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一般内含:急救干粮、应急水、超薄保温雨衣、安全帽、折叠水桶、多功能应急手电、应急求救哨、防滑手套、蜡烛、火柴、药品等生活及自救必需品。

地震急救包

地震生存min急救包以生存主题单人配置适合各种场所各种人群。

地震生存急救包以办公室生存、自救逃生为主题,单人配备。包内有地震生存m in急救包。

72小时家庭地震急救包以生存、自救互救、逃生、生活为主题,三人份配备。

指挥搜救急救包以疏散指挥,现场搜救为主题,2人份配置。适合办公场所现场疏散、地震现场非专业人士搜救。包内含两份地震生存min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家庭增强型)以生存、自救互救、逃生,生活为主题,单人配置,可根据人数增加配置

急救箱里放些什么?

那么,家庭急救箱里究竟应该配备哪些东西呢?刘怀昌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开具了如下的清单:

外用物品:针对跌打摔伤的消毒药物如碘伏、酒精棉、云南白药、棉签或者脱脂棉球、无菌纱布、绷带和胶布。碘伏是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消毒药品,但比碘酒、红药水和紫药水的消毒效果更好。无菌纱布用来覆盖伤口;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不妨碍血液循环。此外,还要配备治疗烫伤的京万红、防治蚊虫叮咬的风油精和驱蚊花露水、覆盖小伤口时可以用到的创可贴等。

常用工具:体温计、圆头剪刀、医用镊子、手电筒等。体温计是常用的量具,必须准备。医用的镊子紧急情况下可以派上用场,圆头剪刀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必要时也可用来剪开衣物,也要相应地配齐。

常备药物:内服的常备药物大致有解热、止痛、止泻、防晕车和助消化等类型的。如治疗腹泻的黄连素、腹可安、藿香正气丸,治疗小儿发烧的泰诺林、退热栓,以及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

急救药物:针对家里有老人或者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糖尿病人的家庭,还要配备一些急救药物。如防止心脏骤停的速效救心丹,防治高血压的卡托普利,预防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而糖尿病人家的急救箱里还应该准备饮用水和糖块。此外,作为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安宫牛黄丸,有条件的家庭也应该配备。

小贴士

1、一些健康卫生产品有保质期,所以推荐购买小剂量的产品,同时应定期检查急救箱,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和药品,更换过期和即将过期的药品。

2、对箱内药品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禁忌症、不良反应等要有所了解,使用前宜翻阅一次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的指导用药。

3、最好使用可以密封的急救箱,以防潮防污。

4、药箱还要考虑放置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以免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急救箱

概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然发病的人,让我们手忙脚乱,有的病人因抢

救不及时而死亡。如果我们懂得一些急救的常识,及时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会减轻病情,甚至可为医护人员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急救箱在抢救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急救箱基本组成:

氧气瓶;铝制夹板;血压计;绷带及敷料剂;半透明单向人工肺等急救产品

急救箱应用范围:

化学工业、医疗、科技和化学实验室、管理和行政部门、金属和冶金工业。

急救箱特征:

携带方便、抢救设备齐全,轻便小巧

急救箱的内容:

手电筒,水,火柴,压缩饼干,记时用具(如手表),创口贴,条件允许应有通讯工具。急救箱配置(按国标M281745)

[1]急救箱配置的国家标准是按照红十字急救箱药品配置,北京中西科技标准M28 1745

红十字急救箱药品配置清单

名称规格数量单位

1 纯棉弹性绷带台湾材质10×100cm 1 盒

2 网状弹力绷带台湾材质3#(1m) 1 盒

3 不粘伤口无菌敷料9×10cm 2 盒

4 防水创可贴8片 1 袋

5 压缩脱脂棉10克×1包 2 包

6 三角巾96×96×136cm 1 包

7 酒精棉片1×10片10 片

8 强力典伤口消毒棉签10只×2包 2 盒

9 医用剪刀不锈钢 1 把

10 医用塑胶手套塑胶 1 副

11 记事本A5 1 本

12 多功能固定铅笔Hb 1 支

13 人工呼吸隔离面罩Cpr 1 个

14 速效救心丸 1 盒

家庭急救箱应包括:至少一天的食物和引用水、收音机、手电筒、备用电池、火柴、哨子、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卫生用品、备用衣物、身份证明复印件、少量现金、眼镜、助听器、婴儿和病人的常用物品等。

模拟地震

【探究缘由】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域地震并引发的海啸,让全世界为之震惊。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实在渺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先让我们进行一次地震模拟实验吧!【活动目的】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的自然灾害。在学习有关专题后,我们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知识整合】结合物理学中有关机械波的知识。【活动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有:一个高大中空的讲台、一把榔头、一堆木制积木、一堆乐高(有咬合口)积木等。【活动过程】1.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建筑物(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榔头敲击讲台四周,模拟地震的发生。2.改变敲击力度,模拟震级升高,烈度加大,建筑物毁坏。3.改变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地震要素,烈度随之改变。4.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使之位于不同位置(如一位于桌角,另一位于桌中央),敲击讲台,观察结果。5.采用乐高积木(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模拟实验。(填写表格略)【分析结论】改变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地面建筑物的结构等要素,可理解地震、烈度与灾度的区别与联系,即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不同的烈度。【拓展建议】1.能否设计出更精准的实验敲击力度,使实验更具有可观测性和比较性。2.能否将两种积木结合,尝试搭建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继续实验。【知识链接】震级·烈度·灾度一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它的强度有多大?破坏程度如何?灾损如何?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衡量和界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震级”“烈度”和“灾度”。“震级”指的是地震的强度,它跟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释放能量相同的地震,它们的震级相同。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也越大。震级是根据台、站地震图上记录的最大振幅的地动位移及与之相应的周期,并考虑到地震波按震中距离而产生的衰减,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地震与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有固定的函数关系。震级每增大1级,其释放能量约增30~32倍。按震级定义和计算公式,震级没有上限。不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记录可查的最大地震,是1933年3月2日的日本大地震和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8.9级。[!--empirenews.page--]“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中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个概念。是用以表达地震强度的一种方式,是衡量地震在一定地域产生或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一种“尺度”。烈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在一定地点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地形的破坏程度,以及人的直觉反应等等来界定的。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地震烈度划为12度:1度最轻,12度最强烈。●小于3度:人无感受,仅仪器能记录到;●3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6~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10~12度:毁灭性的破坏。一次地震,震级只能是一个,但烈度则会因地而异。因为烈度不仅与震级的强弱有关,而且还与震源的深浅、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段的“介质条件”等有关。一般地说,如果震级相同,震源浅的地震往往要比震源深的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大,烈度也高。“灾度”是指地震区所受到的灾害严重程度。不仅包括地表形态和地貌的被扭曲、断裂、陷落和崩塌程度,同时也包括各种建筑物、人员及经济的损害程度。灾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震级的大小和烈度的高低,而且还与发震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此外,与地震发生的时刻(白昼和黑夜),以及防灾救灾的具体措施是否得当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分析砌体结构物在地震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分析砌体结构物在地震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摘要:建筑物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文章对地震作用下墙体产生裂缝的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 关键词:地震作用;裂缝;建议 近年来,世界已进入多地震活跃期,地震活动非常频繁。这些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同时还造成了大量的建筑物的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工程结构物在地震中的破坏是造成人民财产安全损失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如何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防止灾害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正确了解建筑物在地震下的受力状态,只有正确的分析结构物的受力状态,才能最大的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的损害。其次,就是通过构造上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文章通过基本力学知识分析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在裂缝危害不大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加固处理。 1地震中常见的裂缝 对于地震中的多数建筑物,由于受到地震波的影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未经抗震设防的砌体结构,其破坏最为严重,这是由于砌体结构主要是由黏土砖、砌块等通过砂浆砌筑而成承重墙和各种混凝土楼面板组成,其墙体材料为脆性,整体性能较差,抗震性能较差,故砌体结构中往往在地震中最先发生破坏,产生斜裂缝,同时在地震反复作用下,形成交叉裂,最终导致破坏。 1.1墙体的破坏 由于在地震水平力的作用下,墙体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当其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极限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通过大量的现场资料观察分析,在高宽比较小的横墙上,中部容易出现水平的剪切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往往底层比上层更为严重。在纵墙上,交叉裂缝出现在窗间墙,当房屋墙体达到极限强度后,随着水平力的继续作用,将会导致墙体的原地塌落。墙体的水平裂缝主要出现在纵墙的窗口上截面。 1.2墙角处的破坏 对于房屋的墙角,主要包括房屋的四角和部分凸出阳角的墙面,易出现纵横两个方向的V形斜裂缝,严重者该部分墙体发生倒塌。 1.3纵横墙连接处的破坏 纵横墙连接处的破环通常在底层表现明显,其他楼层基本无破坏。连接处的

仿真地震模拟

Part 01公司简介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于2009年,总部位北京经济技术发区(国 家级),是一家集的设计、研发、制造 的集成产业公司。公司主要技术人员主 要来自各大公司、各大院校,在研制、 生产、销售上有多年的综合管理经验, 多年的产品销售和优质售后服务,让很 多的行业对我公司产品有了更好的认识 和认可,在我公司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和 客户们的拥戴下,在上海、南京、西安、成都等地区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为全国 24小时提供优质服务机制。公司涉及软 件、动漫、自动化、机械、液压、电子 等多个行业。↘公司主要产品有:模拟灭火、模拟报警、烟雾逃生、地震体验平台、地震体验小 屋、地震科普展品、仿真动感平台、三 自由度平 ↘台、六自由度平台等。客户已经遍布各大科技馆、展览馆、房地产、政府、企 业、文化影视等诸多领域和各行各业。

part02建设背景

↘地震模拟的宗旨就是真实的再现地震过程并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地震,其关键就是“真实”。基于地震模拟的宗旨,该产品通过模拟普通小屋模拟地震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震后的整个过程,并提示观众在地震中如何躲避、如何逃生。 ↘地震体验模拟器包括整体建筑及屋内陈设、由虚拟显示技术和装饰模拟出的房屋窗体、房屋地板下面的六自由度液压运动平台及控制台。整体建筑基于戈壁滩小屋的构造。 展品通过小屋实体、液压运动平台、控制台并辅以视频及音响系统组成一个立体的地震环境,使观众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展示地震的全过程,使观众真实感受地震。其中液压运动平台按控制台的操作能提供相当于3-8级地震效果,包括横波与纵波,可以体验地震发生前、地震中及余震。

断层、裂缝识别属性

断层、裂缝识别属性 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 相干体技术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相位的相似性。当地层岩性、特征等地质因素横向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地震波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引起地震波的各种属性变化。反之,作为一种属性应用,地震波横向变化时,根据地震道相干性计算的数值必然发生变化,且变化敏感,相干值低的点与地质不连续性(如断层、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相关。因此,相干体切片包含了断层、微断裂的信息,它可直观地显示微断裂的相对发育程度。通常,长度较大的线状或大曲率半经的曲线为断层的显示,长度较短的则为微断裂的显示,微断裂的显示越密集,则预示微断裂越发育。 层倾角和方位角图也有类似的功能,只是各有所长。图片上较长的线性条带显示,一般也是断层的体现,其中短促的线性条带通常是微断裂的体现;而断层之间,方位角的线状或大小(色彩)变化现象则体现了裂缝的发育状况,通常线状显示越密集、色彩越丰富,则预示裂缝越发育。通过地震相干、倾角和方位角的叠合显示,可更加清晰地描述地质体产状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分析构造的变形程度和裂缝的发育程度,从而有助于分析储层物性的相对优劣。 SMT中该类属性应用 SMT中所有高级属性都集成在一个模块RSA中,因此要计算该类属性首先从project中找到RSA模块,打开进入属性选取窗口。 RSA模块中相干属性名称为Similarity,这里翻译过来实际上是相似性,意为相似性越差,越不相干,反映横向的不连续性,指示断层、裂缝或者特殊岩性体的存在;相似性越好,越相干,反映横向上地层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该属性silimarity来检测尺度较大的断层,当然有时候也对小断层有用。 在similarity属性下方为silimarity variance,翻译为相似性的方差。数学上,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通俗点讲,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应用到相似性计算时,也就是某三维空间内各样点之间相似性偏离该空间内平均相似性的程度大小。这种属性对小尺度的不连续性很敏感,可以用来检测小断层、裂缝的存在。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评价工程场地的安全性_王春红

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Vol.39,No.1Feb.2017 [文章编号]1002-8412(2017)01-0144-05DOI :10.16226/j.issn.1002-8412.2017.01.021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评价工程场地的安全性 王春红,郝彬彬,李晓波,金瞰昆(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资源勘测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邯郸056038) [提 要]为了评价断裂对场地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原始勘探资料进行了校正、去噪、时深转换等 处理,得到地震时间剖面,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反射波组的地质性质,并结合地震深度剖面及钻探资料对其构造进行分析。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两条测线均未见有断层显示,在叠加地震时间剖面上,都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存在有3组较为明显的地震反射波组,在各个层位上,均未见有明显的同相轴错断现象。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评价工程场地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场地安评;浅层地震;断层[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Utilization of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in Detecting the Potential Fault of Quaternary System Wang Chun-hong ,Hao Bin-bin ,Li Xiao-bo ,Jin Kan-kun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search of Hebei Prov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fault on field safety ,th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is research.Through correcting the original survey data ,denoising and time -depth conversion ,the time section of seismic is obtained.Accordingly ,the geologic property of wave group reflection could be determined.Moreover ,the structure is also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seismic depth section and drilling data.The results of shallow seismic detection show that there is no fault in th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two survey lines.But on the overlay seismic time section ,the three evident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re clearly showed.in each layer ,the phenomenon of event disloca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Keywords :field safety evaluation ;shallow seismic ;fault E-mail :wangchunhong0117@163.com [收稿日期]2016-03-21 1引言 众所周知,地震属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会 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大型建筑物在城镇规划与建设中,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简 称地震安评) [1-2] 。其主要任务是评价未来一定时间内场地遭受地震威胁的可能性及相应程度,包括 地震动及地面破坏方面的内容,为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的抗震可靠性分析等问题提供依据 [3-4] 。活动断层是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安评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明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评估其地震危险性及危害程度,从而可以使我们在建筑物选址时有效地避开活动断层,以减轻可能遭受的地震 损失 [1,5-8] 。活动断层的调查在基岩出露条件好的场区,通过地质调查手段便可以得到很好解决[9] 。而在第四系覆盖地区,则需要应用物探方法进行追 索、定位,提供地下隐伏活动断层分布信息,然后利 用少量的钻探工作给予验证的勘察方式 [4,10]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反射被法,其中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分辨率高,可以精确地查明断层或隐伏断层的准确位置、几何形态及断层带宽度等有关参数,广泛应用于隐伏断 层探测 [4,11]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场地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2场区地震地质特征2.1 场区地貌、地质特征 拟建某高层建筑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平坦。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为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席状相单元内部通常为平行、亚平行或乱岗状反射结构,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稳定沉积环境和滨浅湖、冲积平原等不稳定沉积环境。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反射层的地质解释主要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征明显的标准反射波,然后结合研究区底层层位关系确定反射波代表的地质层位。这种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通常称为发射标准层,反射标准层选取的正确与否直觉影响到剖面对比工作和最终解释成果。 正文 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在地震剖面中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中都应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地质意义。因此,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之间、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反射波形态与地下构造,反射层与底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区别。 由于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有差异的物性界面,地质上可构成误差的界面是层面、不整合面、剥蚀面、断层面、侵入体接触面、流体分界面以及任何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均可构成地震反射面。对于此种情况,反射面与地质分界面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又差异的,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如相邻地层由于颜色和颗粒大小变化具有层面,但没有形成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不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另外,同一岩性的地层,既无层面也无岩性界面,但由于岩层中所含流体成分的不同(例如水层与油层的分界面、水层与气层的分界面、油层与气层的分界面),而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该地震反射面不一定代表地质界面。 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明显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层面是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具有明确的年代地层意义,因而相应地也赋予了地震反射面明确的地层年代含义。确定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年代是地震解释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由地震垂向分辨率分析可知,在薄互层地区,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并不是由单一界面产生的单波,而是几十米间隔内许多反射波叠加的结果。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不能严格的与某一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对应,而是一组薄互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别是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砂泥互层结构,垂向和横向变化大,非均一性十分明显,地震反射趋向于以一种微妙的波形变化“追踪”岩性-地层界面,随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反射的物性界面特征越来越明显,“地震反射同向轴实质上是追踪着反射系数而不是追踪砂岩”(李庆忠,1993):在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薄互层的地震反射界面往往是穿时的。 在有些地区,尽管地质界面的物性差异较大,构造形态明显,但由于界面过短或界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第42卷第2期2003年6月 石油物探 GDOPlIYSI(:AI。PRfjSPDeTlNGF()RPETROI』EUM Vol_42.No. J1m.,2000 文章编号:10001441(2003)02019卜05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震裂缝检测方法 王兴建,曹俊兴,李学民,郑圻森 (成都理工大学“7由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9) 摘要:依据地震渡的动力学参数对裂缝的敏感性和裂缝的分形特征。以地震层位振幅数据为检测时象,基于图像处珲中的分形边缘检测技术,提出了分形理论的裂缝检测力法(多K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方法和分形压缩片法)。用计算机生成了MandeIbrot分彤集和TFS分形.并分别进行了椅测试验.效果显著。垃用多尺度分形参数和分形压缩2种方法对某油田的层位振幅数据进行了裂缝检测,检测结果清楚地反映了裂缝发育带的分布状况。 关键词:分形;裂缝检测;多R度分形参数;分形嘲像压缩;选代函数系统(IFs);子块;父块 中围分类号:TEi22.2+3文献标识码:A SeismicfracturedetectionbasedonfI.actaltheory WangXin由ian,CaoJunxing,I。iXuemin,ZhengQisen(StateKeyl.ah0foilandGasReservolrGeol。gyandExploitati。n,L’hengduUniver出yofTechnoIogy,f11cngdu61()059.China) Abstr扯t:AccordirlgtothesensItjvityofdyrmmicalparameterstofracture,t11efractalcharacterlstIcs。ffracture,arldbased onfractaledgedetectloninlm89eproccssirlg,thispape’presentstwofracluredetectionmethods:m州tl—s∞】ehc训parameter∞掣fcoveragemefhodandn口cfa】compressj。nmetbodTesfs。nda佃ofM柚de卜brotsetanditeratedfuncnonsystems(1FS)fractaIyidddesiredresults.Thctwonlemodshavebeenusedjnthr fracturedetectIononthcrcaldatafrom anoilfield.Thefracture_richzonesarereveaIedclearlv on出edetectionrP一‘ultH Keywor出:f“lctaI;fracturedeIcctEon;multi_scalefractaIparaIlleter;fracta【imagecompresslon;lteratedfuncti。nsy引ems;range bl()ck8;dormjnbIocks 自相似性是分形的本质特征之一,提取分形特征参数,是研究不规则物体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1。,分形特征参数的变化,反映了物体自相似性的程度。基于图像处理的多尺度分形参数变化的目标检测方法,提出了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裂缝检测方法。 分形理论应用到图像压缩是在1987年。1990年,美国数学家M.F.Bamsley的博士生AEJac—quin发表了一种基于方块划分的分形图像压缩方案,以寻找图像的局部自相似性实现全自动图像压缩编码,相应的算法为迭代函数系统和拼帖定理。该方法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使分形图像压缩方法产生了质的飞跃口一。我们把分形图像压缩方法应用于裂缝检测,在局部分割的基础上,应用仿射变换后的父块与子块的相似程度来对裂缝进行检测‘3’“。 低渗透率地层中的裂缝可作为储集体或运移通道.对石油天然气开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裂缝检测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理论上认为, 人工地震在各道对应层位上的振幅值是连续变化的,而如果有振幅异常.在排除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则认为是地层属性的局部突变造成的”~一。分形理论应用于裂缝检测正是以此为检测依据。 我们以地震层位解释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和分形图像压缩的裂缝检测方法,分别对地震层位振幅数据进行检测,找出层位的裂缝信息,提高地震层位的横向分辨率。 l方法原理 1.1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裂缝检测多尺度分形参数的地毯覆盖即是面积度量维数,地震层位振幅数据可构成一个自然的纹理表面‘“。用厚为2£的地毯进行覆盖,则表面积可由 收稿日期:2003一0605;政回日期:2003一ol2l。 作者简介:王兴建(1974).男,顾士,现从事三维地震裂缝检测鹱其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94190.401440l6j。 万方数据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裂缝分析

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裂缝分析 1.介绍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质[1、2],混凝土大坝有可能受到强烈地震,可能超过他们纳入的范围。一旦混凝土重力大坝遭受强烈地震,他们可能维持裂缝。裂缝可以穿透这些庞然大物,整个大坝可能会碎成几块。当没有后续地震或只有轻微的地震发生时,分离前的滑块是可以预防的在破解网站现有的摩擦力,使紫坪铺水库大坝保持稳定。一旦受到强有力的地震,然而,紫坪铺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被破坏。分离前块可能下滑,推翻,甚至崩溃。分离最高大楼倒塌后,水库大坝的阻挡水失败,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果一个工程在施工阶段注意细节,那么大部分现有的建筑可以持续的在地震情况下不受相当大的损害[1]。因此,研究行为地震波下的大坝破裂和有效的抗震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数值和实验方法都表明,大坝一旦受损,他们不再是结构而成块分离的系统渗透裂缝(3 - 6)。这激励了无数研究人员最近关注大坝破裂的失效分析。koyna大坝的稳定,持续渗透裂纹,赛和克里希纳首先对摇摆进行了研究[7],他们假定渗透裂纹位于海拔下游坡突然改变了。进行了振动台试验[8]检查裂纹的过程发生和传播。维兰德也研究了分离的动态稳定一个拱坝混凝土块在分离时的动态稳定等。[9]和马拉et al。[10]。但是,解决动态接触裂纹网站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条件挑战的研究。处罚的方法是采用 增量位移约束方程(IDCE)模型[11]来模拟裂纹的接触条件。一个理论模型考虑瞬态水压力[12]变化沿拉伸地震混凝土裂缝发展;到有限元程序实现的模型分析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结构稳定性。也称重力大坝可能接受开裂和滑动在上层部分的强烈地震时地面运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开发了简化计算过程[13]生成的建议,以及大坝安全指南需求,评估组件的残余滑动位移的断裂的混凝土重力坝。 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确定损伤位置和分析了大坝的稳定性。也大多数文献关注的这些大坝的加固效果的评价没有一个初始裂纹。各种各样的钢筋本构模型在这些文献介绍了。为了解决采用的限制债券模型、分析模型来预测粘结滑移的影响没有引入了双节点[14]。一个修改埋置钢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钢筋钢轻的分区方法。 本文实际project-JINANQIAO碾压混凝土(RCC)重力坝,分析检查它抗震性能。裂缝的位置可能是首先采用混凝土坝——确定 age-plasticity模型。然后,紫坪铺水库大坝的失败过程详细讨论,没有钢筋。 动态接触模型 2.1。动态接触本构模型 分开的两个表面的裂纹,即主表面和从表面上看,由这两个额外联系面临的动态接触模型。接触对可以定义的节点的奴隶表面和近点美国东部时间的从节点的主表面可能会相互影响。这些点被称为打击和目标点,分别。线连接的方向和目标点的定义是正常的 方向,垂直于切线方向。打击和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移点在正常和切向方向代表联合开放和滑动位移。 2.2.钢筋本构模型 精确地模拟常见的钢筋的强化效应的数值方法是困难的,因为复杂的几何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当地的机械性能。在这项研究中,离散维桁架采用元素安排在裂缝位置代表着钢筋。这些元素被认为是销连接到混凝土和拥有两个学位在每个节点的自由。钢筋无效时,两个裂纹表面处于关闭状态。在一个开放的地位,然而,钢筋只熊的拉应力裂纹。钢筋的应变是赞成的

汶川地震裂缝整理

裂缝篇 (1) 斜裂缝与交叉裂缝 (1) 1)非承重墙体交叉裂缝 (1) 2)承重墙贯穿斜裂缝 (3) 3)窗间墙裂缝 (4) 4)窗下墙交叉裂缝 (6) 水平裂缝 (7) 1)墙体水平裂缝 (7) 2)楼梯板水平裂缝 (7) 3)基础顶部水平裂缝 (8) 竖向裂缝 (8) 1)纵横墙连接处竖向裂缝 (8) 其它裂缝 (8) 1)屋面突出物的裂缝 (8) 2)楼板板间裂缝 (8) 裂缝篇 斜裂缝与交叉裂缝 根据斜裂缝与交叉裂缝产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非承重墙体交叉裂缝 产生部位: 非承重纵墙上非常普遍,基本上每个楼层都有。 产生原因: 由于水平地震剪力在墙体中引起的主拉应力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所致,部分墙体采用非承重砌块或120厚半砖墙,稳定性和承载力都很差。当这些墙体内有预埋的管线、线槽或接线盒时,由于截面的削弱导致震害更加严重。【10】 案例: 【10】 极震区映秀镇漩口中学附近的砌体结构外纵墙X形裂缝

墙体出现贯通裂缝 【10】 青川县某砌体结构房屋外纵墙的X形裂缝(连同砖墩一并破坏) 【2】 空间分布特点 由于底层地震剪力比上层大,沿结构的高度方向,受损一般呈现下层重、向上逐渐减轻的特点。【8】 案例:

墙体交叉裂缝逐层减【8】 上图为汉旺客运站职工宿舍楼,第一、二层横墙、纵墙出现较大的交叉裂缝,随着层数的增加,墙上的裂缝逐层减轻,一些墙体出现了单向斜裂缝,再轻损伤楼层在洞口角部出现短裂缝。【8】 2)承重墙贯穿斜裂缝 产生部位 在一至三层的承重横墙上比较多见。 产生原因 教学楼由于横墙间距较大且数量少,地震时可以承担的地震作用有限,很容易在地震时发生破坏,并引起结构坍塌。 住宅楼横墙间距较小,数量较多,地震时可以承担较多的地震作用,受损相对于教学楼较轻。 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所引起的剪切破坏现象。【2】 案例: 【2】 案例3:在盐亭县对十几所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学校评估过程中,发现一种规律,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教学楼受损最严重,很多横墙出现严重开裂;学校职工住宅楼受损要轻一些,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

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 四、实验器材 4.1 S-Land采集系统简介

油气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储集层物理性质的横向变化、储集层中聚集的石油和天然气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的影响,改变了地震波在这些条件下的传播参数,使其顶、底界面上、下的波阻抗差异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理所当然地使相应界面的反射系数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1)地震波速度发生变化。在品质较好的储集层中、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下降的。 (2)物性界面的反射系数发生了变化。在品质较好的储集层中、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其顶界面的反射系数要下降,底界面的反射系数要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顶界面的反射系数下降到“负”以后,其反射能量是增加的,只是方向差180度。 (3)反射波频率发生了变化。品质较好的储集层和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地震波频率,在横向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在同一储集层中,同时存在的不同性质的流体破坏了所在储层的内部波阻抗相对均一状态,在储集层内部产生了新的波阻抗界面和这类界面上、下波阻抗的差异,形成了相应的地震反射波。流体存在的静态特征使这种反射波同相轴永远保持在水平状态。 储集条件变好的储集层、聚集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造成的地震波的这种变化,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相应的地震信息。在理论推力方面,这些地震信息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此,原因是:它们的出现或出现的程度,要受到探区的地震条件、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参数、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在地震技术发展的现阶段,地震剖面较多见的油气显示地震信息有了很多发展。现把主要的一些特征及其应用实例叙述如下。 一.亮点剖面特征 地震波在物性变好的储集层重或者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传播时的“低 速”特征,揭示了这些部位的波阻抗值的变化,也揭示了这些部位相应界面上、下波阻抗值差异的变化,还揭示了相应界面地震反射系数的增大或减小,在地震

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

微地震技术与压裂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就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实时监测,根据裂缝监测结果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计算水力压裂措施前后渗流阻力及产量,是一项十分必要评价压裂效果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油气藏;地应力;储层;评价 目前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油层进行水力压裂改造。通过微地震监测技术,监测压裂人工裂缝形成过程中所诱发的微地震事件,通过对微地震事件反演及震源定位,就可以了解裂缝的产状,进而客观的描述压裂裂缝的再生作用导致的应力改变,以有效地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1.微地震监测技术 微震动(包括微地震)监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应用于油气藏勘探开发、煤矿“三带”(冒落带,裂缝带和沉降带)监测,矿山断裂带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1.1监测原理 油气水井新井投产或后期改造进行水力压裂时,在射孔位置,当迅速升高的井筒压力超过岩石抗压强度,岩石遭到破坏,形成裂缝,裂缝扩展时,必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微震波被布置在压裂井周围的多个监测分站接收到,根据各分站微震波的到时差,会形成一系列的方程组,求解这一系列方程组,就可确定微震震源位置,进而计算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同时结合井口压力监测可获得闭合压力、液体滤失系数、液体效率、裂缝宽度等参数。 1.2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目前国际上通常评价系统,水力压裂前后几何渗流阻力(ΩrP)、产油量(q ) 、渗流阻力下降率(V )分别为: 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青海柴达木地乌南油田应用实例 2.1乌南油田基本概况 乌南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为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区昆北断阶亚区乌北-绿草滩断鼻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构造面积130km2 ,构造整体为一由东南向北西方向倾没的鼻状构造,构造轴向为北西向,构造西南翼地层倾角较大,东北翼地层倾角相对较小,主体部位轴向330度。区内断裂发育,大小断裂20余条,

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形成

图1.1.37 反射波的透过损失 1.6 反射地震记录道的形成 1.6.1 一个地震反射波的记录道 假设在地面以下半无限空间内有1+n 层弹性介质,则共有n 个弹性分界面,每一个弹性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用i R 表示,透射系数用i T 表示,下标i 表示第i 个弹性分界面,n i ,3,2,1=。现在来研究地震波经过上覆1-i 个反射面在第 i 个反射面上反射的情况。研究图 1.1.37所示的模型,若第i 个和第1-i 个反射面上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用i R 、i T 和 1-i R 、1-i T 表示。假设入射波的振幅为 A ,则经过第1-i 界面,且在第i 界面上反射,再经过 第1-i 界面透射的振幅应该是 11--'??=i i i i T R T A A (1.1.83) 此处1-'i T 表示由i 层向1-i 层入射时在1-i 界面上的透射系数,而1-i T 则为第1-i 层向i 层入射时在1-i 界面上的透射系数。由前可知,111---=i i R T 。 同理可求得 111--'-='i i R T (1.1.84) 式中1-'i R 表示由i 层入射在1-i 界面上反射的反射系数,且 11 11-----=+-= 'i i i i i i R Z Z Z Z R (1.1.85) 因此 111--+='i i R T 则式(1.1.83)可写成 i i i i i i R R A R R R A A ?-?=+??-?=---]1[]1[]1[2 111 (1.1.86) 上式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入射波每透射一个弹性界面,则必使入射波的振幅A 乘上一个因子]1[21--i R ,这个因子称透射损失因子,由于该因子总是小于1,故说明经过一个界面后,入射波的能量由于透射要损耗一部分。如果上覆有两个界面,则应乘上两个界面的透射损失因子,如此等等。于是经过1-n 个界面在第n 个界面上反射的反射波振幅可写成 n n n R R R R A A ?--?-?=-]1[]1[]1[2 12 22 1 (1.1.87) 每一个反射波的子波波形,决定于激发震源的形状和介质对它们的“滤波”改造作用;每一个反射子波的振幅则由波前扩散、介质吸收、透射损失及反射系数诸因素所决定。如果用0A 表示入射波振幅,α表示吸收系数,r 表示波的传播距离,? ?? ? ?? - Φp V r t 表示子波,则一 个反射波的解可写为 r r V r t R R R R e r A u p n n n r p → --??? ? ? ?- Φ??--?-=][]1[]1[]1[2 122210 α (1.1.88) 令 ][]1[]1[]1[~2 122210n n r R R R R e r A A ?--?-=-- 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