略、优势和能力

②帮助企业从全局全要素策划和打造能力

(二)推动企业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治理体系

以新型能力为主线组织开展两化融合活动,帮助企业统一目标和共识,促使企业从原来纵向职能分工向横向协同整合转变,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市场竞争需求的治理体系

①促使企业建立起全员参与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

②全面梳理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③探索建立多体系融合的管理架构

(三)引导企业将数据作为核心驱动要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强调了数据的核心驱动作用,以及对数据开发利用的制度化要求,引导企业将数据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

①培养全员的数据意识

②强调数据集成和对技术、流程、组织的优化作用

(四)促进企业按照规范的路径探索新业态和新模式

①通过评定的300个新型能力中,涌现出了许多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方向的新型能力

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精准营销、市场快速响应、服务体验等;

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装备集成应用、产品定制研发、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智能决策、远程监控诊断服务等。

②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有效地与企

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变革融为一体,在数据的核心驱动作用下,不断提升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完整版机油基础知识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 95% 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 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 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 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 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 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 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 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 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 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 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 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形成积炭的原因: 1、汽油质量不佳。造成汽油成份中烯烃比例高、硫等杂质多。当这种汽油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时,因其中的大量烯烃氧化综合形成胶质,与汽油中的锈渣及其它杂质微粒结合成坚硬的积炭,沉积在气门、喷油嘴、进气阀和燃烧室等部位。

01 两化融合贯标学习手册V2-201503

“两化融合贯标”学习手册(供企业内部使用)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 2015年5月

前言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企业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为了有效地实施和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各级人员快速掌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知识,理解企业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目的,为全体员工提供一本最基本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教材,特编制本手册。 本手册在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十个基本问题 (4) 第二章重要术语与定义 (10) 第三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核心知识 (14) 第四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各级人员的要求 (15) 附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18)

第一章十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两化融合? 背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 企业的“两化融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推进两化融合? 当前,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出现的新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事关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什么是管理体系?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解释如下: 体系(system)----项目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建立方针和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所有任 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程提出 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要素、机制 和方法等。 ●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建适合 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机制,

导热油基础知识(DOC)

导热油知识 一、导热油简介: 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 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 (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矿物油200~300℃范围内 (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矿物油仅用1~2年, (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 1、合成型 20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Dowtherm 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 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3、我国热载体市场现状 据2010年8月份统计,我国生产销售有机热载体的厂家约有270余家,多数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吉林、辽宁、河北等地,市场总量约计10-20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知识 润滑油的作用润滑油是如何制成的? 合成基础油的优点何谓粘度? SAE粘度级粘度指标 单级粘度油和复级油API机油质量等级 如何从包装识别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什么叫“闪点”? 什么叫“倾点”?什么叫泵送温度? 什么叫运动粘度(cSt)?什么叫密度? 什么叫针入度(稠度)?什么叫滴点? 什么时候应换润滑油?工业润滑油主要有哪些? 不同品牌的同类润滑油能否混用?如何推荐润滑油? 车辆用油主要有哪些?摩托车二冲程油和四冲程油的区别? 是否车辆使用越高级别的油越好? 一、润滑油作用: 减少磨擦、减少磨损。 冷却系统。 润滑油的油膜有密封作用。 防止生锈。 清洁系统。 可传递压力和温度。 二、润滑油是如何制成的? 从石蜡基的原油中提取矿物基油,按用途加上添加剂混和。(合成油是用合成基础油加上添加剂混和)合成型油品和矿物油品不可混用,合成型油成本高所以售价也高。 三、合成基础油的优点: 高粘度指数——需较少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沉淀少。 ——减少粘结和研磨现象,品质稳定。

不易挥发——耗油量低,排放少。 低倾点——低温流动性好,启动性好,磨损低。 四、何谓粘度? 按不同需要,油品制成各种稀薄粘稠不同的产品,油品这种不同程度的粘稠称为粘度。把粘稠分为等级则为粘度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压力升高粘度增加,剪切率增大粘度下降。 五、SAE粘度级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并颁布的润滑油粘度等级。(ISO/ASTM粘度级是国际标准协会工业用润滑油使用的粘度级)加上后标“W”是表示用于冬季,15W。 六、粘度指数 所有油品,加热时会变稀、遇冷时会变稠。但各种油对粘度/温度的效应敏感度不同,故用粘度指数(VI)来表示,在温度变化下粘度变化相对小的称为较高的粘度指数。 七、单级粘度油和复级粘度油 只适用于变化不大的某种温度条件使用的油叫单级粘度油,在温度变化范围较大都能使用的油我们叫它为复级粘度油。 八、API机油质量等级 由美国石油协会制定的,对机油质量的等级划分。汽油发动机用S开头,从SA到SJ,柴油发动机用C开头,CA到CH4,字母越后等级越高。 九、如何从包装上识别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 如果包装上只标有API S*的是汽油车用的汽油机油。 如果包装上只标有API C*的是柴油车用的柴油机油。 若然罐上只标API S*/C*或C*/S*,是适用于混合车队的柴汽油两用机油,一般来说:S在前的更适 合与汽油车,C在前面的更适合柴油车,但最终应根据API的等级来决定使用。 十、什么叫闪点? 润滑油在加热的情况下粘度会下降变稀、分子运动会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润滑油在火花产生

两化融合试题1

一、单选题: 以下为管理咨询知识+IT咨询知识 1,找出客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阶段叫做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工作流程不包括() A、诊断准备 B、诊断过程 C、结果确认 D、监督整改 答案D 2,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以下哪一个选项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地篡改() A、完整性 B、保密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答案A 3,以下哪个文档对IT服务组织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内容进行了概要说明() A、服务目录 B、服务改进方案 C、服务说明书 D、服务级别协议 答案A 4,以下关于问题分析流程的基本步骤,最正确的选项是() A、确定真正的原因→评估可能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 B、确定真正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评估可能的原因 C、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评估可能的原因→确定真正的原因 D、评估可能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确定真正的原因 答案C 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具备的个人素质中有责任感是指:() A、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B、坚持不懈,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的实现上 C、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主动了解组织的文化、自然环境和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答案C 6,以下不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的价值:() A、为企业量身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推动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变革。

C、帮客户培养出一批企业内部的“咨询师”,使企业具备“造血”的能力 D、制定出一套管理体系模版 答案D 7,推动贯标工作的原则,除了() A、造势加借势推动 B、激励推动 C、推动的累加效应 D、市场推动 答案D 8,以下那个不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的形式有() A、信息化培训 B、咨询工作程序与作业技巧培训 C、专项作业技能培训 D、实际应用的操作技巧培训。 答案A 9,以下贯标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中,最先应该开展的是() A、组织开展培训、大力宣传推动 B、开展深入调研,充分收集信息 C、识别体系过程,策划体系框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0,组织内部往往存在既有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咨询师应() A、迎难而上,尽量帮助组织化解矛盾 B、帮助于自己有利的一方 C、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介入 D、避免陷入其中 答案D 11,以下属于审核的路线和方法的是() A、自上而下的审核方法 B、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C、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D、以上全是 答案D 12,对于体系认定认识正确的是() A、贯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认定通过

集成电路版图基础知识练习

一、填空 1.ls (填写参数)命令用于显示隐藏文件。(-a) 2.进入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命令为 (%cd ..) 3.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命令为:(%pwd) 4.目录/home//uuu已建立,当前工作目录为/home/,采用绝对路径进入/home//uuu 的命令为:(%cd /home//uuu) 5.假设对letter文件有操作权限,命令%chmod a+rw letter会产生什么结果:(对 所有的用户增加读写权限。) 6.显示当前时间的命令为:(%date) 7.打开系统管理窗口的命令为:(%admintool) 8.与IP地址为166.111.4.80的主机建立FTP连接的命令为:(%ftp 166.111.4.80 or %ftp %open 166.111.4.80) 9.建立FTP连接后,接收单个文件的命令为:(%get) 10.建立FTP连接后,发送多个文件的命令为:(%mput) 11.有一种称为0.13um 2P5M CMOS单井工艺, 它的特征线宽为______,互连层共有 _____层,其电路类型为_______。0.13um 7 CMOS 12.请根据实际的制造过程排列如下各选项的顺序: a.生成多晶硅 b.确定井的位置和大小 c.定义扩散区,生成源漏区 d.确定有源区的位置和大小 e.确定过孔位置 正确的顺序为:___ _________________。bdace 13.集成电路中的电阻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种。井电 阻,扩散电阻,多晶电阻 14.为方便版图绘制,通常将Contact独立做成一个单元,并以实例的方式调用。若该 Contact单元称为P型Contact,由4个层次构成,则该四个层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active, P+ diffusion, contact, metal. 15.CMOS工艺中,之所以要将衬底或井接到电源或地上,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证PN结反偏,使MOS器件能够正常工 作。 16.版图验证主要包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该功能的 Cadence工具主要有(列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DRC, LVS, ERC, Diva, Dracula 17.造成版图不匹配的因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造工艺引起的,另一个是 __________;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片上环境波动,温度波动,电压波动。 18.DRC包括几种常见的类型,如最大面积(Maximum Dimension),最小延伸(Minimum Extension),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间距,最小宽度,最小包围(Minimum Enclosure)。 19.减少天线效应的三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二 极管,插入缓冲器,Jumper (或者,通过不同的金属层绕线)。 20.由于EDA工具的不统一,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件格式,如LEF, DEF等,业界公认 的Tape out的文件格式为 _______,它不可以通过文本编辑器查看,因为它是

润滑油基础知识试题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 2、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迪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 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 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4、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5、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6、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7、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润滑油粘度越大,油

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8、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 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9、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 C以下为易燃品,45 C以上为可燃品。 10、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____ 温度。 二、液压常用词汇互译(每题2分,共14分) 1、Solenoid valve 电磁阀 2、Check valve 单向阀 3、Pilot valve 先导阀 4、Flow valve 流量阀 5、Servo valve 伺服阀 6、Proportional valve 比例阀 7、Synthetic lubricating oil 合成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润滑油? 答: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2、润滑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6〕48号)、《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等战略部署,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33号)的工作安排,切实做好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标准引领,协同推进。结合行业特征和需求,分类总结贯标评定成果,加强分行业专题研究与标准研制,协同开展宣贯推广,进一步营造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实效。 坚持典型带动,全面推广。推动已通过评定企业及各类服务提供商沿着企业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及总体解决方案这一工作主线,深度协作、共建共享、全面推广、各得其所。 坚持创新管理,提升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符合信息时代规律的管理新机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服务升

级,有效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调整、技术融合发展和数据开发利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可持续竞争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总结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共性解决方案,研制一批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标准,形成一套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创新、流程优化的路径和方法,引导企业构建互联网条件下新型能力体系,引导战略、管理、流程、技术等各类服务机构围绕新型能力的识别与打造为企业提供服务,带动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平均利润率提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三、示范方向 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导向、原则和要求,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坚持数据为驱动、综合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服务化为方向,以打造新型能力为主线,沿着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等维度,按照以下重点示范方向,总结提炼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产品协同研制、可追溯、远程维护保养为代表的产品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 重点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和集成互联,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需求的数

使用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26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使用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 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使用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集成电路型号的识别 要全面了解一块集成电路的用途、功能、电特性,那必须知道该块集成电路的型号及其产地。电视、音响、录像用集成电路与其它集成电路一样,其正面印有型号或标记,从而根据型号的前缀或标志就能初步知道它是那个生产厂或公司的集成电路,根据其数字就能知道属哪一类的电路功能。例如 AN5620,前缀AN说明是松下公司双极型集成电路,数字“5620”前二位区分电路主要功能,“56”说明是电视机用集成电路,而70~76属音响方面的用途,30~39属录像机用电路。详细情况请

参阅部分生产厂集成电路型号的命名,但要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A4100,到底属于日立公司的HA、三洋公司的LA、日本东洋电具公司的BA、东芝公司的TA、南朝鲜三星公司的KA、索尼公司的CXA、欧洲联盟、飞利浦、莫托若拉等国的TAA、TCA、TDA的哪一产品?一般来说,把前缀代表生产厂的英文字母省略掉的集成路,通常会把自己生产厂或公司的名称或商标打印上去,如打上SONY,说明该集成电路型号是CXA1034,如果打上SANYO,说明是日本三洋公司的LA4100,C1350C 一般印有NEC,说明该集成电路是日本电气公司生产的uPC1350C集成电路。 有的集成电路型号前缀连一个字母都没有,例如东芝公司生产的KT-4056型存储记忆选台自动倒放

两化融合要点(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管理体系 概念的由来: 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 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继续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含义: ·信息化的重点是加强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 ·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 两化融合发展过程 发达国家与中国两化融合特点的不同: 发达国家渐进式发展: ①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 ②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中国跳跃式发展: 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 ②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历程的不同: 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三个阶段: ①蒸汽机时代—小工业时代机械动力传递困难,工厂规模受限。 ②电力时代—大工业时代电力动力传递不受限,工厂规模急剧扩大。 ③自动化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走上两化融合道路。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①传统工业化(1949-1979)计划经济,无需求、无动力、无条件; ②开放改革阶段(1989-1999)向市场经济转型,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 ③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2000-)加入WTO,超高速发展,必然向自由。 中国与发达国家目前两化发展现状对比: 发达国家: 渐入性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的积累,自然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中国: 植入性发展,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中后期,亟待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体系区别是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9000体系区别是什么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二、两化融合内容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融合 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 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 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的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聚焦点的原则。 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展开。 2、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则。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要确保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 两化融合要一把手亲自抓,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专门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的原则。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断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5、过程方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方法,即: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改进,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6、全局优化的原则。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7、循序渐进的原则。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发布时间: -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 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 鸣笛久久不息。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她们一般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经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分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 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另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创造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模拟考试试卷 注: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姓名部门成绩 一、单选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 、GB/T23020-2013中,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可分为()从低到高四个阶段。 A.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 B.起步建设、综合集成、单项应用、创新突破 C.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全产业链集成 D.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 2、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是一个()的过程。 A.全局优化 B.局部优化 C.技术创新 D.管理创新 3、( )是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机会和变更需求的活动。 A. 管理评审 B.管理监督 C.运行维护 D.体系评价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流程包括:体系建立、体系实施、( )、体系保持和改进。 A. 认定 B.准备 C.策划 D.总结 5、()是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A.企业的发展战略

B.两化融合目标 C.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D.获取差异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6、在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的是( )。 A.完整性原则 B.可用性原则 C.统一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7、通过PDCA的循环作用和持续改进来提高所有过程有效性,D代表( )。 A.策划 B,评测 C.改进 D.支持、实施与运行 8、九项管理原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 )。 A.附加条件 B.核心思想 C.核心内容 D.中心要求 9、关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 A.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的组织 B.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 C.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只适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 D.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必须是企业整体,不能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 10、为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企业应识别可能存在的( ),进行持续管理。 A. 设备设施故障 B.技术风险 C.信息安全风险 D.技术故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管控,满足公司新型能力提升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控,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过程进行控制。 引用文件 QB/LHCW01.0—201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术语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指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3.1 等加工设备、检测和监控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 4 职责 4.1 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固定资产(动能类、结转类)投资计划;负责零星设备(除信息化设备)的采购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签订;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工业控制设备设施; 4.2企管部负责计算机和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编制年度信息类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负责信息化维保服务的采购; 4.3采购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 4.4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的需求,参与到设备设施维护和升级改造过程,监控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态,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内容和要求 5.1 工业设备设施管理 5.1.1 设备设施投资管理 5.1.1.1 投资项目需求的识别 各业务部门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识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并编制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提交设备科。 5.1.1.2 投资项目的计划及目标制定 设备科在接到各业务单位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后,应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范畴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5.1.1.3 投资项目计划的评审及批准 设备科组织评审小组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5.1.1.4 投资项目计划的实施 设备科按照通过评审、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签批,并组织实施,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知识整理

当GS V 恒定时,g m 与DS V 之间的关系 当DS V 恒定时,g m 、DS I 与GS V 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DS V 恒定时的弱反型区、强反型区、速度饱和区分别对应于当GS V 恒定时的亚阈值区、饱和区、线性区(三极管区)。 跨导g m 在线性区(三极管区)与DS V 成正比,饱和区与GS TH V V -成正比 DS g GS TH V V - 饱和区的跨导

NMOS 1、截止区条件:GS TH V V < 2、三极管区(线性区)条件:TH GD V V < 电压电流特性:()21 2DS n GS TH DS DS W I Cox V V V V L μ?????=-?- 3、饱和区条件:TH GD V V > 电压电流特性:()2 1 (1)2DS n GS TH DS W I Cox V V V L μλ= -+ 4、跨导: 就是小信号分析中的电流增益,D GS dI gm dV = () n GS TH W gm Cox V V L μ=- gm =2DS GS TH I gm V V = - 5、输出电阻就是小信号分析中的r0:10DS r I λ≈ PMOS 1、截止区GS THp V V > 2、三极管区(线性区)条件:THP DG V V < 电压电流特性:()21 2DS p GS TH DS DS W I Cox V V V V L μ?????=-? - 3、饱和区条件:THP DG V V > 电压电流特性:()2 1 (1)2DS p GS TH DS W I Cox V V V L μλ= -- 4、跨导和输出电阻与NMOS 管一样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申请报告 1概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信部连续五年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制定了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平评估规范》,提出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2017年工信部组织制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组织制定GB/T 230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开始正式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所有企业,部分领域、行业和规模,经咨询目前主要针对制造型企业。 2申请的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认证主要有以下优势和益处: 1)企业招投标重要门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已开始作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采购招标加分项,是企业综合实力体现。 2)济南市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30万一次性奖励,对评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高新区对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给予15万元配套补助。(摘自:《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 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3)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是申请5G工厂、智能工厂的前提条件,是工信部部分项目申报评审的加分或门槛。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投融资授信及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3申请条件及费用 3.1申请条件 1)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产供销存实现信息化管理。 2)具备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结论:公司完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申请要求。 3.2申请费用 1)整体认证费用3.8万元。

电子元件基础认识第三章: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电子元件基础认识第三章: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电子元件基础认识(三) [作者:华益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832 更新时间:2005-3-27 文章录入:华益] 第三章: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第一节三端稳压IC ? ? 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 ?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 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 ?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 ? ? 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 0mA, 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 ?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电路图如图所示。 ? ?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 ?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

齿轮油基础知识

齿轮油基础知识(中级经验可阅读) 车辆齿轮油(中级版) 1. 概述 车辆齿轮油是润滑油重要产品,主要用于各种汽车手动变速器和驱动桥中。自1925年Gleason Works 开发了第一个双曲线齿轮驱动桥以来,在短短几年间,几乎全部的美国制造商都推广使用。接着,在欧洲也逐步得到应用。为了满足双曲线齿轮驱动桥的润滑要求。开发了极压车辆齿轮油,这种早期的齿轮油为S-Pb型或S-P-Cl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制得具有高速冲击性能和高扭矩性能的多效齿轮油,引入了S-P-Cl型复合剂。以后由于卡车载重和功率的提高,加上轴偏置增大,复合剂在原来的S-P-Cl基础上又引入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大大提高了极压性能。进入60年代,由于汽车工业不断追求高速度,大马力,需要热氧化安定性更高的润滑油,研制出第一代S-P型双曲线齿轮油,并逐渐在全世界得到普及。 硫磷型车辆齿轮油经过40年的使用,经久不衰,其主要是围绕着含磷添加剂和添加剂复配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第三代硫磷型齿轮油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解决了含磷剂消耗快的问题,并可作为车辆、工业齿轮通用油。 1.1国外车辆齿轮油情况 代表着发达国家的欧洲,每年需要车辆齿轮油30万吨,其中75%为GL-5车辆齿轮油,其余为GL-4齿轮油。见表1: 表1 欧洲用车辆齿轮油 长很小。出现了全寿命油,要求汽车齿轮油的基础油越来越多地使用合成润滑油,同时有轻质化趋势,好处是改进了燃料经济性,也容易换档。欧洲汽车生产商要求车辆齿轮油延长换油周期,甚至要求与车辆同寿命,目前汽车寿命约为75万公里,将来要延长到100万公里,因此齿轮油与橡胶密封材料配伍性受到特别重视,要求在长期运转中齿轮油对密封材料既不能使其硬化、收缩,又不能使其膨胀、降低强度。 目前欧洲轿车多为前桥驱动,前桥中装有同步器。欧洲同步器设计与美国不同,美国的同步器由一组摩片组成,而欧洲的同步器由一组黄铜环组成,为使其同步器能正常工作,在要求使用GL-4、GL-5齿轮油时,还要补充进行密封件试验和同步器试验。由此可见,欧洲车辆齿轮油规格高于相应的美国规格。 1.2 我国车辆齿轮油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车辆齿轮油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分为齿轮油和双曲线齿轮油这两种残渣型的黑色齿轮油和一种馏分型的合成双曲线齿轮油。1960年公布我国第一个双曲线齿轮油的规格,基础油主要是残渣油,常用添加剂是硫化蓖麻油,也有用硫化松脂油。1962年公布第一个用于汽车、拖拉机变速箱及后桥的齿轮油规格,其油品由残渣油或加入部分馏分油构成,使用性能差,寿命短,耗能大,还需用低粘度润滑油或低凝点柴油稀释,才能冷启动。1967年开始生产渣油型S-P-Cl-Zn型双曲线齿轮油,主要添加剂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和氯化石蜡(T301)。油品的主要特性如极压抗磨性有较大提高,但热氧化安定性、防锈性、颜色等均较差。1971开始试制和生产精制型双曲线齿轮油,按添加剂类型又分硫磷氯锌型和硫磷型两种,其要性能相当于GL-4,用于“东风”汽车双曲线齿轮及大

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

润滑油的知识 1. 设备润滑的目的 机械设备作为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磨损消耗自身。设备的磨损是设备劣化、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设备零件磨损和消耗的重要手段。 2.润滑油的定义及要求 2.1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2.2 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当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适当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如拉缸、抱轴等故障。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润滑油会吸收热量将摩擦热带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设备的一些接触面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是这些间隙就会造成密封不良。而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就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了密封性。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设备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水分以及现场的酸性气体等,会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污物,如空气中的灰尘,机件间摩擦产生的金属屑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设备运行时,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各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设备运行平稳,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3. 使用润滑油的注意事项 3.1 润滑油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