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试卷 81.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试卷 81.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试卷   81.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试卷   81.25

考试标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试

卷 81.25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渊源、演进及国际比较》下

倒计时46:32

一、判断题(15 道)

1. 关于免除公开事项,各个国家的规定并相同。

正确

错误

2.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正确

错误

3. 信息公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正确

错误

4. 我国的政务公开始于村务公开。

正确

错误

5. 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也可以发布。

正确

错误

6.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正确

错误

7.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正确

错误

8.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正确

错误

9.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正确

错误

10.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正确

错误

11.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

正确

错误

12. 行政机关负有公开政府信息的义务,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应当公开。

正确

错误

13. 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内外有别。

正确

错误

14. 信息公开是特有的制约政府机制。

正确

错误

15. 英国的信息公开与“反间谍事件”有重要关联。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 以下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为()。

A. 政府公报

B. 政府网站

C. 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D. 新闻发布会

2.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予以公开。

A. 10个工作日内

B. 15个工作日内

C. 20个工作日内

D. 25个工作日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遵循的原则不包括的是()。

A. 公正

B. 公平

C. 便民

D. 便利

4. 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A. 保存

B. 制作

C. 获取

D. 公布

5. 安德斯·屈德纽斯1765年,发表(),提出自由主义主张。

A. 《国富论》

B. 《国之财富》

C. 《道德情操论》

D. 以上均错误

6. 各级行政机关公布本机关政府信息工作年报在每年的()。

A. 41275

B. 3月31日前

C. 41395

D. 4133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所称(),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A. 政府档案

B. 政府信息

C. 行政信息

D. 行政档案

8. ()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9. 下列属政府信息集中保管地的为()。

A. 电子图书馆

B. 大学图书馆

C. 政府网站

D. 国家档案馆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A. 第十二条

B. 第十三条

C. 第十四条

D. 第十五条

11. 现代民主和公共行政的危机不同解决方案中,()的观点是回归此前立法、行政与司法传统格局。

A. 强化司法审查理论

B. 行政专家理论

C. 议会主权理论

D. 形式主义理论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权限的一般原则为()。

A. 谁制作谁公开

B. 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

C. 谁保存谁公开

D. 制作兼保存

13. 我国对政府信息发布时限的要求为()。

A. 准确性

B. 及时性

C. 公开性

D. 全面性

14. 在我国,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一般形式要件为()。

A. 数据电文形式

B. 口头形式

C. 书面形式

D. 电子邮件

15. 行政机关收到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而不能当场答复的,应予以答复的时间期限为()工作日。

A. 2个

B. 5个

C. 10个

D. 15个

三、多选题(10 道)

1. 依申请公开的理由包括()。

A. 有利于被申请国

B. 知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C. 有利于信息流通和保护申请人利益

D. 不会实质性增加被申请国的费用、成本和风险

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特点有()。

A. 时间不长

B. 近几十年发展迅速

C. 发展过程并不顺利

D. 时间较长

3.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A. 推进

B. 指导

C. 协调

D. 监督

4. 我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力度,增强()。

A. 主动性

B. 公正性

C. 权威性

D. 实效性

5. 主动公开事项包括()。

A. 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B.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C. 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D. 无需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

6. 当遇到情况复杂或者可能涉及()的申请,应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会商。

A. 国家安全

B. 公共安全

C. 经济安全

D. 社会稳定

7. 行政机关应编制、公布()并及时更新。

A.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B.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C.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D. 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8. 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的,申请人可以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正式使用,也可以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作为书证使用。

A. 有效

B. 正式

C. 准确

D. 完整

9. 我国拒绝公开的实质理由有()。

A. 国家秘密

B. 商业秘密

C. 个人隐私

D. 危及安全和稳定

10. 我国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A. 为行政机关所持有

B. 与存储形式无关

C. 信息不等同文件

D. 与制作、获取时间无关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灯下漫笔(节选) (含解析)

一、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基础整合 (43分)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豆萁.(q í q ī) 江畔.(p àn b àn ) 啼.叫(d ì t í) 挖凿.(zu ó z áo ) 抖擞.(s ǒu sh ù) 浸.人(j ìn q ín ) 2,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 ) ______( ) _______( ) 卷 蹊 横 ( ) ______( ) _______( ) 3、选字组词。(6分) 暮 幕 墓 报( ) 坟( ) ( )春 ( )地 狭 峡 侠 大( ) 山( ) ( )谷 ( )窄 涕 递 梯 楼( ) 流( ) ( )子 ( )增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语。(4分) (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釜:_________________ 泣:___________________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 啼。 留连:_________________ 恰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是襄阳向. 洛阳。 即:_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若:_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下列诗句与其诗题、作者连起来。(5分) 人闲桂花落 《己亥杂诗》 杜甫 千朵万朵压枝低 《竹石》 苏轼 任尔东西南北风 《浣溪沙》 王维 九州生气恃风雷 《江畔独步寻花》 龚自珍 山下兰芽短浸溪 《鸟鸣涧》 郑燮

(完整)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偏重基础、覆盖面较广的试卷。参加考试学生34人,及格34人,及格率100%,优秀25人,优秀率74%,平均分82.4,最高分95.5.,最低分60。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基础知识(占40分);二、阅读(占30分);三、习作练习(占30分)。试题突出了本学期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课内外兼顾、注重了积累运用,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卷面分析 二、具体剖析: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学生对普遍掌握较好,可是对个别容易混淆的“机械”的“械”错误率较高。其原因有:平时学生对词语理解死板,不能在语境中形象的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解决这一难题。 2、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一部分错误率不高。 从整体看,此小题错的较多。其做错原因有:⑴对字音所使用哪个的具体语境记忆不牢,区分不清⑵对易错字的读音积累不够。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失分率很低,说明对课本上日积月累的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将出自那篇课文,错写成那部作品,导致失分。对于四大名著中,那部作品不是出自明代,并写出两个主人公,由于涉及到上册书中的内容,部分学生记忆不清,“林黛玉”的“黛”字书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这题失分率较高。 4、用所学名人名言写句话。有个别学生只将名人名言摆在那,而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说明审题不清。 5、古诗积累。名言、诗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没有人失分。 6、按要求写句子。此小题失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排比句掌握的较熟练。 <二>、阅读部分 本题在这份试卷中所占分值为30分,共有2篇短文。第一篇是课内阅读《伯牙绝弦》,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知识点已经梳理,所以普遍失分率不高,唯独解释加点的字之后的“你的发现”一项失分较多,原因是:之前没见过这类题型,学生不明白题意。 第二篇短文共有7个小题,在这47小题中,出问题最多的是2、3、7小题,1、5小题失分较少。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 1.(12分)读拼音,写词语 kǒnɡbùzhìxùdiān bǒchún qiānɡ shèjiàn cán fēnɡ 2.(8分)连线 3.(12分)补充词语 荆请潸然然立 然有相对人烟 4.(8分)填空 (1)“蔺相如说:‘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 (2)雨果被称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于2004年被拍成电影,轰动一时。 (3)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有的蔺相如;有的廉颇;有的哈尔威舰长;还有乔依。 5.(5分)口语交际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名人,学校排一个小话剧,要你担任其中一个角色。你希望扮演哪一位,说说为什么要扮演他(她)。 6.(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

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三个词,依次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得意信任醒悟悔恨失望 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是→→ (2)“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完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纵观整份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下面就本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25人,平均分85.5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8.最低分为73分。 三、试题分析 1.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2.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3.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 四、反思与建议 1.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2. 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

1灯下漫笔(节选)

《小狗包弟》学教练案 制作人:王贞培审核人: 刘艳玲2016/10/10 一、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诵读、圈点勾划品味精彩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巴金身上体现出的敢于讲真话、勇于自省的美好人性并学习这种美好的人性光辉。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作者身上的忏悔精神。 【学习难点】 探究小狗包弟遭受厄运的原因(文革背景) 二、预习任务 1.把课文标上段号,熟读课文。 2.做《红对勾》P55“基础自主学习”部分,阅读P56“相关知识链接”。 3.请简要写下本文围绕“小狗包弟”讲了哪些内容? 三、课堂研学(1课时) (一)向谁忏悔 1、写了一条什么样的小狗? 诵读第3段、第5段,圈点勾划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点: 这是一条(特点)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根据第2段总结): 这是一条聪明可爱的小狗,因为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这是一条的小狗,因为它。 2、写小狗怎么了? (二)为何忏悔 我为什么要送走小狗?(小组合作探究)

(三)怎么忏悔 作者是怎样向小狗表达歉意的? 自由诵读第10到13段,圈点勾划出直接向包弟表达歉意的句子,仔细品读。 (四)悔的意义 当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四人帮的时候,巴金却向一条狗道歉,说明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桌间交流探讨) 四、当堂练笔 生活中、学习上,我们又有什么要向别人(或小动物)忏悔的吗? 请你把这种情意写出来,100字左右 五、课后巩固,作业布置 1、以坦诚的笔把当堂练笔中的歉意扩充,写在周记上。 2、《红对勾》中《小狗包弟》第一课时作业。 六、相关链接 1970年12月7日,曾经反对德国纳粹的英勇斗士、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不由自主地下跪,这在当时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它的份量重如泰山。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尊重,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对象不同,但他们的歉疚与忏悔,殊途同归)

《灯下漫笔(节选)》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灯下漫笔(节选) 【文本导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地位。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麻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昙花一现,紧接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黑暗中国亟待彻底的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开始大声疾呼,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并荷戟奋战,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但是,统治阶级及一些反动的复古主义者,却极力鼓吹中国的所谓精神文明,妄图维护封建主义的文化,维护人吃人的等级制度。这就需要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揭露复古派的阴谋,擦亮广大人民的眼睛,于是,作为已觉醒的先驱者之一的鲁迅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反击,本文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那个时代…… 【作者卡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累.坠( ) ②编纂.( ) ③嗜.好( ) ④兑.现( ) ⑤万姓胪.欢( ) ⑥折.价( ) ⑦杀掠.( ) ⑧数.见不鲜( ) ⑨国粹.( ) ⑩不肖.( ) ?鉴略.( ) ?时日曷丧..( ) ?新颁.( ) ?勒.令( ) ?木塞.( ) ?复辟.( ) ?黄巢.(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巢( ) 窠( ) ②??? 兑( )蜕( ) ③??? 鉴( )签( ) ④??? 曷( )溘( ) ⑤??? 孺( ) 嚅( )濡( ) ⑥??? 嗜( )耆( ) 蓍( ) ⑦??? 胪( )颅( )鲈( ) ⑧??? 殃( )泱( )怏( ) ⑨??? 倘( )徜( ) 淌( ) ⑩??? 纂( )篡( )攥( ) ???? 详( )祥( )佯( ) ? ??? 偕( ) 揩( )楷( ) 谐( ) ?????? 萃( ) 粹( ) 瘁( ) 悴( ) 猝(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yuán fèi téng gāo cháo sǎ tuō shè jīzhèng fǔyóu jītàn suǒ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掺.和(cān chān)栖.息(qīxī)机杼.(shūzhù) 翡.翠(fēi fěi)吞噬.(shì sì)唾.沫(chuítuò) 三、形近字组词。 梗(______)惧(______)霉(______)撒(______)崖(______)哽(______)俱(______)莓(______)撤(______)涯(______)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一碧(____)里襟(____)带(____)(____)影自怜 孤芳自(____)硕大无(____)心驰(____)往 1.文章一开始就诉说了作者怀才不遇、(__________)的境遇。 2.长江三峡,多么美丽,多么迷人,一直是我(__________)的地方。 3.这个地瓜真是(____),实属罕见。 五、选词填空。 僻静静谧恬静平静 1.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__________)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2.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我的目光顺着(________)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 4.四周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听到这个噩耗,她没有哭,没有闹,(_________)得吓人。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这座石桥年代很久远了。这座石桥还很坚固。(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了人们的心。(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草原》一课中,作者(人名)___________描写了:“在天底下, _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_________,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江南春》,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__。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作者回忆了有关鲁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燃放花筒,__________,关心女佣。 八、阅读课内选文片段,完成练习题。 少年闰土(节选)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范围、要求 本次期末测试内容很全面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句子、古诗、篇章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度不大,题目较灵活的试卷。 二、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写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主要考察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字词的积累情况。出错较少,但有个别不会拼或粗心的现象,可见同学们对拼音的掌握能力不强,这也是他们经常写错别字的原因。 2、“读一读,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本题学生得分较多,这和平时教师带学生总结多音字练习是分不开的。 3、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写成语。要求补充的成语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很简单的,失分不多,但也有极少数人因为马虎出错。,说明同学们对成语的出处、用途、类别等掌握不佳。 4、选词关联词语填空。题目相当简单,加上六年级练习较多学生掌握的好,所以失分不多。 5、按要求改写句子。这些题形平时都训练过,只要细心都能做对。但也有一些同学很大意,没有申审清楚题目就写了。以后应多加强这

方面的练习。 6、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应该是最简单的,但还是有令人不满意的现象。竟然有不少同学出错,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平时的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只注重背诵,而忽略了默写,特别是对进生没有抓好。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26分) 1、阅读(一) 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少数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过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已有所遗忘,大多数做得还不错。 2、阅读(二) 这则短文篇幅不算太长、浅显易懂,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然而有少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或是没有深入阅读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40分) 此次作文题目内容较宽,以今年最令你难忘的事为题,内容不作过多限制,大家都有话可写。从整体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畅所欲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二是语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三是中心突出。然而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语言积累欠缺,表述不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习作选材方面还要加强。 本次检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的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我今后要朝这个方向奋斗——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

《灯下漫笔》读后感

《灯下漫笔》读后感 总有一些文章让人振聋发聩,深入人心,就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我们的骨髓里,抵达灵魂深处,让我们难受痛苦,也让我们深思醒悟。读鲁迅《灯下漫笔》就有这种感觉,这一次鲁迅先生将矛头直指中国历史的本质以及国民的奴性人格,思想深刻,入木三分。 鲁迅从袁世凯复辟钞票贬值一事作为契机,引发议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由此对国民的奴性( 包括自己的)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和严厉的批判。 在阶级社会的几千年的历史中,百姓向来只是会劳动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任何“人”的价值可言。“将人不当人”,本来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对待被剥削者的行为准则,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甚至还产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这就说明人的价值更低于牛马,不如猪狗了。换言之,如果人的价值等于牛马,则应该心悦诚服,讴歌恭颂太平的盛世了。但是,鲁迅的一句“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确是数见不鲜的”,道破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生存状态,露出了中国人病态心理的本质,把一批中国人心安地作奴隶的嘴脸放大在人们的面前。究其源头就在于国民的奴性人格,习惯了当牛做马的日子,即便不是奴隶也得成为奴隶。 中国人的奴性从何而来?是来自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等级制”,是来自古代所谓的明君、圣贤、大儒之徒和现在的学者、教育家长期的思想侵犯,残酷的“等级制”,长期的思想教化,使得中国的百姓安

于现状, 愚昧麻木,逆来顺受,奴性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早已生根。正是因为厌恶国民的那种麻木、不言反抗的奴性心理,所以鲁迅选择了笔伐,想要通过这种无奈而悲愤述说去唤醒浑浑噩噩的国人。但是鲁迅也意识到这样做还不够,还需要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以一个日本人的随笔《北京的魅力》作为开头,道明了中国固有文明的本质“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中国人是争取不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孩子。”在这“吃”与“被吃”的循环中,中国人不断在自己制造的等级制度、礼教中被吞噬、被扼杀,现在还要被自己“盛宴”款待的西洋人掠夺、侵杀。 看着“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鲁迅先生最终吐露心声,呼吁青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让蒙昧无知的心灵获得重生,在革命先行者的引导下,抛却奴性,重拾尊严,这正是希望所在呀! 在文章第一、二部分的结尾,鲁迅都对青年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中国青年人正视国情,抛除奴性,驱除鞑虏,建立民主国家,建立一个把人当“人”的新世界。

《灯下漫笔》导学案资料讲解

《灯下漫笔》导学案

《灯下漫笔》导学案 第一课时(预习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一、诗词鉴赏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诗意解读】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耐寒的品性使红梅不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都妍,红色不是她的本色。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红梅风格所在,怎么能从绿叶、青枝来看梅花? 【考点演示】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二、写作背景及文本介绍 1、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cǎi hóng mǎ tíshāo wēi yōu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èn zhuōxǐ quèxiū sèwán p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裁(______)蹲(______)惧(______)纳(______) 栽(______)尊(______)沮(______)呐(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民不(____)(____)生灵(____)(____)(____)(____)遍野(____)(____)失所太平(____)(____)(____)(____)乐业路不(____)(____)夜不(____)(____)(____)(____)多端(___)心(____)血(____)(____)难鸣饮水(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除了……还有……因为……所以…… 不管……还……如果……就…… 1. ()猴子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它就更放肆起来。

2.在这次运动会上,()李华获得了冠军之外,()几名运动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董存瑞不去炸掉敌人的暗堡,我军()很难解放隆化城。 4.明天)下不下雨,我()是要把书送还给他的。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1)孙猴子坐天下—— _____________(补充歇后语) (2)兵马俑栩栩如生,神情各异。它的创造者具有很高的科学精神和艺术技巧。(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蒂尼里抽噎着对我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功喜欢不懈努力、勇往直前的人。(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溪流的两岸满是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垄、牧羊坡上,人们都在

高中语文灯下漫笔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灯下漫笔阅读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 1.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解析】联系上文文意,可知“这”指代的是银子。 【答案】银子 2.“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解析】由于钞票贬值,故而上文中有“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可见钞票关乎自己的生计,能不能折换到沉垫垫的现银,对于自己的生计是多么重要,以至于发生“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的感叹,表达出了“靠这些银子为生”的情感体验。 【答案】靠这些银子为生 3.画线句子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 。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 作用。 【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银行停止兑现,钞票贬值,以至我“几乎要绝食”“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终于能够折换现银了,可见降而求其次已属不易,反而得到了一种被扭曲的满足感。 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此起了过渡作用。 【答案】正常的要求不能被实现。降格以求其次,反而有被扭曲的满足感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4.对“万分喜欢”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用的是反语。 B.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解析】“幸而终于”兑换到打折的现银,就已“非常高兴”并“万分喜欢”,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奴性心理。联系下文,“虽不算人”,但苟安于“等于牛马”,表现了中国百姓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形成的不怒不争、逆来顺受、安于现状被奴役的愚昧的奴性心理,是典型的人性扭曲。 【答案】D 5.请举出这种“万分喜欢”的生活现象,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答案】略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 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1.这段话提示了中国人当时怎样的心态? 【解析】本段为假设性的心理分析与论证,是从上文的“银元”得失的日常生活心理出发,去理解社会现象与本相。中国国民的生活史就是一部奴隶史,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长期严酷的统治,导致中国百姓易于满足、奴性十足、惯于逆来顺受,甘当奴隶。 【答案】易于满足,奴性。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īà 二、形近字组词。(8分) 拨( ) 哀( ) 倒( )瓣( )拔( ) 衰( ) 例( )辨( ) 三、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8分) 1. 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2.爷爷看报纸。(扩句) 3.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不要等我吃晚饭。”(改为第三人称) 4.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改成反问句) 5、木桥在洪水中动。(改为拟人句) 四、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18分) 1.《学弈》记述了两个人跟 学下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的道理。 2.《匆匆》是现代作家 的一篇散文,作者发出了“ 你聪明的,告诉我, ?”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 。 3. 每当是中秋节就特别想家的,就如王建笔下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于谦对石灰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4. 苟利于民, ;苟周语事, 。 5.有意栽花花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小红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 。” 7、本学期,我还背了课外的优秀古诗《 》,我会默写其中的两句: , 。 六、在下面横线上默写《马诗》(7分) 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 的 。诗中作者用 ______和

比喻,其中“,!”两句画龙点睛地提示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 七、阅读(17分) (一)阅读(5分)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作者提到 " 大年夜 " 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 。 (2)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女孩在抽出第一根火柴前心中在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她的一双小手…… " 一节内容,将下面 4 个词语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 惊喜失望犹豫满足 (二)课外阅读(12分) 浓浓枣花情 提起甘甜绵润的红枣,无人不晓。但枣花的知名度,似乎就小了一些,这不会是花朵太小的原因吧。 其实,没有花儿,哪有果儿。老家的枣树,(漫慢)山遍野,到底有多少棵,谁也数不清。 A每年在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竞相 ..争奇斗艳之后,(娇骄)小的枣花,悄悄的露出头来。B 小花色米黄,花骨朵很小,简直都不像花,就像粘在叶梗上一撮儿、一撮儿的小米粒儿,透着饱满,说它是金色小花,也不为过。C小姑娘要是用这样的布,做一件小袄,或是一件小裙子,那可真是(漂飘)亮极了。D当晚风吹来,一串串的小黄花,摇摇摆摆,从密密麻麻的叶丛中,挤出来,躲进去,真是“金盏满树、香染满枝”。 提到香,那可不是一般的香。不是清香,也不是芳香,是陈香,是浓香。人的鼻子都禁不住这样的诱惑,蜜蜂的尖鼻子就更别提了。几里、十几里、几时里,翻山越岭,蜜蜂一群一群慕名而来,到盛开的花乡来。 枣花蜜极富营养,不但含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而且它香醇、味厚、质好。枣花蜜很沉,盛一斤酒的瓶子,装蜜,是两斤酒的分量,压手的感觉很刺激。 蜂蜜,眼下太多了,超市上琳琅满目,腻的人似乎已不再正眼看它。可四十年前,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 试题说明:这部分试题的内容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所学过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有两大特点:(1)考察知识注重语言文字的检测。(2)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取得成绩:多数学生掌握较好.以此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坚决问题的技能。由此说明抓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真正关注学生的语文积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素材库。 2、阅读理解 这部分试题内容主要是课外阅读。试题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察。即考察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考察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段篇的理解上看,侧重考查了学生依照阅读短文,结合短文理解来理解概括短文的能力,而且试题还进行了适当拓展,检测学生模仿短文的写作能力及想象和创造能力。 从答卷情况看,多数学生能够在仔细研读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审题答题,概括能力较好,能根据要求正确作答,但有少数学生对理解题的答题标准和答题技巧还存在明显不足,失分较严重。另一失分比较严重的

原因是学生的应试能力比较薄弱,出现明显的审题失误、错答、漏答现象。

3、习作表达 试题说明:学生习作训练,应从长远考虑,让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本次考试,作文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二、反思与建议 1、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从试卷书写来看,虽然比较清晰,可是大多书写字迹不够规范、工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日常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加以训练。 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增加积累。 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很多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如看拼音写词语,以前书写过,还有造句,都有待提高。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想。因此,在倡导学生“理解”、“感悟”的今天,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此考试也不例外。首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课文中出现过的写作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可一旦没有接触过的写法,以及需通过理解来回答并概括归类的方法,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不够灵活,靠死记

灯下漫笔教案

灯下漫笔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思路和结构来体会鲁迅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现象、社会现实和国民灵魂的深入思考。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讲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解题 这是一篇随笔(散文的一种)。 五四运动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从现象到本质,显示了高度的概括力,强大的穿透力和深刻的批判力。 三、关于作者(由学生自己归纳) 1.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鲁迅的经历和他的作品是有很大关系的,他的家庭的衰败,对人世冷暧的感悟,然后到日本仙台学医(《滕野先生》)想救治人的病体,其间一件事对他的触动太大,那就是日俄战争用中国人做靶子,而许多的中国人做观众和看客,他深知,一个民族即使身体再强壮,若他的灵魂是不健康的,那他只能做无聊的看客,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鲁迅1881—1936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本文写作于1925年。中国人心理存有愚昧无知,形成了阻碍社会前进最大的阻力,由当时的一件小事,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3.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生字嗜好shì勒令lè给与jǐyǔ编纂zuǎn 数见不鲜xiān 灾殃yāng 磕头kē 词语解释: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数见不鲜:shuò jiàn bù xiān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厘定:整理制定。 万胜胪欢:P81书下注释 4.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四、整体感知 ⑴阅读小字部分,思考: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朗读课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①批判的锋芒指向: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②作者观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