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探索与发现(二)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探索乘法结合律及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使学生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导入新授。

1、23×3= 70×5= 13×100= 25×4= 125×8=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玩过玩具积木吗?你会用积木搭些什么?老师也用小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师:你能看出老师搭的是什么形状吗?

生1:正方体。

生2:不对,是长方体。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可是一个好习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进行“探索与发现”。(出示课题)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师: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我可以计算出来。

3、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交流答案:一共有60个小正方体。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汇报算法。课件演示配合学生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4×5×3 4×(5×3)3×5×4 3×(5×4)3×4×5

师将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并形成3×5×4=3×(5×4)。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到:所有因数都是3、5、4;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师:谁能把刚才几位同学发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起来说一说?

4、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5、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其实这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6、师:同学们真聪明!

二、运用。

1、师: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

课件出示: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35×2×5=35×(2×)(50×125)×8=50×(×8)

(60×25)×4

第3题,这里的数字有什么特征?你打算怎么做?

生:先算25×4,再用100去乘60。

师:为什么这样算?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师:说得很好。运用乘法结合律,能使有些算式计算起来更加简便。想自己来试试吗?

课件出示:42×125×8 38×25×4

做完后再出示:25×38×4

师:这道题你会怎么做?你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到38和4的位置交换了,但积没有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生举例。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运算定律。你猜它会叫什么名字呢?

生: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3、师: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出示:(125×5)×8=(×)×5

(3×4) ×5×6=(×)×(×)

生先填空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4、师:有些乘法算式同时用上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使计算简便。想再试一试吗?

课件出示:25×17×4 (25×125)×(8×4)38×125×8×3

学生独立完成,再板演,说说想法。

三、解决问题。

我校参加区运动会。在广播操表演中,学校所在的表演组的同学排成了25列纵队, 每列纵队有12人。你能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学校所在的表演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吗?

学校的观众席在北一二区,每排有125个座位,一共有16排,北一二区一共能容纳多少观众?

列式解答,使用简便方法。

25×12 125×16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教材在安排本课的内容时,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把乘法结合律的引出作为学生探索活动的题材,所以其活动的名称叫“探索与发现”。在本案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综观整个案例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通过操作活动,引出乘法算式

虽然学生对三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是熟悉的,也会计算,但教师在设计时仍让学生自己搭长方体,这样做可能在教学上要花费一些时间。然而,正是由于经历了自己搭长方体活动,使学生在后面讨论、发现问题时有了一个直观的题材,而这个题材既可以使学生借助形象模型进行直观思考,又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2.两次验证活动,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

学生发现不同的算式其结果是相同的―――这是在计算小正方体的块数时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情况,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合其他几个长方体呢?教师立即组织学生数其他的长方体中小正方体的块数,以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存在。当学生在验证中发现其他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块数的计算也符合这一发现后,教师询问学生:“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也正确吗?”,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验证的范围。这两次验证对学生来说特别地重要。第一次学生通过直观的模型来进行验证;第二次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学生用抽象的算式来举例验证,从而为发现、概括乘法结合律奠定了基础。

3.及时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探索数学的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并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本案例的最后,当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呢?”通过学生对方方面面的反思,引出教师最后的概括。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教师所做的概括还需要大量地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探索的基本步骤。

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1814-378-422 568-(68+178)561-19+58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3×15×2 125×7×8 250×56×4 25×12 125×32 69×25×4 24×25 125×25×32 69×10×125×8 125×72 乘法分配律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25×81 2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练习: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73349

个人收集整理-ZQ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地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地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分配律地模型:(a+b)×c=a×c+b×c 一、分配律地典型题例 ①由(a±b)×c推出a×c±b×c地典型题例有三种:●(125+40)×8 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地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即(125+40)×8 =125×8+40×8 =1000+320 =1320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地数(这种类型地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地),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可以把拆成整百数减一个较小地数.即:,则题目变成:×(),可以套用公式变成: × ×() ×× ●(18+4)×25 这道题虽然已经是分配律(a+b)×c地形式,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18×25并不简单,因此不能直接拆分成18×25+4×25地样子,而是先把18+4算出来等于22,然后对22进行重组,拆分成上题地整十数加较小数地样子:20+2,因此题目地解法是: (18+4)×25 =22×25 =(20+2)×25 =20×25+2×25 =500+50 =550 ②由a×c+b×c推出(a+b)×c地典型题例有两种:●24×31+76×31 这题因为24+76正好等于100,因此可直接套用公式变为:

乘法结合律计算题100道 乘法口算的数学教案

乘法结合律计算题100道乘法口算 的数学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 10×5 20×3 14×2 34×2 2。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

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板书出示:口算14×3. (1)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2)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3)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 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4)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2。做一做 (1)投影出示: 16×2= 6×3= 25×2= (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3)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①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②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3。试一试:140×3= 370×3= 1800×5= (1)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

小学四年级数学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也是众多简便方法之一。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可化简为(ab)c=a(bc)、(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运算方法 编辑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举例: (1)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2)6×11×5 =6×5×11 =30×11 =330 (3)12×43×25 =12×25×43 =300×43 =12900 乘法结合律(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15×25×4=1500 教学挂图(3×5)×4=60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同学们,我们近期一直在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律在一起运用时,同学们就出现了混淆,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知道:乘法结合律是(a b)×c=a×(b×c),可见应用乘法结合律要在连乘的情况下,并且相乘的数据可以变成如1、 10、100、1000等,这样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了。所以,运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连乘,二是相乘时可变成容易口算的数据。 例1:125x25x8 例2:5x183x5x4 分析:连乘,125乘8可变成1000,可以简便。分析:连乘,5x5x4=100,可以简便。 125x25x8 5x183x5x4 =(125x8)x25 =(5x5x4)x1.83 =1000x25 =100x183 =25000 =18300 例3:125x25x32 例4:125x88 分析:连乘,但直接不能简便,可以把32看成4x8 分析:不是连乘,可 把88写成8x11,便 可简便了。 125x25x32 125x88 =125x25x4x8 =125x8x11 =(125x8)x(25x4) =(125x8)x11 =1000x100 =1000x11 =100000 =11000 而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可见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乘加乘(乘减乘)的情况下,并且有相同因数,二是相乘时的结果容易口算(或者,相加的结果容易口算,如72+28=100)。 例1:(125+25)×8 例2:35×65+35×35 分析:是加乘,有相同因数8,分析:是乘加乘,有相同因数35, 并且35+65=100,

四年级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共同探索与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这些运算定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快捷、简便。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走进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本节课我们要探索的新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问题情境: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4)×3 2×(4×3)(7×4)×25 7×(4×25) =8 ×3 =2×12 =28 ×25 =7×100 =24 =24 =700 =700 (2×4)×3 = 2×(4×3)(7×4)×25 7×(4×25) 2.自学交流 直接出式例子,让学生一组一组的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讨论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的理论依据。 学生仿写一组算式。 请你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 三.合作展示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抽象概括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 四、巩固提升 1、1题再次体会乘法结合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2题巩固乘法结合律含义与运用。 3、3题先独立完成简便运算,再全班订正。 4、4题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加深对规律的掌握。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7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61——64页 教学目的: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算式的联系。 在新课展开阶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出题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探求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试验、归纳的探索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在整个知识探索的过程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和欣赏,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的好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没有给出统一的要求,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诶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 1、①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可以放多少个鸡蛋? ②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 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

四年级练习题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一、仔细想,认真填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和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与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与 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积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 为。 4、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与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与相 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5、用字母a、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6、73+99+27=99+(73+27) 是根据加法( )律和( )律; 9×125×8 =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 )律; (25×37)×4=37×(25×4)。这里运用了乘法( )律和( )律。 4、在○里填>、<或=符号。 125×24○125×8×3 27×4×25○27×(4×25) 67×8○68×7 5、在□内填上数,在○内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运用的运算定律。 29+37+171=37+(□○□)。 42×5×8=42×(□○□)。 47+□=28○□。 427+39+73=(427+□)○□。 35×21×2=21×(□○□) 。 6、计算64×26后,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是运用了()律。 7、25×(20×39)=(25×20)×39 这是运用了()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76+98+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二、对号入座:(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600030 B.603000 C.600300 2、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 A.48×40 B.480×400 C.48×400 3、用两个4和三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五位数。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 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生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的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 分配律的模型:(a+b)×c=a×c+b×c 一、分配律的典型题例 ①由(a±b)×c推出a×c±b×c的典型题例有三种: ●(125+40)×8 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的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即(125+40)×8 =125×8+40×8 =1000+320 =1320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的),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98×47,可以把98拆成整百数减一个较小的数。即:100-2,则题目变成:47×(100-2),可以套用公式变成: 98×47 =47×(100-2) =47×100-47×2 =4700-94 =4606 ●(18+4)×25 这道题虽然已经是分配律(a+b)×c的形式,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18×25并不简单,因此不能直接拆分成18×25+4×25的样子,而是先把18+4算出来等于22,然后对22进行重组,拆分成上题的整十数加较小数的样子:20+2,因此题目的解法是: (18+4)×25 =22×25 =(20+2)×25 =20×25+2×25 =500+50 =550 ②由a×c+b×c推出(a+b)×c的典型题例有两种: ●24×31+76×31 这题因为24+76正好等于100,因此可直接套用公式变为: 24×31+76×31 =(24+76)×31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西河小学王玉栋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1)要求学生上台排队:5人一组,组成4组。(提问:共有多少人?有几种列式?) (2)(教师口头表达)学校买来15箱课外书,每箱有25本,每本4元,用了多少钱?看谁算得最快。 (这样创设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既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导入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做好铺垫。) 观察插图,说说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要求“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感性上掌握乘法交换律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插图,弄清题意。 2、合作、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完整word版)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结合律专项练习题 姓名: 1、我会填 ①400×______×8 = 400×(15×8) ②(a×b)×c = a×(_____×_____) ③35×______ = 46×_______ ④45×5×4 = 45×(______×_____) ⑤125×32×25 = (125×______)×(_____×_______) ⑥a×b = _____×_____ 2、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画○符合结合律的画△ ①35×28=28×35 ( ) ②32×25=8×(4×25) ( ) ③25×15×4×2=(15×2)×(25×4) ( ) ④a×b×c=a×c×b ( ) 3、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1)30×2×5= 30×(2×5)=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5 ×16 ×4= (25 ×4)×16= 我发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连一连 45×18 18+(55+45) 4×45×25 125×8×2 125×16 45×(25×4) 45+18+55 18×45 5、简算 33×15×2 25×7×4×3 25×50×8 25×125×16 125×32×254×(25×9) 16×25×125 38×5×4 5×(19×2) 4×45×25 25×23×8 125×72 (25×125)×32 (30×25)×40 (15×25)×4 15×(25×4) (6×12)×5 6×(12×5) (13×5)×20 5×(13×20) 125×48 35×2×5 (60×25)×4 125×5×8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一、仔细想,认真填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和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与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与相 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积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 为。 4、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与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与相乘, 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5、73+99+27=99+(73+27) 是根据加法( )律和( )律; 9×125×8 =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 )律; (25×37)×4=37×(25×4)。这里运用了乘法( )律和( )律。 6、在○里填>、<或=符号。 125×24○125×8×3 27×4×25○27×(4×25) 67×8○68×7 7、在□内填上数,在○内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运用的运算定律。 29+37+171=37+(□○□)。 42×5×8=42×(□○□)。 47+□=28○□。 427+39+73=(427+□)○□。 35×21×2=21×(□○□)。 8、计算64×26后,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是运用了()律。 9、25×(20×39)=(25×20)×39 这是运用了()律。 10、用简便方法计算76+98+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二、对号入座:(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600030 B.603000 C.600300 2、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 A.48×40 B.480×400 C.48×400 3、用两个4和三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五位数。 A.3 B.4 C.5 4、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49×25×4=49×(25×4)这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6、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47×5)×12=47×(5×12) B、a×b×a×c=a×(b×c) C、4×a×5=a×(4×5) 三、计算 1、口算我最棒。 50×70= 40×30= 25×40= 160×3= 24×2=60×40= 200×7= 12×30= 22×40= 25×2=25×20= 48×20= 300×50= 180×6= 80—15=12×3= 320×3= 25×4= 50×2=210÷7=90×0= 30÷5= 200÷4= 18×4=125×37×8=598+99= 396—28—22= 369+43+57= 27×16+73×16=2、笔算下面各题。列竖式计算。 128×46= 403×24= 130×35= 42×102=

(完整版)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习题

一、基本演练: 89+145+55 67+(151+33)236+(64+48|) 二、能力提升: 216+75+125 +84 158+(27+142)+48 三、拓展应用: 1+2+3+4+5+6+7+8+9 1+3+5 = 3×3=9 1+3+5+7=4×4=16 1+3+5+7+9=5×5=25 1+3+5+7+9+11+13=()×()=() 1+3+5+……+15+17= ()×()=() 1+3+5+……+23+25= ()×()=() 38×25×4 42×125×8 应用刚才探索的乘法结合律学生独立尝试,经过学生自己的尝试与交流,概括出简便计算的一些基本方法。 2、填空 35×2×5=35×(2×___) (60×25) ×4=60×(___×4) (125×5) ×8=(___×___)×5 (3×4) ×5×6=(__×__)×(__×__) 3、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25×17×4 (25×125) ×(8×4) 38×125×8×3 全体学生独立练习,再讲评。理解乘法交换率,结合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思考】 125×32 125×32×4 使下列的计算简便吗? 38×25×4 42×125×8 应用刚才探索的乘法结合律学生独立尝试,经过学生自己的尝试与交流,概括出简便计算的一些基本方法。 2、填空 35×2×5=35×(2×___) (60×25) ×4=60×(___×4) (125×5) ×8=(___×___)×5 (3×4) ×5×6=(__×__)×(__×__) 3、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25×17×4 (25×125) ×(8×4) 38×125×8×3 全体学生独立练习,再讲评。理解乘法交换率,结合律,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思考】 125×32 125×32×4

(完整)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研课题:学法有效性研究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侓的探索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扯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5×6=70×5=14×100= 25×4=35×2=125×8= 2、师:看到同学们有这样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老师刚刚发现了两组比较有趣的算式,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二、探索发现

大屏幕出示两组算式 (2×4)×32×(4×3) =8×3=2×12 =24=24 (2×4)×3=2×(4×3) (7×4)×257×(4×25) =24×25=7×100 =700=700 (7×4)×25=7×(4×25) =24×25 =700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再照样子仿写一组,然后小组内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汇报

(要求:学生能说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每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等的。) 三、运用验证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就找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自己所发现的这个事例。 出示书中的两个例子 要求:(1)先说清楚两个算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 (2)再说两个算式特点是否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交流、汇报 师:任意三个数相乘,改变了运算顺序,积都不变吗? 先独立举例子,写练习本上。(大数用计算器) 再小组交流,板书展示一组。 四、表示对比 师: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个规律语句比较冗长、复杂,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比较简洁了。用a、b、c三个字母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汇报 学生口述,板书 (a×b)×c=a×(b×c) 看着字母表示的形式,完整地述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对比 五、简捷计算 直接出示125×9×8

四年级数学《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探索与发现(二) 计算:(1)(9×25)×4 和9×(25×4)、

(2)(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9×25)×4=9×(25×4)、(12×8)×125=12×(8×125)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 2、17×25×4 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定稿) 执教:麻港小学陈长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25+78+375= 25+38+75+62= 2、引入新课:你很快就说出了结果,是怎样想的?既然运算定律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速度,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60~61页例3、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5题。 学习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 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 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导学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过程 一、沟通学习 1、复习 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效得为接下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铺垫。 2、设疑引入 在下列圆圈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5○8=8○5 (2○3)○5=2○(3○5) 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加号,也可以都填乘号。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如果填乘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1)能根据加法中所学到的知识,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吗?(板书)(2)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些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猜测乘法中是否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自学】 自学要求:列出算式。 自学形式:自学尝试。 【互学】 互学内容(1)交流题目条件和问题。(2)讨论列式依据。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比划一下。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 展学表达:1.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就是已知每组5人,3组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 2.列式计算:5×3=15(人)或3×5=15(人) 3.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探究 主问题1: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吗?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出来?【自学】 自学要求:自学尝试。(边思边总结) (1)在导学单上写出三组这样的等式。 (2)联系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并用简单的方式表示。 【互学】 互学方法:相互说一说。 互学过程: (1)交流分享:小组长主持,组员依次交流自己的想法。 (2)汇总意见:小组长总结,形成小组意见。 (3)展学准备:小组长根据汇总意见合理分工。 【展学】 展学形式:台上展学。 展学过程: (1)根据组长分工有序汇报。

乘法运算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a+b)×c=a×c+b×c ,(a-b)×c=a×c-b×c (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a×c+b×c= (a+b) ×c ,a×c-b×c=c×(a-b) (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7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X Kb1. C om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乘法结合律 一、填空 35×2×5=35×(2×___) (60×25) ×4=60×(___×4) (125×5)×8=(___×___)×5 (3×4) ×5×6=(__×__)×(__×__) 二、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25×17×4 (25×125) ×(8×4) 38×125×8×3

乘法运算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a+b)×c=a×c+b×c ,(a-b)×c=a×c-b×c (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a×c+b×c= (a+b) ×c ,a×c-b×c=c×(a-b) (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 56×101? ?? 52×102 ?????? ?125×81??????????? ??????? 25×41????? 75×41??????? ??? 76×101????? 62×102?? ?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 42×98??? 29×99????? 85×98???? X Kb1. C om? 125×79???? ?25×39? ?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 ? 56+56×99? ?? ???99×99+99 75×101-75???? ?? ????125×81-125??????? ?????? 91×31-91 乘法结合律 一、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