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下

专题8力学三大规律的运用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力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

2、能够熟练、准确合理的选用规律解决问题

3、正确把握物理问题的情境,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训练:

1、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

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B.物体的动量不可能总是不变的

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的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

2、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的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

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

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A.E1 < E0 B.p1 < p0 C.E2 > E0 D.p2 > p0

3、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如图所示,半圆形的光滑固定轨道槽竖直放置,质量为m的小物

体由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则物体经过槽底时,对槽底的压力大小为

()

A.2mg B.3mg C.mg D.5mg

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两

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在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相同的

物理量是()

A.重力的冲量 B.重力做的功

C.合力的冲量D.刚到达底端的动能

6、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

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是:

A、F2t1/2m

B、F2t12/2m

C、F2t1/ m

D、F2t12/m

7、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

①若F1=F2,M1>M2,则v1>v2,;

②若F1=F2,M1<M2,则v1>v2,;

③若F1>F2,M1=M2,则v1>v2,;

④若F1<F2,M1=M2,则v1>v2,;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B v

m

8、如图所示,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绳小球拉开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 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 ( )

A .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

B .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系统动量不守恒

C .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速度不为零

D .小球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9、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是作用。设某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

A .mgR / 4

B .mgR / 3

C .mgR / 2

D .mgR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 在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则此系统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上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距离的对应关系,物体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则当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30m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J 。

12、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A 点时具有动能100J ,当它向上滑到B 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损失了20J ,物体回到A 点时动能为_______J

13、质量均为m 的两个球A 、B 之间用一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地板上,如图,现A 被水平射来的子弹击中,且子弹嵌入A 球没有穿出,若子弹质量为A 球质量的0.1倍,子弹速度为v 0

,则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_____。

三、计算论述题

14、在平直的公路上,质量为M的汽车牵引着质量为m的拖车匀速行驶,速度为v,在某一时刻拖车脱钩了,若汽车的牵引力保持不变,在拖车刚刚停止运动的瞬间,汽车的速度多大?

15、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物体A的水平表面上。已知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物体B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跟A的右侧相连。当A在外力作用下以加速度a0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弹簧C恰能保持原长L0不变。增大加速度时,弹簧将出现形变。求:(1)当A的速度由a0增大到a时,物体B随A一起前进,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多大?(2)若地面光滑,使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外力F多大?

16、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长L=1.4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顶面右端静置一个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今用水平力F=28N向右拉木板,使滑块能从木板上掉下来,求此力作用的最短时间。(g=10m/s2)

17、发生在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中,世贸中心双子楼,被一架飞机“轻松”地摧毁,而双子楼却先后坍塌。世贸的楼体是个钢架结构,两座楼的中间是个方柱子,一直从地下延伸到空中,每个层面有网络式的横条,鼠笼式结构可以从钢度、强度上抗击8级地震,12级台风,7500 t的力,飞机充其量可把世贸的表皮撞破,不会伤害大楼的的筋骨,专家推断,筋骨的破坏是由于钢结构在燃料燃烧中软化造成的,试根据下列数据证实上面的观点。

波音767飞机整体重150 t,机身长150 m,当时低空飞行的巡航速度在500—600km/h,可视为150m/s,从电视画面看飞机没有穿透大楼,大楼宽不超过100 m,飞机在楼内大约运行50 m。

18、如图,竖直放置的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的B端相切,圆弧半径为R,,圆心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COB=θ,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无初速滑下,已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小物体

在斜面上能够通过的路程;(2)小物体通过C点时,对C点的最

大压力和最小压力。

19、如图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与m2,m1

的气垫导轨上。用一轻绳把两滑块拉至最近,使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后绑紧,两滑块一起以恒定的速度v0向右滑动。突然,轻绳断开,当弹簧伸长至本身的自然长度时,滑块A的速度正好为零,问:

(1)被压缩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 P为多少?

(2)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滑块B是否会有速度等于零的时刻?试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你

的结论。

2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质量M为4kg的小车,车面由一段长为l=1.2m

水平板面AB以及与之相连的光滑半圆环连接,其中AB段摩擦因数μ=0.5,圆环半径R=0.1m。一个质量m为2kg的小滑块从跟车面等高的平台以v0滑上小车,则v0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它运动到环顶时恰好对环顶无压力?

参考答案:

1、B

2、ABD

3、CD

4、B

5、BD

6、C

7、D

8、D 9、C 10、B 11、280 12、50 13、22

20

mv

14、

M

v

m M )(+ 15、(1) m(a-a 0)/k (2) (M+m) 16、1s

17、 假设飞机在楼内匀减速为零,则3

2

15010015022150=====s t t t v s (s )

由动量定理,F t = m v

所以 N N t

mv F 3310375.33

2150

10150?=??==

即飞机撞击大楼的力为3375 t ,撞击力没有达到7500 t ,可见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18、(1)小物体最终将在以过圆心的半径两侧θ 范围内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mgRcos θ -fs =0 又 f= μmg cos θ 解得 :S=R/μ

(2)小物体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对C 点的压力最大; R mv mg N n /2

=-

由动能定理得:2/cos 2

mv AB mg mgR =?-θμ θRctg AB =

解得:N m =mg (3-2μcos θctg θ)

当小物体最后在BCD /(D /

在C 点左侧与B 等高)圆弧上运动时,通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最小。

N n -mg=m (v /)2/R,mgR(1-cos θ)=m (v /)2

/2

解得:N n = mg (3-2cos θ). 19、

2

02

2112)(v m m m m +

20、5m/s

专题9电场与磁场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库仑定律,理解场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势面、电容等概念.

2.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规律,会处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

3.理解磁感强度、磁感线、磁通量的含义,会灵活应用左手定则和安培力公式分析、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限B 和I 平行和垂直两类).

4.熟练掌握洛仑兹力和有关几何知识,会灵活解决各类带电粒子在磁场(限B 和v 平行和垂直两类)中的运动问题. 二、专题训练:

1.如图9-1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保持电键S 闭合,若带正电的A 板向

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电键S 闭合,若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电键S 断开,若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电键S 断开,若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2.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荷量为Q .在一次实验时,宇航员将一带负电q (q <<Q )的粉尘置于离该星球表面h 高处,该粉尘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宇航员又将此粉尘带至距该星球表面的2h 高处,无初速释放,则此带电粉尘将( )

A .仍处于悬浮状态

B .背向该星球球心方向飞向太空

C .向该星球球心方向下落

D .沿该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

3.有一电量为2?10-6C的负电荷,从O 点移动到a 点,电场力做功6?10-4

J ;从a 点

移动到b 点,电场力做功-4?10-4J ;从b 点移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8?10-4

J ;从c 点移

动到d 点,电场力做功-10?10-4

J .根据以上做功情况可以判断电势最高的点是( )

A .a

B .b

C .c

D .d 4.如图9-2(甲)所示,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之间加上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板间有一重力不计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v 一t 图象是(丙)中的( )

5.质量为m 的通电细杆ab 置于倾角为θ的导轨上,导轨宽度为d ,杆ab 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电流时,ab 恰好在导轨上静止,如图9-3所示;下图是它的四个侧视图,图中已标出四种可能的匀强磁场方向,其中杆ab 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为零的图是( )

图9-2

6.如图9-4所示,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同时射

入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射入时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及磁感应

强度方向都垂直,进入场后,发现β、γ射线都沿原方向直线前进,则α射

线将()

A.向右偏转B.向左偏转

C.沿原方向直线前进D.是否偏转,无法确定

7.如图9-5所示,两个半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分别竖直放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轨道是光滑的.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同时从两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M、N为轨道的最低点,则()

A.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v M=v N

B.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M>F N

C.小球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间大于小球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间

D.在磁场中小球能到达轨道的另一端,在电场中小球不能到达轨道的另一端.

二.非选择题

8.半径为 r的绝缘光滑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9-6所示,珠子所受电场力是其重力的3/4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A点由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9.如图9-7所示,在虚线所示的宽度为D的范围内,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可使初速度为v0的某种正离子偏转θ角,在同样宽度范围内,若改用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使同样离子穿过该区域,并使它们转角也为θ.则磁感应强度B=;离子穿过电场和磁场的时间之比是.

10.一个带电微粒在如图9-8所示的正交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带电微粒必然带 ,旋转方向为 .若已知圆半径为r ,电场强度为E 磁感应强度为B ,则线速度为 .

11.如图9-9所示,在同一水平面的两导轨相互平行,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质量为0.9kg ,有效长度为0.5m 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当金属棒中的电流为5A 时,金

属棒做匀速运动;当金属棒中的电流增加到8A 时金属棒能获得2m/s 2

的加速度,则磁场的磁感强度是多大?

12.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9-10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K 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 '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 1O 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 和P '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 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 后,亮点偏离到O '点,(O '与O 点的竖直间距为d ,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 和P '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时,亮点重新回到O 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 1,极板间距为b ,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 2.

(1)求打在荧光屏O 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

三 、专题预测

1.如图9-11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物体,可以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长绝缘斜面上运动.斜面的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固定弹性绝缘挡板M ,斜面放在一个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 ,方向水平向左.小物体在离水平面高为h 处,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瞬时冲量作用,沿斜面以初速度v 0向上运动.设小物体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物体与挡板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小物体的

带电量也不变,求:小物体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

2.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x 轴为过磁场边O 点的切线,如图9-12所示.从O 点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均为v 0的电子,设电子间相互作用忽略,且电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也为r .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 ,质量为m . (1)速度方向分别与Ox 方向的夹角成60°和90°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分别为多少? (2)所有从磁场边界出射的电子,速度方向有何特征?

(3)设在x 轴上距O 点2r 处,有个N 点,请设计一种匀强磁场分布,使由O 点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的速率均为v 0的电子都能够汇聚至N 点.

四、参考答案:

1.AD 2.A 3.C 4.B 5.AB 6.A 7.BD

8.mgR /4 9.B =E cos θ/ v 0;sin θ/θ 10.负电;逆时针;v =Brg /E .

11.B =1.2T 12.(1)Bb U

v =;(2))

2/(1212L L bL B Ud m e +=

专题预测

1.)

sin cos (2222

θθμθqE mg mv qEhctg mgh l -++=

2.1)T /6;T /4

(2)平行x 轴向右

(3)

专题10电磁感应

一、复习目标:

1.进一步深化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与力、能、电路的综合问题;

2.理解自感现象、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深刻领会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二、专题训练:

1.如图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波形,原副线圈匝 数之比n 1∶n 2 = 10∶1,串联在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为1A ,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压器输出两端所接电压表的示数为222V

B .变压器输出功率为220W

C .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D .若n 1 = 100匝,则变压器输出端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2.2wb/s 2.如图所示,图甲中A 、B 为两个相同的线圈,共轴并靠边放置,A 线圈中画有如图乙 所示的交变电流i ,则

A . 在 t 1到t 2的时间内,A 、

B 两线圈相吸 B . 在 t 2到t 3的时间内,A 、B 两线圈相斥

C . t 1时刻,两线圈的作用力为零

D . t 2时刻,两线圈的引力最大

3.如图所示,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灯泡,匀 强磁场垂直于导线所在平面,当ab 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 小灯泡获得的功率为0P ,除灯泡外,其它电阻不计,要使灯 泡的功率变为02P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换一个电阻为原来2倍的灯泡 B .把磁感应强度B 增为原来的2倍 C .换一根质量为原来2倍的金属棒 D .把导轨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

4.如图所示,闭合小金属环从高h 的光滑曲面上端无初速滚下,沿曲面的另一侧上升,曲面在磁场中 ( ) A . 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B. 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D.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5.如图所示,一电子以初速v 沿与金属板平行的方向飞入两板 间,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电子将向M 板偏转?( ) A .开关K 接通瞬间 B .断开开关K 瞬间 C .接通K 后,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迅速滑动 D .接通K 后,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左迅速滑动

6.如图甲,在线圈1l 中通入电流1i 后,在2l 上产生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则通入线圈1l 中的电流1i 随时间变化图线是下图中的?(1l 、

2l 中电流正方向如图甲中箭头)( )

i

1

7.如图所示,A、B是电阻均为R的电灯,L是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当S1闭合,S2断开且电路稳定时,A、B亮度相同,再闭合S2,待电路稳定后,将S1断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灯立即熄灭

B.A灯将比原来更亮一些后再熄灭

C.有电流通过B灯,方向为

c d

D.有电流通过A灯,方向为b a

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两条光滑水平导轨平行放置在匀强磁

场中,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金属棒ab可沿导轨自由

滑动,导轨一端跨接一定值电阻,其他电阻不计。现将金属

棒沿导轨由静止向右拉,第一次保持拉力恒定,经时间

1

t后

金属棒速度为v,加速度为1a,最终金属棒以速度v2做匀

速运动,第二次保持拉力的功率恒定,经时间

2

t后金属棒速

度也为v,加速度为2a,最终也以v2做匀速运动,则()

A.

1

2

t

t= B.

2

t<

1

t C.

1

2

2a

a= D.a

a3

2

=

9.如图所示,用铝板制成“?”形框,将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

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板上方,让整体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

匀强磁场中向左以速度v匀速运动,悬线拉力为T,则:()

A.悬线竖直,T = mg B.v选择合适,可使T = 0

C.悬线竖直,T<m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垂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宽为L的区域内,现有一个边长为a a(<L)的正方形闭合线圈以速度0v垂直磁场边界滑过磁场后速度变为

v v(<)

v那么:()

A.完全进入磁场时线圈的速度大于)

(

v

v+/2

B..完全进入磁场时线圈的速度等于)

(

v

v+/2

C.完全进入磁场时线圈的速度小于)

(

v

v+/2

V0

B

D .以上情况AB 均有可能,而C 是不可能的

11.如图所示,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输入电压

)(100sin 2120v t u π=,输电线电阻R = 1Ω,有标有

“25V ,5W ”的灯炮接入 盏才能正常发光,输入 电路上保险丝允许电流应大于 A

12.如图所示,线圈内有理想边界的磁场,当磁场均匀增加时, 有一带电微粒静止于平行板(两板水平放置)电容器中间, 则此粒子带 电,若线圈的匝数为n ,平行板电容器 的板间距离为d ,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则磁感应强 度的变化率为 (设线圈的面积为s )

13.如图所示,水平铜盘半径为r ,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铜盘绕通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以角速度ω速圆周运动,铜盘的边缘及中心处分别通过滑片

与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及R 1相连,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变压器的副线圈与电阻为R 2的负载相连,则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通过负载R 2的电流强度为 。

14.如图甲所示,在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磁场区域内有垂直于磁场的一半径为r = 1m 、电阻为R = 3.14Ω的金属圆形线框,当磁场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1)在丙图中画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t i -图象(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2)求出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

2

× × ×

× × × × × ×

× × × 甲

1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相等的匀强磁场,方向一个垂直斜面向上,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 刚进入上边磁场时,即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当ab 边刚越过f f '时,线框的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当ab 到达g g '与f f '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作匀速运动,求线框从开始进入到ab 边到达g g '与f f '中间位置时,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三、预测试题

1. 如图所示,图中M 、N 分别表示相距L 的两根光滑而平直的金属导轨,ab 是电阻为R 0的金属棒,此棒可紧贴平行导轨滑动。相距为d 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 、C 与导轨相连(d 较小,A 、C 两板的面积较大)定值电阻阻值为R ,其它电阻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ab 以某一速率向右运动时,一带电微粒恰好也在A 、C 两极间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率与ab 向右运动的速率相同。求在此情况下,作用ab 向右的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足够长的两平行导轨PQ 、MN ,间距为d = 0.5m ,P 、M 两端接有一只理想电压表○

V ,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磁感强度B = 0.2T 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均为 r = 0.1Ω,质量分别为m 1 = 300g 和m 2 = 500g 的两金属棒L 1,L 2平行地搁在光滑导轨上,现固定棒L 1,使棒L 2在水平恒力F = 0.8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加速运动。试求:

(1)当○

V 表读数为V U 2.0=时,棒L 2的加速度多大? (2)棒L 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m v

(3)若在棒L 2达m v 时撤去外力F ,并同时释放棒L 1,求棒L 2达稳定时速度值

(4)若固定L 1,当棒L 2的速度为)/(s m v ,且离开棒L 1距离为S (m )的同时,撤去恒力F ,为保持棒L 2作匀速运动,可以采用将B 从原值(T B 2.00=)逐渐减小的方法,则磁感强度B 应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 与时间t 的关系式)?

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CD

2、ABC

3、AC

4、AB

5、AD

6、D

7、AD 8.BD 9、A 10、B

11、25,1.25 12、负,mgd/nsq 13、Br 2

ω/2,0 14、 (1)

(2)I= 2(A )

15、

(1)a=3gsin θ,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2)Q= 3mglsin θ/2 +15 mv 2

/32

预测1:B 2L [grLRd/(R+ R 0)]1/2

/R

预测2:(1)a = 1.2m/s 2

(2)s m v m /16=

(3)s m v /10= (4)B = 0.2s/(s + vt ) ( T )

专题11光学与原子物理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掌握折射定律及其计算以及全反射现象,根据光的传播基本规律能够画出几何光路图,能够解释常见的光现象和了解与人类生活很密切的光学器件的原理。

2、要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史为主线,把光的波动说、电磁说 、粒子说等理论,把光的干涉、衍射、光电效应等现象和应用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关的实验现象,正确分析实验事件、条件和应用。重视对光的本性和几何光学知识相结合的考查。

3

3、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玻尔理论,质能方程及核反应方程,正确理解、深刻记忆有关的概念、规律和现象并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做到明辨是非。重视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玻尔假设模型、天然放射现象与三种射线半衰期等细节内容的考查。 二、专题训练:

1、 我国南宋时期的程大昌在其所著的《演繁露》中叙述道: “凡风雨初霁(雨后初晴),或露之未(干),其余点缘于草木枝叶之末,日光入之;五色俱足,闪烁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所五色也。”这段文字记叙的是下列光的何种现象:( ) A 、反射 B 、色散 C 、干涉 D 、衍射

2、 用平面镜来观察身后的一个物体,要能看到物体完整的像,则镜面的长度至少应为物体高度的: ( )

A 、1/2倍

B 、1/4倍

C 、1倍

D 、上述答案均不对 3、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沿如图方向射出,由此

可以判断:( )

A 、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

B 、玻璃中a 的速度等于b 的速度

C 、空气中a 的频率高于b 的频率

D 、从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大于b 的临界角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到棱镜界面BC 上,棱镜的

折射率为2,这条光线离开棱镜时与界面的夹角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

5、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n-1)。 ( ) A .2200 B.2000 C.1200 D.2400

6、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 ,长度为l 0,竖直放置,上端a 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现考虑线光源ab 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 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 2表示蓝光成的像的长度,

则 ( ) A. l 1l 2>l 0 C. l 2>l 1>l 0 D. l 2

B ?→?β

C ,X ?→?βY ?→?r

Z, 则 ( ) A. B 和Y 是同位素

B. B. C 和Z 是同位素

C. 上述诸元素的原子核中,Y 的质子数最多

D. 上述诸元素中,B 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前列

8、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若所用的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

A. v=

t

x

△△l λ B.v=

t x l △△λ C. v=t △△λx l D.v=x

△△λt

l

9、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棱镜的折射率,ABC 表示待测直角棱镜的横截面,

棱镜的另外两个锐角也是已知的,紧贴直角边AC 是一块平面镜,一光线SO 射到棱镜的AB 面上,适当调整SO 的方向,使从AB 面射出的光线与SO 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测出____就可以算出棱镜的折射率。 写出计算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

式中表示量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10、虹霓是由空中的小水滴对日光的折射、色散、全反射的综合效应所形成的,通常可以看到两道弓形彩带,里面一道叫虹,比较明亮;外面一道叫霓,较为暗淡,如图(a )所示。

(1)虹是阳光在水滴内经二次折射、一次全反射形成的,如图(b )所示从内到外色序的排列是________;

(2)霓是阳光在水滴内经二次折射、二次全反射形成的,如图(c )所示,从内到外色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 11、右图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________种,其中最小的频率等于______赫(保留两个数字)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乙图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_________性。

(2)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为a ,双

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 ,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 ,则光的波长λ=ab/L 。该同学测得L=1.0000m ,缝间距a=0.220mm ,用带10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距离时,

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乙图所示。

乙图中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mm 。

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_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透明介质球球心位于O ,半径为R ,光线DC 平行于直径AOB 射到介质的C 点,DC 与AB 的距离H=3R/2,若DC 光线进入介质球后经一次反射再次回到介质球的界面时,从球内折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作出光路图,并算出介质的折射率。

14、如图所示,一不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折射率n =2的透明液体,容器底部正中央O 点处有一点光源S ,平面镜MN 与底面成45°角放置,若容器高为2dm ,底边半径为(1+3)dm ,OM = 1dm ,在容器中央正上方1 dm

处水平放置一足够长的刻度尺,求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刻度尺的长度。(不考虑容器侧壁和液面的反射)

15、一种用于激光治疗的氦分子激光器,输出337.1nm 波长的激光,激光脉冲的时间约为10 -9s ,输出脉冲时的功率为106

W ,每秒输出的脉冲个数是100个。 (1)这种激光的频率是多少?属于电磁波谱中的哪个波段? (2)这种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是多少?

16、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 2

,其中E 是能量,单位为焦耳(J);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kg );c 为光速,单位是米/秒(m/s ),质能关系式说明了质量与能量的对应关系,当质量发生变化时,能量也将发生变化,若质量变化为△ m 时,对应的能量变化为 △E ,则根据质能关系式有△E =△mc2。 太阳等恒星不断向外辐射能量,是以内部质量的减少为代价的,在太阳内部进行着四个氢核

H 11

转变成一个氦核He 4

2的核聚变反应,发生核聚变反应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并伴随着

一定质量的减少,研究表明,1kg 氢聚变时发生的质量减少为7×10-3

kg ,由于只有太阳核心区的高温才足以使氢核产生聚变反应,所以处于太阳核心区的氢才是可利用的,太阳质量为

2.0×1030

kg ,太阳核心区氢的质量约占太阳质量的十分之一,太阳每秒钟向太空辐射4.0×1026

J 能量,问:

(1)太阳每年因向外辐射能量而减少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太阳已发光了50亿年,估算太阳还能发光多少年?

17、图中光电管阴极用极限波长为5000埃的钠制成,现用波长3000光照射阴极,当光电管加正向电压为2.1伏时测得饱和光电流植是0.56

微安,求:(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2)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3)变阻器滑动头C 与中心固定头O

之间电压多大时,微

P o

C 在O 点哪一侧?

18、如图所示,P 为一面高墙,M 为高h=0.8m 的矮墙,S 为一点光源,三者水平距离如图所

示,S 以速度V 0=10m/s 失的时间(g=10m/s 2

)

三、专题预测: 1、

已知铍核Be 9

4和一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同时放出5.6兆电子伏的能量。(1)

若放出的能量是γ光子,此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多少?(2)若铍核和α粒子共130克,刚好完全反应,那么共放出多少能量?(3)质量亏损共多少千克?

2、半径为R 的透明薄圆柱体,割去1/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与OA 、OB 成450

角射到OA 、OB 面上,透明体的折射率为2,光由透明体射向空

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0

。若进入透明体的光线射到曲面上,在有折射光线的情况下,不考虑反射光线,则光线从透明体的哪个部分射出,画出射出透明体的光线的光路图。

四、参考答案:

1、B ;

2、D ;

3、AD ;

4、BD ;

5、A ;

6、D ;

7、BCD ;

8、B ;

9、入射角i ;n=sin i/sin ∠A ;i 为入射角,∠

A 为三角形中A 点的顶角,大角等于折射角; 10、(1)紫到红;

10;

(2)红到紫; 11、 6 1.6×14

12、(1)波动性;(2)8.6;6.3×10-7;(3)变小

13、解:光路如图,光线经反射后到达介质与空气的界面时,入射角i’=r ,由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r’= i,折射光线PQ与入射光线DC平行,则∠POA=∠COA=i

sin i= H/R =3R/2R = 3/2

i=600,折射角r = i/2 = 300

sin r= 1/2

折射率 sin i/ sinr = 3

14、解:作图找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

连接S’M延长交直尺于H点,MH沿竖直方向,连接S’

P,在RtΔPR S’中,R S’=3dm , PR=3 dm ,∴

∠ r =300 由折射定律可得:sin i/sin r = n 解

得sin i = 2/2 ,∠i = 450,刻度尺上被照亮

的范围QH = 1 dm+ 3dm = (1+3)dm

15、解:(1)f= c/λ= 3×108 / 337.1×10-9HZ=8.9×1014 HZ ,属于紫外线(2)P=100×10-9×106W= 0.1W

16、解:(1)太阳每年向外辐射的能量为:△E= 4.0×1026×3600×24×365≈1.26×1034J 太阳每年损失的质量为:△m=△E/c2 = 1.26×1034/9×1016 = 1.4×1017 Kg

(2)太阳中可利用的氢质量为:M H = M/10 = 2.0×1030 /10 = 2.9×1029 Kg

上述氢全部发生聚变将减少的质量为:△M=7×10-3M H= 7×10-3×2.0×1029=1.4×1027 Kg 太阳的发光时间为:T=△M / △m =1.4×1027 /1.4×1017 =1010年(=100亿年)

太阳还能发光 100亿年—50亿年=50亿年

17、(1)3.5×1012个; (2)3.7575ev; (3)1.6575V;右;

18、1.2S

专题预测:

1、总质量亏损:△m= 2×10-3Kg

2、以OB为起点,逆时针旋转,在75 0<θ1<120 0和150 0<θ<195 0范围内被照亮

专题12极值和临界问题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临界问题(如力学中分离、相碰、光学中全反射与折射等)以及解决的方法

2、掌握常见的极值问题(如:最快、最近、温度最低等)以及解决的方法

二、专题训练:

1、如图所示,物体Q与一质量可忽略的弹簧相连,静止在光

滑水平面上,物体P以某一速度与弹簧和物体Q发生正碰,已知

碰撞是完全弹性的,而且两物质量相等,碰撞过程中,在下列情况下弹簧刚好处于最大压缩值?

A 、当P 的速度恰好等于零

B 、当P 与Q 的相等时

C 、当Q 恰好开始运动时

D 、当Q 的速度等于V 时

2、卡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而不脱离底板.设货物的振动简谐运动,以向上的位移为正,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图象上取a 、b 、c 、d 四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点对应的时刻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B 、b 点对应的时刻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C 、c 点对应的时刻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D 、d 点对应的时刻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等于货物重力

3、.如图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处,将弹簧压缩了x 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甲 乙 4、如图所示,R 1=F 2=R 3=10Ω,R 4为不等于零的电阻,现测得通过R 3的电流为0.5A ,则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值不可能为 A 、15V B 、14V C 、13V D 、10V

5、氢原子从n=3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

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处于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在辐射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为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6、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照射到地面上,通过一定的装置可观察太阳光谱.如图所示是一简易装置,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M 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白墙上即可观察到太阳光谱的七色光带,逐渐增大平面镜倾斜角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先消失的光是

A .红光→紫光,红光

B .紫光→红光,红光

C .红光→紫光,紫光

D .紫光→红光,紫光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任务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对必修1,必修2,选修3-1及部分选修3-2内容进行了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将选修3-2剩余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内容进行基础复习,并将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的、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全面综合复习阶段。 二、复习措施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加强近年高考信息的研究。正确定位复习难度; 2.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第二轮复习时间大致在6-8周,需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 3.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以练代讲,练后点评、自学补漏的方法为主; 4.高频考点详讲,反复多练,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6.特别关注临界生。发现临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其分析解 决; 7.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灵活变通,有些高频考点的内容难度太大时,可 采取不讲、少讲或降低要求的做法,争取得步骤分。将节省的时间用在其他基础内容的复习上。 三、措施细则 1.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打破章节界限,对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实 行专题复习。设置专题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2种:以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专题和以题型设置专题。 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②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热点。复习 中,应注重多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场: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 实际问题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 ④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棒在 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⑤图象问题:学生要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电学实验的综合: 2.抓好审题、规范和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审题能力: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要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等。 3.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难度不是很大,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看懂、看透,绝对不能留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等,因为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物理选修3-5教案 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目的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 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 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 ,速度v ) 为什么与质量m 有关? (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 '、2 v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 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 可能关系: ①2222112 2 22112 1212121v m v m v m v m '+'=+ →这个关系不可能。碰撞前后能量必有损失,只是多少的问题。而我们要寻找的物 理量是在任何一种碰撞中都不变的量。 ②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影响十分的大,那么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关于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精品)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 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 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直 线 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 .(v 1+v 2)/2 B .21v v ?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2019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经验指导 物理二轮复习一般是从3月初到5月中旬,大致可划分为九大专题。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功和能;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二轮复习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电磁学、选修、实验部分。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 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 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 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 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 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C F x =0^ F y =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 x 、y 方向 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 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 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 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 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 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 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 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 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 0。表现:静 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一个拉力,使它做匀 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 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arcctg arcctg J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 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 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 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 - 90 - arcctg -I 二arctg 」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 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 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 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 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 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iTlg 止或 施加 个力 摩擦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 f =:-N ,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 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高三物理教案全集(共250页)

力学 一、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概念; (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 (3)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做到恰当选择研究对象,增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2)用科学家的言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高一、高二学习的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2.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复习的几点建议 1.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例1] 如图1-1-1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方法一: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方法二: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迅速得出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可见,一道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得较复杂,也可以做得相当简单.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取是否巧妙.此外,若采用方法一,必须很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 此题变式型为: [例2]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利用上述方法一,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例3]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 [例4]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θ-macosθ. 由此可见,多做小题、变式型题可以帮助你掌握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才能在做难题时能力得到发挥. 2.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抓不住自己的重点.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几次)等用. 3.平时要经常准备“备忘录”.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at v v t +=0 2 02 1at t v s + = as v v t 22 02=- t v v s t 2 0+= 点评: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 立的,能够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独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能够了。假如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刻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样以v 0的方向为正方 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刻内的位移之差相等。能够推广到 s m -s n =(m-n)aT 2 〔2〕t s v v v t t =+= 202/,某段时刻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 2 2 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能够证明,不管匀加速依旧匀减速,都有2/2 /s t v v <。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 s v v v t t =+= 202/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专门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g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 s 2 = 以上各式差不多上单项式,因此能够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2∶3∶……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 ( ) 12-∶〔23-〕∶……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够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如此的咨询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t s a t a s ∝∝∝ ,1 ,1 〔2〕2 21B v v v v = ==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1〕依照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同时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a 1、s 1、t 1 a 2、s 2、t 2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力的合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一、重点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二、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 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因此,本堂课在学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验归纳法的步骤如下。这样设计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本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手段。 本堂课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思维。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采用六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六个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安排两个同学共提一桶水,再请全班力气的同学来提这一桶水,游戏虽简单,但能迅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用图片引导学生通过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展示合力与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强调等效替代法。举例说明等效替代

高三物理第二轮平衡问题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 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 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静电场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静电场的规律、概念,建立静电扬的知识结构。利用场的思想、场叠加的思想认识和解决电场问题,加深对静电场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静电场部分的内容概念性强,规律内容含义深刻,是有关知识应用的基础。但由于概念和规律较抽象,对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恰当地建立有关的知识结构,处理好概念之间、规律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复习困难的有效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对规律和概念的回顾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复习静电场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原来学过的规律和概念都有哪些?(将学生分组,进行回顾和整理) 学生活动 学生按组,回忆已学的有关知识,相互提醒,相互启发。 在教师的安排下,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将他们整理的知识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3个,由于内容基本相同,其它组再做一些补充。) 学生代表上台。 建立知识结构: 从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知识内容上看,基本上能够把静电场的有关内容列举出来,但一般来说,每个同学在整理知识时,方式方法又有所区别。为了使知识在我们头脑中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下面,我们来共同构造这个静电场部分的知识结构网络。 (带领学生整理和建立静电场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图表见附图) 二、静电场概念的几个问题讨论 1.场概念的巩固 [问题1]带电小球A、C相距30cm,均带正电。当一个带有负电的小球B放在A、C 间连线的直线上,且B、C相距20cm时,可使C恰受电场力平衡。A、B、C均可看成点电

荷。①A 、B 所带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②如果要求A 、B 、C 三球所受电场力同时平衡, 它们的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通过对此题的分析和求解,可以加深对场强概念和场强叠加的理解。学生一般从受力平 衡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库仑定律求解。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做以下分析。 分析与解:①C 处于平衡状态,实际上是要求C 处在A 、B 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为 零的地方。 既然C 所在处的合场强为零,那么,C 所带电量的正或负、电量的多或少均对其平衡无 影响。 ②再以A 或B 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利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 答案:①q A ∶q B =9∶4,②q A ∶q B ∶q C =9∶4∶36。 [问题2]如图3-1-1所示,在方框区域内有匀强电场,已知U A =2V ,U B =-6V ,U C = -2V 。试用作图法画出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在黑板上作图。 通过此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对匀强电场的理解更深刻。 分析和解:据题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8V ,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4V 。所以,先 将A 、B 两点用直线连接,则A 、B 两点间的中点的电势为4V ,与C 点的电势相同。将这 两点连起来,就是电势为-2V 的等势线,电场线应与该直线垂直,且由高电势点指向低电 势点。(如图3-1-1所示) [问题3]我们知道,公式2r Q k E =表示点电荷Q 的场中的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得到的单位为N/C ;公式d U E =表示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大小,其单位为V/m 。那么,单位N/C 能否用在匀强电场中?如果能,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V/m 能否用在点电荷的电场中,如 果能,其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