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13、14两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3、14两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3、14两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13、14两章导学案

丰南区物理教研

fengnanquwulijiaoyan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

执笔人:董秋平审核人:董春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习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预习检测】

1、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2、请举例说明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3、叫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结构:。

【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有关弹力的图片(多媒体)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橡皮筋、弹簧等受力后会,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有的形状,这就是物体的弹性。而橡皮泥等有些物体变形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

★学生活动二:探究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可以用圆珠笔上的弹簧)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

★学生活动三: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

实验结论:。

应用:1、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2、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四: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钢测力计

1、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5、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有个“测量范围”?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

【归纳整理】

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簧测力计: 1、原理:

2、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看”、、;“调”;

“读”;施力沿方向。

【拓展练习】

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弹簧测力计既可以测重力,又可以测拉力

C. 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刻度板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2.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试试弹簧的弹性B.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C.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4.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5. 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的拉力,则将

健身器拉长0.5m,需要拉力为 N。

质疑与反思:

课题:重力

执笔人:董秋平审核人:董春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预习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在支持面上的物体,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

B. 树上的苹果在下落时受到重力,落到地面后静止时不受重力作用

C.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D. 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2. 从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受到的力是()

A. 重力和推力

B. 重力

C. 冲力

D. 惯性力

3. 一个铁球沿斜面滚下,铁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沿斜面向下

B. 垂直于斜面向下

C. 竖直向下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B.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

一、重力的由来

★学生问题思考:

1、地球对地面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它对天空中的月亮也有吸引力吗?

2、月球为什么能绕地球转动而不“跑掉”?

3、想想做做:做“模拟引力”实验(参照P54想想做做)

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运动,是否也需要一个力把它拉住呢?说明地球对月亮有引力,那么,月球对地球有作用力吗?

小结:(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____。

二、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你的猜想是:重力的大小跟 有关。

理由是: 。

3、设计实验:首先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最后由教师利用媒体展示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法。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

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__________。

5、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值倍

增法、比例分析法、图像分析法),通过分析,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_____表示,g=9.8 N/kg 。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

或G=_ __

7、注意:①公式中的单位必须统一:

G--重力--牛顿( ); m--质量--千克( )

②g=9.8 N/kg 的物理意义: 。

8、说明: g=9.8 N/kg 是一个近似平均值,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方g 的值不同,

在两极最大,赤道最小。在一些特殊说明的地方,或粗略计算时,还可以用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1、教师演示:细线悬挂重物(竖直方向)、物体自由下落(竖直向下)

2、学生体验:利用细线悬挂橡皮塞、笔、橡皮自由下落体验重力的方向。

3、媒体展示:重垂线的作用:

①检查墙是否 ;②检查桌面、窗台是否

四、重心

1、媒体展示:阅读课文P57重心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例如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________,球的重心在_______,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光碟的重心在它的 ___ 。

2、媒体展示: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地球附近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吗?

图13.2-

1

图13-2-2

3、媒体展示: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测定其重心。

4、想想做做: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重心很低。

【归纳整理】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而受到力叫重力。

施力物体:

大小: .

三要素:计算公式:G= ,g=

方向:

作用点:

【拓展练习】

1.下列有关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向上飘的汽球没有受到重力

2.关于比值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9.8N等于1kg B.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C.9.8kg等于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3.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约为地球的1/6,一个人在地球上能举起200kg的物体,那么到月

球上他能举起物体的质量为()

A.200kg B.1200kg C.200/6kg D.无法计算

4.如图13.2-1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

5.如图13-2-2所示,两个静止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0.5kg,弹簧秤C和D的质量均为100g,此时弹簧秤C和D上的示数分别为()

A.5.88N、4.9N B.10.78N、

4.9N

C.9.8N、5.88N D.10.78N、

9.8N

质疑与反思:

重力

课题:摩擦力

执笔人:董秋平审核人:董春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会产生摩擦。

2、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预习检测】

1.两个相互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就会在_________上产生一种

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________的程度有关,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

2.搬运工人在移动大型机器时,常在它的底部垫上若干根金属棒,其目的是将_______摩擦变为_________摩擦,从而__________摩擦力.

3.利用弹簧秤来测定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必须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____________运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______力和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弹簧秤上的读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

4.自行车上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

擦的?

【共同探究】

一、认识摩擦力

情景创设:

★学生活动一:通过如下活动感受摩擦力:⑴手放在桌面上滑动,⑵脚在地面上滑动,(3)橡皮擦在纸上滑动。

根据活动体验,思考、讨论:

1.为什么沾了水的手很难打开瓶盖?要想很容易地打开瓶盖应该怎么办?

2.摩擦力具有什么特点?你能试着描述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吗?

3.请再举几个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

结论:摩擦力:两个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二:⑴把手放在桌面上轻松滑动,然后手用力压桌面并在桌面上滑动,感受并比较两次摩擦力的大小;⑵用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感受并比较两次摩擦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根据上面的活动和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讨论:

①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②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⑵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器材:木板、毛巾、玻璃板、长方体木块、小车、弹簧测力计、几个钩码。

思考、讨论:

①你准备研究哪个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如何产生滑动摩擦力?

②如何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④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5.分析论证

当相同时,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

当相同时,压力越,滑动摩擦力越。

★学生活动三: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来检验检验你的猜想。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生活动四: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a.移动笨重机器时,常在它下面垫上圆木

b.矿泉水瓶盖上竖条纹

c. 冬天冰雪封路时,卡车车轮上装防滑链

d.擦黑板时,用力压紧板刷

e.为了防止皮带打滑,要把皮带张紧些

f. 在拉链上擦些石蜡

g.气垫船利用压缩气体,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h.骑自行车刹闸时越用力捏闸把,则车越容易停下

通过以上实例思考讨论:

1.人们通常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

⑴增大摩擦的方法:。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2.列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例子: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下列因素中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无关的是( )

A.物体间的正压力

B.物体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C.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D.物体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4.下面关于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轴承里加润滑油可消除摩擦

B.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大大减小摩擦

C.鞋底上的花纹是为了防止摩擦

D.如果路面无摩擦,车辆将行驶得更快

5.下列现象中,增大摩擦的是( )

A.机器内部安装轴承

B.冬天路面结冰时往汽车轮上挂铁链

C.皮带转动中把皮带张紧

D.机器运转部分加油

6.下列哪些情况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缘故( )

A.在沙漠上走路容易跌倒

B.在沙漠上走路比柏油路上费力

C.数钞票时,如手不沾水会很滑

D.船在水面缓慢行驶

7.以下几种关于摩擦力利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车起动时,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是有益的

B.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C.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

8.放在水平粗糙地面上静止的桌子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摩擦力

B.重力、支持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压力、摩擦力

质疑与反思:

课题:杠杆

执笔人:董秋平审核人:董春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会做力臂。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学习重点】: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类型。

【预习检测】

1.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某一,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思考: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如撬石头的撬棍。那么杠杆的形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吗?请举例说明。

2.杠杆的五要素(看课本p64图13.4-4甲):

(1)支点(O):杠杆绕着的点;

(2)动力(F1):是杠杆的点;

(3)阻力(F2):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到的;

(5)阻力臂(L2):从到的;。

【共同探究】

情景创设: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若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可以搬动地球”,实际上阿基米德所构想的装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械呢?

★学生活动一:

1、思考:生活中你所看到的哪些东西可以看成是杠杆?

2、画出图13.4-1杠杆示意图

图13.4-1 图13.4-2

3、你能在图13.4-2中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吗?

思考:1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学生活动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想一想:人们使用杠杆时,有时需要杠杆静止,比如用杆秤称物体时,杆秤要静止;有时需要杠杆转动,比如用锤子起钉子等。称为杠杆的平衡。

分析课本65页实验,思考: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所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支架,线,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_____.强调这一平衡位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本实验,并记录数据

(4)从中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活动三:杠杆的应用:学一学,能解决:自学课本66页杠杆的应用部分。

1、杠杆可分为几类?每类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分别举出几个例子吗?

2、课本第66页《天工开物》中的两幅图描述的是哪类杠杆?从中你有何感想?【归纳整理】

杠杆

【拓展练习】

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或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字母表示式为。

3.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A.买方吃亏B.卖方吃亏C.双方都不吃亏D.双方都吃亏

4.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D.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5.如图13.4-3,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

图13.4-3

质疑与反思:

图13.5-1

课题:其他简单机械

执笔人:董秋平 审核人:董春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

2.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

3.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知道滑轮的实质及特点。

【学习难点】:运用杠杆知识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预习检测】

1.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思考交流

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

2、观察滑轮,说出它的构造。

★学生活动二:如图13-5-1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

表一 表二

表一中滑轮___ 动,不能__ _,但 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

表二中滑轮___ 动,省__ _力,但 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

★学生活动三: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

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出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13.

5-2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图13.5-3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小结: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

,但不能

________.

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

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及中午,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使用它们时,有的力可以移动较短的距离,有的力却要移动较长的距离。通过这几种简单机械的学习,你认为

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13.5-2 图13.5-3

图13.5-4 甲

乙 图13.5-6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1.如图13.5-4所示,小森用同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

则重力G 甲____G 乙(“<”、“=”、“>”=)。

2.图13.5-5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13.5-6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重力为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800N ,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图13.5-5

5.如图13.5-7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 2、

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 1最小

B.拉力F 2最小

C.拉力F 3最小

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6.如图13.5-8,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 体重都是60N ,则:

(1)不计动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 甲、F 乙分别是多少?

(2)如果物体被提升了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甲、S 乙分别是多少?

质疑与反思:

丰南区物理教研

fengnanquwulijiaoyan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应用

图14-1-2

课题:压强

执笔人:于树旺 审核人:刘冬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从而学习压强

的概念。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检测】

1.___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___大小有关。

2.物理学中用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计算公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 ,简称 。此外,常用的单位还有 、 。

3.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本初三物理课本平放

在课桌桌面上时,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

A .5帕

B .50帕

C .500帕

D .5000帕

4.如图14.1-1,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

—中国馆。其超大的地基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减小了建筑

主体对地面的压强。

5.图14-1-2所示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0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13-6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3.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B .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 .早晨用热水烫牛奶 D .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4.(2013·四川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成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5.(2013·广州)图13-7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t 时刻物体内能为0 B .2t 、3t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2t 时刻物体内能比3t 时小

D .1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3t 时大 6.(2013·山东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2013·广州)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13-8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9.“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基本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汤卤和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0.(2013·山东泰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 (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 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 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 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 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不能

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④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④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也不一样。 (4)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最新九年级物理电学导学案完整版

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1)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正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17章学案

17.1能源家族 考点一知道什么叫能源,能区分各种能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能量就是能源; (2)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3)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考点二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水能C.天然气D.煤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太阳能、⑦潮汐能、⑧生物质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____能源。2.下列几个例子中不属于能源的是() A.汽油B.柴油机C.流动的水D.干木柴 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煤B.汽油C.太阳能D.石油 4.在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B.电能、汽油、柴油 C.太阳能、地热能、风能D.煤、石油、天然气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8.小明调查了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情况.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表一上月能源使用状况 表二五年前某月能源使用状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七章知识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汇 第十三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 )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 = t m Q 3、单位:J/(kg ·℃)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自主导学案】 [预习检测] 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其他条件一定,导体越长,导体电阻, 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 (2)其他条件一定,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 将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 2.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且U=IR 所以: IR=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 .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3.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且I=U/R 所以: U/R=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当堂训练】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和10Ω的电阻串联后的总阻值是Ω 2.电阻R 1 =30Ω,与电阻R 2 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 2 为Ω.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都为20Ω的电阻并联时的总阻值是Ω. 4.有两个电阻,其中R1=10Ω,R2=15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25Ω B.5Ω C.6Ω D.12Ω 5.[2018.乐山中考]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2R B. R C. R/2 D.R/4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 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 A 7.(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 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 1 ,L 2 的电阻之比为R 1 :R 2 =1:2,此时甲、乙两 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 B.1:2 C.3:2 D.2:3 8.(2019齐齐哈尔,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R 1 =10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4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R 1 、R 2 的电流之比为5:8 B.滑片P在最右端时,R 1 、R 2 两端电压之比为3:1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 D.电源电压为10V 9.如图所示电路,R1=30 Ω,R2=60 Ω,电源电压为18 V。求: (1)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当堂达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1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明白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方法 学习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学习难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力的作用成效有、。 二、进行新课 (一)看教材图13.1—1所示,并利用手边物品进行试验,体验弹力。完成以下内容: 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有些物体不能复原原状如,物体的这种特性叫。而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变化产生的力我们叫做。 针对训练: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 (二)弹簧测力计:看教材P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弹簧测力计原理:。 2、通过用弹簧秤测你头发能承担的拉力等实验合作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针对训练: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四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成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四、达标训练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劲,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因此感到费劲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畴 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4、如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分度是牛顿,它的测量范 畴______牛顿,用那个弹簧秤不能测量重力超过 牛顿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____牛顿. 5、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在左右两端各用10N的水平拉力沿弹簧的径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则这时弹簧受的弹力大小是N,若弹簧被拉长4cm,,若把此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20N的力拉,弹簧的伸长量为c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水煤油冰铝铜 比热容/ [J·(kg·℃)-1] 4.2× 103 2.1× 103 2.1× 103 0.88× 103 0.39× 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5.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两手相互摩擦使手变热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将食物放入冰箱内冷却 6.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7.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变化一定相等C.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大D.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 8.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 B.2∶3 C.4∶3 D.3∶4 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它说明了. 12.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现象;将3 cm3水和3 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3,这说明分子间有.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2.4变阻器

第十二章 第四节变阻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来改变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 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它的结构特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视频:舞台剧演出就要开始了,幕布被徐徐地拉开,随着剧情的变化,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对于同一盏电灯,亮度的变化就是电流的变化.那么,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1、复习回忆:什么叫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想想做做:动手做图实验“用铅笔芯控制点灯亮度”,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4、看教师播放滑动变阻器课件 5、[自主完成]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改变电阻丝的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铭牌: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它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是20Ω,允许通过的是2A. (4)作用:(1) ;(2)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5.使用: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联,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 注意: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两个接线柱应采用“”的接法,不能同时使用上面两个接线柱(R=0),也不能同时使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R为定值 电阻,即最大阻值),否则,移动滑片时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6.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应用中,不属于滑动变阻器的是 A.调台灯亮度的装置B.调收音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 C.调收音机频道的装置 D.调节电动车速度的装置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Ω 2 A”,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为20 Ω B.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C.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0~20 Ω D.该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整根电阻丝的长 度就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3.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下列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说法不正确的()A.滑动变阻器一般与用电器串联 B.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C.若接A、D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减小 D.若接A、B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不变 4.如图(甲)为调光台灯,(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 电路图的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左 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B接N B.C接M,D接N C.A接M,D接N D.B接M,C接N 5.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做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 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 三个接线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 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通过电位器的电流变小 6. 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A.2018ΩB.2108 Ω C.8102ΩD.8120 Ω 7.(2019成都,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 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电流表 示数将电压表示数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8.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旋钮是一个电位器,它实际上是一个 __________,它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大小来改变电流,从而改变了声音的大小. 9.如图所示,给出了几种电路元件,要求用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变亮。 (2)按(1)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3章 内能【学案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难点:运用图象法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实验:各小组同学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连接成串联电路。 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二)科学探究 猜想与假设: 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填入表1中。 表1 R=10Ω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中。 表2 U=3V 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1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与交流: (1)比较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有什么差别? (2)反思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何差异? (3)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4)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包括: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①、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人们通常以10-10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①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 ③扩散现象表明:⑴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⑵分子间存在间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作用力大,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这样的结构使得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第2节 内能 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2、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4、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 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3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①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C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②符号: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③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C)。 ④定义式:c= ) (吸t0-t m Q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提升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2.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总复习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 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 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 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 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力和机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3章力和机械》课型:训练课 学习目标: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 3、杠杆作图与滑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考点引入:弹簧测力计原理;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杠杆作图与滑轮计算 二、预习检测 1.测力计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制成的。 2.由于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成比,其公式为,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3.在图13.3-2中,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 因此,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有关。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写作:。 6.杠杆的分类:。 7.定滑轮特点是;动滑轮特点是。 8.滑轮组的原理:。 三、交流提升 1、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 变”). 2.如图2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N。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样便于。

(2)如图13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口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四、当堂训练:本节能力训练 1.图1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园艺师傅使用如图3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3.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 C.4N D.8N 4.用图7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 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A.一 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