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人口与用地规模研究

专题一人口与用地规模研究

专题一人口与用地规模研究
专题一人口与用地规模研究

第一章总则

1.1城市概况

梁山县总面积963平方公里,隶属山东省济宁市,位于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和河南省濮阳市交界处,东北距济南150公里,东南距济宁70公里,东距泰安110公里,西南距菏泽90公里,西距濮阳130公里。县境东面与东平、汶上县毗邻,南、西面与嘉祥、郓城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的台前县相望。

梁山县地处京九经济带上鲁西南与省内其他地区联系的交通要冲。县内有京九铁路、京杭大运河、济菏高速公路、220国道,以及250、254、333和337四条省道通过,南水北调线路也将从县域内贯穿。京九铁路梁山站位于县域西部,是沟通京九、京沪两大交通动脉的最近联接点。京福高速、京沪高速距县城均不足百公里。县城距济宁机场仅40公里。

梁山县现辖梁山街道、水泊街道2个街道办事处,小路口镇、杨营镇、拳铺镇、小安山镇、馆驿镇、韩岗镇、韩垓镇、黑虎庙镇、寿张集镇9个镇,赵堌堆乡、马营乡、大路口乡3个乡和1个开发区。

2008年,全县总人口743135人,其中农业人口625980万人,非农业人口117155万人。人口密度为773人/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梁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54:25,人均生产总值15951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459万元,地方财政支出78572万元。2008年,梁山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7元。

1.2研究背景

2008年,将徐集镇整建制并入拳铺镇,建设新型乡镇,调整充实梁山风景区管委会,将风景区周边18个村庄划归风景委;2010年7月,黑虎庙、寿张集撤乡建镇。梁山县行政区划的调整势必影响县域城镇体系格局。

2005年以来,梁山县城镇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上版总体规划中预测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已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行政中心迁移将对城市用地与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2007-2010年新批建设地块中,部分地块的用地性质与上版总体规划不符。

1.3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确定梁山县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确定本次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

确定本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指标。

1.3.2 规划范围

县域范围:包括梁山县县域所辖的梁山街道、水泊街道2个街道办事处,小路口镇、杨营镇、拳铺镇、小安山镇、馆驿镇、韩岗镇、韩垓镇、黑虎庙镇、寿张集镇9个镇,赵堌堆乡、马营乡、大路口乡3个乡和1个开发区,总面积963.9平方公里。

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东抵京杭大运河,西至西环城河,北达金码河,南至流畅河的区域,总面积56.40平方公里。

第二章县域人口现状分析与规模预测

2.1相关规划要求

2.1.1《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要求,至2030年,梁山县总人口60万人,城镇人口30万人,中心城市驻地人口20万人。

表2-1 济宁总规梁山县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在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中,梁山县为三级中心城市,其规划要求是:接受都市区经济和产业辐射,同时依托自身自然、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以及靠近济南、徐州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发展自身经济,带动辖区城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此外,杨营、拳铺、徐集为第四个层次的中心镇,其他乡镇为一般乡镇。

2.1.2《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上一轮总体规划中预测规划期内(2005-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2010年县域总人口发展到75万人左右,2020年发展到78万人左右,远景2050年维持在85万人左右。

到2010年和202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在现状25.7%的基础上分别达到34%左右和45%左右。

图2-1 1978-2009年梁山县人口变化情况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组织如下表所示,形成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

表2-2 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2.1.3《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

《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对梁山县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如下:

表2-3 2015、2020、2030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预测

2.1.4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

根据梁山县计生局统计的《梁山县“十二五”时期人口预测及规划》,2015年末总人口为78.00万人,2020年末总人口为79.80万人。

2.2县域人口现状分析与规模预测

2.2.1人口现状分析

梁山县县域人口包括户籍常住人口和居住满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其数据以《梁山统计年鉴》(1999-2008)中采用的数据为准。

2008年,梁山县总户数215726户,总人口743135人,城镇化水平为32.0%。

1.人口增长

梁山县总人口在1988年和1998年分别突破了60万和70万,1989-1991年间人口增长较快,之后增长趋于平稳。1999-2009年间,梁山县人口增长率极不稳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29‰。1999-2004年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21‰,至2004年后增

长速度又有所加快,2005-2009年人口增长趋势增大,人口平均增长率为9.38‰。

1999-2009年以来,梁山县人口出生率基本维持在9-12‰,人口死亡率除2008年达到7.2‰,其余年份均在6‰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的低水平。

2008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

总体来说,梁山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由于36-60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在未来20年老年人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这对梁山县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目前18岁以下人口数量减少,未来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下降,将限制梁山县社会经济增长。

(2)性别构成

2009年,梁山县总人口751420人,男性人口为383867人,女性人口为367553人,男女性别比为104(女性为100),自2003年以来一直维持这一水平。在各乡镇街道中,梁山街道办事处男女性别比高达114,水泊街道办事处和小安山镇男女性别比低于100,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

(3)就业构成

图2-5 1978-2007年梁山县人口就业构成变化1978-2007年,全社会从业人数在波动中增长,增长率为2.81%,高于人口增长速度(梁山县人口增长率为1.23%),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率分别

为1.60%,6.52%,5.81%,以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最为迅猛,第三产业次之,

可见梁山县二三产业发展之快。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增长趋缓。

到200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仍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例为55.88%,可见梁山县农业生产仍

然占据大量劳动力。

(4)常暂住构成

表2-4 2007-2009年梁山县暂住人口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梁山县人口状况情况分析》梁山县公安局提供。

截止至2010年9月底,全县总人口7610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265人。根据梁山县公安局统计的登记暂住人口共4137人,其中暂住一年以上人口890人,按照来自地区分类,其中:来自省内暂住人口3494人,来自省外暂住人口631人。按照暂住人口暂住目的分类,其中:务工1753人,务农68人,经商690人,服务233人,因公出差47人,借读培训684人,治病疗养344人,保姆4人,投靠亲友50人,探亲访友135人,旅游观光129人。暂住人口多分布于梁山镇和拳铺镇内。随着梁山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吸纳周边县市劳动人口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暂住人口将大幅度增加。

2.2.2人口规模预测

1.增长率法

(1)综合增长率法

人口综合增长率法的计算公式为:Pt=Po(1+r)n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o——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将2008年作为预测基准年,年末人口为743135人,根据梁山县人口现状分析与推测,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近期(2010-2015年),人口增长率为8‰,2015年县域规划人口为78.58万人。

中期(2015-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7‰,202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1.37万人。

远期(2020-2030年),人口增长率为6‰,203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6.38万人。

(2)自然增长率法

人口自然增长率法的计算公式为:Pt=Po(1+r)n +R×n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o——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R ——年均净迁入人口;

n ——预测年限。

根据梁山县人口现状分析与推测,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近期(2010-2015年),自然增长率为5‰,年均净迁入人口为1000,2015年县域规划人口为77.65万人。

中期(2015-2020年),自然增长率为4.5‰,年均净迁入人口为2000,202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0.42万人。

远期(2020-2030年),自然增长率为4‰,年均净迁入人口为2500,203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6.19万人。

2.增加数法

人口增加数法的计算公式为:Pt=Po+R×n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o——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年均人口增加数;

n ——预测年限。

1999-2008年的10年间累计增加人口37357人,年均增加3700人左右。考虑到梁山县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如下:近期(2010-2015年),年均增加人口为4500人,2015年县域规划人口为77.46万人。

中期(2015-2020年),年均增加人口为4000人,202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79.46万人。

远期(2020-2030年),年均增加人口为3500人,203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2.96万人。

3.指数增长模型

人口指数增长模型法的计算公式为:Pt=Po×e rn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o——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根据梁山县人口现状分析与推测,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如下:

近期(2010-2015年),人口增长率为8‰,2015年县域规划人口为78.59万人。

中期(2015-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7‰,202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1.39万人。

远期(2020-2030年),人口增长率为6‰,203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86.42万人。

4.多方案比较

表2-5 多方案人口规模预测比较一览表

由上表可见综合增长率法与指数增长模型计算结果相近,自然增长率法与移动平均数法预测的2015年近期人口规模相近,移动平均数法比其他三种方法预测的人口规模小。

综合上述情况并参考相关规划要求,确定梁山县近期至2015年县域总人口78.5万人,中期至2020年县域总人口81.0万人,远期至2030年县域总人口86.3万人。

2.3县域城镇化水平分析与规模预测

2.3.1城镇化水平现状分析

梁山县县域城镇人口包括三个部分,即各乡镇非农业人口、城镇基础设施覆盖地区的农业户籍人口、暂住人口,2008年梁山县城镇人口为237711人,城镇化水平为32.0%,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表2-6 2008年梁山县城镇人口规模统计一览表

梁山街道办事处、水泊街道办事处和开发区农业人口均处于城镇基础设施覆盖地区,全部计入城镇人口,拳铺镇农业人口计入50%。

2.3.2城镇人口规模界定

1.各乡镇非农业人口

2008年梁山县非农业人口645823人。1999年以来,县域内非农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9‰,运用增长率法计算得出:

近期(2010-2015年),非农业人口增长率为45‰,2015年县域规划人口为15.9万人。

中期(2015-2020年),非农业人口增长率为40‰,202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19.3万人。

远期(2020-2030年),非农业人口增长率为38‰,2030年县域规划人口为28.0万人。

2.城镇基础设施覆盖地区的农业户籍人口

此类人口包括梁山街道办事处、水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境内的全部农业人口和拳铺镇境内的部分农业人口。

1999-2008年以来,梁山县各乡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不变,因此可用按区域分配法计算得出各乡镇规划期末的总人口,同样运用此法来计算各乡镇非农业人口人数。

表2-7 规划期内梁山县各乡镇人口变化情况一览表(单位:万人)

梁山街道办事处和水泊街道办事处所在的中心城区,至规划期末农业人口为28840人。开发区可计入城镇人口的城镇基础设施覆盖地区的农业人口达10145人。拳铺镇根据规划期不同,农业人口可计入城镇人口的比例不同,分别取70%、80%和85%,至规划期末,拳铺镇城镇建成区及延伸覆盖农村的农业户籍人口90993人。

3.暂住人口

2008年,全县暂住人口为3671人,运用增长数法计算规划期末的全县暂住

人口,计算得出:

近期(2010-2015年),暂住人口年均增加300人,2015年县域暂住人口为5771人。

中期(2015-2020年),暂住人口年均增加500人,2015年县域暂住人口为8271人。

远期(2020-2030年),暂住人口年均增加800人,2015年县域暂住人口为16271人。

2.3.3城镇化水平预测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如下:

表2-8 梁山县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近期(2010-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约30万人,城镇化水平38%。

中期(2015-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约35万人,城镇化水平43%。

远期(2020-2030年),全县城镇人口约43万人,城镇化水平50%。

至规划期末(2030年),梁山县县域城镇化水平可达到50%。

2.4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2.4.1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梁山县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包括梁山镇与拳铺镇)人口分布多、密度大,东部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高于西部。2008年梁山镇与拳铺镇总人口超过10万人,小路口镇、杨营镇(包括开发区)等6个建制镇人口超过5万人,其他建制乡人口不足4万,赵堌堆乡人口最少,仅28743人。全县75%的非农业人口分布在梁山镇内,拳铺镇非农业人口8997人,其余建制镇非农业人口均不足5000人,建制乡内没有非农业人口。

全县人口密度为773人/平方公里,按照人口密度衡量,全县人口分布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见下表:

表2-9 梁山县人口密度一览表

2.4.2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预测,并根据城镇空间格局和职能结构,综合考虑城镇社会经济基础、综合发展条件和趋势,拳铺镇和杨营镇发展为副中心城镇,大路口乡与寿张集镇合并设大路口镇,与韩岗镇,发展成为重点镇。随着城镇等级规模的提升,副中心城镇和重点镇吸纳周边乡镇人口的能力增强,根据这一发展变化,确定梁山县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如下:

表2-10 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2.5小结

梁山县县域人口现状具有如下特征:

1.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5‰低水平,人口机械增长率常年为负值,人口综合增长率变化波动较大。

2.就年龄结构而言,梁山县人口构成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从历年各年龄层次人口变化情况可见梁山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并且未来青壮年劳动力供应将下降。

3.2003年以来梁山县男女性别为一直维持在104。

4.就人口就业构成而言,梁山县近年来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迅猛增加,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仍占全社会从业人数超过50%。

5.暂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多为省内暂住人口,暂住目的多为务工、经商和借读培训,主要分布于梁山镇与拳铺镇。

6.梁山县城镇化水平为32.0%,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7.梁山县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包括梁山镇与拳铺镇)人口分布多、密度大,东部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高于西部。

表2-11 人口预测对照表(单位:人口-万人,城镇化率-%)

通过对上位规划与本次规划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率预测对比,发现: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预测至2030年梁山县县域总人口为60万人,该人口规模是在济宁市域范围内通过按比例分配法计算得出的,该规划对梁山县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估计不足,预测人口规模明显偏小,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预测,梁山县县域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75万人左右,实际截止至2010年9月,梁山县县域总人口已达到76.11万人,已超出上一轮总体规划近期人口规模预测。2004年以后梁山县县域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2003年以前,该规划在进行人口增长率预测时并未预见到这一情况,因此预测人口规模偏小。

《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预测至2015年,梁山县县域总人口为76万,目前实际人口已超过这一数值,这是因为该规划对人口增长速度估计不足,因此预测人口规模偏小。

本轮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县域总人口规模根据梁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与预测,与计生局预测的人口数据较为接近,基本符合梁山县人口发展趋势,较为可靠可信,最终确定本次规划梁山县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如下表所示:

表2-12 梁山县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三章中心城区人口特征分析与规模预测

根据梁山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心城区范围内常住人口129084人(包括非农业人口和基础设施覆盖地区的农业人口),暂住人口6089人,流动人口10091人,总计145264人。

3.1上位规划相关内容

3.1.1《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远期人口规模达到20 万人。

3.1.2《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第23条城市人口规模,规划梁山城区城镇人口在现状9.8万人的基础上,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发展到14万人左右和22万人左右。

3.1.3《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

《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预测至2030年全县城镇人口为45万,随着县城产业功能升级和县城、新型乡镇的迅速成长,县域其他乡镇将经历大规模人口“内迁”过程(乡镇人口负增长,县城、新型乡镇人口急速膨胀)。2030年县域总人口将达到80万人。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将4万人以下乡镇进行合并重组,至2030年形成八个乡镇。

表3-1 各乡镇规划期人口分配

至2030年,梁山县城城镇人口为20万。

3.2中心城区人口现状分析

3.2.1人口增长

表3-2 2000-2008年梁山镇、杨营镇人口增长率情况一览表

中心城区所在的梁山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但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均较大,并且实现机械正增长,随着梁山县中心城区城镇化进程加快,职能不断增强,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较大的机械增长率。

3.2.2人口构成

1.年龄构成

表3-3 2008年梁山镇、开发区年龄构成情况一览表

2008年梁山镇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县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也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人口老龄化,并且老龄化趋势增大的特征,目前青壮年劳动力供应充足,但随着18岁以下人口的减少,青壮年劳动力供应将逐年减少。

2.性别构成

表3-4 2008年梁山镇、开发区性别构成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2008年梁山镇男性人口76788人,女性人口70477人,男女性别比为109(女性为100),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其中梁山街道办事处男女性别比高达114,水泊街道办事处仅97,可见梁山街道吸纳了周边地区大量的男性劳动力,并且这种吸引力仍不断加强。

3.3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期内可预见的城镇人口机械增长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引导通过招工或自由流动到梁山县务工经商人员在中心城区定居成为城镇居民。

2.吸引外来投资项目,新建和扩建工业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工业从业人员增加。在规划远期,随着城镇设施条件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梁山县区位和交通优势的发挥,这类人口的增加将逐步实现。

3.努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和面向全县及城镇周边的教育、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产业,扩大城区人口规模。

4.通过近期较快的城市建设,城市用地扩大,城区周边村庄并入城区。

3.3.1常住人口预测

201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45264人,梁山县县域总人口为761088人,中心城区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19.1%。

根据1999-2008年人口数据统计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9-20%,可采用按比例分配法计算各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考虑到中心城区产业功能升级,吸纳周边乡镇人口的能力增强,其人口比重也将逐年上升,至2015年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1%,2020年为23%,2030年为26%,因此计算得出:

至近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6.5万人;

至中期(2015-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8.6万人;

至远期(2020-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22.5万人。

3.3.3暂住人口预测

2010年,中心城区暂住人口为6089人,根据近4年来梁山县暂住人口统计情况,采用增长数法计算县域暂住人口。根据中心城区发展趋势与发展过程变化,确定近期(2010-2015年)年均增加300人左右,中期(2015-2020年)年均增加约500人左右,远期(2020-2030年)年均增加800人左右,计算得出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暂住人口约为1.8万人。

3.3.4流动人口预测

2010年,中心城区流动人口为10266人,根据中心城区发展趋势与发展过程变化,确定近期(2010-2015年)年均增加400人左右,中期(2015-2020年)年均增加约700人左右,远期(2020-2030年)年均增加1000人左右,计算得出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流动人口为2.7人。

表3-5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一览表(单位:万人)

近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18.5万人;

中期(2015-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1.2万人;

远期(2020-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7.0万人。

3.4小结

中心城区内人口现状特征为:

1.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2.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青壮年劳动力供应呈逐年下降趋势。

3.中心城区性别构成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尤其梁山街道办事处,表明其吸纳了县内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表3-6 人口预测对照表(单位:万人)

通过对上位规划与本次规划中心城区人口预测对比,发现: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和《梁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预测的梁山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均为20万,这两个规划都只预测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基本符合发展趋势,但对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考虑不足,因此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比本次规划预测偏小。

《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心城镇人口包括非农人口、建成区内部及延伸连接村庄的农业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预测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年均增加0.8万人左右,预测人口规模分别为14万人(2010年)和22万人(2020年),其预测结果与现状及本次规划(中期)基本符合,

本次规划预测的中心城区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和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覆盖的农业人口,人口分类较细,并对各类人口进行分类预测,预测过程科学严谨,预测增长速度较符合梁山县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梁山县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如下:

表3-6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按比例分配法,计算梁山县各乡镇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分布如下:

表3-7 梁山县各乡镇人口分布一览表

第四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4.1相关规划内容概述

1.《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城市规模:远期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20km2。

2.《梁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规划期内北至龟山河,南至流畅河,西至西干渠,东至东环路,规划建成区面积23.07平方公里。

表4-1 上版总体规划梁山城市规划用地详表(2020年)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建设工程用地预审建设单位申请文 本格式 关于申请办理**工程用地预审地报告 市国土局: (国土资源部令第68号)根据《建设工程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地要求,现将申请办理**工程用地预审地报告报上,请予审查. 一、工程建设背景 〔工程建设目地〕该工程建设是为了解决**问题/应对**需求等.〔工程建设依据〕工程已列入**规划(文号)(如《XX 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经省发展改革委(或省政府其他部门)批复工程建议书(文号)/同意立项(文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文号).〔工程建设意义〕工程建设对**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供地政策.按照**规定,该工程应由**部门审批/核准(或已经**部门同意备案),按照“同级审查”地原则,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用地预审. 二、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建设地点〕该工程建设地点涉及**市**县(市、区)(如涉及跨市,增加表述为:和**市**县(市、区)).工程

在选址过程中,依据《**工程用地指标》(文号),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尽量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通过多个方案地比选,最终确定此方案.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举例如新建铁路工程,表述为**线路起自**市**县(市、区),终至**市** 县(市、区),沿线途经**市**县(市、区).正线线路全长**公里,其中桥梁长度为**公里,路基长度为**公里,隧道长度为**公里;全线设置车站**座.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 **)〔工程投资总额〕该工程总投资为**亿元. 三、工程申请用地情况 〔工程用地现状分类〕该工程用地总规模**公顷,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围填海**公顷(或工程不涉及围填海).(或涉及跨市工程,增加表述为:**市(区)境内总用地面积**公顷,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围填 海**公顷/或工程不涉及围填海;**市(区)境内总用地面 积**公顷,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围填海**公顷/或工程 不涉及围填海.......) 〔工程用地符合规划情形〕该工程用地符合**市**县(市、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s Vol.26No.1Jan.,2012 第26卷第1期2012年1月收稿日期:2011-08-20 修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2008BAJ08B03)。第一作者:徐保根(196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E-mail:xubaogen@zufe.edu.cn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t Village-level XUBao-gen,ZHAOJian-qiang,XUEJi-bin,GUHui-na,FANGAi-jun,DONGChuan-de(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ssessthefeasi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useinordertoprovidesufficientreferencesfor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and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Methodsusedincludedliteraturereview,expertconsultation,comparativeanalysis,andsumofweigh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innewresettlementareascouldbedividedintothreebasicones,i.e.,urban-type,town-typeandcentral-villagetyp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thestructureoffarmers’employment,theeconomiccapacitiesoffarmers,villagecollectivesandthetownandcitythevillagelocates,etc.HuoyutangVillageandXichengVillageinYiwuweretheurban-type;HenggangvillageandBailianVillageinHaiyanwerethetown-typeruralresidentialareas.Itwasconcludedthattheindexsystemandmethodforthesuitabilityassessmentofruralresidentialareashadcertainvalueofapplicationandcouldguidethe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and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 Key words:landadminstration;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suitabilityassessment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类型;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2)01-0027-05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2007-1-10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中国人口网2007-01-11 19:57:04 基本判断: 一、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来之不易。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反弹势能大,维持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 三、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战略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建设单位申请文本格式 **(项目建设单位)文件 ****(文号)签发人:关于申请办理**项目用地预审的报告 铜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68号)的要求,现将申请办理**项目用地预审的报告报上,请予审查。 一、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建设目的〕该项目建设是为了解决**问题/应对**需求等。〔项目建设依据〕已经**(批准文件)批准列入**规划/批复项目建议书/同意立项/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对**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按照**规定,该项目应由**(部门)审批/核准(或已经**部门同意备案),按照“同级审查”的原则(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办理用地预审。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涉及重庆市**区(县、

自治县)**镇(乡)(如涉及跨区县,增加表述为:和**区(县、自治县)**镇(乡)……)。项目在选址过程中,依据《**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文号),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尽量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通过多个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选择本方案。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举例如新建高速公路项目,表述为**线路起自**区(县、自治县)**镇(乡),终至**区(县、自治县)**镇(乡),沿线途经**区(县、自治县)**镇(乡)。正线线路全长**公里,其中桥梁长度为**公里,路基长度为**公里,隧道长度为**公里;全线设置服务区**座,互通式立交**座。主要技术标准为:**)。〔项目投资总额〕该项目总投资约为**亿元。 三、项目申请用地情况 〔项目用地现状分类〕该项目用地总规模**公顷,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涉及跨区县项目,增加表述为:其中,**区(县、自治县)境内总用地面积**公顷,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区(县、自治县)境内总用地面积**公顷,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含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项目用地符合规划情形〕该项目用地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项目用地不符合规划情形〕该项目用地不符合**乡(镇)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张汉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 前言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问题是科学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想今天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我想探讨人口问题是科学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的《资本论》把未来的新社会直接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并且认为这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同时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描述未来的社会时,在保证社会劳动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在中国古代,孔子的仁者爱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的民本思想,以及老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更加体现了我们这个党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的奋斗的工作的最终的目标,也是我们发展最终的目的。这表明,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过去片面追求GDP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它是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这一协调发展战略来缓解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以社会发展来促进经济的繁荣,以全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来促进社会和谐,我想这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理解。 以人为本的发展,它追求的是人的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里面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人的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三个层面就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它对人类发展历史进程做过这样的描述,它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点上发展着。这是马克思概括的第一种形态或者是初级形态。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个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

福建省2006-2020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框架

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综合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按照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布局和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制定并适时调整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人口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体系。 人口发展战略立足于指导性、实用性、全局性、前瞻性。通过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科学把握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和规律,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制定“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预测至2020年人口状况、个别指标延伸至205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一、人口发展态势研究: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生育水平变化。 综合分析和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妇女生育水平。研究各相关因素(如婚姻、避孕、生理等直接影响因素和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治等间接影响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程度,揭示制约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环节。测算、监控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和各地放宽生育间隔控制等生育政策微调对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提出适合小康社会目标的生育政策和战略规划。 2、 2005—205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分 析。 根据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基于多区域预测模型、家庭预测模型,对2010、2020、205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态势进行科学预测。建立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如独生子女和双女户数量)、城乡分布、区域分布等人口数量及结构指标体系 3、人口自然结构及人口社会结构状况 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口社会分层结构等人口结构问题,是

建设用地申请报告范文

建设用地申请报告范文 xx 市国土资源局宣武分局: 我单位负责开发建设的××项目已经完成相关前期工作,特申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现就该项目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设立情况、性质(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京部队或其他性质单位)、业务范围和本单位现有用地情况。 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建设的相关背景、必要性;项目拟用地选址具体位置、规划依据和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用地性质、建筑规模以及功能布局等建设方案详细内容;项目投资总额和资金来源;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相关批准文件;其他需要特殊说明的情况。 三、建设项目用地情况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确定的有关依据、标准和过程等;建设项目用地的现状权属情况,包括总用地中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面积,用地现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情况,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的面积,占用耕地的补充方式、标准和资金落实情况;建设项目用地方式(包括征收、占用)等情况;建设项目相关用地指标情况,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或分摊土地面积)情况等。特此报告。·申请报告怎么

写·申请报告格式·设备申请报告·活动申请报告·加薪申请报告·助学金申请报告·经济适用房住房申请报告·申请报告格式·职称申请报告 附件: 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行政机关组织机构代码 证(复印件); 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原件); ③标注项目用地范围和坐标的地形图(原件); ④其他有关资料(复印件)。 (申请单位盖章) ××年×月×日

养猪场建设用地申请书 ****: 我叫*****,男,现年**岁,家住xx村东泉村民小组。我申请建设一个占地*亩、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现代化养猪场,恳请街道办领导研究批准。 新建的现代化养猪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事,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规定的禁养区内进行,粪污集中处理、实现饲养标准化。 新建现代化养猪场的目的是,响应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通过扩大养猪规模,增加个人收入。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对养猪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及时进行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有利于生猪疾病的控制,稳定综合养殖效益,从而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猪肉产品。 新建现代化养猪场,有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帄,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 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2.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2.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7f14936555.html,/GB/219457/219506/14633606.html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田雪原 2011年05月09日15:2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由中国社科院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 04&ZD03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和《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人口战略》)专著最终成果。《报告》上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专著于200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实际,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怎样,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关系十分密切。譬如,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休戚相关;如何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与人口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联;如何构建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取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程度等。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的人口学研究方法,给出21世纪主要是21世纪前半叶人口变动与发展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同时通过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交叉研究,对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相关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阐发,提供具有实证研究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努力推进学术创新。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摘要: 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合理的预测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合理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应进行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不统一 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 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

最新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 战略研究

第33卷第2期2009年3月人口研究 Vol·33, No·2 March 2009 4Population Research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 关键词:教育适龄人口;在校生人数;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改善民生六大重点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3.28亿人①,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新发展阶段。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重点,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本研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剖析教育热点问题,谋划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课题组组长:马力,课题组成员及分报告撰写人:王军平、王俊、桂江丰、张许颖、陈佳鹏、刘中一、王志理、王钦池、 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本论文执笔人: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 ①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单位申请文本格式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单位申请文本格式 (项目建设单位)文件 ****(文号)签发人: 关于申请办理XX项目用地预审的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68号)的要求,现将申请办理XX项目用地预审的报告报上,请予审查。 一、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建设目的〕该项目建设是为了解决XX问题/应对XX 需求等。〔项目建设依据〕项目已列入XX规划(文号〉(如《国家公路网规划(20XX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经国家、省发展改革委(或国务院、省政府)批复项目建议书(文号)同意立项(文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文号)。〔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对XXX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按照XX规定,该项目应由XX部门审批/核准(或已经XX部门同意备案),按照"同级审查"的原则,向省土资源厅申请办理用地预审。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涉及XX市XX县(区)XX镇(如涉及跨市、县,增加表述为:XX市XX县XX

镇。项目在选址过程中,依据《XX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文号),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尽量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巿规划相衔接,通过多个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选择本方案。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XX(如新建铁路项目,表述为XX线路起自XX市XX县(区)XX镇,终至XX市XX县(区)XX镇,沿线途经XX市XX县(区)、XX镇。线路全长XX公里,其中桥梁长度为XX公里,路基长度为XX公里,隧道长度为XX公里;全线设置车站XX座。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 XX)。〔项目投资总额〕该项目总投资约为XX亿元。 三、项目申请用地情况 〔项目用地现状分类〕该项目用地总规模XX公顷,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农用地XX公顷(耕地XX公顷,含基本农田XX 公顷),建设用地XX公顷,未利用地XX公顷。(涉及跨市项目,增加表述为:其中,XX市XX县(区)境内总用地面积XX 公顷,农用地XX公顷(耕地XX公顷,含基本农田XX公顷),建设用地XX公顷,未利用地XX公顷;XX市XX县(区)境内总用地面积XX公顷,农用地XX公顷(耕地XX公顷,含基本农田XX公顷),建设用地XX公顷,未利用地XX 公顷。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演示教学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4876743.35 P t = 645305.51*Ln(t)–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最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资料

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质量;解决策略;完善制度 一、当今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2001年底,中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约为63%(2001年),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1400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 (二)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江苏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

江苏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 1、江苏省人口现状及发展态势研究 目标:综合分析江苏省人口发展的现状,科学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建立江苏省人口发展指标体系。 内容: (1)综合分析和评估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人口发展的现状,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及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科学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未来10年至2050年江苏省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3)建立江苏省人口发展及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人口发展预报、预警机制; (4)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历程及政策分析。 2、江苏省人口容量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适度人口规模、江苏省人口密集地区的管理、江苏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适度人口规模,探讨淡水、土地、能源、粮食等基本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口高峰时期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居环境等问题。 (2)研究江苏省人口密集地区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3)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3、江苏省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趋势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同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容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人口的影响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劳动就业变动趋势的关系; (2)预测江苏省中长期人口就业趋势,预测江苏省中长期就业人口素质; (3)提出适应小康目标的江苏省就业人口总量及收入、素质指标,提出优化人口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建议。 4、江苏省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趋势,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城市化发展目标与趋势; (2)研究江苏省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3)研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研究适合小康社会目标的江苏人口城市化道路,提出促进城市化、促进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5、江苏省人口素质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研究江苏省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发展战略等。 内容: (1)分析与评估江苏省人口素质现状,研究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2)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江苏省人口素质及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系统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范文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范文 分享到: 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 我单位负责开发建设的××项目已经完成相关前期工作,特申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现就该项目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设立情况、性质(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驻京部队或其他性质单位)、业务范围和本单位现有用地情况。 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建设的相关背景、必要性(一级开发项目应写明一级开发授权及相关情况,基础设施项目应写明建设的必要性)。 依据xx市规划委员会(xx分局)《文件名称》(文号)划定的用地范围, ××项目用地位于××乡××村,用地四至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道路建设项目:××起××,××至××)。该项目总用地面积××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公顷,代征道路××公顷,代征绿地××公顷,代征河道××公顷,代征水域××公顷。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用地性质、建筑规模以及功能布局等建设方案详细内容; 该项目投资总额为××万元,资金来源情况说明(自筹、融资、政府投资、有关部门拨付等);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xx市规划委员会(xx分局)《文件名称》(文号), xx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文件名称》(文号)。(已经取得的相关批准文件均应写明) 其他需要特殊说明的情况。(如:需重新申报预审的原因等)

三、建设项目用地情况 依据xx市规划委员会(xx分局)《文件名称》(文号)划定的用地范围,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公顷,使用xx区国有土地××公顷,集体土地××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 该项目占用耕地××公顷,拟采用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方式进行耕地补充,并严格按照先补后占的要求进行耕地补充的工作,我单位将足额安排耕地补充资金,于正式申报征地手续前落实耕地补充工作。 该项目拟征收(或占用)××乡××村集体土地××公顷,现我单位已完成征地补偿费用的初步核算工作,各项资金已筹备完毕,待正式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后,依照协议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 建设项目相关用地指标情况,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或分摊土地面积)情况等。 特此报告。 (申请单位盖章) XX年XX月XX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提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规模、布局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市;农村居民点;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理念,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否合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1、农村居民点数量与用地规模。2005年末,巢湖市土地总面积939,367.47公顷,全市有1,518个农村居民点,平均密度16个/百km2。全市乡村户数101.24万户,乡村人口312.60万人,农村居民点平均人口规模为667户/个和2,059人/个。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2,36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占建设用地比重的66.34%。户均用地714.7m2,人均用地231.5m2。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和县>含山县。 对全市5个地域单元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进行分析,从含山县的196.7m2/人到庐江县的253.8m2/人不等,大部分县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0~250m2/人之间。总体上巢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人均用地较多。 3、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情况。1996~2005年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8~1999年由于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农村居民点面积有所减少,1999~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最高值为72,673.30公顷,2003以后逐年减少;2003~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从72,673.30公顷减少到了72,363.16公顷。 二、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问题

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诸多的文明。人口,就就是聊以自傲的成果之一。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正就是古往今来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说起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更不能忽视人口的发展历程。人口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来说。 首先,从时间上来瞧,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总量的增长就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在数据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增长阶段:第一阶段,从夏至西汉末年(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初),大约2000多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直至接近6000万。第二阶段,从东汉至明末(公元初到17世纪初)大约1600多年时间,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6000万至7000万)上下波动。对于宋时期与明时期的人口总量,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1亿。第三阶段,从明末至清后期(17世纪初到1850年),大约200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向上倾斜的总量线波动,历经1亿、2亿、3亿,最终达到4亿3千万左右。特别就是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竞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量从不足1亿人增加到了4亿多人。相对于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前两个阶段来说,这个阶段的人口增长实在就是太快太猛了。第四阶段,从清后期至新中国建立(1850年到1949年),大约100年时间,人口总量在动荡中继续增长。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人口已超过5亿4千万。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体现在图象上,即波浪式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也就就是说,中国人口在某个时期增长很快,在另个时期却增长很慢,甚至减少。一般来说,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度增长。如西汉前期、盛唐时期、清时期等。而在社会动荡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减少,乃至出现人口负增长。如两汉之交、三国时期、明末清初等。这种波浪型的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历史发展的波浪型轨迹;在局部上,则形成了大部分朝代期间人口发展的“单驼峰”或“双驼峰”型轨迹。 而从空间上来瞧,中国人口的发展历程还有人口分布格局上的变化。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与急剧增长,中国人口分布也发生着变化。这就就是最终形成的南重北轻与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远古时期,人们抗御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_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第33卷第2期2009年3月人口研究 Vol133,No12March20094Population Research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 关键词:教育适龄人口;在校生人数;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改善民生六大重点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3.28亿人1,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0新发展阶段。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重点,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本研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剖析教育热点问题,谋划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课题组组长:马力,课题组成员及分报告撰写人:王军平、王俊、桂江丰、张许颖、陈佳鹏、刘中一、王志理、王钦池、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本论文执笔人: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 1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