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届中考数学往年考点分类解析汇编16

2012届中考数学往年考点分类解析汇编16

江苏13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4:图形的变换

三、选择题

1. (无锡3分) 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5cm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 A .20 cm 2

8.20πcm 2

C .10πcm 2

D .5πcm 2

【答案】B 。

【考点】图形的展开。

【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圆的周长和长方形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圆的周长=24R ππ=,圆柱的侧面积=圆的周长×高=4520ππ?=。故选B 。 2.(常州、镇江2分)已知某几何体的一个视图(如图),则此几何体是

A .正三棱柱

B .三棱锥

C .圆锥

D .圆柱 【答案】C 。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从基本图形的三视图可知:俯视图为圆的几何体为球,圆锥,圆柱,所以A 和B 选项错误;圆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是长方形,所以D 选项错误;圆锥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正确。故选C 。

3.(南京2分)如图是一个三棱柱,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一个三棱柱的是

【答案】B 。

【考点】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分析】根据三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三棱柱上、下两底面都是三角形得:A 、折叠后有二个侧面重合,不能得到三棱柱;B 、折叠后可得到三棱柱;C 、折叠后有二个底面重合,不能得到三棱柱;D 、多了一个底面,不能得到三棱柱。故选B 。

A .

B

D .

4.(南通3分)下列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俯视图是矩形的为

【答案】B 。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由于A 和D 的俯视图是圆,B 的俯视图是矩形,C 的俯视图是三角形。故选B 。 5.(泰州3分)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A .圆锥

B .圆柱

C .长方体

D .球体 【答案】A 。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从基本图形的三视图可知:圆锥的三视图是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圆柱的三视图是两个长方形,一个圆;长方体的三视图是三个长方形;球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圆。故选A 。 6.(泰州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的∠C 为90°,将三角形纸片沿着图示的中位线DE 剪开,然后把剪开的两部分重新拼接成不重叠的图形,下列选项中不能拼出的图形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等腰梯形

D .直角梯形 【答案】D 。

【考点】图形的拼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判定。 【分析】把DA 拼接DC (即把?ADE 以点D 为中心向左转动1800

)可得平行四边形;把AE 拼接EB (即把?ADE 以点E 为中心向右转动1800

)可得矩形;把AD 拼接DC (即把?ADE 向下平移使AD 与DC 重合,再以直线DC 为中心向右翻动1800

)可得等腰梯形。不能拼出直角梯形。故选D 。

7.(扬州3分)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塔成的几何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圆柱

长方体

三棱柱

圆锥

【答案】A 。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根据各层小正方体的个数,然后得出三视图中主视图的形状:从俯视图看,主视图的左部分是两个小立方块,右部分是三个小立方块。故选A 。

8.(扬州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30∠=,°2BC =.

将A B 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度后得到EDC △,此时点D 在AB 边

上,斜边DE 交AC 边于点F ,则n 的大小和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 A .302, B .602, C .3

602

, D .603,【答案】C 。

【考点】旋转的性质,含30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在Rt ABC △中,ACB 90∠=,°A 30∠=,°CD BC = ∴000CDB B 903060∠=∠=-=,0DCB 60n =∠=。很易证出 ABC

1DF 1R ABC R CDF , S BC AC 2 3 , 2CB 2t t ???=??==∽ ,∴2

CDF 13S 232???

=? ???

。 9.(盐城3分)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为四边形的是

【答案】D 。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俯视图是指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因此,A 圆柱的俯视图是圆,B 三棱锥的俯视图外围是三角形,C 球的俯视图是圆,D 长方体的俯视图是四边形。故选D 。 10.(淮安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答案】B 。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视图规则有:从正面看易得正方体位于长方体的上方。所以A 不是图形的三视图,B 是图形的主视图,C 是图形的俯视图,D 是图形的左视图。从而得出结果。故选B 。

11.(宿迁3分)下列所给的几何体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答案】B 。

【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利用几何体的三视图特征进行判断:A 圆柱的主视图是矩形,B 圆锥的主视图是三角形,C 圆台的主视图是等腰梯形,D 正方体的主视图是正方形。故选B 。

12. (连云港3分)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左视图,它的三个视图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其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

【考点】图形的三视图。

【分析】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保证几何体不倒掉,且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所以最底下一层必须有四个小立方块,这样能保证俯视图仍为2×2的正方形,为保证主视图与左视图也为2×2的正方形,所以上面一层必须保留交叉的两个立方块,即可知最多只能拿掉2小立方块。故选B 。 13.(徐州2分)以下各图均由彼此连续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 B C

D

正面

A .

B .

C .

D .

【答案】D 。

【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能组成正方体的“一,四,一”“三,三”“二,二,二”“一,三,二”的基本形态要记牢。选项A 、B 、C 都可以折叠成一个正方体;选项D ,有“田”字格,所以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故选D 。

14.(徐州2分)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平移,使点

A 移至线段AC 的中点A′处,得新正方形A′B′C′D′,新正方形与原正方形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

B .12

C .1

D .1

4

【答案】B 。

【考点】平移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的性质。

【分析】平移后,正方形A′B′C′D′对角线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一半,因为相似形面积比是线段比的平方,所以正方形A′B′C′D′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1

4

,而正方形ABCD 面积是2,所以正方形A′B′C′D′面积是12

。 四、填空题

1. (常州、镇江2分)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50°,它所对应的弧长cm π20,则此扇形的半径是 ▲ cm ,面积是 ▲ 2cm 。 【答案】24,π240。

【考点】扇形弧长,扇形面积公式。

【分析】用扇形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直接求出:设扇形的半径是r ,则由扇形弧长公式有,

150=20=24180

r r ππ?。由扇形面积公式有,扇形面积为1

2024240=2402πππ??= 。

2.(常州、镇江2分)把棱长为4的正方体分割成29个棱长为整数的正方体(且没有剩余),其中棱长

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为 ▲ 。 【答案】24,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拼接。

【分析】(思路1)棱长为4的体积为64,棱长为3的体积为27,棱长为2的体积为8,棱长为1的体积为1。

29个正方体从小到大的体积分别为1,1,1,.....1,(1+7)......一共29个 ,总体积为64,去掉29个1,那么多出来的体积64-29=35,要分别给棱长为2或者3的组合。

(1)若只有棱长2的,多出来的体积35=7+7+7+7+7,即只能是5个棱长为2的和24个棱长为1的 。

(2)若有棱长为3的,至少有一个,多出来的体积35-26=9,结果不能被26或7整除,无解。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24个棱长为1的, 5个棱长为2的。

(思路2)情况1:设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个数为x ,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个数为y ,则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为29x y --。依题意有()6427829x y x y =++-- 2657

x

y ?=-。所以不存在x 使y 为正整数。

情况2:设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个数为0,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为x ,则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个数为29x -。依题意有 ()64829=24x x x =+-?。

情况3:设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个数为0,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为x ,则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个数为29x -。依题意有 ()719

642729=

26

x x x =+-?无整数解。

3.(南京2分)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 BE=CF ,连接AE 、BF ,将△ABE 绕正方形的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到 △BCF,旋转角为α(0°<α<180°),则∠α= ▲ . 【答案】90°。

【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作出旋转中心,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OB=90°,∴α=90°。

4.(南通3分)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2cm ,点E 在BC 上,且AE = CE .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与AC 上的点B 1重合,则AC = ▲ cm .

【答案】4。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300

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矩形性质知,∠B=900

,又由折叠知∠BAC=∠EAC。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AE =CE 得∠EAC=∠ECA。而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得到∠ECA=300

。因此根据30

角直

角三角形中,300

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一半的性质有,Rt ?ABC 中AC =2AB =4。

5.(泰州3分)如图,△ABC 的3个顶点都在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

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格点上,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到△C B A ''的位置,且点A '、C '仍落在格点上,则线段AB 扫过的图形面积是 ▲ 平方单位(结果保留π)。 【答案】

13

4

π。 【考点】勾股定理,扇形面积,图形旋转的性质。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

AB 2313+=,∵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到△A′B′C′的

角度是900

,∴2

AA 'B 9013

13

360

4

π

π=

=

S 扇形。

6.(盐城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cm ,E 为CD 边上一点, DE=5cm .以点A 为中心,将△AD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ABF,则点E 所经 过的路长为 ▲ cm . 【答案】

13

2

π。 【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扇形弧长公式。

【分析】当△AD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F 时,点E 所经过的路长是一个以点A 为圆心,AE 为半

径,

圆心角为900

的弧长。而AE 13=,故点E 所经过的路长为

90213360π??13

2

π=。

7.(淮安3分)在半径为6cm 的圆中,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等于 ▲ . 【答案】2π。 【考点】弧长公式。 【分析】根据弧长公式

180n r π, 直接得出结果:606

180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π。

8.(宿迁3分)如图,把一个半径为12cm的圆形硬纸片等分成三

个扇形,用其中一个扇形制作成一个圆锥形纸筒的侧面(衔接处无缝隙且不重叠),则圆锥底面半径是▲ cm.

【答案】4。

【考点】图形的展开,扇形弧长公式,圆锥底面周长公式。

【分析】半径为12cm圆的三分之一弧长为1

2128

3

ππ

??=,它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故有

8

4

2

π

π

=。

五、解答题

1.(苏州9分)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 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的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

1

OO和

12

O O,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

形AOO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线l2上,OA边与直线l2重合,

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 运动

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1C1B1绕顶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接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

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纸片OA 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

点O经过的路程;

2

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答案】解:问题①:如图,正方形纸片经过3次旋转,顶点O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三段圆弧

112

23OO ,O O ,O O , 所以顶点O 在此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901902221180πππ??????+=+ ??

顶点 O 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2l 围

成图形的面积为2

2

902901

22111360

360

πππ

?????++??=+。

正方形纸片经过5次旋转,顶点O 运动经过的路程

为:9019023231802πππ?????? ??

。 问题②:∵ 正方形纸片每经过4次旋转,顶点O 运动经过的路程均为:

901902221180πππ??????+=+ ??

又41201222ππ?+=++ ?

?,而2π

是正方形纸片第4n +1次旋转,顶点O 运动经过的路程。

∴正方形纸片OABC 按上述方法经过81次旋转,顶点O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翻转,扇形弧长和面积.

【分析】求出正方形OABC 翻转时点O 的轨迹弧长, 再求面积即可。要理解的是第4n 次旋转,顶点O 没有移动。

2. (无锡6分) 如图,等腰梯形MNPQ 的上底长为2,腰长为3,一个底角为60°.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它的一边AD 在MN 上,且顶点A 与M 重合.现将正方形ABCD 在梯形的外面沿边MN 、NP 、PQ 进行翻滚,翻滚到有一个顶点与Q 重合即停止滚动.

(1)请在所给的图中,用尺规画出点A 在正方形整个翻滚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图;

(2)求正方形在整个翻滚过程中点A 所经过的路线与梯形MNPQ 的三边MN 、NP 、PQ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 .

【答案】解:(1) 点A 在正方形整个翻滚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图如图:

(2) 弧AA 1与AD ,A 1D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1

4

圆的面积(半径为1)=

4

π; 弧A 1A 2与A 1D ,DN ,A 2N 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14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为1)=12

π

+; 弧A 2A 3与A 2N ,NA 3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36012090536012--=圆的面积(半径为1)=5

12

π;

其他三块小面积分别与以上三块相同。

∴点A 所经过的路线与梯形MNPQ 的三边MN 、NP 、PQ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 为:

5721=242

123ππ

ππ??++++ ???。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图形的翻转,扇形面积,尺规作图。

【分析】(1) 先找出正方形ABCD 在梯形的外面沿边MN 、NP 、PQ 进行翻滚时的中心和半径即可逐步而得:①以D 为圆心,AD=1为半径画弧1a ,交MN 于点M (与点A 重合); ②以DN 的中点E (ED=1)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2a ,1a 和2a 相交于A 1(与点C 重合);③以N 为圆心,NE =1为半径画弧3a ,2a 和3a 相交于A 2,3a 与NP 相交于A 3;④以P 为圆心,A 1P =1为半径画弧4a ;⑤在PQ 上取F 使PF=AD=1,以F 为圆心,

为半径画弧5a ,4a 和5a 相交于A 4;⑥在PQ 上取G 使FG=AD=1,以G 为圆心, 1为半径画弧6a ,5a 和6a 相交于A 5,交PQ 于A 6(与点Q 重合)。则点A

在正方形整个翻

A(M)Q

滚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图为弧A(M)A1A2A3A4A5A6(Q)。

(2)求面积S只要把一个个小面积进行计算,然后相加即可。

3.(常州、镇江6分)已知:如图1,图形① 满足AD=AB,MD=MB,∠A=72°,∠M=144°。图形②与图形①恰好拼成一个菱形(如图2)。记AB的长度为a,BM的长度为b

⑴图形①中∠B=°,图形②中∠E=°;

⑵小明有两种纸片各若干张,其中一种纸片的形状及大小与图形①相同,这种纸片称为“风筝一号”;另一种纸片的形状及大小与图形②相同,这种纸片称为“飞镖一号”。

①小明仅用“风筝一号”纸片拼成一个边长为b的正十边形,需要这种纸片张;

②小明若用若干张“风筝一号”纸片和“飞镖一号”纸片拼成一个“大风筝”(如图3),其中

a ,IQ=JQ。请你在图3中画出拼接线并保留画图痕迹。(本题∠P=72°,∠Q=144°,且PI=PJ=b

中均为无重叠、无缝隙拼接)

【答案】解:⑴72,36。

⑵①5。

②“风筝一号”纸片用两张和“飞镖一号”纸片用一张,

画法如下:

(一)以点P为圆心,a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PI、PJ于点M、N;

(二)分别以点M、N为圆心,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

(三)连接OQ,OM,ON。

画出拼接线如图所示:

【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菱形的性质,平

行的性质,正十边形。

【分析】(1)在图1图形①中,连接AM,如图所示:

∵AD=AB,DM=BM,AM=AM,∴△ADM≌△ABM(SSS)。

∴∠D=∠B。

又∵四边形ABMD的内角和等于360°,

∠DAB=72°,∠DMB=144°,

∴∠B==72°。

在图2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D,

∴∠A+∠ADC=∠A+∠ADM+∠CEF=180°,∠A=72°,∠ADM=72°。

∴∠CEF=180°-72°-72°=36°。

(2)①用“风筝一号”纸片拼成一个边长为b的正十边形,得到“风筝一号”纸片的点A与

正十边形的中心重合,∵∠A=72°,∴需要这种纸片的数量360

5 72

=。

②考虑如图3的“大风筝”中∠Q=144°,而如图1的“风筝一号”中∠D=72°,恰恰两个是144°,这样在PI和PJ上都剩下一个b长,正好放下一个“飞镖一号”。

4.(南通10分)如图1,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分别

延长OA、OD到点F、E,使OF=2OA,OE=2OD,连接

EF.将△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E1OF1(如图2).

(1)探究AE1与BF1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α=30°时,求证:△AOE1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解:(1)AE1=BF1,证明如下: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OA=OB=OD。∴OE=OF 。

∵△E1OF1是△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OE1=OF1。

∵ ∠AOB=∠EOF=900,∴ ∠E1OA=900-∠F1OA=∠F1OB。

在△E1OA和△F1OB中,

11

11

OE OF

E OA FOB

O A OB

?

?

∠∠

?

?

?

,∴△E1OA≌△F1OB(SAS)。

∴AE1=BF1。

(2)取OE1中点G,连接AG。

∵∠AOD=900,α=30°,∴ ∠E1OA=900-α=60°。

∵OE1=2OA,∴OA=OG,∴ ∠E1OA=∠AGO=∠OAG=60°。

∴ AG=GE1,∴∠GAE1=∠GE1A=30°。∴∠E1AO=90°。

∴△AOE1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要证AE 1=BF 1,就要首先考虑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考察△E 1OA 和△F 1OB ,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有OA =OB ;再看OE 1和OF 1,它们是OE 和OF 经过旋转得到,由已知易得相等;最后看夹角∠E 1OA 和∠GE 1A ,由于它们都与∠F 1OA 互余。从而得证。

(2)要证△AOE 1为直角三角形,就要考虑证∠E 1AO =90°。考虑到OE 1=2OA ,作辅助线AG ,得∠AGO=∠OAG,由于∠E 1OA 与 互余,得到∠E 1OA =60°,从而得到△AOG 的三个角都相等,都等于600

。又由AG =GE 1得到∠GAE 1=∠GE 1A =30°。因此 ∠E 1AO =90°,从而得证。

5.(连云港12分)已知∠AOB=60°,半径为3cm 的⊙P 沿边OA 从右向左平行移动,与边OA 相切的切点记为点C

(1)⊙P 移动到与边OB 相切时(如图),切点为D ,求劣弧CD ⌒ 的长; (2)⊙P 移动到与边OB 相交于点E ,F ,若EF =42cm ,求OC 的长;

【答案】解:(1)连接PC ,PD (如图1)

∵OA,OB 与⊙P 分别相切于点C ,D ,∴∠PDO=∠PCO=90°。 又∵∠PDO+∠PCO+∠CPD+∠AOB=360°.∠AOB=60°。

∴∠CPD=120°,∴l CD ⌒ =120×π×3

180

=2 π。

(2)可分两种情况.

① 如图2,连接PE ,PC ,过点P 作PM⊥EF 于点M ,延长CP 交OB 于点N 。

∵EF=42,∴EM=22cm 。

在Rt△EPM 中,PM =32

-(22)2

=1。 ∵∠AOB=60°,∴∠PNM=30°。 ∴PN=2PM =2.∴NC=PN +PC =5。 在Rt△OCN 中,OC =NC·tan30°=5×

33 =53

3

(cm)。 ② 如图3,连接PF ,PC ,PC 交EF 于点N ,过点P 作PM⊥EF 于点M 。

由上一种情况可知,PN =2,∴NC=PC -PN =1。

在Rt△OCN 中,OC =NC·tan30°=1×

33 =3

3

(cm)。 综上所述,OC 的长为533 cm 或3

3

cm 。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弧长公式,勾股定理,特殊角三角函数。

【分析】(1)要求弧长,就要求弧长所对的圆心角,故作辅助线PC ,PD ,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

,可求圆心角,从而求出弧长。

(2)应考虑CP 延长线与OB 的交点N 的位置,分情况ON OF,OE ON OF ><<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三角函数求解。

6.(徐州6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顺序进行折叠: 对折、展平, 得折痕EF(如图①); 沿GC 折叠, 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 展平, 得折痕GC(如图③); 沿GH 折叠, 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 沿GC' 折叠(如图⑤); 展平, 得折痕GC' 、GH(如图⑥)。 3.求图②中∠BCB' 的大小;

4.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图⑤

C D G

H A'C'图⑥

A B

C

图④

A C

图③

A D

E

图②

A D E B'

A

B

E

F 图①

【答案】解:(1)延长GB′交CD 于G′(图②)。

∵EF AD BC 是、的中线,∴CD EF CD ∥∥。∴GB G B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B=900

。 ∵△B′CG 是△BCG 折叠所得,

∴∠BCG=∠B′CG,∠CB′G=∠CB′G′=900。

又∵CB′=CB′,∴△B′CG≌△B′C G′(SAS )。∴∠B′CG=∠B′CG′。 ∴∠BCG=∠B′CG=∠B′CG′=300

。∴∠BCB'=600

。 (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 由(1)可知,∠GCC′=600

,CG=CG′。 ∴△GCC' 是正三角形。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要求∠BCB' 的大小,考虑到△B′CG 是△BCG 折叠所得,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有∠BCG =∠B′CG,而 延长G B′交CD 于G′得到?B′CG′。由SAS 易证它与它们也全等。而∠BCD=900

,因此∠BCG= ∠B′CG=∠B′CG′=

300

,从而求出∠BCB' =600

。更简单可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由cos∠B′CF= FC :B′C=FC :BC =1:2得∠BCB' =600

(2)要证△GCC' 是正三角形,由(1)知∠GCG' =600

,CG=CG′,根据有一个角是600

的等腰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得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