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看国际治理博弈

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看国际治理博弈

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看国际治理博弈
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看国际治理博弈

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看国际治理博弈

摘要:资金机制是《公约》谈判的焦点之一,是串联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纽带,是国际环境治理的重要议

题。目前国际气候资金机制呈现《公约》内外资金

机制并存的复杂局面,2012年后资金机制安排的

谈判在艰难中前行,整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力量的

努力仍任重道远。本文将总结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

制的现状,回顾巴厘路线图以来谈判动态,并展望

未来的气候变化国际资金机制带来的国际制度博

弈。

关键词:气候变化资金机制国际治理

一、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现状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众多,平台纷杂,规模不一,治理理念迥异。这些资金机制可以从本质上分为《公约》内资金机制和《公约》外资金机制。《公约》内资金机制是指根据《公约》或缔约方大会(COP)决议成立的具有“官方地位”的资金机制。《公约》外资金机制则是由利益相关方自行发起、成立或命名的“非官方”机制。

总的来说,目前国际气候资金机制呈现出《公约》内外资金机制并存的复杂格局,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反映了不同政治团体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利益诉求。这种复杂局面也导致资金机制及治理安排的谈判异常艰难。

(一)《公约》内资金机制

根据《公约》第4.3、4.4、4.5、4.7、4.8和4.9等条款,缔约方一致同意发达国家应为其历史积累排放和当前的人均高排放负责,并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公约》第11条同时规定,为了管理和支付《公约》下的资金,需要建立相关机制。

《公约》指定全球环境基金(GEF)作为临时的资金机制,承担起《公约》资金主渠道的作用。随后在《公约》下又相继成立了气候变化特别基金(SCCF)、最不发达国家基金(LDCF)以及《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下的适应基金(AF)。

上述资金机制组成了《公约》认可的资金管理体系。

1、全球环境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GEF)是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多个领域的国际环境公约资金机制。GEF吸收捐资国捐资,按照环境有效性的原则,通过国际机构向受援国实施的环境友好和环境履约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GEF具有独立的治理结构,但其运营需依托于世界银行,自身不具备法人地位。成员国大会是GEF的最高决策机构,GEF 同时也接受各国际公约缔约方大会(COP)的指导。理事会是GEF信托基金运营的决策机构。GEF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共32个成员,采用选区制,其中发展中国家16席,发达国家14席,经济转型国家2席。议事规则为全体同意制,如不能达成一致,则采取“双60”原则投票表决(每票代表的成员国和历史累计捐资额同时超过60%)。GEF理事会议事时一般都会采取全体同意制,因此,客观的说,发展中国家在GEF的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GEF出现严重的“出资人导向”。

秘书处和评估办公室以及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负责GEF的日常管理。GEF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银行为基础成立,同时UNDP、UNEP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担任GEF的国际执行机构,负责项目的开

发和具体管理。

根据《公约》第21.3条,缔约方一致同意,GEF作为第11条所述临时资金机制的受托经营实体,因此GEF是《公约》认可的资金主渠道。目前,GEF主要致力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气候变化减缓项目,大多数气候变化适应资金都通过SCCF和LDCF提供。自成立以来,GEF为气候变化领域项目提供了约28亿美元的资金,占GEF总资金的31%*。GEF能提供的资金相对于气候变化领域的需求来说非常有限,资金的缺乏限制了GEF响应缔约方大会指导的能力。可以说,目前GEF作为《公约》资金主渠道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资源的充足性得不到满足。

从基金的管理角度来讲,GEF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受援国不能直接从GEF申请资金,只能通过国际执行机构申请项目,但在某些情况下,往往由于国际执行机构内部决策程序导致项目周期的拖延;二是,GEF不具备法律地位,无法实施部分改革计划,如增强国际执行机构间竞争和不通过国际执行机构直接拨付资金等政策;最后,按照增量成本的原则,GEF通常会要求受援国对受赠项目提供配比支持,从而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申请项目的难度。但是由于多边机构的特点,GEF自身改革的进展十分缓慢,解决上述问题尚需时日。

2、气候变化特别基金和最不发达国家基金

*《信托人报告》(GEF/C.36/Inf.8),GEF,2009(由作为信托人的世界银行提交)

气候变化特别基金(SCCF)和最不发达国家基金(LDCF)是根据缔约方大会决议成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特殊资金机制。SCCF是为其它融资渠道补充融资的种子基金,用于支持国家驱动、费用有效,能够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消减贫困战略的项目,且适应是其支持的优先领域。LDCF主要是针对最不发达国家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建设和其他相关活动提供资金,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NAPA)以及NAPA中确定的紧急和优先适应措施。

SCCF和LDCF由GEF托管。各方对SCCF和LDCF的捐助是自愿性的,没有强制的义务。截至2009年,SCCF共获得捐款承诺约1.2亿美元,兑现捐款承诺约9000万美元;LDCF共获得捐款承诺约1.8亿美元,兑现捐款约1.2亿美元*。尽管SCCF 和LDCF明确了发展中国家优先需要支持的领域,但是由于资源十分有限,两个资金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议定书》下的适应基金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较差,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不利影响。国际社会为加强对适应问题的重视,在《议定书》下成立了适应基金(AF)。设立AF需要大量协调工作,因此设立过程比较缓慢:设立基金的最后决定于2007年做出,理事会于2008年组建,第一笔拍卖收于2009年实现。

*《SCCF和LDCF现状报告》( GEF/LDCF.SCCF.7/Inf.2),SCCF/ LDCF理事会,2009 (由作为信托人的世界银行提交)

AF董事会由16位成员组成,5个联合国区域每区各2位,1位来自小岛国集团,1位来自最不发达国家,2位来自附件I 国家,2位来自非附件I国家。AF董事会构成体现了均衡原则。基金采用不通过国际执行机构,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受援国的支付方式,加强了受援国的国家主导性。GEF作为AF董事会的秘书处,对适应基金的管理影响有限。

AF的资金来自于《议定书》下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中所扣减的2%部分的拍卖所得。AF资金本质上是对碳交易资金的再分配,是发展中国家出售减排额度的一部分。因此,AF通常被认为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缺乏额外性,不能充分体现发达国家偿还历史债务的性质。

截至2009年6月,来自CERs拍卖的收益为1870万美元*,尚未支持任何项目。由于AF同碳市场紧密相连,因此未来AF 的规模和作用将直接取决于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更长期的深度减排承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AF的作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公约》外资金机制

《公约》对资金机制支持内容和领域的规定并不充分,加之部分发达国家一直在弱化《公约》内资金机制的作用,使得《公约》内资金机制的发展并不顺畅,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管理水平*《适应基金董事会的报告》(FCCC/KP/CMP/2009/14),适应基金董事会,2009

都没有达到国际社会对其的期许。另一方面,随着碳市场的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公约》外资金机制在部分国家、团体或经营实体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得到了迅速发展,日趋活跃。这些《公约》外资金机制或依托多边机构,或通过双边渠道,或借力私营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有关谈判进程。

1、多边机制

《公约》外多边机制多是依托于国际或地区性多边组织,由捐资国出资成立的基金。这些资金机制虽然部分的满足了额外性的要求,但是其治理结构多为“出资人导向”,支持领域以减缓为主。这些机制不接受《公约》的指导,对《公约》的响应较弱,更多的是体现捐资国的政治意愿。另外,大部分资金机制都是旨在通过撬动私营部门资金或受援国资金的方式实现资助额的扩大效应。

大部分多边开发银行都设立了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例如,气候投资基金(CIF)是由世界银行托管,美国、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捐资设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基金。CIF旨在通过促进低碳技术转让和应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大规模减少受援国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又如,气候变化基金(CCF)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设立的,旨在帮助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基金。CCF提供的优惠资金与多边

开发银行联合融资、私营资本融资等紧密结合起来,将充分发挥杠杆效应。

CIF和CCF在战略管理和项目决策方面不接受《公约》的指导,没有建立同GEF的联系。它们秉承了行业减排的理念,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私营部门能源等国家整体行业减排项目的开发和投资;撬动私营资本和发展中国家自有资金,实现放大效应。这些理念与美、欧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有相似之处,传达了或实践着资金捐助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诉求。

2、双边机制

双边渠道多是贴上“气候标签”的传统发展援助(ODA)和双边合作的一部分资金。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很多传统的ODA和国际双边合作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的援助领域或援助条件。出资国将这种贴有“气候标签”的发展援助作为对《公约》响应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些机制显然不接受《公约》的指导,同时气候标签的做法挤占了原有ODA的份额,缺乏额外性,难以满足《公约》对资金性质的要求。

很多政府在其援助标准中加入了“无损气候”标准。例如,瑞典政府宣布了“气候十亿”资金机制,主要目的是以有效的方式帮助最贫穷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推动采取国家措施改善能效、提供替代能源以及重新造林等活动。瑞典政府援助计划中重点关注在针对贫穷国家的发展和减贫计划中如何能够通过把减

小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而使得发展援助实现“无损气候”的标准。又如,日本近期宣布正在考虑一个新的投资框架,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来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让建筑物实现零排放,空调冷暖通风创新,推出下一代的汽车、推出新一代管道系统等,实现“绿色亚洲梦想”。此计划旨在实现在发展中国家深化投资合作,扩大技术需求,在发展援助中开发市场与商业合作。

这些贴了“气候标签”的传统ODA和双边援助事实上是在新形势下,发达国家对援助计划的再包装。起源注目地和援助方式没有太多的改变。这些双边渠道更多的是体现援助国的国家意志,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对《公约》的响应较弱,没有与《公约》的联系纽带,无法形成《公约》内资金机制所具备的合力和同归规划。如果未来希望将双边渠道也纳入到《公约》内管理,则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保证其额外性,并接受《公约》的指导和监督。

二、巴厘路线图以来谈判动态

巴厘岛会议结束后,各缔约方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开始了谈判,历时两年,共举行10次谈判,最终产生阶段性成果《哥本哈根协议》,明确了资金机制“两步走”的框架,为未来资金机制谈判划清了路线。

(一)谈判动态和各方主要观点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波及全球,拖累世界经济。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出资意愿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又希望为本国高科技产品打开新的市场,助力经济复苏。这两方面的力量使巴厘路线图以来的资金机制谈判经常陷入僵局。

尽管通过《公约》下密集谈判和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协调机制的讨论平台,各缔约方进行了充分的接触,但是在一些资金机制的重大问题上,伞形集团、欧盟和七十七国加中国(G77加中国)仍有比较明显的分歧。而且这种分歧在哥本哈根会议前仍没有弥合的迹象,这也造成了哥本哈根会议资金机制议题谈判异常艰难。哥本哈根会议前谈判动态回顾如下:

1、供资义务、资金规模

《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排放责任,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减缓行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G77加中国的立场十分明确,严格遵照《公约》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其出资义务。但是伞形集团和欧盟等认为《公约》生效后的二十年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部分发展中大国有能力也应该承担部分义务,提出了“所有缔约方共同承担供资义务”的观点,要求除最不发达国家外的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出资责任。墨西哥抛出“绿色

基金”提案,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按照不同的出资能力分摊出资。

同时,G77加中国提出,由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将高达每年数千亿美元,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该贡献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0.5%-1%,用以履行其在公约下的供资义务。在谈判中,大部分发达国家对出资规模或避而不谈或闪烁其词,与其在平行进行的GEF第五期增资谈判中的态度暗合。美国强调,发达国家出资的规模中应包含碳市场、私营部门资金;欧盟要求将ODA和双边援助等纳入到也纳入到资金规模的计算中。这些提议从本质上讲是旨在模糊供资义务,减少供资规模。

2、资金来源

《公约》对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即“新的、充足的、额外的、可衡量的”。发展中国家阵营认为,最符合《公约》对资金性质要求的来源就是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预算,反对发达国家将私营部门、碳市场、碳税、碳关税以及航空航海税等纳入到履约资金来源中。

美、欧则强调,私营部门和市场机制应在气候变化资金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应作为减缓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并要求发展中国家制定有利于私营部门和市场机制的政策。G77加中国则认为,这是发达国家逃避公约下供资义务的行为,由于私营

部门和市场机制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不符合《公约》对资金性质的规定,只能作为资金机制的补充。

另外,利用碳税、碳关税以及航空航海税等税收手段增加资金来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例如,瑞士提出全球碳税方案,要求以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1.5吨为标准,针对超标排放征收每人每吨2美元的全球碳税,用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该方案忽视了《公约》的基础,即发达国家的历史累积高排放,模糊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遭到了G77加中国的坚决反对。另外,在世贸协定谈判、国际航空航海组织谈判中产生碳关税、航空航海税等提案也在《公约》下谈判中出现,阻碍了谈判的顺利进行。这些提案本质上是由参与国际贸易或国际运输的全部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出资义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符合《公约》的精神。

3、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一直是《公约》谈判的焦点和重点,各方在治理主体、信托人选择和现有《公约》资金机制的作用方面,各执一词,谈判进展十分缓慢。

关于治理主体,G77加中国坚持在COP下建立董事会(Finance Board)作为管理实体,所有缔约方应在董事会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保证了发展中国家在新的资金机制中的话语权。而美国强烈主张,重新设立气候变化基金,将之作为运营实体,运营实体董事会由经净捐资方和净受赠方公平组成,公约资金通

过多边机构扩大融资功能,本质上是交由国际多边银行来运营,维护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领导地位。但是欧盟主张,旨在维持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现状,设立高级别治理主体(High Level Body),实现《公约》外资金渠道的公约化。

关于信托人选择,G77加中国希望信托人应通过公开的竞争招标方式选择,也不排斥GEF继续作为资金机制的信托人,只要GEF改革能够达到缔约方大会的要求。美国强烈反对GEF继续作为《公约》资金机制的信托人,支持世界银行作为气候变化基金信托人的立场十分强硬。欧盟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灵活。

关于现有《公约》资金机制,G77加中国不反对GEF可在改革的基础上作为2012年后的资金机制,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做大做强SCCF和LDCF。美国则坚持认为GEF只能最为能力建设、技术示范、项目准备等软课题的资金机制,主张抛开GEF,以多边国际机构为主体,设立新的资金机制。欧盟表示的观点同G77加中国的立场比较接近,认为利用现有资金机制是现实的选择。

上述分歧反映了各缔约方在未来资金体系争取领导权的意图,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方都很难让步,必然会导致谈判举步维艰。

(二)《哥本哈根协议》概述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经过各国领导人高级别磋商,国际政要

的积极斡旋,最终达成了阶段性成果《哥本哈根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用较大篇幅重点阐述了资金机制问题,对供资义务、资金规模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勾勒了未来资金机制的框架

《协议》明确了发达国家的短期和长期供资义务,重申了《公约》对资金性质的要求,,维护了《公约》的道德制高点。《协议》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短期和长期的供资义务,较为清晰地定义了“两步走”的资金机制路线图。在短期,应设立快速启动资金,资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在长期,应建立哥本哈根气候基金,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公约》资金机制。

《协议》弥合了部分根本性分歧,挽救了哥本哈根会议,为下一步谈判奠定基础,使各方能够重回谈判桌,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的精神开展务实谈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协议》本身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诸多具体事项,如资金来源、治理结构等问题,都有待各方在今后谈判进程中磋商解决,因此未来的谈判仍存在着不确定性。

三、气候变化资金机制展望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新一轮的谈判已经展开。根据《协议》的要求,气候变化高级别顾问咨询小组和原有的两个谈判工作组都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谈判工作。按照“两步走”的规划思路,可以预见,谈判将分别围绕短期和长期的资金目标展开:针对短期目标,谈判将围绕资金落实和快速高效实施两个方面;针对长期

目标,谈判将围绕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制度安排三个方面。

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各方的根本性分歧,但是各方利益和立场很难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后续谈判中,哥本哈根回合资金机制谈判的难点仍将会延续到“后哥本哈根谈判”中,未来的资金机制构建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资金机制是串联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纽带,如果无法改变现有的《公约》内外资金机制并存的复杂局面,就无法保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将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试从学术角度展望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为制度安排提出具体建议。

(一)关于快速启动资金

根据《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脆弱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由于时间紧迫,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为了能够保证资金充足、及时到位,根据《公约》的精神,发达国家应比照GEF捐资模式,迅速落实公共财政预算,保障资金的到位。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快速启动资金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各国捐资意愿消极,希望借力碳市场、私营资本以及其他资金资源的想法仍很普遍。因此,发展中国家阵营应保持对发达国家的压力,力争促使发达国家尽早落实启动资金。同时,尤其应注意保障资金的额外性,避免因应对气候变化挤占国际发展援助。

资金的管理应紧扣快速、高效,保证受援国能够尽快的、低

成本的获得启动资金,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因此,利用现有的《公约》资金渠道是现实的选择。GEF应开辟专门的申请通道,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简化项目申请流程,实现快速启动的目标,提高资金的易得性。如果采用其他的资金渠道,可能会弱化资金对《公约》的直接响应,还需重新建立管理决策机制,手续繁杂,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达不到快速启动的目的。

《协议》采用列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快速启动资金在适应领域的资助对象,包括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注意不应使这种安排成为分化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应继续坚持适应议题谈判取得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很脆弱”的共识,不能将过渡性安排作为制度沿革在长期资金机制内继续实施。

(二)关于2012年后资金机制

1、资金来源

《公约》对资金资源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巴厘路线图也重申了“需要充足的、可预见和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支持”的原则。根据这一精神,发达国家政府公共资金应该成为兑现公约承诺的主要来源。发达国家缔约方展的政治意愿对于2012年后资金机制的成功建立非常关键。

考虑到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资金资源短缺,可以考虑将《公约》外双边和其他多边渠道的政府公共资金纳入到未来资金机制的范畴。但是这些资金自身的目标、原则、范围和支持的活动可能

与《公约》的原则不符,因此为保证对双边和其他多边渠道资金与《公约》的一致性,需要对这些资金资源加以整合。可通过缔约方大会指导或统一决策的方式,将《公约》外双边和其他多边渠道的政府公共资金纳入到资金体系中来,扩大资金规模和政治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府资金不应用“气候标签”的方式将现存的官方发展援助排挤出去,这种挤出效应将极大削弱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应额外于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建议将这作为资金机制的标准之一。

《议定书》下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JI)的税费收益可以发挥履约资金的补充作用。但是,市场交易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让碳融资无法发挥主要作用。二氧化碳减排的单位价格是由发达国家的需求决定的,所以,未来碳融资的作用将直接取决于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第二承诺期和更长期的深度减排承诺,长期的深度减排承诺能够保证该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确保为京都议定书项下提供可持续和长期的资金资源。

私营部门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的辅助作用,应设计专门的制度保证其对《公约》的响应,使其接受资金机制的监管。经验表明,私营部门具有经济利益驱动型和市场失灵的巨大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公共资金作为基础,私营部门

的经济利益驱动会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共资金需要在公约下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下的杠杆作用中扮演主要角色,公共资金越多,应对气候变化的稳定性越强,实现公约目标的信心就越足。

图1 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构建

2、资金使用

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特定目标,资金使用的原则应参照GEF的“环境效益原则”,也可借鉴《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的根据环境效益进行资助方式。同时,应注意避免过于重视减缓,而忽视适应的现象。尤其应特别重视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需求。可以考虑支持其适应和能力建设活动的全部成本,例如国家信息通报编制及信息披露、灾难预防与应急能力提升、生态系

统能力提高以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通过土地利用可持续管理等手段加强农业部门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等。

还应积极扶持建立气候变化适应的风险降低机制,鼓励政府公共资金和私营部门共同开发和实施风险管理体系。鼓励气候保险以及更多的适应行为。在风险降低机制中,政府公共资金应发挥先导作用,利用政府资金的信誉推动风险降低行动的实施,借力私营部门保证该机制高效和有效运行。政府资金不应受利益驱动,应该向《公约》负责,接受缔约方大会指导的运营实体的监控。

对于技术转让领域,考虑到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自发的促进技术的研发和转移,因此需要动员大量的额外的公共资金,以吸引更多私营部门参与新技术研发与转让。在技术研发和示范阶段,政府资金在价值发现和风险降低方面将起到主导的作用。在推广和应用阶段,考虑到私营部门获得合理利润的机会,公共资金可以与私营部门和技术市场加强合作,促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的推广和转让。

3、制度安排

目前《公约》内外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并存的复杂局面限制了为气候变化动员更多的国际资源以及响应《公约》的能力。将众多资金渠道整合成一个集中的机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集中机制可以保证资金机制透明、公平和能均衡代表缔约

方。同时,集中机制可以实现有成本效益的决策和操作。但根据《协议》,将新设立哥本哈根气候基金,造成了和现有资金机制并存的局面。为实现资金机制的整合,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新的运营实体和现有资金机制都交由对缔约方大会负责的管理层管理,实现资金渠道的整合;二是,保留现有的机制,并对其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一个运营实体,将新基金委托给改造后的资金机制统一管理。

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集中式管理,不同资金窗口都应集中在缔约方大会之下,接受缔约方大会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应设立为运营实体提供技术支持性的服务机构,包括秘书处、咨询委员会、科学顾问委员会、监督与评估委员会和信托人。咨询委员会可以由CSO、多边开发银行和其他相关方组成,为运营实体提供建设性意见。总体制度安排如下图所示。

图2 集中式资金机制制度安排示意图

岗位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做好公司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巩固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本单位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中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防止和遏制重大事故为目标,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 二、检查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对生产现场检查,检查要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每月采取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对现场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企业领导、安全员、班组长等不定期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生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爆;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后,职工注意力在放假上,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三、排查治理内容 1、制度措施制定与落实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 3、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机具检测检验情况,电气设备、特种设备等的运行记录和检测记录; 4、生产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5、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情况; 6、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满足各类事故的应急抢救,应急设备是否合格; 四、排查治理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是与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结合起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合起来,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抽查,加强督促指导; 四是与强化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和落实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本质安全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

隐患排查及治理制度 1.目的 1.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的一项长效机制,是进行企业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设的基础。为了坚实有效的推进这项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特制定本 制度。 1.2 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将人员状况、设备安全、劳动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影响人身和生产安全的问题充分曝露出来,并不断改进提高,最终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相关文件 3.1《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3.2《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4. 隐患排查的职责 4.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公司隐患排查工作,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组织解决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4.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副总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主要领导责任,安环部负责组织完成各自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3 安环部负责对各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报、考核和奖励。 5.隐患排查 5.1隐患排查方式如下:

5.1.1日常隐患排查: 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车间主任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5.1.2综合性隐患排查: 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公司董事长或安全分管副总带头,协同各车间主及各有关专业技术员参与的全面检查。 5.1.3专业性隐患排查: 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5.1.4季节性隐患排: 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5.1.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5.1.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特制定隐患排查、整改、登记消除报告、隐患排查责任、事故隐患奖惩五项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 3、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人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执行。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畅通隐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按照《事故隐患奖惩制度》标准兑现奖励。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隐患整改的基本原则是:“六定、五不准”。六定:定安全隐患项目、定隐患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定隐患整改时间、定隐患整改质量要求、定整改验收部门。五不准:凡个人能整改的不准推到班组;凡本班能整改的不准推到下班;凡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到车间(或分厂);凡车间(分厂)能整改的不准推到公司;凡立即能整改的不准延迟时间。 2、各级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3、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基层有条件整改的项目,要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王传星王艳 摘要: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 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 调整耕作制度, 提高指数; 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 加强土地合理利用; 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制订减灾应急预案; 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敏感性; 脆弱性 一、引言 气候变化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 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 到目前为止, 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 有待在2010年墨西哥城的第16 次缔约方会议上继续协商, 但气候变化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 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前采取适应性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敏感性、脆弱性方面来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二、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10 年或更长时间)的变动, 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

第一条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各县(市、区)、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以下简称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制度要求,结合本行业、本事域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所举报事故隐患应当由其它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并履行交接程序。 第五条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生产活动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班组检查、日常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台账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公告公示制度、定期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3

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m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一、什么是气候 1、天气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气候 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气候、天气的关系 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 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 (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在我国各地都能找到证据。

A.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半坡遗址(年代距今5600-6080年),出土的动物骨骸有獐、竹鼠和貉(hé)等。獐现在只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沼泽地带。竹鼠以竹笋、竹根为食,说明当时关中一带分布有大量的竹林,但现在陕西境内只有沿秦岭北麓还有少量的竹林分布,陕西境内已没有竹鼠了。貉则喜欢生活于河湖之中。这些动物遗骸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西安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B.上海一带:上海菘泽、亭林、唯亭遗址的孢粉分析,证明距今 5460±110年上海一带植被是青岗栎、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混交林,气候大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中南部的气候,由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2-3℃,气候比现在温暖。 (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共9个文化层,第五、六层的动物种类最少,一共只有5种,没有发现喜暖动物,推测可能是气候变冷造成的。 通过对北京地区、辽宁南部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气候的研究,也证明距今5000年前后我国确实存在一个温相对较冷的低温期。 (3)距今4500年至3000年间,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至殷墟时代,我国的气候又转温暖。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第四层,时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500年至4000年),动物种类增加到9种,其中喜暖动物2种(水鹿、轴鹿),这2种动物现在分布于南方;1种喜冷动物,其余则为适应性较强的动物,显示龙山文化期比屈家岭文化期的气温有所上升。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文化层的二三层,时代相当于先商和早商时代,动物种类增加到12种,喜暖动物增加到3种,占动物总数的25%,显示气候较龙山文化时期更为温暖。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有动物遗骸,说明当时的动物有獐、竹鼠、水牛、象、貘mò,现在的水牛分布于淮河以南,象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亚洲貘则分布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沼泽森林中。 甲骨文记载在武丁时代打猎捕获象。说明在殷商时代我国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及要求 1.1为了切实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建立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做到有效防范,特制定本度。 1.2基本要求、按照“三个必须”、“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 2.范围及依据 2.1适用于本公司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安全检查,以及在安全检查 和风险评价过程中查出的安全隐患的治理。 2.2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3.定义 3.1隐患: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3.3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业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职责 4.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向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其它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2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4.3隐患治理排查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4.4公司安全生产环保部以及各车间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检查记录并及时存档。 4.5公司各部门进行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 4.6公司各部门、各车间隐患监控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明确级别,按照“五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7662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特制定隐患排查、整改、登记消除报告、隐患排查责任、事故隐患奖惩五项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XX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提高本店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消费者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一、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三大类: 1、一般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特征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公司和人身安全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发现途径和方式 1、在例行进行安全巡查、检查时发现。 2、随即有人发现并汇报。 3、已经产生先期征兆,特征比较明显。 三、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执行,权责分明。

2、落实每周安全检查、每两小时巡查制度,认真做好记录。 3、监督餐饮企业每日营业前后落实检查燃气、电器、食品加工器具等是否有故障。 4、人员密集场所、区域加大检查巡查。 5、各XX监督辖区单位、企业落实执行自己职责,对场所用火用电部位、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疏散标志、防火卷帘门、常闭式防火门、消防设施器材、校方应急标志、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在岗情况进行重点排查。 6、各XX监管辖区单位、企业认真分析研究店内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设施设备,制定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重点。 7、容易发生事故隐患的单位、企业,要加强管理力度,明确分管责任人,并落实到位。 8、制定有效的容易发生事故单位、企业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9、各XX要求容易发生隐患的的负责人及时向所属各社区汇报事故隐患处理情况和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再由所属各社区将情况上报。 10、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追究制度,XX安全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原因不进行容易发生事故隐患的部门、部位及设施设备的排查,如因此造成事故,将追究相应领导人责任,并按XX

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切实执行隐患排查“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管理思路,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及省双控机制建设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管辖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 3 名词解释 3.1事故隐患 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隐患排查清单 指根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编制的用于指导员工开展隐患排查的指导性清单。 3.3事故隐患级别: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3.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车间/部门级、企业级。 3.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4 职责 4.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4.2安全科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级《隐患排查清单》(附表1)的具体编制工作,负责监督各部门各类隐患排查治理的执行情况。 4.3各部门负责根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结果编制辖区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清单》,并监督辖区范围责任人员对隐患排查的落实情况。 4.4各隐患排查责任人员负责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周期要求,落实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 5 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 总则 一、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 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 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包括各采区坑口、选矿车间、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应对各自管辖区域作业场所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收集、排查,并采取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2、隐患的报告 (1)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直接报主管领导、车间领导;各采区、车间报安全处和主管副经理。安全处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分类,并上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报告形式 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一、各类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为了建立**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增强各类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经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1、总经理对公司各采区、选矿车间及尾矿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必须组织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和规定。 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确保隐患治理及时到位。 (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1、协助总经理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公司各采区、选矿车间和尾矿库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2、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和规定。 3、对公司各单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矿山安全规程》《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各种隐患。 4、督促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外包施工队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时刻掌握各生产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向总经理汇报相关情况。 6、对危及作业场所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7、对重大事故隐患立即报告总经理,组织安全处、技术处、采区主任及生产系统负责人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三)公司分管副总经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高中地理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答案】1.D 2.D 【解析】1.图中反映的是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图中气温距平总的趋势是波动上升,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故本题选D。 解题必备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还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和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对策具体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率 (3)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 (1)植树种草 (2)采用固碳技术 (3)防止森林火灾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1)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3)沿海地区建设海岸堤坝 学霸推荐 读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环境迁移”的原因可能是 A.地震B.滑坡 C.全球变暖D.台风 2.以下措施对该环境问题防治有明显效果的是 A.对建筑物进行加固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将人口全部迁出D.退耕还湖还湿 答案 【答案】1.C 2.B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一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检查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事故隐患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二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每周检查一次。检查需填写《安全隐患检查记录》。 三日常安全隐患检查以查违章、查隐患、查管理为主要内容。 四季节性安全隐患检查: (一)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 (二)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 (三)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 (四)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冻为检查内容; (五)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检查。 五专业性安全隐患检查: (一)检查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 (二)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噪声等; (三)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接地等; (四)检查特殊工种及用具等; (五)检查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 (六)检查运输车辆等安全状况; (七)检查环境卫生等; (八)专业性安全隐患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 六节假日安全隐患检查:

(一)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隐患检查; (二)节假日安全隐患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自查并做好记录; (三)节日前需认真检查下列情况: 1、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普通物品存放保管情况; 2、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 3、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 4、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 5、节假日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 七不定期安全隐患检查 临时性专业检查及生产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安全隐患检查。 八各级隐患安全检查,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项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隐患整改措施,以消除现实的、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标准化的有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事件和不符合因素,而采取的隐患整改措施的制订实施等控制管理。 三、职责 1、安环部负责对整改措施计划的审批、监督及验证; 2、安全员、技术人员、班组长负责编制整改措施计划的方案; 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隐患整改措施的实施。 四、工作程序 1、隐患整改措施的制定时机; 1)当某一不符合因素造成重大事故发生时; 2)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时; 3)上级部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时; 4)安全标准化自评和考评中发现不符合项时; 5)公司组织各专业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管理、安全 管理、基建管理、电气管理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项时; 6)相关方投诉时; 7)其它不符合方针、目标要求的情况; 2、不合格项的填写、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1)在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标准化自评、考评中发现的不符合 项由安环部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中的“不符合事实描述”和“完成时间”栏,传至各相关部门。 2)专业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各专业小组填写《隐患 整改通知单》中的“不符合项”,“隐患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传至各相关部门。 3)各相关部门接到通知单报告后,部门负责人对不符合事 实确认,并组织人员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纠正措施、确定责任人、确定资金来源、进行整改实施。 4)当隐患和不符合事实发现现场不是责任部门现场时,由 责任部门按3)进行纠正措施实施。 5)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同时所有重大事故隐患都需要建立档案。 6)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 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7)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 告上一级主管部门,重大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环部汇总并存档。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doc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1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五项制度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特制定隐患排查、整改、登记消除报告、隐患排查责任、事故隐患奖惩五项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 3、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人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

执行。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畅通隐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按照《事故隐患奖惩制度》标准兑现奖励。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隐患整改的基本原则是:“六定、五不准”。六定:定安全隐患项目、 定隐患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定隐患整改时间、定隐患整改质量要求、定整改验收部门。五不准:凡个人能整改的不准推到班组;凡本班能整改的不准推到下班;凡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到车间(或分厂);凡车间(分厂)能整改的不准推到公司;凡立即能整改的不准延迟时间。 2、各级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3、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了,那么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

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介绍,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最新观测表明,1906—XX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XX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马道头煤业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扎实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管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各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遵守本 制度。 第二章工作机制 第三条安监站为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度建设、组织实施、统计上报、归类分析、督办落实、验收销号等工作。 第四条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董事长(总经理)、分管负责人、科室、区队、班组、 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并对相应职责范围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第五条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管理,按照事故隐患等级,明确整改、验收、督办的责任单位(部门)、人员,台账、记录相一致。 第三章事故隐患排查 第六条在编制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同步编制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两个计划同时下发同时落实,以提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 第七条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内容和排查周期。排查范围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即全覆盖)。

第八条排查周期: 1、董事长(总经理)每月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2、公司各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业务范围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3、各区(队)、项目部每周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范围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4、公司各职能部门、区队每天要安排管理、技术和安检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 5、各单位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第九条登记上报。排查出的事故隐患逐项登记,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及其它上级的各类检查隐患也要登记在台账内。 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向对口职能部门及属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书面报告,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第四章事故隐患治理 第十条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分级治理。 1、能够立即治理完成的事故隐患,当班采取措施,及时治理消除,并做好记录; 2、不能立即治理完成的事故隐患,由治理责任单位(部门)主要责任人按照治理方案组织实施; 3、重大事故隐患由董事长(总经理)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2.4节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47,据图2.29-2.30讨论: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之间有什么相关性?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