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中国环保产业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分析('99文献)(6125字)

【副标题】中国环境保护技术部易斌/燕中凯

【正文】

一、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发展概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市场体系(见表1)。

由此可见,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到1993年产业形成初步规模后,虽然整个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总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具体表现为在固定资产、产值、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从业单位数增长幅度减缓,从业总人数下降了11%,利润率(按产值计算)降低了2个百分点;环保产业总产值占GNP的比例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表2为环保产业市场各领域产需供求情况。

由表2可知,中国环保产业及各领域均出现了产大于销的现象,即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而且这种过剩是在以销定产的前提下出现的。当然,这种过剩主要集中在传统技术及产品方面,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尚未出现过剩,而且这种过剩也与当前国家经济宏观调整相关。以电除尘行业为例,中国电除尘器生产企业已多达200多家,相应的电源厂也有近40家,电除尘设备本体的关键生产线--极板轧制机,按目前市场规模,全国有10套轧机生产线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已建成了39条生产线。

2.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特征70年代以来,OECD国家环保产业市场一直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3倍增长;90年代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公众的环境追求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开始发生变化,更加重视发展环境安全技术和生态技术产品、洁净技术与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与发达国家60--70年代相似。但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只高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4.5--6.5个百分点,远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增长速度,也不能满足污染治理市场的潜在要求。

表3为1993年世界环保技术市场份额的大致分布和到2000年市场增长率预测。

可见,中国环保产业市场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的环保产业市场增长率低于10%,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产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渐趋于平衡,新的市场增长侧重转向所谓绿色产业和国际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与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似,近十年的增长率预计高达14%--17%,是发达国家市场增长率的2--3倍。

由此可见,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在最近十年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比较具有表4所示特征。

3.环保产业的市场分布以1997年为例,中国环保产业及环保技术设备市场的市场份额见图1。

可见,中国环保产业市场主要由环保设备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市场为主[图1(a)];

在环保技术设备市场中,以水和大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分别占总市场份额的30%,环保技术服务业(包括环保技术开发、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环保设备专业营销公司、环保设施运营等)仅占26%左右,低于水及大气污染治理的市场份额[图3(b)]。这说明环保产业中的中介服务体系业还很不完善,环境监测服务、设施运行、管理等技术市场中的重要行业尚未市场化,且规模小,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三、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重点领域

1.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预测环保产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驱动因素是社会公众的需求,并通过政府为实际代表来驱动。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环境污染现状与污染防治要求;

政府制定的法律、标准、行政法规(如税、费、罚款、贸易许可证、优惠政策等)、措施(如各种规划、行动计划等),使环保产业及市场成为政策引导型产业市场;

政府与公益性组织、企业的投资:政府与企业同为重要的投资者,政府的投资地位更为重要些。同时,政府的投资既可以是财政投资,更重要的则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落实;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

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使政府提高环境标准,监督政府严格执法,转变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环保产业特别是技术、设备水平及市场供给能力。

根据中国实际,当前和今后10多年,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是在政策引导下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及环保产业技术设备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因此,下面对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潜力主要从环保产业市场发展规律和投资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1988年、1993年、1997年三次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结果,对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到2010年的供给能力的预测结果见表5。

由上表分析,到2010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供给能力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环保产业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3%。其中,环保技术设备市场能力约为17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到2000年约为22%,到2005年约为17%,到2010年约为13%。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水平直接影响环保产业中技术设备的市场份额,表1表明,中国环保技术市场约占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40%以上。2000--2010年,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7%--9%计,环保投入高于“九五”前三年(约占GNP的0.8%)水平,以占GNP的比例从1.0%增加至1.5%估算,到2010年,环保技术设备市场需求约为1120亿元左右,与表5中环保设备的供给能力基本持平,但低于技术设备市场份额之和(1700亿元)。

两种预测方式的差距说明,中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环保技术设备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到2010年市场富余能力将达到550--600亿元。这也表明污染治理投资比例占GNP的1.0%--1.5%,已不适应环保技术设备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通过简单计算说明,当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相应的环境污染投资占GNP的比例应为1.25%--2.0%,与实际环保目标对应的投资比例基本一致。环保产业中的一些新的市场增长点尚未真正形成,在没有大幅度提高投资水平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鼓励发展环保产业,特别是技术设备业。

2.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各种具体的行动方案,现将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重点领域及发展方面概括为:

工业污染治理:在技术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重点发展各种清洁生产技术及资源再利用技术。预计传统市场高峰期将在2000年前后,技术装备已供大于求。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除污泥发电设备国内尚不能供应市场外,其它设备可基本满足市场需

求。发展重点为10万t/d以下的中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厂所需的系列化设备,并着力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市场高峰期在2000--2010年。关键要解决好投资政策与运营机制问题。

城市垃圾处理:到2005年重点发展垃圾制肥和中小城镇用生活垃圾焚烧炉及垃圾收集、预处理技术设备。2010年前后,重点是大中型焚烧设备及现代化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

燃烧锅炉脱硫:中小型湿法脱硫除尘设备、电站锅炉低成本简易湿法脱硫技术设备,以及各种洁净煤技术,市场高峰期预计在2005年以后。

机动车污染治理:2000年前后,三元催化转化器生产规模将供大于求,技术开发重点为降低NOx排放的催化转化技术。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重点是各种在线、便携式监测仪,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系统,城市环境监测网建设等。

低公害产品:图1所示的各种洁净技术和产品。

开拓国际市场;近期主要是东南亚市场、东欧市场。主要技术产品包括各种除尘设备、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技术设备、小型焚烧炉、低公害产品等。

环保技术服务业:环境监测、设计、技术咨询及污染设施建设、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特别是城市污水、城市垃圾等市政工程的社会化、市场化,将是中国环保产业今后10年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预计在2010年前后其收入将达到450亿--500亿的市场规模。

表1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概况

项目 1988年 1993年 1997年

从业单位,个 2529 8651 9090

从业人员,万人

年产值,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 /

年利润,亿元

利润率,%

环保产值占GNP的比例,%

技术设备市场占环保投入的比例,%

注:括号内利润率均为按产值计算。

表21997年环保产业及各领域总产值与销售收入对比

项目环保设备环保技三废综自然生低公害环保产业

术服务合利用态保护产品总产值

产值(收入),亿元

年销售收入,亿元

产大于销,亿元

过剩率,%

表3世界环保技术市场份额及增长预测

国家或地区 1993年市场份额,亿美元预测增长率,%

中国 37

东南亚 70

墨西哥 10

东欧 160

加拿大 100

拉丁美洲 70

澳大利亚/新西兰 30

日本 220

西欧 680

美国 100

其它 60

表4中国环保产业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特征比较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

基本特征成熟的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级市场

增长率低于10%,还在进一步减缓,部在今后15-20年内仍将持续以分行业出现了负增长. 13%-16%的速度增长.

技术设备市场接近饱和,严重供大于求,服务业新的市场增长点尚未形成,城市占市场的份额大于70%. 污水.垃圾处置等市场才刚刚启

动,技术服务业还处于萌芽阶段. 技术属性正成为普通商品,技术很容易获仍是特殊的商品,最大的消费者取. 是企业和政府,并受政策驱动. 市场竞争状况竞争有序,买方权利正日益增加, 市场较为混乱,价格优惠仍是竞售后服务质量已成为用户选择的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主要因素.

企业间的关系兼并与联合正在加速进行. 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较为

突出,结构性调整尚未开始,新进

入环保市场的企业将增加.

收支平衡经营管理最佳与最差企业之间的利润水平相差小,有规模的企业财务收支差距拉大. 利润水平低于小企业.

技术发展水平向洁净技术和产品转移,高新技主要发展传统污染治理技术设术所占比例在增加. 备,洁净技术.产品市场才刚起

步,发展前景看好.

表5中国环保产业市场预测(单位:亿元)

领域 1993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环保设备生产 310 620 1140

环保技术服务 150 300 560

三废综合利用 240 305 450

自然生态保护 60 105 210

低公害产品 30 65 165

环保产业总计 790 1395 2525

图1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分布(1997年)

(a)环保产业市场

技术服务 %

环保设备 %

低公害产品 %

生态技术 %

三废综合 %

利用

(b)技术设备市场

空气治理设备 %

水治理设备 %

其它服务 %

工程设计 %

环保技术开发咨询 %

监测仪器 %

噪声与振动 %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

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3

将此文章收入 MyINFOBANK 版权保护说明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储能首次被明确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相应政策的出台有望成为储能爆发起点。 ●全球储能项目在电力系统的装机总量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100MW发展到2014年的845M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2.72%。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持续大规模应用,以及2015年电动车市场的整体爆发,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中主要的配套设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和分布式微网等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占比最大,约45%。 ●传统铅酸和钠硫电池储能发展平稳,锂电储能有望在政策扶持下实现较大的突破。当前,钠硫电池的装机比重最大,2014年的装机规模为338MW,占总装机比重的40%,目前钠硫电池的发展较为稳定。锂电池和铅电池的装机量位居二、三位,2014年占比分别为33%与11%。在所有储能技术中,锂电池在新增储能项目中增长最为迅速,2014年,储能新增装机中,锂离子电池的占比最大,为71%。 【储能行业介绍】 储能可以对电力进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够有效解决电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储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这里讲的储能主要是指化学储能。 储能在电网中的作用如下图: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胡丹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各种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同时,储能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迅速受到了风投基金的青睐。本文将对先进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加以介绍。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个大类。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电磁储能主要包括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相变储能主要是冰蓄冷技术。本文所研究的先进储能技术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储能应用领域为划分基础,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与液流电池。 1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是目前镍系电池技术路线最先进的电池之一,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其优点在于电量储 备比镍镉电池多30%,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镍氢电池的价格更贵,与镍氢电池相比,性能稍差。 近年来镍氢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和Ni-MH电池负极储氢材料技术。 1.1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 Ni-MH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镍电极,自1887年首次将镍电极运用于碱性电池以来,其发展经历了袋式镍电极、烧结式镍电极和泡沫式镍电极等形式。主要成分均为氢氧化镍,按照镍电极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α-Ni(OH)2和β-Ni(OH)2,对应的充电态分别为γ-NiOOH和β-NiOOH。球形β-Ni(OH)2具有较高的储能导电性能,对于β-Ni(OH) 2 的改性技术主要包括引入钴、锂、镉、锌、稀土系元素进行掺杂,也可以通过纳米 材料与普通球形Ni(OH) 2 进行混合。 而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则主要包括烧结式氧化镍工艺、发泡镍填充工艺和纤维镍填充工艺。填充法一般制作简单,所需设备较少,制成的极板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但大量生产存在工艺性和性能均衡的问题;烧结式氧化镍基体浸渍活性物质的方法虽然需要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透视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经贸112班 刘强、邵安琪、尹晓晗 手机,移动电话,较广范围内可以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中国的手机行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外资品牌占主导,民族品牌略微弱势”的特点。 一、我国手机行业发展概况 1983年,10月13日,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在美国诞生。1987年,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1999年,第一台全中文手机诞生。 手机最早来自美国的IT老大-摩托罗拉 1.1市场定义 手机是普遍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第二代手机,数字制式的。 在现在市场中,多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好,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稳定。 1.2市场概述 近二十年来,手机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张。随着手机市场需求的平稳增长,全球手机行业年出货量也是递增的,并且这种快速增长趋势有望保持到2012年。

由图得,09-11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呈增长趋势,增长率较高,预测,12-1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出货量仍然很庞大,仍然呈现增长趋势。 1.3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 1.4我国手机行业销售状况

储能行业报告

储能行业报告 目录第一章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储能行业定义及分类(一)、储能行业定义 (二)、储能行业分类 (三)、储能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第二节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世界各国对储能产业的主要激励政策 (1)、日本储能产业激励政策 1.1 资金投入与对技术研发的支持 1.2 对资金、技术、市场、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扶持 (2)、美国储能产业激励政策 2.1 立法支持 2.2 财政扶持与激励机制 (二)、各国储能激励政策对中国启示与参考 (1)、明确储能规划,并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发展的同步进行(2)、价格政策、投资回报机制等激励性政策的制订 (3)、技术标准、管理规则的配套与规范 (三)、中国储能相关的产业政策第三节储能行业经济环境分析(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21xx年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影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3)、对2xxx年世界经济运行的初步判断

(4)、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三)、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第二章中国储能行业必要性与前景分析第一节储能行业必要性分析 (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1)、能源供需矛盾突显 (2)、环境污染、气候恶化形势严峻 (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1)、能源供应的变革 (2)、能源输配的变革 (3)、能源使用的变革 (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1)、新能源大规模使用与并网智能电网的矛盾 (2)、电网调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矛盾 (3)、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储能技术的突破是关键 (4)、节能环保需要储能技术的推动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状况(一)、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建设高峰期 (1)、规划总量分析 (2)、选点区域分析 (3)、核准建设项目分析 (二)、掌握部分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 (三)、锂离子电池是新增投资重点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市场管理部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 目录 一、储能产业发展状况 (3) (一)国外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3) (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5) 二、储能市场分析 (8) (一)全球市场 (8) (二)国内市场 (9) 三、政策支持 (10) (一)国内现有政策分析 (10) (二)国外政策经验借鉴 (12)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3) (一)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13) (二)自主技术有待工程应用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14) (三)产品成本过高,推广力度不足 (14) (四)商业模式模糊 (15) 五、国内主要储能变流器生产企业分析 (15)

(一)北京能高 (15) (二)四方继保 (16) (三)索英电气 (17) (四)中船鹏力 (18)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者设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储起来,根据应用的需求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的过程,通常说的储能是指针对电能的储能。储能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动力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储能技术尤其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技术已成为该类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储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储能领域正处于由技术积累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煤炭的大量消耗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幅调频、平滑输出、跟踪计划发电,从而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

储能系统技术及市场调研报告

技术及市场调研报告项目名称:备用电源系统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1概要 当代社会生活对市电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依赖度之高是人所共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需求的电力供应量也隨之迅猛地增长。近年来、由于电力工业所能提供的电力供应的增长量低于国民经济增长所需用电量, 缺电、”拉闸限电”等现象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的日趋恶化,加速了这种矛盾,我国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出现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状况;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系统供电能力,尤其是在输电能力和调峰发电方面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用电需求的增长,估计这种状况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带来潜在的威胁。 目前,电力系统还缺乏高效的有功功率调节方法和设备,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发电机容量备用(包括旋转备用和冷备用),这使得有功功率调控点很难完全按系统稳定和经济运行的要求布置。某些情况下,即使系统有充足的备用容量,如果电网发生故障导致输电能力下降,而备用机组又远离负荷中心,备用容量的电力就难以及时输送到负荷中心,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当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者大扰动时,同步发电机并不总是能够足够快地响应该扰动以保持系统功率平衡和稳定,这时只能依靠切负荷或者切除发电机来维持系统的稳定。但是,在大电网互联的模式下,局部的扰动可能会造成对整个电网稳定运行的极大冲击,严重时会发生系统连锁性故障甚至系统崩溃。美国和加拿大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具有有效的有功和无功控制手段,快速地平衡掉系统中由于事故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就有可能减小甚至消除系统受到扰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用户对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冲击过电压、电压凹陷、电压闪变与波动以及谐波电压畸变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用户设备特别是敏感性负荷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位于现代办公大楼、大型商业和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及演出场地、医院手术照明、地铁应急照明、机场照明系统、工业厂房等重要区域中的应急照明系统、电梯、水泵、消防喷淋泵和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在遇到”因故停电”时、也能正常运行,“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备用电源系统应运而生,并伴随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十数年间,不仅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产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将有蓬勃的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一、储能:能源革命刚需,多元化需求孕育储能多样性 储能是电能存储的媒介。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实物形态,其贮藏直接使用物理容器。而电能无实物形态,即发即用。当发电端和用电端出现不一致,则电能需要得到及时的储存,储能需求孕育而生。目前主流的储电形式包括:电池储能、电容器储能、熔融盐储热、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充放电过程迅速、可控,是理想的储电及发电材料。狭义上来看,电力+储能是传统储能的主要形势;广义上来看,终端应用的多元化带来的各类高耗电技术也孕育出储能需求。

锂电的技术进步带动成本大幅下降,电化学储能产业趋势逐步确认。锂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关键,随着这几年技术进步,锂电成本大幅下降带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行。根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19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在 331 美元/kwh。随着后续技术进步、规模优势等方式,彭博新能源预计到 2030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有望下降到 165 美元/kwh,相比 2019 年下降 50%

左右。得益于锂电储能的成本持续下行和高效可控的优势,锂电储能成为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重要的储能形式。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2018 年全球已投运的储能中(除抽水蓄能),锂电储能占比达到 85%。

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国内需求方兴未艾。

海外储能近年来受益于电价定价体系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鼓励储能的各项积极政策一直在呵护着行业前行的每一步: ?奥地利:2020 年启动了一项 3600 万欧元的退税计划,用于小型光伏+储能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宣布为 25 个州的 55 个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提供约 1.87 亿美元的资助,其中约 6687 万美元用于 11 个电池储能创新制造工艺项目开发; ?意大利:公布了新生态奖励政策,用于户用光伏+储能的发展; ?日本:得益于户用光伏和储能的发展,2019 年储能依旧维持高速增长,新投运规模同比增长 89.5%; 国内储能稳步发展,2018 年国内电网端加大储能项目投资,电网侧储能迎来爆发,根据中关村储能联盟(CNESA),2018 年中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达到1.02GW/2.91GWh,是 2017 年的 2.6 倍,2019 年国内储能稳步发展,累计电化学装机达到 1.71GW。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国内锂电产能的释放,国内储能方兴未艾。

储能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智能电网的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升级、推动储能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随着储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必将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方面带来变革。储能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储能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储能技术的相关产业标准,加强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鼓励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规模储能技术发展起始阶段就重视环境因素,防治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储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把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延伸到储能环节。 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则维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幅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 储能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现规模化储能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而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不多。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的能源中心和电力负荷中心距离跨度大,电力系统一直遵循着大电网、大电机的发展方向,按照集中输配电模式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储能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有: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组成的局域网,用于偏远地区供电、工厂及办公楼供电;通信系统中作为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能系统;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电能质量调整;作为大规模电力存储和负荷调峰手段;电动汽车储能装置;作为国家重要部门的大型后备电源等。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性好、效率高、清洁环保、寿命长、成本低、能量密度大的储能技术将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整个电力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了大量储能应用领域,如发电领域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应用储能技术项目,配电领域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等。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先进储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使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的安全并入电网。 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池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网逆变器性能对于系统的效率、可靠性,系统的寿命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至关重要。 储能技术发展有利于推进风电就地消纳,在当前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可考虑在大型风电基地附近布局供热、高耗能产业,同时加快建立风电场与这些大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机制。国家电网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 11 一、行业定义 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 (一)成本低 11 (二)效率高 12 (三)覆盖广 12 (四)发展快 12 (五)管理弱 12 (六)风险大 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 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3 一、第三方支付 13

2020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

目录 1.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5) 1.1储能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5) 1.2市场前景广阔 (5) 1.3储能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 (6) 1.4市场机制加快推进 (6) 1.5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加剧 (6) 1.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7) 1.7延伸产业链 (7) 1.8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1.9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7) 1.10呈现集群化分布 (8) 1.11储能材料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9) 1.12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0) 2.储能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储能材料行业定义及产业链 (11) 2.2部分储能试点模式不能盈利 (12) 2.3储能材料行业发展路径分析 (12) 2.4储能材料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3) 2.5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16) 2.6储能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不健全 (16) 2.7行业服务无序化 (17)

2.8供应链整合度低 (17) 2.9基础工作薄弱 (17) 2.10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 2.11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 3.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1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2储能材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3.3储能材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4.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4.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4.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4.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4.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4.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5.储能材料产业投资分析 (24) 5.1中国储能材料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5.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风险 (25) 5.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收益 (25)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景研究报告2020-2025年

《中国储能行业市场研究成果》 报告编号:A00051535 更新日期:2020年

目录 第一章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综述 (12) 第一节储能行业定义 (12) 第二节储能行业种类 (12) 第三节储能方法 (12) 第四节中国储能产业规划 (13) 第二章2019-2020年国内外储能政策环境研究分析 (18) 第一节国内外储能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8) 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8) 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8) 第二节国内外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3) 一、各国对储能产业的主要激励政策 (23) 二、各国储能激励政策对中国启示与参考 (24) 三、中国储能相关的产业政策研究分析 (25) 第三章2019-2020年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8) 第一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8) 一、全球储能行业累计装机规模 (28) 二、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 (28) 三、全球储能市场应用分布分析 (29) 四、全球储能市场技术分布分析 (30) 五、全球储热市场状况研究分析 (30) 六、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30) 第二节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一、全球储电市场技术特性分析 (31) 二、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三、全球储电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1) 第三节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一、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二、全球储热型光热电站发展现状分析 (32) 第四节全球储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2) 一、全球储氢技术分析 (32) 二、全球主要国家储氢发展现状分析 (35) 第五节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35) 一、美国储能市场分析 (35) 二、欧洲储能市场分析 (36) 三、印度储能市场分析 (37) 第六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8) 一、全球储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8) 二、全球储热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9) 三、全球储氢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9) 第四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40) 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40) 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40) 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41) 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42) 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3) 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43) 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46) 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46) 第三章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49) 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49) 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50) 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50) 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50) 第四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1) 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1) 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2)

广东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广东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在国内,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根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数据,1997~2017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70%,到170吉瓦左右(见图2)。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754.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278.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44%;流动资金3476.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56%。 达产年营业收入299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595.87万元,税金及附加294.27万元,利润总额7351.13万元,利税总额8659.35万元,税后净利润5513.3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146.0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82%,投资利税率58.69%,投资回报率37.37%,全部投资回收期4.18年,提供就业职位525个。 近年来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并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性。以锂电、铅酸、液流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飞轮、压缩空气为代表的机械储能技术也攻克了材料等方面的难关,产业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以锂硫、锂空气、全固态电池、钠离子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看,机械储能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7d11815223.html, 1

目录 全球PE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 第一节全球PET行业发展概况 (4) 一、全球PET产业发展历程 (4) 二、全球PET产业转移路径 (4) 第二节全球PET行业供给分析 (5) 一、全球PET产能增长情况 (5) 二、全球PET产量增长情况 (5) 三、全球PET开工率变化 (6) 第三节全球PET行业市场需求 (7) 一、全球PET需求增长情况 (7) 二、全球PET市场需求结构 (7) 第四节全球PET市场竞争分析 (8) 一、全球PET产能区域分布 (8) 二、全球PET产能国家分布 (8) 第五节全球PET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9) 一、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9) (一)企业发展概况 (9)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9)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 (四)企业在华布局分析 (10) (五)企业PET生产情况 (11) 二、美国杜邦公司 (11) (一)企业发展概况 (11) (二)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1) 2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2) (四)企业在华布局分析 (12) (五)企业在华业绩分析 (13) 三、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14) (一)企业发展概况 (1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5) (三)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6) (四)企业投资布局分析 (16) (五)企业PET生产情况 (17) 第六节全球PET行业发展预测 (17) 一、全球PET市场供给预测 (17) 二、全球PET产能投产计划 (18) 三、全球PET市场需求预测 (19) 四、全球PET产业结构预测 (19) 3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极星储能网讯:一直以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备受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受 环境约束,各国纷纷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 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弃风、弃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就成为新能源能 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 展水平。 (一)全球各储能技术装机情况 近年来,储能市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DOEGlobalEnergyStorageDatabase)2016 年8 月16 日的更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67.24GW(共1227 个在运项目),其中抽水蓄能161.23GW(316 个在运项目)、储热3.05GW(190 个在运项目)、其他机械储能1.57GW(49 个在运项目)、电化学储能1.38GW(665 个在运项目)、储氢 0.01GW(7 个在运项目),具体见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量以抽水蓄能占 比最大,约占全球的96%。按照总装机量,中国成为装机位列第一的国家,日 本和美国次之,三国装机分别为32.1GW、28.5GW 和24.1GW,共占全球装机 总量的50%。全球累计运行储能项目装机排名前十的主要是亚洲和欧洲国家, 详见表1。 (二)全球储能技术区域分布情况 全球的储能项目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见按照储能技术类 型分布来看,抽水蓄能装机占比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与2014

2017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八纵八横”新时代:中国铁路维持高景气 (5) 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3.0 到来,上调力度或超预期 (5) 二、继续推荐铁路基建/设备板块 (7) 第二节回顾中国高铁十年,世界领先 (8) 一、高铁规模世界第一 (8) 二、高铁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 (10) 三、打造“走出去”标杆产业 (12) 第三节展望未来:中国高铁还有多大空间? (15) 一、中国铁路网建设还有空间吗? (15) 二、高铁迈入“八纵八横”新时代,剑指2030 年7 万公里 (20) 第四节资金哪里来?投融资改革值得期待 (24) 一、投资来源多元化 (24) 二、铁总收入端的改善 (26) 第五节龙头铁路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商 (27)

图表目录 图表1:“八纵八横”与“四纵四横”里程目标对比 (6) 图表2:中国铁路网在未来十五年仍将保持快速扩张 (6) 图表3:中国铁路投资额及预测 (6) 图表4:《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完成情况 (7) 图表5:《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与2004 年版本目标对比 (7) 图表6:中国高铁产业链梳理 (7) 图表7: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远超其他国家 (8) 图表8: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占世界的51.1% (9) 图表9:高速铁路成为中国新建铁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9) 图表10:中国是世界上第11 个开通高速铁路的国家 (10) 图表11:高铁显著缩短500 公里之内的城市间交通时间 (11) 图表12:京沪高铁沿线工业园建设 (11) 图表13:合福客运专线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保持高增长 (12) 图表14: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全球领先 (13) 图表15:中国高铁技术是一个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14) 图表16:中国高铁执行能力强、施工周期短 (14) 图表17:从建筑成本上比较,中国高铁建筑成本相对较低 (14) 图表18:中国当前铁路网密度较低,即使总里程达到20 万公里,密度仍低于可比发达经济体 (15) 图表19:西南、西北地区高速铁路网覆盖仍不完善 (16) 图表20: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 (17) 图表21: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续) (18) 图表22:城市群间约30%不能满足2 小时交通圈的要求(续) (19) 图表23:中国铁路网在未来十五年仍将保持快速扩张 (21) 图表24:中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情况 (21) 图表25:中国铁路投资额及预测 (21) 图表26:“八纵八横”与“四纵四横”里程目标对比 (22)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市场分析报告2020-2025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市场分析》 更新日期:2020年 【版本:2020新版】

目录 第一章2019-2020年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4) 第一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 一、全球储能行业累计装机规模 (4) 二、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 (4) 三、全球储能市场应用分布分析 (5) 四、全球储能市场技术分布分析 (6) 五、全球储热市场状况研究分析 (6) 六、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6) 第二节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一、全球储电市场技术特性分析 (7) 二、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三、全球储电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7) 第三节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一、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二、全球储热型光热电站发展现状分析 (8) 第四节全球储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 一、全球储氢技术分析 (8) 二、全球主要国家储氢发展现状分析 (11) 第五节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11) 一、美国储能市场分析 (11) 二、欧洲储能市场分析 (12) 三、印度储能市场分析 (13) 第六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一、全球储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二、全球储热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 三、全球储氢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 第二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16) 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16)

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16) 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17) 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18) 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9) 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19) 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22) 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22) 第三章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25) 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25) 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25) 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26) 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26) 第四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7) 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7) 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8) 第五节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28) 一、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8) 二、中国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9) 三、中国储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30)

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分析

【摘要】储能技术已被视为电网运行过程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储能技术的应用将在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 【关键词】储能技术;现状;前景;应用 1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已被视为电网运行过程中“采――发――输――配――用――储”六大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储能技术的应用必将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 2 储能技术原理及特点 储能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由储能元件(部件)组成的储能装置;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电网接入系统。主要实现能量的储存、释放或快速功率交换。 储能系统的容量范围宽,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兆瓦;放电时间跨度大,从毫秒级到小时级;应用范围广,贯穿发输变配用电系统。 储能系统的主要作用如下:(1)用于电力调峰,解决用电矛盾;(2)用于用户侧,提高供电可靠性;(3)用于可再生能源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4)用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提高电网安全性。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对传统“即发即用”的电力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它可以减少用于发电设备的投资,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可以降低线损,安装在大城市附近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3 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电能储存的形式可分为四类:机械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和相变储能(如冰蓄冷等)。 长久以来,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研究集中于大规模储能技术以解决系统调峰问题。近来,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超导电磁储能和高效率飞轮等中小规模储能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有力拓展了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凭借这些不同规模的储能技术,其应用可贯穿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电各个环节,以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电能质量和资产价值。 4 电力储能方式和发展现状 4.1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4.2 超导磁储能系统 超导磁储能系统(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利用超导体制成的线圈储存磁场能量,功率输送时无需能源形式的转换,具有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比容量/比功率大等优点,可以实现与电力系统的实时大容量能量交换和功率补偿。smes可以充分满足输配电网电压支撑、功率补偿、频率调节、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功率输送能力的要求。 4.3 飞轮储能 飞轮储能系统由高速飞轮、轴承支撑系统、电动机/发电机、功率变换器、电子控制系统和真空泵、紧急备用轴承等附加设备组成。谷值负荷时,飞轮储能系统由工频电网提供电能,带动飞轮高速旋转,以动能的形式储存能量;出现峰值负荷时,高速旋转的飞轮作为原动机拖动电机发电,经功率变换器输出电流和电压。飞轮储能功率密度大,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维护简单,可连续工作,主要用于不间断电源/ 应急电源、电网调峰和频率控制。

2021年电化学储能行业分析报告( word 可编辑版)

2021 年电化学储能行业分析报告 2021 年2 月

目录 一、锂电储能应用广泛,装机规模持续提升潜力巨大 (6) 1、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最大,锂电储能快速发展 (7) 2、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材料、中游核心部件制造、下游应用 (9) 二、五年三千亿市场空间可期,能源革命是核心驱动力 (10) 1、能源结构转型对电网的冲击是发输配电侧储能的底层逻辑 (10) (1)全球脱碳趋势明确,高比例可再Th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10) (2)可再Th能源波动性与电网稳定性的根本性矛盾催Th储能需求 (12) (3)发电侧与输配电侧储能的本质作用基本相同,未来5 年需求约131GWh (16) 2、多因素作用推动用电侧储能快速发展,未来5 年需求约93GWh (18) (1)欧美主要国家用电成本高昂,分布式光伏系统快速发展为储能提供市场基础18 (2)上网补贴(FIT)和净计量(NEM)政策到期或削减,分布式搭配储能有望得到推广19 (3)部分国家电力供应稳定性较差,不同规模的停电事件时有发Th,储能接受度提升19 (4)2010-2019 年锂电池价格下降87%,带动系统成本快速下降,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 (21) (5)未来5 年用电侧的储能系统需求约93GWh,年均复合增速95% (21) 3、5G 基站建设周期带动后备电源需求大幅提升 (22) (1)5G 建设加速,2019-2028 年宏基站需求近500 万个 (22) (2)5G 基站功耗大幅提升2.5-4 倍,带动后备电源扩容需求大幅增加 (23) (3)磷酸铁锂电池成为5G 基站后备电源的主流技术路线 (24) (4)未来5 年5G 基站的储能系统需求近35GWh (25) 4、汽车电动化转型加速,光储充模式有望推广 (26) (1)汽车电动化转型加速,未来5 年充电设施有望新增约440 万台 (26) (2)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模式有望推广,未来5 年国内储能系统需求约6.8GWh .27

全球储能行业调研报告内容

储能行业调研报告内容(初稿) 第壱章储能技术产品 电能可以转换为势能、动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形态存储,按照其具体方式主要分为物理储能、电磁储能、化学储能三大类型。物理储能是指将电能转换为势能或动能存储的方式,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电磁储能是指直接以电磁能的方式存储电能的技术,主要包括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存储电能的方式,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和制氢储能等。 图1 储能方式分类 其中物理储能存在的问题是对场地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具有地域性和前期投资大的特点。电磁储能主要是指超导储能,主要问题是高的制造成本以及低的能量密度。而变相储能是通过制冷或者蓄热储存能量,储能效率必然较低。与其它几种方式相比,化学储能具有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少,不受地域限制,在能量转换上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转化效率高、

比能量和比功率高等优点,是储能电站储能方式的可行方案。 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钒液流电池、锌空气电池、氢镍电池、燃料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其中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是研究热点和重点。 在储存电能中,由于锂电池、镍氢电池等高能二次电池目前只适合做微型或小型可携式电源;钠硫电池需要在高温下运行,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成本影响其商业化;铅酸电池虽然技术上已成熟,但充电放电性能与可靠性不佳、不能满足功率和容量同时兼顾的要求,且使用寿命短、污染环境等缺点限制其使用。由此储能上更倾向于具有明显优点的氧化 还原液流电池,包括多硫化钠/溴、铁/杂多酸、铁/铬、铈/钒和全钒。 铅酸电池面临严重的环保问题:我国没有形成规模的铅酸电池的回收系统,废旧电池的污染已引起政府关注。在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取代容量小、寿命短、污染大的铅酸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使其不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太阳/风能电厂,智能电网,通讯基站等。锂离子电池产业已接近饱和,国内锂电的生产厂家有近千家,仅深圳就有200多家锂电 池生产厂。 全钒液流电池容量取决于活性物质的浓度和储液槽容量,不受电池本身限制,适宜发展大规模能量储存系统;与传统的二次电池相比,其电极反应过程无相变发生,可以进行深度充放电;由于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开存储,杜绝存放过程自放电可能性;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价格便 宜等特点。经过优化的电池系统能量效率可达75%~85%,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13000次以上,其性能远远高于现有二次电池。可通过更换 溶液实现电池的“即时充电”,具备快速响应和超负荷工作能力,活性溶液可重复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众多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