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段)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本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段)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本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段)

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本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段)根据2006年3月18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第八条要求,向公众公告以下信息。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段)

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牵引类型为电力牵引,客车设计速度目标值为200km/h。本线西起贵广(南广)铁路的佛山西站,向南沿禅西大道经张槎至乐从,然后向东设东平新城站,之后跨佛山一环经北滘镇跨越潭洲水道,经陈村至本线终点广州南站。线路全长36.16km;共设车站5座,依次为张槎站、东平新城站、北滘站(预留)、陈村站和广州南站,在陈村设一座停车场;全线正线共有桥梁3座,高架线总长28.153km,占线路总长的77.86%;全线共设5座区间隧道,地下线总长5880m,地下线占线路长度的16.26%。工程投资总额为99.17亿元。拟于2010年7月初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底建成并试运营,总工期3.5年。

3、设计标准

(1)铁路等级:城际轨道交通

(2)正线数目:双线

(3)速度目标值:200km/h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200m,困难地段2000m

(5)最大坡度:30‰

(6)正线线间距:4.2m

(7)牵引种类:电力

(8)车辆类型:城际动车组

(9)车辆编组:6辆编组

(10)信号系统:E1扩展ATO的点式ATC系统

(11)最小追踪间隔:2.5min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期噪声等引起的污染问题。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摆设高噪声设备,减少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采取洒水、限制施工车辆车速来控制二次扬尘。

运营期: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按照国家及地方法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林地、农田占用后予以恢复和补偿;采取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对项目噪声污染,采取设置声屏障或安装通风隔声窗、敏感点改变使用功能、绿化等降噪措施;对铁路振动污染,结合城镇改造逐步采取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项目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在项目选线选址中充分体现环保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一)生态环境

1、全线总用地100.45hm2,其中,永久占地70.69hm2,临时用地29.76hm2。由于项目建设而使得区域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减少823.85t、386.65t/a。植被破坏使得区域生物量和净生产量降低,从而又影响生态系统的

固定量固碳放氧功能。经估算,由于项目施工破坏植被导致整个区域植被的CO

2

和氧释放量分别减少798.75 t/a、580.93t/a。对于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等土地,施工前将表层土壤进行剥离保存,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回铺表层熟土并采取复垦或绿化措施。对区间和停车场可绿化区域采取种植乔灌花草按一定比例的方式进行绿化美化。

2、本工程永久占有耕地3.58 hm2,园地0.1 hm2,林地6.97 hm2,工程占地对沿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本工程对沿线农业生产的影响,设计中针对选线、施工和运营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选线、选站,尽量少占耕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对于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等土地,应在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待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回铺表层熟土并采取复垦措施。

(2)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坡、沟、面、带、网立体配套,水、田、林、路一步到位,开发利用宜农、宜林荒地等未利用土地资源和改造低产田等缓解措施。增加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

(3)沿线地区应对既有农田加强管理、提高耕地质量及对部分作物种类的调整,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提高粮食产量和产值,补偿因征地造成粮食损失。

(4)为保证农田灌溉,工程结合地方水利规划发展要求,一般逢河架桥、

逢沟、汇水低洼处设涵通过,保留原有沟渠等水利设施不遭破坏,对部分因路基占用或破坏的既有农田灌溉设施或排洪沟渠均进行恢复,对工程占用的水利设施均予以还建,保证农灌系统不受影响。

(5)工程对征用耕地造成的农业损失采取了经济补偿措施,临时用地在施工期缴纳补偿费,补偿用地造成的农业损失。

3、本工程砍伐各类树木降低了沿线局部地带植被覆盖率。由于工程砍伐的树木基本为当地人工种植的经济林、农村四旁林及果树等,不会对区域植被造成大的影响。恢复工程破坏的植被,在工程设计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占地及砍伐树木损失补偿,并采取树木移栽、植物防护及绿化措施,通过采取植物措施,可有效恢复因工程造成的植被损失面积,在项目运营3~5年后,植被可基本恢复到工程前的水平,将有效改善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本项目由于大量土石方的挖填、运输、拌和对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次设计和评价对路基边坡、桥涵、隧道、站场和取弃土场等工程采取了必要的工程及复垦措施;另外,针对跨越河流的特大桥、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等工程新增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对路基两侧及停车场采取了植物防护和绿化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减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增加量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表现为工程建设破坏地貌、土壤、植被而导致土壤抗蚀性能降低,土壤流失量增加。本线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的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以水力侵蚀为主。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23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1万t。通过采取工程、植物及临时防治措施后,有效的减少了由于工程建设而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以及原地貌的部分水土流失量。

6、全线临时工程占地共计29.76hm2,临时用地会占用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中通过采取工程和植物防护、复垦、清理、平整等恢复措施后,可缓解大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桥梁基础施工者采取钢护筒围堰钻孔桩基础,围堰沉放起吊前注意驱鱼,围堰内抽水时注意保护鱼类资源;钻孔泥浆经船泵至岸边泥浆沉淀池,经沉清后上清液排放河流,泥浆重复利用或干化后填埋,防止泥浆泄漏污染环境;并禁止向河道排放其他生产废水;水上施工的钻碴不得直接排入河道内,施工产生的弃碴不得堆置在沿河滩地,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清理河道;临时施工场内设置沉淀池和干化堆积场,使护壁泥浆和出碴分离开,析出的护壁泥浆循环使用,

浮土和沉淀池出碴在干化场堆积脱水,渗出水排入水体,以减少桥梁施工对跨越河流的影响。桥梁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恢复原有植被;建议合理安排桥梁水中墩施工期,选择枯水期施工;桥墩施工采用双层钢围堰施工,施工泥浆运至保护区之外进行处理,以减少泥沙对水域的污染。

总之,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的征地、土石方填挖工程、桥梁施工、隧道弃碴、大型临时工程活动等,通过落实各项防护、防治措施,工程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危害。施工结束后,随着防护、绿化措施的到位,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声、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属新建大型建设项目,线路经过地区城镇和村庄较多,项目建设前后大部分路段噪声级、振动级增量较大。本次环评拟对噪声预测超标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措施,对振动预测超标敏感点采取减振措施,全线噪声治理共计设置声屏障26935延米,声屏障总投资16161万元;设置LORD型减振扣件760双延米、弹性支撑块式整体道床590双延米,减振设施投资共计388万元。

(三)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电气化铁路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以及牵引变电所电磁辐射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根据调查,沿线地区电视信号传输基本实现了闭路传输,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基本无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用户。建议本工程牵引变电所下阶段选址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的距离应在50m以上。工程建成运营后,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以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运营后新增污水量为92m3/d,张槎站、东平新城站、陈村站和广州南站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等处理处理后可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26-2001)三级标准要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陈村停车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汇同经隔油池处理达标后生产废水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26-2001)三级标准要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期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施工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以及少量的石油类。施工期环境影响属于短期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管理,采取隔油、沉淀等临时措施加以缓解。

(五)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对沿线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污染是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完成,污染也会随之消失。通过采取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这部分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将会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工程实施后,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地下车站风亭排放的异味和职工食堂厨房炉灶产生的少量油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六)固体废物境影响评估

本本工程实施后,施工期拆迁垃圾产生量为15.82×104m3;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224.84t/a。通过采取垃圾定点投放、及时回收、集中处置、加强车站垃圾排放的管理力度等措施,将固体废物纳入市政垃圾处理系统或者综合利用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七)评价结论

本工程为城际交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它的建设在当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选线中贯彻了环境保护理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关线路走向、车站设置方案都在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经过详尽的科学论证和专家评审后确定,与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基本吻合,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也为沿线民众所接受。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实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对加强广佛都市化建设,促进广佛同城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工程的实施必然会给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环境破坏和污染影响,但在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基本可以得到缓解和消除。

四、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网站地址

本通告网上公布地址如下: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平台网站,环评公众参与(https://www.doczj.com/doc/7714986164.html,/public/)中进行查询。

2、公众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以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以电话、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咨询。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范围:项目建设区域的有关部门及以及周边当地居民,对象为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等。

拟采取的公众参与方式:通过网站及张贴公告向公众公布环境信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公众对项目选址、施工和运营期将产生的对项目所在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看法和建议。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可以通过书信、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给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10年5月31日~6月11日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八、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贾延霖

电话:020-********

九、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波涛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2号

邮政编码:710043 电话:029-******** 传真:0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