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三章罗马的气质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三章罗马的气质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三章罗马的气质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三章罗马的气质

第三章罗马的气质:恢宏、霸气、严谨

教学目的: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源头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整个西方文明史上,它又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伊达拉里亚文化与罗马文明的关系。

2、古罗马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政体演变,这种历史演变的原因、重要改革的内容。

3、古罗马兴衰的重要原因。

4、古罗马法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和建筑艺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教学难点: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有联系但有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时:4学时

通常人们将公元前146年确定为希腊化时代的结束,因为在这一年,来自意大利半岛的罗马人将他们的统治扩展到了地中海的东部地区。所以人们习惯上把罗马文明看作是希腊文明的后继者。其实在时间上,罗马文明的早期与希腊文明是重叠的,在两者的关系上,罗马文明受到过希腊文明的影响,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质。远在光彩熠熠的希腊开始衰微之前,罗马文明就已开始在西方台伯河两岸兴起了。大致在亚历山大大帝进行征服活动的同时,罗马脱颖而出成为意大利半岛的主宰。在其后五个世纪的时间里,罗马势力不断增大。到了公元前一世纪末期,罗马不仅控制了西欧大部分地区,而且控制了大部分希腊化地区。在征服希腊化地区并毁灭北非的迦太基文明之后,罗马得以把地中海变成“罗马人的内湖”。在这一过程中,希腊的种种制度和思想也被引入地中海世界的西半部。罗马人一方面无法抗拒希腊文化的魅力,但仍然尊重他们古老的农业传统。因此,罗马文明在敬重希腊的优雅和修养的同时,继续崇尚秩序和军事威力。正是罗马人的这种特征,我们看到罗马人既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字母、神话、宗教和艺术等,但在政治、法律和城市规划与建设上超越了古希腊人,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人们常说:“辉煌的希腊,伟大的罗马”,正是两大古典文明特质的高度概括。其实,罗马本身的发展就是一部气势恢宏史诗。

一、古罗马文明的时空背景

1、地理环境与罗马城的建立

(1)地理环境。意大利半岛的地理特征对罗马历史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中心地区,从地理上看,它活像一个皮靴形的半岛,靴子的上端为北部的阿尔卑斯山,靴子的足尖和后跟伸向南部的地中海。这是地中海三大半岛中最中央的半岛,在它的西部是比利牛斯半岛,在它东部是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半岛)似乎正好将地中海一分两半。意大利的足尖离西西里岛仅3公里,而西西里岛离非洲也仅128公里。所以可以说意大利是地中海地区的心脏,占据和控制着整个地中海区域的战略要地,一旦征服东西部地中海各国后,很容易和非洲、欧洲相连,对希腊、小亚等地实行统一和控制。

图:早期意大利

意大利半岛和希腊半岛那种被山峦和海湾分裂成许多地区的情况相比,它的地理条件很适于政治统一。纵贯全境的亚平宁山脉由北而南,形成半岛的高大屋脊。亚平宁山脉的南北走向使意大利半岛在南北交通上不存在阻隔,而且亚平宁山并不崎岖难行,岛内的旅行和贸易也就没有太多的困难。此外,意大利半岛虽然三面临海(它的东边是亚得里亚海,南临爱奥尼亚海,西连第勒尼安海),但却不像希腊那样有许多良港,所以早期的沿海居民基本是与内陆居民进行贸易,而不是面向海外。

但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罗马人首先要尽力保卫自己。与希腊相比,意大利半岛更易受到外族入侵。初看起来,意大利有不错的天然屏障,东南西三面环海,北面有阿尔卑斯山脉。然而阿尔卑斯山北坡有点平缓,而且留有许多山口可供人们翻越通过,因此无法有效地阻挡中欧民族的涌入,而许多地方海岸的低平又招来来自海上的征服。这样一来,外来移民借助武力强行占领这一地区,比与原有居民和平融合还要普遍些。几乎从定居意大利土壤伊始,罗马人就热衷于军事活动,因为他们不得不保卫自己的征服成果,以防其他入侵者。

(第2张地形图)意大利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加之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平原土地肥沃,为古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南意地区土地丰腴富饶,像西西里岛地区自古就是欧洲有名的宝地粮仓。因此,罗马人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里,都一直是以务农为主的民族,主要的农作物是蔬菜、橄榄、葡萄和柑桔类水果等。由

于与海外联系少,他们很少享受到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所带来的思想方面的刺激。半岛东岸与希腊接近,但多为悬崖险滩,不宜舟船停泊和人们出入。而南端和西岸则多有良好的港湾,交通方便,因而希腊文明的传播,最早是从南端和西岸进入意大利半岛的。

(2)罗马城诞生前的居民。根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时代意大利半岛上就有人类居住了,公元前3000年前,这里的原始居民也进入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2000年初,也就是希腊人南下爱琴海区域的时候,操印欧语的诸部落从东北方向的多瑙河沿岸,循着阿尔卑斯山的一些隘口进入意大利半岛各地。其中在台伯河(Tiber River)流域拉丁姆(Latium)平原上定居下来的一些部落,称作拉丁人。拉丁姆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于农业和牧业发展,拉丁人在此开始从事畜牧和农耕,并且已经有了纺织、制陶和铁制工具与武器制造等技艺。在拉丁人居住的地方曾出现了一些有围墙的城寨。

(3)伊达拉里亚文化。稍晚一些,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左右,有一支叫伊达拉里亚人(Etruscan,又译作埃特鲁斯坎人)的东方部族,从小亚细亚进入意大利。关于伊达拉里亚人的来源,自古以来尚未定论,不过他们肯定不是印欧语系的民族。他们首先征服了台伯河以北沿海的伊达拉里亚(Etruria)平原,然后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征服了拉丁姆平原,他们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达一个世纪之久。他们建立了一个扩展到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城市联盟,其中一个叫做塔克文(Tarquins)的家族在罗马城称王。公元前509年,伊达拉里亚人失去了对罗马的控制,最后这些人当地的拉丁人同化,成了罗马人的一部分。

虽然伊达拉里人作为民族后来消失了,但他们的文化却一直影响后来罗马文明。伊达拉里亚人有以希腊字母为基础的书写文字(我们至今一直未能完全释读它们),有高度熟练的冶金技术,能制造精细的编织品、陶器和首饰,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并且有了海军和商船队,同东方贸易往来频繁,并有一种以崇拜人形神祗为基础的宗教。拉丁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铺路、拱门构建、铺设阴沟等建筑知识,学会了建设城市,学会了开发沼泽地,同时也学会了角斗这一残酷的娱乐活动,以及通过诸如观察动物的内脏及鸟类的飞翔来预测未来之类的迷信方法。伊达拉里亚的艺术受希腊的影响,但经自己民族性改造后,有了新的特点,这就是更重视写实性。如有一尊陶制的阿波罗神像便是佳例(图)。这尊有真人般高大的神像表现阿波罗蹬着大步而

走,它的风格和希腊古朴艺术比较接近,但有更强烈的动感,更具写实性。伊达拉里亚墓葬中棺材的盖子(图),塑有陶相人像,墓主夫妇斜躺着,作持杯欢饮之状。在面部的刻画上非常认真,似乎力求留下墓主大妇的真实面容,同样也是伊达拉利亚艺术写实性的写照。埃特鲁斯坎人认为陵墓不仅是尸体的住所,也是灵魂的归宿,所以墓中装饰讲究,随葬丰厚。整个墓室按日常居宅的结构建造,顶部架横梁,方形柱和壁面周围装饰着武器、盾牌、蛇身人和灵魂的护卫者──三头犬。伊达拉里亚艺术的写实性也影响了罗马的艺术特点。罗马人从伊达拉里亚文化中吸取了一种比较重视技术和实用的传统,工程务求坚固率实,美观尚在其次,城市设施比较注意引水系统、军事营寨以及道路交通等。

在早期意大利,还有一部分希腊人散布在半岛南部。从公元前8世纪后半期开始,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进行移民,并先后在这些地方建立了许多城邦,其中最主要的有邱米、他林敦和叙拉古。希腊文化便由这些地方传播到整个意大利,对罗马文明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罗马城邦兴起时意大利半岛上的概况,现在我们来看罗马城是如何从城寨发展为国家的中心。

(4)罗马城的起源。关于罗马的起源和兴起,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希腊联军攻占并烧毁了特洛伊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辗转逃到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岸。若干年后,他的后代阿穆略篡夺了兄长努米托的王位并将兄长之子杀害,以绝后患,兄长的女儿希尔维亚也被迫去维斯塔庙作了祭司,不准婚嫁。后来战神马尔斯潜入庙内与希尔维亚相爱并生下一对孪生子,取名罗慕洛和雷慕斯。阿穆略知道后,命人将此孪生兄弟投入波涛滚滚的台伯河。而这对孩子由于执行任务者的仁慈而未被淹死,随着河水漂到岸边一棵树下,得到一头母狼奶水的哺养。他们后来又被一位好心的牧人发现并收养起来。兄弟俩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杀了阿穆略,并恢复了努米托的王位。这对兄弟不愿继续在当地生活,决意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来到当年获救的地方,在母狼哺养他们之处建起一座新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罗马。虽然是传说,但早期的罗马人言之凿凿,甚至推算出罗马建城的时间为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并以此作为罗马的纪元。

图:罗马的象征性雕像:母狼与孪生兄弟

但现代考古发现和新近研究结果表明,罗马建城可能在公元前6世纪,即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罗马初期。正如西谚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最先在分散的平原山丘上出现了一些村落,后来,这些分散的村寨逐渐走向联合。公元前7世纪早期,来自于各个村落的居民参加一种被称为“塞皮提蒙”(意思为“七丘”)的宗教节日。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也就是约公元前600年,分散在七个山丘上的村庄已经联合成一个单一的、大规模的、繁荣昌盛的城市。从那时起,罗马才用石头筑建城墙,用砾石铺设路面,修建排水系统,并逐渐以罗马城为宗教活动和商业贸易中心。诸多史学家一致推论:伊达拉里亚统治时期是罗马建立并走向自身发展的起始。在这一过程中,伊达拉里亚人把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带入罗马。

罗马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建立在台伯河畔,城市离台伯河出海口有24公里,这个地方水位较浅,河中还有小岛,非常便于涉河而过。早期罗马人对航海不感兴趣,后来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罗马在海边建立了一个港口城市奥斯提亚(Ostia)。罗马处在意大利半岛的中西部,这是内陆商路的中心,道路四通八达。由于罗马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极易受到攻击,罗马的早期历史是捍卫自己领土的历史,最初罗马人与周边民族不断发生战争,通过这些战争消除周边民族对罗马边境的威胁。早期罗马人甚至还遭到北部高卢人的侵扰。相传在公元前390年6月,高卢人趁夜偷袭罗马城,罗马士兵毫无察觉,连机灵的狗也没有听到一点动静,只有古罗马人献给朱诺神庙的鹅群发觉了,发出了警报,使罗马人免遭倾覆,因此在意大利有“鹅拯救了罗马”这样的谚语。在这样的战斗中罗马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同时每当打败一个邻居,罗马人就保持对他们领土的占领,原来的邻居就成了它的盟友,罗马就这样一步步扩大了自己的疆土。罗马在向南部的扩张中,遭遇到那里的希腊人,但希腊城邦间的不团结,给了罗马人以可趁之机。一些希腊城邦在争吵中向罗马人求援。公元前282年,罗马人开始进攻他林顿。他林顿人向希腊本土的伊庇鲁斯(Epirus)的国王皮洛士求援,皮洛士在付出沉重伤亡代价后,一度获胜,但最终还是在公元前272年撤退,到公元前3世纪,除了北部波河流域仍掌握在高卢人手中之外,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全境,罗马由此从一个地域城市成为全国性的政权。

2、古罗马发展的历史阶段

古罗马的历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到六世纪);

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10年一公元前27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一公元476年)。

从约公元前八世纪到六世纪,称为“王政时代”,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王(rex),音译为“勒克斯”,自公元前八世纪中期到公元前六世纪末期,先后共有七个王统治,其中有拉丁人,有萨宾人,亦有伊达拉里亚人。“王”指挥作战,同时也负责主持祭司仪式或审理某些案件。最初的罗马国家是把父权家长制家庭的观念应用于整个国家,国王就像家长对家庭成员那样对其臣民拥有司法权。王权也受到古老制度的限制;未经王国显贵们的同意,国王无权改变这一制度。除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实际上还是军事民主制阶段,不过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些政治实体,如元老院、库里亚大会、百人团等经过改头换面后继续发挥着政治作用,成为罗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509年(或510年),伊达拉里亚人塔克文家族统治的被推翻,标志罗马进入共和时代,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7年,然后罗马进入到帝国时代,直至西罗马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冲垮,古罗马的历史才告结束。

罗马共和时代是古罗马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古罗马采取共和制度,我们今日所称的“共和国”(republic)一词就是来源于古代罗马。所谓共和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由有选举权的人选举产生,不过古罗马的共和制与今天盛行的共和制并不完全相同,它是以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共和制。

在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投票权。罗马的公民权与希腊的不同:在希腊只有城邦的居民才是公民,公民权是不能给予外邦人和奴隶的。在罗马,获得自由的奴隶和外乡人也能成为公民,公民身份可以通过罗马家庭或个人的协约,或公共的决定来获得。

罗马的公民可以通过姓名来识别,一般公民姓名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姓,来自家庭,解放的奴隶用原主人的姓,另一个是名,第三个是别名。尽管罗马在公民权的规定上较为宽松,但公民之间的不平

等却超过希腊城邦。随着历史发展,罗马的公民划分成不同的阶层,而最主要的划分是贵族(patricians)和平民(plebeians)。贵族占据着政治和司法上的要职,控制政府,在宗教上可以随意解释神意,是当时社会的主宰。平民则地位低下,最早的时候,他们不能担任公职,不能与贵族通婚,他们不知道法律为何物,因为没有成文法,法律的解释权完全在法官,而法官又是由贵族担任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共和初期起,一直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些斗争时而为和平请愿,时而以退出城邦相威胁,时而表现为国内战争。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斗争,结果是平民的权利不断增加,部分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内部,由此扩大了共和国的统治基础。①约公元前470年,他们迫使贵族同意遴选若干叫做保民官的官员——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获得了第一次胜利。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②公元前450年,颁布了著名的十二表法,平民要求编纂成文法的要求得到满足。平民由此可以知晓自己的法律权利。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在战火中铜表全部被毁。③约公元前367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被选举出来。按照古代习惯,执政官任职期满后可自动进入元老院,这样贵族垄断元老院席位的局面也就被打破了。

④公元前287年,平民取得了最后一次胜利:是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不论元老院批准与否,平民大会颁布的法案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⑤此外,平民还取得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等等。然而,平民这些胜利并不能改变贵族占统治的状态,这从定形后的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运作中就可以看出。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分解为两大部分来描述,一部分是选举、立法和监督机构,另一部分是管理日常事务的行政官员。

前面部分有三个机构:

(1)元老院。开始为100人,由100个贵族家庭的家长组成,以后成员的来源更为复杂,人数也增至300人。这一机构早期的权力是宣布由百人团会议通过的法律和选举结果,当然也可以拒绝宣布,所以它实际拥有法律的批准权。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起,程序颠倒过来,所有法律和被选举人都由元老院首先提出,而经百人团会议通过后就可生效。由于百人团特殊的投票制度,实际上元老院提出的提案往往会自动通过。元老院还是执政官的顾问委员会,所有重要的决策,执政长官都要征求元老院的意见,元老院的大多数意见会形成一

个成文报告制约执政长官的行动。元老院控制公共财政,即国库,国家的预算由他们作出规定。元老院还有指定行省总督的权力,并向执政官指派军队。他在外交上是主要决策者,他负责接受外交使节和派遣外交代表。在司法上有时还组成特别审判法庭。它是罗马共和制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所有政治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权力的机构;

(2)百人团会议。在王政时代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约公元前578年-前534年)统治时期,他将公民分为五等,除最后一等穷人无服兵役权利之外,其余四等按军事建制编成百人团(centum)。名为百人团,其实每一团的人数不等。百人团分成不同兵种,同时也包括为军队服务的工匠。共和国时期,有步兵百人团170个,骑兵百人团18个,非战斗员百人团5个。百人团基本是由富裕和较富裕的公民组成的,富人组成的百人团人数少,而稍穷一些的百人团人数就多,但在百人团会议的表决中,每个百人团只有一票。百人团会议选举最高司法行政官员,决定对外宣战和媾和。投票从最富裕的公民百人团开始,一旦得到大多数后,投票即告停止,所以最后等级的百人团可能往往不参加投票。百人团会议是由执政官召集的,在召集之前,执政官要占卜问卦,请神示,因为当时罗马人认为人民的意愿要被神听到和认可才行。任何可疑的征兆都可以被解释为神不愿听你们说话,因此往往一声突如其来的雷声,一道闪电或一个公民突然发起羊癫风都会中断会议的进行。司法行政官员的候选人也由执政官提出,他们选出的人选还要经元老院认可。

(3)平民大会(Concilium plebes),也称部落大会。部落(tribus)依地域组成,35个部落的公民组成部落大会,该机构主要由平民控制,选举保民官。公元前287年后,该机构获得立法权。

政治机构中第二部分是行政司法官员。行政司法官员由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级行政司法官员,早期都由贵族垄断,到公元前339年,平民也可以担任。他们有解释法律和执行法律之权,日常行政大事也由他们掌管。所有元老院成员以前都担任过这些职务。这种可称为高级司法行政官员的,在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有四种:

(1)执政官(Consuls)。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有两人,由百人团选举产生,一年一任,这是主要的政府主要执行官,也是军队统帅,为了防止专权,规定两名执政官拥有同样权力,其中一人可以否决另一人的决定,实际上权力是很难分割的,在实践上是一人一天轮流执

政;

(2)司法官(Praetors)。原来这一官职的功能主要归执政官,这一名称也是执政官最早的名称,“Praetors”从拉丁词源意义上说,就是“走在队伍头里的人”。公元前367年,罗马单独设立司法官,瓜分了执政官的部分职能。他们是执政官在军事上的副手,同时他们还是法官,他们通过自己的法庭判案创立了许多罗马法律;

(3)监察官(Censors)。负责公民的资格审查和财产登记,根据财产对公民进行排名,同时确定每年的税收。这些人掌握许多公民的隐私,所以通常由得到公民信任的、德高望重者担任。监察官为二人,根据规定5年选举一次,但习惯上18个月以后,监察官会自动辞职;

(4)独裁者(dictator)。这是非常时期的行政官员,当国家处在危急时刻,可以由执政官指定,也可以由百人团选举产生一位独裁者,负有绝对的行政权力,为期6个月。

平民保民官是个非常特殊的设置,保民官不是处理日常事务的行政官员,但他们的地位非常重要。保民官有10人,他们每年由部落大会选出,并负责主持部落大会。他们必须是平民,也只代表平民利益,他们有权否决任何行政官员的决定,他们的人身是不可侵犯的,这一设置主要是防止贵族滥用权力。

我们看到,罗马共和制是介于君主制和希腊直接民主制之间的制度,从机制运作的角度看,而不是从观念的角度,它对西方制度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但它的制度主要还是贵族的统治,由于行政官员不给薪金,因此穷人就难以担任此职。百人团主要由富人控制,元老院则基本上是贵族的一统天下,元老院的权力又大于百人团和执政官。有野心、一心往上爬的保民官则常常与元老院勾结,串通一气使用否决权。如此,罗马的奴隶主贵族和富人们通过操纵政治控制了罗马共和国。

罗马疆域的保卫和扩张依赖它的军队。在罗马,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保卫国家对国家忠诚是公民性的重要体现。在早期,公民服兵役不但没有补偿,而且要自己提供武器。最重要的军事单位是军团,每个军团由4500人至6000人组成。罗马军队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因此特别有战斗力。罗马士兵只有在军队服役10年以上才能升任高级军官。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士兵的装备全部由国家提供,大大减轻了普通家庭的负担。但高度职业化的军队,在保

卫罗马,开疆拓土的同时,也为共和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小故事:

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4万多名将士讨伐郅支单于(匈奴),双方在郅支城对战(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汉帝国的将士们,在这里遭遇了一支奇特的军队。《汉书陈汤传》对这只奇特的军队有如下记载:“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匈奴的土城外面,有一座用木头构建的城堡),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是这只军队的最大特点。因此,有些军事史家认为,这只在汉帝国将士眼中充满怪异色彩的军队,就是流落到亚洲的一只罗马军团残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只罗马军团残部是怎么跑到亚洲来的呢?

公元前53年(中国西汉甘露元年),当时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克拉苏,纠集七个军团、约4.5万人的兵力,发动了对古称安息,即今伊朗的侵略战争。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在一个叫做卡尔莱的地方,出人意料地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军团鹰旗被夺。其第一军团指挥官、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众拼死突围。

公元前20年,罗马帝国与安息签约言和。罗马要求安息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战役中被俘虏的军人,并寻找普布利乌斯的下落。但,普布利乌斯及其所率突围残部,已在安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直是个悬案,这突围的6000人第一军团残部去向何方?不得而知。

但翻阅中国史书,我们发现了上面所述的那段记载,此战,这只奇特的部队寡不敌众,最终沦为汉军的俘虏。并被陈汤带回中国。当时的汉元帝为安置这批俘虏,也是看到了其优秀的军事素质,期望今后加以利用,特意下诏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设置“骊罢”县。直到公元592年,隋文帝下诏取消这个县名。

在《后汉书·大秦传》里,我们却找到了对这个词的解释,“大秦国一名犁霸。”“犁霸”=“骊罢”=“大秦”,只是一个外来语音译的不同写法而已,那么这个“骊罢”是指哪个国家呢?汉代,我们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不言而喻,“骊罢”就是“罗马”的音译,这个“骊罢”县也可以叫“罗马”县。由此,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用罗马作为县名,就是因为这批俘虏是来自罗马的。不管正确与否,这都是极有意思的一种考证,为枯燥无味的学术研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时至今日,有人更怀疑,甘肃省境内的者来村的村民,就是这些罗马士兵们的后裔,原因是至今有些村民还保留了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特征。但如果进从此来判断,还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一、罗马人黑头发、黑眼睛。二、甘肃这个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民族杂居的地区,有这些特征的居民,与其说是罗马人后代,倒不如说是伊朗系民族的后代(比如粟特人)。DNA检测已证明他们是阿富汗人的后裔,虽然是罗马军团,但却是罗马皇帝克拉苏招募的阿富汗雇佣兵。

3、古罗马的社会生活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社会中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它是宗教、道德和教育的中心。一个罗马家庭包括所有未婚的孩子、结婚的儿子及其家庭,还包括依附他们的亲戚和家庭奴隶。父亲是一家之长,具有绝对的权力,他主持宗教仪式,关心子女的教育,决定家庭一切重要事务。罗马妇女比希腊妇女更体面一些。母亲操持家务,购买物品,与丈夫一起接待客人。

罗马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获取知识。孩子所受的教育主要就是要培养他们忠于国家,尊重长者和上司。孩子早期在家庭接受教育,父亲教他如何耕作,如何成为一个好公民。母亲则教孩子如何读书写字,如何计算。孩子还要求熟记十二表法。

说明:共和早期的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主要是农夫和军人。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学校,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从氏族公社所沿袭下来的家长制,使父亲在家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子女有生死予夺的权利,且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在家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受到尊重。孩子七岁前的教育由母亲亲自负责。七岁以后,父母分工负责孩子的教育,父亲教导儿子,母亲教导女儿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罗马公民。

罗马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奴隶无所不在,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要来源是战俘,以及这些战俘的后代,奴隶有私人的也有国家的,罗马社会的经济运行主要依赖这些奴隶。奴隶等同于财物,可以买卖、转让和馈赠。奴隶所承担的工作非常多样,有的在奴隶主家中从事管理家务和秘书的工作,有的则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有的充当角斗士供人取乐。不过,如果奴隶作出重要的贡献,如有技术发明,或得到主人的赏识,他就可以获得自由而成为公民,获得政治权利。

4、宗教:

①早期罗马人的宗教可以称为万物有灵论,当时罗马人相信,每个物体都附有神灵,神无形无性。罗马人通过祭祀和供奉牺牲品来求得这些神灵的保佑。在各种神灵中,家神最为重要,而家神之中最受人们崇拜的是维斯塔(V esta),这是火和心脏的保护神。

后来罗马人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宗教发生了变化。②在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下,他们开始认为他们的神灵与人同形同性。因此朱庇特(Jupiter)成了众神之父,朱诺(Juno)成了他的妻子。③罗马人也接受了希腊宗教的影响,将自己的神与希腊神一一对应,并将希腊神话加以改造,于是希腊神宙斯就成了罗马神朱庇特,赫拉也就成了朱诺。④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宗教演化为国家宗教,国家建立了寺院,举行公共仪式,部落大会还选举出终身高级祭司。

罗马神灵之多是难以想象的,诸如海神、战神、火神、月神、酒神、爱神、花神、农神、界神、乡神、家神、门神、睡神、仓神等,据说掌握婴儿生命的神灵就有43个,如第一声哭喊神、摇篮神、第九天神、走一步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神、保护神,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女灶神或家室女神。

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双重影响下,罗马人对宗教信仰的执著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了世俗性与实用性并存的宗教特色:

首先,特殊的罗马城邦神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神共同存在,反映了罗马从原始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他们使宗教情感与公民义务相融合,保持了罗马国家的凝聚力,具有严谨的组织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从而铸造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罗马人的宗教信仰没有不可逾越的教条,也没有神秘莫测的天堂来世说、因果报应说之类的教义。由于罗马人从神话走向历史的过程极其短暂,罗马的神灵没有具体的形象,缺乏希腊诸神的人情味,这一点与东方的神灵比较接近。后来在希腊多神教的影响下,罗马才出现了拟人神,表现出“神人同形同性”的倾向,如维纳斯女神极具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向。

在此,罗马深实现了同希腊神的融合,几乎所有的罗马身在希腊神话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原型,几乎所有的希腊神都有了拉丁文名称。这样,对保护全体公民的主神朱庇特的崇拜,被附会为对天神宙斯的崇拜;对天神马尔斯的崇拜,被附会为对阿瑞斯的崇拜等。

最后,从共和国晚期到帝国初期,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所关心的主要是个人幸福,而不是社会福利,表明罗马原来的多神教已经不再适应软弱无助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宗教需要,反映了人们逃避现实的倾向。“古典希腊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现在让位于神秘主义和修来世”,东方的宗教信仰——犹太教、基督教“大大促进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转变”。

二、罗马的扩张:当地中海成了内海,共和国到了尽头

1、罗马共和时期的扩张

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基石稳固,控制范围也扩大到除意大利北部外的大半个半岛,罗马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它的眼光开始转向海外,因此与当时一个海上强国迦太基发生了冲突,爆发了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Punic War)。

迦太基是北非沿海城邦国家,原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当腓尼基最后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后,它发展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它倚仗活动范围广阔的舰队和雇佣军,控制了非洲西北部、西班牙南部、撒丁、科西嘉和西西里岛西部,由此几乎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时,他们开始注意到了迦太基人在它周边的存在,对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和周边岛屿的影响日渐增长深感忧虑。迦太基人也担心罗马人会夺取西西里岛。双方的猜忌和不信任,以及海上利益的冲突最终将两国推上战争之路。双方接连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241年)迫使罗马人第一次转向海上。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146年)。

第一次战争历时24年。罗马在此过程中大力发展海军,不仅在西西里岛上,而且在海上多次大败迦太基军队,终于迫使迦太基求和,迦太基在付出巨额赔款同时,也失去了西西里岛及附近一些岛屿。过后不久,罗马又乘迦太基的雇佣兵和奴隶起义的机会,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

迦太基在第一次战争失利后,一直俟机复仇。为弥补在地中海的损失,迦太基在西班牙建立新迦太基城,而这时罗马也在西班牙建立据点,双方由此冲突再起。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军队在著名将领汉尼拔(Hannibal)的率领下,以西班牙为基地,穿越现在的法国南部地区,又越过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据说,翻越阿尔

卑斯山时,汉尼拔几乎损失了他一半的军队,但即使这样在与罗马军队交锋时,仍将罗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罗马残军只得退守罗马城。罗马独裁者费边采取不与汉尼拔军队决战的“拖延战术”,避其锋芒,挫其锐气。汉尼拔在意大利呆了15年,虽然也取得不少军事胜利,但最终未能使罗马人屈服。罗马人趁迦太基大军在意大利的机会,将战争推向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9年,罗马人占领了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然后攻入北非,直接威胁迦太基。汉尼拔应召回国,防守迦太基城。汉尼拔终于遇到了他的劲敌――罗马将军西皮奥(Scipio),公元前202年,汉尼拔的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的扎玛(Zama)战役中惨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求和,双方签订了和约,迦太基又一次付出巨额赔款,并交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及放弃舰队和战象。迦太基虽然保住了独立地位,但被大大的削弱,而罗马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基本上控制了西部地中海。

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平静后,迦太基逐渐恢复元气,这使得罗马人感到忧心忡忡。有一位名叫加图的元老院成员在实地参观迦太基后,每次讲演几乎都以这样的句子结尾:“我认为迦太基是必须摧毁的!”最后元老院决定消灭迦太基。公元前149年,罗马找借口发动了对迦太基的战争,迦太基城经过长期围困后,于公元前146年陷落,并被彻底摧毁。迦太基地区成为罗马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

在布匿战争进行的同时,罗马也开始了对希腊化地区的扩张。由于马其顿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站在迦太基一边,罗马人对此进行报复。公元前197年,罗马发动对马其顿的进攻,并打败了它。希腊城邦被置于罗马的保护之下。不久,罗马击败了塞琉西王朝,将亚洲的部分土地交给它的盟友管理。公元前58-49年,罗马征服了英吉利海峡与地中海之间的整个高卢。公元前31年,吞并了埃及。通过进一步的征服,最后罗马控制了原希腊化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海。

2、罗马帝国的建立

随着疆域的扩大,罗马内部开始发生变化。帝国建立的原因:

A、领土的极度扩张。政治上仍为共和制,但元老院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它控制军队、财政、外交和新增加的领土。罗马将新增加的疆域划分成行省,行省设总督,总督由元老院指派,得到当地占领军的支持。总督的任期为1年,而且不支薪金,总督就利用职权,巧取

豪夺,以饱私囊。行省的居民没有公民权,但要负担罗马的沉重的税收,再加包税人的盘剥,这些行省的属民痛苦不堪。罗马通过扩张也获得大量耕地,但罗马政府将土地大块出租,只有富裕的人才能支付得起。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罗马原来的小农在外省低价粮价和内部廉价奴隶劳动的双重挤压下破产,有些人流入城市,靠政府救济过活,社会矛盾进一步突出。许多被征服的民族沦为奴隶,罗马的奴隶数目也大大增加,他们与奴隶主的矛盾也不断激化。正是在各种社会冲突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罗马共和国的体制显得无能为力,这也为一部分野心家攫取权力提供了条件,罗马共和国最终演变为罗马帝国。

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结束至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这一时期充满了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和军事野心家们的争权夺利。

首先在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21年,出现了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运动。提比略·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和盖约·格拉古(Gaius Gracchus)兄弟分别在公元前133年和公元前123年当选为保民官,两兄弟前赴后继进行一系列改革,反对元老院成员和贵族滥用权力,侵吞公产。这是一场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运动。他们限止元老使用公共土地的面积,将公共土地分给缺地的小农耕种,同时将国家粮食以低价卖给城市居民等。这些改革遭到元老院和贵族们的反对,而一些扩大公民权的主张也得不到平民的支持。提比略·格拉古被元老院支持的暴徒暗杀,同时遇害的还有他300多名的支持者。盖约·格拉古也于公元前121年在暴乱中被杀死,同时遇害的人数达3000之众,改革淹没在血泊之中。

此时军人开始专权。公元前105年,平民出身的马略(Gaius Marius)将军率军击退日耳曼人对山内高卢的进犯,他对军队实际改革。为了充实他的军团,他给所有愿意加入他军队的人以公民权,然后给他们报酬和参与战利品的分配,退伍后可以从将军手中得到土地。这一改革将临时征召的罗马军团改造成职业军队,军队不再忠于国家而是忠于将军本人。此后出现了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与马略的争斗。公元前88年,苏拉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当选执政官,率军远征小亚细亚,抗击入侵之敌。马略在却怂恿保民官剥夺苏拉的军权。苏拉非但不交出兵权,反而挥师杀回罗马,赶走了马略,将自己的支持者扶上台,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苏拉向世人展

示了如何利用职业军队来达到政治目的。当苏拉回到小亚细亚战场后,马略又返回罗马,处决了他的敌人。7年后,苏拉再次率军加到罗马,马略已经病死,而成千上万的马略追随者成了刀下之鬼。苏拉将政府的一切权力集中到元老院手里,同时他自己由军队作后盾。向元老院发号司令,迫元老院做他愿意做的事情,他成了无限期的独裁者,罗马出现了军事独裁者。

公元前79年,苏拉辞去独裁官之职。然后出现了新的一批将军的争斗,先后出现两个“三头同盟”。组成前三头同盟的是庞培(Gnaeus Pompey)、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凯撒(Julius Caesar)。这三位将军在元老院中都有不少反对者,因此决定联合起来对付元老院。公元前60年,他们组成同盟,瓜分罗马的权力,凯撒在公元前59年任执政官,任期结束后,改任高卢总督。任职期间,他利用高卢人的内部矛盾,征服了高卢全境,进一步将罗马的疆域扩展到莱因河畔。庞培和克拉苏于公元前55年出任执政官,庞培兼任西班牙和利比亚的总督,克拉苏兼任叙利亚总督,任期均为5年。

克拉苏在公元前53年在与东方人的战斗中被击毙,“三头同盟”也就成了庞培和凯撒的“两头”并立。庞培对凯撒的声誉心怀妒嫉,为了压倒凯撒,他先将自己推上唯一执政官的位置,然后操纵元老院命令凯撒不带军队返回罗马。凯撒根本不将这样的命令放在眼里,公元前49年,他率军返回罗马,庞培和凯撒的反对者们闻讯逃往希腊,凯撒大权在握。凯撒消灭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庞培军队后,又在希腊大败庞培。庞培败逃埃及,被埃及人所杀。凯撒追至埃及,扶植克娄帕特拉(Cleopatra)当上埃及女王,使埃及成为罗马的联盟国。

公元前46年,凯撒返回罗马,使整个罗马拜倒在他的脚下。第二年,他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名义上共和国仍旧存在,但凯撒在实际上已是一位专制帝王,他甚至将元老院降到一个咨询会议的地位,元老院成员增加到900人。独裁后的凯撒也实行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如给予许多行省的居民以公民权,将部分公共土地分给穷人,铸造金币,制定新历法等等。凯撒的专权引起原来元老院贵族的反对,大约有60人秘密结盟反对凯撒,其中也有凯撒当作自己朋友的人。公元前44年,凯撒在元老院议事厅遇刺身亡。

虽然凯撒生前已指定他的侄外孙和养子屋大维(Octavian)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凯撒死后,还是引起新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凯撒被刺杀时,屋大维年仅18,而且远在希腊。在罗马,凯撒的生前朋友安

东尼(Marc Antony)和凯撒旧部下雷必达(Lepidus)将反凯撒的阴谋者赶出罗马,控制了局势。这样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3年,经元老院认可获得统治国家5年。安东尼率军东进,讨伐逃往在外的反对派,从他们手里夺回了叙利亚和小亚细亚。随后爱上了埃及女王克娄帕特拉,并最终与女王结婚,长期滞留埃及。同时屋大维迫使雷必达退出政治生活,从而获得意大利的统治权,由此形成他与安东尼两分天下的局面:安东尼主宰东方,屋大维统治西方。但不出几年,屋大维在羽翼丰满后说服元老院向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宣战。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小亚阿克兴(Actium)海战中大败安东尼的舰队,然后直逼埃及本土。一年后,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先后自杀身亡,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成为罗马的又一个行省。

屋大维的获胜敲响了罗马共和制度的丧钟,不过为了避免凯撒的命运他也不敢公开废除共和制。公元前27年,他从元老院得到了“奥古斯都”(Augustus)的头衔,意为“高贵者”、“受尊敬者”等。他自称“第一人”(princeps),含意为“第一公民”或“第一元老”。他将罗马的全部权力集于一身:他是各省的总督、全军的统帅、有权宣战媾和、有权提出法律和否决法律。他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皇帝,他采用的“凯撒”的名号(人们常称他为“奥古斯都·凯撒”),后来成为以后罗马皇帝的称谓之一。因此从公元前27年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三、罗马文明的巅峰:文学、艺术……

屋大维于公元14年去世,随后54年的几任罗马皇帝都与朱里亚·凯撒有一定关系,所以合称为朱里亚系皇帝(Julian Emperors)。他们依次为提比留(Tiberius,公元前14-公元37年)、卡里古拉(Caligula,公元37-41年)、克劳狄(Claudius,公元41-54年)和尼禄(Nero,公元54-68年)。其中卡里古拉和尼禄是罗马历史有名的暴君。卡里古拉被认为精神不太健全,后遭暗杀;尼禄统治时罗马遭大火,尼禄嫁祸基督教徒,实施迫害,而臭名昭著,后于公元68年被迫自杀。在克劳狄统治时期,不列颠岛被并入罗马版图。

尼禄之后,罗马受到一批由军队支持的皇帝的支配。从公元96年起,罗马进入所谓“五贤帝”(Good Emperors)时期。这“五贤帝”分别为涅尔瓦(Nerva,公元96-98年)、图拉真(Trajan,公元98

-117年)、哈德良(Hadrian,公元117-138年)、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公元138-161年)和马可·奥勒利乌斯(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年)。在“五贤帝”统治期间,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其文化处于极盛时期。

图:鼎盛时的罗马帝国公元117年图拉真时期

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执掌大权起至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180年去世的200多年,罗马处在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作“罗马和平”(Pax Romana)。这是罗马文明最为辉煌的年代。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么辽阔的土地,囊括这样多元的文明。罗马犹如文明的大熔炉,它吸收其他文明的矿产,经过熔炼后,又发送到四面八方;它也像文明的接力手,希腊文明经过它的传承,影响更大,传播更远,现今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西欧重要国家正是通过罗马文化而了解希腊的。

罗马文化在共和国时期更多的表现为对希腊化文化的模仿。罗马人非常喜爱希腊文化,在文学方面,早期的悲剧作品和喜剧作品与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艺术方面,许多罗马的富人成了希腊作品的业余收藏家,后来希腊的原作越来越少,而对希腊作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多,由此人们开始对希腊作品进行大量复制,我们今天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复制品了解希腊的。

然而,罗马文化从来不是对希腊文化的简单复制,有时他们采取希腊的形式或者题材,但要表达的完全是罗马人的思想的感官,时时透出罗马人自己的关怀和兴趣。这一点在文学上有充分的表现。

罗马文学从学习希腊走向自己创造,但始终显露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对人类的所有方面具有好奇心,甚至最荒谬的方面,还有好为人师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教化他人,劝人为善等等。罗马人吸收希腊文化时对之进行重构,反映出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文学

1、文学

起步阶段的罗马文学主要是介绍和模仿希腊文学,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民间诗歌。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4~前204年)首次将《奥德赛》译成拉丁文,这是罗马第一部文学教材,从而使他享有“罗马第一位诗人”、“拉丁文学之父”的称号。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自己的文学作品和希腊作品一起开

始大行其道。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剧作家,一位是普劳图斯(Plautus,公元前254一前184),另一位是泰伦斯(Terence,公元前190一前159),两人都是喜剧作家,他们的题材许多受到希腊化时代的喜剧家米南德的影响,但表现自己的特色,两人生活年代相距近半个世纪,所以同样的米南德形式和题材,但关注问题却不相同。普劳图斯更关心的是在希腊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持罗马古老传统、保卫自由的问题,而泰伦斯却关注儿童教育的问题、爱情在青年人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和不影响他人自由的问题等,他们所用的喜剧材料大致相同,但表达的思想却具有时代差别,而对现实的关注则体现了罗马民族务实的特点。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

在共和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促成了演讲辞和修辞学的兴盛,成为当时文学非常重要的形式。当时最有成就和最著名的演说家和散文家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一前43年)。被称为“罗马雄辩之父”,后来却成为“三头政治”的牺牲品。他留下了58篇完整的演说辞和900篇书信,著名的有《为罗斯齐乌斯·阿墨利库斯辨护词》、《对卡提利那的控告辞》、《菲力匹克》等,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他的演说词是政论文又是文学作品,他将大量希腊语的概念和用词用拉丁语表达,大大丰富了拉丁语的表达力,为拉丁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为罗马人确定了拉丁文哲学术语,罗马人最初主要是通过他了解希腊哲学的。他的演说辞语言铿锵有力,讲究采用提问、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被誉为拉丁散文的典范,被称为“拉丁文奠基人”。

罗马文学发展到帝国初期达到顶峰,特别是屋大维统治时期可谓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屋大维统治时期采取了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一度动荡的古罗马社会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景象。屋大维本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笼络文人墨客为自己的文化政策服务,这一时期的大文豪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都曾是他的御用作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缺乏共和时代的哲学探索精神和政治辩论热情,而更多的肯定现存秩序所带来的和平生活和强大国力。文学风格也不及前一时期遒劲豪放,但技巧却更趋成熟,追求形式的完美。当时涌现出了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维吉尔(V ergil,公元前70一前19)生活在屋大维统治时期。屋

大维非常重视文学和艺术,将文学和艺术当作宏扬帝国道德精神的工具,维吉尔的作品正好迎合了这样的需要,从而成为罗马的桂冠诗人。维吉尔早年曾写过一些以神话为题材的诗歌,现基本散失。他第一部成名作是《牧歌》(Bucoliques),在描写山内高卢湿润草原柳荫婆娑、水渠环绕的美丽景色时也不忘关注当时突现社会问题,如内战的严重后果和土地的合理分配等。他以后的作品越来越贴近现实,在《农事诗》(Georgiques)中,他以优美的诗句抚慰着内战的创伤,思考自然与处在自然之中的人的关系,试图在人们的心灵重铸和平的美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埃涅阿斯记》(Eeneid)。《埃涅阿斯纪》是一部长篇史诗,与荷马史诗非常相似,不过荷马史诗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而它纯粹是由单个诗人后期创作完成。在这里作者关注罗马国家本身,试图用罗马人是神的传人的故事,说明现存制度的深厚基础和罗马国家的伟大使命,以此激起罗马公民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诗歌描写了特洛耶战争中神话英雄埃涅阿斯及其后裔历尽艰辛创建罗马国家的过程,凯撒和屋大维被描绘成埃涅阿斯的后代,也即是神的后代。史诗气势恢宏,充满着激情和柔情,并且在人物的刻画、结构的安排、情节的开展、韵律的抑扬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尽管作者在主观可能并没有为一朝一代的领导人歌功颂德的本意,他想做的可以是揭示帝国出现的历史必然,但由于这部作品明显的政治倾向,很快成为屋大维抬高自己地位的工具。维吉尔在公元前19年去世时,并没有写完这部作品,而且在遗嘱中要求销毁它,但屋大维却下令出版。不久,此这部作品就成了新罗马的“圣经”。我们今日还能在古罗马的断垣残壁上读到诗歌中的某些段落或片言只语。由此罗马找到了自己的《伊利亚特》,它足以用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贺拉斯(Horace,公元前65-8)和维吉尔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是维吉尔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贺拉斯曾经有一段时间与屋大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一旦认定屋大维事业有益于罗马,他就心甘情愿地为屋大维的大厦添砖加瓦。他的代表作是《颂歌集》(Odes)共4卷,百余首。《颂歌集》主要是抒情诗,他的诗歌中表达了许多在罗马文学中被忽视的情感,如生活的快乐、爱情的磨难和愉悦、幸福与友情、随季节出现而稍纵即逝的一些感觉等等。他的诗歌常带有一些哲学的思考,他通过一些具体的画面,如山坡边的羊群、一汪清泉、一座残败的圣所、冰封的田野上掠过的西风等等,来揭示神圣的玄机。他同时用诗歌歌颂屋大维的功业和罗马帝国的兴盛,歌颂体现在屋大维身

西方文明史导论

此答案为作者手工收集,如有错误尽情谅解如需要其他答案请加群:271865091 支持作者QQ: 3023342901 一 1 【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 《菊与刀》 B. 《文明的冲突》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 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 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 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 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正确A,B,C,D 二 1 【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 公元前746年B.公元前776年C. 公元前465年正确B 2 【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 理想与美B. 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C. 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正确A,B,C 3 【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 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B. 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C. 向善性;D. 唯美主义; E. 神秘性和悬念正确A,B,C,D,E 三 1 【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 《伊利亚特》B. 《奥德赛》C. 《工作与时日》正确A,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 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B. 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 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正确答案是:A 四 1 【多选题】(5分) 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 A. 浪漫 B. 理性 C. 现实 D. 世俗正确答案是:B,C,D 查看答案解析 2 【多选题】(5分) 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A. 希腊文明 B. 罗马文明 C. 日耳曼文化 D. 基督教要素正确A,B,C,D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3 【单选题】(5分) “希腊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C. 强调家的原则 D. 罗马的反文化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4 【单选题】(5分)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 姓名:邓伟 学号:1314490009 班级:计算机国际班

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赵林教授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②当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且获得高于王权的高高在上的权力之后,罗马教会不可避免地腐败堕落了,正应了那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教皇、主教及教士们表面上遵从基督教的精神—贫穷、贞洁、顺从,

暗地里却大肆捞钱,发“赎罪券”、买卖圣职,表面不结婚暗地却蓄妾,建立“宗教裁判所”,铲除所谓的“异端”,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观点都赶尽杀绝,荒唐地迫害所谓的“女巫”,完全背离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道德的堕落、信仰的虚伪,仿佛历史又回到古罗马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原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虚伪伪善深恶痛绝,可是他们站在感性的立场而非理性的立场,过分强调人的感官欲望和感官享受,强调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正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下怀,最终导致罗马天主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同流合污。一个人文主义者曾说:“没有人比我再憎恶那些教士们的野心、贪婪和放纵生活的了。 尽管如此,我在教皇的宫廷上的地位还是使我不能不为我自己的利益而希望他们是伟大的。”③罗素写到:“大多数学者痛感当时教皇的罪恶,然而他们还是乐于受教皇的聘用。”④而教皇也给人文主义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金钱上的赞助。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在科学和哲学上却是个“不毛的时代”,罗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几乎都不尊重科学,他们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保留下来,从教会里得到解放的最初结果,并不是使人们的思考合乎理智,倒是让人对古代样样荒诞无稽的东西广开心窍。” ⑤因此有学者认为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明显和剧烈的变化。过去学界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间对抗天国,具有反宗教反神学的意义,这可能是个最大的误解。 与对待人文主义者的态度相反,教皇视宗教改革者是死敌。15~16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及起源,了解什么是文明史,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文明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时:2学时 一、文化和文明 (一)文化的概念 在谈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文化”一词的发展。先看一下西方人对文化概念的讨论: 古希腊作家曾经使用“tropos”(“样式”或“方式”、)、“ethos”(“气质”或“精神”)、“nomos”(社会地位的多样性和可变性)、“Paideia”(智力和教育)等词汇,分别表示古希腊人的文化观念。这些名词的意义在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特别是“Paideia”一词,是最接近我们今天的文化概念的。 我们今天所用的英语和法语关于“文化”(culture)的单词源于拉丁语,也就是说,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概念研究的演进上也是如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后来“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Cultura。Cultura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语Colere,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古罗马雄辩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使用“文化”一词时已有了一个转移或比喻的意义。他言及“智慧耕耘”(Cultura mentis)。然而,在拉丁语中,这种用法是罕见的。《牛津词典》把 1510年作为该用法在英语中首次出现的日期。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意味着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努力。人们提到,“麦子的改良”,(The culture of Wheat)或“工艺的改进”(The culture of the arts)但还没人单独地说,“culture”。 晚至1852年,清教徒纽曼使用了“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或“智力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而仍不单独使用“文化”(culture)。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象沃弗纳格(Vauvenargues)和伏尔泰这样的学者,开始在法语中赋予“文化”一词以全新的意义。对他们说来,“文化”意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结果和状态,应当注意,不是指植物。很快这词就被运用于形容某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所有这些都被称为“文化”,被认为是通过教育能够获得的东西。 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在赫尔德(J.G.Herder,德国历史哲学家,1744-

西方文明史心得体会

西方文明史心得体会 篇一:我眼中的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 方 文 明 史 期 末 作 业 Written by XH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my eyes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for one term,I know a lot about wester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ythology、philosophy、festival and communication. How can I describ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s one part full of amazing、wisdom、freedom and convert during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world. We have learnt several mythologies and I find that the “god” in western mythology is not a serious image, opposite, ZeuS, gods’leader, always does many

self-willed things which sounds uncomfortable. Just because of it, the “god” makes people feel real and vivid. Not as our country, western people may prefer to believe gods is more similar to normal people, I think, at the least in emotion part. How about philosophy? We also know many philosopher from our country like Lao Tz and Chuang Tse, they usually spread their idea by teach others and write some book. But in ancient Greece, there are three famous philosopher called Socrates、Plato and Aristotle. They prefer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an teach others what they think about. I think if we defined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likes teaching, then, western philosophy may likes debating. I should admit that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in that time in western was good, I still remember there are a paint named “the school of Athens”, painted by Raphael, describe how crowd during the school, it reflect that at that time there are many people have huge thirst of knowledge, they have some topic such as “what made the world”、“what’s the resource of the world”……In a word, the philosoph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usually make me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最新完美版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 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①考试题型: 选择、填空各15分,共30分;英文简答题共4道,20分;中文论述题,三道共50分。 ②复习策略:书本为主,所考内容为每一章开章引言,以及每张重点(下文会具体交代);PPT用来贯穿主线索,便于理解史实。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考试不会太难,大家掌握必要常识和单词即可。 ③下面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总目录: Part 1古希腊 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 Part 2 古罗马 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 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 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 Part 3中世纪 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 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 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 第八章:启蒙运动 第一章:本章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民主制度和文化(哲学与神话),以及希腊化时代。重点掌握古希腊著名哲学思想,以及亚历山大主要事迹。 引言:(此处只是简单概述翻译,具体内容还望大家读书。下面几章的此部分内容亦是如此。)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the Greek city-state Athens,城邦还可以称为 the polis)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大繁荣,那个世纪便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堪称是西方文明的滥觞。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最巨大差异,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Sparta)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才结束,史称“伯罗奔尼撒的战争”(Peloponnesian War)。但是由于斯巴达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它的盟主地位(hegemony,盟主权)终于在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城邦取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仍以无穷的魅 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在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希腊文明曾放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 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 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 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源头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 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 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 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 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 彩夺目,经久不衰。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 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 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 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 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 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 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 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 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 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 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 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 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 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 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 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 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 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

西方文明史学习心得

西方文明史学习心得 一直以来对西方的文化和文明都颇感兴趣,记得以前曾经拜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被书里所描述和记载的古代文明所折服,似乎也随着作者一起踏上了寻找人类古代文明路基的征程。书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与它周际的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与野蛮和落后为邻。如果两方面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必定时时起战火;如果两方面属于同一个政治范围,必定天天有内耗。”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先贤们就认识到,若要培养经国济世之才,就必须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在这里面有一半都是公共教育的范畴。西方的教育家也非常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提出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西方文明史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修养,最重要的是,可以影响课堂,树立人文教育的起点。西方文明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一门公共艺术教育,与很多专业学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授课者须具备通识教育理念、深厚的西方文化知识沉淀以及东方、西方文明比较视野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对学习者也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习完了清华大学外文系陈永国教授主讲的西方文明史,受益匪浅。陈教授从用其渊博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建筑及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全新的视角论述了文化的定义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即“经过特定文化的教化、开化的过程就是文明的过程”。课程注重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使我们对彼得拉克、薄伽丘、米兰多拉、马基雅维利、马萨丘、莎士比亚、洛伦佐·瓦拉、洛伦佐·德美第奇、若斯坎·德·普雷、波提切利、达芬奇、阿里奥斯托等艺术家和文学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灵魂,那么人文主义教育就是恢复这种灵魂的精神食粮。要了解西方文化及文明发展历程,必须先了解西方文明史,进而了解形成西方人性格特征、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以及与东方文明的差异的缘由。学习西方文明史,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东西方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背景,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

2018年度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规范标准答案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菊与刀》 B.《文明的冲突》 2【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多选题】(5分) 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A.野蛮 B.动物性 4【单选题】(5分)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A.归纳法 B.演绎法 5【单选题】(5分) 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国家的文化实力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公元前746年 B.公元前776年 C.公元前465年

2【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A理想与美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3【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C.向善性; D.唯美主义; E.神秘性和悬念 4【单选题】(5分) 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 A.雅典娜 B.赫拉 C.宙斯 5【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 2【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 B.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 3【单选题】(5分)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菊与刀》 B.《文明的冲突》 2【多选题】(5分) {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多选题】(5分) 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 A.野蛮 B.动物性 4【单选题】(5分)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A.归纳法 B.演绎法 $ 5【单选题】(5分) 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国家的文化实力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公元前746年 ~ B.公元前776年 C.公元前465年 2【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A理想与美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 3【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C.向善性; D.唯美主义; E.神秘性和悬念 , 4【单选题】(5分) 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 A.雅典娜 B.赫拉 C.宙斯 5【多选题】(5分) ~ 《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A.《伊利亚特》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都是重点哦(2020年整理).pdf

1.American Government Constitu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a type of government characterized by limitations (boundaries, restrictions) on government power spelled out in a written constitution. Written in 1787, the U.S. Constitution is both the oldest and shortest written constitution in the world. It serves as the supreme (highest, greatest) law (rule, reg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stitution ?The Constitution outlines a federal government with three separate branches: the legislative (lawmaking) branch (Congress), the executive (decision-making) branch (the presidency), and the judicial branch (the courts). Bill of Rights The first ten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 which safeguard some specific right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states. ?Many states ratified (approved) the Constitution in 1788 and 1789 on the condition that Congress amend it to guarantee certain civil liberties. James Madison drafted these first ten amendments himself, which collectively became known as the Bill of Rights. The Bill of Rights protects some specific rights of both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states. The table on the next page summarizes the twenty-seven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 Legislative Branch Congress is the legislative branch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is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laws. Congress consists of two chambers, an upper chamber called the Senate (100 members) and a lower chamber calle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435 members). HOR is fixed and proportional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50 states, each one representing the congressional district. Senate: 100 senators, 2 per state. Congress ?Congress has the sole (only) authority to make laws, levy taxes, declare war, and print money, among other powers. Congress also controls the federal budget. Executive Branch ?The presidency is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president is elected every four year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enforcing the laws that Congress makes. The president is also th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has the power to conduct foreign relations.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课程编码:99500010 (若老师不清楚自己课程编码,可以先不填) 学时:32 学分:2 (根据15级培养计划来填,1学分=16课时以此类推)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先修课程:西方文明 适用专业:各专业 建议教材:《欧洲文明十五讲》;陈乐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识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贯彻落实“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的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面向各专业学生,主要讲述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人文、政治、社会、艺术、科技各领域,通过史实来展现西方文明内在的思想核心,即“希腊-希伯来”两大文明源头的产生、碰撞、蛰伏、复兴以及全盛。学习西方文明史,能帮助学生通过西方这面镜子照见中国本土文化的优势和不足,懂得西方所取得的文明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仅限于物质层面。通过课程学习,启发学生了解西方文明,体会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的21世纪生活中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宽广的包容度。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西方文明史的演变脉络(知识层面)。 2.了解西方文明史上各阶段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历代思想家的重要观点(知识层面)。 3.了解不同时期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知识层面)。 4.能对西方文化和学术传统有一个较客观的价值判断(能力层面)。 5.了解查找课程相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能力层面)。 6.能将西方文明中的有益思想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力和素质层面)。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导言:何处是西方?何物是文明? 1.教学基本内容 0.1 “西方”在哪里? 0.2 “文明”的定义 0.3 西方文明史的研究范围:从殿堂到草根 2.教学要求 理解“西方”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理解“文明”之概念,比较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教学重点); 了解西方文明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学重点)。 第1章:古代近东文明 1.教学基本内容

西方文明史导论复习

西方文明史导论复习 希腊 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 ①希腊文化优秀,优秀的事物能完成时间、空间题材三个超越。 ②古典的自然主义同过于人为修饰的近代文明形成的巨大反差。 ③希腊文化的极性:他们自称英雄,把一切都放到生与死的永恒天平上来称量。古希腊的三本历史著作都是讲战争的。(荷马:《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希腊人纯情,是自然主义者。希腊的建筑、生活,都溶化在大自然之中。 ⑤希腊爱美。美是分等级分内外的。最后,美是必须独立的。 ⑥世界上有四种动力观:生存、信仰、功利、理想主义。希腊人属于最后一种。 ⑦希腊喜欢进行抽象的思考,喜欢理性,强调生活的精度、广度、深度和强度。 ⑧希腊人守纪律,例如斯巴达人。 ⑨小结:这是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希腊人,希腊真正的文化基础是英雄主义。 二、希腊文化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英雄主义1《荷马史诗》:友情和智慧2 斯巴达的英雄:体魄与力度3 雅典的英雄:美和文化 第二个特征:爱文化文化的原意就是培育。 ①以艺术为例,希腊人对生命的热烈的爱。文化从外在进入内心,再从内心进入“精神的太阳”。 ②以神话为例:希腊神都是战斗英雄,中国神都是农业工程师。西方人用武器吃饭,中国人拿树枝就餐。猛兽崇拜与龙凤崇拜、十二生肖的比较。 ③以伦理为例,幸福的观念:五种基本处境:物质、身体、社会、情感、文化需求。 ④以哲学为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文化熔诗性和纪律性为一炉,体现出人的真性情,因此成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要素。希腊在政治、文化上的发展呈多元化,古希腊人所创造出的许多文化、制度和艺术精品,使古典希腊的文化成为西方文明的第一座文化丰碑。 第三个特征:爱美—美的个性形态 美的三个等级①自然的美②心灵的美③真理的美:艺术品的自我满足 (以艺术品为例:艺术品体现内在美。人体不需要穿衣服,也体现出美。美是独立的,真理是不需要掩饰的。柏拉图之爱。) 第四个特征:高尚的竞争①竞争的目的是改善自己,不像罗马人,竞争是为了存活;②高尚竞争败者承认赢家;③高尚的竞争使得竞争成为团结的手段。 奥运会理念①古代奥林匹克的精神:竞争、荣誉和美②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参与、合作③文化奥运的理念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读《西方文明史》有感 13通信1班张扬雪 西方文明何以从一片空白的蛮荒一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高度文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等高度繁荣?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各个部分是如何优化组合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铸就西方今天的辉煌?这段历史的峥嵘岁月是如何蹒跚走过?那些哲学思想、宗教趋向、艺术作品是怎样影响时局的?《西方文明史》逼真的再现了这一历程。 西方政治文明具有从分散到整体的特性,早在罗马法律文明,希腊政治文明之前已经产生过一些分散的文明,罗马和希腊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人成为政治动物和城邦的动物,公民对社会,集体事情普遍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公民有可能参加政治,法律使人们的行为有了准则,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战后快捷的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使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政体也走向多元化,政治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西方的经济还处于一种平庸的状态,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经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此后在几个主要的国家里发展,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此后的几次工业革命把西方文明推向了高潮。资本迅速积累,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直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经济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西方文艺区别于中国的最大特点是:极端性(中国的是保守的中庸思想指导下的单调主题)。西方的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冲击和思想解放运动。,带有巨大的冲击力。这也是其能较早地冲破中世纪思想束缚的原因之一。每一件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它们是互相影响的整体。战争是一切矛盾不可调和最激烈的爆发方式,带有浓厚的经济政治色彩,战争可以使谈判桌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也是其魅力所在。通过战争,先进的生存方式先进的阶级登上自己的舞台。 从希腊化文明看西方文明,希腊化文明不单是对希腊文明的继承,更是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亚洲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过度和发展。 《西方文明史》在介绍希腊化文明时只是抽象地说:“它不是一种杂烩,而是有自己的特性”。但书中并没有说明其特性的具体内涵。可见西方文明史的庞大,本书并不能面面俱到。希腊化文明有其重要的两支:希腊文明和波斯文明。起初他们都是由军事起家,建立强大的军事帝国,实行强权政治,使得处于战乱分裂的欧洲大陆再次同意起来,顺应了民意。军事征服,强权政治带去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风俗文化促进了文化,思想的交流,并且服务于政权的巩固。 从《西方文明史》中我们窥探到文明进程的艰难我们更惊叹于其崛起速度。先进的生产方式,自由开放的思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以及各个部分方面是如何优化整合,都是其文明崛起之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各个方面文明建设,都值得对此选择性借鉴。 学生签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最新完美版西方文明史总结

西方文明史总结 题型介绍 英文部分: 选择10 * 2’ 判断10* 1’ 简答4 * 5’(英文表述) 中文部分:论述2* 15’ 1 * 20’ Chapter 1 The Greek World – The Age of Alexander the Greet 1.Polis —城邦 2.城邦社会结构(图在ppt上) 自由人—libertinus 公民—polite 全权公民(成年男性)—full-citizenship 奴隶—helot 外邦人—resident aliens 妇女—woman 贵族—aristocrat 平民—commoner Limitation(局限性) a.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无权利)Not in the sense of modern democracy, but full-citizenships of democratic (the women, helot, andresident aliens without rights) b.即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That is not only great civilization of catalyst, but also a kind of social injustice violence machine. The right of full-citizens(权利) a.political ruler https://www.doczj.com/doc/7015295603.html,nd owner c.polis defender(the hoplite phalanx重装步兵) 3.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a.Socrates(苏格拉底) Know thyself!(认识你自己) Question everything(求索万物)

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1【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A.《菊与刀》B.《文明的冲突》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2【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正确A,B,C,D 二 1【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A.公元前746年B.公元前776年C.公元前465年正确B 2【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理想与美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正确A,B,C 3【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C.向善性;D.唯美主义;E.神秘性和悬念正确A,B,C,D,E三 1【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正确A,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2【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A.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B.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C.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正确答案是:A四 1【多选题】(5分) 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A.浪漫B.理性C.现实D.世俗正确答案是:B,C,D 查看答案解析 2【多选题】(5分) 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A.希腊文明B.罗马文明C.日耳曼文化D.基督教要素正确A,B,C,D 查看答案解析 5分3【单选题】(5分) “希腊传统”的特征是?A.放大了的个人B.放大了的国家C.强调家的原则D.罗马的反文化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4【单选题】(5分)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A.放大了的个人B.放大了的国家C.强调家的原则D.罗马的反文化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5【单选题】(5分)“日耳曼传统”的特征是?A.放大了的个人B.放大了的国家C.强调家的原则D.罗马的反文化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5分6【单选题】(5分)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及起源,了解什么是文明史,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文明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时:2学时 一、文化与文明 (一)文化的概念 在谈文化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文化”一词的发展。先看一下西方人对文化概念的讨论: 古希腊作家曾经使用“tropos”(“样式”或“方式”、)、“ethos”(“气质”或“精神”)、“nomos”(社会地位的多样性与可变性)、“Paideia”(智力与教育)等词汇,分别表示古希腊人的文化观念。这些名词的意义在后世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特别是“Paideia”一词,是最接近我们今天的文化概念的。 我们今天所用的英语和法语关于“文化”(culture)的单词源于拉丁语,也就是说,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概念研究的演进上也是如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后来“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Cultura。Cultura这个单词来自于拉丁语Colere,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古罗马雄辩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使用“文化”一词时已有了一个转移或比喻的意义。他言及“智慧耕耘”(Cultura mentis)。然而,在拉丁语中,这种用法是罕见的。《牛津词典》把 1510年作 为该用法在英语中首次出现的日期。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一词意味着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努力。人们提到,“麦子的改良”,(The culture of Wheat)或“工艺的改进”(The culture of the arts)但还没人单独地说,“culture”。 晚至1852年,清教徒纽曼使用了“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或“智力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而仍不单独使用“文化”(culture)。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象沃弗纳格(Vauvenargues)和伏尔泰这样的学者,开始在法语中赋予“文化”一词以全新的意义。对他们说来,“文化”意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结果和状态,应当注意,不是指植物。很快这词就被运用于形容某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所有这些都被称为“文化”,被认为是通过教育能够获得的东西。. 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在赫尔德(J.G.Herder,德国历史哲学家,1744-1803)和他的同代人里,我们也初次见到这种现代用法。对赫尔德来说,文化是一个社会走向开化概念。它意味个人的完善,或者发展他自己的过程中取得的工艺、技术和学识。但是,在这些造诣中现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