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总论

1.涵义: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育基本原则的方法。

2.理论支柱:

(一)语言学原理: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二)心理学原理

(三)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对教育的心理学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翻译

法、传统法、古典法。主要通过翻译手段,最终主要培养了第二语言的读写能力。

1.代表人物:奥伦多夫

2.理论基础:机械主义语言学

3.教学原则和特点:

(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二)直接法:

1.定义: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

2.理论基础:语言学观点: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连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

3.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排斥母语和翻译;

(2)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3)模仿为主,重复练习

(4)句本位原则: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

(5)用归纳法教语法:先感知,再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主动形成习惯。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

(三)听说法:

1.含义: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反复进行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2.代表人物:拉多、弗里斯。

3.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4.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错,培养正确语言习惯。

(四)认知法:

1.含义: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又叫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2.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3.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演绎法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反对有错必纠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五)功能法:

1.含义: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意念法。

2.理论基础:(1)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2)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3.基本原则:(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

(3)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六)交际法

*教学法流派按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哪四大派?*

(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

(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默读法等;

(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

第三章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原则

1.课堂教学涵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过程。

2.地位: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3.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行为。

4.教学环节(5个):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操练新知),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5.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分析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

*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2)适应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教学;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4)教学方案的实施

*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技术要从课程类型、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出发,从方法、教具、活动三方面来设计。

6.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原则

(2)讲练结合原则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问: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答: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具体体现在:

①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②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巩固,输入长时记忆;

③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技巧。学习者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问: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答: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习,相互作用,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

②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语言方向迈步。

③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习惯、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

④强化学习环境。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

第四章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对象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材的选择和处理

1.涵义: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2.教学大纲的作用: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3.教材选择的原则: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结构——功能型的教材。

4.教材选择的依据:(1)学习者特点

(2)课程体系和实际教学环境

(3)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倾向

5.教材的选择(原则):

(1)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有无汉字背景、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有无接触过汉语、

长期还是短期、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零起点一般先上综合课

(3)选择适合班级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系列性教材,从零起点一直到中级或高级;阶段性的,针对不同阶段辨析

6.教材内容调整的方式:(1)强化和淡化

(2)删减和补充

(3)修改和替换

(4)改变呈现方式和顺序

7.教材处理:P58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

(1)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次序:各课同步的需要,急用先学的需要。

(2)增减教学内容:词语增减、语言点增减、课文增减、练习增减。(防止教材跟学习者的实际脱节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二)课堂教学的对象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国别、年龄、身份、文化程度。

2、认知风格的差异:

(1)*场依存性(偏重于形象思维,学习上要求教师组织结构严密、提供条理清晰地讲授提纲,进行系统明确的讲解。)

*场独立性(逻辑倾向较突出,学习上不很关注教学结构的严密性,自己能独立队教学材料进行整理和结构化。)

(2)*沉思型(善于思考,致学细致,对问题多做权衡和评判,成绩优良。)

*冲动型(急于求成,治学粗枝大叶,对问题很少思考和评价,学习成绩差。)(3)*容忍倾向(能包容不熟悉的、甚至有些矛盾的内容,对于现阶段难以理解或接受的语言材料也能容纳。)

*排他倾向(其母语结构根深蒂固,新的语言男人很难迅速为母语所同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接受。)

3、学习的情感因素: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动机、态度和性格。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

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

(一)对学习材料的分解:(P74)

1.学习材料的结构。

2.学习材料的重点(*)

3.学习材料的难点(*)

二、教案构成要素(P77)

(1)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课时的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归纳、演绎、串讲、讲练、练讲、听说等)

(5)复习旧课(提问、检查等)

(6)导入新课(以旧引新、文化背景介绍等)

(7)讲解新课(朗读—词语解释—分段—难句解释—提问和问答——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语法点的讲授、操练和小结—解释有关的文化内容)

(8)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复述或小结)

(9)布置作业

三、课堂内容的导入、展开、转换和结束:

【区分】

教师备课是对教材内容如何落实到学习者的思索和考虑;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拟定的具体执教计划。

教案撰写是把头脑里酝酿的东西行之于书面;

组织教学是把业已确定的教案付诸实施。

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是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

1.导入:文化导入的意义包括理解课文、理解思维、了解民俗三方面

文化导入的原则是什么?

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2.摆正主次位置;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

4.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

2.教学内容的展开和转换的具体做法是:

(1)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练、练——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3.教学内容的结束形式有哪些?

(1)小结形式:小结和强调所学知识和内容

(2)思考形式:提出或留下问题启发思考和回忆

(3)归纳形式:概括全篇课文中心意思

(4)复述形式:复述课文的内容或情节

(5)朗读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讨论形式:联系社会和本国展开讨论

4.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总说要区分对待:

(1)大错必究,大错指不合乎汉语语法规则

(2)小错适当提醒,小错指用词不当。

(3)一时失误,可让学习者自行修正。

第六章阅读课型的教学实施

【区分】阅读课分为精读课和泛读课。

精读课侧重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泛读课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一)精读课:

1.涵义: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类型的课程。

*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之一。*听说读写四种课程,读最具综合性,其他三项偏重于一种应用技能的训练。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写的能力。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语言技能来划分的。

2.教学内容:

(1)语音教学:它是汉语学习的入门课程,一般附在精读课的初始阶段。(2)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词语。

词汇教学的方法基本有下列几种:

1.直观法

2.定义法

3.关联法

4.联想法

5.对比法

6.比较法

(3)语法教学:

①图示法:是利用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来教学语法的一种方法。

②直观法:是以图片实物、表情体态或影视录像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③关联法:是置对象于相应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方法。

④对比法;⑤归纳法;⑥演绎法。

(4)篇章教学:目的就是要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和生词、语法点的传授、消化和巩固。

3.教学方法:

提示法:就课文的情节和内容的线索提示学习者思考或讨论的一种提问方式。连环问: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和揭晓,新知识和新内容面目就越加分明。

随机法: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觉得某个问题有提出来的必要临时发问的方法。讨论:一种集体互动,急问、听、说、思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有分析性讨论、归纳性讨论等。

(二)泛读课

1.泛读的本质特点:快速浏览、猜测和跳跃。

2.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

①控制篇幅长短

*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泛读水平较低,篇幅不宜过长,以300字为度。

*处于高年级已有相当基础,以800-1500字为度。

②控制内容深浅

③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

(3)教学的节奏性。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

3.问题设计的技巧:

(1)以选择单项答案为主,不采取选择多项答案的形式。

(2)选择单项答案的被选项至少要有3-4个,这些答案互相之间应该不能是包含的。

(3)答案最好是跟语料上的语句有关系的。

(4)提出问题的时间。泛读提问有读前提问和读后提问两种。

第七章口语课型的教学实施

一、理论基础:话语产生包括:话语计划、话语建构、话语计划的执行三个阶段。

二、教学要点:

*口语教学的内容和重心应放在话语对子的搭配和叙述性话语的插入上。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功能性话语、承接性话语、叙述性话语。

1.承接性话语:如“行、可不、可不是、真是的、是啊”。

2.功能性话语: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

3.介绍性扩展:围绕某个话题进行顺序或重点介绍诸种情况以加深听话人印象的一种话语方式。

4.列举性扩展:是列出某种实物或事例以展开话题的一种说法方式。

5.转换性结束:是结束老话题而开启新话题的一种话语方式。

6.谈效果结束:是在谈论或推行某种措施或方法最后以效果作结的一种话语方式。

第八章听力课型的教学实施

一、作用:听力是学习者吸收知识、保证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1.多听;

2.听练结合;

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

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

三、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1.客观上的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和任务特征;

2.主观上有学习者其他感官与听觉的关系、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心理焦虑和反应快捷程度。

第九章写作课型的教学实施

写作教学的步骤:A.阅读范文 B.布置作业 C.批改 D.评讲

写作教学的要点和重点是什么?见附件二。

(一)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

(1)提高语篇的写作能力;(2)提高翻译和用目的语思维的能里;(3)扩大和充实目的语文化知识

2.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1)要顾及大多数;2)要明确写作要求;3)要组织阅读和讨论;4)在班级里进行评讲。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二)教学重点

1.遣词造句

2.思维和句式

3.句群、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1)句群的连贯和衔接(2)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4.各种文体的习作

5.写作的借鉴与监控

(1)写作的借鉴。借鉴是提高和加快写作进程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化为学习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因而借鉴可有移用、模仿和活用三个台阶。

a. 移用是学习写作最初级的方法,它主要是按照有关范文的语句和格式。

b. 模仿比移用提高一步,它不是照搬范围的语句和格式,而是参照和学习范文的写法。

c. 活用是综合学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创造性作文。

(2)写作的监控,除了语言上要选准词语、造对句子、明确句子之间的句群之间的关系外,还要重视文体方面谋篇布局的监控。

a. 文体监控,是指学习者严格按照问题特点来写作,避免把说理文写成记叙文,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

b. 构思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生活图式或逻辑思维来构思和安排文章的结构,避免在习作中产生不合情理货道理含混的状况;

c. 剪裁监控,是指学习者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意义或主题,对材料进行删减或充实,力求做到详略有据,前后有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杂乱;

d. 衔接过渡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语句的关联和段落的过渡呼应,避免出现段落之间前后矛盾错杂的情况;

e. 篇幅监控,是指学习者根据作文的篇幅长短来决定文章的规模和内容的取舍,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失调。

第十章语言测试

1.测试作用:测试是对教育进行评估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

2.日常教学的测评要注意以下几点:目的、时间、形式、项目

3.测试分类:

(1)成绩测试: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2)水平测试:如HSK考试。

(3)主观性试题:从评分角度来看,如作文。

4.区分度: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5.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一种是总体性评估。

6.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门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

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第十一章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阶段性原则

3.交际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二)生词展示的方法:

(1)领读(2)认读(3)猜词(4)听写(5)填空

(三)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实物法

2、演示法

3、场景法

4、对译法

5、翻译法

6、定义解释法

7、同义、反义解释法

8、列举解释法

9、扩展法

10、类推法11、诱导法

(四)词语的练习与巩固:

1.记忆练习

2.辨别练习

3.理解练习

4.表达练习

第十二章语法教学

(一)描写语法与教学语法

描写语法——了解通则,即明理;

教学语法——学会技能,即致用。

关系:理论语法是教学语法的来源和依据;教学语法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理论语法,只是从理论语法中找到有利于解决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理论依据、方法与途径。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界定:来自理论语法研究,主要侧重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对规律、用法的说明,以方便于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一种学校语法。(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简化原则

4.对比原则

5.偏误分析原则

6.阶段性原则

7.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四)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演绎法

重要概念:正面同化、反面同化、类比同化

3、归纳法

典型例句归纳、非典型例句归纳、扩展式归纳

4、对比法

外部对比、内部对比

5、归类法

结构归类、功能归类

一.选择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法性质: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A.语言学原理(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B.心理学原理C.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3.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任职汉语的特点和教学:A.听说比读写容易 B.书写和识记汉字难C.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D. 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4.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5.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

6.讲练新内容:A.导入新课 B.讲解新知 C.操练新知

7.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A.分析阶段 B.实施阶段 C.反馈阶段

8.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A.听说读写全面发展。B.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C.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 D.强化学习环境

9.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A.国别。B.年龄。C.身份。D.文化程度

10.文化导入的意义:A.理解课文。B.理解思维。C.了解民俗

1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A.课堂与课外结合B.知识与应用结合

12.阅读课型分精读课和泛读课,两者的区别是:精度课侧重于知识,即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接收;泛读课侧重于能力,即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13.词汇教学:

A.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a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b长期与速成c概念与词语的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B.词汇教学的方法,a直观法b定义法c关联法d联想法e对比法f比较法

C.词语的练习

14.口语课有独白和会话两类。

15.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A.功能性话语 B.承接性话语 C.叙述性话语

16.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话语的核心内容。它是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话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17.列举性扩展就是列出集中事物或事例以展示话题的一种说话方式。例如罗列时令水果的品种、数量和价格来展示水果丰盛这个话题。

18.话题结束的方式:A.下结论结束 B.溯原因结束 C.谈效果结束 D.转换性结束

19.会话教学中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20.听力课程的形式有:回听、视听、默听。比较起来,默听最难,但它是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1.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三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22.写作教学的步骤:A.阅读范文 B.布置作业 C.批改 D.评讲

23.从试题的题型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24.从考试成绩判别的标准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测试

25.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基本步骤为:A.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 B.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 C.试卷设计 D.测试的实施 E.评分与评估

26.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位、教学阶段

27.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28.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二.简答

1.简述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学习者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听说比读写容易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学习者有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3.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4.对比法

5.归类法

4.词汇教学的方法

1.直观法

2.定义法

3.关联法

4.联想法

5.对比法

6.比较法

5.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 1控制篇幅长短 2控制内容深浅 3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 500—800的短文,要求5分钟左右,800—1500要求10—12分钟,具体时间斟酌材料内容的深浅和新语句的难度而定

3.教学的节奏性。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

6.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基本的语音听辨能力

2.注意细节的能力

3.联想的能力

4.概括归纳的能力

5.推理判断的能力

7.文化导入的原则

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

2.摆正主次位置 4.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8.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提问法

2.对话法

3.讲练法

4.练讲法

5.归纳法

6.演绎法

7.交际法

8.对比法

9.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

1.话语计划

2.话语建构

3.话语计划的执行

10.影响听力理解的音素

1.听力材料

2.听力的声音条件

3.任务特征

4.主观因素

5.学习者的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

11.教学内容展开与转换的具体做法

1. 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练、练—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 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12.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1.多听

2.听练结合

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

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课程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课时、单元、阶段)、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步骤、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基本原则:1、精讲多练 2、讲练结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对外汉语教材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教材跟一般学术著作的重要区别所在。 2.交际能力理论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包括_________、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3.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课,其他课程。4.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总体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9期中、期末考试是语言测试中的_______.。 10“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是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_______.提出的。 1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__.。 1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_______.和儿童_______.做出了重要贡献。 13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14 一般来说,汉语语音教学要考虑___、___、____、___等教学原则。 15 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制定大纲的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语言交际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 21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2影响效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23直接法的“直接”指__________ 2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__________。 25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27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8影响效度的因素有:样本的异质程度、___测验本身的质量、___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29教材编写的首要性原则是:___________。 3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课件)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2)教学的全过程; (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母语(Mother tongue)——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 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 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 代教育技术运用 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 (1)中国人学外语; (2)少数民族学汉语; (3)少数民族学外语; (4)外国人学中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终结版

2009年春季学期国际公法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判断 填空 单选多选 简答 案例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宗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3、永久中立国:它指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中,不参加任何一方。 4、地方化债务:是以国家名义向外国国家、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所付的合法的用于国家领土某一部分的债务。 5、国籍: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它表明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之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 6、留居:外国人合法进入一国境内后,可根据所在国的法律和有关国际条约,在该国短期、长期或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居留国的权利和义务由该国法律规定。 7、国际河流:是指流经两个以上国经并对所有国家的船舶开放的河流。 8、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对其领土主权所加的一种特殊限制,据此,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定范围内为另一个国家的某种目的或者利益服务。 9、历史性海湾:有关国家对该水域在相当长时期内有效地行使排他性主权,并且得到其他国家默认。 10、无害通过:是指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通过。 11、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量其,不超过200海里。 12、临时代办:是在馆长职务空缺或不能执行职位时,被委派暂代行使馆长职务的使馆外交职员。 13、名誉领事:是委派过从接受过当地人士中选任的兼职领事官员,不属于委派国国家工作人员的编制,一般也不领取委派国的薪金,通常从领馆收取的费用中提取报酬。 14、专案法官:遇一案件法官中有当事一方国籍的,则他方可派一专案法官参与该案的审理。专案法官应具有与法官相近的资历,在该案汇总与当选法官权利相同。 15、反措施:是一国针对他国所犯国际不法行为而不得不采取某种不符合自己对他国原已承担的国际义务的一种非武力对抗行为。 16、咨询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对按照规定向它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的职能。 二、简答 1、国家继承 国家继承: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他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 分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所谓的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所谓外部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公法》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公法》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际公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答 题纸上) 1. 18世纪末首次将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法的学者是( )。 A.格老秀斯 B.边沁 C.奥本海 D.卢梭 2.国家作为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本身的行为,也包括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下列行为中,不应视为国家行为的是( )。 A.国家机关的行为 B.军队的行为 C.叛乱运动的机关的行为 D.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活动的行为 3.最早把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提出的是( )。 A.《大陆架公约》 B.马耳他外长帕多 C.美国总统杜鲁门 D.《海洋法公约》 4.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各国所享受的权利的是(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对于因为( )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 A.经济 B.战争 C.政治 D.宗教 6.一个有效的条约由于出现了法定的原因而结束其法律效力被称为( )。 A.条约的中止 B.条约的终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说明及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有关说明 本次考试将采用书写一课时教案及课堂教学两部分结合判定学生成绩的做法。 第一部分:书写一课时教案(满分:30) 教案写作要求 (1)教案要求书写工整,步骤齐全,打印。 (2)大标题黑体四号字,小标题宋体小四号字,涂黑。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3)教案字数800-1000字。 (4)教案后面附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每位学生限时15分钟,当堂讲授,老师根据其讲课水平打分(满分:70),教案制作和讲课水平两者结合,最后给出期末成绩。 附:印尼版华语教材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你们班有多少名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练习对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2. 背诵情景会话,能将本课所学的表达法用于交际 3.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笔顺,部件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 1.课文和生词 2. 语音: 韵母i—u, uo—ou, ao—ou 发音的辨析 在音节拼读的语流中掌握声韵调的正确发音。 3. 会话: (1)用多少询问数量 (2)用想表示希望和打算 4. 汉字:多,少,男,女,同,学,山。 三、教学难点: 1. “有”字句 2. 量词“个,名,口”的区别 3.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

四、教具: 1. 词语卡片 2.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1.以旧带新 2.讲练结合 六、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请三对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七课情景对话 (2)背诵第七课情景对话 (3)听写第七课的生词和汉字(教师酌情挑选) (二)新授 (1)引人新课(话题引人,复习引人:几---多少;口—个,名等) (2)学习新课 领读生词 认读生词 组词组句:扩展法(词—词组—句子) (1)班\个\名: 班—你们班—你们班有多少个(名)学生? 我们班—我们班有十九个(名)学生。 (2)多少:多少—多少人—你们班有多少人去游泳,多少人去爬山? (3)男\女: 男人\女人—男\女同学—你们班有多少个男\女同学? (4)活动:有活动—我们班有活动—你们班有什么活动?—你们学校有什么活动? (5)打算:打算去游泳—打算去爬山—打算回家—打算去参观—打算去看足球比赛 (6)想:想去游泳—想去爬山—想回家—想去参观—想去看足球比赛 (三)巩固复习 多种方式练习 归纳语言点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略)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 (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 (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 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 第一,习得-学习假设。“自然获得”与“正式学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自然获得是集中在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则是在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第二,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三,语言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

国际公法期末总复习题5

国际公法试题[习题集] 国际法习题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1、下列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国际法就是指国际条约B国内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 答案:ABCD 2、司法判例和权威最高公法学家的学说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的原因是下列哪些选项? A它是某些规则存在的证据B它是国际惯例存在的法律证据 C它的法理具有权威影响D它是确认法律原则的补充资料 答案:ABCD。 第二章国际法的主体 3 默示承认是一种间接的通过某种行为表示的承认,它通常有下列哪几种方式? A既存国家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既存国家与新国家建立领事关系 C既存国家与新国家共同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 D既存国家与新国家正式缔结政治性条约 答案:ABD。 4、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 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答案:C。 5、下列关于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关系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大会有优先权B.安理会协助大会进行工作

C.在采取维和行动问题上,大会可以主动向安理会提出建议 D.大会协助安理会进行工作 答案:D 6、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非程序性事项时,五个常任理事国均享有否决权。据此,并据其他有关规定及联合国实践,指出下列诸项中的正确者。 A五国中任何一国投反对票,决议便不得通过 B五国中任何国家投弃权票,决议也可能通过 C五国中无投反对票者,决议就肯定通过 D五国中无投反对票者,决议可能通过 答案:ABD。 7、联合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关系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专门机构要定期向联合国提交工作报告B联合国承认专门机构的职权范围 C联合国专门机构与联合国有隶属关系D联合国会员是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当然成员答案:AB。 第三章国际法律责任 8、下列哪种行为可以免除国家责任? A一国迫使他国同意,违背该他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B一国的军用飞机进入他国领空 C一国在遭到极端危难的情况下,为保护本国的生存而违背了国际义务 D一国造成重大偶然事故使外国国家或国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答案:C。 9、国家作为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本身的行为,也包括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下列行为中哪个行为不应被视为国家行为? A 国家机关的行为 B 军队的行为 C 叛乱活动的机关的行为 D 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活动的行为 答案: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国际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大字版

1、国际法调整国家之间关系有法律拘束力原则规则制度总称性质法律性普遍性特征主体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制定者主要是国家/调整对象国际关系/实施靠国家本身的行为 2、国际法主体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地位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不同程度地参加国际组织有权采取包括武装斗争的不同方式来争取和维护独立,同时享有接受国际援助的权利特征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国际法权利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3、渊源国际法作为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也是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场所分类形式渊源指制定国际法的程序和方式即国际条约(国际法主体之间依国际法而缔结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书面协议/明示/主要渊源/约束缔约国/造法性条约{专门确立修改国际法原则规则制度条约多边}契约性条约{专为缔约国规定权利义务条约})习惯(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并被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默示/古老渊源/约束所有国家)和一般法律原则/实质渊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包括成文法和习惯法 4、国际法与国内法一元论主张同属一个法律体系(国际法优先说和国内法优先说)/二元论平行说属于两个不同法律体系互不隶属地位相等/联系论 5、原则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特征被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法基础 6、原则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固有权力国家最高最重要属性)互不侵犯(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方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互不干涉内政(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他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内政外交事务)平等互利(彼此尊重在法律享有平等地位不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法或手段谋取特权或利益)国际合作/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善意履行国际义务 7、强行法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容抑损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特征普遍性整体性绝对性同:国基原属强范围异:强不仅包括国 二、国家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要素永久人口/确定领土/政府/主权基本权利独立权(国家按自己意志处理内外事务不受外界控制干涉)平等权(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自卫权(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独立)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享有豁免权者除外)物和所发生事件及对其领域外特定的人物事件所具有的行使管辖/领域管辖/国籍管辖{国家对具有其国籍的人实行管辖}/保护性管辖{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家及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管辖}/普遍性管辖{对国际法规定的某些特定罪行,由于其危害国籍和平与安全,危及全人类共同利益不论其行为发生地为何地}2、国家豁免国家根据主权和平等原则不接受他过管辖特权分类管辖豁免未经一国同意不得在其他国家对其诉讼或以其财产作为诉讼标的/执行豁免未经一国同意其他国家不得对其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或依据法院判决对其实施强制执行/诉讼程序豁免即使一国放弃管辖豁免未经其同意也不得对他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包括不得强迫其出庭作证或提供证据及其他诉讼行为3、国家承认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家给予的认可,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进行交往的行为特征单方面行为/承认新国家或新政府成立的事实及表明愿意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引起一定法律效果性质构成说主张一个新国家通过承认才被升格为国际法主体/宣告说一个新国家在其成立时就已是一个国际法主体承认只具有宣告确认作用形式明示默示/法律上事实上4、不承认原则承认主体对于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的事实后情势不得予以承认5、继承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引起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从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的法律行为特征依主体不同可分国家继承政府继承和国际组织的继承/对象是国际法上权利义务/发生原因是领土变更的事实和政权更替6、国家继承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引起一国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被另一国所取代而发生的法律关系条约继承国家继承发生时对被继承国有效的条约是否对继承国继续有效(政治类不继承地域类继承经济类不确定)国家财产继承国家继承发生时,按被继承国法律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利益原则国家财产随领土转移由被继承国转属继承/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不动产转属继承国动产所涉领土有关继承)7、国家债务(国债地方化债务)继承恶债{国家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所举之债}不继承三、国籍一个人属某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意义是一项人权/确定属人管辖依据/提供外交保护依据取得因出生取得国籍{单双血统主义出生地混合}/因加入取得国籍{申请婚姻收养}丧失自愿解除国籍/取得外国国籍而丧失国籍/剥夺国籍中国双系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结合/不承认双重国籍/防止减少无国籍人2、外交保护国家对于在外国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通过外交机关向加害国提出求偿的行为条件限制本国国民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非法侵害/受害人持续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用尽当地救济3、引渡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而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原则政治犯不引渡/本国公民不引渡(基于属人管辖)/双重审查制(司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审查缺一不可)/相同(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双方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行为)/罪行特定(只能就作为引渡理由的罪行进行审判或处罚)对象请求引渡国国民/被请求引渡国国民/第三国国民本国公民不引渡4、庇护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受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并给予保护行为对象从事政治或科学活动受迫害的人即政治避难依据宪法引渡法 四、人权经国际人权条约规定或联合国大会决议所宣示予以保护的基本权利分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特征普遍性平等性相对性特殊性渐进性 五、国家领土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上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底土取得变更方式先占{国家对无主地有效占领取得领土主权}添附{因自然人和人为作用使国家领土扩大人为和自然}时效{一国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占有进而取得该地主权}割让{国家将自己领土依条约规定转让他国使他国得此地主权}征服{一国通过武力强占和兼并取得他国土地主权} 六、海洋法确定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各国在海洋利用各个领域中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试题

判断题: 1、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见书本第6页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见书本第5页。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见书本16页。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错,改:不是 5、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错,改: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只是体系来教;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6、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错,改:学科基本理论 7、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含: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错,改:不包含基本理论研究 8、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项知识并不是对立的系统。对 9、相对直接法就是直接法和翻译法结合的成果。错 10、说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错 11、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对 12、词汇教学技巧可以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词汇积累的技巧。对 13、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对 14 从教学性质上划分,教材可以分为: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错(应是从 教学的阶段和层级) 15 文化知识类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以及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等。错(旅游和商贸是属于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6 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根本标准。错(应是首选标准) 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主要涉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学科。错 18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理论是由偏误分析发端的,早期的中介语研究又采取对比的方法。因此,中介语理论是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继承和发展。错 19. 留学生使用否定结构,由“A和B不一样”变为“A不和B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外化”。对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交际法或情景教学,把重点放在内容的交流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方法也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 21、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通常不直接通过汉字的形体来识记汉字的意义。对 22、外国学习者在汉语语音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母韵母,其次是声调。错 2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的能力。错 24、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文字交叉出现和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的发展过程。对 25、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速、词、词组、句子和语篇这五级语法单位。对 26、汉字部件可以分别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种。对 27、现代通用汉字在6000~7000个范围内,常用汉字约3000个。对 28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是由赵金铭先生最早提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