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研究-文字-定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研究-文字-定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研究-文字-定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研究-文字-定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研究

——基于滇东南的实证考察

王俊程胡红霞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基于对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在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基层组织在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作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政府形象建设和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取得的成绩后,分析研究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绩效有待提高、“两委”外的其他基层组织运行存在困难、对基层干部培训不力等。最后,遵循结合实际,力求可行的原则,提出“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完善和创新村基层领导选拔任用、落实大学生村官制度、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健全产业协会运行机制、加大对“两委”以外的基层组织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等较为系统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难点与对策;滇东南

[中图分类号] C95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云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200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XMZ004)。

引言[标题1]

自199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颁布后,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持续升温,学者们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后简称“两委”)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成果斐然。经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村“两委”,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村“两委”关系研究、村“两委”会选举的制度及实证研究、村“两委”会与外部组织的关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研究、村干部的监督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对村“两委”会的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 ]。从中不难发现,当前的研究尚有三点不足:

一是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村“两委”,这显然是狭隘的,我们认为,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学界和政府需要更加重视村“两委”外的其他组织,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要。二是公开检索渠道表明,当前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层面上的研究较为多见,但将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落后地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剥离出来研究的成果较为少见,这可能与到这些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具有很大的风险和难度有关。事实上,边境民族地区大都发展滞后,情况复杂,文化多元,维稳任务艰巨,基层组织缺人才、缺经费,在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等方面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三是当前的研究大多基于党建理论的研究视角,大都处于呼吁的报道层次,缺乏实证性和可行性,应用价值不够明显。

本文以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为例,力求将农村各类组织作为一个研究整体,采用实证研究法归纳提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运行的难点,深入挖掘其原因,基于边境民族地区的现实,结合惠农政策连年升级、云南桥头堡战略,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手段和机制构建的角度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对策和建议。

为深入了解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运行难点,听取村干部、农民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并探索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为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提供对策建议,我们围绕“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现状、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2009年8月10日至24日分头走访滇东南边境6县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他们的协助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3个边境的建制村进行实地调查。向农民群众发放问卷368份,收回有效问卷347份,问卷有效率为94.3%。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绩突出、作用显著,但问题也很多,而且有一些问题还成为影响和制约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因素之一。

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基层组织评述——以滇东南为例[标题1]

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评述[标题2]

边境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产物,是自然、政治、军事、民族、经济、国家等综合因素的结果,是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制衡的体现。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边境地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曾经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相邻的两国中至少有一个国家放弃争夺,进而达成协定。而这个前提要么基于当时可知的自然资源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要么基于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不济,而被迫放弃,从长期看,绝大部分属于前者。也就是说,从历史经验和逻辑推理均可得出:相较而言,边境地区的各类资源劣于内地是其基本特征。纵观世界,各国的边境地区大都远离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文明扩散和发展的载体大都是海洋,几乎所有拥有海岸线的国家最先接触、接受现代文明并实现较快发展的地区都是沿海地区。而与之对应的内陆边境由于地处各国的边缘地带,大都具有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畅、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接受现代文明处于劣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的边境地区大都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发展滞后、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在硬件上,这些地区多表现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在生产上,表现为效率低、成本高;在生活上,表现为质量差、不便利;在人口上,表现为缺乏知识、缺乏技能、观念落后。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是这类地区的典型代表,崎岖的地势、偏少的人均耕地、质量偏低的土壤、恶劣的交通状况、薄弱的经济和产业基础、建设滞后的基础设施、亟待加强建设的基层组织制约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众多边境地区不同的是,战争和历史遗留问题还延误这一地区的发展机遇。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评述[标题2]

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常见的农村基层组织有村党支部委员会(后简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计生组织、村卫生防疫组织、村护林组织、村武装组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烟草栽培辅导组织、新经济组织(如产业协会)和新社会组织(老年协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常有人将我们常说的村“两委”等同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全部。事实上,它们只是基层组织中的核心组织,前者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后者是村民自治组织。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需求的多元化,党和政府在农村建立了多种新型组织。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区位特殊,与外邦接壤,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国防、维稳、睦邻等方面还要肩负着重任。一是滇东南边境与越南接壤,部分越南公民借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之机,非法入境、非法通婚、非法居留、非法谋职,给滇东南地区的治安管理、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二是边境地区跨国拐卖妇女、卖淫犯罪活动时有发生。部分犯罪分子以拐卖越南妇女和组织越南女子卖淫为手段牟取暴利。三是边境地区走私和贩毒呈蔓延趋势。走私的商品大至摩托车,小到普通布匹。近年来,贩毒也呈蔓延趋势,以马关县为例,仅2007年,马关公安局就破获贩毒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缴获毒品海洛因3565.5克,毒品鸦片98.8克、毒资33.5万余元。更为严重的是,边境贩卖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问题突出,这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边境民族地区是国家控制力较弱的地区,又是少数民族混居的地区,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即便普通的民间纠纷在这些地区也可能上升成为民族矛盾和复杂的国际关系。此外,近年来,越南政府高度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鼓

励边民到延边境一带建房安居,促成边民守土固边,并利用小国优势出台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对我国边民的心理和国家稳定产生了一些影响。从长远来看,处理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民间、基层组织的内部消解,而并非动辄政府出面甚至上升到军事争端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真正地成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显得尤为重要。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标题1]

我国向来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惠农政策的连年升级,农村基层组织在规章制度建设、“两委”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树立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我们在滇东南的实地调研过程中也见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

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标题2]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布后,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滇东南的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绿春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州、市的相关文件的引领和指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先后出台了村级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使得村基层干部的选举走上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民选之路,这使得只有人民认可的农村精英才能入选,从而确保了基层干部相对民主的作风。个别县还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了基层组织的业务经费、干部的待遇等相关事项,为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此外,各建制村在县、乡的指导下还制定了两类制度:一类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这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关键事项的知情权。调研组所到过的村寨几乎都明确要求建制村或自然村适时采用展板等形式公开村小组的政务、财务,特别是专项资金、物资补助、分配、使用和结算情况,这一方面能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方便了群众行使知情权的和监督村务。另一类是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下,各建制村都出台了村级议事和决策制度,议事制度让自然村组长乃至村民知晓村级重要事项成为现实,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公开、民主的决策制度能促进决策的透明和科学。

“两委”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标题2]

新世纪以来,“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一是随着“两委”领导班子公开选举制度的广泛实施,一批批能力强、得民心、负责任的致富能手、专业户进入了“两委”班子。二是滇东南边境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2004年后把云南“云岭先锋”工程和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结合起来,从州直机关抽调数百名干部驻村入户担任副支书(一般挂职2年),他们中的一些在挂职期间不仅深入群众开展指导、动员工作,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出谋划策。三是2007年3月以来,云南省委从省州县乡四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中央驻滇单位选派中共党员干部,到全省建制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年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约1.35万名。滇东南的文山州自2003年以来,就从州、县、乡党委和政府派出驻村工作队进驻自然村。这类思想理念先进、文化知识全面的指导员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四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在基层和农村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力量,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社会各行各业干部培养链,2008年以来,云南省委连续4年来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4年来,云南共选聘了约18000名村官(2008年2000名,2009年10000名,2010年3000名,2011年3000名)充实到建制村担任支书助理或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成了农村基层的新生力军,虽然他们实践经验少,但他们学历较高、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更关键的是,他们与“两委”主任、云岭先锋挂职干部以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比有不可比拟的时间优势。我们在滇东南调研时有群众告诉我们,除了春节的前后几天外,几乎天天可见大学生村官,他们成了人民群众最

亲近的基层干部之一,他们的务实和创新夯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标题2]

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这是顺应大众知情权与民主意识提高的必然需求。当我们在调研中问到“近年来,您觉得村干部作风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时,滇东南边境地区的347个受访者中,76.9%的人认为“更好”。统计结果见下表:

课题组认为,出现此变化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一是“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来抓,虽然在有的村寨这项目标只提上议程,但至少村干部在议事方式、决策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与之前有本质的区别。二是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选举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农村优秀人才的胜出,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使得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的促进。相较本地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大都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代表,尤其大学生村官刚大学毕业,习惯了现代民主的管理模式,他们大都具有棱角分明、作风民主的特点,这些外来人才切实推进了基层民主化的进程。四是村政务、财务公开及民主议事等制度使得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标题2]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全国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以兴边富民工程、边境地区转移支付项目、整村推进等帮扶、惠民工程为契机,充分整合整村推进、易地扶贫、居民抗震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沼气建设等各项资金,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得以拓展;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以及收视和通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村寨还建起了村民活动室,为科技推广、文体活动的开展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持;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观念得到提升,村内治安、秩序有所好转;随着基层组织的不断完善和惠农工程的不断落实,村干部、基层组织乃至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和政府形象得以提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得到调动。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层推动力量,在政策宣讲、上情下达、动员群众、推进实施、监督反馈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形象和群众积极性方面[标题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的形象得到树立,群众对政府怀有感激之情。虽然有一小部分村民对农业生产成本增高、看病贵及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颇有微词,但绝大部分村民对当前的帮扶政策一致说好,他们都客观承认现在的“三农”政策好,免农业税、给农民补贴、援助建房修路等民生工程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此外,访谈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生产致富的积极性得以空前调动,他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当我们的调查员问到“新农村建设主体工程完成后,您的感觉是怎样的?”时,滇东南边境村寨的347个受访者中,85.6%的人认为更有干劲。统计结果见下表:

村民积极性

认为更有干劲的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响应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政策,大部分村民都有发展畜牧、养殖业或其它优势产业以及外出务工等想法。他们都打算积极响应号召,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改变现状。这些都表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作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农村基层组织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滇东南为例[标题1]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伴随着农村的发展和人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对基层组织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地位有待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成效有待提高,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不力,“两委”外的其他基层组织运行存在困难等问题。而这一切,在基础薄弱的边境民族地区更为严重。如果不加以研究并妥善解决,诸如边境民族地区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计生组织、护林、农技推广、烟草栽培辅导等这类传统组织的作用会受到削减,而诸如民兵组织、防疫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都会面临挑战,其在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巩固国防、维持边疆稳定以及完成睦邻的使命更是令人堪忧。

对基层组织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标题2]

自2004年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惠农”政策也在连年升级,但从我们的实地调研看,县乡/镇两级政府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还不够。首先是“两委”主任的身份和政治地位问题。“两委”作为基层的战斗堡垒,直接与民众交互的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代表,但长期以来,其领导和成员的身份一直处在体制外,这反映出对基层组织领导的一种歧视。其次是对“两委”主任等基层干部的发展和出路问题缺乏制度化考虑和安排,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任一到两届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准确地说这是他们的必然结局,自公务员招考规范后,这类人能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人数几乎可以忽略,这一方面体现了公务员招考的权威和公正性,但同时也基本上断送了基层组织干部的职业理想,这也是一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归属感、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直接原因。其三是投入不力问题。几乎所有我们调研过的村落都提出办公经费短缺的问题,包括“两委”外的其它组织在内,建制村的基层组织有10到20人,一年的办公经费在2万元以内,在没有创收项目的边境一带,这部分经费连一年的正常接待和村干部到乡镇、县城开会的交通费用以及水、电、电话、电视费用都有困难。这对于工作的开展无疑会带来很大的不便。基层组织运行经费缺乏,首先导致基层组织公共服务功能弱化,会逐步使得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相应减弱。此外,运转经费的缺乏,也迫使部分基层组织领导在国家的“三农”扶持资金上打主意,于是可能导致基层组织和工程承包方狼狈为奸、搞豆腐渣工程、甚至欺压百姓等问题。个别地区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就是农民不信任基层组织,矛盾上升所致。从这些角度来说,重视基层组织、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树立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取信于民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基层组织干部待遇偏低[标题2]

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缺乏务实精神、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原因除个体党性原则不强和业务水平不高外,待遇偏低也是直接原因之一。经了解,当前滇东南6县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最高,加上过年

过节费用实际待遇在1500元/月左右,其次是村支书和主任,根据各县财力的不同,物质待遇也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在各县的购买力相当,在600-900元/月左右(支书主任一肩挑者多10%左右),副支书、副主任在500-700元/月左右,村团支书和计生员的待遇在300-500元左右,护林员的待遇在200-300元/月左右,武装干事、妇女主任、卫生防疫员、妇幼保健员的待遇在150-300元/月左右之间,烟草辅导员200-300元/月左右,农科员150-200元/月左右,村小组组长、会计和统计员的物质待遇在20-40元/月左右,其余新型组织负责人暂无待遇。

偏低的待遇与他们的辛劳付出不成正比,这一方面吸引不了能带头致富的村寨精英,另一方面会挫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在马关县金厂镇老寨村调查时,村委会主任甚至向我们表露出有请辞主任职务而进城务工的念头,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太差,带领群众致富的理想难以实现,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二是两个孩子在上初中,当前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开支。此外,偏低的待遇和辛劳的付出会催生他们严重的不公平感进而导致腐败。以支书主任为例,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惠农政策的不断升级,基层的工作量有增无减,为开展工作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边境一带地势崎岖,加之没有交通工具,在下村发动群众、督促工程开展、调解纠纷时基本都需要徒步进村,其辛劳程度不言而喻。支书和主任一般需要近一半的时间在“两委”驻地办公,在关键时刻、农忙时节经常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一无周末,二无节假日。于是党性不强、随波逐流、怀侥幸心理的基层干部往往就会铤而走险。

基层干部工作绩效有待提高[标题2]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和村小组领导受过一定的教育,在当地也是有一定声望的人,但他们仍然存在工作主动性和能力不强等问题。一些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甚至无法起到带头和表率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具体来说,部分“两委”及村小组负责人疏于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三农”知识的学习而认识不足,在政策宣讲、动员群众等方面做得不到位,部分群众对政府的决心和建设力度方面存在不信任感,甚至心存质疑,尤其是那些曾经响应过政府号召大量种植过某经济作物而失败的群众,他们甚至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些怀疑。这在课题组的入户调查中也有体现,当问及“新农村建设主体工程完了,现在您最希望政府为您解决什么问题?”时,滇东南边境村寨的347个受访者中,有10.4%的人回答“没有”,25.9%的人回答“其他”,见下表:

经了解,课题组得知,选择“没有”和“其他”中的大部分人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和希望,而是认为即使有问题政府也解决不了,所以干脆说没有。这其中能感受得到对政府缺乏信任,这在深度访谈题目中“您怎样看待/评价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对政府有何意见和要求?”的回答中也有所体现。虽然绝大部分群众均高度认可新农村建设,有村民甚至说:“政府免农业税,帮扶农民进行水电路气房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的做法历朝历代没有过,这么好的政策只有共产党干得出来。”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村民颇有微词,如“新农村建设是冬天的大黑蜂——空壳”、“新农村建设是小牛拉大车”之类的鲜见提法还是反映了有一小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刻骨铭心的思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此

问题无话可说。课题组认为,除了对问卷工作不支持外,还能说明这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或政府高强度的支农惠农举措熟视无睹,这类麻木的表态也折射出其“等、靠、要”思想的严重,理直气壮地认为支农惠农是理所当然,这是一种悲哀的认识。基于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支农惠农的强大力度,出现这种说法是很遗憾的。这也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要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提法是高瞻远瞩之举。基层组织是离农民最近的组织,在发挥优势、履行职责、宣传开导动员群众工作方面还需加强。

另外,课题组在入户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部分村寨在进行公共事业建设,如:修建进村道路、村民活动室、运动场、水池等需要征用、置换部分家庭的土地时,在有的村寨工作很容易开展,而在有的村寨进度却很缓慢,而且征用、置换成本较高。除情感或封建迷信等原因外,课题组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基层组织的工作缺位,乃至不作为。

其他基层组织运行存在困难[标题2]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除“两委”外的其他基层组织大都存在缺经费、缺办公场地、发展不平衡、工作人员的产生存在黑箱操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在新农村建设时要同步建立起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计生组织、村卫生防疫组织、村护林组织、村武装组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烟草栽培辅导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但在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课题组了解到,绝大部分除“两委”以外的农村基层组织目前几乎都还不是实体组织,还处于无明细章程、无办公场所、无项目经费甚至连运转经费都没有的状态。这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致使团队协作的效率受到制约。此外,“两委”外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产生也存在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有群众向我们反映,诸如妇女主任、计生员、护林员等工作人员的产生既未做到公开,也没做到公平。这些负责人大都是县乡领导的亲友。这种不公平的黑箱操作方式在村民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再有,大部分村寨还结合本村实际做了产业发展规划,并建立了农村产业协会,在课题组进行入户调查的村寨中,主要有三七协会、养猪协会、苹果协会、草果协会、刺绣协会、香蕉协会、菠萝协会、橡胶协会等。应该说这些协会在农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起到提供信息支持、整合资源等作用,但我们也了解到,这些产业协会建设往往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的问题,能起到的作用还仅限于一般的经验交流或普通的资源共享。由于农户之间存在竞争,在没有共赢机制促进的情况下,核心的、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源还无法真正共享,农村产业协会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对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不力[标题2]

此外,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缺乏培训的。主要表现在岗前培训不足、工作中培训落实不力、对培训的投入不足几个方面,这是基层工作人员胜任力不强、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在驾驭复杂问题时力不从心、长期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各级政府一向重视各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对于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来说,落实培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一是大部分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小农意识浓厚、见识短,对学习培训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主动学习基本没有可能性,更有甚者即便是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的培训他们也会经常借故推托。二是农民们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实施部门在培训内容的设定和培训方法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三是农村基层组织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松散的组织,除在换届后能较为集中的进行一次突击式培训外,很难组织日常培训。四是有的地方对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有走过场倾向,培训内容为形式政策类,“假、大、空”的内容居多,参与培训者收效甚微。五是培训实施部门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培训部门在选择培训师时一般先考虑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官僚化倾向非常严重。从实施的结果来看,所谓的培训大多搞成动员和领导讲话。六是由于培训投入不足和学员基本素质的参差不齐,未能将激励机制有效的运用到培训结果考核方面,

致使农民参与培训的动力和压力不足,进而削弱了培训的效果。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标题1]

基于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不足、投入不够,基层干部待遇偏低,运行机制不完善、在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的作用不明显等现实,建议完善现有的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计生组织、村卫生防疫组织、村护林组织、村武装组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烟草栽培辅导等基层组织,根据需要,支持、建立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标题2]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需要各级领导转变对基层、对农村的一贯看法,要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无论从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还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都需要更加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高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今后将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惠农政策的连年升级,在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城镇化将进入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我国是农业大国,今后经济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取决于“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代表,是农村各项事业的执行者和引领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组织的发展。

具体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从政治上重视基层组织,逐步将“两委”等组织纳入到乡镇的直管范围,根据建制村的面积和人数给编制、给经费,起步阶段可以采用从乡镇在编人员选派“两委”领导的方式来突破,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两委”领导的地位问题,二来可以解决编制和待遇问题。其次,从制度上规定基层公务员招考时照顾“两委”为主的基层干部,采用免笔试或加分等政策,在同等情况下优先招录有基层经验、党性强、敬业务实的基层干部。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控制比例、严把甄选关、加强监督,以避免招录中的腐败行为。其三,加大对“两委”等组织的经费支持力度,县乡财政要预算经费,其中一部分用于基层组织的硬件建设,一部分用于办公经费,一部分用于信息化建设,例如配备电脑、传真、宽带等,一部分用于业务培训。

提高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待遇[标题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当其冲要加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因此,提高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待遇也应先从村支书和主任着手。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视人的合理需求,如果只有奉献而无实惠,那么基层组织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另一个身份是农民,得养家糊口。如果村支书和主任待遇连当地地州级农民工的平均工资的水平都达不到,想吸引农村精英来竞争岗位是缺乏现实可行性的。这不是缺乏奉献精神的问题,而是现实生存的需要,也是持续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当前,滇东南的文山、红河两州州级农民工平均工资大约在每月1800元左右,而村委会主任、支书的工资待遇在每月800元左右,村小组组长在每月50元以下,而其他一些村级组织负责人基本无工资。因此,必须逐步从工资、福利、医疗、社保等方面整体性提高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待遇,吸引农村精英来竞聘。

完善和创新村基层领导选拔任用制度[标题2]

在大幅度提高村支书和主任待遇的情况下,“两委”选举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贿选、“黑箱操作”、宗族大姓势力干扰或控制等问题,因此,要着力完善和创新当前的选拔制度,在程序和规则上下功夫,赋予人民选举、检举、罢免权力和行权渠道,加强监管,确保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村精英胜出,坚决避免宗族势力和农村首富通过拉票、贿选等恶性事件。若发生此类情况,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处罚,还应对监管不力的乡镇党委进行问责和惩处。为避免村支书和主任推诿扯皮、人浮于事、协调配合难等问题,建议广泛推行“村支书、主任双肩挑”的制度。这既有利于降低基层的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又有利于提高支书主任的待遇,更关键的是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当然,“村支书、主任双肩挑”也可能会出现主任独断专行、权力失去制衡和监督等问题,因此要同时抓好村务公开、畅通

民意、加强监管(包括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基层组织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基层组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此外,基于当前除“两委”外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有内定倾向的现实,建议各县乡加强研究和管理,出台公开选举、择优选聘、畅通检举等方式,逐步规范、团委书记、计生员、卫生防疫员、林业员、农科员等人的选拔与任用制度,推行任期制,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和检举制。完善和落实大学生村官制度[标题2]

在课题组2009年8月份调研时,滇东南边境民族地区村委会基本还没有大学生村官,但在2009年末到2011年间,由于云南省委加大了选派力度,共选了1.5万左右大学生充实到建制村。目前,基本上已实现了每个建制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适应难、工作开展难、与支书主任配合难等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为避免支书、主任待遇低于大学生村官而致使支书、主任产生不公平心理进而产生怠工或贪污行为,我们认为,只能就高不就低,必须将主任、支书的待遇提高到至少与大学生村官一致的水平。此外,大学生村官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要正视该问题,从机制上解决好这些人的安家落户问题,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长期为农村和基层的发展做贡献。对于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应从福利、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倾斜,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想返回学校深造或参与公务员考试的,要从政策上给予照顾。

基于我国是农业大国、云南是农业大省和公务员及诸多事业单位干部提拔均需要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现实,我们建议,硬性规定将新录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安排到村委会历练两年,具体安排原则由各级、各单位组织部门根据专业特点和定向扶贫地区确定,两年综合表现与原单位的任用和提拔直接挂钩。这样,一来可以破解基层缺乏人才的困境,二来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三农”问题,以免出现今后成为社会栋梁后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尴尬,三来能培养青年才俊吃苦耐劳的精神,四来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标题2]

基于当前许多基层组织负责人文化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在“三农”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理解方面存在不足等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和教育。县级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为整合资源,还可从政策和机制上将定期培训任务下达给各职能部门,让培训教育成为各职能部门的常规工作。为狠抓落实,对于重要的知识、政策等的学习可引入考核奖惩机制。此外,基于当前各建制村均有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实,建议要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到培训的行列,以免大学生村官成为眼高手低的知识分子。总之,只有多措并举,吸引人才效劳基层,基层组织才能带头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

健全产业协会运行机制[标题2]

当前许多农村产业协会能起到的作用还仅限于经验交流或普通资源共享,这是由于农户之间存在竞争导致。课题组认为,如果没有共赢机制的促进,农民核心的、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源将无法真正共享。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让更多的农民甘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此外,要从机制上对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村民实施奖励,让他们得到由于分享经验和技术而带来的好处,促使他们持续为协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例如,滇东南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三七,建议宜栽种的地区在每个建制村成立三七产业协会,平时负责经验、信息发布和共享,并鼓励三七产业协会组织种植户搞集团采购和价格联盟等活动,以降低栽种成本,共赢共进。

加大对“两委”以外的基层组织的支持力度[标题2]

除整体性地提高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计生组织、村卫生防疫组织、村护林组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烟草栽培辅导等组织负责人的待遇外,要考虑到滇东南边境曾是战区,稳定和

安防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着力加强基层武装组织、妇联组织和老年协会等组织的建设,为这些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此外,还要加强对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作为武装力量的基层民兵组织的建设,加强对民兵的国防教育和基础训练。

基于边境民族地区一带农民喜好饮酒、酗酒闹事常见,尤其是家庭暴力普遍,不利于家庭和睦以及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还须加强对基层妇联组织的建设,支持妇联深入每个家庭,宣传先进思想,打破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让妇女拥有应有的权利和平等的家庭地位。鼓励妇联举办各种健康向上的业余娱乐活动,丰富妇女的社会生活,打破过去单调乏味的家庭劳作现状,促进农村妇女精神的解放和发展,最终促使妇联形成一个妇女交流、共进、维权的组织。此外,基于边境民族地区人民观念落后、易于被非法宗教和境外势力利用的现实,我们建议加强对老年协会的建设。老年协会具有威望高、舆论导向功能强的特点,抓好老年协会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助于抓好舆论导向和基层稳定。因此,要高度重视村中有威望的老年人,积极吸引这类人进入老年协会,为老年协会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的身份优势,为边境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落实和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标题2]

为加快边境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步伐,进而缩小边境民族地区与内地或发达地区的差距,建议按照“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的要求,构建长期稳定的农村对口帮扶机制。具体来讲,可以在现有的发达地区、省、州、县等部门定点扶贫的基础上,借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模式,要求定点帮扶单位每年下派优秀职工到村基层组织挂职,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上级部门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势,帮扶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也可以采用发达地区对应级别的基层组织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实施对口帮扶模式,例如: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的五华区综合实力较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有相对优势,可安排五华区的某个社区居委会对口帮扶滇东南边境某村委会,如此,五华区某社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便可迅速在帮扶地得以推广实施。

作者简介:王俊程(1979年-),男,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区域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胡红霞(1977-),女,江西婺源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公共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张平伟.新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王俊程,胡红霞.持续推进边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以滇东南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5).

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益、高效率”的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建强组织、配优班子、激发活力为重点,围绕大局理思路,突出重点创特色,改革创新求突破,使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实现“四个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化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活动中紧扣一个“联”字,突出一个“创”字,注重一个“实”字,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一是狠抓责任落实。把强化责任作为联创的首要内容,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县委牵头抓总,抓乡带村,一级抓一级、上下结合、互促共进的三级责任体系。县委与各乡镇党委签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研究制定了“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标准,并建立“三级联创”活动专门档案。适时调整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

导小组,把部分重要涉农部门的领导同志充实进来,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协调。二是构筑联创载体。我们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目标,结合各个层面的实际,构筑多种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了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内容的“双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较好地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三是加强督导调度。不定期对各乡镇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调度,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四是加大典型宣传。加大党建示范点创建力度,对各乡镇申报的“三级联创”示范村进行专门备案,登记造册,重点培养,并把先进事迹编印成资料,刻录成光盘,下发到全县各村党支部学习,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组织编印了“三级联创”活动专题简报,在县电视台、《定陶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21个文件及4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我们把贯彻落实市委文件精神,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推进工作创新中抓好落实,在抓好落实中推进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连创”为载体,强化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策、法律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学会依法办事,认真改进作风。坚决防止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提高乡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一要建设好农村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个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并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建设健全明主监督制度等。 二要按照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探索和完善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群体。要制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并将这作为农村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下真功夫常抓不懈。 3.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依法明主选举、明主决策、明主管理、明主监督的活动,调动农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规范和深化村民自治活动,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完美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与任务 (一)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市基层团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青团的基层组织30%在农村,农村青年占 全国青年总数的70%。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 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农村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 大农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成了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青年的流向分布也呈现出多向复杂的特点,由此导致了农村团组织建设的复杂特性。从挂职到***团委后,我 和单位的同时,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当地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全团对农村团组织建设的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来构建农村团组织新网络等团建理论的提出,使农村团组织逐步开始摆脱传统的建团模式,尝试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农村团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比其它领域团组织的建设,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处于落后境地,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0 引言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国社会的支柱力量,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应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的新途径。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基础,是履行农村共青团工作职责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农村共青团的各项功能的

根本途径。农村基层团委决定着共青团在农村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近13亿人口就有9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抓好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既关系到全国的建设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农村团员青年作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引导 无疑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全市乡镇团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领青年较好地服务乡镇党政大局。但是面对新形势,共青团在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也表现得最为集中,农村成了团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部分乡镇团委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活动不经常、阵地不牢固、经费无保障、团委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乡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共青团的工作经费等问题都影响着乡镇团组织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方式的调整,决定着乡镇团委的活力。 1 ***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市地处关中平原腹部,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 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57万人,共有青少年13万余人,其中团员青年29000余名, 少先队员49000余名,团委49个(乡镇团委14个),建队的学校236个,专兼职团干部59人。 2.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共青团工作在市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根据《XX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干部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文秘杂烩网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明显进步。 二、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三级联创”为主线,以“标兵工程”等各类党建工作为抓手,继承好传统,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带头人。三、阶段实施目标 (一)乡村领导班子建设有新的加强。 按照“五个好”要求,加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市累计有80%的乡镇党委、80%的村党支部按照“三级联创”的新标准达到“五个好”目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左右干部占主体,大专以

上学历达4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0%;村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40%,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到2020年,乡镇领导班子成员8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村级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占较大比例。 (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 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特别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中懂现代农业科技、会经营管理、熟悉党建和社会事务的干部各占三分之一。到“十一五”末,全市所有乡镇干部和村级组织负责人都参加过省、市、县级以上集中培训;新发展35岁以下农民党员1万名左右,新发展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到70%以上,90%以上的中青年党员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到2020年,4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成为农村党员主体。 (三)村级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彻底解决“两无村”问题,逐步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新建和扩建605个村的“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并配齐办公和电教设备,实现“标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成为当地农村的标志性建筑。 (四)农村集体经济有显著发展。 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提高农村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党员带头致富、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显。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些领导同志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管理社会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凭个人经验办事。有的村支书施政经验丰富,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村民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党支部成员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据笔者调查,多数地区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低,带头致富的本领也较差,从而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从思想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开拓意识、竞争意识。从能力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工作中缺少新思路、新措施。从培养新一代新党员来看,有的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有村庄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不良现象。 3、农村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拨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对策 1、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最基层的组织细胞。村级党组织担负着带领农村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也面临着多元化。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第一,改进农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不感情用事,不搞强迫命令。第二,创新农村党建新载体,注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有党建工作,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规范工作机制,提高两委班子和谐度。党支部对村委会应做到领导不包办、支持不干预、监督不越位,村委会则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2、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思想建设。要认真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能力建设。学会根据市场需求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掌握适应市场的本领;学习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应用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掌握致富的本领;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做好示范,告诉农民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么干,掌握示范引导的本领。三是认真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培养后备干部放在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摘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基层人心向背的一项大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关系到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能否健康、稳步成长,牵引着农村建设能否有起色。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个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村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对策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发展的“动力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六十多次提到“民主”的字眼,这足见中央对加强人民民主建设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大政治课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够带领广大的党员和农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为推进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政治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护航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农村,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途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为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形成了环保、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已成为共识,认真落实贯彻村级组织法、选举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作深入剖析,找准薄弱环节,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机制,采取适宜对策,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在村“两委”干部选举中,存在宗族宗派势力影响。虽然按照村级组织选举法,依照合法程序选举干部,但由于宗族宗派势力影响,选举出来的人并不是最好的。 (二)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存有一定问题。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具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都外流务工经商,致使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不仅年轻优

秀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重不足,而且发展结构合理、年轻有为 的农村新党员实为困难。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员学习教育力度不深,有些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很少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平时开会出只是部署工作,导致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有的党员不仅不发挥作用,而且做群众的尾巴,鼓动村民与村“两委”班子作对,给现任村“两委”班子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村级监督难以到位,主要是村级惯性思维,书记、主任利益说了算,在村级监督 机构中,如何消除问题,这是农村干部思想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干部创业有带畏难创业。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有的是班子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慢一些;有的是“钱”的问题,在全镇XX个村级基层组织中,有XX个村村干部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严重的村如马棚、北山寺、河石坞等村X年内村干部几乎没有从集体中领到一分钱的工资,还要从腰包里掏钱为村集体垫付开支,发展的确困难;有的是人的问题,个别村或是因为无钱办事或是因为干部问题工作被动,不上不下,得过且过,不求发展。综合说来,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至少有X个难解的结:一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更大发展;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三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对农村基层干部尚存有信任危机。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观点滞后,思想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使农民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经营承包土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农民对村集体的依附急剧减弱,自重心理日益强化。农民既不向村里要吃喝,也不用向集体要钱花,与村集体的关系日益淡泊,近乎互不往来,而集体与农民的往来几乎仅限于收取农业税这一工作上。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失去了过去那种在农民面前的权威而感到当干部的有些窝囊,还一心沉缅于过去那种“管理型”的基层建设上,工作消极被动,没有及时调整好工作重心,致使村级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全镇XX个村级基层组织中集体收入不足XX万元的有XX个,而集体负债超过XX万元的也有XX个之多,村干部工资没有保障势必拖住了集体公益事业发展的后腿。 (二)村级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与村民之间缺泛沟通。一些基层干部不了解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导致工作手段弱化,表现为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方式去说服农民,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现在农民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法律知识越来越丰富,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明显提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方案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现状、发现典型、及早掌握全年基层组织工作主动权,按照部领导要求,组织部将于近期到各乡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关工作开展调研。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研时间 3月6日—3月13日 二、调研方式 调研小组到乡镇后,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个别征求意见、现场查验等方式进行。 三、调研内容 1、基层组织建设中好的经验、作法及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乡镇20*年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2、村干部待遇的发放及落实情况:在职及退职村干部工资待遇的发放途径及落实情况(近期是否有文件); 3、村部建设督查:第一批项目村村部建设的刹尾工程验收及第二批项目村的建设方案的报送(施工合同、建筑方资质证明、建筑设计草图、理事会名单); 4、村支部书记异动情况,党员冬春训开展情况,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5、生活困难党员扶助金发放情况的督查:是否

按文件精神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6、远教工作的督查:督查远教设备归位情况;检查远教设备被盗、被损情况;督促各乡镇站点开通网络;了解新建村部的村转点情况;了解各乡镇XX年远教学用活动计划和近段远教工作安排。 四、人员分组 ** 五、调研要求 1、各调研小组要注意搞好整合,合理安排,认真思考,扎实完成调研任务; 2、各小组对调查中掌握的情况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于调查结束后七天内形成文字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各种摸底表册的分发和上收,由各小组各负其责,于调查结束后七天之内统一汇总归档。 (附:汉寿县流动党员有关情况摸底表 乡(镇)退职村干部待遇发放情况统计表 乡(镇)XX年度农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表 上述三份表请在“组织工作”栏目中浏览复制并填写)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沿革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沿革 2007年5月12日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传统的农村社区组织基本上都围绕着生存延续和秩序稳定两大需要组建起来,并因满足这些需要而得以存在和调整。”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简单,其经济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在组织上明显地呈现以下特征:群体性质的血缘性,居住方式的地缘性,组织结构的等级性,组织功能的非专一性。1949年后,我国农村经济仍然属于传统型的,但在组织、文化等方面已经导入了一些现代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组织发生了多元化的变迁和创新,农民和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农村组织的历史沿革 我国农村组织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血缘家族公社,后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它的组织形式逐渐完备,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封建社会早期的“乡里制”组织体系和后期的“保甲制”是其典型代表。(一)从血缘家庭公社到宗法制世袭等级组织体系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为了维持公共秩序和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建立了第一个社会组织,即原始社会初期的血缘家庭公社。在血缘家庭公社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类

两性关系在实行辈份婚姻的基础上,实行族外群婚,从而明确了“族”的概念,产生了氏族,形成了氏族公社,并自然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系统的基础。原始社会的血缘家庭公社和氏族公社构成了人类社会组织的最初萌芽。 进入奴隶社会后,我国的奴隶社会没有形成西方式的私人占有奴隶制,而是形成了宗族奴隶制社会。从组织体系的角度看,宗族奴隶制社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基层社会组织的被统治部族对统治部族来说,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自治实体,即一个臣服了的部族,不是被统治部族所肢解,其成员不是被分配为统治部族成员的私人家庭奴隶,而是整个臣服部族对统治部族来说具有奴隶部族的身份,其部族的自治首领对统治部族来说,具有奴隶代表的身份,然而,他们对于自己部族来说,仍然是自治实体的管理者,他们不仅代表了统治部族管理自己的部族,在主要意义上他们是代表本部族的民众来进行自治管理的。二是被统治部族基层自治组织保持了相当强的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力。这种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力,使社会基层的自治血缘实体对中央集权宗主的统治权力和地位,有着强大的、难以遏制的异化力量。 周代取代殷商的宗主地位以后,为了强化对社会的控制,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改进社会组织制度。一是积极推行“仁政”,即废除奴隶制。二是进行领主大封建。通过这两项措施,全国各地的血缘关系独立的部族自治组织完全被打破,不再由自己原有的部族血亲自治首领管理,而基本上由周部族的血亲贵族统治,地域性基层社会组织取代了血缘性基层社会组织,从而有力地强化了中央集权和等级管理制度。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个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农村干部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目前,农村干部工作紧,任务重,待遇低,平均月工资约为120元左右,又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障,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二是退休村干部干扰村务工作。据调查,全乡共有退休村干部40余人,他们每年集合四次,每人集资200元做活动经费,并产生了会长、副会长。有的退休村干部自认为年龄大、威望高,在村级班子建设、自身利益维护、村务工作管理等方面向乡村两级施压,提条件,提要求,严重干扰了村级工作正常开展,他们已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团体,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全乡社会稳定大局。 (二)部分支村两委关系不和。一是书记、主任“两层皮”现象。支部和村委会各行其事,各干各的工作,互相扯皮,形成“两套人马”,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他成员的作用,严重影响班子的协调和稳定。二是脱离支部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一些村委会认为,自己是自治组织,其干部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不需要别的组织来监督管理,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因而部分村委会往往出现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呈现出我行我素,不服领导的现象,比如,我乡某村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没有征求党支部的意见,私自任命了一名村会计,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三是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薄。有的村干部是靠家族势力当选的,所以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不是为全体村民服务,而是为个人利益服务,为家族利益服务。更有甚者,班子搞内耗,支书告村长,村长告支书,相互拆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坏了经济发展。 (三)村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当前,部分村干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一是缺乏超前思维意识。在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和孤主性,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被动状态。二是缺乏做群众工作本领。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接触少,不熟悉,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吃透政策,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三是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不够,政策掌握不透。有的甚至存在片面的群众观念,不依纪依法办事。 (四)基层支部建设环节薄弱。一是支部班子建设迟缓。在村支部建设中,支部成员多是经党员提名,乡党委考察,通过任命产生的,没有经过广大群众投票选举,只要村内稳定,支部班子一般不会调整,安全系数较高。因此,某些村委会干部在村委换届前强烈要求进支部班子,以稳定自己的干部位置,这样以来,村支部就成了某些村干部的避风港。二是党员发展不优化。部分村支部书记存在狭隘思想,怕丢失自己的“江山”,不发展“外姓”党员,不吸收村内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拔尖人才,致使党员队伍不断老化,缺乏活力。三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制度是务虚的,用于迎检,没有实际意义,常年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党员会,不如实公开村务、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级组织的信任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贯彻落实。近年来,濉 溪县坚持“三服务、“两满意”的方针,以服务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打基础、 蓄后劲、抓特色入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 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濉溪县按照“选派结合、选 育并举、开放选人、梯次储备”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兴村”战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一是拓宽视野选人。采取“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等办法,着力把热心为民谋福利、致富带 富能力强的人才选拔进村级班子,让他们挑重担、干大事。把“双培双带”能手、外出务工 经商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在乡大学生等纳入组织视野,跟踪培养,及时吸收。近年来,全县共有410多名“双培双带”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被选拔为村干部,为村“两委”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 二是反哺人才下派。几年来,从县直部门及乡镇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中选拔熟悉农村工作、 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发展农村经济本领的干部到农村任职,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新活力。全县先后选派近300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组织书记,接收 17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通过发挥政策、信息、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有力推动了后进 村整顿转化和新农村建设。 三是梯次培养储备。从2010年起,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严格考核,发现、培养、 储备了一批个私企业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双带型”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了全县村后备干部“星火人才库”,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和较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有2650多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村级工作有效运转 村级班子能否规范有序运转,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近年来,濉溪县着力实施“待遇留人、关爱暖人、科学管人、激励促人”的管理方式,有效激发调动广大村干部 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兑现政策,待遇留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经济待遇普遍较低,补贴兑现较难,导致部分村出现村干部“心难留”的问题。对此,濉溪县从XX年年起对村干部补贴实行全 县统筹发放,大力提高他们的待遇。2010年村正职干部报酬8500元,副职干部6375元,其他“两委”成员5695元;今年正职干部报酬1万元,副职干部7500元,其他“两 委”6700元。2010年后,按照前一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的标准,每三年调整一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五,领导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确立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对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崭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 研报告 近几年,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

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 较低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 费和抓计划生育工作;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 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 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 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 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 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 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很多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 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 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 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实践中找到落实的情况,假期我根据老师布置的调查范围于1月20号到25号对新疆的阜康市的城关镇,进行了调查,对各村采取入户调查,向相关人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4.95万亩,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7、33。35岁以下19人,占80; 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一、总则 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央、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范围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级党组织所属党组织参照适用. 二、党的组织设置 3.乡镇党组织:乡镇设立党的委员会,乡镇机关、站所根据党员人数、工作需要及便于开展党的活动等设置党组织. 4.村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 5.功能型党组织:依托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设立功能型党组织,确保应建尽建. 6.流动党组织:积极依托驻外办事处、服务机构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探索建立网上党支部. 7. 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成立或撤销,由上级党组织决定;所有基层党组织,都要明确有负责主管的上级;跨村跨乡经济社会服

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或由县级组织部门确定隶属关系. 8.设置调整:每年对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9.纪检机构:乡镇党委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村级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10.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三、班子队伍建设 11.班子职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职数一般7至9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党支部一般3至5人、党总支、党委一般5至7人.提倡村“两委”正职一人兼、“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12.班子任期:乡镇党委任期为5年,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任期为3年,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同级党的委员会任期一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3.骨干队伍:乡镇党委书记符合“一好四强”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符合“三有三带”要求.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乡镇配强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和1名组织干事,村可根据实际,配备副书记,配齐组织委员;村民组长队伍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提倡党小组长兼任村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知识点(一)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知识点(一) 1、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包括哪些? 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包括设在乡镇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不仅仅是指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配套组织。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村级党组织这个核心。 2、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含总支、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群众、服务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4、什么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指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活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五个好”是: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5、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

容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内容是:弘扬沈浩精神,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