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 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 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 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 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设计理念及意图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把这一个单元整合在一起,重点学习什么?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三、学习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和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四、学习归纳主题(抓中心句法)五、概括主要内容(连接段意法)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主题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教学流程

一、以第一单元导语导入本单元学习、确定单元主题

二、矫正读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读音的和句子读法“拦路虎”(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预设:1易读错音:踮哟婪适宜倾唾沫水浒传绿林供给似乎酵母沉甸甸(关于叠音词的读法,可参见以下规则:形容词重叠的变调①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儿化后,

第二个音节往往读成阴平,如:“好好儿的”.②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往往阴平.如:“沉

甸甸”.③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一般变为轻声.如:“老老实实)

2、跟读

3、确定正确读音:小组内轮流读,找出问题(读音和断句)并解决。

三、自读,并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

学习解释词语的方法:结合语境法、联系生活法和解释难字法。

四、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听读)

五、家庭作业:在家课文读2遍,第二遍读给家长听。

第二模块:整体把握(2课时)

学习内容

本单元四遍课文的立意、素材和写作顺序

教学流程

一、《窃读记》

1、主题:把握《窃读记》的主题,引导孩子学会“抓中心归纳主题”(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用同样的方法找出《钓鱼的启示》和《珍珠鸟》的主题。

2 素材:窃读的整个过程(动作和感受))

读课文,找出素材(小组内讨论总结)

3写作顺序:读课文,自己划分层次,小组内或同桌交流意见。

4、整体把握:本文按时间顺序,中间插了两个场景描写了窃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用同样的程序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说理性散文)

1、主题:表达了对书的热爱之情。

读课文,感受总结主题

2、素材:作者选一本书为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方法和方式。

读课文,找出素材(小组内讨论总结)

3、写作顺序:假设---引出观点---阐明观点---深化主题。

读课文,自己划分层次,小组内或同桌交流意见。

4、整体把握:本文通过假设---引出观点---阐明观点---深化主题,说出了选一本书为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方法和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

三、群读《小苗与大树》和《我的长生果》通过读课文整体概括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小苗与大树》的主要内容。同时用此方法概括《鲸》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的长生果》

回忆了作者少年世道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第三模块:精品品读(2课时)

一、《窃读记》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1、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具体描写,读并讨论感受。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2)“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辩。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2、经典句子赏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将①②部分学会仿写

③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1)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2)对句子的理解。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四模块语言积累

一、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分享,说一下理由,并探讨在写作中的运用。

二、通读课文,找出自己的喜欢的字眼和用词,小组内分享,说一下理由,并探讨在写作中的运用。找出自己不能把握笔顺的字,班内解决

三、理解运用日积月累,争取背并默写下来。

四、听写,纠正错误、再重点听写。

第五模块口语交际和习作

一、谈谈和书之间发生的故事

1、小组内分享

2、班内分享

二、习作

1、回忆所学课文的思路

2、小组内讨论讨论思路

3、打腹稿

4、小组内分享

5、打草稿

【知识加油站】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建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于公元前214 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 次,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 千米。课文中描述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①射口:齿型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②瞭望口:齿型墙凹下去的部分。

③垛子:城墙顶部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型墙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以陶俑来代替人殉葬的典型。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是秦始皇希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1974 年,一位农民在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陶俑,经考古队勘探和发掘,兵马俑重见天日。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秦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而建。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课。学生读书要求自学,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略)第二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请一位同学来读单元导语。

2.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

【板块二】了解世界遗产

1. 什么是“世界遗产”?

师小结:世界遗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举世无双的、无法替代的文化古迹或自然景观,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2. 通过自学,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师小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而又不曾中断的国家,我们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举世无双的“世界遗产”。(教师出示图片,分别举例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是世界遗产。截至2017年6月,我国已有52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之多,堪称世界第一。

3.本组课文,我们要了解的是哪几处遗产?(教师板书: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设计意图:1.了解什么是“世界遗产”,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2.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结合图片解读,激发民族自豪感,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板块三】根据学情,检查字词

1.指读生词。(评价)指导“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理解字义。

2.检查“鸟瞰、垛子、举世无双、所向披靡”词义的理解。

3.积累四字词语,小组合作读词语。(评价)

4.听写,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盘旋、堡垒、长廊、葱郁、气魄雄伟、金碧辉煌”。重点指导“廊”“葱”“魄”的易错笔画。

(设计意图:以上4点,基于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落实。)

【板块四】检查课文朗读

片段一: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17《长城》)

1.要求一:读正确、读流利,声音洪亮。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价,指导)

2.要求二:读出长城的特点,如果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就更好了。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价,指导)

师小结:要把句子读好,起码要读正确、读流利、声音洪亮,在此基础上再读出这个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来,如果能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来那就更棒了,这才叫把句子读好。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下面两个片段。生自由练习。

片段二: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8《颐和园》)

片段三: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9《秦兵马俑》)

3.小组派代表朗读片段二、片段三。(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是对预习环节朗读课文成果的检查,也是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读好课文应达到哪些要求。)

【板块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长城》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写长城,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教师板书:远近)远看长城,作者看到了长城怎样的特点?

预设: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作者看到了长城怎样的特点?

预设:高大坚固、宽阔平坦、功能众多。

你能把这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吗?

预设: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宽阔平坦、功能众多。

师小结:像这样描写景物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找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再找出景物的特点,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颐和园》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师小结:不管是《长城》还是《颐和园》,要想给写景物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找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再找出景物的特点,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了。

3.《秦兵马俑》

在有些文章中,我们还能走个捷径,如果找到文章的过渡句,课文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就把握住了。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快速浏览《秦兵马俑》,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预设: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书加点词)

分别找出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自然段。验证成功。

师小结:有时候,过渡句就能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更是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概括写景类文章主要内容时先找顺序,再找特点的方法,以及通过找过渡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块六】问题思考

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三处世界遗产的,请你再读读这三篇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对三处世界遗产的评价,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后面进一步感受这三处世界遗产的伟大之处做铺垫。)

第三课时

【板块一】简介颐和园,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交流,我们掌握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并对这三处世界遗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颐和园》(出示图片)。

2.颐和园是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它既具有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介绍颐和园,使学生对颐和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学习“移步换景”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游记最大的特点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景物,你怎么理解移步换景呢?

小结: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看,走到不同的地方,就会看到不同的景物。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板块三】画出作者移步的句子

1.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移步的句子,读一读,在句子中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预设: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小结:这四句话,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作者去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个景点。

2. 明确作者移步的词。

请你们再读一读这四句话,哪些词准确的交待了作者的移步?

预设: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

(读一读这四个句子)

小结:这四个句子不仅把游览的路线交待清楚,而且把游览景点的先后很自然的串联起来,文章过渡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划句子,标词语两个步骤,学生能清晰移步换景的意思。)

【板块四】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作者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画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通过这些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描写长廊的句子。

预设:长廊很长,画很多,很美。

生补充后,教师补充:700多米长相当于我们操场的3圈半还要多,我们一口气跑完3圈半是什么感觉?(很累)它被称为“世界第一长廊”。更让人叫绝的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是呀,这真是一种人类创造的精致的美!

小结: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更是我们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带着自豪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描写佛香阁特点的句子。

过渡语:随着作者的脚步,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请一个小组交流在万寿山脚下看到景物。(学生交流)

补充材料:(出示图片)佛香阁建在20米的方台上,阁高41米,总高61米,相当于我们小学楼的5倍。

小结并引读:这么高的建筑建在半山腰,没有什么先进的工具,全靠人力去做。你有什么感受?(生谈)这就是一种人类创造的宏大的美!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个句子。

3.描写昆明湖特点的句子。

预设: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交流)

追问:文中的泡泡语说:“慢慢的滑过”中的“滑”字用的真好。好在哪里?

小结:“滑”这个字用的非常妙,通过一个动词来表达昆明湖的平静,这是一种宁静的美、诗意的美。谁来读一读?

4.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

(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小结:这些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展现了一种工艺精湛之美。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理解景物的特点。学生通过谈体会,朗读,表达对颐和园的赞美和喜爱,向往之情。)

(二)发现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在三个地方看到的景物不同,描写的方法也不同,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1.课件出示: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抬头一望,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1)对于长廊,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法展现它的特点。

(2)对于佛香阁,作者采用具体描述的方法展现它的特点。

(3)对于昆明湖,作者觉得她太美了,想抒发一种赞美之情,他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它的那种诗意的美。

小结:介绍一处景物的特点有很多方法,可以用说明的方法,可以用直接描述,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描写景物语句的品读,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有不同的方法。)

【板块五】学说导游词

1.以本课为例,学说导游词。

这是一篇游记,稍作改动就是一篇导游词。怎么改呢?(出示:导游词范例)

改写成导游词就是这么简单,老师出示的这些句子,清楚地提醒游客我们将要到什么地方,要看到什么景物。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根据你对颐和园的了解进行补充介绍。现在同桌互相说一说。

2.学生自主练习说导游词。

3.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落实“根据课文内容,学说导游词”这一学习目标,此设计,既要求学生对课文熟读能复述,也能锻炼学生学习说导游词。)

【板块六】总结

作者以游记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美景,从中我们发现描写景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还练习了说导游词。下节课,吴老师带领大家游览另外三处中国世界遗产。

第四课时

【板块一】回顾导入

1.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大家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游览了美不胜收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像这样的世界遗产,我国有52处之多,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长城、秦兵马俑、莫高窟三处震惊中外的世界遗产。

2.提出本节课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当小导游一起游览这三处景点,用上刚学到的移步换景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景物的特点,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介绍任务。(小组组长抽取代表《长城》或《秦兵马俑》的小红旗)

(设计意图:1.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随机抽取解说任务,增加学生参与感。)

【板块二】指导解说要求

1.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好小导游,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给大家介绍清楚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总结

①移步的地点要交代清楚;

②不同景物的特点要说具体;

③根据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

2.这既是导游解说的标准,也是游客评价的标准。老师还准备了小锦囊,有需要的可以提供帮助,准备时间8分钟,开始吧!

(小组合作)

《长城》小锦囊: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们乘飞机,将马上到达北京,大家从窗口往下看:。

抵达北京后,我们乘车出发,不到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下车后,大家面前这段是八达岭长城,它:。

说话之间,我们已经登上长城,当我们脚踏方砖,手扶条石时,我们自然而然想到:

看到这样的长城,我们都忍不住赞叹:。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还满意吗?欢迎大家下次再来游玩!

《秦兵马俑》小锦囊:

建议:两个小组合作,一位总导游,三位助理导游(分别介绍规模、类型、个性),其他扮演陶俑或游客。

总导游: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先给大家大体介绍一下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坐落在西安临潼。它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会儿我们将亲眼目睹。

下面请***导游带大家参观一号厅。

第一位助理导游:

走进大厅,大家请往下看:。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下面由***导游带大家走近兵马俑看一看。

第二位助理导游:

游客们,大家面前有各种俑,仔细看(指着四位扮演的同学):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再走近些,大家还能看到兵马俑的神态,请***导游给大家介绍。

第三位助理导游:

两千多年前,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雕塑出兵马俑多样的类型已经很不简单了,而且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瞧:。

总导游:正如大家所说,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

的:

今天我们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大家对我们导游小队的解说工作还满意吗?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设计意图:1.移步换景三点要求的提出承接了《颐和园》的学习积累,本课让学生再次明确解说要求。2.设计小锦囊是为了帮助能力较弱的小组,锦囊内容就是“移步”的过渡语,给学生扶手,降低难度。)

【板块三】小组汇报(小导游解说)

(一)长城

1.哪位导游带我们参观长城?(小组或派代表上台解说)

2.评价:移步换景的三个要求,他达成了吗?谁来评价?

(二)秦兵马俑

1.过渡:离开北京,前往西安,我们即将抵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哪队导游想带我们去领略兵马俑的风采?

2.小导游解说。

3.评价。

(三)明确把“移步”交代清楚的重要性

两个景点介绍完,“移步换景”都会用了吗?把这两篇课文变成导游词,我们重点加入了一部分内容——移步的句子。

(四)学习《莫高窟》

1.过渡:游客们,我们下一站是敦煌莫高窟,来到这,你最想亲眼看到哪些景观?

2.提出要求,学生准备并应聘小导游(彩塑、壁画、藏经洞各一位导游)。

你想带大家参观哪部分?选择你最想参观的一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设计导游词,快准备一下再应聘吧。(确定三位小导游)

3.小导游依次解说,注意加入移步的过渡语。

4.小结。

藏经洞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流失的历史文物,不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是人类的瑰宝,它们的身上都刻印着中国的文化。正如三位小导游所讲述的,敦煌,是一座绝无仅有的艺术宝库。

(设计意图:1.《长城》和《秦兵马俑》是本单元课文,让学生在理解移步换景的基础上,借助老师给的扶手小组合作练习导游词,这是一个学习和尝试的过程。

2.《莫高窟》是拓展阅读,一方面拓展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是给学生自己设计,练说导游词的机会,学以致用。)

【板块四】回顾总结全文

我们今天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当小导游,游览了祖国的四处世界遗产,每一处都绝无仅有,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是为了继承与发扬,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我国世界

遗产的4/52,想要了解更多请看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看后我们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1.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2.推荐《世界遗产在中国》,为下节课的观赏和交流做准备。)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组教材——“走进西部 ....”(西部大开发) 第二组教材——“永远的童年 .....”(追忆童年) 第三组教材——“语言的艺术 .....”综合性学习(一)(巧妙智慧的语言) 第四组教材——“他们让我们感动 .......”(感人故事) 第五组教材——“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人物描写) 第六组教材——综合性学习(二)“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的发展) 第七组教材——“作家笔下的人 ......”(写作的技巧) 第八组教材——“异域风情 ....(精彩大世界) 教材简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的结构及编写思路,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 主要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阶段性非常明显。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的心里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重在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学生在学习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求查字典解决。在阅读中,要放手学生广泛阅读,鼓励他们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字形易混淆的字,课间要给学生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要求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特别是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还可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阅读教学: (一)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朗读、默读)的训练—— (1)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有层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例如:写景的文章,要读出景物的美好,还要体味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感情……总之,读的指导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在读中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

五年级语文备课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所属专题栏目是【人教版五年级 上册语文教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 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xx 1.接读课文。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心里却高兴地喊” 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五年级语文备课 (223)

课题: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主备人:李荣华总第47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1月22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一、朱伟; 学校对本次活动做了一下要求:要求每个年级组、备课组长指定某个单元某节课,有上课的老师出本节课的教案,全体教研组的成员把自己的备课的情况说一说,然后集中,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备课情况。下面由各个老师把自己的备课情况说说: 二、蒋国英发言:我们集体备课要先备自己的学生,确定目标,本科的目标是:会说、写一些生字词;会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列宁循循诱导、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保护。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先由导入开始接着备教学重、难点,再通过对话描写体会内心,接着备教学设计。我认为上课要写详案,从每个环节去理解学生,然后定好教案,最后实施。 肖唐孝发言:我认为备课的老师要写详案。集体备课为备好课提供了平台、本组备课写出来的教案是很不错的。本次备课由备课老师处教案,本小组对教案进行修改,我觉得这样很好,对老师的发展很有帮助,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要经常开展。我们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都是各自备课,自己写教案,但是结果没有详细的教案,备出的教案没重、难点,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缺乏指导性、科学性。我的困惑:如何通过对话、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但是我觉得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上课的老师也没对这次的教案有所领会。 蒋国英: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对这次活动了解得不够。集体备课各自发言没有重、难点,集体的意见上课老师不能好好的采纳。备课老师各自发言,无法统一意见,集体备课如何发挥集体的作用有待研究。 朱伟:对于集体备课我有好多疑问,由于我准备得不够充分,对备课的要求、方

法不是很理解。备课各小组有各小组的意见,不能整合几个小组的教案。我在思考:集体备课的目标是什么?备课存在什么弊端、不足,有什么启发?教师如何上课缺乏指导,这次集体备课没备出详案,用集体备课的教案能上好每一节课吗?备课不能细化到细节,备课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来自各方的教研员不是很了解这个学校的学生真实水平,这样很难做到完美、很难到达集体备课的目的。 肖唐孝:原先定的集体备课目标、确定重、难点、教学过程,但是因为有不同的意见‘结果上课的老师不能很好的领悟。在乡村进行集体备课是很难开展的,集体备课如何考虑到每个学生,同一个年级是否也能一样上呢、还是一个问题! 蒋国英: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如何进行呢?我觉得不好进行,因为学生不同,想法也不同。备课是集思广益,我通过学习,知道了备课的方法、目的、过程。我觉得集体备课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好的教案、方法我们都要采纳。先由集体教研员备课,然后在由指定老师上课,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对于这次集体备课,各个教研员都发了言,但是没有具 6 体的方法。 朱伟:这次活动是先由上课老师说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最后定方案上课,这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这次的备课准备不够充足,没有确定好目标。 蒋国英:这次活动是先由上课老师说她的上课过程,让我们熟悉教材,然后定好重、难点。再由全体老师进行备课。我觉得集体备课要先备好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下面说说本次备课的教学流程:1、复习引入;2、提出自学要求;3、师生互动,深入研读;4、分角色朗读课文;5、扩展练习;6、扩展延伸。 三、本次活动的总结:各个老师都对本次教研发了言,我觉得很好,我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但大部分的老师都不是很清楚集体备课怎样的操作。如何进行集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5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 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 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 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摘录好词好句, 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 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 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 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 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 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 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 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 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 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 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时间:2015年9月22日 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参与教师: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肖厚琼 记录人:王春文 课题:古诗《游园不值》 教材解析: 肖厚琼: 老师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集体备课,我选择的内容是古诗两首,因为我们教学古诗时总是老师讲解较多,总觉得教学起来索然无味。 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把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王春文: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被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钟黎: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给人以亲切感。使诗人游兴大增,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肖厚琼: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 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教学环节设计: 肖厚琼: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王春文: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在传承中有所创新。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经验,重点要从识字、写字,过渡到对词句的把握,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那就是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积累这样的词句,进一步生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外,要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意愿,丰富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三、单元目标 学段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解码: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年级语文备课 (533)

教学进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瀚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古诗三首》3课时 《祖父的园子》2课时 《月是故乡明》1课时 《梅花魂》1课时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课时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五年级语文备课 (447)

课题18莫高窟(第一课时) 主备人:总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读一读: 瑰丽记录银弦精妙绝伦断崖绝壁腐败无能惟妙惟肖 腐败描摹佛像漫天遨游威风凛凛轻拨银弦宏伟瑰丽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瑰丽描摹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引导: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尊、弦、佛”的读音。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精妙绝伦断崖绝壁腐败无能惟妙惟肖 漫天遨游威风凛凛轻拨银弦宏伟瑰丽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引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注意课文第2、3、4自然段第一句话)你能分别用书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特点吗?

2.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画出课文相关语句读一读。 3.这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读完课文后,你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给课文分段,试编写段落提纲。 (二)展示交流: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结构特点。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略读一、五自然段 学习引导: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联系全文,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再读第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 3.默读第五段,说一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再联系上文,想一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展示交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五段。 2.围绕文章结构特点,组织交流。 五、达标检测 1.课后第2题(描红) 2.《学习手册》第一、二题。 六、总结提升 1.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艺术宝库 18、莫高窟彩塑——神态各异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结晶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 (2012-05-24 18:43:19) 转载 标签: 语文 五年级 集体备课 教育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工作单位: 猴王出世 ▼ 分类: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鳌 江实验小学

㈢德育渗透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 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 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 会有更多的发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 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三.单元教学目标; ⒈ 认识“羞”.“遮”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脱”.“冻”等39个。 ⒉ 在识字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⒊ 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继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卖课文 5.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春天.探究春天奥秘的兴趣. 6. 有参于观察春天.说说春天.用笔描绘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乐于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和积累新的词汇,背诵课文。 难点;《笋芽儿》和《小鹿的玫瑰花》两篇课文情感目标的理解和达成; 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 六.教学思路;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 结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教学中要努力通过读课文,读相应的课外读物,组织春游,说说春天.画画春天和写写春天等一系列语文综合活动,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单 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七.课时安排; 1 找春天 2课时 2 古诗两首 2课时 3 笋芽儿 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主题丛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将相和》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景阳冈》一文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23个生字,读准20个词语,会写34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品质的能力。 6.通过学习口语交际和拓展内容,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单元设计策略 我们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如下: 1、本单元字词,《语文园地五》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作为一个学习板块; 2、《将相和》和主题丛书《龙门石秀》作为一个学习模块,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

五年级语文备课 (33)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3、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 教学重点: 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 教学准备:查阅或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一、复习大意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主讲分析(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单元集体备 课主讲分析(全册)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配合“童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五年级语文备课 (132)

学习内容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2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难点:能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课后练习二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并说说还 有没有其他的词语。 2.“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一) 1.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例说明“滴水穿 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找出最感动你的一个事例,并说说感动的理由 (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李时珍: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他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用读 表现自己的理解,准备展示。 提示:“立志”、“翻山越岭”、“不懈努力”、“终于”这些词语值得 揣摩。 朗读展示。 ②看《本草纲目》图片和资料,体会“药学巨著”的含义。 ③用一句话谈谈感受: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爱迪生: ①抓住“自谋生计”“迷恋”“孜孜不倦”“一千多项”等词语体会 爱迪生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这些词语蕴含的“情”。 ②朗读展示。 ③用一个词语说说此时的感受。 齐白石: ①哪些地方体现出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抓住 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②朗读展示。 ③看齐白石老人的画,体会他技艺的“炉火纯青”。用一句名言 说说此刻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 动记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三号字) 时间:2014年2月20日 地点:四楼办公室 主备人:刘新玉 参加人员:张晋雯、邵芳、秦传楠、刘新玉、郭玉芹、徐爱军 集体备课内容: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 活动过程: 一、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要复习书信的格式,注意信封的写法。 四、重难点突破: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 五、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刘新玉: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我们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也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有关西部希望小学的视频,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张晋雯: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

二上部编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课文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强化理解“迎”、“追”的意思。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简笔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

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出示多媒体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等一下我们再来讨论这些生字,当然同学们对不认识的生字还可以怎么样认识它?(生:问老师、拼音认读、问同学、查字典。。。。) 你们说得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要借助各种方法去主动解决问题,那现在同学们就开始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生开始阅读) 2.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 huī 灰:指认什么是灰色,再让学生发散说说还知道什么颜色 yíng 迎:先让学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需要用到脚的,理解什么是迎,让学生表演 ā yí 阿姨:连词教学 dǐng 顶:丁+页=顶,组词(如:头顶,顶着) gǔ 鼓: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鼓吗,让学生看插图了解鼓的特征。 有:反义词“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