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105128989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105128989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105128989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105128989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之一——旅游发展规划层面

一、区位概况

1、自然区位

滨湖区位于无锡市区南部,南濒太湖,北至北塘区、南长区,东接苏州,西邻宜兴。面积631.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64.0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7.7%;山林面积50平方公里,拥有湖岸线82.35多公里。

滨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5°C,适宜气温10°C-28°C可达22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048.0mm。

滨湖区有人口44.2万人,辖管太湖镇、华庄镇、胡埭镇、马山镇、滨湖镇、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等5镇(区),4街道。区域内同时设有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区位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增长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地域之一,它既可依靠国际大都市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又可辐射苏中、苏北、浙北、皖南广大腹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赢得发展机遇。

滨湖区经济实力日益强劲,经济地位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郊区中名列前茅。2003年财政收入2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商二业纳税营销5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

无锡市滨湖区受惠于上海、苏锡常等经济中心的幅射,宏观经济区位优越。

3、交通区位

发达的交通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滨湖区的交通主要依托无锡市的便捷交通,无锡沿江、靠港、临湖,具有江、河、湖、海相通,铁、公、水、空配套的比较优越的交通条件。滨湖区作为无锡市一个重要行政区,也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

无锡境内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水运干线沟通成网,沪宁铁路横贯东西,公路干线辐射四周,无锡民航机场开通北京、广东、重庆、山东、福建等空中航线,江、河、湖、海相通,水、陆、空运配套,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无锡境内,全国“五纵七横”干道之一的“同三公路”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锡澄高速公路纵贯无锡;连接苏北与浙江的新长铁路,又将与沪宁高速铁路在无锡境内交汇。作为这些交通主干线的交汇中心,无锡交通优势明显,使滨湖区的可达性高。

4、旅游区位

滨湖区所具有的地理区位条件,加之发达的陆路和水上交通,使得滨湖区成为重要的游客流指向地,旅游消费群体中包含普通工薪阶层,也包括新兴白领阶层。

滨湖区属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中的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旅游区内的苏锡常旅游区,又处在环太湖旅游圈的重点地带,在全国旅游区中的地位较高,国际国内知名度较大。

二、滨湖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一) 滨湖区旅游资源概况

无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它依长江、太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且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园林胜景与古迹众多,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地级市总分第一)。滨湖区临湖环城,占据了无锡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它拥有近百公里长的太湖湖岸线,占据了太湖最美丽的精华部分,山抱水,水抱山,湖光山色秀美如画,且历史人文底蕴浓厚,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和开发条件。目前,在滨湖区有世界第一大佛――灵山大佛、太湖第一胜景-鼋头渚、天下第二泉、全国八大国家级旅游

度假区之一的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被喻为东方好莱坞的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一系列具有知名度的景区、景点。

1、自然资源

(1)得天独厚的太湖山水

滨湖区的自然资源以太湖山水见长,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辽阔,山辉川媚,气象万千,以自然风光秀丽,雄浑而著称于世,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湖区的主要资源集中于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马山景区、南太湖沿线。

——梅梁湖景区是太湖北端一个袋形大水湾,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7—10公里,东岸自庙山至南犊山(鼋头渚),重岗多岭,有十二个山渚伸突湖上(简称湖东十二渚);其西水岸自闾江山至青龙山,峰峦连绵,沿湖有十八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与湖南端的马迹山似断似续。综观这一景区,是以山水宏观其胜,山长水阔,气势宏伟,逐段收敛,层次丰富,湖岸逶迤,山水萦绕,峰峦叠翠,云烟苍苑,山水组合紧密,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精华所在,具有“浩渺、典雅、清秀”的特点。

重要景点有:鼋头渚、三山、梅园、锦园、军嶂山、乌云山、拖山。

——蠡湖景区: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的内湖,东西6公里,南北0.3—1.8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相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曾泛舟于此,因而得名。蠡湖东北岸一株平畴,桃红柳绿,富于江南水乡风光;西南面峰峦叠翠,中犊、元顶、充山、石塘渚岭延绵拱立,岚影波光,秀丽恬静。蠡湖水面开阔,富于变化,中部宝界桥凌空飞渡,将湖面分隔为东、西五里湖两片水域。西端,中犊山是中流砥柱,矗立于蠡湖与太湖交汇处,被南犊、北犊两山隔水夹峙,形成犊山门、浦岭门两个水口,风景层次丰富。

重要景点有:蠡湖、渔庄、宝界桥。

——马山景区:马山,古称“夫椒”,位于太湖北部,其主峰冠嶂峰与东翼军嶂山隔湖对峙,雄踞梅梁湖之门户。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似驰骋云涛中之骏马,面积34平方公里,素为太湖中第二大岛。

区内层峦叠嶂,山环水抱,坞深谷幽,泉石清奇,四时景色不同,旦夕风光各异。岛上相传为古吴越争兵鏖战之处,近代又是太湖游击队根据地,颇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马山山沃水饶,物产丰腴,著名土特产杨梅、柑桔、茶叶等栽培历史悠久。

重要景点:龙头渚、仙鹤渚、冠嶂峰、灵山大佛、吴越“避暑宫”,“战鼓墩”、春秋古墓葬群、南宋“梅梁小隐”等。

——锡惠景区:锡惠景区是一座自东向西展布的山岳地,东始锡山,包括惠山的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和北坡的北茅蓬、南坡的唐山、莲花山、青山、嶂山等山岗,景区面积6.85平方公里。锡惠景区是名胜古迹集中、历史悠久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惠山逶迤磅礴,锡山明媚,“九龙十三泉”久负盛名。

重要景点:二泉、惠山、寄畅园、石门、东大池。

——望亭湖沿线:望亭湖是太湖边又一大水湾,滨湖区位于其北岸,湖岸约26KM长。湖面开阔,碧水、蓝天、渔帆构成秀丽的太湖风光,岸边是一望无际的秀丽静谧的田园自然风光。

(2)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

滨湖区地处亚热带北部,气侯温和,境内山地、平原、河流兼备,生境条件多样,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植被种类兼具温带及典型亚热带的特点。境内沿太湖丘陵山地植被种类丰富,经调查,有2000种左右,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且古树名木众多。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和鱼类,鸟类600多种,鱼类107种。

2、人文资源

滨湖区内的人文资源,得益于无锡市的历史悠久,及其对自然禀赋的不断挖掘、利用和创造,主要体现在文物古迹、宗教文化、人工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

(1)丰富底蕴的文物古迹

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滨湖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9处,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46处。

这些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海内外游客所关注,使得滨湖区旅游业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主要有:祥符寺、荣德生故居、荣巷古镇、茹经堂、阖闾城、横山草堂、薛福成墓等。

(2)众教并存的宗教文化

无锡是一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活动并存的地方,尤以佛教著名,滨湖区境内有祥符寺、开元寺、净慧寺、龙寺长泰寺等寺庙,佛事兴隆。宗教文化的发展,也为滨湖区带来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3)一支独秀的人造景观:

近年来,在滨湖区太湖之滨相继建成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统一嘉园等大型人造景观——太湖影视城,它们展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精粹,并紧密地同太湖秀山美水融为一体,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得天独厚的太湖自然风光,独树一帜的影视文化旅游,使之成为众多海内外摄影组的首选拍摄景地,也是无数游客探寻影视奇趣的向往地。依托千年古刹祥符寺而建,以世界之最“灵山大佛”为吸引物的灵山胜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滨湖区的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4)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太湖之滨的滨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色彩斑斓的民间游艺活动和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品,以及民间文学、民间歌舞等构成了无锡灿烂的民俗文化圈。

游客对无锡市旅游资源感兴趣程度

山水

风情文物

古迹民俗

风情文化

艺术城市

风貌购物节庆

活动饮食其它

比例 75.79 36.54 11.88 13.96 24.24 24.96 3.09 21.61 5.02

资料来源:200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

(二)滨湖区旅游资源评估

1、旅游资源特点

太湖山水与人文资源交相呼应。

2、旅游资源评估

(1)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根据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共同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拟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滨湖区六大类型全部具备,74种资源中拥有49种,占全国资源种普的66%。

滨湖区旅游资源分类情况表

类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合计

拥有类型 5 4 4 22 10 4 49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估

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将滨湖区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旅游区域,即马山风景旅游区、湖西十八湾风景旅游区、湖东十二渚风景旅游区、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五里湖风景旅游区、南太湖风景旅游区、滨湖新城文化旅游区,根据罗森伯格及菲竹拜因建立的模型,对6个自然风景旅游区内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n

基本模型为E=Σ?QiPi

i=1

E为旅游地综合评估结果值

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

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滨湖区风景旅游资源评估

评价因子因子权重

(总和取10) 因子评分(满分取10)

马山风景旅游区湖西十八湾风景旅游区湖东十二渚风景旅游区五里湖风景旅游区南太湖风景旅游区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

旅游资源

地形地质 1.194 10 10 10 6 6 8

水体 1.725 10 10 10 8 10 6

气侯 0.801 10 10 10 10 10 10

动物 0.261 10 10 10 6 6 8

植物 0.430 10 10 10 4 4 10

文物古迹 0.838 8 6 10 8 4 10

民情风俗 0.539 2 2 2 0 2 4

景点集中度 1.001 8 6 10 8 4 10

景区容纳量 0.261 8 4 8 8 10 8

区域条件

自然生态 0.681 10 10 10 4 6 10

用地条件 0.159 10 8 10 10 10 10

城镇分布 0.164 10 8 8 8 8 10

基础设施 0.229 6 4 6 8 4 8

旅游设施 0.243 8 8 8 8 4 8

征交通条件 1.069 8 6 8 10 4 10

与客源地距离 1.069 8 8 8 10 6 10

与附近旅游地类型并同 0.178 8 6 10 10 6 10

与附近旅游地的距离 0.044 6 8 8 10 6 10

评价

果旅游资源 61.988 57.266 65.666 49.06 46.754 56.934

区域条件 13.358 12.254 13.03 9.402 8.876 13.816

区位特性 18.792 16.386 19.236 23.6 12.072 23.6

总评价值 94.138 85.906 97.932 82.062 67.652 94.35

注:因子选择及因子权重采用楚义芳建立的中国观赏型旅游地的综合评价模型;因子评分满分各为10分,并以2分为一档区分值,因子评分取6个景区相对值,只能看出这6个景区的相比较情况,不能与其它景区值比较。

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湖东十二渚风景区、马山风景区与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旅游资源相对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高于南太湖风景区,是滨湖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而南太湖地区旅游资源最为薄弱,很难开展观光型旅游,但可开发对景观要求不太大的旅游项目,如运动性旅游、产业旅游、休疗养型旅游等,并应加大对这地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滨湖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开发历史

无锡山水秀美、风光旖旎,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无锡旅游业起步于50年代,早在80年代,无锡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发展具有相当的历史。近多年来,尤其是“九五”期间,无锡旅游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创新为本,以塑造新的旅游品牌与特色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批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同时旅游的类型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集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形式。2001年,随着无锡特大城市的定位,无锡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组建了滨湖区,同年,成立滨湖区旅游局。新组建的滨湖区含盖了无锡大部分的太湖山水自然资源、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无锡4大景区(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马山景区、锡惠景区),是无锡中心城的重点旅游区域。滨湖区的组建,标志着无锡为打破条块分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迈出了一大步。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市、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政府主导、社会齐上发展旅游的局面开始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多渠道发展旅游业”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并付诸行动。

其次无锡市区旅游资源以太湖山水最为著名,“太湖三万六千倾,最美就在这一方”,而这最美的太湖山水资源全位于滨湖区所辖地内,滨湖区是无锡的旅游区,因此滨湖区旅游业在无锡市大旅游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滨湖

区全年接待进区游园人数910.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55亿元,分别占全市相关指标的41.38%、17.52%、。

再次滨湖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逐年增强,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滨湖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强大的产业优势开始凸现,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3年,滨湖区旅游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发展机遇,旅游业运行态势良好,其旅游增加值11.8亿元。

2、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滨湖区占据了无锡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拥有太湖山水最美丽的精华部分,且历史人文底蕴浓厚,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和开发条件。并且滨湖区辖区内山地、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为开展各种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在滨湖区,依托太湖风光,兴建了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大格局,形成了融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主题旅游产品结构,基本形成了以太湖梅梁湖为中心,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两翼的新格局。从而扩大了滨湖区的旅游环境容量,丰富了旅游内涵,提高了旅游经济效益。

3、区域经济发达

无锡市地处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周边城市经济富裕,居民有较高的出游能力,(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国际经验统计: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提升旅游需求的整体规模,这些为滨湖区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

距无锡市滨湖区100km之内的重要城市:苏州、常州、湖州、常熟、南通、溧阳、嘉兴。

距无锡市滨湖区100 km 、200km之内的重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镇江、扬州、芜湖。

同时无锡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使市区的居民有较强的旅游动机,目前选择节假日到滨湖区休闲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滨湖区成了无锡的“大公园”。

(三)滨湖区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前期开发资金,用于资源开发、项目研究、市场促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滨湖区旅游发展严重受资金的制约,表现在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不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整体促销、旅游环境改造、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在招商引资、引用外资、募集社会资金和资金市场融资等先进资本运作方面力度不够;用于旅游行业管理的经费无来源渠道,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受到制约。

2、旅游管理与经营机制滞后。

旅游区企业化经营观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滞后,新的投融资观念与管理机制薄弱。全区旅游板块式的运作体制,在大旅游的发展中日益显露弊端,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形不成规模,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补,使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无论在广度上和力度上都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

3、产业结构配置不够优化

滨湖区的旅游产业已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要素之间的比例配置还不够合理,饭店和旅行社发展较快,旅游购物、娱乐、咨询服务等部门发展较缓,特色娱乐项目比较少,游客夜间消费明显较少。同时旅游景点与商业服务不配套,景点由于缺少吃喝玩乐的商业服务和配套而失去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导致游客在锡逗留时间短、购物少。

4、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滨湖区旅游业重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作为滨湖区旅游业依托的太湖水蓝藻频发,使国内外游客闻之却步,局部地区景点开发密度过大,造成建设性破坏,开山采石现象仍然存在,墓葬占地越来越多,破坏景观、影响生态,还有些景点由于附近随意建办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使得景点的开发价值受到损减,影响了高质量旅游产品的开放,从而制约了旅游发展。

5、城乡一体化的旅游格局还未形成

无论是现有景点还是潜在资源都缺乏整体性利用和开发,与锡山、惠山等其它行政区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缺乏整体开发、协调发展,各区、各乡镇自己建设,势必造成项目重复,引起旅游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另外,与周边城市和邻近省份的旅游业,也缺少主动的呼应和积极配合,尚未形成优势至补、资金共享的良好局面。

6、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有待提高

滨湖区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如市民素质、文明礼貌、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各种服务业的质量、商业金融等信誉状况,治安状况等都必须有大的提高。同时,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环境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优惠,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包括外资及民营资本投入到滨湖旅游业上。

四、规划期限

结合《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的期限确定为从2002年至2020年,具体分为三期:

近期:2002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五、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江苏省旅游规划》

2、《无锡市城镇体系规划》

3、《无锡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讨论稿)

4、《无锡市旅游发展“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5、《梅梁湖景区规划》

6、《蠡湖景区规划》

7、《马山总体规划》

8、《五里湖地区概念规划》

9、《锡山市旅游规划》

10、《惠山森林公园规划》

11、无锡市政府、滨湖区政府关于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报告

12、相关法规、文件、资料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效益,与无锡市旅游规划相结合,使滨湖区成为无锡大旅游的“旅游区”,与国内、国际旅游业接轨。

2、坚持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源——市场——文化为导向,适度超前,规划设计力求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赢得市场,注重经济效益,使旅游业成为滨湖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围绕太湖、生态、文化做文章,使滨湖区建成既有鲜明特色又功能齐全,适应多种旅游需求的现代化旅游区。

4、与江苏省及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区域布局相结合;与城市土地、交通、环保、文保等专业规划相结合;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点、线、面的关系,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5、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景观保护相结合,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既保持传统文化,又引进高科技成就;既有自然美、原始美,又有现代人工美。

6、静态开发与动态开发相结合,体现旅游的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性。

7、坚持政府导向,民众参与,充分发挥“官、产、学、民、娱”良性互动的效应,促进旅游业最大限度发展。

六、滨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滨湖区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1、按地理细分:

滨湖区旅游客源地域分布广泛,但按其重要性,并考虑到地理空间连续性,可分为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苏、锡、常、沪、宁这些大中城市,其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二级市场为华东地区其它城市,如扬州、南通、杭州等。三级市场为华东地区以外的地区,而北京、广东的作用尤为凸现。

2、按市场人口细分:

从年龄看,22—44岁组人数最多,占到总的60.98%,而青少年市场和银发市场的开发相对不足;从性别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到总数的66.2%;从职业来看,企事业管理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公务员、科技人员为主,离退休人员、学生、农民的比重小;从居民类型看,城镇居民远远大于非城镇居民。

3、按市场行为细分:

从旅游方式看,以散客为主并日趋增长,团体组织的人数很少;从出游动机看,以观光旅游为主,约占42.3%,休闲度假、商务活动分别占到17.34%及15.33%,但观光旅游逗留时间较短,仅1.37天,低于平均逗留时间1.71天,且人均花费也低于平均花费,分别为685元及849元。

(二)滨湖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影响旅游客源市场规模的因素很多,既受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社会政治因素、行业竞争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又受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的方便程度、离客源市场的远近及服务质量优劣、旅游产品价格等微观因素的影响。旅游业是无锡市的重点发展的行业,滨湖区也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希望通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滨湖区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十分良好。

滨湖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预测采用指数模型:

An=Ao(1+b)n

An ——第n年的预测数

Ao ——起始年份数

n ——年数

b ——年增长指数

(年增长指数参考无锡市“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及《江苏省旅游规划》中确定的全省平均增长率,以及《无锡市旅游“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中确定的增长率,综合各种情况确定。)

旅游总人数年增长率(%)海外旅游人数年增长率(%)

2001年 260.33 13.68

2005年 445.0 6 20.03 10

2010年 581.0 5.5 29.43 8

2020年 948.0 5 52.70 6

(三)客源市场定位:

1、一级市场:近期重点目标市场

滨湖区在近期仍应把周边的大中城市,如苏州、常州、上海、南京等作为主要的客源市场,同时重点开发无锡市区及周边区内居民的休闲娱乐旅游市场。

2、二级市场:近中期重点推动的市场

安徽、浙江、山东等邻近省市的观光、度假游客市场。

苏北地区富裕阶层的观光游客市场。

通过上海、南京中转的海外游客市场。

3、三级市场:极具潜力的发展市场

全国范围内的观光、度假游客市场

全国范围内的会务、商务、节会市场

国际旅游商务、考察市场。

七、旅游发展定位

滨湖区旅游发展方向以观光旅游为主体,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积极培育现代主题旅游、都市旅游,力争做到观光旅游创精品,休闲旅游创特色,现代旅游求突破,都市旅游领潮流。同时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会议商务旅游、影视文化游、江南园林游、宗教文化游、生态农业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

1、观光旅游

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平山远水,风景旖旎,景点众多,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古迹遍地,这些秀美的山水景观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观赏价值,是游客赏景抒情、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

观光旅游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却是目前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现状滨湖区属地内已有年旅游人数超百万的景区三个(鼋头渚266.44万、灵山151万、三国水浒景区144.47万),观光旅游正处于稳定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要保持自己持久连贯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稳定成熟阶段。

2、度假休闲游

度假休闲旅游是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锡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度假休闲旅游潜力巨大,滨湖区内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地自然风景优美,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较好,加之便捷的交通,为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在滨湖区加大环境美化力度,力争建成无锡的“大公园”,华东地区的“后花园”。

3、现代高科技参与项目(主题公园)旅游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滨湖区处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有良好的客源市场;同时这一区域城市公共交通良好,可进入性好;另外滨湖区内大部分地区是城市边缘区,用地限制较小,地价相对便宜,这些因素决定滨湖区适宜开展主题公园。目前滨湖区已有影视城、灵山大佛两处人造景区,新主题公园的开发,使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强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

4、都市旅游

都市旅游是20世纪旅游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城市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能提供非城市地区所没有的娱乐、文化设施,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城市的建筑、装饰、园林、人文活动等市容、市貌、特色景观,是城市表现自己的一个窗口。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使游客获得一次更舒适的旅行。

无锡随着特大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滨湖区内蠡湖新城、滨湖新城的建设,其独特的滨湖城市风貌、浓浓的现代气息、完善的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共同创造新世纪山水城市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场所。

八、旅游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滨湖区旅游资源以“秀丽”见长,是无锡市大旅游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区域,规划期内其旅游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强大的旅游竞争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无锡其他旅游目的地紧密结合,确保无锡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地位,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滨湖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2年至2005年(近期),为振兴发展阶段。

应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迅速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力争到2005年接待海外游客20.03万人次,国内游客445.0万人次。

第二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中期),为成熟发展阶段。

以秀丽的风景,丰富而独特的旅游项目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旅游者,成为具备观光、度假、疗养、娱乐和会议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11%以上,实现产业份额量的突破及产业发展质的提升。

第三阶段: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良性发展阶段。

在景区建设、配套设计、科学管理方面达到完善和规范,整个旅游区协调并可持续地发展,将滨湖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国内旅游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滨湖区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海外旅游人数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2002-2005年平均增长率(%) 10 15 6 17.5 17

2005年指标 20.03 6319.45 445 38.08 43.18

2006-2010年平均增长率(%) 8 12 5.5 15 15

2010年指标 29.43 11136 581.0 76.59 86.86

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 6 9 5 9 9

2020年指标 52.7 25637 948 188.41 205.63

(二)旅游发展战略

1、多元化经营战略

一要实现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协调经营;二要实现区内、市内和省内旅游协调经营,进一步提高海内外游客的可达性;三要实施多行业经营战略,应当充分发挥旅游的连带需求,连带供给作用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信息服务在内的横向多元化经营,以及利用旅游业后向联系的纵向多元化经营;四要实施多尺度经营战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既要适应“点对点”式的集约型旅游消费需求,塑造精细化、多样化的地方旅游产品,发展小尺度的地方旅游,使地方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要适应“多点串联”式的粗放型旅游需求的需要,根据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产品互补性和可进入性,不断创建和加入超越地方的、不同层次的旅游网络。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育经营规模;五要实施多渠道投资战略,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外,更应积极开拓投资渠道,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养经营规模。

2、客源市场共享战略:

滨湖区旅游要切入并分割既有旅游客源市场,市场对策是在加大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著名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和既有的优越区位,开辟系列化、多层次、区域化的旅游产品,在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市场共享中争取市场份额。

3、集约型增长战略:

滨湖区必须实施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的集约型增长战略,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旅游产品和项目。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既有产品,使之保持对游客持久的吸引力和在市场上持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市场变化,大力开发满足市场需要和具各市场引导功能的新产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4、形象的服务战略:

通过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强化滨湖区旅游竞争优势并提高市场份额。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第一、物业第二”的理念,以附加服务,

做事的方式以及做事的人三个不同角度开发别具一格的服务,将旅游者的体验从一般水平提升到特别的水准。

5、分阶段实施战略:

在资源、资金、人力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旅游大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并在每个阶段同时进行独立的和相关联的绩效评估和自我校验,从而把握每个阶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九、滨湖区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一)总体布局

以滨湖区客源市场为导向,结合滨湖地区旅游资源实际以及滨湖区城市发展规划,确定滨湖区旅游空间布局构架为:

“二区、二城、一带”的空间布局构架。

二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二城:蠡湖新城、滨湖新城

一带:环太湖风景旅游带

(二)功能分区及景点构建

1、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

此旅游区位于梅梁湖东侧,太湖北部,包括锦园、大浮等地,此旅游区功能以太湖山水风景游览、影视文化旅游为主,重点建设7区。

(1)锦园公共游览区:

本区包括锦园、“好望角”,万顷堂等景点,是太湖山水组合最佳的小水湾,是游览山水景色、游泳、垂钓的最佳处。

“好望角”是欣赏三山的最佳点,规划改造石滩,建设游泳场,环通东西两侧道路,实现游泳为主,兼顾眺望与游览。锦园作为近代园林平时可开放游览。

(完整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上

《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 2011年8月22日,安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正式公布之后,市委、市政府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高度重视。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按照“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巢湖半汤和庐江汤池温泉是我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统筹规划两地温泉资源,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标准,做大做强合肥温泉旅游品牌,合肥市规划局就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项目开展全球招标,通过广泛征集有创意、可实施的概念规划方案,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地对温泉度假区进行综合一体化保护和开发。本次规划目标是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温泉资源整合与利用为核心,以全域整体打造与差异化发展为策略,来确定半汤和汤池温泉度假区未来不同的功能定位、交通组织和空间景观,营造 策划各具特色的温泉度假品牌与旅游项目。 2011年12月21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对来自全球符合报名条件的31家设计机构进行了第一轮设计单位筛选,选取了5家实力强、水平高的设计机构开展第二轮方案设计工作。2012年2月28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招标投标中心组织专家对5家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 本次半汤的概念规划范围南至合巢芜高速公路、兴业大道、振兴路,东至花山路、巢湖经开区边界,西含试刀山、青龙尖部分山脉,北至巢湖经开区边界,规划面积约为29.83平方公里;研究范围:试刀山向东北、向东南、向西南山脉,延伸至S105公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为115.59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在汤山以西区域合理选择集中建设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为契机,精心谋划,有序开发,提升档次,实现半汤温泉度假区从粗放发展阶段向品质发展阶段过渡。 本次汤池的概念规划范围东起合安(沪蓉)高速公路,西至县域西界,北依军二路沿线,南靠大山腹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庐江县县域范围;城市设计范围自行选定总面积10平方公里 为了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打造阳光规划,合肥市规划局开展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方案公众参与活动,充分征求、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对5家投标方案进行投票,提出意见建议,为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科学规划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注:

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巅峰智业受厦门兆千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海口市旅游发展规划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海口市旅游发展规划分析 姓名:何松坤 学号:1107714002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3 班级:11717 任课教师:姚治国 2014 年 04 月

内容摘要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陆地面积为230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62.04万人,年平均气温23.8℃,终年常绿,风光秀丽,素有“椰城”的美誉。国家旅游局在新世纪旅游规划中,把海南旅游区与粤港澳、江浙沪、环渤海、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中原一起并列为八大旅游区。同时,海南旅游区又是环北部湾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作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的优势产业,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与重视。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设立更是海口市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落实海口建设“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战略目标而实施的重大举措。在海口市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必须结合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规划,对海口旅游的未来提出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确定其发展策略以及具体实施方法,并使其与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海口市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综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海口;旅游;规划

目录 一、引言 (4) 二、海口旅游地位和市场分析 (5) (一)海南省旅游在东南亚圈的地位 (5) (二)海南省旅游在中国的地位分析 (5) (三)海口旅游在海南省中的地位 (6) (四)海口旅游市场构成 (7) 三、海口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7) (一)现状综述 (7) (二)存在问题 (7) 1.滨海旅游资源不具备优势,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有待于重新确定7 2.旅游资源缺乏统筹规划,有序开发 (8) 3.缺乏具有龙头性质的旅游项目,没有突出精品旅游的概念 (8) 4.旅游产品的促销与海口旅游市场脱节 (9) 四、海口旅游未来发展战略 (10) (一)开拓市场 (10) (二)整合区域资源 (11) (三)组织旅游项目 (12) 1.热带滨海旅游 (12) 2.体育竞技类旅游 (12) 3.依托河流、水库资源的旅游 (12) 4.温泉疗养旅游 (13) 5.独具南洋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 (13) 6.会议旅游项目开发 (14) 7.结合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开发的旅游项目 (14) 五、结语 (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策划创意思路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 规划说明: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时,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力求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打造“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 旅游目的地”。 海南省旅游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根据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多方面创新,着眼于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着眼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放中发展和在创新中前进,对全省旅游统一策划和布局,努力构成陆海并举、山海齐辉、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的策划创意思路,并通过“国际旅游岛,大家来规划”的创新形式,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编制一个富有海南个性、高质量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部分总论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概念 市场要素全面国际化、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岛型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基本概念专题研究,略)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实现旅游要素的全面国际化,实现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支撑海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海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二)总体目标: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体系专题研究,略)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解读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开放战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弥渡县白总旗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1.区域概况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地理坐标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东至水目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龙箐关)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宽26公里;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分壤;南至牛街乡的太平山顶与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接连,长82公里;东南部接壤楚雄州南华县。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自古就是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交通要冲,唐代就有古驿道过境,上通京城长安,西达保山,可出缅甸;西北通丽江、中甸;西南通临沧,可出老挝、泰国。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弥渡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驻地——弥城镇,东至昆明320公里,西北至州府大理市60公里,南往临沧238公里、达思茅469公里。 项目规划范围以白总旗温泉两边山30度坡度以下祥临高速公路以东为界,和凤凰山南侧35米等高线、炮台山山脊线东侧为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33公顷。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立体气候明显,从低热河谷龙树大桥,到高寒山区的朵祜,平均温差7.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

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最热月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为21.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8.9℃,年较差为12.8℃,但气温日较差大,为29.4℃。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三面环山、一泉(温泉)、一路(祥临公路)的格局。呈狭长形腹地。三面山体山势较高,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山体景观背景。 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中高产农田为主体,有少量居住用地。现状道路以西边的祥临快速公路为主,联接进入县城的入口公路。 现状村庄主要分布为用地北边的白总旗自然村落,白总旗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沿山体一带,建筑布局灵活自由,依山而建,沿路有数处水流,古树环抱,环境清悠。村中居民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在规划中不考虑将村落纳入集中布置。 项目中部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缓坡、小谷地、山溪相间。并且有一处现状温泉,周边地势低洼,可考虑在规划中形成较大水体景观。 白总旗温泉地处与双龙海塘隔路相望的三面环山的合围区域中,具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温泉流量大,有益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65℃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但由于个体承包商规划理念和经营理念落后、温泉水仅用于饲养热带鱼和作为露天游泳池供当地周边居民使用,周边均为农田和林地。资源开发及不合理,一方面影响了周边农田的生产,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地热温泉资源,使得温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只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层面。 用地范围东、南、比边的山体最高高程1789.5米,山势陡峭,景观良好,有依山就势建筑温泉旅游度假别墅的良好条件。 3.客源市场分析 3.1客源市场现状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日期: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旅游管理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林敏捷 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海口市的重要的旅游精品资源。海口市目前的旅游发展现状和其他市县相比存在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发展竞争力度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开发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海口市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找准自身的旅游优势资源,重新定位旅游形象,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专线品牌。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旅游资源、火山口地质文化旅游资源、历史古迹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高尔夫旅游资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不是海南省省内拥有最优旅游资源和发展最好的城市。海口市旅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规划不到位,定位不明确,营销力度不到位等等导致其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现状,寻找到自身的旅游最优旅游资源,提高海口旅游形象,与省内另一国内知名旅游城市三亚共同发展,共享游客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是本文所想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海口的主要开发的旅游资源和三亚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都以滨海旅游资源为主。但其滨海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上远远不如三亚市。由表1可见虽然海口市的旅游总收入和过夜游客人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比起三亚市收入水平而言,还差的很远。如表中所示,2013年海口市的旅游过夜人数仅仅只比三亚少了14.9%,约184.08万人次,但旅游总收入却比三亚市少了48.5%,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海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海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0-2020) 规划文本 (评审稿) 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旅游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2第三章空间布局8第四章旅游产品开发与业态培育16第五章形象定位与营销推广24第六章旅游交通与服务体系规划28第七章区域旅游协作策略34第八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36第九章近期发展规划39第十章规划实施政策措施43

导言 海口旅游业起步早、基础好,产业规模位居海南全省前列,已成为海口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由于近年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兴起,全国各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日趋成熟,竞争格局开始显现,加上三亚旅游发展模式的初见成效,海口旅游发展步入相对缓慢阶段,面临巨大挑战。重新审视海口旅游发展的历史轨迹,明晰新形势下海口旅游产业跨越式腾飞的策略、路径,胜任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所赋予的新使命,是本规划的核心宗旨所在。 在海口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方面,规划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层面、南海区域旅游角度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标准三个维度的思考;在海口旅游产品体系的完善提升方面,规划立足于世界滨海旅游发展趋势与现代时尚休闲度假潮流、国内外旅游消费者需求、海南岛旅游竞合格局的综合考量;在海口旅游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方面,规划侧重于旅游功能空间的细化、旅游项目的规划衔接与量化落实、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的中观指引。 海口旅游规划的总体构想是: 通过全面推进海口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将海口建设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南海区域旅游组织中心与服务基地,世界一流的热带滨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全面实施海口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战略,通过旅游服务平台构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创建、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与产业联动发展、多层级区域旅游协作,将海口建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高地。 以“旅游综合体”开发为抓手构筑海口旅游吸引物体系核心,以“生态、时尚、健康、欢乐”理念融入于海口特色旅游产品与服务,以“环境与景观合一”理念植入海口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通过旅游功能空间的营造重塑海口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名称: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起止时间:2007.4~2007.11 项目委托单位:省淳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 1 项目概况 千岛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位于省市淳安县境,东距133公里,西距150公里,是镶嵌在"--千岛湖--"这条"名城、名水、名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AAAA级旅游区,也是经济区和我国东南一流风景旅游城市的"后花园"。 历经25年的打造,千岛湖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3亿元。近年来,随着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接待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为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淳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决策,并建立了千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提升千岛湖旅游品味,推进千岛湖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实现"以湖兴县"发展定位,立足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这一战略目标,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1.1 规模 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外围的保护地带围,千岛湖镇的北侧,通过跨湖的千岛湖大桥相联系。整个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见图1--区位图)。 1.2 目标

从长三角及全国围入手,在保护好区块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度假区块的主体定位、旅游度假项目、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通过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规划建设,加速千岛湖旅游的快速转型和全面发展。 1.3 创新 先确定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环境生态保护条件并进行量化,然后利用GIS对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叠合和修正,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规划土地适宜性模型。 2 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 千岛湖从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到2002年实施旅游转型,旅游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转型四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逐步确立了国湖泊旅游典的地位。 2.1 旅游度假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千岛湖旅游度假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以下模式: 2.1.1 酒店(单一地产模式) 以大酒店为代表,这是以唯一酒店形式而出现的单一地产模式,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简单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2.1.2 酒店+别墅(复合地产模式) 以天清岛度假村、凤凰岛度假村、开元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星级酒店和住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地产模式,比酒店单一地产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2.1.3 酒店+别墅+特色餐饮+水上娱乐(多类型复合地产模式) 以温馨岛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酒店、住宅、商业、娱乐等多类型的操作模式,不是单一的复合项目。这也是千岛湖景区唯一独立具有住宿、商务活动和娱乐的度假村。 2.2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千岛湖经过25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低到高这样的一个迅速发展过程,取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树立了国湖泊旅游的典地位。千岛湖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开发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对于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2.1 问题一:开发模式 千岛湖旅游转型已经开展了5年,但是目前休闲度假项目比较单一,"酒店+房产"为主要模式,缺乏真正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千岛湖在建以及规划审批中的五星级酒店就有10家左右,这类度假型酒店,通常基本上都是和度假别墅、湖景公寓、精装修"捆绑"开发的复合地产,酒店除了极尽豪华外,并无太多的特色,与城市度假酒店区别不大。 2.2.2 问题二:景区房产化

130425_海南旅游发展简史(一)

海南旅游发展简史(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教学手段:教材文字为主,PPT展示图片和拓展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阶段的旅游业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萌芽阶段(1956-1987) 1956年,海南华侨旅行服务社成立。海南第一家旅行社,主要为华侨探亲服务,部分体现现代旅游功能。 1974年,海南中国旅行社成立。海南旅游业的萌芽。 1981年,将海口和三亚作为我国的冬泳度假区重点先行建设。1983年3月,《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 1986年1月,海南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区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 二、起步阶段(1988-2000) (一)起步阶段前期(1988-1991) 建省办经济体特区之初,旅游业被作为工农贸旅并举的四个支柱产业职业。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1988年5月,《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级风景区域规划》,旅游接待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个高峰。

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到1991年,海南客源主要是商务、公务客和观光客。 (二)起步阶段中期(1992-1997) 提出“度假休闲在海南”的口号 1991年,重组省旅游局 1992年,“全社会共办大旅游” 1993年,《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1995年,《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 1996年,“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1997年,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基石之一。(三)起步阶段后期(1998-2000) 1998年,重新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调理》,新制定《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 提出“冬季到海南来戏水”的口号。 编印培训教材:《海南导游基础知识》、《海南省导游员手册》、《海南省导游资格等级考试手册》 1999年,实施《海南省旅游分级管理办法》 2000年,《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旅游起步阶段的经验和不足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我国学者关于旅游度假区理论模式的探讨很少,但还是有人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一定的总结,如张天问(2000)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各区功能见表5-7)。他关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是上述国外几种功能分区理论模式的具体化,其中入口区和维修区可以统属于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是度假核心地区,康体健身区、度假中心区、户外活动区和文娱活动区属于吸引物集聚区。在实践中,度假别墅区、度假中心区一般紧紧相邻,甚至完全合并成一个组团。从张天问的旅游度假功能分区中也可看出,康体休闲活动功能在旅游度假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5-7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张天问,2000) 分区活动功能 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 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 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 户外活动区通常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 文娱活动区舞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夜间娱乐场所 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音的影响,布置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 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对于岛屿这种特殊的滨水旅游度假区,李向明(2001)提出,岛屿规划中一般可以将功能区分五大块:游览观光区、生态保育区、娱乐区、休闲度假区、服务区(图5-3)。 图5-3 岛屿规划功能分区结构图(李向明,2001)

李蕾蕾(1998)分析了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情况,并分析归纳了其中共性。指出: 1、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综合服务区,可以对应上冈恩模式中的服务社区; 2、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度假别墅区,这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特点是相一致的。旅游度假区是度假旅游者的短期居住地,旅游者希望能够体验他们在城市中难以得到的居住环境,因此度假别墅是度假区中较为理想的住宿设施。尽管旅游度假区内有广泛的服务和娱乐设施,但是若没有旅游者居住,很多设施就会闲置起来,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如国外成熟的旅游度假区,其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住宿设施的收入; 3、除综合服务区和度假别墅区之外,其他功能分区主要是旅游吸引物的分区,一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区必须具有多种旅游吸引物才能吸引超过经营保本门槛人数的旅游者来度假; 4、每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规划有高尔夫球场。大型旅游度假区有多种高档的住宿设施,来度假的旅游者也多为中产阶级及富豪和准富豪阶层,他们需要有高档的康体休闲活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是最合适的,也是最重要的康体设施。国外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都设有1个高尔夫球场,以至于澳大利亚的学者在探讨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时,提出高尔夫球场是判别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标准。 表5-8 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简表(李蕾蕾,1998,有改动) 度假区名称面积 (km2) 数量功能分区名称 大连金石滩13.6 7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地质景观游览区、国际 游艇俱乐部、游乐运动场、森林狩猎区、海上活动游览区 青岛石老人10.8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海洋公园及海上游览区、 啤酒文化城、休闲健身区 苏州太湖1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吴文化城、水上风情园、 桥岛风光区 无锡太 湖 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水上活动区、康复中心 上海佘山20.5 19 综合服务区、大众别墅区、乡野别墅区、高尔夫球场、佘山主景 区、农田观光区、水上漂流区、果林采摘区、环保教育区、生态 核心区、休闲垂钓区、植物赏析区、爱心动物园区、野营烧烤区、 主要入口区、快乐嘉年华、体育公园区、竞技比赛区、训练基地、 攀岩蹦极区 杭州之江9.88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游乐购物区、大型淡水 沙滩浴场 福建武夷山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水上活动区、游览娱乐区、休闲区、 武夷文化区 福建湄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妈祖文化城、贸易中心

仙海湖概念性规划设计

仙海湖风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摘要:旅游产业发展并做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做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是必经之路。为了更好的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绵阳这个位于四川盆地;成渝都市经济圈;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江南蜀道黄金旅游环线中心地带的城市通过进行开发仙海湖风景区,进一步完善四川省的旅游产业结构,并将打造高档次的临山滨水养生旅游度假区。 第一部分风景区开发潜力分析 一、风景区概况 1.区位条件 绵阳市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省级水利风景区,距绵阳城区10公里,108国道,绵梓公路及绵阳市二环路从区内通过,交通方便。地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剑南蜀道等黄金旅游环线的中心地带。 2.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区内植物繁茂,有半岛、孤岛40余座。风景异常秀丽宜人。 3. 交通网络 绵阳市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武引工程的骨干工程——沉抗水库建立的省级水利风景区。是绵阳的六大旅游经济开发区之一。它距绵阳市区公十公里,距成都1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4、风景区开发目标 打造中国西南最高档的主题养生度假活动区 打造中国最具魅力的临山滨水养生园 5、风景区开发原则 自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加速开辟新的旅游产业市场对旅游大省——四川来说意义重大。 本风景区作为主题养生度假活动区,可以优化四川的现有风景区资源组合,会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四川自身的旅游品牌形象,能够较大程度上实现各旅游环节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 由于成渝城市圈的联动,天府之国的旅游产业化整合趋势给绵阳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契机。 四川有着很好的旅游产业基础,旅游度假产品种类的丰富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的产业组合,四川旅游品牌效应能为风景区的开发带来广泛的知名度,同时,四川省的各种旅游优势资源将带动本风景区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文本(终稿)

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 (报批稿)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与需求 (3) (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 (3) (二)旅游公路发展需求 (4)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规划定位 (6) (三)发展原则 (6) (四)规划目标 (7)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 (9) (一)旅游公路建设工程 (9) (二)干线公路旅游品质提升示范工程 (11) (三)公路旅游产品推介工程 (13) (四)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14) (五)实施安排 (14) 四、保障措施 (16) (一)组织保障 (16) (二)资金保障 (16) (三)制度保障 (17) (四)协作机制 (18) (五)科技保障 (18) (六)宣传推介 (19) 附表及附图

前言 海南作为一个热带岛屿,拥有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未受污染的处女地,被誉为人间旅游天堂,是一颗让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赏心悦目的明珠。 2009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2010年7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要求“延伸沿海公路主干线,分期、分段建设沿海观光公路,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通道,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同时要开发“自助旅游产品”,包括“规划建设一批房车、自驾车、自行车和徙步探险等示范项目”。 2010年8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北京签署《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交通运输发展会谈纪要》(下称《会谈纪要》),明确双方共同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加快海南省交通运输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省部共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的旅游公路,建成特色突出的环岛滨海景观公路。 2011年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下称《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开通交通主干道连接旅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序言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由18个市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组成,陆地国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授权管辖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864万。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岛屿。 早在几千年前,海南岛就有人类活动。秦代时设行政区,西汉时设儋耳、珠崖两郡。世居民族主要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社会风貌。自1950年海南岛解放以来,海南逐步改变了经济封闭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事业百废待兴的状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

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篇总体思路 第一章发展背景 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来,海南已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初步繁荣的经济特区。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节发展基础 2009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1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751元和4744元。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热带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为28:27:45。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度假区、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全省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设计任务书(最新整理)

概念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1.1 开发商:宁波御都置业有限公司 1.2项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 1.3项目名称及简介: “宁波市九龙湖御水龙都项目”为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该项目内开发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内含高尔夫球场、精品五星级酒店、温泉馆、影院、博物馆、商业及高档住宅区。开发周期为5-8年。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宁波唯一一个高尔夫社区,并将极大提升周边区域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1.4项目用地面积: 项目总用地面积:304.2公顷 高尔夫用地面积:77.67公顷 可建设用地面积:153.7公顷 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21公顷 1.5本次设计范围(详见附图1-2): 1、地块一(商业):21.7亩鸿山湖西侧地块:14940平方米 2、地块二(商住):鸿山湖周边区域(总平面图上为L-1,L-3,L-5,L-6), 总用地面积:约93498平方米。 3、地块三(住宅):沿山大河北侧地块(总图上为S-1,S-2), 总用地面积:约101280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1 / 8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条件图及御水龙都项目城市设计方案。 1.2初步拟定的规划设计条件。 1.3国家及浙江省相关规范规定 1.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件指标规定(甬政发(2009)96号 三、设计原则 1.1创新与特色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定位、高尔夫社区及周边地域文脉,寻找合适的建筑风格。设计需考虑一期项目与总体项目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应有创新,并结合高尔夫社区的概念,提升整体项目及周边区域的城市品质。 1.2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设计创意及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合理的造价。 四、规划控制条件及要求 地块一:21.7亩地块(ZH09-01-39):1、用地面积:14940 m2容积率: 1.05 密度<42% 绿化率:20% 2、具体要求及红线图见附件一(规划控制条件) 3、该地块需与地块一综合考虑设计。但应单独标注各项规划指标。 4、地块位于鸿山湖西侧滨湖地块,北侧与高尔夫地块接壤,商业规模设计 需要错落有致以便景观渗透,地块与龙都路主干道通过规划道路联系, 将于地块二规划整体考虑进出入口问题。设计需表现以湖面观商业体整 体效果,充分考虑沿湖亲水界面设计。 2 / 8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3) 第1条规划范围 (3) 第2条规划期限 (4) 第3条规划原则 (4) 第4条规划目标 (4) 第5条技术路线 (4) 第6条规划依据 (4) 第二章发展基础条件 (5) 第7条地理区位 (5) 第8条自然环境分析 (5) 1.地形地貌 (5) 2.气候条件 (6) 3.空气环境质量 (6) 4.植被条件 (6) 第9条社会经济环境 (6) 1.人口与行政区划 (6) 2.地方文化 (6) 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6) 4.旅游发展政策环境 (6) 第10条旅游业发展状况 ................................ 7第三章旅游市场研究. (8) 第11条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8) 第12条海南旅游市场分析 (8) 第13条保亭旅游市场分析 (10) 第14条保亭旅游的目标客源市场分析 (11) 第15条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12) 第四章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13) 第16条旅游资源分类分析 (13) 第17条旅游资源评价 (14) 第18条旅游资源区域性比较评价 (15) 第19条保亭旅游资源价值新突破 (16) 第五章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17) 第20条 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17) 第六章旅游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18) 第21条总体定位 (18) 第22条阶段性发展目标 (18) 第23条旅游产业定位 (19) 第24条客源市场定位 (19) 第25条旅游形象定位 (19) 第26条旅游宣传口号 (19) 第27条旅游形象标志 (19) 第28条旅游发展战略 (20)

第七章空间布局与项目规划 (20) 第29条空间布局 (20) 第30条旅游项目库 (21) 第31条“大区小镇”旅游发展模式 (21) 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 (22) 第32条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2) 第33条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24) 第九章乡镇旅游发展规划指引 (24) 第34条保城镇 (24) 第35条什玲镇 (25) 第36条新政镇 (25) 第37条加茂镇 (25) 第38条响水镇 (26) 第39条三道镇 (26) 第40条六弓乡 (26) 第41条毛感乡 (27) 第42条南林乡 (27) 第十章保城镇黎苗风情营造规划 (28) 第43条保城镇黎苗风情特色化营造规划 (28) 第十一章旅游营销规划 (29) 第44条营销目标 (29) 第45条总体营销策略 ................................. 29第十二章产业要素规划 (31) 第46条旅游交通规划 (31) 第47条旅游住宿规划 (32) 第48条旅游商品规划 (32) 第49条旅游餐饮规划 (33) 第50条旅游娱乐规划 (33) 第51条旅行社规划 (33) 第52条康疗保健产业规划 (34) 第53条花卉产业规划 (34) 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规划 (35) 第54条环境保护规划 (35) 第55条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36) 第56条环境容量控制 (37) 第十四章支持保障体系规划 (37) 第57条管理体制保障 (37) 第58条政策保障 (38) 第59条人力资源保障 (39) 第60条资金保障 (39) 第61条医疗服务保障 (40) 第十五章行动计划 (41) 第62条近期发展目标 (41) 第63条发展导向 (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